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金银用途简介

合集下载

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

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

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唐宋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金银舍利塔是当时的一种常见的佛教实物,它们在风格上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演进和变化。

本文将就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做一番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银舍利塔的基本情况。

金银舍利塔是一种用来装载佛陀舍利的佛教宝塔,它们通常是由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在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在中国佛教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广泛用于供奉和宗教仪式等方面。

在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经历了明显的演进。

在唐代,金银舍利塔的风格主要呈现出了大气磅礴、雄伟壮观的特点。

在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帝王和富有人家都会赞助建造金银舍利塔来表达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唐代的金银舍利塔通常都非常宏伟,装饰华丽,整体风格偏向于华丽和豪华,有着浓厚的宫廷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金银舍利塔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多彩,常常包括了佛像、菩萨、神兽、云纹、花草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整体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而且,唐代金银舍利塔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稳固,常常采用了多层塔式结构,整体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金银舍利塔的风格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进入宋代,金银舍利塔的风格逐渐呈现出了精致和细腻的特点。

宋代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工艺的精湛,不再追求宏伟和豪华,而是更加偏向于简洁和内敛。

在宋代,金银舍利塔的装饰图案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宋代金银舍利塔的图案更加纤细,线条更加流畅,色彩更加柔和,整体呈现出了一种雅致和典雅的气质。

而且,宋代金银舍利塔在建筑结构上也更加注重平衡和谐,常常采用了单层或者双层的塔式结构,整体风格更加稳重和端庄。

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可以概括为从宏伟壮观到精致典雅的转变。

唐代的金银舍利塔注重豪华和壮观,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建筑结构磅礴稳重;而宋代的金银舍利塔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工艺的精湛,装饰图案更加纤细,建筑结构更加稳重和谐。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段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贵金属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璀璨辉煌,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商周时期:原始贵金属首饰的兴起商周时期,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骨笄、骨梳等发饰为主。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多采用骨、石、竹等自然材料制作,形式简单,工艺粗糙。

然而,这已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审美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首饰的雏形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贵金属首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金银为主,形式多样,有笄、钗、环等。

此时的贵金属首饰,已经开始体现出现代首饰的雏形,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与发展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丰富,有金、银、铜、玉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簪、钗、环、钏等。

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

四、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的繁荣与创新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进入了繁荣与创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设计、制作和装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贵金属首饰,以金为主,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气象。

宋代贵金属首饰,则以银为主,风格细腻,造型简约,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五、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多样,有金、银、铜、玉、珍珠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簪、钗、环、钏、手镯等。

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古代首饰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中国古代的银流通比较普遍,而金一般不作为货币使用,而是作为建筑、艺术品的原材料,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却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到了唐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使得青铜的生产量猛增,所以铜钱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货币,而稀有的金银也成了高额货币,然而银是有区别的,民间交易的银纯度不一,大小不同,称为麻银,而官府作为税收上缴的银要通过熔炼,锻为规定纯度和形制的官银(比如马蹄银等),黄金在宋元明成为相当少有的流通货币,一般不具备在市场流通的功能,因为比之银子、宝钞(银票)和铜钱,其面值过大、量过小,所以一般黄金只是作为国家储备或者是贿赂赠礼使用,中国的黄金产量相当有限,大多来自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以前比较大的金矿分布在关外东北地区,山东地区也有金矿的存在,但总体产量很低,古代中国的银产量还算挺高,多分布于华北和山西一带,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金银都来自于茶叶、药材、瓷器、丝绸的高利润贸易,大两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大量欧洲人从美洲攫取的白银,所以中国一度成为世界银储备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可能性非常高。

再说说黄铜,古代就称为药金,是炼丹术中的一支,黄白术所炼成的一种锌铜合金,通常和药银(汞合金)一起成为在世面上滥竽充数,欺瞒诈骗的道具,但是古代官府钱庄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所以以黄铜作金流通是没可能的,然而在许多鎏金工艺上使用黄铜比较常见。

老银的用途

老银的用途

老银的用途老银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老银的一些主要用途和作用:1. 作为货币:老银作为货币广泛流通,被用于进行交易和支付。

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中,银元是主要的交换媒介之一。

老银通常以盐粒的大小存放,方便携带和计量,极大地方便了交易活动的进行。

2. 地方自办:在古代中国,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行自己的银钱,来进行财政收入的管理和调节。

