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镜头记录下的留学生活的真实与感动
镜头记录下的留学生活的真实与感动作者:逄娜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24期[摘要] 电视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真实记录了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
编导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在日本求学的中国学生的生存境遇,用其敏锐的视角观察一个个经历苦痛挣扎、面临残酷绝境的求学者的他乡生活,通过对细节的强调展露人物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带着观众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走进他们的故事,了解留学的背后,了解异域的文化。
[关键词] 纪录片留学生活《我们的留学生活》《小留学生》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4.017中国留日学生张丽玲在留学期间,拍摄了电视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真实记录了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
其中《小留学生》影片记录的是一名北京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张素跟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之后的生活。
作为留学第二代,她被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失去了以往熟悉的朋友,起初,在与人交流和上课听讲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障碍。
但是,张素的刻苦努力和勤奋好学让她在两年以后准备回国时,成绩已经跃升为班级第一名,还和许多日本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真实的呈现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它最大的魅力。
还原生活本真状态的纪录片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表现对象的内在品格、情感思想以及自然生活的本质挖掘出来,给观者以返璞归真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启迪。
通过摄像机的记录,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了小主人公张素两年来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从刚刚到达日本时与父亲团聚的兴奋欣喜,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惧,到渐渐适应日本生活,逐步掌握日语过程中的成长进步,再到和日本师生之间的和睦相处,成绩的突飞猛进以及最后回国前对学校、朋友、老师的恋恋不舍,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和质朴的情绪就在真实的画面语言中无声流露。
没有预警的真实事件和人物毫无防备的直接反应往往会因为他们绝对的真实性而使纪录片的感染力发挥到极致。
我们的留学生活观后感
我们的留学生活观后感留学生活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对我们来说,它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远离家乡,踏上了这个新的旅程。
在留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和机遇,这些经历给了我们深刻的触动和宝贵的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和探讨我对留学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首先,我们在留学生活中经历了文化冲击和适应。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面对不同的语言、风俗和价值观,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冲突。
然而,正是这种冲突激发了我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开始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和排斥。
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宽容和包容,提升了我们的国际视野。
其次,留学生活让我们体验了自我独立和成长。
在国外生活,我们需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从学业到住宿,从饮食到社交。
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朋友的陪伴,我们需要学会独自面对各种挑战。
这种独立性的培养让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我们开始学会自己做决策和承担责任,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留学生活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结交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朋友。
不同的背景和经历让我们从对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互相了解并建立深厚的友谊。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交往让我们的视野拓宽,思维更加开阔。
通过与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相处,我们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留学生活中,我们也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境。
语言障碍是其中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需要尽快适应和掌握当地的语言,这是与其他人交流和融入社会的基础。
此外,文化差异和孤独感也是我们经常面对的困境。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有韧性。
