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岩土工程解析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解析与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常见问题: ① 地下水埋深大的湿陷性黄土场地,未开挖探井; ② 水上取样间距2m,直接影响湿陷性评价; ③ 虽布置探井,但数量过少。
问题分析: ① 低价竞争,少取土可减少费用; ② 钻规范的空子,投机取巧,湿陷性黄土场地首先
必须执行黄土规范; 正确做法:
见GB50025-2004第4.1.7条
常见问题: 在勘探中当发现局部地段地层复杂变化,或发现可
尤其是用假定的钻孔孔口高程作为引测点更加错误,这样 将无可追朔。 问题分析:
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差。 正确做法:
要引测相对永久性的高程
常见问题: 土工试验中,WL测定方法未做说明。
问题分析: ① 对规范的规定不理解; ② 不重视执行一般性条文。
正确做法: 见GB50021-2001第11.2.2条
常见问题: 粉土定名依据不足,未进行颗分。
① 对规范的规定不了解; ② 报告书粗糙; ③ 不能正确理解规范及说明。 正确做法: 见GB50021-2001第5.7.2条
常见问题: 特征周期内插问题
问题分析: 西安地区多数场地20m深度内的等效剪切波速在250m/s
附近,是否按“抗震规范”4.1.6条的规定进行特征周期的 内插目前尚不一致。 正确做法:
问题分析: ① 多见于面积小,工程量少的锅炉房、食堂等工程; ② 相互压价竞争,低价中标,孔深不够; ③ 技术人员不认真学习规范,工作浮躁。
正确做法: 见GB50021-2001第5.7.8条和4.1.20条1款2款。
常见问题: ① 无充分资料情况下,缺土和水腐蚀性分析; ② 取样数量少。
问题分析: ① 对GB50021-2001第12.1.1条理解不正确,必须提供充分资料; ② 取样有意或无意漏取; ③ 周边无资料也应用规范12.1.1条应付差事。
环境岩土工程课件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等多土工程实践需要运用 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岩土工程 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环境
评估等。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主要涉及土 地整治、土壤改良、农田水利 工程等方面。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的目标是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 全,同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
力、压力和阻力的影响,其流动规律可以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来描述。
02
地下水储存
地下水储存是指地下水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储存状态和数量。地下水储存
的变化受到气候、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体,导致地下水质恶
化。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
02 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
土壤力学原理
土壤应力
土壤应力是土壤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包括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土壤应力是土壤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对 于研究土壤稳定性、变形和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压缩
土壤压缩是指土壤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现象。土壤压缩是土壤力学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和净 化,使其达到使用标准,实现
地下水的资源化利用。
土壤污染治理设计
土壤污染调查
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 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土壤修复技术选择
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 适的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 复、生物修复等。
土壤修复工程实施
按照修复技术要求,实施土壤修复工 程,使土壤达到安全利用的标准。
建立边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 边坡的位移、沉降和应力变化 ,及时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
岩土工程的分类以及环境岩土工程介绍

岩土工程的分类以及环境岩土工程介绍岩土工程(GeotechnicalEngineering)是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灾害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属于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
简单地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和地下水的极少量,岩土工程研究内容涉及岩土体作为工程的承载体、作为工程荷载、作为工程材料、作为流体传导介质或环境介质等诸多方面。
当建设工程可能需要建一个建(构)筑物时,建(构)筑物的上部结构中必须上半部通过基础与大地连接,岩土工程就是解决建(构)筑物的上部结构,类同如何通过其基础同地基相互作用衔接成为一体的。
岩土工程解决各种类型的建(构)筑物包括隧道、桥梁、水坝、民用建筑、道路、铁路、港口和垃圾填埋场等与大地的衔接的问题。
无论土壤或岩石的类型如何,地层分布情况几乎也许多种多样的,因此岩土工程是非常令人兴奋工程力学和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没有两个拟建场地遇到问题会是完全一样的。
岩土涌泉工程又可行业龙头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检验、监测以及环境岩土工程和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咨询。
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训练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管理体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法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岩土工程研究报告必须满足相关勘察规范的要求,满足必须满足设计不同阶段使用的承诺。
岩土工程设计(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design)是指对指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后,根据总包承揽的施工要求以及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市场条件,所需要进行的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桩基工程等岩土工程施工范畴的方案设计与方案设计设计。
岩土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第一篇:岩土工程基础岩土工程技术是以土、岩及其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力学和土力学等学科原理,解决人造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的学科。
