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合集下载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概述: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化工火灾爆炸事故频发。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对已发生的化工火灾爆炸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以提取经验和教训,在今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XX公司乙炔罐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简介:该案例发生于XXXX年X月X日,在一家XX公司的化工厂内部。

当时,由于未能及时处置乙炔罐泄漏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原因分析:1. 装置运行不规范:在该公司厂区内存在着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老旧损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增加了事故爆发的可能性。

2. 安全管理缺失:该公司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监管义务。

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演练,员工对处理突发事件不够敏锐。

3. 系统监测不到位:,在此次事故中,公司安全监测系统未能及时检测到乙炔罐泄漏的情况,并未通过报警装置给出相应提示。

经验教训:该案例提醒我们在预防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方面需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设备运行规程:公司应完善设备运行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程序进行作业,并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损坏。

2. 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于化工火灾爆炸事故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组织定期培训和演练,以增强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安装先进监测系统: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化学品泄漏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指标数据,并做好预警准备。

案例二:XX市XX工厂氰化物泄露引发大规模火灾简介:该案例发生于XXXX年X月X日,位于XX市的一家化工工厂中,该工厂主要生产化学品。

当时,由于氰化物泄露溢出并遇到火源,火灾迅速蔓延且扩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1. 安全设施缺失:该公司安全设备不齐全、维护保养不到位。

在事故发生前没有作出及时反应和应对。

2. 废水处理系统失效:该工厂废水处理设备存在严重故障,并未及时检修维护。

化工安全事故分享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分享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分享案例一、案例一: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首先起火,23时34分06秒发生第一次爆炸,近30秒后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

爆炸能量相当于24吨TNT炸药,现场火光冲天,蘑菇云升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原因1. 直接原因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的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2. 间接原因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瑞海公司严重违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非法建设危险货物堆场。

企业安全管理极其混乱,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违规存放危险货物等。

有关部门监管缺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对瑞海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未依法查处并督促整改。

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口岸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对瑞海公司危险货物的监管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1.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进行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法违规建设危险货物储存场所。

2.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二、案例二:江苏响水“3·21”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边16家企业。

事故现场浓烟滚滚,爆炸冲击力巨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周边环境严重污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一类工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例如易燃易爆物、高压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等,这些因素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着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引起的原因,并阐述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策略,旨在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一、2019年3月21日山东江苏福来德化工厂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19年3月21日22时左右,山东江苏福来德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声音传至距离较远的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初步了解,该企业生产聚氨酯等化工产品,可能是由于其中的甲苯储罐泄漏引发了事故。

事故原因:通过初步的现场勘查和调查得知,这次爆炸事故可能是由于化工产品甲苯泄漏引发的。

甲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易燃易爆物,可能会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该企业很可能没有完全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化安全操作,导致甲苯泄漏,引发了惨重的爆炸事故。

防范措施: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隐患,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化工企业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另一方面,要对化工产品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检测,确保其生产和储存的合理性。

此外,针对容易引发爆炸的物质和设施,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持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水平。

应急响应策略:针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策略,根据企业内部的复杂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应急措施。

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救援和撤离工作,以确保人员伤亡的最小化。

二、2017年5月兰州金土化工公司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17年5月5日下午,兰州金土化工公司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悉,该企业生产的是有机硅,是一种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化学物质,很可能是因为出现危险隐患导致了这一惨剧。

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一:2015年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现场火光冲天,爆炸威力巨大。

此次爆炸事故导致173人死亡,797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国家对全国各地的危险品储存情况展开了全面排查和整治。

2.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二:2014年河南信阳加油站爆炸2014年7月20日,河南省信阳市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造成10人死亡,22人受伤。

爆炸引发了数辆汽车和一栋楼房起火。

3.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案例三:2013年江西南昌加油站爆炸2013年8月7日,江西省南昌市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一名工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

事故原因初步判定为加油站油罐泄漏导致火灾。

以上3个案例反映了加油站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给周边环境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为此,加油站的火灾防范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

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引发:(1)油气泄漏:加油站存放大量的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一旦油气泄漏,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2)静电:在加油、输油、油罐清洗等作业过程中,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3)人为操作失误:加油站作业人员、车辆驾驶员等都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或不慎操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针对以上主要因素,下面从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加油站超大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油站员工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排队、加油、停车等操作,不得擅自操作、改变设备。

