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洛林主权归属的几次变更
巴黎和会 法国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中文名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外文名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参加国家英,法,美,意,日等32国人数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重要人物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性质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后国际秩序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但未明确具体金额
和平条款
德国对欧洲:以 外所发动的一切 战争负完全责任
德国对国际:联 盟成员国的领土 完整负有特殊责 任
德国必须无:条 件地接受战胜国 的仲裁
《凡尔赛和约》
PART 2
《四国条约》
《四国条约》
美、英、法、日四国在太平洋地区达成的条约,
国际联盟
虽然它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确实存在的很多合理的措施也确实被沿用至今(如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国联盟也为国际常设法院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发展机遇(此观点只适用于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来看) 它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其成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新的历史阶段 国际社会对其成员国的约束力有所提高 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开创了用集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也为后来的联合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同时也开创了国际法发展的新篇章 使人类逐渐由战争走向和平
4
PART 3
《五国海军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法、意、日五国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签 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建设的条约
美国通过该条约打破了英国对世界海洋的垄 断地位,同时英国也认识到英国的海上霸主 地位已经动摇,从此开始调整其海上战略, 此后英国开始大力发展航空兵力,并逐渐放 弃了无限制的海军战略。此外该条约也标志 着"炮舰外交"时代的结束。此后各国海军建 设进入了平衡发展的阶段。此后各国又签订 了《伦敦海军条约》等条约进一步调整了海 军战略格局
国际联盟
但其失败的原因也 是多方面的:首先 其存在的宗旨过于
抽象和空泛
其次其本身机构设 置存在很多不合理
之处
再次其决议受到很 多大国的操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1— 1922年 的华盛顿 会议是为 解决什么 问题,由 哪国主持 召开的?
华盛顿会议
时 间 1921—1922年 与会国
美、英、日、法、意、
荷、比、葡、中
《四国条约》
签定条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1922年《九国公约》
背 景 召 开
①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英的利益 ②战后美、英、日三国掀起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 为缓和矛盾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由美国发起,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九国于1921——1922年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华盛 顿 会议
2.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 约》和《九国公约》等。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的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暂时调 1.德、俄、奥、土四大 整了一 帝国被摧垮。 战后帝 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 国主义 之间的 西互不连接。 3.欧洲出现七个新兴国家。 关系,
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 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 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 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 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 而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1.易混点: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国际联盟成立于 1920 年,但它并不是后来的联合国;联合
52%
22% 10% 8% 6.5%
日
葡
0.75% 0.75%
法国:
坚决反对
法国所应得赔款最多 急需大量资金复苏经济 谋求欧洲大陆霸权
英国
美 国 法国
德国
法国:
坚决反对
浅析阿尔萨斯—洛林问题
浅析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摘要法德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两国均为西欧大陆上实力最为强大的民族国家。
相邻的地缘政治现实,相悖的民族国家利益,使得两国在确立长期和平以前一直处于不断争斗的状态。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对此前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吞并更使两国的对立达到最大化。
阿尔萨斯-洛林的归属权问题成为法德和解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阿尔萨斯洛林争斗一、问题的形成从地理位置上看,阿尔萨斯-洛林地处德法边境,总面积约为14500平方千米。
阿尔萨斯和洛林原本是不同的两个地理区域。
阿尔萨斯和洛林演变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公元814年,法兰克王国君主查理曼驾崩,其帝国随即被子孙一分为三。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以莱茵河为界,河东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河西归秃头查理,是为西法兰克王国;洛泰尔得到北意大利及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狭长地带,是“中部王国”。
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分别是中部王国的两个行政区域。
公元870年,围绕东西法兰克王国中间地带的归属权,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展开角逐,最终二人订立《墨尔森条约》,西法兰克王国夺得洛林地区,阿尔萨斯被划归东法兰克王国。
10世纪以后,洛林被并入东法兰克王国的继任者——神圣罗马帝国。
此后几百年,阿尔萨斯和洛林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属地。
三十战争后,法国逐步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
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展开大战,法国战败,被迫割让原阿尔萨斯的93%和原洛林的%26给随后在普鲁士主导下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这块土地就是现在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德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吞并损害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伤害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成为两国此后近百年国家间关系的主旋律。
二、争夺的原因法德两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争夺,有着其繁杂的利益因素与感情因素。
其深层原因在于民族群体与特定地域的紧密联系。
自有人类以来,不管是在族群时期,前民族国家时期还是在民族国家时期,土地一直是民族群体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
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
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
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
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
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
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
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
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
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
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
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
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5)确认瑞士退出神圣罗马帝国。
蒙语最后的一课
蒙语最后的一课