岩土工程技术在土木、水利、矿山、交通、建筑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工程基础是岩土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对保证工程长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岩土工程基础包括地质勘探、岩土力学试验、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等环节。
首先是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岩土工程基础工作的第一步。
地质勘探包括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岩土试验两个方面。
野外地质勘查通过对地形、地貌、构造、岩性、工程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获得关于地基岩土、工程地质、地下水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所需的基本资料。
室内岩土试验通过对采集的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岩土的基本力学参数,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是岩土力学试验,岩土力学试验是设计岩土工程的重要环节。
岩土力学试验包括非饱和黏土试验、土动力学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等。
非饱和黏土试验主要研究含水黏土在不同土层间压力下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地基工程设计提供黏土的基本力学参数。
土动力学试验主要研究土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为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下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岩石力学试验主要研究岩石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
最后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
岩土工程设计通过对野外地质勘查和岩土力学试验结果的加工分析,确定岩土工程设计的各项参数,包括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围岩支护等。
岩土工程施工管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监测和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总之,岩土工程基础对于工程长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合理、全面、严密地进行岩土工程基础工作,才能设计出符合工程所处环境和要求,并具有长期安全可靠的岩土工程项目。
第二篇:岩土工程中的施工岩土工程中的施工是指在岩土工程设计确定后,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将设计铺设在地面或地下的工程建设起来,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系列工序。
岩土工程设计

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主要涉及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地质条件以及场地工程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过程和方法,并重点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岩土工程设计是一门研究土壤和岩石力学性质,以及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有效利用土壤和岩石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壤力学: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强度、变形特性、渗透特性等。
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选择基础设施和结构的材料和形状,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岩石力学: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破坏机理等。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岩土工程设计中使用岩石材料、挖掘岩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地质条件:研究地质环境的特点,包括地层结构、地下水状况、构造特征等。
了解地质条件可为工程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基础性的信息。
岩土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岩土工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1. 工程背景调研: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工程的规模、土壤和岩石的类型、地质条件等。
通过收集相关的地质、地面和水文数据,建立一个完整的工程背景了解。
2. 土壤和岩石实验:采集土壤和岩石样品,并进行一系列实验,以确定其力学特性。
常见的实验包括颗粒分析、单轴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
3. 地质勘探: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包括地质钻探、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等。
通过勘探结果,可以确定场地的地貌特征、地下水状况和地层特性等。
4. 设计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勘探结果,进行岩土工程设计的计算。
这包括基础设施的尺寸、土壤和岩石受力分析、抗震设计等。
5. 结果分析: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岩土工程设计的应用:岩土工程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在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岩土工程中的土体侧限状态分析

岩土工程中的土体侧限状态分析岩土工程是研究土体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应用的一门学科,土体的侧限状态分析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土体侧限状态分析主要是研究土体受侧限条件限制下的稳定性问题,以便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土体侧限状态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土体侧限状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土体的侧限状态分析是在土体所受到的侧限条件下,通过解析土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来确定土体是否发生侧限破坏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应变兼容性原理:土体在侧限过程中,各部分应变相互兼容,即使得各部分应变在边界处相等。
这是土体侧限状态分析的前提条件之一。
2. 失稳力学原理:土体在侧限过程中会发生失稳,即整个土体体积会发生变形,并导致主动应力的增大。
根据失稳力学原理,通过计算土体体积变化和主动应力变化等参数,可以判断土体是否发生侧限破坏。
二、土体侧限状态分析的应用土体侧限状态分析在岩土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包括:1. 土堤坡稳定性分析:土堤坡是土工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在设计土堤坡时,土体的侧限状态分析是确保土堤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土堤坡的侧限状态,可以确定土体在不同坡度和坡高下的稳定状态,进而指导土体加固措施的设计。