我们学会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挫折中找到动力,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留学生活让我们审视和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和思维方式,这激发了我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渴望。
我们的留学生活之张素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观后感这是一个女孩的成长。
张素和父母在往家的路上时,我便为她的无所畏惧所动容。
爸爸问她:对于日本语方面你有什么担心没有?她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爸爸又问:为什么?她说:学!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女孩儿,竟然是在完全不懂得日语的情况下来到日本。
张素从9岁到11岁,从娃娃头到马尾辫,对置身其中的她来说,那是异地生活的两年时光,而对于观影的我们来说,只是一两个钟头。
回忆其实很像电影,如今已经双十年华的她,如果回忆起她在日本的那段生活,是否也会和这段影像重叠?只不过,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从那个针孔摄像机跟踪的背影,变成了用自己的双眼看到的路。
那些泪水,也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是咸的、是湿的,是流在她的脸庞上的。
当然这些都与爱情无关,我只是想借用一下那个题目。
一夜长大,相对于如我这般讲来讲去只有两三件童年糗事的普通人生,张素的童年经历,貌似更适合这个词。
我不想说她考第一为中国人争光云云,也不想提她在操场上那段慷慨陈词。
多少年来,中国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大概就是“抗日”。
无论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即便你是个动漫迷、哈日族,也能张口戏谑的说出一句“小日本鬼子”。
看片的时候,同桌指着张素穿的一件衣服说:“这件衣服我小时候也有。
”看,她和我们是这么近。
她和我们受过一样的教育,从小就被灌输着对于“考第一”的憧憬,和我们一样对日本有复杂的情感,甚至,和我们有同一款式的衣服。
所以我能体会到她的小小尴尬、小小忧愁。
她在上学的路上自言自语,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忽然落泪。
这是一个社会的反思。
除了这个女孩的成长,更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她背后隐隐折射出的社会背景。
中国和日本。
似乎每当把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时,总是会多出一些别的意味。
和张素一样,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爱国,而这爱国,每每都是从仇恨日本鬼子开始的。
如果你没有切齿痛恨过日本人,似乎在爱国精神的排行榜上,你永远都是不入流的。
然而,爱国和仇恨,相等吗?难道这不是我们口口声声谴责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吗?所以,最令人欣慰的,正是在于,经过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间,她学会了理智地看待中日两国的关系,学会刨除国家与民族的成见,关注人与人最原始的善意。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汇总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汇总引导语:《含泪活着》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辞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的《含泪活着》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平淡的周末有幸看到这部代入感很强的纪录片,讲述80年代上海一家人为生活而“战”的故事,感慨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强大。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理解、懂得,方会热泪盈眶。
一、为主人公老丁与命运、现实抗争的勇气点赞。
因时代及政治原因,加加上自己已逾而立之年,老丁深刻认识到没有了太多项选择择,唯有通过学习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借钱,历经15年的曲折坎坷,让他终于步入了在他乡改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之路。
老丁是 80-90年代人奋斗的缩影,在他身上能看到我们父辈的身影,吃苦耐劳,踏实奋进。
二、时空间隔谱写可贵家风-同甘苦,共命运。
在强经济,人与人关系(尤其是夫妻间的关系 )日益脆弱的今天,亲情终究是什么?它又能抵抗什么? 长达15年时空间隔,老丁一家人作为命运共同体,他们体验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但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份情感看起来苦涩,但妻子及女儿因为与老丁达成家庭共同目标,各自努力成长着。
最终帮助女儿达成目标。
感恩父母,这样的成长经历绝对也是另一种教育的成功。
三、信念的力量。
选择多元化的今天,老丁选择这种相对悲情成长方式,确实有时代及个体的局限性,不必评价值得与否?作为平凡人,通过自身努力,主宰了人生的航向,他让女儿承受优秀教育,跨越了阶级的鸿沟,这种结局是美好的。
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境遇,唯有信念能支撑人前行,为了目标可以不计后果的信念。
今天,时代的变革超过我们的想象,时机与困难同在,在现实面前我们是否还有保持前行的热度?感谢《含泪活着》带给我的心灵冲击,带着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衷,与时代共舞,我们一直在路上!这部《含泪活着》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终结篇章,这个系列纪录片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在出guo热潮的背景之下,一群到日本工作学习的人们的故事。
纪录片赏析之我们的留学生活
纪录片赏析
导演:张丽玲 1989年自费留学日 本 1995年,获得日本 国立学艺大学舞台导 演专业硕士学位,就 业于日本大仓商社食 粮部
纪录片赏析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第1、2集:初来乍到(上、下) 人物:王尔敏:19岁(当时)浙江省舟山市人。 韩松:26岁(当时)江苏省盐城市人,已婚。 第3、4集:彼岸的青春(上、下) 人物:大学生的群像,平均年龄25岁。 第5集:家在我心中 人物:丁尚彪,43岁(当时)上海市人,来日8年。
纪录片赏析
/culture/1999-12-2/37194.html
横山先生把《小留学生》那一集拿到富士电视台,他们看了 以后,说:“这样的片子如果不在富士电视台播,是我们的失 职。”
谢谢!
