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实验汇总

合集下载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征》教案5.doc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征》教案5.doc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从知识接受的角度,对初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使学生能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设计上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帮助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现象和测量记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不仅使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参与新知识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达到在玩中学、做中学、学而会的目的。

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考虑到演示与活动内容较多,将用两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设计(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本节课的重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及克服办法本节课的难点:声现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通过媒体演示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课的类型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讨论课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具体图像。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和探究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收录机(配磁带)鼓钢尺梳子塑料片发音齿轮二胡橡皮筋碰铃横笛竖笛发令枪和秒表教学程序设计作业布置1 6书P14板书设计一、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强弱1、响度:声音的强弱。

2、振幅:振动的幅度。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发声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高低1、音调:声音的高低。

2、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3、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苏科版八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苏科版八上)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班级:姓名:【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音调的影响因素。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会根据声音的波形图分析声音的三要素,会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要点1】 声音的响度〖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敲鼓,怎么使鼓的声音更响?〖讨论〗(1)此时鼓面的振动有什么变化?(2)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呢?。

〖质疑〗为什么鼓敲的越重,鼓声的响度越大?〖猜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拓展〗生活中,声音的响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举例说明。

〖总结〗【要点2】 声音的音调〖活动〗(1)聆听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声音,区分这两种声音有何不同?1.声音的 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3.生活中,声音的响度还与 、 有关。

(2)用一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探究〗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快时,〖总结〗〖辨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

它们彼此独立。

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

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这儿的“高”是指 高;“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

”这儿的“高”指的是 大。

【要点3】 声音的音色〖活动〗(1)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2)阅读:课本14页〖思考〗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总结〗【要点4】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1.2 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1.2 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

二、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意义,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学难点有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用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异,使学生能分辨清楚,未必一定用文字详缪。

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物理名词的接受有难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意会”和努力去使用它们,把“理解”名词的任务留待将来。

教学要点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流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和使用它。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实验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三段音乐,请演奏。

(学生分别演奏)教师:听了这三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些成语对这些声音进行描述吗(学生回答)教师:我们体会到不同的音乐,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有声世界里,先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猜猜是什么声音。

(播放录音)教师:这段录音包含了很多声音,大家还能一一辨别,真不简单。

无论是李玟的歌声,还是公鸡的打鸣,还是发令枪声,它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具有声音的一些特征,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投影:声音的特征)二、新课教学教师:老师也来露一手,(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学生:鼓声。

教师:如果要使鼓声更响一些,更响一些,我怎样做就行了?学生:用力就行。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你做得很好,我们为了能准确地表达声音更响,就用响度来说明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4. 声音的单位:学习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尺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5.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分贝的换算和应用。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说明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进行一次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3. 计算一定分贝范围内的声音强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音乐、影视、通信等,以及声音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难点:声音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新课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声音特征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声音的特征,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解释一下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3. 给定一个物体,分析其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

4. 计算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的分贝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掌握影响它们的因素。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 学生能将声音的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实物(如不同材质的管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思考。

2. 声音的特性: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它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如:用尺子振动频率的不同,观察音调的变化;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观察响度的变化等。

4.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5.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曲目;如何通过声音判断物体的状态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影响因素(振动频率、振幅、介质等)和声音的传播条件。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音调(如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响度(如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如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不同)。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声音的特性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声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掌握声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声波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

2. 知识点复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乐音与噪音:乐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均匀变化的声音,噪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不均匀变化的声音。

(5)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1)为什么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声音的音色不同?(2)为什么在冬天,声音传播的距离比夏天远?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对/错)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音5. 声速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最慢。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音色与________有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篇文章共17077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精品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声音的特征word版

精品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声音的特征word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奏)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

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响度[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演示]演示敲鼓小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点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想一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小结归纳](板书)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目录及重难点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目录及重难点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目录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二、体验科学探究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二、声音的特征三、令人厌烦的噪声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二、汽化和液化三、熔化和凝固四、升华和凝华五、水循环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二、人眼看不见的光三、光的直线传播四、平面镜五、光的反射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二、透镜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五、望远镜与显微镜综合实践活动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速度三、直线运动四、世界是运动的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三、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密第八章力一、力弹力二、重力力的示意图三、摩擦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力与运动一、二力平衡二、牛顿第一定律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气体的压强四、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苏教版八年级物理重难点引言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1.1 声音是什么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2 声音的特征1、声音的响度、音色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3、回声1.3 令人厌烦的噪声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超声波的应用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2、温度计的读数2.2 汽化和液化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水沸腾时的现象2.3 熔化和凝固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2.4 升华和凝华、水循环1、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2、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热情况3.1 光的色彩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2、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3.3 光的直线传播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3.4 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实验2、平面镜成像特点3、平面镜成像作图3.5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2、简单的光路图3、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4.1 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2、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实例4.2 透镜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4.5 望远镜与显微镜两个透镜的组合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2、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5.2 速度5.3 直线运动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3、.平均速度的计算5.4 世界是运动的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6.1 物体的质量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及质量单位的换算2、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熟悉使用托盘天平,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2、密度概念的建立6.4 密度知识的应用1、学会正确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2、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熟练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6.5 物质的物理属性1、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还有: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2、比较物质的硬度7.1 走进分子世界分子动理论、物质的微观结构7.2 静电现象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8.1 力弹力1、弹力的形成原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形变产生弹力8.2 重力力的示意图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2、探究得到重力的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8.3 摩擦力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2、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因素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探究力的三要素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9.1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9.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9.3 力与运动的关系1、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加深对惯性现象的理解10.1 压强1、压强含义及计算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压力和压强的不同10.2 液体的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0.3 气体的压强1、初步了解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2、能够运用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0.4 浮力1、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10.5 物体的浮与沉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完整word版)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言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1.2 声音的特征1。

