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及改进意见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及改进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e76a9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e.png)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及改进意见一、农业行业中的质量问题1. 农田污染: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合理施肥、种植方式等原因,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对人民健康构成威胁。
2. 水资源浪费:大规模灌溉系统在一些地区被滥用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
此外,未经处理的污水往往会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3. 劳动力短缺:传统耕作方式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问题。
二、改进意见1. 提倡有机耕作: 鼓励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替代农药使用。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措施促使农民采取这些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式。
此外,加强对合格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提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法来减少用水量。
鼓励树立多级灌区管理体制,并加强机械化率以提高农民用水效率。
同时,宣传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并建立起有效的污水处理体系以减少环境污染。
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开发,优化种植操作技术并推动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
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在信息采集、共享资源、人才引进等方面互利共赢,促使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4.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各项生产流程,并通过监测采样确保质量稳定。
完善追溯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此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证市场秩序。
5. 培养农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并设立奖学金和补贴等措施吸引年轻人从事相关职业。
还可以建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提供科技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更多有志于发展农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三、结语要解决农业行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但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在改进种植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完全可行的。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ac0d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产品“走出去”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品牌建设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走出去”的目标。
一、挑战一:质量安全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质量安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生产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
2.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瘦肉精、有害添加剂等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策一:加强监管和管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策二: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大投入,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
对策三: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农民、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理念。
二、挑战二:市场准入1. 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制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入。
2. 质量认证标准不统一:国际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认证标准,中国农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认证标准才能被允许进入其市场。
对策一: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加强与各国的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推动各国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
对策二: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各国的质量认证标准,增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策三: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质量标准的统一,打破贸易壁垒,促进中国农产品“走出去”。
三、挑战三:品牌建设1. 品牌知名度不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国际知名度的优质品牌。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783f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b.png)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之一,而农产品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生活物资。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给我们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当前我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种植技术水平低我国农产品种植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基地建设较弱的农村地区,农民种植没有专业技术指导,管理和技术水平偏低,因此很难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产品品种单一农业结构单一也是我国农产品面临的重要问题。
很多农民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很难适应消费者对不同品种的需求。
在市场环境下,以单一品种为主的农产品在销售时存在的风险问题很大。
同时,这也是农民收入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技术飞速发展,但是一些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还相当落后,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从而难以提高销售价格和农民收入。
这不仅限制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过程比较复杂,由于过于依赖中间商渠道,导致了市场流通价格的虚高,同时也造成了农民资金回笼速度缓慢和农产品市场流通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这使得农产品销售难以有有效保障。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农产品长期以来面临着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包括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土地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也会带来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疑问,还会对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六、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民收入水平很长时间以来都相对较低,这是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断下降的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从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为农民创造更加有利的经济环境。
综上所述,农产品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难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和挑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紧紧抓住重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科学技术入选,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多元化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更加畅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创造更好的收益环境,共同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稳步发展。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与提升措施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与提升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736b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5.png)
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与提升措施一、农业行业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在农业行业中,农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下将从产地环境、生产方式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探讨农产品质量问题。
1.1 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首先,产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水源受到污染等因素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降低。
比如,农田过度使用化肥、杀虫剂等农药会导致土壤中残留物增加,从而进入食品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1.2 生产方式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其次,传统的大规模耕种模式也是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大规模使用化肥、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不仅损害了生态环境,也使得土地资源逐渐耗竭。
此外,农药滥用和误用也成为农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来源。
这些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给农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1.3 市场监管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最后,市场监管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导致了一些违规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也导致了市场欺诈行为频发。