这些银钱通常用于地方税收的征收和交易中,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管理能力。

3. 贮藏和传承财富:老银因其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被大量用于贮存和传承财富。

许多家庭会将自己的财富以老银的形式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同时,将老银作为遗产传给后代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用以保持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4. 礼仪和装饰用途:在一些特殊场合和社交活动中,老银也被用于礼仪和装饰的目的。

比如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佩戴银元和银饰,以示财富和地位。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上,老银也被用于制作装饰品和礼物,用以表达祝福和尊重。

5. 投资和保值:老银也被视为一种投资工具,被一些人用于保值和增值。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的古代,老银具备一定的价值保值和增值功能。

由于老银的稳定性和稀缺性,其价值通常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在市场上有时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6. 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老银作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和货币,被视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拥有或使用老银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因此,老银也被用于炫耀财富和彰显身份地位的手段。

总结起来,老银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的用途和作用。

作为货币,老银方便了交易和支付;地方自办则帮助地方政府调节财政;贮藏和传承财富则保持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社交活动中的礼仪和装饰用途以及投资和保值功能也使老银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财富形式。

此外,老银作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还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银饰的魅力

古代银饰的魅力

古代银饰的魅力在古代,银饰是女性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从西周至战国时期,银饰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流传到了汉代。

而在唐代以后,银饰的制作技艺和风格更加多样化,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喜爱和追捧。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银饰的魅力。

一、银饰的历史背景银饰自古便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银饰出现在商代晚期,那时的银饰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当时,银饰的主要形式是耳坠、项链和手镯等,而其使用者主要是贵族阶层和统治者。

在后来的周代,银饰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贵族和统治者使用,普通百姓也开始佩戴。

二、银饰的种类在古代,银饰的种类非常繁多,包括耳环、项链、手镯、戒指、发簪等等。

这些银饰一般都是由纯银、银针、铜丝等多种材料制成,造型独特,样式多样,代表了时代的风尚和文化的内涵。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银饰之一就是“孔雀东南飞”的银饰系列。

这一系列银饰以孔雀为主题,形象逼真,华美精致,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

三、银饰的制作工艺银饰的制作工艺也是十分精湛的。

制作银饰首先要准备工具,如坯银、银量杯、火炉、锤子、刀剪、钳子等等。

接着,要把坯银烤热,直到坯银变成白色,在切割时不易出现裂纹。

然后,将坯银铣成所需的形状,如制作耳环就先铣成圆片,然后在圆片上铣出所需要的图案。

接着,就是打造细节了,边缘要打得毛边平整,用锤子敲打制成银扣。

最后,进行抛光与加工,即把银饰放于清水中洗净,然后在砂纸上反复打磨,最后得到一个光滑美丽的银饰。

四、银饰的文化内涵银饰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银饰在古代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的银饰代表不同的人物身份,有些银饰甚至是专门用来表达恭敬和敬意的。

其次,银饰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银饰所体现的美感和艺术感是人们所追求的。

最后,银饰还是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视角和文化传承。

总之,古代银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银流“⾦”岁⽉——唐代⾦银器2014-06-22吉⾦堂唐朝⾦银器是我国⾦银器艺术上最为辉煌的⼀页,种类器形之繁多,装饰纹样之精美,制作⼯艺之⾼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

唐裴肃进鎏⾦⼜凤纹银盘1962年西安北郊坑底村出⼟⾦银器⼴泛使⽤于宫廷⽣活各个领域.唐朝统冶者也像古代帝王,达官贵⼈⼀样,相信⽇常⽣活中使⽤⾦银器能延年益寿,长⽣不⽼。

⾷器中有盘、碗、碟、勺;饮器中有杯、盏、壶、⽻觞、茶杯等;容器有罐、盆等:茶器有碾⼦、罗⼦、笼⼦、风炉.盐台盒、匙、调达⼦等;装饰品有冠饰、发饰、项饰、串饰、⼿饰、⾯饰等;法器、供养器有锡杖、钵、⾹案、宝塔.捧真⾝菩萨、鉴⾦银菩萨等;杂器有⾹囊、熏球、熏炉、唾盂、把⼿、合页等。