背景:德意志和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因而该地区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德两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
《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
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和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
本文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最后一课》作于普法战争刚完结的第二年(),以陷落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被迫专攻德文的事为题材,描绘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大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充分反映了法国人民浓厚的爱国感情。
阿尔萨斯洛林的争夺
阿尔萨斯洛林的争夺随着战争的爆发,阿尔萨斯洛林已成为争夺的焦点。
这片被普罗大众视为宝地的土地,引起了世界各地势力的竞相争夺。
本文将通过对阿尔萨斯洛林历史、地理和资源的分析,揭示这一争夺战的背后故事。
第一部分: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阿尔萨斯洛林位于欧洲中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阿尔萨斯洛林经历了无数次领地转移和控制权的变动。
从古代罗马帝国的统治,到中世纪封建领主的争斗,再到现代各国的争夺,这片土地一直是战火纷飞的地方。
第二部分:阿尔萨斯洛林的地理阿尔萨斯洛林地处山脉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峦环绕,森林茂密,草场肥沃,给予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优势。
此外,阿尔萨斯洛林还有山脉中的矿藏、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据点。
第三部分:阿尔萨斯洛林的资源阿尔萨斯洛林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林木、矿石、水源、农田等。
林木资源是该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木材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矿石资源包括铁、铜等金属矿石,为冶金和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水源是阿尔萨斯洛林不可或缺的资源,为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此外,农田的肥沃度和宜人的气候条件使农业在该地区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第四部分:由于阿尔萨斯洛林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各大势力纷纷觊觎这片土地。
无论是为了扩张领土,获取战略资源,还是控制重要的交通要道,各国和势力都对阿尔萨斯洛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历史上,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德意志帝国等一系列大国或者国家联盟都曾在不同的时期掌握过阿尔萨斯洛林的控制权。
两次世界大战中,阿尔萨斯洛林的争夺更加激烈,成为西线战场上的重要地区。
第五部分:当今的阿尔萨斯洛林如今,阿尔萨斯洛林是法国的一个地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地缘政治上的争议。
部分人士呼吁将阿尔萨斯洛林划归德国,这种主张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讨论。
结语:阿尔萨斯洛林的争夺历史悠久,与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答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背景:(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二、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十月革命(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建立政权:(1)召开: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2)内容:①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③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政权巩固:(1)措施:(2)国内战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1)召开: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2)目的:讨论战后安排。
(3)参加国: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苏维埃俄国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次国际分赃会议中关于中国山东省的处理。
该会议是法、美、英三国主导和操纵的()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山东省”、“得意的日本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在英法美等国的操纵和日本的威胁下,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A符合题意。
BCD项会议与漫画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③都对德国进行了制裁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没有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没有对德国进行制裁,③不符合题意,所以把包含②或③的ABD项排除,故选择C。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破坏。
因此,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构建的所谓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工业化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评价 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 体制日益僵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特点 采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农业
(1)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 集体化
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九下第12课P52-56)
领导者
甘地
印度的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
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
不合作 概况 第一次 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运动
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
围,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的 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
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
华盛顿 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
(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九下第11课P47-51) (2022·安徽13) 1.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 营中小企业 内容 (3)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特点 系直接联系起来
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苏维埃政 1917 年 11 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 权的建立 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巴黎和会 法国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中文名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外文名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参加国家英,法,美,意,日等32国人数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重要人物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性质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 ①小弗朗士有贯穿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作者通过他 的行踪写了几个互相关联而又彼此分离的场面,没有 他这些场面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作者写了小 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 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 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
• ②深化主题,作者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 习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 的沉痛感受.强烈的对比以小见大,震撼人心.
