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7.27寓言两则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7.27寓言两则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2. 在讲解《狐假虎威》时,我会强调狐狸的狡猾和欺骗行为,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虚伪和欺骗。
3.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讲解完两个寓言故事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都会收到一份讨论题目,例如:“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揠苗助长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行为?”
(五)作业小结
1.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2. 作业会包括对寓言故事的复述、对寓意进行解释以及与故事相关的小作文等。
3.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创设: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图片,以及教师的表演,创设了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容和寓意。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想象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课后,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揠苗助长》和《狐假虎威》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学会通过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的解释。
2. 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领悟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以下是《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
《寓言二则》是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分别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

二、《坐井观天》寓意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三、《亡羊补牢》寓意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四、课堂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寓意,并应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创作短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咱先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养羊的人,他养了好多羊呢。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就从这个窟窿钻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邻居知道了,就跑来劝他说:“你快把羊圈修一修吧,要不狼还会来叼羊的呀。

”可是这个养羊的人呢,他根本就不听,还说:“羊都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啥呢?”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哎呀,又少了一只羊。

这时候他可着急了,心里想,要是再这样下去,我的羊可就全没了呀。

于是呢,他就赶紧找来工具,把羊圈的窟窿给补上了,而且还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那以后啊,他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犯了错误或者出了问题,只要及时去改正,还不算太晚呢。

就像这个养羊的人,如果他一开始就听邻居的话,早点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再来讲讲《揠苗助长》。

有个农夫,他种了好大一片庄稼呢。

他呀,总是嫌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了。

每天都去田里看啊看,盼着禾苗能一下子就长高。

这一天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特别好的办法。

他跑到田里,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上拔了一点,看着禾苗好像是高了一些,他可高兴了,心想:“我可真是个聪明的人啊。

”可是呢,他拔完之后,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农夫啊,他不知道禾苗的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光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就告诉我们呀,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太着急,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呢。

这两则寓言故事虽然简单,但是里面包含的道理可真是很有用啊。

咱们在生活中,也要像《亡羊补牢》里那样,知错就改。

可不能像《揠苗助长》里的农夫那样,做事情不按照规律,只想着快点达到目的。

这两个故事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呢。

二年级下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寓言二则寓言一: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蝉从前有一只勤劳的蚂蚁和一只懒惰的蝉。

当夏天来临时,蚂蚁开始努力地为将来的冬天储存食物。

它们一天天地工作,不停地搬运着食物,将之储存在它们的巢穴里。

而蝉则整日无所事事,只会欢快地鸣叫。

冬天来临,天气寒冷,蚂蚁躲在巢穴里,安心地享受着储存的食物。

而蝉则冻得直打颤,肚子饿得咕咕叫。

它来到蚂蚁的巢穴门口,请求蚂蚁帮助它。

蚂蚁对蝉说:“你夏天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像我一样储存食物呢?现在冬天来了,你只能自食其力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懒惰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勤劳的人会为将来做好准备,而懒惰的人则只顾眼前的享乐。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寓言二:渔夫和金鱼从前有一个年轻的渔夫,他每天都在河里捕鱼。

