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目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版考核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的更为完整的表述。
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C.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严格依法办事D.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乎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ABCD2.在民事诉讼中,对下列拒绝到庭的人员可以适用拘传的是( BD )。
A 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原告B 追索抚育费案件的被告C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代理人D 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的被告3.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我国改革的革命性质主要体现在(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革C.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D.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5.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C)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C.法律D.守则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著名爱国人士(B)的诗句。
A陆游B林则徐C范仲淹D戚继光。
8.经历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实现民主法治C实现公平正义 D权利义务观念2.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
下列选项中,属于恋爱中男女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有( ABC )。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B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C恋爱应尊重对方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D.恋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E恋爱中的男女应拒绝同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进行交往3.法存在于(B)。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5.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D )A.平等原则B.真诚原则D.互助原则E.功利原则6.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ABCDE)A、志向宏伟B、意志坚定C、情绪乐观D、为人豁达E、办事认真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是( D )。
A 全体公民B 全体人民C 18周岁以上的公民D 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8.道德的社会作用是。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9.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D)。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0.关于依法执政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B、它不需要党的领导C、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E、国家机关可以不依法行使职权11.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A立法公正 B执法公正 C判决公正 D守法公正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C、人生观决定世界观D、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天马行空独往独来14.下列关于人的素质中,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是(C)A.政治素质 B.心理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1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A. 个人修养B. 法律修养C. 社会公德D. 文化素养2.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什么?A. 培养美好品格B. 增强法律意识C. 提高个人能力D. 传承社会文化3.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稳定性B. 公正性C. 强制性D. 可变性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对于十六周岁以下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适用什么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无可依不犯罪原则C. 适用简化程序原则D. 从宽原则5. 下列哪个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A. 守时守信B. 持续学习C. 爱护环境D. 尊重他人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哪个做法不属于侵犯人身自由?A. 监视居住B. 非法拘禁C. 刑罚变更D. 非法逮捕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是什么?A. 完全独立B. 相互排斥C. 互相促进D. 毫无关联8. 下列哪个属于法律的分类?A. 宪法法律B. 民事法律C. 行政法律D. 道德法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依法适用适度管教,不得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 从宽原则B. 依法原则C. 从重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10.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A. 全球范围B. 地区范围C. 国家范围D. 个人范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12. 简述法律的特征和目的。
13. 解释法律的生效和适用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请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1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例,分析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D5. D6. D7. C8. B9. A 10. C二、简答题11.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个人优秀的品德,提高道德意识和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操守的社会成员。
精选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人最重要的素质是(A)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法律素质D.心理素质2.“承诺就是承诺”,人应该信守承诺。
主要体现了调节(A)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的要求。
A人与人B人与人造环境C人与社会D人与自然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A.自我完善B.自我否定C.自我革命,象传统的暴力革命一样D.自我修补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5.代位权行使的要件包括( ACD )。
A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债权存在B该债权的实现须以债务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为限C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D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6.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每个社会成员在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BCD)A.与国际惯例相接轨B.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C.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D.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7.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本质的重要特征是A.法律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D.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BCD8.甲在一家家具厂加工一套家具,甲在取家具时因没有足额支付加工费,征得家具厂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约定将甲的一块手表留下,3日内甲支付余下加工费后取回手表。
家具厂对甲的手表享有( D )。
A 留置权B 典权C 抵押权D 质押权9.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不合理的是()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人权利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1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题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⒈人生观的核心是( A )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⒉世界观是人们对( D )的最根本看法和总和。
A 社会B 人生意义C 自然界D 整个世界⒊人生观是( C )的反应。
A 自我认识B 政治关系C 社会存在D 自然条件⒋人生的目的是对(B)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 人为什么发展B 人为什么活着C 人为什么工作D 人为什么努力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人生对(D)的意义。
A 自我与社会B 集体与社会C 自我与他人D 社会与他人⒍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D)的意义。
A 自我价值B 社会价值C 价值质量D 价值目标⒎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