各种门类,器形琳琅满⽬,应有尽有、⽽且纹饰精美绝伦、技艺巧夺天⼯,达到了中国⾦银器⼯艺的顶峰。

⾦银器进奉主要指地⽅⾼级官僚向朝廷上贡⾦银等财物,以达到升官受宠的⽬的。

⾦银器进奉风盛⾏,各地不断有进奉的⾦银器出上,在这些进奉物上往往刻有进奉者的官职姓名、进奉时间、进奉数量等。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安村出⼟唐鸳鸯莲瓣纹⾦碗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狩猎花草纹⾼⾜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掐丝团花桶形⾦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仕⼥狩猎⼋瓣碗形银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乐⼯⼋棱⾦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供奉舍利⾦塔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重宝函、迎真⾝银⾦花⼗⼆环锡杖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银质捧真⾝菩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镂空花鸟纹挂链银杏囊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唐鎏⾦镂空鸿雁毯纹银笼⼦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银丝结条笼⼦和盖局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流云纹银茶碾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物画贮盐银坛⼦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摩羯纹三⾜架银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龟负论语⽟烛银酒筹器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出⼟记得分享⾄朋友圈哦!!1、点击右上⾓,点击“分享到朋友圈”2、通讯录——>查找公众号——>输⼊:lyjijintang,关注我们。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金银细工工艺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它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金银细工工艺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宫廷、宗教、商业等,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银细工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精粹之一。

金银细工工艺源远流长,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

据考证,早在商代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金银加工的活动。

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金银的提炼和加工技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金银细工工艺逐渐成熟,它在周、秦、汉、唐、宋等朝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工艺。

金银细工工艺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金银工艺时期,即商代至汉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对金银的提炼和基本形态的制作;二是金银工艺的繁荣时期,即魏晋至唐宋时期,这个时期金银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金银工艺品;三是金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时期,即明清时期至现代,这个时期金银工艺逐渐衰落,但依然保留着一定的传统风格和技术。

金银细工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银被视为珍贵的金属,具有神圣的意义,因此金银细工工艺就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金银细工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每一件工艺品都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需要工匠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每一件工艺品中去。

金银细工工艺品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艺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品,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金银细工工艺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宫廷文化。

古代中国的皇宫是金银细工工艺的主要应用场所,皇宫中的金银工艺品大多是专门为皇宫定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其造型和工艺都非常具有皇家的尊贵气息,是中国古代皇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宗教文化。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金银器综述:相对而言,我国对金银器的认识和利用时间较晚。

大约在商代开始有金器,银器则始于春秋时期,这比地中海和南美地区晚了近两千年。

我国金银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金银首先是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奢侈品。

另外,我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陶瓷工艺也大大限制了金银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力度。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大概经历了商周至两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三个较大的变化时期。

商周至两汉,中国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银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

此期的金银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在铜器上镶金银,金器主要是带钩,也有碗、盏、匕、杯等生活器具。

汉代以后,银器数量有所增加。

汉代金银器物主要为金银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品以及玺印等。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青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云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是金银器物占据主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的种类应有尽有,又以小件饰物和生活用具为主,其中首饰多为金器,生活用具多为银器。

此时还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金银器,如盘、壶、高足杯。

其中有唐一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及数量均达到了高峰。

当时出现了许多官营或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并普遍使用捶揲、浇铸、焊接、切割、抛光等工艺,器物类型包括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及首饰等。

纹饰华美富丽,以鸳鸯、鹦鹉、狮纹为主。

宋代,金银器已普及到民间。

当时的金银器造型古朴、文雅,常见纹饰有写实的花卉、瓜果纹,其上常刻有款识,多为打制器物的匠户商号,少数为年款或所有者的姓氏。

与器体大块平面相适应,捶揲、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相对而言,明清金银器逐步趋向衰弱,但在集中表现金器所象征的高贵与权势方面,却达到了惊人的成就。

清新活泼的造型、流畅富丽的花纹已难得一见,而代之以金冠、发钗、金钏、经匣、佛塔等,形制之巧,装饰之精,工艺之绝,仍体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其中,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就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宋朝玉器的发展与特点宋朝时期,玉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宋代制作的玉器以精细、工艺考究而闻名,以玉石的纹理自然、颜色纯正和雕刻精细为特点。

宋代玉器多以淡绿色或白色的玉石为主,形制大致上以玉璧、玉佩、玉杯、玉瓶等形式为主。

其中,玉璧是一种圆形或方形的器物,一般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

玉佩则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饰品,多含有祝福、保平安等寓意。

二、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与流行与玉器一样,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宋代的金银首饰以纯度高、工艺精细而闻名,技艺更加成熟。

