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合集下载

近看“天下第一村”

近看“天下第一村”

近看“天下第一村”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今年5月以来持续推荐5个传统家族,这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延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家风气,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中纪委为什么会推荐这些家族?让我们不妨走近他们去看一看。

张谷英村,又称“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五万余平方米,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

传说,明洪武年间作为朱元璋指挥使的张谷英精通风水,明初的渭洞山区尚未开发,荒草萋萋,古木森森,张公行至此看中了这片世外桃园,从此,开启了张氏家族二十六世的故事。

今天的张谷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张谷英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2条,古屋环山而建,长达1公里。

古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其布局依地形采取“干枝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由数个单位组成,各单元之间有屏风檐廊和巷道沟通分隔,分则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合则贯穿于一体之空间。

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目前古村内聚居张谷英公2600多后裔。

张谷英古建筑群极具特色,其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实料和佐证,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文/钟纪伟然而,一个建筑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让世人更加赞不绝口的,是促使张氏家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家训族戒。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对联,高悬在张谷英村的当大门前,这也是支撑“张氏家族”的精神支柱。

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它融合了儒家“孝、和、勤、廉”等理念,并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摘要】《沈氏家训》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伦理道德。

本文从对《沈氏家训》的简介和文化内蕴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伦理规范,探讨了文化内蕴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

文章也指出了《沈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强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内蕴在当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提出了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结论,呼吁人们在当下社会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推动社会的更加和谐与进步。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沈氏家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及如何将其价值观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汉阴《沈氏家训》,文化内蕴,当代启示,传统价值观,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传承,借鉴意义,美德,社会和谐发展。

1. 引言1.1 《沈氏家训》简介《沈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传统上被视为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指南。

这部家训以实用的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沈氏家训》涵盖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孝顺父母、和睦夫妻到慎言慎行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该家训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尊老爱幼、守信重义等传统观念,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沈氏家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沈氏家训》不仅是一部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典籍,也是汉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1.2 文化内蕴的重要性文化内蕴是一个文化传统中蕴含的精神、道德、情感、智慧和哲学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它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与积淀。

在现代社会,文化内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家庭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⑴心术:居心,用心。

(2)得罪:冒犯,违背。

(3)天地:天和地,自然社会的主宰,代表规律和正义。

(4)无愧于:不愧对。

(5)圣贤: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

这里指圣贤教诲。

曾子之一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曾子“一日二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1)曾子之二省:曾子“一日二省”的自我修养主张。

《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

(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

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

(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

(2)廉介:清廉耿介。

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1)决断:有魄力。

(2)存心:打算,居心。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1)地步:处境。

(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1)手段:本领,能耐。

(2)脚跟:立定脚跟,形容站得稳、不动摇。

也写作“脚根”。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再生气,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

《汉阴沈氏家训》注释翻译

《汉阴沈氏家训》注释翻译

《汉阴沈氏家训》注释翻译(公元1789年)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恃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1]之荐、拜祭之勤耳。

况岁时伏腊[2],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3]不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也。

宗庙明禋[4],北邙[5]祭扫,其慎勿忽。

注释[1]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

《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2]岁时:一定的季节或时间;伏腊:古代两种祭祀名称。

“伏”指在夏季伏日的祭祀,“腊”指在农历十二月八日的祭祀。

[3]春露秋霜:此处指怀念先人。

[4]明禋:指明洁诚敬的献享。

《书·洛诰》:“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蔡沈《书集传》:“明,洁;禋,敬也,以事神之礼事公也。

”[5]北邙:山名,即北邙山。

因在洛阳之北,故名。

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此处借指墓地。

译文祭祀不可不殷勤诚恳。

祖宗已经故去了,所依恃的只不过是因为有子孙可以用四季应时的食品来供奉祭奠、勤谨地拜祭罢了。

何况一年四季的祭祀,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追远念祖,不忘本源,回报祖宗的恩泽,也使祖先安息长眠,这全靠有子孙后嗣。

宗庙祭祀明洁诚挚,祖先墓地四时祭扫,这都应该慎重而为,千万不能忽视啊。

二、侍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导,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

而士庶敢不定省[6]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7]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

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又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8]其朝夕诵之。

注释[6]定省: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

”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7]瘗(yì)埋:埋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

”西汉贾谊把教化比作阻止洪水的堤防,说:"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种化育世道人心之文,是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真正意义所在。