二、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措施2.1 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如有机耕种、精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鼓励生物灵活工程技术在种植中应用,以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2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追溯生产环节和供应链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这不仅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也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2.3 强化市场监管与执法强化市场监管与执法是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保证消费者权益。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34342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0.png)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生产和销售面临着诸多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深入了解并探讨这些困境,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面临的困境(一)市场波动风险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这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国际市场的影响、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涨跌。
例如,某年大蒜价格暴涨,引发众多农民跟风种植,结果次年大蒜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农民损失惨重。
(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
这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而且,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较高的投入,对于部分资金有限的农民来说,难以承担。
(三)销售渠道不畅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批发商和农贸市场。
这种销售方式中间环节多,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较高的销售收益。
此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难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导致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四)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此外,农产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也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道路不通畅等。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的难度。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更是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六)农业科技创新不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知识,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5d775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c.png)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农产品“走出去”是指中国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和推广。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就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1. 质量安全问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中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部分农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这不仅给国际市场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上的风险,也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信誉。
2. 品牌建设难度大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品牌竞争激烈,大多数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来自发达国家。
中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品牌,需要进行品质升级、形象改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这需要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难度大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是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消费习惯、市场规模等各方面因素差异较大,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建立和拓展国际渠道,需要企业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
4. 遭遇贸易壁垒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着贸易壁垒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等,对中国农产品实施限制和打压,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5. 大国形象不佳中国是一个大国,国际上有一些人对中国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存在疑虑,认为中国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信誉。
对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对策一: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针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超标现象,确保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866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5.png)
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同时农业生产模式也在不断转型,这些变化使得农产品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质量安全、供求关系、营销和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农产品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难题。
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施肥、施药不规范、使用生长激素、兽药、农药残留等问题,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贸易中也成为了国外贸易伙伴的“拦路虎”,使得农产品的进口受到了限制。
因此,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策:1. 制定更为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确保各种农药、兽药、生长激素残留等都不超标;2. 打造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的重工业化,提高产品品质与口碑;3. 建立严格的控制农产品流通渠道,对农产品进行验收、检测,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供求关系问题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等原因,农业产量增速却无法匹配需求的增速,导致了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
对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农民的集体经济,尤其是多元化经营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效益;2. 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有效提高产量;3. 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供应效率。
三、营销问题农产品的营销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民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利用互联网等最新的营销渠道。
例如,农民因信息落后,无法准确的判断市场对某一品种的需求,因而在生产方面也会出现粗放、同质化等问题。
在解决农产品的营销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对策:1. 制定合理价格机制,保障农户的收益,同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2. 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农产品安全食品知识的宣传,提高家庭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3. 发展农村电商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多而广泛的选择。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3945b8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7.png)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产品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尽管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对中国农产品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探讨:一、品质问题中国农产品的品质问题一直存在。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证。
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农产品中残留物超标的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包装和贮存标准不高,容易受到病菌和昆虫的侵袭,导致品质的下降。
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地向工业用地的转移,农产品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厂废水、废气的排放进入农田土壤和水源,使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同时,面源污染和农药化肥的污染也使得水质和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完善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导致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效率也有待提高,对农产品质量抽检和监管力度不足。
这些问题使得农产品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给消费者的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问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是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
由于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标准不统一、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加工出来的产品口感、品质和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同时,销售环节的低效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使得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农产品的过程存在困难。
五、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在大规模生产农产品的同时损耗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
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能力也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3bbe2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f.png)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农产品“走出去”已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这一过程不仅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也面临政策、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障碍。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