A 实现豁然性B 不可能性 C超越客观性 D 实现可能性⒏理想人的确立于(D)A 中年B 童年C 青年D 青年时期⒐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B)A 生活 B社会理想 C 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⒑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A)A“信” B“诚” C “真” D“疑”⒒社会主义的核心是(A)A 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⒓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D)A 政治制度B 文化传统C 传统习惯D 上层建筑⒔道德核心问题是( C)A物 B 自然 C 人 D 社会⒕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A)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 毫不利己,专门为人D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⒖反应阶级民族或社会利益的道德( B)A 狭义B 广义C 高尚D 法律规定⒗在一定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D)A 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 职业守则 D 职业道德⒘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奉献社会)⒙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一种内心体验是(C)A 道德评价B 道德意志C 道德情感D 道德习惯⒚法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⒛法律以(B)为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_附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1.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A、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B、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A、志存高远B、社会实践C、理论学习D、人际交往3.处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A、平等B、诚信C、互助D、个人主义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5.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信仰6.社会主义道德以()为重点A、团结友善B、诚实守信C、勤奋自强D、敬业奉献7.法律是以()为基础的。
A、意志B、经济关系C、政策D、政治8.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风俗和礼仪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遵纪守法D、保护环境10.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1.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慎独B、勤劳勇敢C、艰苦朴素D、为人民服务13.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A、道德观B、道德品质C、道德理想D、道德行为14.信念是(A、一种知识体系 BC、一种思想和理论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制度有()A、《劳动法》和《公务员法》B、《劳动法》和《婚姻法》C、《组织法》和《公务员法》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务员法》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人民代表大会D、司法机关17.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验考试卷带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验考试卷带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 我国的政体是 ( B )A.民民主专政制度B.⼈民代表⼤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形象地说明( D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C.理想是可以⾃发实现的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动上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 )A.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B.维护国家统⼀,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C.⼼系民⽣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D.开发祖国⼭河,创造中华⽂明的精神4.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评价等⽅式,指导和纠正⼈们的⾏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们之间的关系,是道德的( A )A.调节功能B.认识功能C.激励功能D.沟通功能5.“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的内容B.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的内容C.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的内容D.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的内容6.外出旅游时,游客主动把⽠⼦壳、⽔果⽪等收拾⼲净,放到垃圾箱⾥。
这种⾏为是( B )A.多此⼀举,因为有专⼈打扫D.服务群众,⾃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7.从业⼈员⽆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爱⼀⾏,爱⼀⾏钻⼀⾏,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 B )A.办事公道的要求B.爱岗敬业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奉献社会的要求8.男⼥双⽅的恋爱⾏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制定的宪法。
A。
1949 B。
1975 C.1982 D.19542。
中学生某甲,1992年4月5日生。
2006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
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
不负刑事责任3. 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A.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4. 下列有关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代理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B。
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C.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D.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爱国主义B。
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D。
革命英雄主义6。
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
甲的行为( )。
A。
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C。
是犯罪中止D。
是犯罪既遂7. 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B。
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C。
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D。
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8。
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罚款B。
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9。
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
这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方面称为()。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的题目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的题目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因此,建设和完善思想道德修养和的法律知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希望对你有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选择题1.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这体现了大学生的( B )优良学风.A.求实B.创新C.勤奋D.严谨2.信念是( A )的融合和统一.A.认知,情感和意志B.认知,情感和理想C.认知,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3.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D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所做的贡献4.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和精神支柱就是( D ).A.时代精神B.共同理想C.民族传统D.民族精神5.( B )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每个行业立足的基础.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社会6.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D ).A. 8小时B. 24小时C. 15天D. 20天7.以下几种说法中,( B )是错误的.A.结婚是一种法律行为B.男女双方只要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即可结婚C.重婚属于无效婚姻D.离婚后父母依然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8.在我国,( C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A.各级党组织B.各级政府C.人民群众D.国家立法机关9.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C ).A.可能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B.可能因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C.可能因年龄或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D.一律平等10.大学生的发展应当以( A )为目标.A.全面发展B.提高素质C.建设小康社会D.和谐发展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多选题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表现为( ).A.思想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科技创新E.学术创新2.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A.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B.个人理想制约着社会理想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E.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总是一致的3. 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冲突,使一些人陷入误区.以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计长远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无所谓对错D.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E.谁拥有财富多谁的人生价值就大4.宪法的效力不同于一般法律,表现在( ).A.宪法是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D.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应修改或废除E.宪法必须经全民公决后才能生效5.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权B.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C.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D.国有企业经营权E.国有矿藏开采权6.《合同法》规定,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 )等违约责任.A.继续履行B.采取补救措施C.赔礼道歉D.赔偿损失E.返还财产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当( ).A.