纪录片赏析
1999年12月起先后在 北京、上海、吉林、重庆、 南京、凤凰等电视台播出。 曾经创下36%收视率的收视 记录
/culture/199912-2/37194.html
十年后仍让人感动
纪录片赏析
几组数字: 1996至1999年三年多时间完成 集资6400万日元 采访300多人 跟拍66人 消耗1000多盘磁带 拍摄完成10集电视纪录片
展现细节 观众视角
拍摄画面细腻 大镜头人物表情特写
纪录片赏析 特点分析: 特点分析:
动情的解说
张丽玲的温柔解说也很有感染力
“东京进入了夜幕的光影中,从今天开始王尔敏得像每一个留 学生一样,赤手空拳的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告别亲人与故乡 抱着各自的理想,来自大江南北的同胞,奔向邻帮的日本 大 都会 东京”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在日本NHK)科教栏目的创始人、纪录片资深 导演 安间总介
我们的留学生活王尔敏《我们的留学生活》离开北京后又有新故事
我们的留学生活王尔敏《我们的留学生活》离开北京后又有新故事我们的留学生活王尔敏《我们的留学生活》离开北京后又有新故事2017-02-14 19:20 ·来源:未知·作者:王尔敏《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后,在北京观众心中掀起了一阵热潮。
随后,这部片子离开北京,在上海、重庆、南京、浙江、深圳有线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电视台露面,并产生了同样的轰动效果,各地观众被赴日留学生的求生求学求发展的悲壮故事感动并且震撼。
前天,记者再次见到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策划及制作人张丽玲,听她讲述了许多在北京播出之后的故事。
3月20日晚回京的张丽玲,一直在接受各种各样媒体记者的采访,由于是老朋友,她把此次回京惟一两个小时留给了本报记者。
一脸笑容的她略显疲惫,声音有些发哑。
张丽玲说,这次回京主要是为了《追梦女人--张丽玲与〈我们的留学生活〉》一书签名售书。
她已在全国各地为此书做了十天的宣传,北京是签售的最后一站。
原以为这次签售仅仅是一次促销活动的张丽玲再一次被观众感动了。
张丽玲说,在上海,签售活动安排在上午10:00和下午2:00,可等待她签名的人都提前两三个小时就排起了长队。
人群中大部分是大中学生,由父母陪伴而来。
每天两小时的签售时间,张丽玲基本要签400本。
在深圳她一直签到书售完为止。
张丽玲说:“我签得特别慢,因为许多人都让我在书上写一句话。
我写什么呢?我不知道。
但他们来了,我就要以诚相待,一个腼腆的男孩趴到我的耳边说:‘只要是你写的,什么都行。
’我只好不停地写,手都写出茧子了。
”这部纪录片在四川还没有播出,但四川观众的热情令张丽玲吃惊。
四川大学新闻系把她拉去开座谈会,学生们问她:“我们这代人做梦的能力很差,但你们在那样的逆境中,在那样的环境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强的做梦能力?而且还能让这些梦支撑着生活,这是我们想知道的。
”还有些学生问她:“如果我们要去留学,您作为一个前辈,想跟我们说些什么话?请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张丽玲说:“我害怕了,我从小到大就怕别人给我支招儿,我怎么敢去给别人指点江山呢?我告诉他们,我自己也是被那些留学生们感动才去拍片的,如果这部片子能让你们得到一些启发和勇气,那你们就把这种感受像我一样去传达给别人。
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解说词第七集
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解说词第七集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解说词第七集日本始称东瀛,唐代盛期,曾有大批的东瀛使者赴长安求学。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了13名留学生赴日本,从此揭开了中国人赴日本留学的历史。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踏着先人足迹,来到了这块陌生的土地。
“天津来的。
”“上海来的。
”“西安来的。
”“北京来的。
”“来自于四川成都。
”“我来自福建。
”这是一部由亲手制作的记录片。
是我们在日本生活的记录。
字幕:我们的留学生活。
在日本的日子。
1996年10月19日。
张焕然,35岁,今天是去机场迎接来日本定居的妻子和女儿。
成田机场,张焕然现在是日本一家公司的职员。
为妻子和女儿来日本做准备。
已经几夜没有睡好觉了。
“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他们的语言问题,孩子的教育的问题。
这是最头痛的,而且是相对来说,比这个喜悦的比这更大一点,坦率地说,我前两天一家吧孩子的学校联系好了。
他们倒是听热情的,而且……无条件地接受了(入学),但是还是有点担心啊,而且……不过真高兴是还有三十分钟,飞机就要到了。
”张焕然,北京人,五年前告别妻子和女儿来日本留学。
日本有学校和日本的法学硕士毕业后,正式就职才一年。
与即将到来的妻子和女儿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
阔别三年后异国团聚,第一次出国的妻子和女儿,张素,9岁,在北京的小学读三年级,父母的独生女。
妻子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三十五岁,为全家欢聚而格外高兴的张素自见到父亲开始就一直说个不停。
妻子辞去北京的会计工作,处理了家当,来到了丈夫工作和生活的东京。
“对于日本语方面有什么担心没有?”“没有。
”“为什么?”“学!”“日本小学生欺负你的时候,你怎么办啊?”“用学习来对付他们!”“有什么具体打算吗?”“在中国我跟我妈已经定了条约了。
我一定要拿第一!”“拿第一是为了什么?”“为中国争口气啊!”“为中国争口气?”“嗯!”“谁教的,没人教啊哇!”“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所以我就得······”“在这儿时就别讲这个了。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汇总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汇总引导语:纪录片《含泪活着》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的《含泪活着》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那日看《小崔说事》,一个娟秀淡雅的女子娓娓道来她在日本拍摄了十几年海外华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是其封山之作,她叫张丽玲。