(2)加强现场管理:加油站应定期进行设备设施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3)防火设施完备:加油站应设置专门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喷淋系统、防爆设备等,以备突发火灾时使用。

(4)加强员工培训: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对加油站员工进行定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案例一: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8年10月22日凌晨,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死亡25人,烧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余元。

10月21日23时40分,该厂在三区14号球罐开阀放水,违反操作规程,没切换开关,阀门全部打开,致使液化气随水外溢达9.7吨,通过污水池扩散到罐区西墙外,与工棚明火相遇,在连续沉闷的爆炸声中,南北350米、东西250米的地带燃起熊熊大火。

毗邻球罐区的10多间简易工棚代为灰烬,围墙内建筑受到破坏,变压器、电缆、电讯仪表等严重损坏,变电室房顶开裂,一扇铁门飞出60多米远。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纪律松驰,管理混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发现异常气味的报告后麻痹大意,保安队书记、保卫科、值班室等接到门岗电话后不及时处理,贻误了时机。

当班的7个工人中,3个拨葱做饭,后又有2人关门睡觉。

球罐区民工安炉灶,各级领导熟视无睹,无人制止。

案例二: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

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

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化工厂火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事故,由于在化学生产中使用许多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因此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慎,很容易引发火灾。

本文将分析一些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以及其教训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2015年天津港爆炸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发生了一起惨痛的爆炸,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据调查,这次爆炸最初是由一个堆积在港口附近的化学品仓库突然爆炸引起的。

而这个仓库属于一家名为天津宝塔化工的企业。

据现场工作人员描述,当时爆炸的化学物品主要是亚硝酸盐和硝酸铵,后来还有钠氰化物被浓烟中散发。

同时,爆炸还引发了建筑物的倒塌和大面积火灾等重大后果。

分析:造成这次爆炸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规范,未能正确处理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

此外,缺乏对当地环境和安全风险的充分认识以及不透明的信息公开也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安全规范并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建立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案例二:2011年上海大火2011年11月15日,上海南汇区的一家化工厂突然发生火灾。

火灾现场是一处工厂一层的化学储存仓库,外面垒满了编织袋、木板和铁皮等物品。

据当地媒体报道,火灾初期波及储存室内的一些化学品,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氟化钙等。

起火后,现场迅速涌上了大量的消防人员和警察,但由于现场的灭火条件恶劣,加上化学品储量较大,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完全控制住。

分析:这次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储存化学品的场所条件较为简陋,未能进行有效的隔离和防火措施。

此外,当地消防和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响应或协调救援,事故扩散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

化工企业应该及时进行储存场所改建、加固,加强防火隔离和抗震能力等措施,以及接受相关部门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

案例三:2005年印度化工厂泄漏2005年12月3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液氯泄漏事故。

这家化工厂主要生产石墨和氯气,每年的生产量高达15万吨左右。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引言:石化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火灾和爆炸事故是其中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既对人员造成威胁,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若干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以期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XX公司原油罐区大面积火灾1. 事件概述:该公司原油罐区因未能及时处理泄漏原油而引发大面积火灾。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缺乏有效监测系统、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欠缺;b) 教训总结:合理设置监测设备、完善应急计划、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二、案例二:YY公司粉尘爆炸事故1. 事件概述:由于工艺流程不合理,YY公司发生了一起粉尘爆炸事故。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粉尘积聚未得到有效控制、灭火设备缺乏、工艺设计风险未充分评估;b) 教训总结:加强粉尘防治措施、完善灭火系统、科学评估工艺存在的风险。

三、案例三:ZZ公司管道泄露引发爆炸1. 事件概述:ZZ公司由于管道泄漏原料气体未及时修复,导致一次严重爆炸。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管道泄漏检测不及时、修复流程耗时过长、安全意识淡薄;b) 教训总结:建立定期巡检与维护制度、优化修复流程、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四、案例四:AA公司储罐溢油污染环境1. 事件概述:AA公司由于储罐泄漏导致大量油品流入周边水域。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储罐老化未及时更换、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环境风险评估不完善;b) 教训总结: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测和更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五、案例五:BB公司工人误操作引发火灾1. 事件概述:BB公司一名工人在作业中误操作导致火花触发燃料泄漏而引发火灾。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操作培训不到位、安全程序执行不严谨、设备缺乏维护;b) 教训总结:加强员工培训,规范安全程序,做好设备维护与检修。