宋代金银首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有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形式。

其中,耳环作为一种常见的首饰,女性在婚嫁等重要场合都会佩戴。

宋代耳环多采用流畅的曲线和镶嵌的宝石来装饰,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而项链、手镯等首饰的制作同样精益求精,不仅注重外观的华丽,还注重佩戴的舒适度。

三、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的鉴赏与珍藏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当时就颇受推崇,远销世界各地。

如今,这些古代艺术品不仅是收藏家们的心头好,还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热门商品。

鉴赏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时,除了要注意其工艺、材质和纹样外,还要留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收藏家来说,选购时需要确保其版画完整、保存完好,并通过资质鉴定机构对其真伪进行确认。

总而言之,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了当时中国艺术的繁荣与美丽。

无论是玉器的精细雕刻,还是金银首饰的华丽装饰,都彰显了宋朝人对于工艺美术的不懈追求。

对于今人来说,鉴赏和收藏这些艺术品,既能体验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珍视历史的长河,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小常识——五金的历史

国学小常识——五金的历史

国学小常识——五金的历史这里所说的“五金”,并不是现在人们日常所说的概念(金属制品地统称),在古代,五金是五种金属,这五种金属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已经开始使用了,它们是:金、银、铜、铁、锡。

黄金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贵金属,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它的稀有和珍贵,将它用于交易或者打造贵重物品。

在中国古代,金的原始含义是金属,因此并不仅仅用于称呼黄金,还有赤金(铜)、恶金(铁)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人早已经认识到黄金与铜的区别。

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有了郢爰和卢金,都是黄金制成的金属货币,其中“郢”、“卢”都是地名,而“爰”是称量的意思。

郢爰《汉书》中明确将“黄金”和“金”作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出现。

1980年,在陕西咸阳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金五铢钱币,含金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白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

中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

《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发现了银。

现在有考古证据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银质的货币。

不过,因为白银的稀有程度,所以一直到唐朝时,白银才有货币的功能,不过都是和朝廷有关,比如用来赏赐、进贡和支付军费等。

唐朝时白银的主要用途仍是制造器皿的原料。

两宋时期,白银成为大行其道的大额支付货币,最为明显的就是宋朝与北方国家的“岁币”,但是此时白银依旧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元代时,货币政策混乱,民间需要储蓄金银来保值,明朝时,米粮都要都要折算为白银入库,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时,税收力役都要一体折算为白银缴纳。

白银从此成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至少缴税时离不开。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有考古发现证明,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金银器作为我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作为国家的象征,除了用于宗教祭祀、宫廷礼仪和文物收藏外,还广泛应用于家具、饰品、器皿等领域,表现出了其强烈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金、银二种材料的应用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

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制作的金银器大多数是简单的器皿、钱币、饰品等,尚未能达到较高的制器技艺和艺术价值。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金银器的品种和数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尤其是西汉时期,玉器的在数量和品种上有了质的飞跃,据考证,当时制作的金银器不仅头饰、玉衣、戒指、耳环、钮扣等细小的玉器,还出现了以金银为材料的璧、钩、博、角、羽等大型器物,经济实力、工艺技术和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发展成熟,特别是以敦煌、洛阳、南京、河南等地为代表的制器工艺大幅提升,金银器种类和工艺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的金银器中,以“三彩金”最为有名,它是使用了金银嵌入釉器中做成的,色彩斑斓、瑰丽多姿,极具装饰性和文化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鎏金银”、“鎏金銀嵌翠器”、“对称压花佛”、“青铜鎏金龙柱”等一系列精美的金银器。

到了唐宋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达到了巅峰,以黄金、白银、铜合金等作为金银器制作材料。

唐代最著名的金银器就是“唐三彩”,宋代则是以“鎏金銀嵌玛瑙”、“銀嵌漆器”、“铜顶嵌金玉盒”等享誉海内外的器物而闻名于世。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素材的选择一直是制作精美金银器的核心。

在素材方面,黄金、白银、铜合金等素材的选用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前者贵重华丽,后者则灵活多变。

在工艺方面,制作金银器一般分为铸造、鎏金、鎏银、板金、彩绘、嵌饰和紧丝等几种基本工艺,不同的工艺方法配合多种装饰手法,赋予金银器不同的外观效果和风格特征。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打开文本图片集金银细金工艺简称为金细工,是金银工艺中的精细工艺,在近代,业内人士大多称它为花丝镶嵌。