2. 地基基础分析:在地基基础的设计中,土体的侧限状态分析是判断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性状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土体的侧限状态,可以评估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并确定合理的地基加固方案。
3. 地下工程设计:在地下工程设计中,如隧道、地下室等,土体的侧限状态分析对于评估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土体的侧限状态,可以确定地下工程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和变形状况,为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提供指导。
结语:土体侧限状态分析是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分析土体在受限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土体侧限状态分析,以确保岩土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新学科。
它涉及到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体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就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透等问题。
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相待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并融取吸收其它学科所取得的新成果。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发展的时间以及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这给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特点;发展前景;施工技术1.引言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的一门既古老又新近的专业技术。
上古时代的修路建桥、挖渠道,近代中建厂房、修铁路其土木工程中都与岩石和土打交道。
对于岩土工程人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一种认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和改良的科学技术;另一种看法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的涉及到岩石和土利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第三种则认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最为支撑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学。
以上三种表述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岩石和土、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岩土作为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支撑体,主要研究承载力或变形问题;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隧道及地下开挖工程,岩土体即可是载体、也可是自承体,面临的问题是稳定和变形;对于填土、水坝、路堤等岩土可以作为其材料,除了研究稳定和变形外,另外一个就是考虑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塌陷、滑坡、泥石流等沉降地质灾害时,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地址和水文的评估、土石文物的保护等等都是作为环境岩土工程来研究的。
解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解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勘察效果不佳、勘察数据不准确等。
本文将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岩土样品收集不全或不准确在岩土勘察过程中,收集的岩土样品是确定岩土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勘察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岩土样品收集工具不准确等原因,经常会导致岩土样品收集不全或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岩土样品收集前,必须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勘查和研究,确定取样位置和数量。
2.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对各种地层、岩层采用不同的采样器具和方法,确保采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对采样的岩土样品进行必要的标示,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二、岩土勘察数据处理不严谨岩土勘察数据处理的不严谨性,是导致诸如计算错误、勘察数据分析不准确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应确保所有勘察现场操作的准确性,以减少数据处理阶段的误差。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行科学分析和加工处理,避免出现数字变形、噪音、突变等问题。
三、勘察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会大大受到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1.建立一个健全的勘察项目监督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所有勘察环节的准确性和质量。
2.在勘察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如GPS、雷达、超声波等,对岩土地质进行性质和分布的精确测量。
四、岩土勘察结果分析能力不足分析勘察结果是岩土勘察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通常情况下,分析能力不足会导致错误的工程设计和建造。
因此,我们需要:1.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要对勘察结果进行仔细的思考和分析,理解结构、岩土特性和地下水循环等相关因素,有助于正确的勘察结果,进而制订有效的工程方案。
岩土工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岩土工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研究土地和岩石力学性质以及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工程建设的学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探讨岩土工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影响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开挖、爆破等作业可能会引起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岩土工程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措施,如搭建遮挡网以避免土壤流失和空气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是减少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来减少人力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岩土工程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确保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资源利用岩土工程的进行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如土壤、岩石等。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岩土工程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土壤的利用,可以考虑采用再生利用的方法,如将废旧土壤与新采土进行混合使用,以减少对原生土壤的开采。