④深化主题: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 读书人的毒害,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 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最后一课》
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 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 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 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 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 《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 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 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 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 我”的所见所闻折射出故乡鲁镇的闭塞、衰败和萧 条。
• 小说中写到我的内心思想,有“我”便于抒发感情 •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形象,憎恶鲁的冷漠,更是表现了一个知 识分子对自我真诚的解剖和分析。
柳妈: (1)柳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劳动 妇女的典型;
《我的叔叔于勒》
• “我”在小说中应该有一下作用: 1. “我”是小说里的叙述者,增加小说真实性。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 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从自己的一些简单心理活动中,和父母及身边的人的形成对比,表现父 母的冷漠势利,突出人物形象。
凡尔赛和约
美国总统 威尔逊
《协约国及参战国对德和 约》即《凡尔赛条约》
问题: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会议” 呢?
2.《凡尔赛和约》的哪项规定最能体现出巴黎和 会分赃性质?
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对德国产生什么影响?
内 容
领土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普法 战争后占领)。
问题: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会议”呢?
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的殖民地被瓜 分,日本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这些内容都可以看出巴黎和会在瓜分世界、瓜分中国,是一 场不折不扣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和约》的哪项规定最能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一、巴黎和会
1、中心问题:处置德国、奥匈帝国
2、时间:1919.1.18
3、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4、与会国:英 中、 、法 南、 非美等、32日个、国巴家西和、地波区兰。、 5、操纵国:美、英、法、日、意
巴
们 的 如 意 算 盘
黎 和 会 三 巨 头 和
他
英国首 相劳合• 乔治
法国总 理克里 孟梭
在对殖民地问题上,德国的殖民地被列强瓜分。
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对德国产生什么影响?
影 响 领土 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
军事
德国被限制最严重的,德国的军队被极大地削减,在欧洲 彻底沦为了三流的国家。
赔款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 赔款。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 重的枷锁,大大加深了德国民众的经济负担,并间接导致 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
—凡
局
尔赛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法百年恩怨:阿尔萨斯和洛林争夺战
德法百年恩怨:阿尔萨斯和洛林争夺战导语:相信大家都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中,很多读者都会被法国人誓死捍卫自己的母语,不甘心当亡国奴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细细梳理一下德法之间关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恩恩怨怨。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位置1.独立公国时期:18世纪前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和地理阿尔萨斯东抵莱茵河,西至孚日山(Vosges),面积达到8280平方公里,扼守法德两国交通要道,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北部,北临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东与阿尔萨斯接壤,包括摩泽尔(Moselle)、摩尔特—摩泽尔(Meurthe-Moselle)、默兹和孚日四省,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首府在梅斯,洛林的地名来源于洛塔林基亚。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帝国建立。
