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
闽南入厝习俗
闽南习俗“入厝”自从人类定居生活以来,房子在人的生活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建一所漂亮的房屋,供自己和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一辈子。
所以,当建好房子、买了房子,自然要举行一个仪式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乔迁新居,就是搬入新家,用闽南话讲,叫“入厝”。
闽南一带民间信仰比较盛行,古代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时代的更新和弥补,到现在依旧盛行。
“入厝”的准备:首先,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
查看是否有生肖、宅向相冲,最好选择水日为佳,少用火日,时辰则阳日用阴时,阴日用阳时 (子寅辰午申戍为阳日,其他为阴日) 。
家中有人刚参加过别人丧礼时不要搬家,否则会把“阴气”带到新居中。
确定好日子后,再通知亲朋好友,邀请他们过来帮忙,过来一起热闹。
乔迁新居前,妻子娘家要“添灯”,就是送红灯笼悬挂在大厅,闽南话念即为“添丁”,寓意添丁进财,灯笼越多越好,母亲娘家,儿媳娘家如果比较注重礼节,也会过来添灯,灯下面要绑红包,红包里面放不放钱均可。
现在也有少数人改用精美的吊灯。
通常主人的舅舅要送一副贺联,习称“母舅联”。
“母舅联”一般长五六尺,宽一尺,连同果品等四式贺礼送去,挂于厅堂正中,直到陈旧破损才取下。
过去贺喜的“母舅联”大都是用红布替代联纸,再贴上剪好的金色字。
现在,“母舅联”大多用两个镜框镶挂,用白泡沫板刻字,立体感和装饰性俱强。
也有一类是纯为玻璃工艺联,显得高档且有艺术欣赏价值。
亲友送礼,一般以烛炮为主,也有送衣服布匹、大镜、时钟、家具、电器等,有的直接送红包。
各媳妇娘家要送菜刀、火夹等各种家庭用具来祝贺。
入厝前要先搬入一窝鸡母鸡仔,各房夫妇俱全者添置摇篮椅轿,以预兆人丁兴旺。
各项物品可在入厝前先行搬入,重要、贵重的家俱最好在入厝当天再搬入。
所有的生活用品,包括牙刷毛巾筷子碗,能用新的尽量用新的。
每样家具都要贴上红纸,以求吉祥如意。
在客厅内人们常会摆放发财树、万年青,用红纸贴在盆上。
树叶上还要挂几个红包,红包里面放不放钱都可以。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岛屿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这里的民俗信仰极为独特而丰富,充满着古老而生动的传统活动和仪式。
如果要了解闽南地区的民俗信仰,就需要深入考察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况,并举出五个例子来加深对这些信仰的了解。
一、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述闽南普度民俗信仰是闽南地区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包含着祖先崇拜、驱鬼邪、消灾祈福、祭祀等多种元素。
这些信仰与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如今已被广泛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信仰之下,闽南人民独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和仪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清明节上的扫墓、七月十五的盂兰节、中元节等等。
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祈求,但它们都蕴含着生命的尊严、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和积极向善。
二、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例子1. 扫墓扫墓是闽南地区最著名的民间活动之一,它在清明节期间举行,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悼念已故的亲友。
这个活动可以追溯至古代,相传最早是鲁国大夫管仲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亲自到墓地祭奠,并以自己的身影为模型,在墓前竖立青铜像。
此后,人们便将这个仪式传承了下来,并对它进行了不同的灵活性调整,以适应时代和地域。
在闽南地区,扫墓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亲情和文化的表达。
人们会认真清理墓地,修缮坟墓,烧纸钱、燕麦和炙鸟等物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追思。
同时,这个活动也成为了团聚亲友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携带食品、鲜花和香烛,为祖先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2. 盂兰节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闽南地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据传,这个节日起源于唐朝,最初是为了纪念佛教历史上的一位大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鬼魂和祈福的仪式。
闽南地区的盂兰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人们会为自己和已故的亲属祈求福气和平安。
这个节日的形式非常多样,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举行盂兰大戏、摆放光明灯、放生水生等等。
闽南民间信仰
(2)走访当地的大小庙宇、主要建筑,观察其中的神像特点和参阅庙里的神像书籍,并且与人们家里供奉的神像相比较。
(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与族中老人谈话、上网了解相关知识、阅读有关国家政策等,保证调查的顺利完成。
2.