此外,可以应用回收利用技术,如利用废弃物资源来替代原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在岩土工程中,合理利用资源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社会效益岩土工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认可,因此,岩土工程应当能够给社会带来可持续的效益。
首先,岩土工程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如人口流动、土地利用等。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岩土工程的技术与环境要求,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岩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安全与人的健康,确保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此外,岩土工程的发展还应与周边产业相结合,形成岩土工程产业链,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社会效益是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解析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解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桩基施工在地质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岩土工程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针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展开解析,旨在加深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基坑开挖中的岩土工程问题1. 地质勘察不准确问题在桩基施工前,地质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勘察结果有时可能存在偏差,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岩石、砾石等坚硬的构造物,给基坑开挖带来了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并结合经验进行准确的预测。
2. 岩石爆破引发工程事故在桩基施工中,为了使基坑避开硬质岩石或砾石,常常需要进行岩石爆破。
然而,若爆破工艺不当或者岩石力学性质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引发工程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爆破工艺的培训和评估,并采取科学的爆破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1. 效果不理想的钻孔过程桩基的质量和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钻孔过程的质量。
然而,由于地层变化、岩石结构复杂等因素,钻孔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钻孔质量,是桩基施工中的一大挑战。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经验积累,选择合适的钻孔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率。
2. 岩土层失稳引发桩基沉降岩土层的稳定性是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如果岩土层失稳或者存在松散层,可能会导致桩基沉降或无法正常承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灌浆、注浆等,提高岩土层的稳定性。
三、桩基施工后的岩土工程问题1. 桩身质量不合格桩基施工完成后,常常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然而,由于多个环节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桩身的质量有时可能不达标。
这可能包括桩身的强度、密实度、混凝土质量等方面。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验收工作,确保桩身的质量。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岩土工程是土力学与岩石力学的应用,旨在解决土地和岩石工程中的各种问题。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岩土工程也需要在工程实践中考虑环境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环境背景岩土工程在进行土地利用、地下水开采和地下工程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盲目挖掘地下开发造成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土地退化、地下水污染和土壤侵蚀成为岩土工程领域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环境保护原则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守以下环境保护原则:1. 自然保护原则:保护现有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 人为因素预防原则:通过科学可行的规划和设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环境灾难的发生。
3. 可持续性原则:在保证工程可行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实现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目标,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地质勘探与设计:在进行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并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方案。
例如,选择适当的工程方法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在岩土工程中,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施工技术和材料,避免土壤侵蚀和地下水污染。
3. 废弃物管理:岩土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土方、矿石、矿泉等。
正确处理和管理这些废弃物,遵循环保要求,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如果岩土工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例如,进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5. 监测与评估: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以一座城市的地下车库建设为例,来分析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实践。