一天,他捕到了一条金鱼。

金鱼开口对渔夫说:“如果你把我放回河里,我将会帮助你实现三个愿望。

”渔夫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将金鱼放回了河里。

金鱼履行了它的承诺,给予渔夫三个愿望。

渔夫第一个愿望是变得非常富有。

金鱼立刻把他的简陋的渔船变成了一艘华丽的大船,船上装满了黄金和宝石。

渔夫第二个愿望是变得非常聪明。

金鱼使他变得聪明智慧,他能够回答所有问题,解决所有难题。

渔夫第三个愿望是拥有永恒的青春。

金鱼回应说:“我不能给你永恒的青春,但我可以让你拥有年轻的心灵和快乐的生活。

”渔夫非常满足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明白了财富、智慧和快乐的真正含义。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和快乐并不是唯一的追求。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的第二笔变长点。
02 字词揭秘
di ū
结构:上下
部首:厶
组词:丢失 丢掉
造句:垃圾不能随手丢掉。
书写指导: 第一笔短撇,第四笔横长托上盖下,竖在
竖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ɡào
结构: 上下 部首: 口 组词: 告诉 劝告 造句: 老师告诉我不能旷课。 书写指导: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
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结构: 左右
zuā n
部首: 钅
组词: 钻入 钻心
造句: 猫咪可以从这个洞钻进去。
书写指导: 左右等宽,撇画舒展,“占”上部稍
长,“口”要小。
02 字词揭秘
quàn
结构: 左右 部首: 又 组词: 劝告 劝说 造句: 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书写指导: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
02 字词揭秘
02 字词揭秘
wánɡ
结构: 上下 部首: 亠 组词:亡羊补牢 死亡 造句: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 书写指导: 整体笔画舒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横画要长。
02 字词揭秘
láo
结构: 上下 部首: 宀 组词: 牢固 牢狱 造句: 这个胶水粘连效果很牢固。 书写指导:“宀”稍小,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可以看出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 让禾苗长高了。
03 课文精讲
这个人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急忙”写出了种田人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急于把它付诸实践。 “一直”说明了种田人忙的时间很长。 “筋疲力尽”写出了种田人拔完禾苗后疲倦的样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寓言二则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寓言二则
◆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比一比这两 句话有什么 区别?
讨论交流
你能说一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吗?
自己跟自己说话。
我还会说: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多种多样
♧他想出办法了吗?他想的是什么 办法?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揠苗
图上这个种 地的人在干 什么?
花了很长时间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 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怎么说 内心的 怎么做 想法
结果 怎样
羊已经丢了,
第一次 还修羊圈干 满不在乎 没有修羊圈
什么?
羊又少 了一只
不知错
第二次 现在修还
不晚
非常 后悔
赶紧堵上那个窟 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的。
羊再也 没丢过
知错改错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 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想一想:“巴望”换成“盼望”行不行? 请你用它们分别造句。
不行,“巴望”表达的程度比盼望深。
1.盼望已久的假期终于来了。 2.伯伯巴望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课文解读
可是,一天,两天, 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 有长高。
课内拓展
◆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我会写
wáng
结构 独体结构 组词 逃亡 死亡
亡羊补牢
笔顺 造句 发洪水时应该往高处逃亡。
láo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 牢固 牢记 画地为牢
笔顺 造句 我们要牢记老师的教导。
zuān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钻研 钻洞
quàn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劝说 劝告
比一比这两 句话有什么 区别?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5单元12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5单元12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做了错事,只 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 晚。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第二部分(2~4):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又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结果 修补羊圈 jǐn(尽管)(尽早) 亡羊补牢:比喻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拔了很长时间。 。 经过 不听劝告 望”“天天”这两个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 不同点:“急忙”指心中焦急,想方设法加快行动。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去(qù)去掉 人去楼空 第三部分(4):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相同点:都有“着急”的意思。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去(qù)去掉 人去楼空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芒(máng)光芒 锋芒毕露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第二部分(2~4):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又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如“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表明种田人迫切想让禾苗长高的心理。
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 “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 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 得∕想个办法∕帮∕它们 长。’”写出了种田人因禾苗 长势缓慢而着急的心情。重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 自语”“帮”,语速稍快,读 出急切的语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

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

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守株待兔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遮盖掉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现在如果还要用以前的方法来治理现在的人民,就象守着一棵树等兔子来撞一样.揠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了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12寓言二则教材分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勾勒出了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人物形象,而《揠苗助长》则描绘了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5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亡”“牢”等10个生字,掌握“钻”“劝”等6个生字的书写。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之处。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亡”“牢”等10个生字,掌握“钻”“劝”等6个生字的书写。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三、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教师问学生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7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7寓言两则
27 寓言两则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把句子读通顺
2、标好自然段,圈画出生字、新 词
揠苗助长
①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 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 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 长。”
②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 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 又
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 ( )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 一大截。”
结果怎么样,禾苗真的长高了吗?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 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水稻的成熟过程
1
3
2 秧苗 禾苗 稻谷 100天左右