结论:以上给出的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是极为真实的典型案例。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该石化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石化产品,并且拥有自己的石化厂。

该企业位于华北地区一个工业园区,距离城市约30公里,占地面积较大,拥有数千名员工。

该企业的石化厂主要用于生产石油制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高温炼制设备。

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并且存在高温高压设备,该企业的火灾风险较高。

二、事故过程2018年7月10日,该石化企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发生的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意外发生了意外操作错误,导致一台高温炼制设备发生泄漏,并迅速引发了火灾。

由于该高温炼制设备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且位置较为狭窄,其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

当事故发生时,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进行了应急处置,立即启动了应急报警系统,并且对火灾进行了初期扑救。

但是由于火灾发生位置较为隐蔽,加之炼制设备内部存在大量的易燃化学品,火势迅速蔓延,扑救难度较大。

同时,事故发生地点周围存在大量存储的易燃化学品,火灾蔓延迅速。

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现场的应急处置人员受到了较大的干扰,且现场的通风条件较差,烟雾较浓,导致了很多的应急处置人员难以接近火灾现场,火灾扑救难度大增。

在火灾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消防部门迅速接到了报警,立即出动了多辆消防车和上百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

但是由于火势蔓延迅速且火灾现场周围存在较多的易燃化学品,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火灾得到了控制,但现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该石化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错误:事故发生当日,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使用高温炼制设备时发生了操作错误,导致了设备的泄漏,并且忽略了设备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

2.安全管理不到位:该企业在化工生产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但是对于这些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企业未能充分做好化学品的存储分区管理和防火阻燃工作。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典型案例分析源自课本:化工企业火灾防护一、化纤厂化纤布存放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1995年2月14日,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存放的约40万m化纤坯布突然起火,因为发现火情早,扑救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一)事故经过1995年春节前,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在停用的整经车间,临时存放两垛未打包的约40万m化纤坯布。

一垛直接堆放在车间中间的地面上,另一垛约7万m堆放在车间东北角,由于怕墙角潮湿和遭鼠害,在地面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又铺上一层塑料布,布堆上方盖了一层破化纤布。

2月14日13时20分左右,车间东北角的这堆化纤布突然起火,火焰顺着布堆南侧向西侧及平面盖布上蔓延,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一直到浓烟顺着排气扇孔窜到室外时才被人发现。

由于正是上班工作时间,人们听到“救火”的喊声从四面八方赶来扑救,并向市消防队报警。

14时10分左右火被扑灭。

(二)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及该厂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

该临时仓库原是整经车间,电源和暖气管均被切断,不存在电火花和受热的自燃因素;库房周围无明火作业,事发前门窗关闭较严,不存在飘落火源;事故当日晴天无雷,化纤布吸湿性差,堆垛不大,下有垫木,通风良好,不存在雷击或其他自燃因素,而且也无人为纵火痕迹。

调查组根据着火的迹象、存布时间、堆放方式和化纤布的特性等又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化纤本身吸潮性差,在纺织整个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的高速摩擦,在纱支和布面上积累了很高的静电荷,很不易导除,职工在落布或推布时经常受到电击。

经测试,有些布面的静电荷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在存放这些带静电荷的布匹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为防霉烂和遭鼠害,在地板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垫木上又铺了一层塑料布,致使布匹与地面形成绝缘,布匹上积存的静电荷无法导除。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积累的静电能点燃布边和布面上吸附的细小飞絮和纤维绒毛。

经现场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确认造成这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带静电荷布堆表面出现很高的电荷密度,又由于中午人静,老鼠出入活动频繁,接触布堆时发生强大的刷形放电,从而引燃布堆浮层(由罩静电作用吸附)的细小短绒飞絮。

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在现代社会的工业中,石化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石化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火灾事故。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石化火灾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旨在揭示这些事故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和处理策略。

一、同福顺(泸州)燃气公司液氯泄漏爆炸事故同福顺(泸州)燃气公司是一家生产、储存和销售液体氯三联氰胺等产品的企业,在2016年因为工艺设备失效导致了液氯泄漏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该事件暴露出企业对于工艺设备维护不力、操作流程复杂以及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以及缺乏有效安全管理措施。