1. 地质勘探:在进行地质勘探时,要综合分析土层、地下水位、土壤质量等数据,并考虑城市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工程方法和材料。
岩土工程基础知识解析

岩土工程基础知识解析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土壤和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行为。
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领域。
一、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工程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力学性质与工程性能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在人工或自然荷载下的力学响应,以及它们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常用于基础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阶段,以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二、土壤力学基础1. 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液态和气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物质。
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根据颗粒的粒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粒径分级,如粉砂、细砂、中砂、粗砂以及粉土、黏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工程项目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土壤力学参数土壤力学参数是评价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其中,重要的参数包括土壤的重度、孔隙比、含水量、液塞度和压缩性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岩石力学基础1. 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力学性质。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和花岗岩等。
岩石的力学性质与构造、成分、地质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岩石的力学参数岩石的力学参数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这些参数对于岩石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在岩土工程中,需要对岩石的力学参数进行准确地测定,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四、岩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岩土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必要步骤。
通过对土壤和岩石的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试,可以评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风险,并确定适当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2. 地基处理在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是将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来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
我国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岩土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本文简单介绍了岩土工程含义及内容,并对我国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发展顾名思义,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为岩体和土体,但是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岩体和土体都经历了不同的地质作用,我国土地广阔,区域性差异更为严重,这就给我国的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必须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工程设计与建设,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及发展要求,对其不断地深入探索,使岩土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出来,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1、岩土工程的含义及其内容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岩土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
以上是岩土工程的内涵,从开始进行修建道路、房屋以及开挖渠道等人类活动时,人们就已经和岩石与土打交道了,这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岩土作为支撑体载荷或自承体以及作为材料的操作问题,还有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护和治理,以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还包括许多的分支,例如:岩土作为支撑体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其承载力和形变能否满足工程的需要;岩土作为材料时,一般都会大面积投入使用,因此,对岩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成了关键,只有质量达标的岩土材料才能投入使用。
2、岩土工程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的发展基础是传统力学,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许多不能靠力学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如:岩土结构对于自然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不能人为控制或改变,只能对其进行勘探考察,可是又往往不能考察的足够详细具体,因此信息的不确定性给计算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环境岩土前景

环境岩土前景环境岩土工程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其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岩土工程必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首先,环境岩土工程在水利工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在水利工程中,地下水和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工程材料。
环境岩土工程可以通过研究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久远侵蚀的能力,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环境岩土工程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岩土工程可以通过土壤修复和地下水治理等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和地下水中去除或转化,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地下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增多。