2.1
通过调查和资料显示,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闽南地区迷信鬼神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1.2 调查方式
人们通常所指的闽南地区指厦漳泉,本次的实践也是指以上三市。为了使此次调查更加顺利进行,我们组采取了分工调查的形式,即分配小组成员分别在厦门、漳州、泉州同时展开调查,主要采取的调研方法有:
(1)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信仰情况及风俗习俗,以及他们对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关于“信仰与科学”这一话题的辩证。
二、关帝信仰
关帝即关羽。民间对关帝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关帝是儒、道、释共同尊奉的历史人物神明,这是历史上儒、道、释文化长期互相渗透、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国民间信仰自发选择的无明确宗教意识的多样崇拜特征。而在这三种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中,尤以儒家文化对关帝信仰的渗透最为显着。
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
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传统文化区域,这里的海洋社会和民间信仰一直深受人们关注。
作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信仰,福建东山关帝信仰被广泛传承和崇拜。
本文将以福建东山关帝信仰为例,探讨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并举出5个例子以证明。
一、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融合闽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海洋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人们多以捕鱼和海产品贸易为生。
因此,闽南的文化和信仰也与海洋紧密相连。
海洋社会是指生活在海洋周边地区的人们,他们的信仰通常都和海洋有关。
作为中国的传统信仰之一,关帝信仰在福建、广东等地区都非常盛行。
据统计,福建地区拥有超过2000座关帝庙,其中东山关帝庙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座,也是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的集中地。
在东山关帝庙,可以看到许多祭拜者,大多数都是海洋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来到这里祈求海神关帝的保佑,希望自己在海上能够平安无事地捕鱼和贸易。
二、各种民间传说和信仰的流传民间信仰与传说也是关帝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山关帝庙,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关帝的传说,比如说《州治东山关公庙碑记》中记载的“关公放金水”传说,讲述了关帝曾经在东山泉头放过金水,由此形成了金水池,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民众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盂兰节。
除此之外,福建闽南地区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民间信仰,如妈祖信仰、土楼神话等等,这些都是这个地区特有的信仰文化。
三、关帝信仰的传承和融合关帝信仰在福建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关帝信仰和其他文化和信仰的融合。
比如说,在东山关帝庙内有一尊《臨濟義和之像》,它是一个集合了佛、道、儒三教思想的人物形象。
据了解,这个形象是在明代就已经存在了。
这个例子就展示了福建地区各种信仰和文化的交融。
四、关帝信仰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关帝信仰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
在福建的历史上,关帝信仰也曾经有着长期的影响。
比如说,在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曾经遭受过海盗的侵袭,当时民众都非常惧怕海盗,于是他们开始在东山关帝庙祈求保佑,希望能够远离海盗的威胁。
为什么闽南宗教信仰繁多?
为什么闽南宗教信仰繁多?
2011-09-13
初升的阳光映在木窗格上的时侯,开元寺里僧俗弟子们的早课还没完成;而清净寺伊斯兰教信徒的晨礼已经结束;基督教堂做礼拜的人三三两两地到来;在妈祖庙烧头柱香的女人则摆开自己的香烛银纸;王爷宫中做道场的主坛道士正凌空讳字——对许多闽南人来说,这是最重要、最庄严的时刻。
在这个枕山面海的东南之隅,抚慰生民心灵、安顿他们灵魂的,不仅仅是蓝天碧海
泉州老君岩
初升的阳光映在木窗格上的时侯,开元寺里僧俗弟子们的早课还没完成;而清净寺伊斯兰教信徒的晨礼已经结束;基督教堂做礼拜的人三三两两地到来;在妈祖庙烧头柱香的女人则摆开自己的香烛银纸;王爷宫中做道场的主坛道士正凌空讳字——对许多闽南人来说,这是最重要、最庄严的时刻。
在这个枕山面海的东南之隅,抚慰生民心灵、安顿他们灵魂的,不仅仅是蓝天碧海、绿树红墙,也不仅仅是攘来熙往的繁华市廛和工厂商铺,还有保生大帝、妈祖、三平祖师、清水祖师等等本土神明和外来的释迦牟尼、真主安拉、耶稣基督。
闽南宗教类型多而庞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教都在这里传播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石刻陈列室里一方方石刻碑铭静静地记录着当年盛事。
但是,对于闽南地区来说,更富有地域特色的是组织相对松散、缺乏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却在民众中广泛存在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民间信仰。
闽南侨乡关帝信仰初探
闽南侨乡关帝信仰初探作者:赵薇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4期【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民间信仰在闽南地区颇为兴盛,诸如妈祖信仰、关帝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
文章即以关帝信仰为例,对闽南侨乡的关帝信仰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关帝信仰;侨乡【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由于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民间信仰在福建南部,即闽南地区颇为兴盛,诸如妈祖信仰、关帝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
文章即以关帝信仰为例,对闽南侨乡的关帝信仰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有关关帝信仰关帝,原为三国时蜀国的大将,名羽,字云长,东汉河东解县(今山西解洲)人。
史书载,关羽亡奔涿郡,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抗衡。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与孙权的战争中失败被俘,因拒绝投降而遭杀害,以其英勇而流芳于后世。
历史上,关羽只是一员武将,但在后世,他却作为忠义的化身、财神的化身,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日常生活。
