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赠别二首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杜牧《赠别》古诗赏析

杜牧《赠别》古诗赏析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 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 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 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 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 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 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 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 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 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 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 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 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 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 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 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 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
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 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 “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

杜牧《赠别》古诗赏析

杜牧《赠别》古诗赏析

杜牧《赠别》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古诗蓦山溪·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翻译赏析

古诗蓦山溪·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翻译赏析

古诗蓦山溪·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翻译赏析《蓦山溪·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

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

【赏析】《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

这是一首赠别的词。

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

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

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

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上片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

鸳鸯、翡翠,皆偶禽。

雄者为鸳,雌者为鸯。

《说文》:“翡,赤羽雀也。

翠,青羽雀也。

”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

“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

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

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

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

妙词人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

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

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片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

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

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

含有数字的古诗20

含有数字的古诗20

1. 《山村咏怀》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亭台,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这首诗把“一”到“十”这些数字巧妙地嵌入诗中,描绘了一幅自然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示了乡村风景的淡雅和恬静。

2.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此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四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3.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大雪纷飞中一位孤独的渔翁形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清高。

4.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

5.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所见,后两句写所想,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

6.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杜牧《赠别》

杜牧《赠别》

杜牧《赠别》杜牧《赠别》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牧《赠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赠别》 1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全诗如下: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译文】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赏析】《赠别》二首作于大和九年,当时杜牧离开扬州淮南节度使府时赠别当地一位容貌出众的年轻歌女。

第一首深情赞美对方的艳丽轻盈,“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抒写两人别夜离席的伤感情怀。

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以议论的方式陡起。

多情,指离别的双方本来就有真挚感情,此刻在离席别筵之上,更是思绪万端,黯然销魂。

也许诗人应当表现两人缱绻缠绵的柔情,但实际上,却是默然相对,无以为语,看起来像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所以说“总无情”。

“总”字强调,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为什么“多情”反好像“无情”呢?这是因为,在惜别情绪的高潮中,一般的惜别言语、动作乃至表情统统不足以充分表达深浓的离绪,而离别的伤感痛苦又使双方的表情近乎铁血心肠;也许是最多情的人反而会有这种漠然无情的表情。

说“却似”,又正道出这“无情”的表象下蕴藏着“多情”的实质。

这“多情”与“无情”的矛盾统一绝妙地反衬出情之深刻,刻骨铭心。

接下来一句“惟觉樽前笑不成”,樽前相对,为了宽慰对方,缓解离绪,彼此都想努力装点欢容,但由于离绪太苦,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强颜为欢,结果仍然是无言相对,难以欣悦却似“无情”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赏析第一首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
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
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
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
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
,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赠别二首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杜牧《赠别二首》翻译

杜牧《赠别二首》翻译

杜牧《赠别》翻译杜牧《赠别二首》翻译杜牧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称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杜牧《赠别二首》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赠别二首唐代: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诗赏析及翻译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诗赏析及翻译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古诗赏析及翻译杜牧《赠别两⾸ 其⼀》古诗原⽂赏析及翻译注释赠别两⾸ 其⼀杜牧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春风⼗⾥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解释】 ⾝姿轻盈的⼗三四岁的⼥孩⼦,像⼆⽉的⾖寇花⼀样娇美。

春风中⾛遍了⼗⾥扬州路,卷起珠帘,所见⼥⼦都不如她漂亮。

【词语解释】娉娉袅袅:柔美多姿。

⾖蔻:花卉,⼆⽉初含苞欲放。

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这两句是赞颂那位少⼥的美丽——她,⾝姿轻盈美好,芳龄⼗三有余;她像⼆⽉枝头含苞待放的⾖蔻花,叶嫩花姣,随风颤袅,美艳⽆⽐。

⽐喻精妙,⼈似花美,花因⼈绝,形容得新颖独到。

【诗⽂赏析】 诗⼈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是他在幕僚失意⽣活中结识的⼀位扬州的歌妓。