,结


默读第一段,找出哪些词语可以体现 出农夫的焦急?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 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
是一天,两天,三天‥‥‥ 禾苗好像一
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 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 办法帮它们长。”
(盼望、希望、渴望)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
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
正常 生长
揠苗 助长
为什么那个人费了那么多 力气,但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呢?
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有自 己的生长过程。农夫做事太着急。
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 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 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太着急,不能违反了事 物的生长过程。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寓言两则 人教部编版(共58张PPT)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寓言两则 人教部编版(共58张PPT)
他很后悔,不该不听街坊的劝告,心想, 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 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结实实”突出了养 羊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且非常认真地弥补和纠正 了错误。
“再也没丢过”强调了 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 点明了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的道理。
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寓言中那样的人,你会
心理描写说明养羊人认识到现在纠正错误还不晚。 明了知错就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参考答案: 第二个句子“赶紧”这个词强调了修补羊圈的速度 很快。加上这个词比第一句话写的更具体,更生动。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一、我来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上“√”。
街坊﹒(f√āng fáng) 羊﹒圈(ju√àn quān) 叼﹒(dāo d√iāo)走
转来﹒转(zhuǎn zh√uàn)去
结结﹒(√jiē jié)实实
二、拼一拼,写一写。 zuān jìn quàn ɡào
钻进 劝告
我会认 zé jiāo jīn pí chuǎn jié
则焦 筋疲喘截
检查自读情况
读一读
zé jiāo
jīn pí
jié
二则 焦急 精疲力尽 一大截
我会写
jīn

音序:J 部首:竹 结构:上下
组词:筋疲力尽 筋骨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 得筋疲力尽。
书写指导:竹字头要写的扁平, 下面的部分要注意书写的左右 匀称。
累 lěi (累积) lèi (劳累)
知识要不断累( lěi )积,我们学 习起来就不会受累( lèi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拔苗助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拔苗助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拔苗助长》:《揠苗助长》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2、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一般就是篇幅较小,语言精练并能从中感悟深刻道理的文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二、检测预习情况(一)、检查生字1、读字词:开火车方式2、抽查领读:(平板)(二)、理解课题(齐读课题)现在谁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生:揠苗助长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意思?师总结:揠——拔助——帮助谁能给寓言换个题目?看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三、初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课文,谁能分别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按着以上几点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感悟课文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具体看一看种田人是怎么做的?1、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看感受到了什么?你从文中的哪写词语感受到了农夫的焦急?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B、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C、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农夫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示第二幅图)农夫如此地焦急,想办法要帮禾苗长大,那他想出的办法是什么,让我们快来看一看吧!他具体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一棵一棵往高拔”、“一直”、“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他那么着急让禾苗长高,那么卖力气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长高了吗?3、(出示第三幅图)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从哪句看出来的,读一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课文原文:
一、《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人,他非常急于求成。

他在田里种了稻谷,每天都要去地里看几次,希望能看到禾苗快速长高。

可是,他等了几天,发现禾苗似乎一点儿也没长高,心里十分焦急。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把每株禾苗都拔高一些。

一天下来,他忙得满头大汗,但看着被拔高的禾苗,他心满意足。

然而,过了几天,禾苗却全都枯萎了,因为它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生长。

二、《守株待兔》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劳作时,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竟然撞死了。

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一顿兔肉,心中窃喜,心想:“何必辛辛苦苦耕田呢?只要每天守在这个树桩旁边,说不定还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于是,他放下锄头,整日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投罗网。

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而他的田地也因此荒芜了。

赏析:
这两则寓言故事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情节,给人深刻的启示。

《揠苗助长》通过描述宋人急功近利,违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揭示了一个道理: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教育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耐心等待,不可盲目妄为。

《守株待兔》则是讽刺那些企图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

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兔子,便放弃本职工作,幻想依靠运气坐享其成,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付出,依赖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只会导致失败和空虚。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

⼆年级语⽂下册第27课寓⾔两则 ⼆年级语⽂下册课⽂《寓⾔两则》分别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是古⼈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活进⾏感悟。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下册第27课《寓⾔两则》,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27课《寓⾔两则》课⽂原⽂ 《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他巴望⾃⼰⽥⾥的⽲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

可是⼀天,两天,三天,⽲苗好像⼀点⼉也没长⾼。

他在⽥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 ⼀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野⾥,把⽲苗⼀棵⼀棵往⾼⾥拔,从中午⼀直忙到太阳落⼭,弄得筋疲⼒尽。