500多年来,汉阴沈氏族人之所以兴旺发达,正得益于家训的教化作用。

《沈氏家训》虽然只有短短的20条内容,却体现出中国儒家的思想智慧,在此,我只能抛砖引玉,从《沈氏家训》中挑出一条来和族人共同探讨。

结合现实说说我理解的《沈氏家训》第二条“事亲不可不孝也”。

剩下的十九条,待我慢慢地认真地学习消化。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孝”?孔子伦语第一章就说到了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人的根本啊!看,孔子是把“孝”提高到了一个治国理政的高度来看的。

另有春秋时,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参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所谓的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

你看这些狗和马不也得到了饲养吗?如果仅仅是养活而不敬,跟犬马有啥区别?这叫孝吗?看:孔子说敬为“孝”。

孝为行,敬为心,孝敬老人不仅要有行动,关键要用心。

用心去使老人顺心,这是孝。

孔子又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意思是说儿女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父母有错的地方,你要委婉地去劝止,不可以让他们生气。

这是孝。

翻开一部辉煌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史册,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民族英雄岳飞“仰天长啸”、屈死风波亭。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一、个人篇【原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翻译】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注释】(1)心术:居心,用心。

(2)得罪:冒犯,违背。

(3)天地:天和地,自然社会的主宰,代表规律和正义。

(4)无愧于:不愧对。

(5)圣贤: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

这里指圣贤教诲。

【原文】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翻译】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注释】(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

《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

(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

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

(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原文】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翻译】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注释】(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

(2)廉介:清廉耿介。

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原文】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翻译】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注释】(1)决断:有魄力。

(2)存心:打算,居心。

【原文】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翻译】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注释】(1)地步:处境。

(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原文】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翻译】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注释】(1)手段:本领,能耐。

(2)脚跟:立定脚跟,形容站得稳、不动摇。

《朱子家训》原文+译文

《朱子家训》原文+译文

《朱子家训》原文+译文第1文:整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立刻起床,打扫庭院台阶,务必裏裏外外收拾得乾净整齐。

天既已昏暗了,就要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必须亲自察看一番。

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同样,即使是半段丝,或是半条线,经常也要思念它都是在艰辛的劳动中得来的。

日前生活中,无论做什麼事情,都应有详细的计画,周全的准备,就像天未下雨前要预先将门窗修理牢固,不要事到临头才匆促去想法子解决,有如觉得口渴了才挖井取水,那就来不及的。

个人的需要,必须力求俭朴节约。

宴请客人时,切记不能亳无节制。

日常生活用具要求结实耐久,而且清洁卫生,即使是简陋粗糙的瓦罐,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

每日吃喝的食物应该花样简单,而且精美可口,即便是园中种植的菜蔬,也胜过珍贵稀奇的佳肴美味。

不必花费很多金钱去建造豪华的房屋,不必用尽心思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第2文:读书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能言善道,爱搬弄是非的三姑六婆,确实是鼓动淫荡,窃盗的媒介。

婢女漂亮,侍妾妩媚可爱,都不是家中的福份。

所以使女奴仆不用英俊貌美,家中妻妾必须避免浓妆艳抹。

列祖列宗虽年代久远,但祭祀时仍须至真至诚。

儿子孙子即使愚昧笨拙,也要督导勤读四书五经。

日常持身处世,都必须要求达到老实淳朴。

教育子弟,自己要有合宜的道德,正确的方法。

不可贪图意外财物,不能嗜酒过度。

第3文:家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1. 引言1.1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沈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著作之一,据说是汉阴出土的一部藏书,作者为南宋沈括。

这部家训共十八则,内容涉及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子女教育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家风建设。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风气谨慎严谨,儒家思想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

沈括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编写《沈氏家训》时,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其中融入了儒家道德观念和家族伦理思想。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与南宋时期封建社会的道德风尚密不可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和家族传统的传承。

通过对《沈氏家训》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2 《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部家训是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家族智慧和家风传承的载体,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阅读《沈氏家训》,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阴沈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感受到其家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这部家训对后人的教育和家庭观念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其中蕴含的家训理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沈氏家训》也在思考人伦关系和教育观念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教育和熏陶,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正文2.1 《沈氏家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沈氏家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家庭伦理、人伦关系等方面,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尽管价值观可能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准则和人伦关系依然可以给我们指引和启示。

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沈氏家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让其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汉阴沈氏自‎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3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19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

人口集中居‎住在汉阴县‎月河川道沿‎线的双乳、蒲溪、涧池、城关镇,其他镇和安‎康市的汉滨‎区及宁陕、石泉,紫阳、平利等县有‎零星分布。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坝镇,沈坝河,沈家岭,沈家寨等地‎名。