依据历史沿革及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来看,称为金银细金工艺比较合理、科学。

金银细金工艺的成品是以黄金、白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及各种天然的名贵宝石为原材料,经造型、纹样设计和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首饰及装饰品。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在古代广泛用于金银首饰及一些精致的陈设摆件的加工制作,形成了中国历代首饰中独具特色的面貌,在明清两代被尊为宫廷艺术,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工艺形式。

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

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的则出现在东汉时期。

金银细金工艺划时代发展的时期为唐代。

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栗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崭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

宋代是较为务实的,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

宋代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

元代统治阶级俘虏了全国的工匠变为工奴,工艺上颁发很多禁令:不许民间用金,甚至金线也不准用。

元朝特定的历史条件,成为“宫廷艺术”的摇篮。

为满足上层统治阶级的豪华宫廷装饰,将各地工匠集中于一处,成立“造办局”“银局”官办的手工业作坊。

南北、蒙、满、汉的工匠共同生产劳动,给各地艺匠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再加上宫廷不惜原料和工本,有条件精工细作制造御用品,使工匠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使金银细金工艺由此进入到了“宫廷艺术”时期。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同时也承袭了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金银细金工艺的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

明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22岁兴建陵墓,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

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史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

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了“造办局”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满足御用需要。

唐朝货币制度

唐朝货币制度

唐朝货币制度篇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货币制度也非常发达。

在唐朝,货币分为两类:金银和铜币。

金银作为货币,在唐朝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时,金银被视为贵重物品,主要用于装饰、礼品和货币等方面。

在唐朝,金银的货币功能比较强,可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可以用于支付税款。

铜币则是唐朝主要的铸币材料。

当时的铜币有多种形态,包括开元通宝、贞元通宝、会昌元宝等。

这些铜币上都印有特定的面值和图案,具有一定的货币价值。

在唐朝,铜币主要用于流通和支付税款,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货币。

除了铜币和金银,唐朝还使用了纸币。

当时的纸币被称为“交子”,是一种代替现金的凭证。

交子的使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购买商品、支付税款和用于转账等。

唐朝的货币制度比较发达,金银和铜币的流通使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此外,唐朝的纸币制度也非常先进,为后世的货币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货币制度也非常先进。

在唐朝,货币主要分为纸币和金属货币两种。

纸币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唐朝的纸币叫做“交子”,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支付工具。

交子的使用范围非常广,甚至超过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了整个唐朝的主要货币。

交子的发行量很大,而且质量很高,深受人们的信任。

唐朝的金属货币也非常重要。

当时,铜、铁、银、金等金属都被用于制作货币。

其中,铜币是唐朝最主要的货币之一。

铜币的制作非常精美,形态各异,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面值,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除了金属货币和纸币外,唐朝还使用了铸币。

铸币是由金属制成的,通常是铜或铁。

铸币的面值和形状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面值,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唐朝的货币制度非常先进,不仅广泛应用了纸币,还使用了金属货币和铸币。

这些货币的种类和形态都非常精美,深受人们的信任和使用。

落日熔金——宋元明时期金银艺术

落日熔金——宋元明时期金银艺术

文:钱钟书落日熔金宋元明时期金银艺术中国古代的金银器艺术辉煌而丰富多彩。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一直至唐代,中国的金银器制作艺术漫长的发展逐渐达到了中国金银器制作艺术第一个顶峰。

而本文着重讲述的则是继唐代之后中国的第二个金银器制作高峰,宋元明三代的金银器制作艺术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唐代如同一位伟岸雄壮的男子,那宋代更像是一位江南女子,温婉内敛,精致细腻。

宋代经过晚唐五代十国的战乱和中国疆域版图的改变,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慢慢堵塞,西域文化对宋代金银器制作的影响也日渐减少,宋代的金银器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对传统中原汉文化的一种回归和重新确立,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文化的繁盛和儒家道教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也一样改变着宋代金银器文化的走向。

由于宋代统治者对于金银器制品使用权限的放开,也使宋代的金银器和之前各个朝代相比,数量相对明显增多。

不过,由于在宋代金银制品已经不再是①⑥④②⑦③⑧⑤专属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品,所以宋代开始,金银制品从体量上变得相对轻薄,灵巧。