这⾸诗赞美了⼀个体态柔美轻盈、容貌美丽的歌⼥。

但全诗没有⼀个“⼥”、“美”、“花”字。

全诗清妙空灵独有个性。

此诗是诗⼈赠别⼀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多情却似总⽆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诗重在“惜别”,这⼀⾸却重在赞颂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句就形容了⼀番:“娉娉袅袅”是⾝姿轻盈美好的样⼦,“⼗三余”则是⼥⼦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个⼈称,也不沾⼀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动的印象,使⼈如⽬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描述⼥⼦美丽的只这⼀句。

就这⼀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妙。

第⼆句不再写⼥⼦,转⽽写春花,显然是将花⽐⼥⼦。

“⾖蔻”产于南⽅,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稍淡。

南⽅⼈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含胎花”,常⽤来⽐喻处⼥。

⽽“⼆⽉初”的⾖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来⽐喻“⼗三余”的⼩歌⼥,是形象优美⽽⼜贴切的。

⽽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蔻梢头”⼜暗⾃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原文、赏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原文、赏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
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代描写美人的诗句

古代描写美人的诗句

古代描写美人的诗句:1.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西宫秋怨》。

赏析:芙蓉虽美但比不上美人的装扮,帝王的游船被风吹过飘来阵阵女子香。

芙蓉花已经很美很美了,但是却比不上美人,那得是多惊艳的容颜啊。

2.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红楼梦》。

赏析:嘴唇不必抹唇脂就已唇色红润,眉毛不用描画就有良好的眉形及眉色。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赏析: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李延年歌》。

赏析: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

5.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洛神赋》。

赏析: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二首·其一》赏析: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咏苎萝山》。

赏析:西施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8.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

——《清平调》。

赏析:美丽而寂寞的面容像一朵梨花,一颗樱桃小口,好像是抹着淡淡的腮红。

9.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红楼梦》赏析:俊俏美丽如阳春三月的桃花,芳菲烂漫、妩媚鲜丽,犹如一片片红霞;清高闲雅如九月菊花。

10.《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

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赏析: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

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

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知识拓展: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最肉麻的六首诗

最肉麻的六首诗

最肉麻的六首诗《最肉麻的六首诗及解析》一、第一首诗:《上邪》原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衍生注释:“上邪”是指天啊,表示一种很强烈的呼喊。

“陵”在这里指山峰。

这句诗里的各种景象都是非常罕见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如山峰消失、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并等。

赏析:主题和情感方面,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坚贞。

女主人公发誓说除非天地间发生一系列不可想象的巨大变化,否则不会改变对情人的爱。

在表现手法上,通过连举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爱情的坚定不移,这种极端的表达非常具有感染力,堪称爱情誓言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关于《上邪》的作者已不可考,从诗中热烈直白的情感表达来看,应该是一位处于热恋中的古代女性或者了解这种情感的人所作。

运用片段:场景一:一对恋人在海边争吵,女生感觉男生不爱自己了,男生情急之下就背诵起《上邪》,说:“古人都能这么坚贞地爱一个人,我对你也是这样的,山无陵江水为竭我都不会改变对你的爱。

”场景二:在婚礼上,新郎对着新娘深情地说:“就像古诗《上邪》说的那样,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我将一辈子陪伴你,不管发生什么。

”场景三:情人节的时候,女孩给男孩送了张贺卡,上面只写着《上邪》里的诗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男孩看到后感动得不行,明白女孩对待这份感情的坚定。

二、第二首诗:《锦瑟》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衍生注释:“锦瑟”是一种装饰华美的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引用庄子梦中化蝶的典故,形容一种恍惚迷离之感。

“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望帝是传说中蜀国君主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沧海月明珠有泪”是说沧海明月下鲛人泣泪成珠的传说。

“蓝田”是产玉的地方。

赏析:主题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已逝的美好时光和情感的追忆。

少女初长成的古诗

少女初长成的古诗

少女初长成的古诗
1、《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译文: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2、《赠别二首》——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3、《羽林郎》——汉代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译文:胡姬今年十五岁,正是美貌俏丽的年纪。

