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l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1936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作出积极贡献。l946年赴美讲学并进行创作。建国后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著作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2.关于本文的来历和写作时间

关于本文的写作年代,以前的统编教材注为“这篇作品约写在1934年前”,此说不确。1930年春天,赴英讲学达五六年之久的老舍,终于途经新加坡回到了祖国。他先在上海郑振铎处小住约半个月左右,完成了长篇小说的最后两万字,不久即回到北京。这时老舍一心想做职业作家,并不想到大学去任教。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固定的收入,经“好友们的谆谆

劝告”,他答应了齐鲁大学的邀请,于这年夏天暑假开学前来到济南,担任齐鲁大学文学院新文学教授。不久即开始参加筹备和编辑出版该校的《齐大月刊》。《齐大月刊》是当时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医三院合办的一个综合性刊物。以刊登学术文章为主,也刊登一些新文学创作、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校内动态、校际往来、校舍风景等。《齐大月刊》共出两卷,每卷八期。后改为季刊。老舍在编辑《齐大月刊》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曾先后在该刊上发表20多篇创作、论文和译著。老舍来济南后即开始写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就是首先在《齐大月刊》上发表的。《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l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分七节连载,每节没有标题。现将每节的内容、出版日期分叙如下:

①写济南的马车。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30年10月10日出版)

②写济南的洋车。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二期(1930年11月10日出版)

③写济南的大葱。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四期(1931年2月10日出版)

④写济南的秋天。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1931年3月10日出版)

⑤写济南的冬天。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10

日出版)

⑥写齐大的校园。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七期(1931年5月10日出版)

⑦全文的结语。载《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八期(1931年6月10日出版)

课文《济南的冬天》就是从《一些印象》的第五节节选的。选作课文时删去了这一节的开头一句和最后两个自然段,而保留了这一节中间的核心部分,并加上现在的这个标题。

由此可见,《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时间最迟也不会超过l931年4月初,最早也不早于l930年初冬。因为在这之前冬天还未降临,作者还未亲自观察济南的冬天,是不可能凭想像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来的。

(根据《教学通讯))1982年第2期张桂兴文改写)

3.关于济南的山、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问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嶂,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

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4.关于课文

①写北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是本文的最大特色,阅读时要仔细品味。暖而秀,固然是济南冬天的固有特征,但也应该说是作者思想的反映。作者于寒冷的季节中,见暖,见秀,见绿,应该说是作者乐观进取精神的反映,是作者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中学语文基本课文导读》摘录)

②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文中这样描画济南小山的雪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微微露出点粉色。”……你看那“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头,镶“银边”的“蓝天”,露“革色”的山坡,“微黄的阳光”,还有那稍稍着点儿“粉色”的薄雪……写得都是那样的生气蓬勃,色彩鲜艳明丽,恰到好处。这些着色的事物,不仅

在直观上勾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和想像,而且这种色彩美很自然地构成作品的意境美,传达出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作者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还十分注意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排列

和配置。他常常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以彼烘此,或彼此映衬,或相互对照和依存,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比如,散文中的“黑松”对“白花”,山坡的白道儿对黄道儿等。前者是白在上,而黑在下;后者是先述白道儿,再叙黄道儿。对比结果,使各自的色泽更强烈、更突出了。除黑与白、白与黄的对比之外,作品中亦有“蓝天”和“银边”的映衬,在蓝和白二色之间,以蓝为主色,白(银)为宾色,用后者衬托前者,装饰前者,美化前者,使主色更为明丽、醒目,真可谓是一幅唐代名画师创造的“小水墨画”。

(摘自南通师专《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3期)

5.《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出现了两大争议

《济南的冬天》在老教材中也有,在以前的教学中,课堂里就像济南的冬天一样平静、温热,而这一次,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就出现了两次争议的高潮。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问他们文中写了些什么,他们很快就明确了:文中写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还写了济南的山和水。然后就让他们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时便出现了两种意见:一些同学认为三者是并列关系,另一些同学认为“温晴”与“山”“水”是总分关系。而且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理由:

(1)因为“温晴”才有这样的“山水”;(2)因为有这样的“山水”,才会“温晴”。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后才理清头绪:因为有小山包围,才会“温晴”,又因为温晴,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