这支沈氏家‎族,班派不乱、长幼遵序、婚姻守伦,互不通婚,枝繁叶茂,子孙昌盛, 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家训》二十条,是汉阴沈氏‎文化遗产,是汉阴沈氏‎的精神财富‎。

内容全面完‎整,意义深远,对如何励学‎立志,如何做人做‎官,如何择师交‎友,如何对待兄‎弟姐妹和邻‎里村民,如何自律清‎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教育子女‎,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沈氏‎大家族的宗‎族文化,值得弘扬。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邝‎祭扫,其慎勿忽。

【译文】祭祖要勤。

过去,大凡有子孙‎的人沈氏先‎辈,都会用新鲜‎的食物做祭‎品,用心祭拜。

更不用说每‎年的夏祭和‎冬祭,全家祭拜,其乐融融。

但是春、秋二季无人‎祭祀,这就好比忘‎了水源和树‎根的恩惠。

因此,要使祖宗得‎以安息,全仰仗沈氏‎后人,一年四季都‎要祭扫宗祠‎陵墓,一定要谨慎‎而不能忽视‎。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槨‎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古人20则经典家训

古人20则经典家训

古人20则经典家训孝亲敬长1、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

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

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2、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张谷英家训族戒》“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檀弓》。

孔子曾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语出《罗豫章先生集》。

罗仲素,名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

此句引语中“底”字,相当于今天“的”、“之”。

罗从彦有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教诲、意见,都应当虚心接受和听取。

修身养德3、身者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

”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汉阴沈氏家训》己身不可不修。

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

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

《尚书》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4、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

——《沧溪村朱氏家训》处事淡泊,经常反省内心,始终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古代圣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懂得偿还、报恩,而不会放纵个人愤怒酿成不良后果。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汉阴沈氏家族,从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4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21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成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最大的家族。

汉阴沈氏先辈艰苦创业,代代相传,在汉阴月河川道修建数处库塘、四处月河大堰,开发月河岸数百顷粮田。

汉阴沈氏故居西起汉阴县平梁镇,东至安康市汉滨区梅子铺镇,八十里月河川道无处不有沈氏的家园。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家堡子、沈坝镇、沈家寨等。

这支沈氏家族枝繁叶茂,子孙昌盛,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至今保持着三个独特的历史特征:一是语言的统一性,即语音多带秦韵,由于沈氏入陕时间长、户族大,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语言风格,如将“吃”、“喝”、“屋”、“书”等字都读为第四声,被清代以后客民称之为“本地腔”;二是族系派行的完整性。

汉阴沈氏家族无论居住何地,也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分析和繁衍,其派行始终不乱。

三是同姓氏人不通婚。

正因为沈氏后裔派行数百年不乱,氏族的血缘亲情便成为婚姻的保险阀,哪怕是五服之外也无通婚之例,这已约定成俗。

“三沈”简介与汉阴沈氏同宗的浙江吴兴竹墩沈氏,清朝后期族人随宦迁居汉阴数十年后,走出了“三沈”即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个大学者,为同胞三兄弟,世称“沈氏三贤”。

“三沈”均出生于汉阴县,青少年时代在汉阴生活了20多年。

“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学苦读,弱冠之后,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成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

“三沈”不仅以学术造诣领标时代,更以高洁的人品成为学界的楷模。

汉阴县在其故居设立了“三沈”纪念馆,以陈列“三沈”事迹及作品,缅怀他们的卓越功绩。

沈士远(1881年-1955年),著名学者,庄子专家。

1881年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

曾任北京大学预科乙部教授、庶务部主任、校评议会评议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燕京大学教授。

《陆游家训》的译文

《陆游家训》的译文

《陆游家训》的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陆游家训》的译文《陆游家训》的译文陆游家训【原文】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

《汉阴沈氏家训》详细内容

《汉阴沈氏家训》详细内容

《汉阴沈氏家训》详细内容——《汉阴沈氏家训》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邙祭扫,其慎勿忽。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三、天显不可不念也。

同胞兄弟犹于手足,乃有小而参商,长而阋墙,甚而终身仇敌。

友于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必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不在门内乎?四、身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

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庆实基于此矣。

彦云:“黄金生勤俭人家”。

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六、尊卑不可不辨也。

家门之间亲而五服,疏而九族,皆祖宗一脉也。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

慎之!慎之!七、择师不可不慎也。

师者子弟之仪型,今何时乎?年未及冠,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邈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语云:“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斯言虽浅,可以喻大。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汉阴沈氏自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3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19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