年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

4、黄花正年少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
化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
化用
思考:月亮本无关冷暖,更无声音,作者却 说“冷月无声”这样写是否合理?
题扬州禅智寺 唐朝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句中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思考:什么是“化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答:作者此处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同时使用了 通感的修辞。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还 有美人吹箫歌唱;可是如今桥月尚在,景色却已荒 凉。作者不由发出感慨,表达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感 伤之情。
(联系“波心荡”则此句还运用了 动静结合的手法。)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
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想起扬州旧日繁华, 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同时也使得词作更富有文采。
小结全词的艺术手法及主题:

赞美小女孩的诗句古诗

赞美小女孩的诗句古诗

赞美小女孩的诗句古诗1、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陈月观二首》宋·王奕译文:年少的少女总是含花待放,时光不会因为你年少而放慢。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其一》唐·杜牧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译文: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唐·白居易译文: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失去了擦脂抹粉的魅力。

5、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杂诗·南国有佳人》魏晋·曹植译文: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6、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西宫秋怨》唐·王昌龄译文:芙蓉虽美但比不上美人的装扮,帝王的游船被风吹过飘来阵阵女子香。

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李白译文: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8、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东飞伯劳歌》南北朝·萧衍译文: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美丽,无与伦比。

9、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唐·白居易译文: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10、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丽人行》唐·杜甫译文: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含深情二字的诗句

含深情二字的诗句

含深情二字的诗句《长相思·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一、衍生注释:1. “日色欲尽花含烟”:太阳快要落山了,花朵笼罩在烟雾之中。

“欲尽”表示即将结束。

2. “月明欲素愁不眠”:月亮皎洁得如同白色的绢帛,心中忧愁难以入眠。

“素”在这里形容月光洁白。

3. “赵瑟初停凤凰柱”:赵国的瑟刚刚停止弹奏,瑟柱上雕刻着凤凰的形状。

4. “蜀琴欲奏鸳鸯弦”:想弹奏蜀地的琴,琴上的弦如同鸳鸯般象征着爱情。

5. “此曲有意无人传”:这首曲子饱含着情意,却没有人能够传递。

6. “愿随春风寄燕然”:希望随着春风把这份情意寄到燕然山(这里代指远方爱人所在之处)。

7. “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念着你,你却远在天边。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8.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以前那眼神如同流动的水波般动人,现在却变成了流泪的源泉。

9.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如果你不相信我肝肠寸断,回来就看看我镜子前憔悴的模样。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傍晚的景色和夜晚的明月,烘托出一种忧愁的氛围。

女子弹奏乐器,想要传递自己的感情却无人可传,这种无奈更加深了思念的痛苦。

她回忆起爱人,从昔日的含情脉脉到如今的泪流满面,生动地展现了爱情中的相思之苦。

最后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样极具感染力的句子,将女子的深情推向了高潮,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她在镜前憔悴、哀怨的样子。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

他游历四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题材广泛,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抒情诗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古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翻译赏析

古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翻译赏析

古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翻译赏析《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古诗全文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前言】《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是唐代诗人杜牧为一位红颜知己而作,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翻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鉴赏】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不会有出息的。

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

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的《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做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描写春天的诗句及翻译

描写春天的诗句及翻译

描写春天的诗句及翻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赠别·其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翻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出自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古诗作品《垂柳》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翻译)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劳劳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翻译)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翻译)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古诗作品《春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翻译)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古诗拼音版

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古诗拼音版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注释:1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2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3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4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5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有这一句话。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苔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动的样子,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
古诗文《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唐朝:杜牧
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译文及注释
【韵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注释娉娉:同娉婷,美好貌。

袅袅:纤长柔美貌。

豆蔻:形似芭蕉的植物,初夏开花,故“二月初”尚未开苞,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梢头:形容娇嫩。

春风十里:指长长的繁华街道。

唐宋诗词中多用于扬州。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

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

语言精粹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诗文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