一、市场挑战市场竞争是农产品出口的首要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各国农产品交流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在海外市场上,中国农产品面临着价格竞争、品质竞争、服务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多元化,对于中国农产品的定位与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加强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制定相应的出口策略,调整生产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二、政策挑战政策环境是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受到海关检验、贸易壁垒等政策方面的限制,这给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为此,中国政府应加大商贸和贸易促进力度,积极与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推动涉外农业政策的协调和制定。
三、文化挑战文化是国际交流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在海外,农产品价格、品质、包装不仅直接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还与中国文化效应有关,影响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和接受度。
因此,在把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应被赋予更多的重视,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同时,吸收外部文化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是逐步实现农产品出口品牌化、文化化、高端化的关键措施。
四、品牌挑战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品牌化已成为许多行业实现品牌价值的必然趋势。
外贸经济中建立农产品品牌,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盈利能力,还可为农产品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农产品“走出去”品牌形象尚未完全建立。
除了产品品质、包装、定价外,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推广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776c4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一、农产品生产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提高,农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
然而,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痛点,阻碍了行业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努力。
1. 供应链管理不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这给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2. 落后的技术设备部分小型农户在采用灌溉、除草和灭虫等方面使用传统劳动力,导致效率低下。
同时,有限的资金和科技支持限制了现代化农业技术设备的普及。
3. 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一些地区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同时,资源浪费也成为困扰该行业的问题之一。
4. 品牌营销不足农产品生产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这导致了产品的低附加值、销售渠道有限以及独立农户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改进策略与对策1. 规范供应链管理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起全面、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农产品生产环节,确保信息畅通,并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提高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鼓励生产企业和农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交易和配送模式;支持创新企业开发智能化农业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 推动科技与设备进步政府部门应扶持大型种植园与小型农户共享现代化技术和设备。
这将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并帮助解决传统劳动力短缺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科技创新支持机制,鼓励研发新型农业设备和智能化技术;加大对农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关培训和经验分享平台;成立合作社或合作社联盟,共享科研成果和设备资源。
3. 推动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实现绿色生产的重要目标。
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并进行有机耕作。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acf2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a.png)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量波动、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农产品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是农产品产销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
此外,进口农产品的竞争也对国内农产品造成了很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产品产量波动也是农产品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气、疾病和害虫等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了产量的波动。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
再次,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也是农产品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部分农民缺乏足够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难以销售,出现滞销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渠道的整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此外,农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也是农产品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农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包装的支持和培训力度,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综上所述,农产品面临着竞争激烈、产量波动、销售渠道不畅等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渠道的整合;加大对农产品包装的支持和培训力度,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农产品面临的困境将得到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发展将得到长足进步。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https://img.taocdn.com/s3/m/9edaf3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3.png)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供需矛盾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二、供需矛盾加剧1.供应过剩与需求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导致了来自大量劳动力流失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供应过剩困扰,而城市居民对各类优质新鲜食品需求量却在增长。
这种供需矛盾对于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都构成了巨大挑战。
2. 冷链物流滞后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滞后,导致很多消费者无法获得高品质的农产品。
由于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不到位以及储存条件欠佳等原因,许多新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时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品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足1. 残留农药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农药使用上存在着不当使用、超量使用等情况。
这导致了许多农产品残留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生产环境污染一些农业生产地区的水源、土壤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为许多生产者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
这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四、产业链条不完整1. 缺乏流通渠道当前,我国很多地方依然缺乏高效流通渠道和有效市场机制。
这导致了大量的优质农产品难以进入城市市场,而且也限制了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能力。
2. 信息孤岛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欠缺,在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许多基层生产者无法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这导致了农产品产销环节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解决农产品问题的对策1. 建立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产品供需关系的研究和监测,通过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鼓励并支持互联网和物流企业投入到冷链物流建设中,提高冷链物流体系覆盖率和运输效率。
2. 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对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34b6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e.png)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农产品质量差异大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存在质量偏低、口感不佳等问题;其次,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物流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农民的销售渠道狭窄;第三,农业供给结构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部分传统农产品供给过剩,而一些新兴需求无法满足。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措施为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种植者和加工者的科学种植技术、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在源头上改善产品质量;其次,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质量监测机制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第三,鼓励科研创新。
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研工作,提高品种培育、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个农业供应链的质量提升。
三、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策略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起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传统信息孤岛现象,让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其次,加强物流运输建设。
优化城乡物流设施建设,并采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保证货物的新鲜度;第三,则是扶持电商发展。