人口集中居住在汉阴县月河川道沿线的双乳、蒲溪、涧池、城关镇,其他镇和安康市的汉滨区及宁陕、石泉,紫阳、平利等县有零星分布。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坝镇,沈坝河,沈家岭,沈家寨等地名。

这支沈氏家族,班派不乱、长幼遵序、婚姻守伦,互不通婚,枝繁叶茂,子孙昌盛, 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家训》二十条,是汉阴沈氏文化遗产,是汉阴沈氏的精神财富。

内容全面完整,意义深远,对如何励学立志,如何做人做官,如何择师交友,如何对待兄弟姐妹和邻里村民,如何自律清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教育子女,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沈氏大家族的宗族文化,值得弘扬。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邝祭扫,其慎勿忽。

【译文】祭祖要勤。

过去,大凡有子孙的人沈氏先辈,都会用新鲜的食物做祭品,用心祭拜。

更不用说每年的夏祭和冬祭,全家祭拜,其乐融融。

但是春、秋二季无人祭祀,这就好比忘了水源和树根的恩惠。

因此,要使祖宗得以安息,全仰仗沈氏后人,一年四季都要祭扫宗祠陵墓,一定要谨慎而不能忽视。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槨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阁极” ;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译文】事亲要孝。

古代圣贤留下了很多有益的话,各行各业的首要条件,再没有比“孝”更大的了。

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原文及翻译

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原文及翻译

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原文及翻译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原文及翻译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

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司马谈《命子迁》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公元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之父。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

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钱氏家训》原文、翻译及注释
(1)此句均为孔子之语,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2)被:覆盖。(3)四海:全国,天下。(4)此句中所言,都是大智、大功、大勇、大富,但要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既是有德行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智慧。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
(1)私见:个人成见。(2)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3)概行:一律施行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不要看见利益就动心谋取,不要见人才高就心生嫉妒。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小人固然应该疏远,但一定不能公然成为仇敌;君子固然应该亲近,也不能失去原则一味追随。
(补述:台湾政坛元老钱复出现在2009年的博熬论坛上,温家宝总理接见时就引用了此条祖训来作为开场白。温家宝说:“我了解杭州的钱王祠有钱氏家训,其中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与中山先生常引用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同一道理。”)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才智出众的人能使国家强盛,不过是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极端无知的人会败坏国家大事,只因为总喜欢自以为是。
救济寡妇怜惜孤儿,尊敬老人关心小孩
(1)恤:xù,怜悯,救济。(2)矜:怜悯,怜惜。(3)寡:寡妇,死了丈夫的妇女。(4)孤:孤儿,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救济受灾的人民接济紧急的需要,为人排除危难化解矛盾纠纷。
(1)周急:接济急需救济的人。(2)解纷:解决纠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1)祖宗:对始祖及先辈中有功德者的尊称。(2)诗书:本义指《诗经》和《尚书》,后常泛指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汉阴沈氏自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3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19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

人口集中居住在汉阴县月河川道沿线的双乳、蒲溪、涧池、城关镇,其他镇和安康市的汉滨区及宁陕、石泉,紫阳、平利等县有零星分布。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坝镇,沈坝河,沈家岭,沈家寨等地名。

这支沈氏家族,班派不乱、长幼遵序、婚姻守伦,互不通婚,枝繁叶茂,子孙昌盛, 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家训》二十条,是汉阴沈氏文化遗产,是汉阴沈氏的精神财富。

内容全面完整,意义深远,对如何励学立志,如何做人做官,如何择师交友,如何对待兄弟姐妹和邻里村民,如何自律清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教育子女,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沈氏大家族的宗族文化,值得弘扬。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邝祭扫,其慎勿忽。

【译文】祭祖要勤。

过去,大凡有子孙的人沈氏先辈,都会用新鲜的食物做祭品,用心祭拜。

更不用说每年的夏祭和冬祭,全家祭拜,其乐融融。

但是春、秋二季无人祭祀,这就好比忘了水源和树根的恩惠。

因此,要使祖宗得以安息,全仰仗沈氏后人,一年四季都要祭扫宗祠陵墓,一定要谨慎而不能忽视。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槨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阁极” ;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译文】事亲要孝。