而地下工程施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正是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所擅长解决的。
例如,在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施工中,环境岩土工程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地下排水和支护结构的设计等手段,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地下水环境的稳定。
此外,环境岩土工程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常常伴随着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环境岩土工程可以通过研究土壤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建筑物和工程的抗震、抗涝能力,减少受灾面积和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前景广阔。
在水利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地下工程建设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环境岩土工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岩土工程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并且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解析岩土工程应用与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措施

解析岩土工程应用与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措施摘要:本文作者就工程地质勘察的岩土工程分析原则与方法,分析岩土工程的环境地质灾害滑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一、工程地质勘察的岩土工程应用1、岩土工程分析原则(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试验成果可按岩土体质量类别、工程地质单元、区段或层位,分别用算术平均值、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数值统计法或优定斜率法进行整理,并舍去不合理的离散值。
应采用整理后的试验值作为标准值,再根据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整,提出地质建议值,当采用结构可靠度分项系数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时,岩土性能的标准值宜根据岩土试验性能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来确定。
(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地基渗漏系数采用室内试验或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用于水位降落、排水计算宜用小值平均值,供水工程计算可用平均值。
粘性土地基,f可采用室内饱和固结快剪90%,c可取20~30%,对于砂性土,f可采用85~90%,不计c值;土的抗剪强度宜采用试验峰值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软土宜采用流变值。
(3)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当试件呈脆性破坏时,抗剪强度取值:拱坝应采用峰值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重力坝应采用概率分布的0.2分位值作为标准值或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值平均值,或采用优定斜率法的下限作为标准值。
抗剪强度采用比例极限强度作为标准值。
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以其屈服强度作为标准值,并考虑时间效应,并按流变影响进行折减。
总体变形指标应根据岩体实际承受工程作用力方向和大小进行原位试验,并采用压力――变形曲线上建筑物最大荷载下相应的变形关系选取标准值。
坝基岩体承载力宜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进行折减确定标准值,软岩可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其容许承载力。
(4)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当结构面试件的凸起部分被啃断或胶结充填物被剪断时,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当结构面试件呈摩擦破坏时,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
岩土工程综述

岩土工程综述一切工程建设都必须最终以不同方式安固于岩体或土体之上或之内,并与之共同工作。
“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这种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工程建设与岩土工程之间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随着各类建筑物日益向更高、更大、更重、更深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不再仅由有限的建筑工程经验就能应付,也不再仅由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就能解决。
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应该遵循它自己所固有的一系列特殊规律,发展它自己所必需的特殊方法,研究它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课题。
1.1 岩土工程设计综述1.1.1 概述岩土工程设计就是在考虑建设对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岩土性质的变异性以及经验与试验的特殊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适用、安全、耐久和经济的原则出发,全面考虑结构功能、场地特点、建筑类型及施工条件(环境、技术、材料、设备、工期、资金)等因素,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与择优,采用先进、合理的理论方法,遵守现行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对建筑涉及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做出满足使用目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具体与可能的土、水、岩体综合条件和可能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提出岩土工程系统(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能够满足设计基准期内建筑物使用目标和环境要求,具有足够但不过分的强度变形稳定性与渗透稳定性的地基、基础、结构,并满足其在施工、监测等方面要求的最优组合方案,以及实施这种方案在质量、步骤和方法上的各种具体要求。
岩土工程设计一般包括方案设计与具体设计(地基设计、基础设计、施工设计、环境设计、观测设计以及结构的原则设计)。
这两种设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但方案设计往往起主导作用。
上述关于岩土工程设计的综合表述,包括了岩土工程设计的依据、原则、条件、方法、目的、内容和要求。
1.1.2 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在于它必须面对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岩土工程性质的变异性(不确定性),以及建筑经验、试验测试与建筑法规和规范的特殊重要性。