故事的主人公老丁和妻子都曾是自上海上山下乡的知情,返城以后苦于生活穷困,盲目间来到日本求学。
为了生活,他弃学开始打工,并萌生攒钱供女儿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想法。
这一下,便是8年光阴。
老丁在日本成了黑户,无法回国,家人便在隔绝的天地中以情维系。
女儿高三这年,摄制组回到中国,带来了久未见面的父亲的影像。
经过不懈努力,女儿终于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录取学医学,妈妈说,三个人要在三个地方了。
去美国的班机经停日本,12小时。
老丁分开中国那年,女儿还只上小学四年级。
他看着她说:个子真高,比你妈妈还高吧?又说,怎么有白头发了、该减肥了!老丁带女儿去他打工的第一家餐厅,伙计们惊讶:他还真有个女儿呀!第二天,送女儿到机场,却只能在地铁前一站下车,因为老丁没有身份证。
又过了五年,老丁妻子第12次签证终于批准了。
在纺织厂工作多年的她第一次做了新衣服,去美国,经停日本,48小时。
间隔他们上次见面过去了,13年。
漫长的新干线,终于让两夫妻相见。
没有动作,老丁只是看着妻子。
在家里吃完晚饭,他说:这十几年来,你辛苦了。
三天,两个人的东京。
仍旧是在地铁,离机场的前一站,看着老丁下车,妻子和女儿几乎一样的表情和动作,我想的和老丁一样:生死离别。
故事的结尾很好,2年后,女儿即将毕业,在美国当一名妇产科医生,老丁也终于要回国了。
从35岁到50岁,在邻国日本,他度过了15年孤独而辉煌的人生。
老丁爱哭,也许是因为记录的都是那些最让人难受的时刻,但正如题名:含泪活着。
张丽玲在小崔采访时说:两国的观众在看完之后都很感动。
但是会问说:你拍了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成功的么?而日本人也会问:你拍了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失败的么?纪录片不是电影,现实就是有很多的矛盾。
角落里的人 影视欣赏
影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角落里的人
“黑户口”在日本法律上称为“非法滞留”,处理措施:规劝或驱逐出境。
一旦“黑”了,升学、正式就职乃至自由回国探亲等权利将随之失去。
而且,平素最怕碰上警察......在日本,“黑”了的同胞有数万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
在这集中,着重介绍了两个“黑户口”约2年里的生活变化以及对人生出路的思考和选择。
冯明,7年前带着学金融的愿望来到日本,但3年前他失去了签证,成了黑户口;史国强,后来也失去了签证,成了角落里的人。
“我现在真的是对自己有一种自卑感,每天就是为了一点钱,在这里呆下去。
”冯明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满怀热望而来,不肯空手而归,难以莫测的人生。
为了生活,冯明、史国强不惜冒着危险去打假卡;晚上史国强在ktv的厨房里干活;每周六的赛艇赌注......故事的结尾,冯明、史国强重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就像史国强说的那样:重新开始人生,人生好多转折。
最后的结果意味深长。
虽然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离开了,可是在这9年里,他们虽然艰辛,他们没有完成他们的理想,可是他们成长了,他们经历了人生的洗礼,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磨难,只要我们选择了,就不要放弃,因为,终有一天,会柳暗花明!。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经几个好友的推荐,今天终于得空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泪流满面,感动的一塌糊涂。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垃圾文化泛滥的时代,在这个专家学者教授校长官员瞎忽悠满口跑马只为谋取一己私利的状况下,这部纪录片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不为别的,只为那句经典的话语:纵然含着泪,也要活下去。
比起那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比起某人虚构的什么梦,比起那些口号喊得响亮背后做着见不得人的那一帮人,你们一家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认清了什么是奋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回报。
这部纪录片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
该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整整十年,张丽玲克服重重困难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将对亲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坚忍不拔,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该片曾于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
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看完这部纪录片,被片中的无数情节深深感动。
其中特令人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其一:片中的主人公丁尚彪远涉重洋在日本克服重重困难,打黑工节衣缩食,在寄钱回家为女儿求学提供物质上的准备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女儿的深情教育。
