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册课件_图文.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并计算平均值
必修三P61
因为经过解离染色了后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了,所以是看不到染色体正在发生变化的细胞, 只能看到定格的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间期的时间长。因此C错误。
典题演练·破解高考
(2020·江苏卷)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
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无须染色也能见到绿色颗粒 D.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分析角度 吸收
产生
具体内容 水可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 ①单糖合成多糖 ②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③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核糖体)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目录
0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02 细胞中的无机物
实验: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还 03 原糖、蛋白质、脂质和淀粉
知识点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
地壳
细胞
O
48.60
65.0
Si
26.30 很少*
C
0.087
18.0
N
0.03
3.0
H
0.76
10.0
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 元素含量(%)表
肪颗粒
去浮色
必修一P19
B 观察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 应在视野不变的条件下,在载物台
壁分离与复原
上更换细胞环境溶液
必修一P62
C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体数目正在发
的有丝分裂
生变化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巧用图解,突破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课件(必修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巧用图解,突破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课件(必修2)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
胞 50%含有 32P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含 32P
K12课件
解析
10
[技法归纳] 减数分裂中子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 为研究对象,如下图:
(2)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 只复
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
()
K12课件
解析
19
3.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10,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用 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同
位素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则在形成第 2 代细胞的有
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 条
B.40 条
C.20 条
A.20、40、20
B.20、20、20
C.20、20、0~20
D.20、40、0~20
K12课件
解析
13
[技法归纳] 利用模型分析子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 此类问题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下图:
K12课件
15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 4 个子细胞有三种情况:第一种
情况是 4 个细胞都是
; 第二种情况是 2 个细胞是
被 32P 标记 A.第 1 次
B.第 2 次
()
C.第 3 次
D.第 4 次
K12课件
解析
6
[技法归纳] 有丝分裂中子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
K12课件
8
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3.(2020·山东卷,改编)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 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 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 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 量 C.15~18 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 被水解后参与氧化分解 D.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 期延后
1.人与动物摄取的纤维素在消化道内很容易被消化。( × ) 2.在小鼠的口腔细胞中可以检测到麦芽糖。( ×) 3.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4.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 ) 5.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不完全相同。(√) 6.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 ) 7.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都是多聚体。( ×)
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 ) 2.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 3.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 4.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牙齿、骨骼。
(×) 5.植物缺乏S,将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颜色变黄。( ×)
1.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此外还可以参与构成细胞的结构。下 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参与构成DNA分子的糖为核糖 B.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水解产物相同 C.动、植物体内的多糖存在差异,但都能为生物体供能 D.糖类参与构成细胞的结构时,可能与信息传递有关
2.有些营养学家认为,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肥胖和慢性病的“元 凶”,因而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下列事 实或观点中,不支持该看法的是( D ) A.在死于心脏病的病人的血管内发现了胆固醇沉积 B.动物性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C.人体肝脏细胞可以合成胆固醇,所以不需要摄入胆固醇 D.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往往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二3-469页PPT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二3-469页PPT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推论 (1)原则:A—T,G—C,图示为:
(2)推论: ①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即 A=T,G=C。 ②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A+G=T+C。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③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 1,即AT+ +GC = AT++GC=1。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小思考: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 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A、T、G、C 4种)
小讨论:DNA复制的场所还有:真核细胞:线粒体、 叶绿体。
原核细胞:细胞质(如质粒的复制)。若复制出错,可 造成基因突变。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3.基因、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4.遗传信息与基因的关系 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遗传信息,任意两 个不同基因(包括等位基因)其本质差异均在于脱氧核苷酸 序列不同。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①以上原则及推论仅适用于双链DNA分子的碱基计算, 不适用于单链DNA分子的碱基计算。
②应用上述推论,还可以解决转录时mRNA中相关碱 基数目和比例的计算等问题。
③关于DNA单、双链及RNA判断 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若A≠T、C≠G,则一定为单链DNA;若A=T、C=G,则 一般认为是双链DNA;若出现碱基U或五碳糖为核糖则必 为RNA。

人教版 届高三生物 第二章 一轮复习课件(共7张PPT)

人教版  届高三生物 第二章 一轮复习课件(共7张PPT)