与法律规范相协调B.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C.与传统美德相承接D.与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相一致E.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相一致8.人生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挫折,这就需要端正人生态度.以下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A.人生是一次冒险的游戏B.人生苦短,当及时享受C.人生就是选择,个人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D.人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E.人不能同命运抗争,当顺其自然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判断题1.爱国主义不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是一致的. ( )2.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 )3.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 )4.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 )5.劳动者如果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 ( )7.法定的权利义务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辨析题1.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先要择业,择业不如创业".2.一歌厅因防火措施不当起火,为阻止火势蔓延至附近一家大型百货商场,消防队只好将该歌厅所有的另外一间小舞厅拆除,此项损失应由受益的百货商场承担.。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目

一、案例分析题(法律)1、王某(22岁,男)系无业游民,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经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在其住所附近的各个商店游荡,店主们认为王某留在社会上迟早会犯事,感觉不安全,一起到司法机关,要求将王某关起来治罪。
问:把王某关起来治罪行吗?分析:不能把王某关起来治罪。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在本案中,王某无业,终日游手好闲,但《刑法》并未规定游手好闲这一罪名,如果仅仅因为王某是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就将其治罪显然违背了罪行法定原则。
2、被告人陈某(男,32岁,已婚)与被告人余某(女,25岁,未婚)冒充夫妻在某招待所内姘居,并秘密拍摄裸替照片26张,被招待所工作人员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将他们抓获。
抓获时,发现胶卷尚未冲洗,同时还查获黄色书刊一本和二人之间的”订婚协议“。
公安机关因此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将他们逮捕。
问:陈某和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分析:陈某和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同时又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应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触犯刑法的规定。
在本案中,陈、余二被告在冒充夫妻姘居期间,虽带有黄色书刊,还秘密拍摄裸替照片,但他们拍摄的裸替照片没有传播,因此,他们的行为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是属于思想道德问题,没有触犯刑法,不能认为是犯罪。
公安机关应将陈某和余某释放。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期末考习题附答案

.. 《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社会主义大学的培育目标是()A、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材B、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门路是()A、志存高远B 、社会实践C、理论学习D、人际交往.办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含以下哪项(A、同等B、诚信C、相助D、个人主义.新期间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C、捍卫祖国,抵挡侵略、为祖国一致,主权完好贡献力量.人生观的中心是()A、人生价值B 、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人生崇奉.社会主义道德以()为要点A、团结友好B 、诚实守信C、勤劳自强、敬业奉献.法律是以()为基础的。
A、意志B、经济关系C、政策、政治8.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 、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民俗和礼仪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乐于助人C、遵纪守纪D、保护环境10.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实时享福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 、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1.我们在办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别人的关系时,应该按照的原则是(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 、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别人后自己 D 、以自我为中心,全部从个人利益出发12.社会主义道德的中心是(A、慎独 B 、勤劳英勇 C 、艰辛朴实 D 、为人民服务13.人们在办理个人与别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道德偏向和特点称为(A、道德观B、道德质量、道德理想D、道品德为14.信念是(A、一种知识系统BC、一种思想和理论D、认识、感情和意志的交融和一致1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制度有()A、《劳动法》和《公事员法》B、《劳动法》和《婚姻法》C、《组织法》和《公事员法》D、《花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事员法》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民众B 、中国共产党C 、人民代表大会D、司法机关17.在我国的国家机构系统中,最高国家权益机关的履行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分权只好由以下哪个机关履行。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诚实、勤劳、团结、奉献答案:A、B、C2. 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错误的是:A.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B.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C.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动物界的本能行为有本质区别D. 道德的发展与进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D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D. 法律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答案:D4.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B. 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制裁,具有惩罚性C.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法律责任只能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答案:A5.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C. 宗教信仰自由D. 出版自由答案:A6.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C. 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D. 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答案:D7.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民事诉讼是指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的活动B.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组成D.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答案:A、B、DA.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罪责自负C. 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D.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答案:A、B、D9.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刑事诉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活动B.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有权申请辩护人C. 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D. 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答案:A、D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C.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D.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答案:A、B、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下列属于道德的功能的有:A. 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维护社会秩序C.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 传承文化传统答案:A、B、C12. 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有:A. 法律主体B. 法律客体C. 法律内容D. 法律原则答案:A、B、C13. 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有: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D14. 下列属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有: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答案:A、B、C、D15. 下列属于民事诉讼法的特点的有: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B.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审判组织由审判员组成D.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6. 道德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 卷)考试对象:2007级本科生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1、信念2、慎独自律3、社会公德4、实体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下面哪些(个)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哪些(个)?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兼相爱,交相利D、是非之心,智也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A、勤俭持家B、文明礼貌C、爱护公物D、明礼诚信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是: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男女平等B、助人为乐C、奉献社会D、邻里团结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精选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CD )。