支持创办线上销售平台或电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盟进行合作,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四、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战略为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农业供给结构:首先,优化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新兴产品的发展潮流,合理安排各类作物的种植布局,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其次,鼓励绿色有机农业发展。
加大对有机农业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向绿色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第三,则是加强产业联动。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513e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e.png)
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的痛点和改进对策一、农产品生产行业的痛点分析1. 供应链不完善农产品生产环节涉及土地利用、种植、养殖等多个环节,供应链的不完善导致了物流、储存和销售环节的困扰。
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损耗和变质,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储存设施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无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期,给市场供应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2. 缺乏科技支持农产品生产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缺乏科技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生产成本增加。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创新力不足,缺乏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3.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透明,农民缺乏获得市场价格、需求变动等信息的渠道,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一方面,农民难以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销售策略,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难以获得稳定收入。
4. 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物等,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此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还带来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农产品行业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改进对策1. 完善供应链管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包括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改善冷链储存设施、优化销售渠道等。
通过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增加供需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
2. 加强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推动农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农产品生产。
3. 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等行为。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f0650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1.png)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农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国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际贸易。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质量安全问题。
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经常面临质量安全问题的指责和质疑。
农产品含有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也可能导致商品退货和贸易摩擦。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产品出口还面临着标准和认证难题。
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农产品往往难以符合这些标准和认证要求。
有些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出口限制较大,而中国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较高。
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标准和认证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中国农产品出口还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采取了一些贸易壁垒措施,比如贸易补贴、反倾销调查等,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也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这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整改和处罚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加强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
通过加强标准的制定和认证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水平,使中国农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谈判,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问题,争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能力。
除了以上的对策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贸易规则的制定,提高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外贸易信息的收集和分享,提升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整体实力。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79411d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png)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国农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全世界。
但是,很多人也会发现,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阐述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质量不稳定中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由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和化学肥料,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2.安全性不足农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在中国,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的安全性不足,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营销方式陈旧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较为陈旧,多采用传统的销售途径,如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
但是这些销售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品牌建设薄弱中国的农产品缺乏知名品牌,而知名品牌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附加值和改善产品形象非常重要。
缺乏品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生产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税负过重,也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较高。
2.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在国际上相对较低,很多农业生产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较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安全性和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竞争地位。
同时,针对农民生产的实际情况,政府需要依托现代化的经济技术手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真正让农业农村更加强大、美丽和持续发展。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d8aac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0.png)
目前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1. 品质问题:目前农产品市场上存在着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
一些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严重污染,导致品质下降、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2. 区域差异: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各异,不同地区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有些地区由于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供应链中造成断档。
3.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农业资源,以及大规模的扩张式种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品质。
4. 市场信息不畅通: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行业信息难以准确掌握,容易引发投机性交易和非理性行为。
5. 标准规范缺失:农产品市场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了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而且,由于缺少相应的认证机构和监管机制,部分农民存在打欺诈牌、冒充绿色食品等问题。
二、解决农产品问题的对策1.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通过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种植、饲养等环节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
推广使用绿色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通过科技手段监测和控制化学物质残留。
2.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组织大规模生产,在贫瘠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提高效益。
同时,加强输送链建设,确保供应链畅通及时。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制度,推动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全程监管和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
5. 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执行,引导生产者向绿色、有机方向转变。
建立健全认证机构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逼近,农产品的生产和内在品质将面临新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按需求进行生产,尽快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以有力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
现状与问题农业生产从20世纪中其的绿色革命开始,长期以长,人们把土地产出的谷物直接食用看做是供养人口最好的惟一生产方式,历来一味追求籽粒最大产出量为主要目标,从而培育出高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但蛋白质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却大幅度降低,品质下降。
根据近几年国际国内价格的跟踪比较及有关部门的研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