古代圣贤留下了很多有益的话,各行各业的首要条件,再没有比“孝”更大的了。

即使是圣明的君王也会用孝道治理天下,作为平民百姓怎么不时刻反省、定期看望( 亲人 ) ,从而表示自己敬意和诚心呢?况且衣服、棺木一定要整齐;埋葬、祭祀一定要诚意,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作为沈氏家族后人,如果自己有余力能够做到 ( 尽孝) ,一定要劝勉自己去做,尽自己差不多的职分罢了。

《诗经》有言:“谁的恩德报答不完?父母的恩德天大无边”又说:“要永远说孝顺”。

孝顺要早晚颂铭心间。

三、天显不可不念也。

同胞兄弟犹于手足,乃有小而参商,长而阋墙,甚而终身仇敌。

友于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螟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必顺,而兄弟翁然太和,元气不在门内乎?【译文】兄弟要和。

同胞兄弟就好比手足,但也有小时候彼此对立、长大后反目相争,甚至终身成为仇敌的人。

既不懂得兄弟的友谊,也不知道父母的忧虑。

这怎么能让祖宗瞑目呢?因此,敬奉祖宗首先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一定要关爱兄弟。

如果听信小人之言,骨肉之间( 反目 ) 就不用问了。

作为兄长,和弟弟说话要和善;作为弟弟,和兄长说话要恭敬,庶出亲属一定要和顺。

如果兄弟和平相处,好运气怎么不会在沈氏家门内呢?四、身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译文】修养要高。

自身修养是父母的期望,也是后世子孙所效仿的对象。

所以对待自身言行要严格,对待其他事物要宽恕,言行举止要合乎礼仪,喜怒哀乐要有所节制,如果庶出的族人都能这样做,那么就可以齐家了。

《尚书》中说:“真诚修身”。

凡是我沈氏族人,应当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

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庆实基于此矣。

彦云:“黄金生勤俭人家”。

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译文】持家要俭。

不勤奋则事业荒芜,不节俭则钱财耗尽,这是必然的。

男子耕作女子织布,按时候饮食,按礼法使用,在经济上开源节流,仓库、箱柜的丰实就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良言道:“黄金生勤俭人家”。

若果真能相信这句话并仔细思考,家道的兴隆就在于此了呀!六、尊卑不可不辨也。

家门之间,亲而五服,疏而九族,皆祖宗一脉也。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

慎之!慎之!【译文】长幼不可不分辨。

家门之内亲缘关系近的,比如五代以内的,或者关系疏远一些的,如九族以内的,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都有共同的血脉。

凡是遇到尊长,坐着的一定要站起来,行走的脚步一定要徐缓下来,这才符合伦理,才会使家族和睦有序。

如果倚仗家庭富有而欺负穷人,依恃自己有权势而在地位低的人面前摆架子,仰仗自己有学问而怠慢那些鲁钝的人,凭借自己强大而欺凌那些弱小的人,全都是愧对祖宗的罪人。

谨慎啊,一定要谨慎!七、择师不可不慎也。

师者子弟之仪型。

今何师乎?年未及冠,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邀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

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语云:“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

”斯言虽浅,可以喻大。

【译文】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

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当今有些老师是什么样子呢?年龄不到二十岁,只认识一些的简单字,不懂得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从来都没有听到过他们身体力行,也从不注重实践之学,被延请为老师坐在讲席上絮絮不休,以沽名钓誉为能事,连句读都不懂,经常把“鱼”写成“鲁”,以讹传讹,在日常的言语行动中,全然不知道礼仪规则的具体要求。

可见选择老师不慎重,遗害不小。

有句话说:“盘子是圆形的,盛在盘子里的水就会随之变圆;盂钵是方形的,盛在盂钵里的水就会随之变成方形”,这句话虽然浅显,但是可以比喻大道理。

八、教子不可不严也。

子弟之正邪,每视父母之严忽,严则比匪①可入端方②,忽则端方必流于比匪。

自古迄今,大抵然也,必也。

毋姑息,毋纵容,毋喜称道。

虽父子之间不责善③,而义方④可不训哉!【译文】教育子弟不可不严格。

子弟的品性是正是邪,大多看父母管教得严与不严。

教育严格了,本性喜结党为非的人,最终都会庄重正直;如果忽视不管,那么庄重正直的人都会去结党为非。

从古到今,大多都是这样,甚至一定就是这样。

在学业上不要姑息,在品行上不要纵容孩子,不要听信奉承夸奖。

虽然父亲和孩子间不能以善来互相责求,但是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怎么可以不去训导督责呢?九、养女不可不训也。