专门在上海广播电台为女儿点了《牵手》这首歌,并不忘教育引导女儿每当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就听听这首歌,这首歌及丁尚彪对女儿丁琳的教诲,使丁琳也备受教育与感动,特地将爸爸的点的这首歌及留言录下来永远珍藏。
其二:丁尚彪离开上海8年后,丁琳前往美国留学前中途乘飞机转道日本利用仅有的一天时间与爸爸丁尚彪见面,一路上帮女儿搬运行李,一路观察女儿成长的细节变化,一路的喜笑眼开,丝毫没有向女儿表露出日本打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妻子女儿的深深思念之情。
含泪活着,苦乐人生
含泪活着苦乐人生——观《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有感今天是影视艺术欣赏课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节课。
课上老师放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纪录片,片名是《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
这部影片介绍的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从中国的各个地方去日本求学奋斗的影片。
课上老师放的第一部是《小留学生》,讲述的是在北京生活的张素,因为父亲在日本留学,并在那工作。
丈夫在工作稳定之下,打算把远在北京的妻子和女儿接来日本。
影片把女儿张素为主要介绍对象,从北京出发到日本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小学学习,从没学过日语到和学生们交流不成问题。
期间在学校待了2年。
我看到了只要认真学习,真心探讨。
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
最后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决定回国。
对于一位只有9岁的学生,相信去日本的这2年能够给她的人生增色不少,也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深深的被张素以及她周围的人所打动。
由于课上时间有线,我在课余时间看了下集,发现在日本的中村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来到北京看望张素,让我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小留学生》这部影片是很有魅力的,它的魅力体现在主人公张素那不怕困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
影片中还有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那就是每天上学放学陪张素的日本小学生,整整2年的时光,每天如此,让我很是敬佩。
这部影片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日本的一些看法,虽然还是有矛盾存在,但这确是一个好的开始。
课上老师放的最后一部片子是《含泪活着》,这是《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的最终章。
讲述的是家在上海35岁的老丁,为了摆脱现状,前往日本求学,想借助此为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满怀憧憬的他告别亲友以及女儿,独自一人来到日本。
来到了日本才感觉到现实的残酷,由于户口过期,他变成了黑户口。
为了逃避检查,不想回国的他选择北海道偏僻的阿寒町。
在日语学校毕业后,开始置身一人在日本打拼。
梦想破灭的他决定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女儿,在日本拼命的打工赚钱,除了每个月的伙食费,他把其他的钱都寄回家里,供女儿的学习。
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解说词第七集
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解说词第七集日本始称东瀛,唐代盛期,曾有大批的东瀛使者赴长安求学。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了13名留学生赴日本,从此揭开了中国人赴日本留学的历史。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踏着先人足迹,来到了这块陌生的土地。
“天津来的。
”“上海来的。
”“西安来的。
”“北京来的。
”“来自于四川成都。
”“我来自福建。
”这是一部由亲手制作的记录片。
是我们在日本生活的记录。
字幕:我们的留学生活。
在日本的日子。
1996年10月19日。
张焕然,35岁,今天是去机场迎接来日本定居的妻子和女儿。
成田机场,张焕然现在是日本一家公司的职员。
为妻子和女儿来日本做准备。
已经几夜没有睡好觉了。
“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他们的语言问题,孩子的教育的问题。
这是最头痛的,而且是相对来说,比这个喜悦的比这更大一点,坦率地说,我前两天一家吧孩子的学校联系好了。
他们倒是听热情的,而且……无条件地接受了(入学),但是还是有点担心啊,而且……不过真高兴是还有三十分钟,飞机就要到了。
”张焕然,北京人,五年前告别妻子和女儿来日本留学。
日本有学校和日本的法学硕士毕业后,正式就职才一年。
与即将到来的妻子和女儿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
阔别三年后异国团聚,第一次出国的妻子和女儿,张素,9岁,在北京的小学读三年级,父母的独生女。
妻子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三十五岁,为全家欢聚而格外高兴的张素自见到父亲开始就一直说个不停。
妻子辞去北京的会计工作,处理了家当,来到了丈夫工作和生活的东京。
“对于日本语方面有什么担心没有?”“没有。
”“为什么?”“学!”“日本小学生欺负你的时候,你怎么办啊?”“用学习来对付他们!”“有什么具体打算吗?”“在中国我跟我妈已经定了条约了。