一些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如棉花、油料、糖料、羊毛等也已接近、返老还童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竟出现“高价农业”现象,市场上“卖难”的问题仍有增无减。
目前我国的普通小麦积压在库,据报载,南方有的农民竟拿小麦作肥料,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8.5%,供不应求,靠进口弥补。
如做饼干、蛋糕等面筋含量低的小麦每年约需进口50亿公斤等等。
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产品品质方面的缺陷和生产上一直沿袭“增产型”,而忽视了“优质高效益型”的结果所致。
我们所说的农产品品质的内涵系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的总称,其中营养品质是农产品的物质基础和核心。
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状况怎样呢?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主要农产品品质的含量:春小麦13%至15%,冬小麦13%至14%,粳稻8%至9%,杂交粳稻7%至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居中上等。
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品位更居上游。
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含量偏低。
根据中国农科院一些专家分析测定的“我国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中,在稻米以上以我国出口的优质稻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我国则平均为16.70克,两者差距较大。
挑战促转变从目前来看,随着国内拉动和扩大内需,农业结构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产品供与求、产和销的矛盾,已不是昔日单一的结构需求的失衡,而是以农产品短缺为常态到以供大于求为特点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不少劣质农产品积极滞销,而优化农产品紧俏。
这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和外国农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使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内频频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没有转变到优质化生产链上来酿成的苦果。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逼近的形势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
时下已是农产品“洋货”大军压境,千方百计在国内市场抢滩设点,其特点是:品种多、质量高、数量大、竞争力强。
因此,加速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和保持出口的竞争优势,才能使农产品逐渐由内需主导型转变为外需主导型,开辟新市场,这才是我国农产品的出路。
现在参与国际农产品流通的要求主要是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和重量标准化,也只有实行“三化”和上述向优质化和外需主导型的两个转变,才能奠定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基础。
出路和对策一、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
现在全球栽培植物1200多种,在我国栽培的约400种,其中原产我国的就有200种,并已保存的作物品种资源达33万份,要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一品种资源优势,克服长期以来农业育种主要目标为“高产”的倾向,集农业专家、营养学家、医学家、生物工程和食品等专家的集体智慧,尽快选育、引进一批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效益好的农作物新品系和新品种,重视名、优、特、稀和特用、专用品种资源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二、优化生产结构,创建精深加工和综合研究的新体系,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农产品是市场的所需。
当前市场上,适销对销的专用加工小麦、优质稻谷供不应求,南方早籼稻、东北春小麦积压严重。
因此优化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势在必行。
在稻谷生产上,要扩大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面积,不断压缩品质差的早稻面积。
调整普通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各种专用小麦面积。
大力压抑一些品质差、销路不好的农产品。
如:北方春小麦、高水分玉米、南方早灿稻和长江以南的小麦、玉米等。
要尽快改变我国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性、低度化”的劣势,大力发展优质产品,提高特色产品比重,进行精深加工和系统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加工层次深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多出名牌和拳头产品。
三、实行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和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上推行“高产”制度,以此配套生产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容重定等,以数量为主,多卖多优惠多奖励;而国外农产品以质量定等,如小麦以蛋白质的含量定等级,在这方面,国家要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增加现代化技师检测设施手段。
四、农作物生育期间的营养平衡与调节。
国内外一些土壤肥料学家经长期的研究和田间试验表明,任何一种农作物要有优良的品质,它在生长、结果阶段的营养状况是充分的、优良均衡的。
从目前生产实践来看,硅肥是很好的植物调节性肥料、品质肥料和保健肥料。
经大田生产试证明,使用它可以改善农作物果实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和通过调节内在本质上改善农产品的营养成分。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逼近,农产品的生产和内在品质将面临新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按需求进行生产,尽快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以有力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
现状与问题农业生产从20世纪中其的绿色革命开始,长期以长,人们把土地产出的谷物直接食用看做是供养人口最好的惟一生产方式,历来一味追求籽粒最大产出量为主要目标,从而培育出高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但蛋白质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却大幅度降低,品质下降。
根据近几年国际国内价格的跟踪比较及有关部门的研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
一些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如棉花、油料、糖料、羊毛等也已接近、返老还童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竟出现“高价农业”现象,市场上“卖难”的问题仍有增无减。
目前我国的普通小麦积压在库,据报载,南方有的农民竟拿小麦作肥料,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8.5%,供不应求,靠进口弥补。
如做饼干、蛋糕等面筋含量低的小麦每年约需进口50亿公斤等等。
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产品品质方面的缺陷和生产上一直沿袭“增产型”,而忽视了“优质高效益型”的结果所致。
我们所说的农产品品质的内涵系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的总称,其中营养品质是农产品的物质基础和核心。
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状况怎样呢?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主要农产品品质的含量:春小麦13%至15%,冬小麦13%至14%,粳稻8%至9%,杂交粳稻7%至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居中上等。
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品位更居上游。
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含量偏低。
根据中国农科院一些专家分析测定的“我国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中,在稻米以上以我国出口的优质稻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我国则平均为16.70克,两者差距较大。
挑战促转变从目前来看,随着国内拉动和扩大内需,农业结构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产品供与求、产和销的矛盾,已不是昔日单一的结构需求的失衡,而是以农产品短缺为常态到以供大于求为特点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不少劣质农产品积极滞销,而优化农产品紧俏。
这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和外国农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使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内频频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没有转变到优质化生产链上来酿成的苦果。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逼近的形势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
时下已是农产品“洋货”大军压境,千方百计在国内市场抢滩设点,其特点是:品种多、质量高、数量大、竞争力强。
因此,加速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和保持出口的竞争优势,才能使农产品逐渐由内需主导型转变为外需主导型,开辟新市场,这才是我国农产品的出路。
现在参与国际农产品流通的要求主要是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和重量标准化,也只有实行“三化”和上述向优质化和外需主导型的两个转变,才能奠定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基础。
出路和对策一、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
现在全球栽培植物1200多种,在我国栽培的约400种,其中原产我国的就有200种,并已保存的作物品种资源达33万份,要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一品种资源优势,克服长期以来农业育种主要目标为“高产”的倾向,集农业专家、营养学家、医学家、生物工程和食品等专家的集体智慧,尽快选育、引进一批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效益好的农作物新品系和新品种,重视名、优、特、稀和特用、专用品种资源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二、优化生产结构,创建精深加工和综合研究的新体系,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农产品是市场的所需。
当前市场上,适销对销的专用加工小麦、优质稻谷供不应求,南方早籼稻、东北春小麦积压严重。
因此优化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势在必行。
在稻谷生产上,要扩大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面积,不断压缩品质差的早稻面积。
调整普通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各种专用小麦面积。
大力压抑一些品质差、销路不好的农产品。
如:北方春小麦、高水分玉米、南方早灿稻和长江以南的小麦、玉米等。
要尽快改变我国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性、低度化”的劣势,大力发展优质产品,提高特色产品比重,进行精深加工和系统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加工层次深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多出名牌和拳头产品。
三、实行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和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上推行“高产”制度,以此配套生产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容重定等,以数量为主,多卖多优惠多奖励;而国外农产品以质量定等,如小麦以蛋白质的含量定等级,在这方面,国家要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增加现代化技师检测设施手段。
四、农作物生育期间的营养平衡与调节。
国内外一些土壤肥料学家经长期的研究和田间试验表明,任何一种农作物要有优良的品质,它在生长、结果阶段的营养状况是充分的、优良均衡的。
从目前生产实践来看,硅肥是很好的植物调节性肥料、品质肥料和保健肥料。
经大田生产试证明,使用它可以改善农作物果实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和通过调节内在本质上改善农产品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