3 令人厌烦的声音1。

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二章物态变化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

2 汽化和液化2。

3 熔化和凝固2。

4 升华和凝华2。

5 水循环第三章光现象3。

1光的色彩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3。

3 光的直线传播3。

4 平面镜3.5 光的反射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4.1光的折射4。

2 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

2 速度5.3 匀速直线运动5。

4 世界是运动的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

1 物体的质量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6。

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7.1 走进分子世界7.2 探索更小的微粒7.3 宇宙探密第八章力8。

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8。

2 重力8.3 摩擦力8.4 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压强与浮力9.1 压强9。

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第十章力与运动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一章简单机械11。

1 杠杆11。

2 滑轮11。

3 功11。

4 功率11.5 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12。

1 动能势能机械能12。

2 内能热量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十三章简单电路13。

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3。

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4。

1 电阻14。

2 变阻器14.3 欧姆定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15.1 电能表与电功15.2 电功率15。

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15。

4 家庭安全用电第十六章电磁转化16.1 磁体与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16。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6。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声音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便利。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展开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膨胀的变化,进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并在人耳中转化为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物体产生声音的条件包括物体需要具有弹性,能够振动;振动的频率需要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一般为20赫兹到20千赫兹;还需要有媒质传播声音,通常是空气或者其他物质。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声波的振动传递的;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固体分子的振动传递的。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由媒质的性质决定的。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固体中,不同材料的传播速度各有不同。

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影响到声音的传递时间和声音频率的变化。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着许多特性,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音的音调等。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来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低弱。

波长是指声波振动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长度。

波长越短,声音越高;波长越长,声音越低。

音调是指声音的音高,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种类。

不同的频率和波长所对应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调。

四、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声音的利用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例如电话、无线电等传媒都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进行信号传输。

同时,声音也可以在舞台上产生各种音效,为表演活动增添魅力。

此外,声音还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声纳导航、音乐欣赏等领域。

通过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声音资源,满足各种需求。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教案
由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用录音机录一端自己的声音分析与自己听到的有什么不同,找出原因
板书设计
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震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物体1秒内震动的次数。
响度:声音的大小
与震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音色: 与结构,材料有关。
教学后记
本节主要讲授声音的3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和响度,通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学生对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混淆。
当他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部位时,他就改变了弦发声段的,这时,弦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填“相同”或“不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猜想: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和有关。
⑶、根据我们的猜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个,这三个因素我们不能同时研究,而应该分别进行。
例如:如果要研究弦的长度对音调的影响,我们应该控制弦的和相同,只有不同,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叫“。”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教学方法
小循环多反馈透镜式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
教具
投影设备,音叉,乒乓球,口琴,收录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第一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尝试概括,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教案苏科版

“声音的特点”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声音的特点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的特征。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相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次相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学习1.经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相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次相关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法。

目标2.认识研究学常用的方法──变换法。

感情目标:1、经过领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赏识美好悦耳的。

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经过参加实验活动,培育学生踊跃主动参加科学研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相互当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要点声音的音调解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教具与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媒体教设计学生活内容与教师活动动依照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发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发问学生,做好知回答下列问题识的预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种的声音,你感觉出备学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3、[师]指引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要素有好多,今日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点。

(板书课题)程二、进入新课,科学研究(一)声音的音调1、【提出问题】相同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绘。

单一与什么要素相关系呢?序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相关。

2、【设计实验】用相同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察看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械】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方案 1〗按教材的款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而后用相同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 2〗让发音齿轮按必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凑近齿轮,经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凑近时,感觉所发出声音的不同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类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

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相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初中物理(苏科版)实验目录八年级(上)