A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D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的程度也就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大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B )。
ABCD3.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B )。
A 《中华民国约法》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重大信条十九条》D 《中华民国宪法》4.在我国,法律案获得通过是指( D )。
ABCD5.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段话表明(B)。
A.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B.信念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C.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D.信念是人生的行为准则6.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判程序包括( )A.第一审程序B.第二审程序C.死刑复核程序D.审判监督程序ABCD7.法的核心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逻辑性D.统一性A8.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A、道德观B、道德品质C、道德理想D、道德行为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A.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B.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为集体利益任意牺牲个人利益D.为个人利益暂时放弃集体利益10.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容易陷入的误区是 ( CD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C.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D.以理想来否定现实11.现阶段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 ( B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2.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以下(ABCD)是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未考试试卷(含答案)

考 生 答 卷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未考试试卷(含答案)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阅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其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是 BA .传B .保候审C .视居住D .事拘留2、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 (B )A 、个人主义为原则B 、集体主义为原则C 、实用主义为原则D 、享乐主义为原则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 (D )A .节省时间之举B .聪明灵活之举C .可供学习之举D .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4、信仰的一个方面是信念,另一个重要方面是 ( A )A .想B .识C .学认识D .科学认识5、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____的关系。
( C ) ( C )A .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C .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D .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6、根据我国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可以实行拘留处罚的行为是。
(A )A 、酒后驾驶机动车B 、乱停车C 、闯红灯D 、骑自行车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 (D )A .会主义荣辱观B .设小康社会C .设和谐社会D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经历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
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国疆,域内众多的大小民族凝聚在一起,把亿万中华儿女牢牢地吸引在中国大地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爱国主义是 ( A ) ( A )A .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B .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C .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D .现人生的最高价值9、____是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 B ) ( B )A .论创新B .度创新C .技创新D .化创新10、当前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宗旨是 ( A ) ( A )A .人民服务B .护祖国统一C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法是() DA 奴隶制的法B 封建制的法C 资本主义的法D 社会主义的法 12、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 )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B .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C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D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13、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题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试题一、选择题1. “道德是社会的基石”,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道德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B.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 道德是社会稳定的保障D. 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 道德人格是指()。
A. 与道德问题相关的人的个性特征B. 符合道德标准的人的品质C. 有道德感知觉的人D. 对道德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人3. 道德规范是指()。
A. 道德标准B. 道德问题的应对方案C. 道德评价的依据D. 道德行为的正当性判断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人的道德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点。
2. 什么是法律?它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三、论述题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于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思想品德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称,包括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这门课程通过探讨道德制约、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个人的品德素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和道德困境解决等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了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提高了道德素养的水平。
其次,法律基础是指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素养。
通过学习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规范、法律适用和法律意识等内容,我们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障了人的权益和利益。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和法律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法律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合法合规的意识和素养。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法律基础的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用正确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道德的核心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B为小群体服务C为特权阶层服务D为先富起来的人服务2.某甲因与某乙发生合同纠纷,将某乙起诉到法院。
在案件开始审理前,某乙发现审理本案的审判长是某甲的表哥,因此请求更换审判长。
法院院长查证情况属实后,更换了审判长。
这属于诉讼法的( )A.合议制度 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 D.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3.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是(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D4.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B5.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与人才素质的关系是 ( ABCD )。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C.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D.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6.下列可以用调解方式结案的民事诉讼案件是( D )。
A 依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B 依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C 依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D 依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7.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C)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8.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五大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A、是完全一致的B、本质上是统一的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C、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10.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C.坚持把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1.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12.邓小平理论是()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B.是邓小平一个人创立的理论C.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D.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13.对于一些不合情理的法律规定,错误的做法是(D)。