人们习惯上称关羽为关帝、关公、关夫子、关帝爷、关帝圣君等,关羽的爵位经过历代加封,一步步升级。
东汉景耀三年九月被封为壮缪侯,宋元明清累有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1]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数次加封,关羽由人而逐渐成神,而其关帝信仰也随之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
关羽为人们所推崇的核心是“忠”和“义”。
“忠”是指要以忠来事君,忠于君王,“义”则是指处理兄弟、朋友及同阶层的人所应奉守的封建道德标准。
[2]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形象促成了关公信仰的形成。
二、关帝信仰兴盛的原因及表现关帝信仰的兴盛固然与社会需求心理和封建帝王的重视分不开。
但是闽南侨乡的关帝信仰之所以兴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
首先,闽南地区信奉关帝者众多。
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狭人稠,闽南地区出洋谋生者早而有之。
早期交通工具简陋、航海技术欠发达,漂洋过海,险象环生,历经千番磨难到达目的地后又要自力更生、白首起家,侨居海外者更希望得到关帝的庇护,无论是作为保护神还是商业神。
闽南文化价值观
闽南文化价值观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价值观。
它融合了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侨乡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创新的特质。
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一、重视家庭与亲情闽南人十分重视家庭和亲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
在闽南社会中,家庭观念浓厚,家族意识强烈,人们普遍尊重长辈、关心晚辈,注重家庭和睦与家族团结。
这种价值观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家庭聚会、婚丧嫁娶等场合,家人之间的互动频繁而亲密。
二、强调勤劳与节俭闽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人民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形成了勤劳节俭的品质。
勤劳是闽南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他们相信“勤劳致富”、“勤俭持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节俭则是闽南人在生活中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体现,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财物,形成了节约的习惯。
三、崇尚团结与合作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团结与合作是重要的理念。
由于历史上移民的背景和海洋文化的熏陶,闽南人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他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注重集体行动和团队协作,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在闽南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如社区建设、宗族活动等。
四、追求教育与知识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人们普遍重视教育和学习。
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教育与知识被视为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闽南家庭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闽南社会崇尚知识分子,尊重文化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这种追求知识与教育的价值观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五、注重诚信与义气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诚信与义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闽南人注重信誉,强调言行一致,认为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
在商业活动中,闽南人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方神灵
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神灵闽南的神灵信奉习俗之地⽅神灵/doc/4b890a6fb84ae45c3b358c9a.html /xblin11.aspx?al1=2千百年来,闽南民间泛神崇拜(即杂神崇拜)普遍⽽⼜突出,⼈们以为宇宙万物均有神明或⿁魅在主宰。
诸如天有天公,海有龙王,地有⼟地,⼭神河⿁,花仙树怪,甚⾄尿壶、马桶也附有“铃鎯公”和“栖栖妈”等等。
为了祈求保庇平安福寿,不论城镇乡村,供奉菩萨观⾳、关帝、城隍、夫⼈、王爷、将军、阎罗等名⽬繁多的寺院道观随处可见。
都⾥乡间,除各都分建都祀庙,各宗族建宗祠外,⼀个⼩⼩的村落甚⾄出现多座“挡境佛”、“⾓落神”、“⼟地公”等赫然的神观佛庙。
居民宅室,同样也奉祀厝主、灶君、床母,以及关帝、菩萨、⼟地等等。
各种⾏业祀奉着形形⾊⾊的神明:种⽥的奉祀⽥头⼟地;⾏船的奉祀*娘;做医⽣的奉祀保⽣⼤帝;⼟⽊⼯匠奉祀鲁班;经商的奉祀赵公明;教书的奉祀魁星爷及孔夫⼦;理发的奉祀吕洞宾;演戏的奉祀相公爷⽥都元帅;乞丐营奉祀李铁拐等等。
1.武夷君武夷君的传说早在先秦时期就在民间流传。
⼀说武夷君是神仙,修真于武夷⼭,受上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因此⽽得名。
另⼀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活了七百七⼗岁,他有⼆个⼉⼦,长⼦名武,次⼦名夷,武夷⼭因此⽽得名。
汉武帝时曾遣使到武夷⼭,⽤“乾鱼”祭祀武夷君,武夷君由此名声远播,影响渐⼤。
朱熹曾指出:“武夷君之名,著⾃汉世,祀以乾鱼,不知果何神也。
……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雍未决时,夷落所居,⽽汉祀者即其君长。
……没⽽传以为仙也。
”(朱熹《晦庵先⽣朱⽂公⽂集》卷76《武夷图序》)认为武夷君的原型可能是闽地⽒族⾸领,死后因宗教信仰的影响,逐渐演化为神仙。
唐宋以后,武夷君曾多次受到朝廷敕封,仅宋代就有四次:绍圣⼆年(1095年)因祈⾬获应,敕封显道真⼈;元符元年(1098年)因屡降吉祥,加封为显道真君;端平元年(1234年)和嘉熙⼆年(1238年)⼜先后加封为显道普利真君和显道普利冲元真君。
浅谈闽南宗教信仰现状与发展前景1
1、泛神崇拜
正统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 教、基督教;
1、泛神崇拜
民间宗教:道教、土地神、妈祖
1、泛神崇拜
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关公、同安 保生大帝, 惠安青山王, 南安郭圣 王,德化张公法祖师、漳州开漳圣 王、厦门青礁慈济宫祖师
妈祖:顺济、灵惠夫人、灵 惠妃、护国明著天妃、护国 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上 圣母、天后圣母、天上圣母 无极元君
床 神
2、祗奉习俗