二、英利集团常熟工厂火灾事故英利集团是一家著名的光伏企业,该公司的常熟工厂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调查报告显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在电线焊接时不慎引发火花,然后引燃了堆放在场地上的垃圾袋。

虽然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不大,但它提醒我们管理者不能忽视日常安全监管和培训。

三、中油福建聚丙烯装置火灾事故中油福建聚丙烯装置火灾事故于2017年发生,在消防部门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迅速扑灭,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对该事件的分析,该次火灾是由于设备老化导致泄露并遇到明火引发。

除了强调设备维护保养外,还需要考虑采用更加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泄漏风险。

总结与启示: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石化行业中避免火灾事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注意事项。

1、加强安全管理。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同时,要充分重视员工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使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完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

石化设备通常处于高温、高压以及腐蚀严重的环境中运作,为了防止设备老化或失效导致泄漏和其它事故风险,需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强化应急预案。

化工火灾案例

化工火灾案例

化工火灾案例化工火灾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或化工储存环节中,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火灾事件。

这种火灾极其危险,因为化工企业生产的物质一般为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一旦发生,可迅速蔓延,并产生毒性烟雾和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我国化工火灾事件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日益严重。

下面,从几个实例来分析化工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避免和控制这些事件。

1.东方花园火灾此次火灾发生在2019年4月,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家化工企业——江苏东方花园科技有限公司。

据初步调查,火灾起始于工厂的一座储罐区,起火原因为高温天气下储罐区蒸发的石油产品被点燃。

整个化工企业的三个储罐区都被火势侵袭,导致29个罐体着火,火灾现场烟雾滚滚,火势猛烈,大量易燃气体释放,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造成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安全意识,未能事先做好储罐区的安全监管和防火措施,加上高温天气导致液体蒸发,聚集了大量易燃物质,这最终导致了火灾的爆发。

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企业应该定期检查设备,并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转,同时还要加强现场火灾的防范,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储备。

2.泰兴平头坝化工厂火灾该起火灾事件发生于2019年11月,火灾发生在泰兴市平头坝桥南的一家化工厂。

据了解,火灾起因是设备漏油,导致液体流出与火源接触,引起爆炸并着火。

这次火灾烟雾较为浓厚,火势猛烈,当地消防部门调动了200余人,历时8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造成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维护保养和管理意识,没有对设备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导致漏油现象的发生。

此外,企业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化学品泄漏,这也加剧了火势的扩散。

3.上海市闵行区化工园区爆炸这次火灾事件发生于2017年8月31日,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化工园区发生几起连环爆炸。

初步调查显示,火灾起始于一家化工企业的物流部门,由于该企业储存的危险品过多,且维护保养不善,导致化学品泄漏爆炸,经过多次爆炸引发了周围几家化工企业的爆炸,火灾现场散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火灾是化工厂所面临的一大隐患,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本文将通过呈现两个真实的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从中汲取教训,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并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案例一:X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该石油化工公司是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拥有大型精炼设备及储罐。

XXX年X 月X日凌晨,在该公司储罐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此次事故是由操作失误导致,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 不合规操作:当时执勤人员在处理相关设备异常时未能即时采取正确措施,并存在在正常作业状态下违规行为。

2. 防护准备不足:部分岗位人员没有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缺乏紧急情况下的闪避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案例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化工厂火灾事故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1. 安全意识淡漠:部分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安全防范的主动性。

2. 操作失误:不合规操作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高风险岗位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和管理。

3. 防护装备不足:适当的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职工伤害,在高温环境下保证职工正常作业。

金属氧化物粉尘爆炸事件及别项表明,用电机巴比特长时间禁电工厂内拖链丧失运转能力或其运转不稳定会给现场设施带来则重大威胁性。

三、预防措施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提出以下预防措施以确保化工厂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预防:1. 安全培训与技能考核: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且定期的安全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技能考核制度,保证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

2. 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执行,禁止任何不合规或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3. 责任分工与制度落实:明确岗位责任与义务,在每个岗位上配备专职负责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4. 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员工对火灾风险的认知,定期组织相关演练活动,并普及逃生和自救知识。

5. 配备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所有员工都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

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现代社会中,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由于化学品的特殊性质和高度危险性,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化工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对化工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化工火灾事故的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一、张家口市一化工厂爆炸引发火灾事件2019年1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家氯碱化工厂发生爆炸引发火灾事件。

