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词句注释 【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白发:白头发。

亦指老年。

【3】缘:因为。

【4】个:如此,这般。

长(zhǎng) 【5】明镜:明亮的镜子。

【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

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傈长。

”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

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

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

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优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借,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

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

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见洒脱。

诗中一夸张,一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孤独地坐在明镜前,木然看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xian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赏析】: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李白《古风》其五十五(齐瑟弹东吟)赏析

李白《古风》其五十五(齐瑟弹东吟)赏析

李白《古风》其五十五(齐瑟弹东吟)赏析《古风》其五十五李白“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沈。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诗名《古风》,本诗李白描写的是青楼的场景,好,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五十五原诗:“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赏析李白说,齐瑟弹奏的是东方的歌吟,秦弦拨弄的是西边的音调。

这是指青楼里,有弹齐瑟的,有弄秦弦的。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字词典故“慷慨”:【性格豪爽,大方,不吝啬。

】“颜魄”:【容颜和心魄。

】“荒淫”:【迷于佚乐,沉湎酒色。

后多指迷于女色。

《诗·齐风·鸡鸣序》:“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赏析李白说,客人的慷慨大度,撩动了女子的容颜与心魄,使人成了荒淫的用具。

“慷慨”是指前面的曲子,或者演奏的人吗?我们不这么认为,"东吟西音"本没有问题,怎么可能演奏慷慨了,反而使人荒淫了呢?所以慷慨的是那些听曲的客人,是他们出手的慷慨大度,打动了那些青楼女子的心,为赏赐而动容,为金钱而动了心魄,于是愿意成为客人荒淫的用具。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字词典故“彼”:【那,那个,他。

】“佞ning4邪子”:【奸邪的家伙。

“佞”:惯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后汉书·吴良传》:“望佞邪之人,欺諂无状。

”】“婉娈luan2”:【年少美貌的。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guan4兮。

”郑玄笺:“婉娈,少好貌。

”】赏析李白说,那都是些爱美女而又花言巧语的奸邪之人,年少貌美的女子们相互地找寻了过来。

客人们出手慷慨,怂恿人家帮着找美女;有得钱赚,那些年少貌美的女子们也就找寻了过来。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赏析李白说,笑一笑就赏白璧一双,再歌几曲,又奖千两黄金。

果然是慷慨大方,出手阔绰。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沈。

”字词典故“讵”:【岂,难道。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古风昔我游齐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古风昔我游齐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风·昔我游齐都李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①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②。

借予一白鹿。

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③,欣然愿相从。

【注】①华不注:山名,在山东省济南市东北。

②赤松:仙人名。

③倒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

B.作者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美丽俊秀,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

C.诗人希望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其它作品中也多次出现。

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

16.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3)《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表达只要尽力就不会后悔之意的句子是:“,”。

15.D16.①“了知是赤松”运用神仙典故,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②骑白鹿驾青龙,俯瞰日月,诗人想象奇特。

③“含笑凌倒景”,飞升快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想法。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说法如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17. (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2)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古风》原文和赏析

《古风》原文和赏析

《古风》原文和赏析《古风》原文和赏析《古风》(其三)【作者】:李白【年代】: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

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

“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

“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

古风(其十)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

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

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同调:谓志趣相合。

【白话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

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古风·齐有倜傥生》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古诗鉴赏0210 1042古风(其三十一)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

”《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

《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

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

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

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

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

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

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释:⑴灼灼:鲜明貌。

⑵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⑶紫宫:帝王宫禁。

⑷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这里即是。

⑸潇湘沚:湘江里的小洲。

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貌。

沚,水中小洲。

①皓齿:洁白的牙齿。

②不发:指没有开口唱歌。

③芳心:春心。

原诗可能是李白在长安时,政治上受打击后所写。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这两句借美人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美人没有机会表演歌唱的才能,始终没有开口,徒然自我坚持坚贞的品德。

诗句蕴含深远,意在言外,耐人咏叹。

译文:南国潇湘,水清沚秀,荷花艳灼,摇曳生风,高洁自爱,不染风尘。

南国美人,皓齿红唇,美艳矜持,兰心蕙质,自尊自爱。

宫女相妒,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青青蛾眉,最遭人恨。

不如归去,香岸芳汀,独自沉吟,何悲可诉?评析: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九首。

此诗当在李白欲离开长安而未去之时,感受到翰林院文士相轻的悲哀。

全诗塑造了一个貌美质洁的美女形象,诗人借以自喻。

萧士赟曰:“此诗太白遭谗摈逐之诗也。

去就之际,曾无留难。

然自后人而观之,其志亦可悲矣。

”诗意分两层。

前四句写美人姿容,首二句写其容貌之美,三四句状其自持不媚。

后四句写美人入宫见妒,归去无悲。

诗具《离骚》之风,含屈原之怨,“归去潇湘沚”这一细节暗示了这层意思。

“空自持”——“何足悲”是全诗脉络。

从中可以看出,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是矛盾的,前者是自然流露,后者是“欲说还休”。

女子美而不媚,难取悦丈夫,此一层也适于君臣关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篇一: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高考诗歌鉴赏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古诗鉴赏0210 1042古风(其三十一)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

”《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

《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

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

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

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

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

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第1篇: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古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译文]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

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

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

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

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

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

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

一千个出征*人,不见有一个回家,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

[鉴赏]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台览古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苏台览古>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译文]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鉴赏]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古风》的翻译及赏析

《古风》的翻译及赏析

《古风》的翻译及赏析《古风》的翻译及赏析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翻译:秦王赢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赏析:《古风·秦王扫六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李白《古风》(太白何苍苍)赏析