宋代的匠人们已经不再只是单单满足于前朝相对机械的以模压浇铸为主的传统工艺,而是增强了手工的锤揲,錾花,剔地,镂空等技艺,充分利用金银的延展性,以轻薄的金银材料直接捶打出极其立体的浮雕效果。

其实,锤鍱和錾花工艺自唐代以来中原的工匠就已能够熟练的运用在金银制品上,而到了宋代,这两种工艺在工匠的手里再次得到提高,宋代的匠人能在更加轻薄小巧的材料上完成更加精致细腻的创作,让人叹为观止。

宋元金银器的基本构成为首饰类和器皿类:首饰类主要为冠,梳、钗、簪、耳环、钏、镯、戒指、帔坠、项链,题材广泛,器皿类主要为瓶、盏、盏托、碟、炉、奁、杯、盘、壶等等。

此外,佛教题材的金银制品也占据了其中一部分,如舍利宝函、金棺银椁、净瓶等等。

两宋时期不仅塔基中出土的金银棺椁较多,还出现了银制的塔、佛、僧人及寺院建筑模型、舍利瓶、葫芦瓶、净瓶等,如浙江宁波天封塔南宋地宫中曾土的浑银地宫殿模型和各种造型的银牌。

漫长的唐宋交替期经济变动的历程与特点

漫长的唐宋交替期经济变动的历程与特点

漫长的唐宋交替期经济变动的历程与特点唐宋交替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随着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宋朝应运而生,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漫长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的经济也经历了许多变动,不断调整和变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唐宋交替期经济变动的历程与特点。

一、金银币制度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唐宋交替期间,金银币制度经历了很多变化,这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时期,主要的货币是铸有铜的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币经济逐渐过时,许多商人转而使用金银质量更高的货币来交易。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唐朝统治者开始铸造以金为主的货币,这些货币叫做“金钱”。

但是,金钱的价值一度过高,导致了铸造量不足,后来金钱的数量增加了,我们就看到了银钱的出现。

到了宋朝,它和金钱一样逐渐普及。

随着钱币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中国当时的货币价格也经历了大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

尤其在宋朝时期,政府对货币的管制严格,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缓慢,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与货币系统一样,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唐宋交替期也发生了变化。

在唐朝时期,地主们通过强制农民割地豪取,造成了农民的土地断层和流离失所。

这种制度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衰退,失去了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到了宋朝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国家实行了土地兼并政策,扶持中小农户,建立了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这种制度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农民也能够从土地的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回报。

此外,土地兼并政策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中的贸易和制造业职业。

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商业交流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唐宋交替期间,商业交流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时期,随着统治者不断地加强商业道路的建设,商业贸易的发展势头如虎添翼,贸易中出现了许多中介商、地产商和交易商,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唐宋(金)货币

唐宋(金)货币

第三节 唐宋(金)货币 一、唐代货币唐(618~907年)承隋制,货币以钱帛为主,金银有时也作大额货币支付。

唐初沿用旧钱,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创行“开元通宝”,废止五铢钱制,结束了以重量为单位的钱名,改称“通宝”、“元宝”、“重宝”等。

从此,进入通宝钱体制时期,历时1300余年。

“开元通宝”,方孔圆形,直径2.4厘米,面背肉好皆有周郭,铸工精整,钱文为欧阳询八分篆隶体书,每文重一钱,成为后世历代的铸钱标准。

唐开元通宝基本形制变化不大,但也有早、中、晚期之别。

一般是:早期轮廓精细,文字精美,大小重量严格按标准;中期背多星月及各种花纹;晚期外廓较阔,粗糙略小。

唐代除开元钱外,还铸行过其它几种钱币。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行“乾封泉宝”,当开元钱十,流通不到一年即废止。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乾元重宝”,当开元钱十;第二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当开元钱五十,三年后改为一当三,尔后又改为当一。

代宗、德宗两朝铸造减重的“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重仅1.8~2克;建中初年又铸白铜开元大钱,重10.8~18克,当普通开元钱十。

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废天下佛寺,铸“会昌开元”钱,形制重量与初唐开元相似而略小,背有铸钱地名23处。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铸“咸通玄宝”钱,不久即停废,以后各朝仍铸行“会昌开元”,直至唐亡。

唐从贞观到天宝(627~755年)的120多年间,安徽境内征防之役减轻,大规模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极大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安徽自古矿产丰富,唐时宿州、天长、滁州、庐江、宣州、当涂、南陵、池州、青阳等地铜、银、铁矿都已被广泛开采,冶铜铸钱。