2.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4)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3.蛋白质功能
功能
举例
催化
运输
运动
防御 注:设氨基酸的平调均控相对分子质量为 a。
大多数酶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肌肉中的一些蛋白质 抗体
二、蛋白质的结构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
肽键的断裂需要蛋白酶或肽酶水解。
胰岛素
④n 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 m 条肽链,至少有 m 个氨基和 m 个羧基;
(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细键胞(—膜S—主S要—由)时磷,脂要再和减蛋去白2质(即构两成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
1、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此过程消 耗能量)
(1)其场所是:核糖体(翻译)
(2)形成物质名称:二肽。
(3)氨基酸之间连接化学键名称:肽键
肽键的结构式可表示如下:
注意:不要将氨基(—NH2 )错写为 NH2 或—NH3 ;不要将羧基(—COOH)误写为 COOH; 也不要将肽键(—CO—NH—)误写为 CO—NH 或 CONH。
数目
分子数
多肽的相 对分子 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通常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没有活性,需要经过盘曲、折叠(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完成)形成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能发挥作用。
一 ②肽(((肽13))、蛋键2键有 氨)蛋白 的 的时基氨白 质断断还酸基1n质 相裂裂要之酸条组 对需需条考间的成 分要要虑连数元 子蛋蛋其接目素 质白白他化不和 量酶酶化学同基=或或学键,本 氨肽肽变名构单 基酶酶mm化称成位 酸水水过:的平解解程肽肽均。。,键链相如不对肽同分链。子上mm质出--量现1×二n 氨硫基键酸(—数Sm量—m--S-—1失)n去时水,分要子再m1m1数88减aa((×-m去-m水--2的(即1n相)两) 对个分氢子原质子至 1至n量),个.少个少若无特殊说至1至 n明,个少个少不考虑二硫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册课件
D
1
2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主要考点: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
2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
P
F1
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101+32 = 133
≈ 3:1
黄色种子
315+101 = 416
108+32 = 140
≈ 3:1
豌豆的粒形、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YYRR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色圆粒 )
P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
AA:Aa=1︰1
Aa
AA :Aa:aa=1:2:1
Aa:aa=1:1
aa
全显
全显
全显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隐
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够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重点掌握: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基因分离定律 运用遗传规律解题技巧
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实验的材料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豌豆一次能繁殖大量后代。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赫尔希和蔡斯 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分开,单独地
研究它们的功能。
分离方式
酶解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加入到R型菌中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结论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有 “转化因子”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
是遗传物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4、DNA和蛋白质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
DNA:C、H、O、N、P
蛋白质:C、H、O、N、S
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5、能不能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
不能,若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中 均会有放射性,无法判断是哪种元素。
6、能直接用32P和35S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T2噬菌体(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 (大肠杆菌)内才能进行增殖。
考向2 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拓展考查 3.(2022·广东六校联考)T2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蛋白 质的基因导入T2噬菌体的基因中,使外源蛋白和T2噬菌体 蛋白融合表达,融合蛋白随子代T2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 示在T2噬菌体表面的一项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中将大肠杆菌换成乳酸菌,实验结果无明显变化
《新坐标》P164页1-3 考向1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2023·广东广州月考)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 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一定是由于 培养时间过长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组成细胞的分子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组成细胞的分子

变成砖红色
50-65 ℃的温水,水 浴加热
考点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实验方法 Ⅰ.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 化学原理:2NaOH+CuSO4 Cu(OH)2↓
+Na2SO4(斐林试剂)
还原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Cu2+还原为Cu2O(砖红色固体)
斐林试剂为Cu(OH)2悬浊液,为避免析出,应现用现配!
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 环境下,与Cu2+发生络合 反应, 生成紫色络合物。
变性的蛋白质:
可以检测,或具有两个及两个 以上肽键的化合物
考点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思考讨论:
(1).蛋白质检测时,为什么先加A液再加B液?B液为什么不能过量?
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生成紫色络合物,所以先 加A液营造碱性环境,后加B液提供Cu2+。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 不能过多,因为过多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双缩脲试剂A液反应生 成Cu(OH)2,使溶液呈蓝色进而掩盖实验生成的紫色。 (2).为什么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蛋白质?
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1)糖类的检测
①还原糖+ 斐林试剂 ―5―0~――6―5―℃―温――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 蓝色 。
(2)脂肪的检测:脂肪+ 苏丹Ⅲ染液→__橘__黄_色__ 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C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C.测定该动物体内的某种小分子物质含有C、H、O、N、S,此小分子物质不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