1.酬天敬地 2.民间的祭祖活动 3.烧香点烛的习俗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泉州现有宗教活动场所603余处,宗教教职人员 2871,市、县两级共有宗教团体37个,宗教团体 还办一所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学校(佛学苑)。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1.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将随着社会的变迁继续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仍将在社会发展进 程中尽力保持自己的特色,维持自己的存在。
为什么要研究闽南宗教信仰
研究闽南宗教信仰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闽南宗教信仰现状 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1、
有利于闽南宗教文化艺术的发扬、 有利于闽南宗教文化艺术的发扬、继承和学习
闽南宗教文化相关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相当丰富, 也拥有本地特有的宗教艺术,这些资源无论其宗教地位、 信仰地位 还是历史地位都相当的高,对外来的吸引力也十分强。 因此, 进一 步开发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将进一步促进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增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与相互理解,加强港 澳台同胞、 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地的感情联系,对发扬、继承和 学习其宗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理中国,闽南寻迹2
地理中国,闽南寻迹2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闽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传统
3.闽南地区的美食和旅游景点
4.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展望
正文
一、闽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闽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福建省南部、江西省东部和广东省东北部等地。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孕育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
二、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传统
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和传统,其中包括福建话、闽南语、歌仔戏、福建歌剧等。
特别是福建话,是我国方言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有着丰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发达,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三、闽南地区的美食和旅游景点
闽南地区的美食种类繁多,包括沙茶面、土笋冻、烧肉粽、海蛎煎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厦门的鼓浪屿、泉州的开元寺、漳州的南普陀寺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展望
近年来,闽南地区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带。
未来,闽南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1页共1页。
海钵烧香的说法
海钵烧香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主要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
海钵烧香的具体形式是,人们将香灰倒入海中,以此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避邪。
这种信仰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崇拜,认为海洋中存在着神秘的力量和神灵,能够保佑渔民平安、丰收。
在渔民中,这种信仰非常普遍,他们相信通过向海神烧香、祭拜等仪式,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使自己在海上航行和捕鱼过程中能够平安顺利。
海钵烧香的做法也十分讲究,需要使用专门的香炉和香料,以及一些特定的仪式和祭品。
在烧香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唱诵一些特定的歌谣和祈祷词,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信仰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人坚持这种信仰,并举行一些仪式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信仰表达,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的展示。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
闽南民间信仰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器物崇拜、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神仙崇拜、民间传说神崇拜、城隍爷崇拜、王爷崇拜、乡土神崇拜、孤魂崇拜、开基始祖崇拜、行业神崇拜等等。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
泛神崇拜方面。
闽南风俗,迷信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
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
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
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闽南民间信仰:(一)在闽南民俗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被称为做牙。
因为正月初二,土地公已被送上天去,而正月十六,还在过元宵佳节,为此,二月初二就成了“头牙”。
“二月初二”是农民的土地公生日,过完这天,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播种。
”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
一般头牙过后,大地回春,适合耕种,因此,农民过完这天,就要准备农耕的工具、种子和肥料,开始这一年的辛劳,所以叫做农民的土地公生日。
他们会在这一天摆上贡品,祈新的一年都能风调雨顺,让农田有个好收成。
(二)正月初九日天公诞和六月初七日天门开,设醮答谢天公:闽南一带民间信仰中,除了各地共同信仰的佛祖和地区性的妈祖、保生大帝之外,敬拜最为隆重的要算“天公生日”。
敬天公仪式多在凌晨时举行,人们以为这时环境清静,祷祝最宜上达天听。
敬天公的大红烛是新的,香炉是专用的,烧的纸钱也是特制的"天公金"。
"天公金"较一般纸钱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须折成金元宝的样子。