安徽境内梅根冶(今贵池市梅龙镇)在东晋时即为江南两大铸钱中心之一;唐于宣州设宛陵(今当涂)、梅根两监,专门管理铸钱事宜,两监开炉10座,岁铸钱33000缗①。

元和年间(806~821年)梅根、宛陵两监岁铸钱5万缗②。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之解读金银细工工艺是中国传统的宝玩工艺之一,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利用锻造、雕刻、填充等工艺,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工艺品。

金银细工工艺在中国古代原有百坊雕镂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多种媚生材料和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金银细工工艺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人们就将金银作为贵重的物品,用于制作珠宝饰品、器皿等,并用于礼仪和祭祀。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银细工工艺越来越重要。

在唐宋时期,金银细工工艺在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成为了宫廷和寺庙中的重要装饰品。

金银细工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金银细工工艺品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从设计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打磨和雕刻。

这些工艺品通常都有精美的图案和纹饰,表达了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金银细工工艺品常常与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相联系,具有神圣和仪式化的意义。

比如佛塔、宝幢、灯盏等,常用于寺庙和在佛教仪式中使用,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金银细工工艺品也常用于装饰和标志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金银细工工艺品是贵族和官员的象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金银细工工艺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变化和演变。

早期的金银细工工艺品多以象征性图案为主,如龙、凤、麒麟等,寓意吉祥和繁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金银细工工艺品的图案也逐渐多样化,吸收了其他地区和文化的艺术元素。

比如明清时期,金银细工工艺品常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意境理想。

金银细工工艺文化也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

现代金银细工工艺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具有实用价值。

金银细工工艺品常常被用于制作饰品、摆件、器皿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金银细工工艺品也成为了一种收藏和投资的对象,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

金银细工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变迁和发展,也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纵观中国历代金银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反映。

亦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金银器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

而在同一时代中,金银器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

金银器是在中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

商周金银器概况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上发展起来的。

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

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

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皇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

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

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所未见的。

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赐
《旧唐书》中记载秦叔宝、程咬金等人每打一次胜仗,唐太宗就要赏 赐,奖赏多以黄金为主,辅以白银、马匹、布帛等。
《续资治通鉴》中所载:贾似道之母胡氏薨时,停朝五日,内藏库、 户部、皇太后殿等都赐下了大量黄金,少则千两、多则不计。
蓄藏
唐《赵璘因话录》中记载,范阳卢仲元常亲身耕作,挖到黄金一瓶, 不言于人,而是悄悄埋在居室里。
宋《靖康纪闻》中也记载:汴京陷落之际,为避免官方的搜括,很 多人藏埋黄金。 藏埋黄金不只是战乱时期的选择,唐宋时期很多人平时保护重要物 品,也是将其深埋于地。
宋金在唐金的基础上,用途有了些衍生,使用更加发达。 范围以上层社会为主,但也多少在下层社会流行。至此, 黄金作为货币的地位越发巩固,影响越发深远。
赌博
《唐国史补》中曾言“各种博戏之中,有所谓长行这一种博具,流行 最盛,王公大人耽于玩乐,有时甚至因此破家荡产”。 《旧五代史》陈保极传中记载:陈保极每次和人弈棋,一旦输了,就 用手抹乱棋局,从不偿还输掉的黄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兵火肆虐年间,戚方行至杭州,和人赌 博输掉了,就取出一些形似马蹄涂有黑漆的东西,用火焙烧之后偿还 赌债。原来这些都是黄金。
货币之王
——唐宋时期金银用途简介
赵帆11123786、邓芸燕 11124422、程一奕11124488、 李莎11124526
一、唐宋时期金银货币
唐宋时期,金银形式主要有金铤、金饼、金牌、马蹄金以及一些少有 的形式如金叶、金薄、金砖等。至于传统认知中的金币则很少且多来 自于外邦。
贿赂
《旧唐书》中记载尚书裴敦复害怕唐玄宗看重的裴宽做宰相,于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五百两黄金贿赂杨贵妃的姐姐杨三娘,继而让杨贵妃对玄宗施加影 响。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南唐国主李煜派遣其弟弟郑王向宋朝朝贡时, 先向宰相赵普贿赂了万金,只不过赵普将向赵匡胤打了小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