据调查分析,该起火灾事故是由于操作错误导致氯碱粉尘和有机溶剂相互作用而引发连环爆炸,并最终蔓延为大规模火灾。

1. 火灾原因与影响:初步调查显示,在操作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人为失误。

他们未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作业,同时忽视了设备检修保养等日常管理事宜。

这导致了氯碱粉尘和有机溶剂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连环爆炸。

该起火灾不仅造成13人死亡,还给厂区周边居民带来巨大伤害。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附近建筑物倒塌、玻璃破碎,甚至形成了火海。

此外,事故排放出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2. 防范措施:针对该化工火灾事故,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并坚持执行,以减少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可能性。

(3)加强设备检修保养: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并做好检查记录与设备使用寿命预测分析,预防因设备老化引发事故。

二、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晚间,在天津港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了全国。

1. 火灾原因与影响:初步调查表明,该火灾是由于仓库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硝酸铵遭受高温引发自燃,进而导致连锁反应并形成爆炸。

天然气管道泄漏也成为事故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场火灾不仅造成173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受伤甚至失踪。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案例一: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8年10月22日凌晨,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死亡25人,烧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余元。

10月21日23时40分,该厂在三区14号球罐开阀放水,违反操作规程,没切换开关,阀门全部打开,致使液化气随水外溢达9.7吨,通过污水池扩散到罐区西墙外,与工棚明火相遇,在连续沉闷的爆炸声中,南北350米、东西250米的地带燃起熊熊大火。

毗邻球罐区的10多间简易工棚代为灰烬,围墙内建筑受到破坏,变压器、电缆、电讯仪表等严重损坏,变电室房顶开裂,一扇铁门飞出60多米远。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纪律松驰,管理混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发现异常气味的报告后麻痹大意,保安队书记、保卫科、值班室等接到门岗电话后不及时处理,贻误了时机。

当班的7个工人中,3个拨葱做饭,后又有2人关门睡觉。

球罐区民工安炉灶,各级领导熟视无睹,无人制止。

案例二: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

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

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频发。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及其员工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对其所在社区和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本文将分析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从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探讨预防和应对此类事故的有效方法。

一、天津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位于中国天津港的一家危化品仓库出现爆炸,事故导致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经济损失达到史无前例的70亿人民币。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漏洞、违规操作、安全设施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

比如事故发生前,危化品仓库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备案手续,且在存储危化品时存在假冒伪劣化学品等违规情况。

其次,在火灾发生后,由于现场消防设施设备老化,且储存的危化品类型和大量超标、超限的运输标准,致使火势失控并引爆大量仓库内储存的地下储油罐区,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针对天津爆炸事故的教训,化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化工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规范危化品存储、销售和使用的流程,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检查。

此外,应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定期检查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强化战略安全意识。

化工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危化品在不当管理下的可能性后果,从而树立起全面的战略安全意识。

企业应明确危险源的判断和应对程序,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和处置。

3.严格落实安全制度。

化工企业应突出从源头上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书面安全操作规程,扎实开展安全检查和培训工作,使员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能。

二、台州火灾事故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导致至少三人死亡、多人受伤。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事故是由工人在处理储存的废旧电脑主板时,未采取安全措施而引发的。

此外,在事故现场的消防措施也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火势失控较快蔓延。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引言:近年来,石化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石化企业的不断增加,火灾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典型的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原因与应对措施,以期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从而尽可能地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案例一:某石化企业罐区泄漏导致火灾爆炸该案例发生于某省份的一家大型石化企业。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由于管道老化未及时更换和操作错误等原因,罐区内液体储存罐附近突然发生泄漏并遇到明火。

随即,在缺乏应急处置和扑救措施的情况下,泄漏物质引发了剧烈爆燃。

此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重大财产损失,且爆炸引发的毒性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了长期污染。

分析与总结:- 管理不善:该企业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对于管道老化和设备维护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缺乏有效的巡检和维护措施。

- 人为操作错误:事故中操作人员没有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反应,未进行扑救措施,导致泄漏物质燃烧进一步蔓延。

- 应急处置不力:缺乏针对罐区泄漏火灾的合理处置方案以及紧急撤离和警告机制,导致无法及时控制扩大的火势。

二、事故案例二:储罐油料装卸过程意外引发爆炸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家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