四德三从之道,朝夕劝谕,针线纺绩,晨昏督责,使性情即于中和,动履底于勤慎,则异日庶免讥诮于他门矣,而况乎福禄之多由于贤淑也。

【译文】养育女儿不可不训导。

妇德、妇言、妇工、妇容这“四德”,和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的道理,每天早晚都要努力宣扬,使女儿明白;针线活和纺纱织布、织麻等手工活,也要每天早晚督促,使女儿的性情接近中和,行动达到勤俭谨慎,那么,出嫁以后,就不会受到别人的讥讽嘲笑,何况多福多禄也由于贤淑呀。

十、择配不可不谨也。

女子之德贵乎幽闲贞静,苟贪其父兄之贵,以为一时之荣,而性情规模、频繁中馈[34]之务,一问不知。

于归之后,妒嫉成性,几不知其舅姑、夫婿为何如人矣。

古云:“娶妻须不若吾家者,始能执妇道也。

”诚哉是言。

【译文】选择配偶不可不谨慎。

女子的品性,最好的是文静娴雅,节操贞纯,情性淑静。

如果贪图别人家里父亲或者兄弟的地位高贵,当作短时间的荣耀,而女子的性格和脾气、才具气质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繁杂家务的能力全都不知道。

出娶以后,嫉妒成性,几乎不知道公婆、丈夫是什么人。

古人曾经说过:“娶妻当娶不如自己家境的,这样才能够执守妇道”,这话真诚正确啊。

十一、交游不可不审也。

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否则,必至失身匪类,将犯朝廷之法纪,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于择交者哉!【译文】结交朋友不可不审慎。

与人结交,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如果不这样,必将使自己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之人。

还有可能触犯朝廷的法律纲纪,有些人甚至会危害、连累自己的父母兄弟。

因此,怎么能不谨慎地选择结交的人呢。

十二、志节贵乎坚贞也。

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苟守之不定,势将纵其情欲,任意所为,机械变诈,利己损人,不堪述矣。

即富贵胜人,学问足羡,奚足重耶!善相士者,原在人之志节上定评,不徒苟俗也。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学者当三复斯言。

【译文】志向和节操,最好是坚定地执守正道。

人无论读书与否,都以志向和节操来确定人品格的高低。

如果执守不坚定,势必会放纵自己的情欲,任意而为,性行巧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这些都不堪述说了。

即使比别人富贵,学问也值得别人羡慕,没有志节,又有什么值得敬重呢!善于识才者,原本都是从志向和节操上来确定评判的,不苟同俗见。

读书人应该先追求器量、见识,然后讲求文艺。

做学问的人应该反复思考这句话。

十三、志行不可刻薄也。

祭先必致其丰洁,置业毋容以勒掯,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厚有厚报,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可不畏哉。

【译文】志向和行为不可过分苛求。

祭祀祖先的祭品一定要丰盛洁净。

购置产业,不能以勒索、强迫的手段获取。

人的过错不可以放大张扬,使用财物应该审察是不是合于义理。

敦厚的人必有福报,如果一味地尖酸刻薄,一定会损害他人,这些怎可不畏忌呢。

十四、邻里不可不和也。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古有明训。

凡兹同里,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微忿而结世仇。

为父兄者,则训诫其子弟;为子弟者,则劝谏其父兄。

庶几里有仁风,而乡邻多惠爱矣。

【译文】邻里之间不可不和谐相处。

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在家乡,都应互相友爱,共同御敌防灾,有大病时互相帮扶,这在古代是有明确训诫的。

同乡邻里不要把小的隔阂构筑成大的仇怨,不要因为一些微小的忿恨而结下世怨大仇。

为人父兄的,应该训导告诫自己的子女兄弟;做子女兄弟的,应该劝谏自己的父兄。

如果能这样,乡里就会形成仁义之风,乡邻之间就会多互助互爱的行为。

十五、输粮不可不先也。

朝廷首重催科,故守令之黜陟,每视征解之完否。

富者发囊,贫者称贷,以足正额,此保家之道也。

不然,浪费故在不免,桁杨亦所难宽。

凡在家门者慎之。

注释【译文】给国家完纳粮捐,不可不争先。

朝廷首先看中的就是催收租税。

因此,太守县令的升降,多看他们赋税的征收解送是否做到完备。

富裕的人拿出积蓄,穷困的人即使借贷,也都要缴够规定税额,这是保全家庭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浪费是避免不了的,国家法令也难以宽容。

凡是我们沈氏家族的人,都应该谨慎地照此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