李白《古风》(太白何苍苍)赏析

李白《古风》(太白何苍苍)赏析《古风》其五李白“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诗名《古风》,上一首诗我们读到李白在炼丹,那他究竟炼得怎么样了?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五原诗:“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字词典故“太白”:【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

】“苍苍”:【苍茫,苍绿辽阔。

】“森列”:【繁密摆列。

】赏析李白说,“太白山”何其苍茫与辽阔,众多星辰罗列上空。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字词典故“去”:【距离。

】“邈miao3尔”:【高远,渺茫,模糊不清。

魏晋王粲《赠士孙文始》“ 虽则同域。

邈尔迥深。

白驹远志。

古人所箴zhen1。

”】赏析李白说,这里离天有三百里吧,虚无缥缈间,似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想来,李白此时正站在“太白山”顶,俯瞰大地,仰望星空,虚无缥缈间,竟开始幻想翩翩,他都想些什么呢?:“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赏析李白说,恍惚之中,似有一位绿发老翁,他身着白云披风,斜卧在白雪覆盖的松树下。

这“绿发翁”的描述,似有一种现代科幻片中“树怪”的形象,呵呵。

或许此时的李白就是在写自己的“科幻小说”。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字词典故“冥”:【幽也。

——《说文》。

】“岩穴”:【山洞。

《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

”】赏析李白说,但见他,既不笑也不语,幽静地坐在岩穴前。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字词典故“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

】“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赏析李白说,既然我来到这里,遇上这么一位真人,于是长跪于他的面前,祈求能问些修炼的秘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字词典故“粲can4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粲:露齿笑。

李白——《古风》(其十五)

李白——《古风》(其十五)

李白——《古风》(其十五)篇一: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李白《古风(其十五)》原、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

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古风其五十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古风其五十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古风其五十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古风其五十五
李白古风其五十五
齐瑟弹东吟。

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

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

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

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

讵惜飞光沈。

安识紫霞客。

瑶台鸣素琴。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mdash;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 1。

古风古诗李白

古风古诗李白

古风古诗李白
李白的古风古诗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首著名的作品:
1.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当时社会颓废风气的不满,同时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2.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这首诗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为背景,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

3.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长著著玉鞭。

著处繁花茂,春去秋复还。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材,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仙境和仙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尘世的向往。

以上只是李白众多古风古诗中的几首代表作品,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白游仙诗《古风》赏析

李白游仙诗《古风》赏析

李白游仙诗《古风》赏析李白游仙诗《古风》赏析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诗人在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

“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

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

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

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

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

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

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

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

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

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

李白《古风_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古风_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4-15 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以前。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写荷之美 , 先总写其“艳”、“鲜”,而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烘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奇妙 : “冒”给予出水芙蓉以动向美;“罗”将青烟笼盖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 , 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芳香明丽的荷花,只管非常漂亮,也只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落。

D.诗歌语言清爽自然,节奏轻盈,充满奇异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怀性,表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 , 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剖析。

(6 分)14. D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察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要旨、诗的语言、技巧、构造等内容的查核,赏析时第一要读懂诗,而后依据选项进行剖析。

此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D 项,“充满奇异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异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应选D。

15.作者托物言志。

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艳丽的花容 , 幽香的气味 , 绝世空前 , 示意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光阴流逝的感叹。

写荷花 , 即使有绝世的漂亮 , 因“结根未得所” ,无人为它传达馨香 , 只好凋落 , 表达自己空有才干 , 却因没人推荐不可以立功立业 , 坐看年光流逝 , 心生感触。

③对获得朝廷重用的盼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丽的池子里同样 , 期盼获得推荐和朝廷看重 ( 重用 ) 。

【分析】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剖析” ,是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感情能力。

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4. 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故选D。

15. 作者托物言志。

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解析】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古风其三十五(2)赏析-翻译-原文

古风其三十五(2)赏析-翻译-原文

古风其三十五(2)赏析|翻译|原文
【】
西子因心痛而颦,丑女效仿,晕倒众人。

一寿陵人想学邯郸人走路,却忘记了自己原先走路的方法,结果爬着回家,怎么不笑杀邯郸人?
你听那些模拟雕琢,华丽眩目的诗歌,哪有真实的社会价值?它们全都失去了诗歌的天然之质,都是些雕虫小技。

就像在针尖样的棘刺雕刻母猴,费了三年工夫。

虽然雕成,但是有什么用途呢?雕刻者却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中的风雅颂,只存在文王的年代了,现在何处有?
真希望有人像郢中客一样,运斧如风,技术纯熟,主题鲜明,社会责任感强,开拓出一个诗歌新时代。

【评析】
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十五首。

此诗讽刺为取科第、干禄位而作诗的风气,针对科举的诗赋取士,辛辣地批评了只重视形式,不注重诗歌社会责任的现象,并批评在这种风气驱使下,诗歌创作方法矫揉造作,所产生的作品华丽浮靡,背离雅颂之风,于是呼吁诗歌创作回归正道。

这也是李白之所以不参加任何科举的理由之一。

另外,此诗也道出了创作诗歌的诀窍: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模仿就意味着死亡。

创作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不事雕琢,天然而成。

此诗前四句用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两个典故讽刺矫揉造作的创作方法。

中六句用棘刺造猴的故事批评求仕进、取荣华的创作目的。

末四句呼吁诗歌创作回归正道,志同道合的能够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
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
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

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每点2分,共6分)
2.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

(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

(3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