在一次常规储罐油料装卸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低质量的接口密封件以及操作人员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在装卸过程中出现泄露情况,并很快积聚成易燃气体。

当一个可见明火介入时,爆炸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数人死亡和多人受伤。

分析与总结:- 印证不严谨:该化工企业在储罐装卸过程中没有使用高质量的接口密封件,并忽略了正常保养维护程序。

- 隐患暴露不及时:泄漏情况未能及时侦测和汇报,工作人员对于危险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

- 危险源管理不严格:该企业在装卸过程中没有进行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油料泄漏处理、防静电措施等。

三、事故案例三:化工厂酸碱混存引发火灾该案例发生在一个大型化工企业。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一、引言近年来,化工企业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探讨火灾事故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本文将对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预防和应急处理的关键点。

二、背景介绍1. 案例一:某石油化工公司爆炸事故该公司位于城市郊区,主要生产石油化工产品。

2019年8月,由于管道泄露引起的漏油未及时清理导致积聚,并在高温下引发爆炸。

此次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2. 案例二:某危险品仓库失火事故一家危险品仓库存放有大量易燃物品,在防火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由于电气设备老化触发了火灾,迅速蔓延至整个仓库。

该事故造成现场员工无法逃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与缺乏维护在上述两起事故中,设备的老化与缺乏定期维护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油化工公司管道泄漏未及时清理,危险品仓库电气设备老化引发火灾,说明这些企业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2.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火灾事故也暴露了这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操作规程不规范等问题。

例如,在某石油化工公司爆炸事故中,未能通过合理的保养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在危险品仓库失火事故中,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3. 人为操作错误另一个共同点是人为操作错误。

石油化工公司在处理管道泄漏时未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复;危险品仓库工作人员使用老旧设备进行操作,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程序。

四、经验教训总结1.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为了避免因设备老化和缺乏维护导致的事故,化工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并建立健全的设备寿命周期管理制度。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并执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权限。

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加强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存在问题。

3. 提高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需要在招聘、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足够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人员伤亡: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火灾爆炸事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生产停滞:火灾爆炸事故会导致生产停滞
典型石油化工火 灾爆炸事故案例
案例一:某石化公司火灾事故
事故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地点:某石化公司厂区内 事故经过:厂区内一储罐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储罐长期未进行维护,导致罐体腐蚀穿孔,发生泄漏
事故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
事故原因调查: 确定事故发生的 原因,为预防类 似事故再次发生
提供依据。
善后处理:包括 赔偿、处罚、整 改等措施,以最 大程度地减少事 故对人员、环境 和社会的影响。
石油化工火灾爆 炸事故的教训和 启示
重视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
事故案例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原 因、过程和后果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加强隐患排查、 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资源的调配:根据事故现 场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
财力等资源
应急处置的注意事项:在处置 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科学、
高效等原则
现场救援和处置
启动应急预案,组 织专业人员迅速到 达事故现场
疏散周边人员,划 定警戒区域,防止 事态扩大
对事故现场进行安 全评估,采取相应 的防护措施
根据事故情况,采 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控制火势
案例二:某油库爆炸事故
事故概述:某油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油库安全管理不善,设备故障导致油品泄漏并引发爆炸 事故后果:造成多人伤亡,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事故教训:加强油库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
案例三:某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
事故概述:某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泄漏引发火灾。 事故后果:多人伤亡,企业停产整顿,政府展开调查。 事故教训: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

典型火灾事故案例50例分析

典型火灾事故案例50例分析

典型火灾事故案例50例分析近年来,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消防队员和相关部门来说,了解火灾事故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是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对于典型火灾事故案例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危机意识,还能够通过分析案例发掘出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和救援方法。

本文将对“典型火灾事故案例50例分析”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大庆市火灾事故案例2010年2月25日,大庆市加油站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造成酿造厂的龙船酒和大峡谷啤酒厂的大量酒类爆炸。

该火灾事故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民爆事故。

分析该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加油站管理混乱,以及工厂酒类的存储和管理方式欠缺规范。

2.青岛市火灾事故案例2018年11月22日,青岛市崂山区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是由于厂房内存储的危险品没有按要求进行标注和管理导致。