帝国建立后四处扩张,凯撒任高卢总督后,利用日耳曼人部落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部落之间不团结,互相仇视的弱点,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罗马军队还越过了易北河,公元5年,罗马在这两个地方设立了日耳曼行省,但仅仅过了四年,日耳曼人就消灭了罗马驻军,罗马帝国的势力随后便退出莱茵河以东地区。
公元4世纪末叶,西欧出现民族大迁徙浪潮,在民族大迁徙中,日耳曼部落中的一支阿勒曼尼亚人(Allemange)占据阿尔萨斯,随后阿尔萨斯成为法兰克公爵的领地,建立法兰克公国,九世纪时此地成为卡洛琳王朝诸王争夺的对象。
阿尔萨斯十至十七世纪,在这700年间,阿尔萨斯一直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受到德意志文化影响极深,洛林地区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和阿尔萨斯地区一同属于法兰克公爵的领地,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平分了法兰克帝国,其中洛泰尔分得帝国中部,不久之后,洛泰尔又将领土分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分得意大利,另外一个儿子分得洛林,公元925年,日耳曼国王亨利一世占领洛林,建立洛塔林基亚公国。
在10世纪至17世纪时,洛林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59年,管理洛林地区的科伦大主教布鲁诺将洛林地区分为上洛林和下洛林,在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洛林的统治者一直在寻求宗主、德意志国王或皇帝的保护。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阿尔萨斯洛林主权归属的几次变更
龚萍
阿尔萨斯、洛林,现属于法国东部领土的一部分。
它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该地区在历史上屡遭德、法两国的争夺,其主权归属也曾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过程。
根据公元八百四十三年的《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分为三部分:东法兰克王国包括莱因河以东居民讲日尔曼语的地区归日耳曼路易;些耳德河、缪司河以西居民讲罗曼语的地区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北起莱因河口向南延伸经洛林等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帝国领土归罗退耳建立“中部王国”并承袭皇帝称号。
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一图中也可见到,阿尔萨斯、洛林区地区恰好介于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长条地带,而正是这一长条的中间地带成为日后的法、德两国长期争夺的目标。
公元八百七十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秃头查理与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日耳曼人路易拍:今天的荷兰订立了一个条约,称为《墨尔森条约》瓜分了罗退耳的领地。
条约中规定:“分荷兰南部、比利时、洛林与罗呐河沿岸一带土地归查理,路易取得了阿尔萨斯与莱因河下游两岸上地”①据此条约,洛林、阿尔萨斯分别归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两国所有。
公元十七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以捷克人起义反对奥地利统治为导火线的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即三十年战争。
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克、瑞典、法国为一方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另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
这场名为新旧教之争实为扩疆拓土的属于中世纪以来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终于以一六四八年十
二月二十四日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由于法国和瑞典的军事优势,在该条约的第七十四条、七十五条、七十六条中对阿尔萨斯的主权作了这样的安排:“皇帝代表本人并代表整个最尊贵的奥地利王室以及帝国,将迄今属于他的或属于帝国的或奥地利家族的,在布里萨克城,在上下阿尔萨西亚、松高的伯爵领地和在阿尔萨西亚的十座帝国城市(即,海牙诺、卡尔墨、斯克莱施塔特、魏森保、兰道、奥波伦海姆、罗斯海姆、圣格雷戈里流域的蒙斯特、基耶贝格、都灵海姆)以及所有农村的省一级统治机构的一切权利、财产、领地、财物和管辖权或属于上述市长职位的其他权利都移交给最信仰基督的国王和法兰西王国……另外,上述两个阿尔萨西亚和松高的伯爵爵位和以上列举的十座城市及其附属地的省级市长职位应同样移交……此外,所有的封臣、臣民、人民、城镇、自治城市、城堡、房屋、要塞、森林、灌木林、金银矿、矿床、河流、小溪、牧场、总之一切权利、礼遇和附加权利,应毫无保留地属于最信仰基督的国王。
永远归于法兰西王国,他享有各种形式的管辖权和主权,而不得受皇帝、帝国、奥地利王室或任何其他人的阻碍,从而皇帝或王室的任何邦君都不应对莱因河两岸的上述各国攫取、甚至企求任何权利和权力”②伏尔泰在其《路易十四时代》中写道:“马扎然红衣主教都很巧妙、很幸运、仍然缔结了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规定,德意志帝国及其皇帝……把阿尔萨斯卖给法国国王和法国王室……”⑧因此,三十年战争破坏了《墨尔森条约》中有关阿尔萨斯主权的条款,至此,法兰西用似乎合法的手段从德意志帝国手中夺取了该地区,使之成为法属领土的一部分。
