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山西河东解良人,是三国时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名将。关羽的事迹,较可信的记载是《三国志》。而广泛流传却是明初文学巨著《三国演义》及民间戏曲作品。统观三国,名士如流,战将如云,除神机妙策的诸葛亮称“智圣”外,能称圣的就是关羽。在民间的“道统”中,因其仁义,被尊为“忠义”之神;扬其勇义,尊为“勇武”之神;取其信义,尊为“善财”之神;爱其学义,尊为“尚学”之神。形成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出现了信仰和崇拜关羽的“关公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桩奇事。

所谓关公文化,其实是中国儒家价值观,借助通俗小说普及,通过中国特有的文化结构表现出来的结果。研究关公文化,可以探索上层传统精英文化“下放”到民间所经历的流变和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过程,为破解神文化的秘密,提供一个重要的案例

一儒家价值观贯穿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核

1、好习儒学经典《春秋》,是关羽被神化的理念前提

无论是供奉关羽祠祀庙宇,还是史书古籍,关羽的塑像与画像多是头戴夫子帽,面色亦红,身着绿袍,孜孜不倦,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的形象。

《三国志演义》多处提到,戎马一生的关羽,常读儒经《春秋》,爱不释卷。最动人的造型是在古城,他让两嫂居室内,自己秉烛达旦在户外读《春秋》。另在第二十七回中胡班领令王植,欲以干柴引火烧死关羽时就曾窥见“关公左手绰髯,凭几于灯下看书。”

演义》中的故事带有浓墨重彩的艺术加工的话,他的喜爱《春秋》,如果说关羽在《

学而不厌的精神则是真实的。刘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在《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皆上口”。《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当鲁肃代周瑜时,连关羽的对手吕蒙将军也评价:“关羽实虎熊也”,而且“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皆上口,梗亮有雄传,然性颇自负,好凌人。”此外,专家还从其家学渊源,来佐证关羽的谙熟《春秋》的史实,在山西解州关羽故居出土记载关羽祖父的碑刻中,其祖父石磐,“公冲穆好首,研究《易传》《春秋》。”其父杗讳毅,字道远,“笃考有至性,仍先志,具干窀穸于所著读书处。”碑记关羽本人则

是:“帝生而英奇雄骏,既受《春秋》《易》,旁通淹贯,以古今事为身任。”秉承家学,自幼得学,使关羽践行春秋大义的人物更加定位成形和丰满完整。如今,关羽故乡的春秋楼,当阳关陵的春秋阁,台湾新竹的关帝庙,都为“秉烛达旦”的阅读《春秋》的形像式。

2、重信侠义是关羽被神化的事实根源

关羽“亡命奔涿郡”,是因怒杀贪财好贿恃强凌弱,残害百姓的恶霸县令,被迫离乡出走,展示他刚正不阿,为民锄强扶弱的俠义。后与与刘、张桃园结义,立下盟誓:“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开始了他履行誓言,忠义两全的人生轨迹。新野之战,关羽因寡不敌众,处在重围中,曹操爱其才欲降之,眼看事关二嫂安危,他忍辱负重,深明大义地提出既忠于汉室,又守于人义先决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面对曹操政治上的封官进侯,生活上一天一小宴,三日一大宴,赏美女,赐金银,赠绿袍,给绸缎,仍然毫不动心。曹操见关羽坐骑痩弱便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他,沒想到关羽却高兴地大笑,此马日行千里,好让我可以顺风去寻兄长呵~曹操察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叫他的好友张辽去探问,关羽感动地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當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曹操多次赞叹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3、勇武善战是关羽被神化的民间基础

“威武不能屈”,是儒家历来倡导做人的原则。在元代《三国志平话》本,描写他雄伟印像:生得神眉凤目,虬髯美鬍,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跨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偃刀,威武剛勇。“温酒斩华雄”,表现关羽出身虽为小小“弓马手”,初上沙场却显忠义大将身手,叫世人刮目相看。“斩颜良、诛文丑”,是体现关羽勇猛的两个画面。曹操与袁绍决战,袁绍帐下的大将颜良十分骁勇,连杀曹军几员名将,只好挂出免战牌。此时,张辽进言:“非云长莫敌。”当曹操以鞭指向颜良说他如何豪勇了得,关羽见后却说他是

“羽望见良麾蓋,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插草标叫买的酒囊饭袋,

挡者”。不久关羽又诛杀了袁绍派来的“无敌大将”文丑,曹操不由赞

曰:“关将军,神人也”。“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把关羽的勇猛形象推向高潮,在千里送嫂寻兄的途中表现得淋漓致尽,虽是曹操怀义放行,其部下却紧闭关口,无奈的关羽只得冲关夺路,待放行文书赶到,他已过五关斩六将。至今,人们嘴边常留一句警言:“莫要在关王爷面前耍大刀。”“战长沙、义释黄忠”,是关羽与英雄惺惺相惜。把关羽的勇猛附上“义”的理念。孔明言长沙守城老将黄忠有万夫之勇,射得一手神弓,且人之忠良,第一天交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劝换马再战,第二天再战,黄忠谢义相报,只张弓射下关羽头盔上的红缨。最终,关羽义释黄忠归顺汉刘。在关羽的最后生涯中,独挡一面,身经百战,威振华夏,差点让“曹公议迁许都以避其锐”;他过江东、单刀赴会,有胆有识;水淹七军、擒庞德,他智勇双全;刮骨去毒,谈笑自若……,

4、诚信的品格是关羽被神化的思想根据

诚信是儒家的道德追求。本来争仗与行商是两回事,由于关羽以信义卓著,正是诚信与仁义打通二者的界限。于是,手握大刀的关羽被后来商家、特别是如今的生意人视为“善財之神”。

华容道上,立下孔明军令状的关羽守在峡口,阻挡大败而逃,沒有战力的曹军,狼狈不堪的曹操对关羽道:“大丈夫处世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呼,”云长闻之,低首不语,冒着自己违反军令的生死,而大胆放走了曹操。义理是仁心,一个以义报恩,义无反顾的关公活生生地出现人们心目中。孔子说过:“君子取财有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中国人历来恪守儒家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诲,关羽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所以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敬仰,这正是商家所需的从业价值,行商的底线。

二传统文化结构是关羽成“神”的原因

1、儒家价值观是关羽被神化的内在因素

儒家思想在中国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其符合中华民族的需要,儒家思想已深深地沉积在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深刻地影响民族价值观和待人处世的风格。关羽从关羽走向关公,从“武将“走向“武圣”,与其说是儒家价值观的体现者,还不如说用儒家的价值观来塑造的神象。

关羽喜读《春秋》。《春秋》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圣经”,之一,一名勇武之将,能够常读《春秋》,本身就是一种震撼,著名的历史学家雷海宗说过:“在传统文化中,兵伍之人在老百姓心中是没有文化的形象”,而关羽在戎马之余,武偃文修,识春秋守大义,正符合了“好文”的中国人们的心理定位。再者,关羽的勇武忠义正符合了长期处于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小民提供有效保护的心理幻想。关羽的诚信的品格正体现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人们正是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来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偶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