此次事故中,化学品的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危害。

3.北京市火灾事故案例2017年11月摩托车租赁公司的蓝燕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19人死亡,8人受伤。

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在于蓝燕公司违规存放电动自行车电池的问题。

火势扩散迅速,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及周边居民的安全。

此次事故让我们反思对于危险品的管理和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4.深圳市火灾事故案例2018年11月,深圳市罗湖区东门步行街附近的一家商业楼发生火灾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对于此次火灾,初步调查发现是因为商业楼内的商铺违建,火灾灭火难度增加,因此才发生了此次火灾。

有关部门对商业楼的执法力度以及监管机制亟需完善,以保障民众的安全。

5.上海市火灾事故案例2018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展览路1170号的业主姜某在私人住宅内大量存放火药,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火灾事故,当场造成7人死亡。

火药的存储和使用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不遵守标准规定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化工厂火灾及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火灾及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LOGO化工厂火灾及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火灾事故案例⏹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裂(开裂长度120cm ,宽度1cm ),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事故经过: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 分析原因直接原因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1.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

2.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

3.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间接原因故事故经过: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黄原胶技改项目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在由生产厂家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进行检修完毕,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灾,造成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 直接原因违反离心机操作规程,对检修的离心机各进出口没有加装盲板隔开,也没有进行二氧化碳置换导致离心机内的乙醇可燃气体聚集,且对检修的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间隙没有调整到位事故原因1.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未落实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未制定检修方案,未执行检修操作规程,未落实对外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育;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 (1)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规范要求,设计、施工、试生产等各个阶段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案例一: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8年10月22日凌晨,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死亡25人,烧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余元。

10月21日23时40分,该厂在三区14号球罐开阀放水,违反操作规程,没切换开关,阀门全部打开,致使液化气随水外溢达9.7吨,通过污水池扩散到罐区西墙外,与工棚明火相遇,在连续沉闷的爆炸声中,南北350米、东西250米的地带燃起熊熊大火。

毗邻球罐区的10多间简易工棚代为灰烬,围墙内建筑受到破坏,变压器、电缆、电讯仪表等严重损坏,变电室房顶开裂,一扇铁门飞出60多米远。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纪律松驰,管理混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发现异常气味的报告后麻痹大意,保安队书记、保卫科、值班室等接到门岗电话后不及时处理,贻误了时机。

当班的7个工人中,3个拨葱做饭,后又有2人关门睡觉。

球罐区民工安炉灶,各级领导熟视无睹,无人制止。

案例二: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

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

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

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当即让黄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

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

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18时15分,江苏省洪泽县第二建筑公司工人吕某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吕某某被当场烧死,当班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

310号油罐当即燃烧,17小时后被扑灭。

二、事故原因分析黄某某对工作不负责任,误开阀门,造成311号油罐汽油窜至310号油罐,当计算机报警后,黄掉以轻心,没有进行现场核实,致使310号罐油满外溢,并且违反现场交接班制度、双点巡回检查制度,以致没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错误的流程。

案例三:某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场油气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4年12月10日11时44分,某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场发生油气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5.19万元。

当日上午,该场油泵房1、2、4、6号泵照常运行,当班两名工人坚守岗位。

大约在11时42分,化验工谭某跑到会议室(距油泵房40米远)喊叫“油泵房出事了,快去。

”正在午休的4人闻讯后立即向泵房跑去。

大约过了二、三分钟,油泵房突然爆炸起火,将6名工人当场炸死,另一名工人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油站泵房全部摧毁,机水、汽油泵10台全被烧毁,还造成174口油井和9座中转计量泵站不同程度地中断生产,影响原油产量4930吨。

二、事故原因分析1.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大量油气在油压作用下自球型扫线阀门的阀体裂纹喷出,在短时间内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混合物,通明火而爆炸。

2.明火火源的问题,经调查分析有3种可能性:①电气火花。

油站泵房属于一级防火防爆单位,但泵房内电器除启动开关是防爆型外,电机、磁力开关(交流接触器)都是非防爆型,当泵房有大量油、气,电器设备产生电弧,引爆混合物。

②金属撞击火花。

扫线阀阀芯在系统中油区作用下(有17—21公斤压力),阀芯从有裂纹的阀体内飞出,撞击到泵体或金属管线上产生撞击火花。

③静电放电、扫线阀与输油管线之间没有安装静电泄漏设施案例四:某造纸厂锅炉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79年,某造纸厂一台最高许可工作压力为0.69兆帕的卧式双火筒锅炉,事故当日早晨6时升火点炉,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后两小时压力即可升到0.39兆帕,这天烧了3小时之久,汽压才升到0.24兆帕,此时司炉工已听到炉内有异常响声,但由于司炉工缺乏操作知识,不但不进行检查,反而继续加大火力,以致锅炉严重超压,一声巨响,炉胆和封头扳边连接部位被炸开920毫米长的裂口。

