说明文《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太极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上学期期中检测(附答案)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选择(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完全正确的⼀项是( )(4分)A.喑哑(àn)感慨(kǎi)尴尬(gà)鲜为⼈知(xiǎn) B.扶掖(yè)拮据(jù)佝偻(gōu)鞠躬尽瘁(cuì) C.阴霾(mái)豢养(huàn)归省(xǐng)忍俊不禁(jīn) D.宽宥(yòu)襁褓(qiǎng)宽恕(shù)咬⽂嚼字(ju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4分)A.谛造挡箭牌⼈才倍出左右逢源B.抉择订书机李代桃僵⽮志不渝C.安详侯车室鸠占鹊巢相辅相承D.布署震慑⼒⽬不遐接厉⾏节约3. 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4分)A.驻济⾼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师⽣的热烈响应。

B.以互联⽹、⼤数据、⼈⼯智能为代表的新⼀代信息技术,给⼈民⽣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C.我国⾼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还不能完全满⾜载客、物流货运。

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恰当的⼀项是( )(4分)A.对于戏剧⼈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千字,令⼈敬佩。

B.⽼⼀辈科学家苦⼼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C.⼩林滔滔不绝、倚马万⾔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D.中华民族伟⼤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蹴⽽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长期艰苦奋⽃。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4分)A.《草房⼦》中桑桑在重病伤愈后带领妺妹爬上了城墙,实现了⾃⼰的愿望。

B.《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壁之战、夷陵之战。

C.《简·爱》是⼀部具有⾃传⾊彩的作品,运⽤了⼤量⼼理描写。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中考分类说明文阅读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说明文阅读(二)【河南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

(共12分)文本一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萩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

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

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

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

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

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

【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

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

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

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2分)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葛剑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

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

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

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 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

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

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

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

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

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2024湖北新中考语文新题型高效训练】(解析版)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2024湖北新中考语文新题型高效训练】(解析版)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主题三传统文化六、一材多设问(2023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7分)对接教材:同主题·八上第五单元“文明印迹”话题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量:1136字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江华①扬派盆景始于唐代,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融“诗、书、画、技”于一体,以飘逸、清秀、古雅、写意而著称,堪称中国盆景艺术的代表。

它以小见大,以景抒怀,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杜甫赞誉扬州盆景:“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扬派盆景历经几代艺人的锤炼,不仅造型精巧、意境深邃,富于装饰性;而且端庄大气、清丽古雅,是技艺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

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有松、柏、榆、杨四种。

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

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的逸闻。

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

挑选树本时,首观其根,次看其本。

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

选本则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之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

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片”的层次与姿态。

③扬派盆景的剪扎技艺需要深厚功力,如无多年的刻苦研习,很难掌握其精髓要领。

“剪”,指剪去不需要的部分;“扎”,指用棕榈树叶撕成的棕丝,将留下部分进行绑扎,形成理想的形态。

在剪扎过程中,扬派盆景强调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组合运用不同的绑扎方式,使不同部位的寸长之枝能有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的形态,以形成鲜明的层次感,营造出工笔细描之美。

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专题一2课后巩固练观点推断题——“三分析”有方向推断思维好培养(含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专题一2课后巩固练观点推断题——“三分析”有方向推断思维好培养(含解析)

观点推断题——“三分析”有方向推断思维好培养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武术讲究术道并重中华武术,又被称为“中国功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它既包括实战、搏击的拳法招式以及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更承载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以德服人、以和为贵的优秀理念。

由此,传统上我们提倡“以德服人”“以武会友”,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技艺、促进友谊,而不是一味地好勇斗狠。

武术是中华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健身方法和文化现象。

中国武术由“击”和“舞”两种形式构成,“击”即原始的打斗、搏击,“舞”即套路表演。

冷兵器时代,对抗性武术是主流,是军事作战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进步,武术逐渐脱离军事武艺,以技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形式而独立存在。

从春秋越女论剑、秦末项庄舞剑,到唐代公孙大娘舞剑器及唐将军裴旻剑舞,都显示出武术不再是纯粹的“暴力打斗”,而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百姓娱乐和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原始本能的抵御外敌、自我保护的武技,诸如泰拳、跆拳道、巴西柔术等也包含各自的“套路”。

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显著特点。

但不同的是,中国武术受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影响,将人与自然、人体各部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技法中“内外三合”“周身一家”“形神兼备”等特色内容,演练风格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练习内容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习武者把“闻道”“求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人我和谐之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武术讲究的是“术道并重”。

其中,注重武德,是中华武术区别于中华文化圈以外众多技击术的显著文化特征。

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习礼。

我们知道,武德是武术在漫长的实践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说:“武者,止戈也!”它说的是,“武”字造字之初,就是用武力消灭武力、达到和平之义。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1.(2024·河南·中考真题)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 (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 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②(bǐng chí)(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020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解析

2020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解析

2020年语文中考的试题与2019年相比,试题结构相似,题型上略微发生变化,试卷整体上坚持了“以人为本”“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命题原则。

试卷中所选取的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均是文质兼美、发人深思、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从不同角度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说明文部分2020年哈尔滨市《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阅读”部分的内容:阅读简单的说明文,能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文《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是一篇知识性与人文性都很强的文章,考生在阅读后不仅能获得太极拳的知识,还能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说明文:2015年、2016年、2018年分别为《紫檀》《菊花》《百合》,都属于植物类选材;从去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古琴音韵》到今年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命题者将选文的视角放在了传统文化之中,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内心充盈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阅读说明文,首先抓住说明对象,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再看看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一共5段,第1段,点明说明对象,交代起源,总体概括太极拳拳法的特点。

第2段,太极拳的发展之大、传播之广。

第3段,太极拳“外柔内刚”,招式的名称极具特色。

第4段,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以及联系太极拳的好处。

第5段,总结太极拳的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试题设置指向特别清晰准确,如果细心审题就能在文中相应层次提炼出信息。

中华瑰宝太极拳阅读以及答案

中华瑰宝太极拳阅读以及答案

中华瑰宝太极拳阅读以及答案中华瑰宝太极拳阅读以及答案中华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的确,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就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②600年前,精通家传108式长拳的陈卜开始教子孙习武防身。

陈卜的子孙善研习改进,尤其是九世孙陈王廷,天资聪颖,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纯厚,具有非凡的轻功绝技。

陈王廷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参考当时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采百家之长,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③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少妇孺皆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在陈王廷之后的300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渐完善。

十四世孙陈长兴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

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

④数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978年11月16日,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这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使太极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多达1亿人。

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1.从全文看,对太极拳走出陈家沟、走向全世界起关键作用的三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第④段画线语句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2分)3.本文介绍了中华武术太极拳,其中对你启发最大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3分)答案1.答案:陈长兴杨露禅邓小平(共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太极拳》,回答11-14题(11分)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
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600多年前,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创编了太极拳。

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

②此后的3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

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杨露禅。

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

1978年,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

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持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蘊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选文有改动)
11.(3分)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12.(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

13.(3分)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
(3)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
14.(3分)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答案:
(二)阅读《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回答11-14题(11分)
11.(3分)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
12(2分)传播
13.(3分)(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
14.(3分)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体会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