因此,岩土工程设计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它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当地的各种条件、数据、经验与建设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海洋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探讨

海洋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探讨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着丰富的能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海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包括了那些在海域上进行钻探开采、取样测试以及勘察测绘等作业,涉及到了对于水面下的沉积物、海底结构以及水下地形等内容的探测,为今后的海上建筑物的场址选择以及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是海洋工程安全可靠的基础。
一、海域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的前期准备1.确定勘察步骤,明确阶段任务。
在勘察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勘察工作的主要步骤进行规划,比如工程规模的确定、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荷载、基础型式等内容,并对各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进行明确,进而保证勘察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勘察工作的科学性。
2.测绘工程海域海底地形图,获取工程场区水深情况及坐标位置。
施工海域的水深对于施工勘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在开始勘察之前需要在施工的平面图中表明目标区域的水深,并能够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具体地点,将平面图与施工海域进行一一对应,为此需要使用GPS定位系统对基准点的地理坐标进行定位,进而获得地图上各个点之间的数据关系以及换算的参数,为勘察工作提供科学具体的数据参考。
3.钻孔定位及坐标测量。
钻孔定位可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星站差分GPS)。
勘察作业开展前,需将钻孔的平面坐标转换成WGS84经纬坐标,坐标转换时需注意平面坐标与WGS84经纬坐标转换参数的坐标系一致。
在勘察过程中,随时对已测量放样的钻孔坐标、高程进行复核,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
二、海域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的仪器准备1.定位仪。
通常来讲,在海域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主要使用的定位仪器都是差分GPS,并且是那些定位精度在一米之内的亚米级的定位仪,在使用其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仪器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在确定了其性能之后,便可以使用其进行钻孔的单点导航定位以及偏移的监控了,在施工船固定之后,需要将就位的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够保证测量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小环境问题?简要叙述小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主要问题。
答:指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如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有毒废弃物污染、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尾矿淋滤污染、采矿造成采空区坍塌、打桩造成的挤土等。
2.什么是大环境问题?简要叙述大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主要问题。
答: 指采用崖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自然灾变引起的环境问题。
如:地震灾害、火山灾害。
洪水灾害、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区域性大滑坡等。
3.桩基础:灌注桩和预制桩。
挤土桩有:预应力管桩、沉管灌注桩、夯扩桩、预应力管桩(闭口型)非挤土桩有: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部分挤土桩:预应力管桩(开口型)沉桩方法:捶击法、振动法、静压法。
4.对饱和软土层,由于墙体渗透系数小,水不易排出,挤土时墙体体积基本不变,因此挤土效果显著。
5.减少桩基础施工中挤土效应的措施:(1)减少挤土量→改变桩型的沉桩工艺→改变桩型→采用挤土效应较小的柱↓合理安排桩基施工方向←改变沉柱工艺→采用预钻孔取土沉柱↓控制沉桩速率(2)隔离临近建筑物→在施工区与被保护对象间设置防护系统➢设置隔断:刚性隔断: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柔性隔断:在场地外钻孔,并用钢筋笼加竹片护孔壁→给挤土应力提供释放空间→泄压孔➢设置防护沟:在沉桩区四周开挖,沟内回填砂或其它松散材料→减少表层土的挤土效应,对浅埋管线起保护作用。
(3)加速地基土排水→设置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效果不明显)6.挤土效应的理论分析:可能是附加题。
7.柱基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答:废泥浆的处理问题、噪音问题、振动问题、油烟污染问题、给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带来隐患、桩体残留物的回收和利用问题、挤土问题、8.柱基础施工过程中挤土对周围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邻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裂缝,倾斜等;邻近地坪开裂,道路路面损坏;地下水管爆裂,煤气外泄,通讯中断;桩基施工与基坑开挖互相影响。
9.强夯法:将地基夯实,改善地基性能。
(孔隙比较大或孔隙中水含量少)→碎石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土。
强夯置换法:利用强夯的巨大动能将碎石打入软弱土层,形成碎石墩,将软土特别是淤泥挤到桩体之间的空隙,使土体和碎石构成复合地基,用以提高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10.强夯施工振动影响的机理(有图)➢强夯夯锤的夯击能量转化为三部分:冲切锤侧土体,形成夯坑;冲压锤底土体,将坑底面以下地基土压密;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周围土体中传递部分夯击能量。
➢强夯施工所产生的弹性波有两种形式:面波和体波。
面波占弹性波总能量的67%,主要在地表传播,且其振幅衰减慢;体波占弹性波总能量的33%,主要在地下深处传播,且其振幅衰减快。
因此,引起地表建筑物振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面波。
(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向任何方向传播。
面波:振幅大,振动周期长。
)11.减小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设置隔振屏障。
(机理)主动隔振:以振源为中心而设置的隔振屏障。
被动隔振:以保护对象为中心而设置的隔振屏障。
➢明沟隔振:隔振效果最好,但是易坍塌。
➢填充沟隔振:粉煤灰、混凝土等;泡沫塑料-水泥复合材料;水泥浆固化充气薄膜。
