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生着乔木或灌木
2.荒漠景观的特征。 荒漠植物以 旱生的灌木 为主,具有 耐长期干旱 的形态和结构。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迁移应用| 1.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3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鲜花盛开。 在季节性降雨频繁的年份,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 然现象。平常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 成花的海洋? 答案:沙漠气候,气候干燥,种子不易腐烂变质;热带地区热量丰富, 利于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降雨带来丰沛的水源。
垂直结构较 简单 ,藤本植物、 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 象
主要分 布区
森林呈深绿色,各月都有花开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 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3.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类型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 温带海洋性 气候 亚欧 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
布区 区
地区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及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信息1
结合雾的形成原因,从水汽多(湿度大)、易凝结两 “雾林”
三、草原与荒漠 |教材初探| 1.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类型 主要 分布区 气候特征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气候区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
植被特征
季为4—6个月, 降水稀少,草 草原 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 类 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 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说课稿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说课稿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植被与土壤的重要性;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组合作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通过提问、解答疑问、共同探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生互动环节,我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此外,我还计划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校园植被调查、土壤样本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动、合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互动方式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进行校园植被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植被分布规律的成因,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植被的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植被与土壤的重要性,引发他们的思考。其次,设计一些观察和实验活动,如校园植被调查、土壤样本分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最后,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些与植被和土壤相关的趣味性活动,如植被摄影比赛、土壤绘画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情境探究
下结合材料探究: (1) 指出图1和图2的植被名称及所属的气候类型。 提示 图1为热带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2为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 图示植被类型中,我国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在我国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带荒漠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西部和新疆。 (3) 图3和图4所示植被主要有哪些共同特征? 提示 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教材第85页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提示 : 1.(1)支柱根和板状根:有利于通过根系固定植株,保证植物在松软泥泞的海滩扎根 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2)呼吸根:红树林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充满水分,土中缺氧,呼吸根使红树林植物在 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3)胎生:红树林植物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种子难以有稳定 的发芽环境,又缺少发芽所需的氧气,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林植物在海岸生存 (长期漂浮在海上的胚轴,一旦被海潮冲击到合适的泥滩,胚轴就能生根发育)。 (4)排盐分的腺体:红树林植物生长在高盐分的环境中,拥有可排盐分的腺体,具有 排盐能力,能有效地把盐分排泄出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常绿阔叶林 主要 亚热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亚热带__湿__润__气候区 分布 森林__常__绿__,乔木多__革__质__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 特征 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__简__单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 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主要分布:温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温带__海__洋__性__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__宽__阔__,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第5章植被和土壤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5章植被和土壤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土壤剖面制作、植被样方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5.情感教育: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被和土壤资源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和土壤的作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参与一次户外植被和土壤调查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地理实践活动、家庭周边的生态环境调查等。要求学生实地观察、记录、分析植被和土壤状况,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紧密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植被和土壤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等内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3.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土壤剖面制作、植被样方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突破技能重难点。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被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培养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植被和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被和土壤的奥秘。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本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植被与土壤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优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我将采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方法。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和土壤剖面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植被与土壤,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表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必修第一册》的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植被分布、类型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本案例针对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大单元教学,以植被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培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教学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植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4.情境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学习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反思与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5_1植被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5_1植被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植被的含义、分类及与环境间的关系。

2.了解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的特点及其分布。

一、植被与环境1.概念: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

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类型: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第2课时植被与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第2课时植被与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植被与环境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植被与环境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物的① 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都非常紧密地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

(1)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② 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

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③ 带状分布。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④ 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2)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与此相应,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就某个较小的区域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表面上是植被减少了,而实际上是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

地表失去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⑤ 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⑥ 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自我诊断1.下列有关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是决定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B.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C.水湿环境植被具有发达的根系D.碱蓬适宜在红壤地区生长答案:B解析:植被与环境关系密切,植被的生长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土壤的肥沃程度和土壤的类型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类型;干旱环境的植被具有发达的根系;碱蓬指示碱性土壤,而红壤是酸性土壤。

2.陆地地表自然景观从赤道到极地产生明显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 )A.热量B.水分C.地形D.植被答案:A解析:陆地地表自然景观从赤道到极地产生明显地域分异的基础是热量。