初中物理(苏科版)实验目录八年级(上)
分组
5.光的反射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分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
四、光的折射透镜
1.光的折射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演示
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
分组
2.透镜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分组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分组
探究透镜的奥秘
分组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组
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视力的矫正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分组
4.升华和凝华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演示
三、光现象
1.光的色彩颜色
分解太阳光
分组
观察色光的混合
2.人眼看不见的光
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演示
探测紫光外侧的荧光效应
演示
3.光的直线传播
做几个有趣的影子游戏
演示
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分组
4.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演示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分组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演示
3.综合实践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演示
二、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分组
酒精灯的使用
分组
练习使用温度计
分组
2.汽化和液化
观察蒸发现象
演示
观察水的沸腾
分组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演示
用加压的方式使气体液化
演示
3.熔化和凝固
分组
望远镜与显微镜
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分组
自制水滴显微镜
分组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特点
口哨声
尖脆、刺耳
音调高
军号声
尖脆、嘹亮
小鸟的叫声
尖脆、婉转
牛的叫声
低沉、粗犷
音调低
跑车的声音
低沉、震耳
海浪的声音
低沉、震撼
2.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两次从梳齿上划过,一次快划,一次慢划,比较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结果如表所示.
3.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4.音调和音色差异的利用(1)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在演奏交响乐时,尽管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调相同,但人们根据音色也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内部是否有裂纹、机器运转是否正常等.
2.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实验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轻敲鼓面,听声音强弱,观察小纸屑跳起的高度(通过小纸屑跳起的高度反映鼓面振动的幅度,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重复上述实验_
现象
用较大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强,小纸屑跳得高;用较小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弱,小纸屑跳得较低
6.音调与乐器
种类
示例
振动物
改变音调的方法
打击乐器
鼓、锣
鼓面、锣面
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锣面越小,音调越高
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钢琴

一般来说,弦乐器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
管乐器
长笛、箫
空气柱
管乐器中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典例2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苏科课标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

苏科课标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

苏科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苏科版<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节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中考中必考的一个基础的知识点。

本节教材突出了以下的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二是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三是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声速的估测与声音的三大特征联系不够紧密。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很强烈,学生对声现象都较熟悉,具有较多的生活经验,一般都知道声音千差万别,但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音色的概念不够明确,没有系统深刻的认知。

因此要通过对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和需求。

在实验中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目的是使感兴趣的学生课后主动去了解。

针对探究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⑴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重点、难点分析:⑴重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振动幅度改变,改变了声音什么呢?演示实验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实验汇总 1 / 9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实验汇总实验探究题1.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步骤将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第一次用较小的力,第二次用较大的力,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发现第二次声音响度大 结论物体振动时,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 拓展延伸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试验.注意保持实验中波动钢尺的力度相同.还可以研究音调与______的关系,这里运用了______法.2.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利用钢尺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实验:(1)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小华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2)在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时,小华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的大小,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小华还发现:同桌的小红在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

请指出小红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______。

3.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在这个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______,频率越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增大拨动的力度,钢尺振动幅度变______,响度变______大.4. 实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过程方法 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保持______ 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

现象 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______ ,音调越来越______ 。

问题讨论 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分别将钢尺下压2cm 、5m 、7cm ,听钢尺振动发的响度,来研究响度与振概的关系,请设计出实验表格。

(2)探究影响度大小的因素:第一次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第二次再使音叉发出较大的响度,继续观察兵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①第______ 次的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______ (大、小)结论②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

讨论③实验中兵乓球改成小钢球效果会______ (好、差)5.回顾实验和探究: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步骤将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第一次用较小的力,第二次用较大的力,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发现第二次声音响度大结论物体振动时,振幅越______ ,响度越大.拓展延伸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试验.注意保持实验中波动钢尺的力度相同.还可以研究音调与______ 的关系,这里运用了______ 法.6.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______ ,再做几次实验.方法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______ 相同,这里运用了______ 法.(2)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步骤①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之振动,听其发声响度大小.②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拨动钢尺的力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听其发声响度大小.结论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__ .7.实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方法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保持______ 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

现象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______ ,音调越来越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实验汇总 3 / 9______ 。

问题 讨论 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分别将钢尺下压2cm 、5cm 、7cm ,听钢尺振动发声的响度,来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请设计出实验表格。

(2)探究影响度大小的因素步骤 第一次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第二次再使音叉发出较大的响度,继续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现象①第______ 次的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______ (大、小) 结论 ②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

讨论 ③实验中乒乓球改成小钢球效果会______ (好、差)8.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把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来探究音调和声源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1)小华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理由是 .(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明看到钢尺的振动 (选填“变快”、“不变”或“变慢”),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3)小丽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A .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 .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D .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9. 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上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完成目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低于______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HZ之间。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征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实验汇总答案和解析1.【答案】大频率控制变量【解析】【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其大小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有关。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难度不大。

【解答】将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第一次用较小的力,第二次用较大的力,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发现第二次声音响度大,即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试验.注意保持实验中波动钢尺的力度相同,还可以研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应该控制振幅相同,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大频率控制变量。

2.【答案】快高频率大大振幅手没有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解析】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实验时眼睛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耳朵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响度,故这个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之所以听到尺子拍打桌子的声音,是由于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造成的。

故答案为:(1)快;高;频率;(2)大;大;振幅;(3)手没有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

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

同时结合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分析,可得出此时的操作错误。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答案】快高高大大【解析】5 / 9解: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答案为:快;高;高;大;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答案】振幅快高 2 大振幅大差【解析】解:(1)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振幅大小,分别将钢尺下(2)第二次再使音叉发出较大的响度,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听到音叉发出的响度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实验中若把乒乓球改成小钢球,因小钢球质量较大,音叉振动时不易弹起,实验效果变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