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原因的调查分析在原始社会及其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无法对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认为是神灵的功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以封建迷信思想为支撑的骗人钱财的行为便出现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结合具体成员情况作出了一个不同地区的了解调查,在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黔北、黔东南和闽南三个地区。
其下为我们整理后的三个地区的调查与分析情况。
一、黔北地区黔北地区的封建迷信现象大多归结为"鬼神”类,这里的人们把“鬼神形容得活灵活现,让人听闻后都感到毛骨悚然,瞬间让人的神经绷得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只要稍一用力就会在刹那间断裂。
经过同学调查发现,黔北地区大多数人都对封建迷信呈半信半疑的态度,很少有人完全相信或完全不信。
圭寸建迷信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如:(鬼邪类)在农村某些地方,如果有小孩生病,那小孩的父母就会用三支筷子在那小孩的头顶上绕圈,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而所念的内容大多数是:"XXX(已离开人世的人的名字)是不是你,如果是你就赶快离开这个善良的孩子吧,我会给你烧很多纸钱”如此重复几片之后,再把筷子立在桌上,筷子如果自己倒了,那么这个小孩的病也就好了。
(此法在有些地区也用于其它的迷信偏方)这是个人们相信“鬼”的迷信体现。
这一类型的迷信在偏远的农村最为常见。
(神灵类)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
如:某些夫妇为了生一个男孩,就会死出去求神拜佛,祈求上苍赐给他一个儿子。
而此时,寺庙里的和尚就会告诉拜佛求子的人说:“如果你出寺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男性,那么你就将得到一个男孩。
反之,如果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女性,你将会得到一个女孩。
”显然,这是一种唯心的说法。
当你祈求的心愿得偿时,要记得还愿,也就是要再次到寺庙里去感谢菩萨。
如若不去偿还,那么神灵将会收回你的孩子,或者就是你的孩子将会出事。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在东南沿海地区,渔民们总是特别信奉一位神仙,妈祖。
他们在出海之前,总是要拜拜妈祖,才能安心的出海捕鱼,而他们的家人通常也会在他们出海期间向妈祖娘娘祷告,祈求家人的平安。
不仅仅是渔民,很多普通的百姓也很信奉妈祖。
对于他们来说,生长在靠海的地方,有了妈祖娘娘的庇佑,才会有安定的日子。
妈祖传说起源于福建湄洲岛,在福建的闽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极为盛行。
台湾、香港、澳门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泉州一带传去的。
如关帝圣君、观音菩萨、清水落石出祖师、保生大帝、妈祖娘娘等到。
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尤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
那么什么是妈祖呢?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关于妈祖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有化草救商和神女救船的故事。
慢慢的,妈祖不仅变成了东南沿海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所敬奉的一位神仙,更是在历史和岁月的积淀下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泉州通淮关岳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远播海内外,乃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
泉州关公信仰在泉州产生、发展、形成并传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泉州一带人们思想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是泉州这一区域所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民俗)信仰。
关公信仰是由人们对中国人民所共同敬仰的历史英雄人物关羽的崇拜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地方民间神灵信仰。
对关公信仰的内涵及其泉州地方性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很有必要,这种探讨将有益于人们对泉州关公信仰加深认识。
本文着重阐述关公信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其重要而独特的地方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泉州关公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关系。
这种信仰是人们借助于英雄义士神灵加以神化崇拜的一种神灵崇拜。
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能象关羽这样被泉州人民群众所了解、传颂、崇敬,直至顶礼膜拜,越千年而不衰。
关羽生前,并没有为福建建立什么功绩,更不用说为泉州了。
那么,泉州民众崇拜关羽是怎样产生的呢?考其原因,历代以来,泉州地方演“三国戏”,说“三国书”,看《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宣传,对关羽的忠义等大加颂扬,这就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埋下尊崇关羽的浓厚思想感情的种子。
另外,自宋以后直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不断对关羽封王封帝,大力搞神化,借此以加强神权统治威力,为其封建统治服务,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开始初期,艰苦创业,开天辟地;到了发展繁荣时期,航海经商,同舟共济;内忧外患时期,要万众一心,守土御侮,因而逐渐形成一种勇敢尚义的风气。
关羽的忠勇尚义精神,自然成为人们所崇拜的理想人物。
人们奔趋敬奉。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基础,关公信仰才成为时尚;不然统治者再如何提倡、如何敕封也无济于事。
泉州供奉关羽,道观、佛寺随处可见。
到了宋代,佛家尊他为“伽蓝神”,道家封他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
封建皇帝则先封之为王,继而封之为帝,建宫造殿,诏令和民意并举。
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玄天上帝?
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玄天上帝?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去年年底,去漳州龙海区海澄镇罗坑村采风时,惊奇地发现那里几乎社社皆有“上帝公“(玄天上帝)庙,这引起了我的关注。
续而,我在海澄镇其它地方,甚至更开阔的龙海区境内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帝公“庙。
原来,这”上帝公"庙分布之密集,竟远远超过了龙海区境内其它的闽南民间信仰。
龙海区以外的闽南地区呢?一样是拥有数量惊人的“上帝公”庙!
