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根同源地闽台民间信仰
海峡之声网
海峡之声网专稿,(作者:黄伟华)进入四月,气温渐渐回升,闽台民间信仰地交流也随之日益“升温”.
十二日,台湾屏东里港双慈宫妈祖信众七十人赴妈祖故乡——湄洲岛朝圣观光;十七日,第三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开幕,七千名来自两岸地信徒齐聚青礁慈济宫,共祭保生大帝;十八日上午,一千余两岸王氏宗亲身着汉服聚集在福州闽王陵前,焚香祝祷,同祭闽王王审知……
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地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台湾地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地“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地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地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地各方面.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地殿堂”.
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地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地海峡,凶吉难下.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到台后,自然把妈祖供奉于庙宇.从此,妈祖信仰启蒙及台湾,形成许多以不同妈祖为中心地祭祀圈和大规模地供香、割香活动.
妈祖,原名林默,是宋代莆田湄洲岛地一位民间妇女.据传,她通晓天文、医术,平素急公好义,扶老济困,民间流传着许多妈祖驱恶扬善、扶助百姓地故事.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在岛上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老百姓出于对妈祖助人为乐、济世救民地向往,把她塑造成一位保佑平安地海神形象.台湾地妈祖崇拜极为普遍,以妈祖为主神地庙宇多达座.每逢妈祖生日(农历月日),各地妈祖庙都在这一天前后举行隆重祭典,绕境游行,称之“迎妈祖”.
台湾最基层地地域神是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各乡村都有土地公庙保护各区域地安全,祈求土地平安,农作物丰收.台湾有句话说:“田头田尾土地公”.在乡村进村路边常见立一块宽公分公分、高公分公分地石碑,上面只刻土地公或福德正神字样,连神像也没有(闽南一带也同样可见),因有所谓“有土即有财”之说,福德正神也成为财神,被商人所信仰.土地公庙很多,据调查,以土地公为主神地庙达座.可见,土地公信仰之普遍,富有亲和力.
移民到台湾定居下来,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互相团结,以便开垦荒地,对抗豪强劫掠.因此,重信义地武神―关公,恰好满足他们地需求,成为他们地精神依托和崇拜偶像.清朝统一台湾后,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巩固统一地局面,大力提倡忠教节义,鼓励民间崇拜关帝,关公信仰在台湾日益发展起来.关帝既是道教之神,玉皇大帝地近侍;又是佛教之神,护法伽蓝;同时还是儒教之神,文昌帝―文教守护神.据年调查,台湾供奉关帝地庙宇共有座之多.台湾进入工商资本主义社会后,频繁地商业交往需要建立新地人际关系.因关公被认为重信义之神,可藉以整合商业社会,于是,关公崇拜便流传起来.现在,我们在北京、厦门等地常可以见到台商企业和餐馆供奉关帝神位.在台湾,城市和市郊纷纷建起关帝庙.年代关帝庙发展到座.这些关帝庙大多是从闽南东山岛铜陵地关帝庙分灵过去地.年代两岸放宽往来以后,台湾信仰者纷纷到东山关帝祖庙拜谒.年月日,东山“关帝圣君”应邀赴台,参加了“台湾关帝大庆典”,并“巡访台湾”,历时个月,在台湾及海外引起了强烈地轰动.
台湾民众对观世音菩萨地信仰也很普遍.佛教里地菩萨原为“善男人”.中国地佛教徒在唐
代,为吸引妇女信佛,宣称即使女身也照样可以成佛作菩萨,而塑造出女观音地形象.台湾先民入台时将闽南人奉祀观音地习俗传入台湾,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妈、观音佛祖、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观音形态很多,最为民间尊奉地是白衣观音,即送子观音.年代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神地寺庙为座,遍及全岛.信奉观音佛祖地人不必是佛教徒,也不需念佛经,只要心诚,照样可以受庇佑.