精选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考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维护法律权威,首先必须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因为()ABCA.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执政兴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B.它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C.它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D.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2.行政立法必须依法进行,“依法”中的法一般不包括( B )。
A 行政法规B 行政规章C 地方性法规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综合治理作为一项方针和一种实践模式被明确提出于以下年份的哪一年?( B )A 1985年B 1981年C 1987年D 1990年4.法的汇编是( D )。
ABCD5.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AD)。
A.道德B.人生观 C.价值观D.法律6.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A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B法律的内在说服力C立法者的法理功底 D公众的法律实践7.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所决定的。
A.意志 B.思想 C.物质生活条件 D.上层建筑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哪条表述?( D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C.是一门理论课程 D.是一门专业课9.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 C )万元人民币。
A 48.B 28.C 58.D 3010.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五大1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
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信息业12.王某在一家服装店挑选风衣,店主向王某推荐了一款,王某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主却强迫王某买下了这件风衣。
店主的这一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D )。
A财产安全权B损害求偿权C维护尊严权D选择商品自主权13.下列属于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范围的是 ( ABC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简答(每题5 分,共20 分)1、身份权主要包括哪些权利?2、简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4、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三、简答1、身份权主要包括荣誉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如署名权等。
2、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原则和计划生育原则。
3、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构成要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要约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所做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有与他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的内容必须具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要约的约束。
4、刑法是关于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于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刑法内容的特殊性;二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三是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四、论述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试述合同的概念及合同的条款。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试述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有无和大小的实际情况,将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四种情况。
凡是年满18 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智力与知识发育正常的人,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负全部的刑事责任。
不满14 周岁和行为时因精神疾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是无刑事任能力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仅限于对刑法明确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没有明确规定的其他触犯刑法的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例分析题(法律)
1、王某(22岁,男)系无业游民,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经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在其住所附近的各个商店游荡,店主们认为王某留在社会上迟早会犯事,感觉不安全,一起到司法机关,要求将王某关起来治罪。
问:把王某关起来治罪行吗?
分析:不能把王某关起来治罪。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在本案中,王某无业,终日游手好闲,但《刑法》并未规定游手好闲这一罪名,如果仅仅因为王某是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就将其治罪显然违背了罪行法定原则。
2、被告人陈某(男,32岁,已婚)与被告人余某(女,25岁,未婚)冒充夫妻在某招待所内姘居,并秘密拍摄裸替照片26张,被招待所工作人员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将他们抓获。
抓获时,发现胶卷尚未冲洗,同时还查获黄色书刊一本和二人之间的”订婚协议“。
公安机关因此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将他们逮捕。
问:陈某和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分析:陈某和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同时又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应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触犯刑法的规定。
在本案中,陈、余二被告在冒充夫妻姘居期间,虽带有黄色书刊,还秘密拍摄裸替照片,但他们拍摄的裸替照片没有传播,因此,他们的行为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是属于思想道德问题,没有触犯刑法,不能认为是犯罪。
公安机关应将陈某和余某释放。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首先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思想活动。
犯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有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这种危害要么是已有危害的后果或者潜在的危险。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
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3、被告人齐某(男,1985年6月8日出生,中学生)在2000年5月1日上午在某商场前,将陈某遗忘在摩托车上内装有1万元现今的提包盗走,并用水果刀将随后追来的陈某腹部刺伤后逃离。
2000年6月10日,齐某因上述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6月15日齐某寻机逃脱,10天后被抓获,同日被捕。
问:齐某的犯罪行为是否都应当都负刑事责任?
分析:齐某只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齐某犯抢劫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从轻处罚;而对脱逃罪因不满16周岁,不负责任,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齐某犯抢劫罪,判处7年有期徒刑。
4、李某(32岁,男)与他人通奸,并向妻子提出离婚要求,在多次遭到拒绝后,便产生杀妻的念头。
一日,全家吃饭,李某乘妻子接听电话离开饭桌时,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不料妻子回来后将其中的一部分饭分给了女儿,李某非常着急,但又怕事情败露,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妻子和女儿都被毒死。
问:李某对毒死女儿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分析:李某对毒死女儿的行为应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李某把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虽然并不想毒死女儿,但在明知女儿吃了其投放有毒药的饭后,会导致
死亡的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止这一结果的发生,而是抱着放任的态度,因此,李某对杀死女儿的行为要负间接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5、刘某与赵某是同一车间的工人,但二人时常为琐事发生争吵,积怨较深。
一天二人由争吵发展到争斗,在推搡过程中刘某被杂物绊倒。
赵某乘势骑在刘某的身上,边击打其头部边大声喊道“整死你!”刘某在躲避过程中顺手抓起一把扳手挥向赵某,使赵某头部被击倒向一边,后不治身亡。
分析:此案中刘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因为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6、姚某驾驶一辆大货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右路边胡同内飞出一只足球,随即冲出12岁的少年韦某捡球。
姚某边打方向盘向左避让。
不巧把对面工厂堆放在路边的待运货物撞到损毁。
问题:姚某的行为是否犯罪?
分析:此案中姚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因为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纳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
道德: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修炼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个人品德的作用: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志。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