这让我想起之间自己的一个疑问,闽南最流行的民间信仰是何神?或者说,闽南第一民间信仰是何神?(类似土地公的不算)
原来,我一直以为是保生大帝或妈祖,或者,哪吒三太子、关帝、张圣者、清水祖师、三平祖师、广泽尊王等。
现在,我认为,不是,通通不是,这闽南的第一民间信仰其实就是:
玄天上帝!
明代的护国神祗!
一尊集水神、战神、福神于一身,又暗藏龟、蛇崇拜、星象崇拜的古老神灵!
没有任何其它神灵能比“上帝公”更能满足闽南人漂洋过海时的种种心灵需求!
此结论目前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的田野调查。
欢迎读者留言提供更多玄天上帝信仰的信息,如上帝公庙的庙名与具体地点等!
LOOKERS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8.3.1 闽南民间信仰
第三节闽南民间信仰一、民间信仰释义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三、闽南民间信仰发展的社会基础四、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五、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一、民间信仰释义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理和行为。
包括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迷信。
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也不像宗教信仰更多地强调自我修行。
它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万物有灵论,故信奉的对象较为庞杂,所体现的主要是唯心主义,但也含有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成分,特别是民间流行的天地日月等自然信仰。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581民间信仰兼具宗教与民俗的双重特征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民间信仰无创始人无教会、教团等固定的组织机构无教义、典籍无教规、戒律无至高无上的信仰对象无任何宗派无专司神职教职的执事人员队伍无自觉的宗教意识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核心观念是古老的灵魂不死和万物皆有灵图腾崇拜许慎《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漳浦谢东山庙,相传唐代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
——《漳浦县志》卷二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3、五代宋元时期——闽南民间信仰造神浪潮与中原民间信仰扩播中的区域化演变福建在五代至宋元供奉的神明,就多达270余位。
——黄仲昭《八闽通志》广泽尊王、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关圣帝君忠勇之神——财神、海上保护神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1、先秦至秦汉时期——闽越族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盛行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信仰的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3、五代宋元时期——闽南民间信仰造神浪潮与中原民间信仰扩播中的区域化演变4、明清至民国时期——闽南民间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及向台湾、海外地区的传播明清时期,泉州供奉的神明就有120多位,一年之中的诸神诞日竟达到100天以上,且节庆热闹非凡。
福建地域文化与妈祖图像
福建地域文化与妈祖图像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区。
在福建地域文化中,妈祖(妈祖娘娘)被视为海上女神,保佑渔民平安出海,丰收归来。
妈祖信仰在福建地区非常盛行,妈祖的形象也成为福建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妈祖,又称天妃、妈祖娘娘、妈祖圣母,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的女神,是一位保佑渔民的神祇。
相传妈祖是宋朝福建晋江人,名为林默娘,后被封为妈祖圣母,被列入正一教“三教”之中。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深受海沿民众的尊崇。
妈祖信仰自宋代传入闽南地区,成为当地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特别是在海滨地区,妈祖信仰更是盛行不衰。
妈祖信仰融合了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民间信仰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
在妈祖文化中,以妈祖为主体的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妈祖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福建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妈祖图像更是成为了福建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
妈祖图像是以妈祖为形象的艺术作品,是妈祖信仰的具体表现。
在福建地区,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妈祖图像,包括雕塑、绘画、民间工艺品等。
这些妈祖图像不仅展示了妈祖的形象,更融合了当地的宗教、文化和艺术特色,成为了福建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雕塑是妈祖图像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福建地区的许多城镇村落,都可以看到妈祖雕塑的身影。
这些妈祖雕塑造型各异,有的是一尊威严庄重的妈祖圣像,有的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少女形象,有的是一尊神态自然的船娘形象。
这些妈祖雕塑既是对妈祖的崇敬,更是对当地艺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妈祖雕塑既是一种宗教艺术,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在福建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妈祖雕塑,妈祖图像还表现在绘画艺术中。
在福建的许多寺庙、庙宇、民间居所,都可以看到绘有妈祖形象的壁画、挂画等。
这些妈祖画作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有的是妈祖神圣庄严的形象,有的是妈祖亲切和蔼的形象,有的是妈祖与渔民共舞的形象。