3.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树。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植被与土壤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植被与土壤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植被与土壤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植被与土壤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需要找到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概念,例如通过更多的图表、动画或实物展示。其次,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 植被与土壤的互动软件:推荐一些互动软件或在线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探究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2.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章和专业书籍,深入了解植被与土壤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
- 学生可以参与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观察和记录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特征,加深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
题目:请解释为什么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
解答:
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因为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受到土壤条件的严重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提供不同的水分、养分和生长条件,从而影响森林植被的种类和分布。例如,酸性土壤适合生长酸性耐受的植物,而碱性土壤适合生长碱性耐受的植物。森林植被的根系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观察评价: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植被与土壤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我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了解他们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第5章植被和土壤大单元教学设计学历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5章植被和土壤大单元教学设计学历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具备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的学习,学生对以下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
1.知识基础:学生对植被和土壤的概念、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c.结合实例,阐述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被类型或土壤类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特点。
2.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植被和土壤分布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植被和土壤分布规律。
4.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植被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6.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结合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植被和土壤特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1.植被概念、分类及地理分布
a.教师讲解植被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植被的定义。
b.介绍不同类型的植被,如草原、荒漠、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并分析其地理分布规律。
c.结合我国植被分布图,讲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2.土壤的概念、形成与分类
a.介绍土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b.讲解土壤的组成和分类,如黑土、黄土、红土等,并分析其主要分布区域。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 教学课件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 教学课件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海南岛、云南西
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双版纳、西藏东
板根等现象
南部、台湾南部
森 林
常绿阔 叶林
落叶阔 叶林
亚热带季风 气候、亚热 带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海 洋性气候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 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 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的南方地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 秋冬季落叶
2.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 (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A 解析: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
水分
(1)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状况 (2)影响植物形态

迎风面树枝受损,背风面树枝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热量和水分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
植被类型 对应气候
景观特征
我国的分布
热带雨 林
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季 风气候
我国的北方地区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 我国东北北部、
针叶林 林气候
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 新疆北部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湿季草原葱绿,干 季草类枯黄 夏绿冬枯,植被高 度较热带草原低

我国的内蒙古高 原地区
热带荒漠 热带沙漠气候 荒漠景观,植被稀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 被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 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 (1) 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 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 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 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 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 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森林1.热带雨林(1)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 生态特征①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 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④ 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1) 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 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 夏绿林)(1) 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 气候特征: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 个月;降水适宜。

(3) 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 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 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 生态特征①树种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②树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植被的类型、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地协调观念。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水文等多角度分析植被的分布规律,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学会分析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植被类型的认识,理解植被对区域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植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植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理解其复杂性。

•培养学生将植被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某地区植被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类型植被的图片、分布图、气候图等)。

•教材及配套地图册。

•案例分析材料(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的形成与分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被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征。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册引导学生观察植被的分布规律。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展示地球上丰富多样植被类型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植被?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被。

新课教学1.植被的类型及其特征•介绍植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如按形态、生长环境等分类)。

•逐一介绍热带雨林、草原、荒漠、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常见植被类型的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每种植被类型的典型图片和分布区域。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植被类型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2.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要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强调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二)讲授新知
1.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首先,我将详细讲解植被的概念,即生长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总称。然后介绍植被的分类,包括草原、荒漠、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等类型,并结合课本和图片,展示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2.植被与土壤、气候的关系
接着,我会讲解植被与土壤、气候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植被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肥力和水分,以及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
5.分组合作与交流分享: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植被调查、数据分析等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植被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植被调查、采样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数据分析法:利用植被空间分布数据,引导学生运用GIS等软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意识,认识到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
3.制作一份关于植被保护的手抄报,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植被保护的宣传口号;
b.植被类型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c.植被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d.植被保护的具体措施。
4.结合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b.植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c.个人在植被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
5.针对本章节学习内容,自选一个感兴趣的植被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植被类型的分布、生态特点、保护现状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5章植被与土壤复习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5章植被与土壤复习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讨论主题:分析不同植被与土壤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植被与土壤保护措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植被与土壤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植被与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中的植被与土壤作用,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简答题:请学生简述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分析题:针对某一地区的植被与土壤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与土壤情况,并撰写考察报告。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并依此辨别植物类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4.认识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注重植被的保护。

(人地协调观)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我们把①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类型(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② 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发展过程:裸地→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③ 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Ⅰ.光照: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④ 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Ⅱ.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植被具有适应当地⑤ 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1.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⑥ 湿润、半湿润地区。