炉内强大汽浪从破口处猛烈冲出,将前方三道土坯墙,十间草房,九间瓦房推倒。

在此同时,炉膛内正在燃烧的炽热煤块、炉排、炉门也飞出50米外的房顶上,引起火灾,将附近一些车间厂房全部烧为灰烬,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整个炉体向后移动了500毫米。

事故造成死伤各1人,经济损失330000余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安全附件不全不灵锅炉未装安全阀,压力表的连通管堵塞,因此锅炉压力指示升不上来,而分汽缸上两个压力表也均失灵,不能回复零位,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一表指示为0.44兆帕,另一表指示为0.27兆帕。

压力表不能正确指示锅炉的真正压力导致锅炉超压发生爆炸。

案例五:西安市丰禾路加气站工人违章操作引起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1)事故经过2006年7月6日早晨7时40分左右,西安市丰禾路一加气站突然发生爆炸,火焰翻腾着冲出设备房的屋顶。

事故中,一名加气站员工不幸身亡。

事发时,站内共有10名左右员工。

那名遇难员工当天值班,爆炸时他正在设备房内巡查。

(2)事故原因经西安市安监局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调查认定,爆炸是因加气站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引起压缩机汽缸冲顶,破损口瞬间压力过大,进而引发了天然气自燃。

另外,发生爆炸的丰禾路加气站设备房内又加装了两间压缩机防爆房,“房子套房子”不利于天然气的排放,容易增加房内气体浓度。

(3)防范措施①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备间,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厂房,有利于可燃气体扩散和通风。

②加强站内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案例六:制氢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经过:2003年2月28日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中心制氧厂所属制氢车间10m3氢气储罐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爆炸。

爆炸后,除罐体基座水泥预制基础外,已无金属构件。

氢气储罐本体主要破裂成10块,碎片大部分飞离现场,所有残片分别散落在距爆炸中心方圆300m范围内;收集碎片46块。

根据爆炸目击事实、事故现场勘查结果以及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管道压力表外壳爆裂、表内弹簧管锡焊封头爆熔、表壳内壁有烧灼痕迹及爆炸形成的碎片数量、飞出的距离、残片断口表现的特征等现象表明:此次爆炸不是物理性爆炸,而是化学性爆炸。

事故原因:氧气由氩纯化系统反窜进入氢气输送系统;氢气系统内部泄露或者由于电解槽氢氧两侧差压过大,导致氧气窜入氢气系统;系统开车前置换氢气储罐不彻底,致使滞留在储罐内的空气与氢气混合。

为可靠确定事故原因请专家亲临事故现场,经启动水电解制氢设备,检测发现1#制氢设备小室电压为负值,检验氢气系统排出的“氢气”实际为氧气,氧气系统排出的“氧气”实际为氢气。

同时在制氢装置电解槽接线端口对错接线得到进一步确认。

由此肯定:电解槽电极错接,致使运行时氢氧混合是导致本次氢气储罐化学性爆炸的直接原因。

经验教训:通过事故原因分析反省管理上存有缺陷,即制度未严格执行、确认和监督、检查,实际操作仍凭主观经验作业。

运行操作存在问题,即检测手段有缺陷;氢气系统中的管路、仪表及备品配件,使用前未进行脱脂等问题。

针对事故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即检修作业后严格执行确认制;制氢系统开车前要严格置换;针对在线连续分析进行手工比对检测等。

案例七:贵州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m3)、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m3、2个为250m3)、杂醇油储罐1个250m3,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t、杂醇油约30t)。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1人严重烧伤),6个储罐被摧毁。

二、事故原因分析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宜都市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4个精甲醇储罐,1个杂醇油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三、经验教训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

施工人员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违规将精甲醇c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

同时又严重违规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最终引发事故。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