这些妈祖画作记录了妈祖信仰的历史,展示了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了福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闽南与台湾地区的鬼魂信仰
闽南与台湾地区的鬼魂信仰摘要自古以来,闽南就有“好巫尚鬼”的习俗,闽南和台湾民间鬼魂崇拜信仰特点非常鲜明,无论种类之丰富,保存之完整,为全国所少有。
闽南与台湾地区的鬼魂信仰不仅香火旺盛,而且种类繁多,闽南与台湾地区鬼魂信仰的兴盛,与闽南与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有关,实为中原移民闽南和闽粤东渡台湾的辛酸艰难的写照,是反映闽南与台湾地区开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闽南与台湾地区独特的鬼魂信仰文化,若能深入研究并将成果推广,有助于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鬼魂”一词存在的明显偏见。
一定程度上修正人们对“鬼魂”的错误认识,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正确看待它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鬼魂信仰;闽南与台湾地区;种类丰富;纠正偏见台湾居民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祖籍在闽南,两岸可谓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无论是在地方的乡族组织、经济活动等方面,或者是民间信仰、教育、文化、艺术形式等各个领域,其联系自明清时便早已变得水乳交融、联系紧密,虽然其间经历过台湾日本殖民占领时期以及两岸的政治军事对峙时期,都丝毫割不断闽台两岸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
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的联系逐渐恢复并逐渐朝良性发展。
闽南地区作为对台交流的第一站,海峡两岸的民间层面的互动,自然就率先在厦漳泉等地恢复起来。
同样,闽南与台湾地区两地的民间信仰也是一脉相承。
两地都有着系出同源的鬼神信仰体系,这一信仰在两地区的丧俗礼仪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丧葬礼节中繁琐的仪式规矩,无一不与鬼魂崇拜信仰密切相关。
一、闽南与台湾地区鬼魂信仰观及其兴盛的背景中国民间传统上相信人是有“肉身”和“魂灵”两个部分的。
如果一个人受到重大惊吓或打击之时,就会出现“人神分离”、“魂飞魄散”的情况。
这时要通过“收惊”等方式,才能把丢魂人的“魂”再收回来。
人去世以后,从广义上说,死后就成为鬼,俗称为魂。
去世后的人按闽南与台湾民俗在满一周年之后,将姓名供奉进公妈牌,称其为“公妈”,死者就此正式成为祖先当中的一员,不被称之为鬼。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一)符咒符咒是符箓和咒语的合称。
“符”指用朱笔或墨笔在纸上画成似字非字的图形,道书上称之为符箓、丹书、墨箓、云箓、符字等。
“咒”是口中诵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语句。
施术者自称符咒可以驱鬼镇妖和为人治病,等等。
符箓的种类很多,在福建民间流行的有五敕符(用于驱逐恶鬼、疫疠、盗贼、负伤等,又称五公符)、五鬼符(纸上画五个鬼像者,在寿辰或其它祭日焚化)、镇宅符(贴在梁栋或大门口上方)、平安符(贴在门壁上)、镇诸怪符、镇恶梦符、安胎符、催生符、断疟符、月令符(按不同日期,有30种)、和合符、离散符等等。
符箓多不可辨认,故有“鬼画符”之俚语。
可辨认的符箓内容多带敕令口气,常见有“太上老君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之类。
符箓可贴、可挂、可随身带、也可化灰水服;化灰水服多用于治病压惊,其它的多用于驱邪镇魔。
符箓多由巫师书写,需要符箓时,须到庙宇中烧香礼拜而后求取,要交若干香火钱。
近年来,农村中符箓泛滥,受巫师欺骗。
有些村子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符箓,有的甚至还施行用以害人的“凶符”,使人惶恐。
咒语最初由巫祝等特定的神职人员掌握,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之说。
后来,许多咒语流传民间,神秘色彩渐淡,咒文也比较通俗易懂。
咒语须诵念出声,有的比较灵活,可以即兴创作,张口就来。
有的格式固定,内容与特定的信仰有关。
不同咒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福州王天君信仰中有大量咒语,诸如《灵官启请咒》、《急启请咒》、《开经玄蕴咒》等等;莆仙三一教信仰中有《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等等。
其它宗教信仰中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咒语。
普遍流行的有《大悲咒》(信仰观音者诵念)和“唵,金齿临、玉齿临、吽”的佛教咒语。
一般在咒语的结尾有“急急如律令”、“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或“急急如某某神律令”之类。
与咒语有关的还有诅咒和赌咒。
诅咒是通过念咒语欲使仇人寝食不安、生病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民间信仰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器物崇拜、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神仙崇拜、民间传说神崇拜、城隍爷崇拜、王爷崇拜、乡土神崇拜、孤魂崇拜、开基始祖崇拜、行业神崇拜等等。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
泛神崇拜方面。
闽南风俗,迷信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
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
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
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闽南民间信仰:
(一)在闽南民俗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被称为做牙。
因为正月初二,土地公已被送上天去,而正月十六,还在过元宵佳节,为此,二月初二就成了“头牙”。
“二月初二”是农民的土地公生日,过完这天,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播种。
”
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
一般头牙过后,大地回春,适合耕种,因此,农民过完这天,就要准备农耕的工具、种子和肥料,开始这一年的辛劳,所以叫做农民的土地公生日。
他们会在这一天摆上贡品,祈新的一年都能风调雨顺,让农田有个好收成。