一八七零年,普鲁士宰相稗斯麦为完成对德国的最后统一,同时为了抢回阿尔萨斯并夺取洛林,挑起了普法战争。
在九月一日的色当决战中,
法国渗遭失败,法国皇帝下令投降。
第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梯也尔派法夫尔与稗斯麦在凡尔塞缔结了预备和约,同年五月十日,双方又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的《法兰克福和约》,这一和约使法国:“失去了一百六十万阿尔萨斯、洛林人,丧失了煤、铁、盐、可耕地、森林等财富,丧失了阿尔萨斯平等的繁荣兴旺的棉织工业……④对此,波将金在他的《外交史》中作了这样的评价:擭取阿尔萨斯及格林的确给了德国一些战略上的好处。
只要法国人占有阿尔萨斯,他们便会拥有侵人德国南部的方便的战略基地……德国人在洛林取得了一个立足基地,使他们恰好在最近的作战方向上接近了巴黎从而大大便利了一八七零年“经验”的重演……法兰克福和约是一个在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文件,它埋下了一九一四年一一一九一八年战争的第一批种子……⑤马克思、恩格斯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的确是在获得了新生的德国使军事专制制度作为霸占西方的波兰一一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必要条件永世长存下去的最好办法。
这是使未来的和平仅仅变成在法国未强大到要求收复失地时的停战争状态的万无一失的办法……⑥
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见终于以一九一四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到了证实,长达四年的角逐,又经历了五个月的讨价还价,交战的双方于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由于德国的战败,该条约中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归属又作了如下的安排:“缔约各国承认道义上之义务应修复一八七一年被德国所损之法国权利阿尔萨斯—洛林人民之志愿,因该人民之代表虽曾向波尔多议会正式抗议而德国不顾卒使分离祖国之故。
兹彼此议定下列各条:‘第五十一条,自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停战之日起,所有因一八七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凡尔赛签订之初步和约及一
八七一年五月十日法兰克福条约让与德国之领土,复归法国主权之下……’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就这样又通过所谓的“和平”条约使阿尔萨斯一一洛林再次成为法属领土的一部分,列宁在论及该条约时曾指出:a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的……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⑧。
凡尔赛条约签订的第二天,不管是忙于抢劫和分脏的战胜国政府,还是战败国政府就开始算计新的世界搏斗了。
一九三五年春天,德国正式拒绝遵守凡尔赛条约的所有军事条款并在第二年三月便出兵占领了莱因非军事区。
德国的刺刀在法国东部边境闪闪发光,“希特勒一枪未发就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仗”⑨德国在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后利用英法“宣而不战’之机武装了一百四十六个师,制造了四千架飞机于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晨对英、法、荷、比、卢发动全面进攻。
素有“欧洲头号陆军强国”之称的法国三百万大军在六个星期之内被打垮。
同年的六月二十二日,法德代表在贡比涅福煦的车厢里签署了停战协定:“法国划分为占领区和自由区两部分,前者占法国的大约五分之二的领图,自由区包括法国的西南部,由德国划定的分界线。
⑩从贡比涅停战协定来看,并未明确规定由征服国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然而“德国人在8月初事先未打招呼就实现了兼并。
他们干脆恢复了1914年以前的边境哨所……在斯特拉斯堡车站,纳粹青年高唱纳粹党歌,欢迎阿尔萨斯——洛林人……在洛林,出现了城市和街道改名的热潮。
到处设立德语学校。
斯特拉斯堡和洛林重归德国,两地的男儿将参加德国国防军。
希特勒终于实现了他“在西方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北法兰西和勃良第的一大部分……”的勃勃野心。
一九四四年夏天,美国军队首先突破了德军防线。
十月份,美国和法
国联军越过孚日山脉。
十一月份“只剩下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地区尚待解放……战争进行到一九四五年的三月份,英美军队越过莱因河向莱因河右岸的德国国土挺进。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在柏林签署了《关于德国管制机构的声明》和《关于德国占领区的声明》,依此,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德国边界内分成四个占领区即:东区由苏联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
按照上述原则,法国又重新夺得了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
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归属在历史上曾随着德、法两国的争夺战而几经变换,在世界史上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两地人民在这种变换中饱尝的战争苦难无须赘言,希望这一段历史能给人类的和平留下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