2.划分依据⑦ 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

3.类型(1)热带雨林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被特点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⑧ 复杂 ,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⑨ 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植被特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分布⑩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植被特点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分布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植被特点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三、草原与荒漠1.环境特征与植被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⑫草原;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答案 B解析 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1.判断正误。

(1)草原地区降水较少。

(√)(2)降水稀少地区都形成荒漠植被。

(×) 2.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 ) A .亚欧大陆内陆 B .北美大陆内陆 C .非洲大陆内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 A解析 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陆。

3.说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提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任务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

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2)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成果展示] (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3)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逐渐形成垂直结构。

(4)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1.植被的分类0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根据人类影响程度□根据植物群落类型森林、□02草原、荒漠2.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热量和水分对植被分布有显著影响。

3.自然环境对植物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被,它们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1)水生植物:生长在水域中,形成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

(2)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形成旱生植物,如骆驼刺、仙人掌等,叶片细小,根系发达。

4.植物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赖作用,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使植物能够指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因而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如树冠可指示风向,根系发达可指示干旱环境,植被茂密可指示温暖湿润环境等。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①天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荒漠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关于图示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根系发达B.高大繁盛C.茎叶退化D.旱生植物科学思维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荒漠广布,生长有少量的耐旱植物;图示植被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

第(2)题,图示植被生长在沙漠地区,为旱生植物,根系发达,植物矮小,茎叶退化。

[答案] (1)C (2)B提升运用能力图甲为某地景观图,图乙为旗状树冠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图甲—天然植被B.图甲—草原C.图乙—人工植被D.图乙—森林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图甲为人工植被;图乙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2.造成图乙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答案 C解析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任务探究森林《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15》显示,全球的森林覆盖率为30.6%。

截至2017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目前森林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刚果(金)。

下图为森林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图示六个国家主要的森林类型。

(2)与森林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类型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3)说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植被的差异及成因。

[成果展示] (1)俄罗斯和加拿大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美国和中国以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巴西和刚果(金)以热带雨林为主。

(2)多森林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巴西,俄罗斯纬度高,巴西位于热带地区;我国纬度跨度大,水热地区差异大,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森林类型。

(3)我国北方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板根主要出现在(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2)我国板根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云南西双版纳B.江西井冈山C.陕西秦岭D.福建武夷山科学思维森林的特征及类型的判定方法第(1)题,水热充足的热带雨林地区易出现板根。

第(2)题,云南西双版纳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答案] (1)D (2)A提升运用能力读某植被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枝叶呈针状的原因是( )A.气候寒冷B.气候干旱C.土壤贫瘠D.地形平坦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它分布于较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树叶为针状有利于抗寒。

2.此类植被广泛分布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答案 C解析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任务探究草原与荒漠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下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A、B、C三种植被类型。

(2)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成果展示] (1)A为森林;B为草原,C为荒漠。

(2)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3)水分(降水)。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A.大于300 mm;大西洋B.大于300 mm;印度洋C.小于300 mm;印度洋D.小于300 mm;北冰洋科学思维荒漠与草原区别的分析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

根据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

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第(2)题,丁地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

再从图上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地降水在300毫米以上。

[答案] (1)B (2)A提升运用能力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草原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故该植被是草原。

2.四川省该类植被主要分布在( )A.四川北部B.四川南部C.四川西部D.四川东部答案 C解析该植被为草原。

四川西部位于青藏高原,草原分布较广。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83~84页活动]思路点拨 1.根据校园面积大小和树木多少决定调查方式。

校园面积大,树木数量多,宜选择小组合作;校园面积小,树木数量少,可选择个人调查。

2.室内整理并按植被类型进行归纳。

3.合作探究自然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分小组调查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树木的生长习性。

(2)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和树木的生长习性,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探究因地制宜的意义。

成果展示略。

[教材第85~86页活动]思路点拨 1.(1)支柱根和板状根:使红树林生长极其稳定,可抗大风的侵袭。

(2)呼吸根:提高呼吸能力,使红树木可生长于水下等相对缺氧的环境。

(3)胎生:有利于在海上生长。

(4)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宜在高盐分环境中生长。

2.根据其生长习性、环境条件分析,从生命生存、保护海岸、保护陆地、净化海水等方面分析。

成果展示 1.(1)可在沿海地区生长,适应大风的环境。

(2)可扎根于水下。

(3)长期生存在海上。

(4)适应海水环境。

2.(1)保护海岸: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

(2)净化海水: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红树林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

(4)其他作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