我一定要拿第一!”“拿第一是为了什么?”“为中国争口气啊!”“为中国争口气?”“嗯!”“谁教的,没人教啊哇!”“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所以我就得······”“在这儿时就别讲这个了。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观后感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观后感作为一个在日本留学了一年的学生,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分。
来到这个东方神秘的国家,我领略到了日本的独特魅力和文化魂。
下面,我将从宿舍生活、学习经历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来分享我在日本留学的观后感。
首先,我想谈谈在日本的宿舍生活。
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住在宿舍,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与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交流互动。
在我的宿舍里,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我们在一起生活学习,互相帮助和支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但我们能够在此相互尊重和包容。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日本的多元文化氛围,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次,我要说说在日本的学习经历。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
在日本的大学,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老师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每天上课前,我们都要进行自习课,这是一个互助学习的时间,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日本大学注重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在日本的人际交往经历。
日本人以其独特的礼仪与谦和的待人方式而闻名于世。
我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中结识了很多日本友人,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
每当我有困难或者遇到问题时,他们总是愿意伸出援手。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中,我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与当地学生一起工作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同时,我也发现在日本留学生的圈子中,大家都非常友好,彼此相互支持和鼓励,这让我深感温暖和幸福。
总结起来,我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光是一段非常宝贵和难忘的经历。
通过宿舍生活,我感受到了日本的多元文化;通过学习经历,我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人际交往,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和了解了日本的社会风貌。
影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姓名:祝董军班级:G11针推学号:201103005033 影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小留学生》记录片导演:张丽玲演员:丁尚彪····看了《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中的小留学生张素,再次让我感动与震撼,对于这种富有意义的影片我更是详见恨晚。
《小留学生》中张素9岁,北京人,由于父亲在日本留学工作,便和母亲一起去日本和父亲一生活起。
刚到日本上学时,尽管开始一点日语不懂,但还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勤奋逐渐跟上同学,但最可贵的是,她和那里的同学,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融入爱国元素,通过语言巧妙回答中日问题。
片中有人问张素到日本会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她回答说:“我要用学习好来报复他”。
多好的孩子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之后的影片也就是在日本2年的小学生活中她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这是什么概念啊?其他孩子是在母语下学习的,而张素是在外语的情况下学习的,却取得了第一,张素真正做到了为国争光。
在张素入学的第一个月后,校长向全校介绍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孩子。
张素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要求上台演讲。
那一句“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和平的,我们要一起唱和平的歌。
”一个三年级的中国孩子,当我感叹于她的沉着与丰厚的历史知识时,也想起了无数中国人心中对日本的鸿沟。
影片几乎彻底颠覆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
影片中的日本人对我们中国留学生张素一家人的尊重让我们无法想象。
其中的几个镜头充分表现在这点。
第一镜头,张素第一天上学,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亲自出来迎接他们。
同时给张素在全校举行迎新仪式。
第二个镜头,学校专门为张素聘请了一位翻译老师来帮助张素学习日语。
第三个镜头,有一位日学生和张素一起上学。