他回到家⾥,⼀边喘⽓⼀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总算没有⽩费,⽲苗都长⾼了⼀⼤截。

” 他的⼉⼦不明⽩是怎么回事,第⼆天到⽥⾥⼀看,⽲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天,他在⽥地⾥⼲活,忽然看见⼀只野兔从树林⾥窜出来。

不知怎么搞的,它⼀头撞在⽥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急忙跑过去,没花⼀点⼉⼒⽓,⽩捡了⼀只⼜肥⼜⼤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回家去,⼼⾥想:“要是每天能捡到⼀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天天过去,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也全完了。

⼆年级语⽂下册第27课《寓⾔两则》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字,要⿎励学⽣采⽤多种⽅法主动独⽴识字。

如: ⑴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字和⽣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遍,然后可多组⼏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与字义的认识。

要提醒学⽣注意,本课要认的⽣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窜、此”是平⾆⾳。

⑵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状。

⑶结合⽣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

⑷熟字加偏旁识字。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文言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文言文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同“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亡羊补牢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

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弇于城阳。

于是使人发骥,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

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

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尤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是楚国的臣子庄辛劝勉楚襄王时所说的比喻。

劝谏楚襄王远佞臣,戒淫逸,以免破国亡身之祸。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课文分析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理 解“亡”和“牢”这两个字的意思了吗?养 羊人两次丢羊都是什么原因?
“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指的是羊 圈。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则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 上。
课文分析
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 抱着什么样的想法?他这样的态度又导致了 什么样的后果?
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石子,( )河里,河水 被激 起( )。波纹( ),又一圈圈地( )回来。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 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 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 ) 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 )啦。这 返回 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来说说小 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三)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 上,小 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 我来啦!” 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 。”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 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四)实践 回家去做一个实验,拿一盆水,投入一颗小石子,观察水波纹碰到盆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 作、神态的句子画出 来,读一读。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12.寓言二则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12.寓言二则
拆字记忆法:“亡”“牢” 都可以利用拆字记忆法。
叫 牢
字词乐园—会写字
zuān
笔顺: 书写提示:左右等宽,撇画舒展,“占”上部稍长, “口”要小。 组词:钻进去 钻心 钻孔 钻洞 巧记:占了金子的便宜。 造句:猫咪可以从这个洞钻进去。 笔顺:
吃 钻
quàn
叫 劝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皮”的撇画舒展。 组词:劝告 劝说 劝勉 巧记:又要出力。 劝业
字谜记忆法:“疲”根据字 形编字谜进行记忆。
叫 疲
字词乐园—会写字
wáng
吃 亡
láo
笔顺: 书写提示:整体笔画舒展,横画要长。 组词:亡羊补牢 亡命天涯 巧记:锋芒斩掉草。 造句: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
笔顺: 书写提示:宀稍小,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组词:亡羊补牢 牢固 太牢 坐牢 巧记:屋子下面一头牛。 造句: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 无畏的战士。
字词乐园—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近义词
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急忙~连忙 后悔~懊恼
反义词
焦急~着急
jì n (尽头)) jǐn (尽管) lěi (累积) lèi (劳累)
枯~荣
后悔~无悔
多音字
尽 累
尽(jǐn)管这里处于干旱地区,但 这条路的尽(jì n)头却有一片茂盛的果 林。 知识要不断累( lěi )积,我们学 习起来就不会受累( lèi )。
《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源自字词乐园—会写字jīn
吃 筋

笔顺: 书写提示:竹字头要写得扁平,下面的部分要注意 左右匀称。 组词:筋疲力尽 筋骨 筋道 弓筋 巧记:竹子下面大力推月亮。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得筋疲力尽。 笔顺: 书写提示:半包围结构,书写的时候注意病字框要 尽可能盖住下面。 组词:筋疲力尽 疲劳 疲沓 疲惫 巧记:病(疒)中有皮袄。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得筋疲力尽。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4 12《寓言二则》掩耳盗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 素材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4 12《寓言二则》掩耳盗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 素材

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巧。

小偷心里快乐极了,想把这口精巧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快乐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