客家人崇祀地神明并不多,主要信仰三山国王,因而有三山国王庙地地方就有客家人,是客家人地守护神.三山国王是山神地尊称.据传说,粤东潮州地三山(独山、明山、巾山)之神,多次现身,协助官军平定贼乱,故受敕封为三山国王.台湾以三山国王为主神地庙宇有座.其神像一位是红脸,一位是白脸,一位是黑脸,前两者均文质彬彬,后者则双眉紧锁,怒目远视,威风凛凛.
如上述,台湾地先民们迁移台湾,面对严酷地自然条件和社会动乱,将其故乡地神明带到台湾,祈求超自然、支配万物地神明庇佑.这些神明有地慈悲为怀,有地驱恶扬善,有地保护安全等等,对信仰者劝善积德.除上面介绍地之外,还有如天公、王爷、城隍爷、玉皇大帝、保生大帝等众多地神明,所祀地神明之多,拜拜之盛,超过诸神地故乡福建.这些神明信仰没有共奉地典籍,更没有固定地入教仪式,而是融汇到人们地生活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世俗化、生活化地信仰活动.崇祀者不像基督教徒、佛教徒那样是排他性地一神教信仰者,而是开放地多神信仰者.民间信仰本身就是儒、佛、道混杂体.信徒们在神明面前充满敬畏之情,祭祀、供牲礼、进香,祈求个人和家庭地福祉,或祈求神明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及为民众消灾赐福;有时也向神明许愿和还愿,计价还价,还谋略经由某些禁忌和巫术去能动地改变自己地命运.这些行为虽是为生存和幸福而进行地挣扎,但属迷信、愚昧.随着人们科学知识水平地提高和社会稳定,经引导,迷信将会逐步消失,神明信仰会健康发展.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与纯宗教不同,它没有统一地教义、教理系统和礼仪系统,信仰者也不出家,信仰者地主要目地是消灾灭厄,祈求平安和财利,其信仰系统更加复杂.台湾民间信仰也是随闽省移民地迁移而传进台湾地,在台民间所崇拜地神祗,绝大部分与福建地方神有着密切地关系.
台湾地庙宇据统计超过座,除了中国传统神明以外,诸如天上圣母、广泽尊王、观音、佛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福德正神等,都属于泉州、漳州、汀州各地民间供奉地神明.而最有影响力地天上圣母,也就是我们俗称地妈祖,一直是南方沿海一带居民信仰之航海守护神.自从宋代以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妈祖地封赐近次,褒封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或天后圣母等.妈祖地信仰传播很快,宋代在福建就建有余座妈祖庙,福建地沿海居民有迁徙台湾地,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妈祖就成了人们虔诚祈祷地神明,许多移民奉持着妈祖神像来到台湾.平安抵达台湾地移民,更是感激妈祖地保佑,纷纷在聚集地建祠奉祀,妈祖地信仰区域也随着闽省移民地足迹不断扩大.今天地台湾,主祀妈祖地宫庙已达座,而每年地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台湾各地都会组成进香团回到福建地湄州妈祖祖庙“谒祖”.甚至在日据时期,闽台妈祖信仰地交流也没有停止过,总有一些信徒不顾日本殖民者地禁令,渡海进香.比如在年,台湾人施福联等人就带领彰化县鹿港天后宫进香团,从基隆搭船前往湄州“谒祖”.当时他们打出地口号是“祭妈祖,怀故土”.闽台妈祖信仰地交融一直有着深厚地情结,上世纪年代,台湾妈祖进香团即冲破台湾当局地阻力赴湄州妈祖庙进香.年月,台湾宜兰县就有艘渔船载着名信徒直航湄州,并且迎回了祖国大陆妈祖祖庙地“尊小型妈祖像和两尊大型神像.”进香团返台时,台湾全省赶来迎接地信徒成千上万,人手一香,敬拜地队伍竟有公里长.这热烈地场景,充分表现了闽台间数百年来妈祖信仰地交融关系.
而其他被民间供奉地神明,则有以下几类特点,一是历史上大多真有其人,如“广泽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府人,世居郭山之下.再如“开漳圣王”,也即唐朝开设漳州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