(二)正月初九日天公诞和六月初七日天门开,设醮答谢天公:闽南一带民间信仰中,除了各地共同信仰的佛祖和地区性的妈祖、保生大帝之外,敬拜最为隆重的要算“天公生日”。
敬天公仪式多在凌晨时举行,人们以为这时环境清静,祷祝最宜上达天听。
敬天公的大红烛是新的,香炉是专用的,烧的纸钱也是特制的"天公金"。
"天公金"较一般纸钱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须折成金元宝的样子。
当所有的供品都摆好后,一家人便开始点香拜夭公。
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
往往由母亲抱着,把点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几拜。
当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孩子平安长大。
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
到了深夜11时,子时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开始烧"天公金",燃放鞭炮。
(三)正月初四"接灶神”: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
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还有就是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
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
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
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
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
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
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
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四)另外在春节时候也有一些习俗和信仰:初一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
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请女婿”。
夫妻携带儿女,带着礼物谒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
娘家备筵席请女婿,礼节十分隆重,现民间仍多循此俗。
初五,商店恢复营业,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喊卖,家居开始打扫卫生,转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时,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十一晚上,吃豆腐、韭菜、瘦肉,称为“吃福”。
对于闽南人来说,有两样东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是无论房屋外观多么辉煌内部装修如何豪华,无论家居、办公还是营业场所,必然供奉着神灵,进得屋内必是香气袭扰,虔诚无比。
所恭奉的神灵,90%以上是土地公,也有部分是关帝。
二就是黄历,因为他们必须籍此来判断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闽南的祭神活动主要是有三类。
第一类则是传统的大众的祭祀活动。
主要是拜祭各位神灵。
首先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是闽南人认为的观音的生日,必须拜祭。
其次是每月的初二十六,必要拜祭土地公,因为他们认为观音可以普渡众生驱灾避难,土地公在能够保居住平安少有是非,实乃安居乐业之寄托。
当然,闽南各村也必有本村所信奉的神,每月在此生日之日,必大兴香火,请高甲戏团、南音社来演出助阵。
当然,除了大众神灵需要祭祀外,个人也有特别信奉的神灵需要拜祭,女性以观音妈祖为主,男性中,经常外出者,以土地公为主,警察等职业者,则以关帝为自己所信奉的神灵加以供拜,但是这些均和大众祭祀不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原则框架内的自我
发挥。
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诸神,各家各户的特殊情况和特别信仰,随时随地就可以有祭祀活动。
第二类是属于拜祭祖先的活动,这里所指的祖先是他们认为的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的本族的最早的那位先人。
闽南人很重视祖先,加之旅居海外的华侨较多,思乡之情也直接体现在寻根问祖上。
实际上,很多时候根是不需寻的,因为他们闽南人一直就热衷并专心于这类资料的搜集,族门资料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的出生证,这就可以知道祖先是谁,以免日后生活工作出现笑话。
闽南人对于族门之分甚是苛刻,同姓不同门者远比不上同姓又同族者来的亲近。
既然如此敬重祖先,自然少不了以仪式来表达对祖先思念,所谓人有今生,乃祖上亲坟冒烟,祖宗庇佑。
第三类按现在说法属于公益性质的祭祀活动,谓之普渡。
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普渡众生。
据闽南人说,相传李世民当朝时期,某日梦中游历之地皆孤魂夜鬼,甚是凄凉,于是第二日便发布圣旨,要求每家每户要留出一口饭,以救这些孤魂夜鬼。
延续至今,闽南是各村都固定在某年的某一日,举行普渡活动,祭奠那些孤魂野鬼。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活动的祭祀性质已经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成为朋友亲戚交流的一个聚会。
在这天,该村的每户人家都要准备盛大的晚餐,家庭成员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只要有空愿意的话,均可参加。
大家热闹一番而已。
闽台拜神鬼,从其目的来看,大致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对神鬼表示崇敬;二是向神鬼祈求;三是向神鬼谢恩;四是向神鬼谢罪;五是为避祟而拜神鬼。
表敬之拜拜,往往是每天早晚、每月朔望或神鬼诞忌日时定期进行。
祈求则是在有事要问神鬼求神鬼保佑时进行,如娘姻、疾病、生子、求学、晋升、搬家、旅行等,甚至连失物、寻人乃至家庭细故,无一不问神鬼,抽签卜卦。
谢恩是在向神鬼所祈求之事实现或灵验之后,为表感激之情而专门为之。
谢罪拜拜比较少见,如五月十三日城隍祭时,表示服罪,戴上纸制枷锁等。
避祟则多数是惑于巫觋风水之说,在修墓、建房、盖灶厨时为之。
闽台民间信仰既然是以灵验为本位,有灵验则有神,依灵验而神祀,所以是否有系统的教义教理是无关紧要的。
闽台民间信仰正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教义教理,故也不需要职掌传播教义教理的专门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