12.地铁施工技术(可能有附加题)→各自的特征➢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13.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盾构机到达前的地表沉降(有时表现为隆起)盾构机到达时的地表沉降:➢开挖面上土压力、水压力之和与压力舱内压力不平衡引起。
➢盾构机千斤顶漏洞造成盾构机后退。
盾构机通过时的地表沉降➢盾构机钢壳与土体之间形成剪切滑动面,剪应力引起地表沉降。
➢盾构机掘进姿态的改变,使盾构机曲线推进,曲线推进会引起土体产生附加变形,导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加大,从而加大地表沉降。
盾构脱出盾尾时的地表沉降➢盾尾建筑空隙导致应力释放引起。
➢注浆压力的过大或过小也引起地表隆沉。
盾构通过后的长期固结沉降➢土体受盾构掘进振动影响,土体再固结和蠕变引起。
13.地层变形的计算:(练习题)→计算最大沉降量、任何一点的沉降量。
Vs:单位长度地层损失。
14.减小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的措施做好盾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保持开挖面的稳定➢盾构推进轴线尽量与隧道设计轴线一致,以减小纠偏量➢做好对盾尾建筑空隙的注浆➢提高管片的抗渗能力对建筑物实施工程保护➢隔断法:在建筑物与盾构隧道之间修筑隔断墙,隔断墙阻断盾构施工造成的地层变形的影响。
隔断墙可由钢板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树根桩等组成。
➢加固法:对盾构周围土体加固;对建筑物基础加固。
建筑物基础加固●对基础进行灌浆加固●对基础进行托换15.固定废弃物的定义:固态、半固态物质。
(可能是填空题)→来源或者是举例工业固体废物: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
矿业固体废物:废石、尾矿等农业固体废物:如植物秸秆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商业固体废物、粪便放射性固体废物:核电站、医疗单位等有毒固体废物16.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采用破碎、分选、脱水、干燥、压密等技术,使固体废物的颗粒粒径减小,含水量减小,从而体积减小。
➢焚烧处理技术→有热能回收、减少废物体积、破坏有毒物质组成结构(优点);只能处理可燃物含量高的废物、废物中一些可利用资源也被烧掉,烟气净化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大,运转成本高,还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物质。
➢高温热分解技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
➢堆肥技术➢固化处理技术:玻璃、水泥、沥青17.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技术: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技术:堆存法,土地耕作法,土地填埋法,深井灌注法。
深井灌注法处置的地层的选取:(有练习)→逻辑关系。
➢处置区必需位于地下饮用水之源和矿层之下➢处置区岩层的孔隙率大,面积大,厚度适宜,有足够的液体吸收容量。
→石灰岩、白云岩、砂岩。
➢有不透水的岩层将废物层(即:处置层)与含水层、矿层相隔。
→粘土、页岩、泥灰岩。
18.粉煤灰的三个效应:➢火山灰效应:粉煤灰本身略有或没有水硬性,但遇到水泥水化析出的Ca(OH)2后,粉煤灰中的SiO2、Al2O3与Ca(OH)2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作为胶结材料的一部分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
➢形态效应:粉煤灰颗粒大多为玻璃微珠,掺入混凝土中起到润滑作用。
→使混凝土易于拌和;减水作用。
➢微集料效应:粉煤灰中的微细颗粒可以填充孔隙,改善材料孔隙结构,增大其密实度;还可以减少混合料的“泌水作用”。
19.粉煤灰作为路基填料的优缺点优点(8个):➢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自重小➢击实特性良好。
最大干容重对含水量的敏感性较小,含水量的控制范围较大,为现场碾压施工提供了方便。
➢强度高。
➢渗透性良好。
渗透系数比一般粘土大数百倍,利于潮湿多雨地区的施工。
➢压缩性小。
使路面的平整程度易于保证。
➢粉煤灰中含有的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一般都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
➢容量大,技术要求低。
路堤工程能容纳大量粉煤灰,不需对粉煤灰进行深加工就可利用。
缺点(2个):20.粉煤灰路堤结构(画图)→纯灰、灰土间隔。
→一定要画。
护坡、土质路拱、粒料隔离层、盲沟、排水沟、封顶层(各自的作用要搞清楚)21.粉煤灰的使用:做路堤、粉煤灰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水泥、CFG桩22.煤矸石灰土间隔路堤结构:不要粒料隔离层23.尾矿的定义(填空):矿山开采出的金属或非金属原矿石,经选矿厂破碎、精选、提取有用成分后所排放的“废渣”。
24. 卫生填埋场选址要求:一是防止污染的原则,二是经济合理的原则。
25.层次分析法(必考)→见练习26. 填埋场填埋作业方式:倾倒式、三明治式、日单元式。
→各自的优缺点。
(可能是填空题)27.填埋场场址类型:山谷型填埋场、坑洼型(或沟壑型)填埋场、滩涂型填埋场。
28.填埋场有效库容、服务年限、垃圾填埋量的计算(有练习题)29.渗滤液的控制:➢控制渗滤液产生量→采用“清污分流处理”思路措施一:控制进入填埋场的地表径流与降雨设置截洪沟、设置边沟。
措施二: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排放➢控制渗滤液污染周围环境→设置防渗系统垂直防渗(帷幕灌浆)原理:将灌浆材料压入岩层的裂隙或孔隙,堵塞地下水通道,起到防渗作用。
水平防渗(填埋场衬垫系统)排水材料:砂(第一层厚度为60cm,第二层厚度30cm。
)、土工网和土工织物防渗材料:压实粘土、土工膜30.双层复合衬垫系统(画图)→一定要画➢保护层:支撑并保护整个衬垫系统。
→至少60cm厚的砂或其它透水性粒料。
➢首层渗滤液排水层:收集渗滤液,并将其排至多孔渗滤液收集管中。
➢首层渗滤液防渗层:防止渗滤液下渗,从而污染地下水。
➢第二层渗滤液排水层:收集和监测流过第一层衬垫系统的渗滤液,并将渗滤液排至多孔渗滤液收集管中。
➢第二层渗滤液防渗层:防止渗滤液排入地下水中。
31.卫生填埋场填埋废物所产生的最终气体产物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32.城市垃圾填埋场气体的收集被动收集系统:让气体直接排出而不使用机械手段。
主动收集系统:利用动力形成负压,强迫气体从填埋场排出。
33.城市垃圾填埋场气体的处理:➢定期将废气燃烧➢废气的清理和能量回收:作为天然气、发电34.卫生填埋场封场的目的(4个方面):➢限制大气降水渗入填埋场,从而减少填埋场内渗滤液的产生量,达到减小渗滤液对周围地下水源的污染的可能性。
➢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无序排放。
➢抑制填埋场内病源菌、蚊蝇等的扩散和生长。
➢有利于填埋场生态修复及后期土地利用。
35.垃圾土的压缩机理36.卫生填埋场的沉降计算37.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及合理的边坡设计是关系填埋场经济和安全的重要问题。
(可能是简答题)➢填埋场边坡失稳或滑移常引起填埋场渗滤液和填埋废气的泄露,从而污染周围环境和水系,给周围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填埋场边坡过缓,将减少填埋场垃圾容量;边坡过陡,易引起边坡失稳或滑移。
38.填埋场边坡稳定破坏类型(2+3+1)➢边坡及衬垫底部土体发生整体滑动破坏→发生在开挖或铺设衬垫系统但尚未填埋时。
➢衬垫从锚固沟中脱出及沿坡面滑动→发生在铺设衬垫时。
➢沿垃圾土内部破坏→垃圾土填埋到一定高度时可能发生。
➢穿过垃圾土和地基发生破坏→当地基土为软土时易发生,在填埋过程中可能发生。
➢沿衬垫系统的破坏→沿复合衬垫系统内部的接触面发生,在填埋过程中可能发生。
➢封顶和覆盖层的破坏→填埋场封顶后可能发生。
39.放射性废物的地质处置方法浅地层地质处置方法:处置中、低放射性废物。
深地层地质处置方法:处置高放射性废物。
40.水土流失是指由水、重力和风等外界力引起的水土资源破坏和损失。
41.防洪的工程措施有:➢水库工程➢整治河道➢筑堤防洪➢分洪、滞洪、蓄洪42.海岸灾害:热带风暴、海啸以及海浪冲刷等营力作用造成的海岸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