从刚开始两个人一路上无法沟通到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这个镜头充分体现了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对国际友人的尊敬。
影片用张素体现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
影片中小留学生张素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性格,就体现了这一点。
20年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艰辛生活创日本收视纪录感动无数人
20年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艰辛生活 创日本收视纪录感动无数人国庆期间被一篇微刊刷屏文章讲述的是上海一家三口15年的奋斗史含泪生活,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这其实是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其中的一集《含泪活着》《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三年亲手制作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创富士电视台收视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偏见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奖比起《含泪活着》第一集《初来乍到》中韩松和王尔敏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更有积极意义1996年4月21日下午两名来自中国自费留学的中国青年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入了东京成田机场他们素不相识抱着不同的理想迎接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初出茅庐满怀期待韩松,26岁,来自江苏省盐城市抱着经风雨、见世面的追求告别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踏上了异国的土地住在学校介绍的位于东京新宿区大久保的房子四张半草席,约9平方米,没有卫生间每月租金2.5万日元折合成人民币1800元初来乍到的韩松还会打着领带提着公文包到高级西餐厅吃一顿早餐并且认为日本的生活还挺适合自己的初生牛犊对每一样事物都很好奇对异国他乡的新生活满怀期待现实残酷自我怀疑然而期待归期待生活是要靠金钱维持的语言不通没有工作在陌生的国度是生存不下去的当时在日本一捆青菜32元人民币是国内的64倍韩松一天的花费就是国内一个月的工资仅仅在日本一个月带去的现金只剩下1600美金家境相对优越的韩松开始自我怀疑来日本究竟为了什么为了学有所成为了名牌大学想清楚的韩松脱下西装领带开始拼命学语言拼命打工赚钱发愤图强暴瘦30斤韩松每天要定4个闹钟才起得来奔波在语言学校和打工的餐厅晚上在出租屋里通宵看书一万多个日语单词就靠死记硬背白天在餐厅里洗碗工作12个小时整个人暴瘦30斤这样没日没夜的生活韩松熬过了两年从刚进语言学校时连“拉面”都不会说到两年后通过笔试面试最终顺利考入明治大学韩松是无数留学生的一个缩影从初到异国时的满怀期待到渐渐因为生活的不适应而自我怀疑最终重新审视自己后开始为梦想而拼搏涉世未深稚气未脱王尔敏,19岁,来自浙江舟山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坐飞机一出机场就因为丢了行李而哭得不知所措刚到日本时住在定居日本的姨妈家三室一厅的房间多了第二代留学生比起韩松在异乡的无亲无故王尔敏的境遇要好很多有姨妈一家人的照应王尔敏在国内学过一点日本语她的目标明确就是考上国外的大学第一天到语言学校报道阿姨将她送上电车壮着胆子迎头而上像每一个到国外留学的人一样王尔敏凭着刚刚学来的几句日语壮着胆子迎头而上找工作哪有那么顺利大多数的回应都是“不需要外国人”到日5个月学会独立来到日本的第五个月王尔敏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终于迈出了走向独立人生的第一步到日本不满一年王尔敏就考上了千叶大学在日本语学校的同学中她是第一个上百人的教室里她是唯一一个外国人看似顺利实则不易考上大学的王尔敏从姨妈家搬了出来开始了彻底的独立生活一天打好几份工奔走于学校和打工的餐厅比起在国内的同龄人王尔敏提前实现了这个过程学成归来衣锦还乡1997年8月离家一年半的王尔敏第一次回家那个当年稚气未脱的孩子如今已出落成一朵铿锵玫瑰现在也有很多像王尔敏一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奉父母之命被送出国从不经世事的孩子慢慢磨练得自主独立坚强不论是像韩松那样不惜一切为了追梦而拼搏还是像王尔敏那样把自己磨炼得自主而独立只身一人漂泊在异国他乡日子总归不会太好过国外的生活并不像想的那样光线亮丽远离了父母朋友一切要从零开始大多数留学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每个人的孤独都虽败犹荣视频版权归属CCTV大富日本富士电视台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视频《初来乍到》上《初来乍到》下点右下角“写留言”留下你的看法。
2016年观含泪活着有感
观含泪活着有感2016年观含泪活着有感2000年5月5日,这部记录片中的《小留学生》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首度播出,就获得了24%的收视率,这是富士电视台同时段取得的最高收视率。
《小留学生》的播出,在日本主流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长篇报道,2001 年,《小留学生》获得了“日本第27回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纪录片奖”,这是这个奖项自建立以来首次由华人制作的电视作品获此殊荣。
此片还获得“日本映画摄影监督协会特别奖”等知名奖项。
2016年观含泪活着有感【篇一】跑到百度贴吧,逢日就喷的大粪们的诋毁随处可见,对于这部片子自然也不例外。
赞扬的话不想多说,想写点话给喷这片子的大粪看看,虽然豆瓣上可能不多。
口口声声话老丁一家崇日媚美的大粪们听好。
片中老丁那样的人,无论生活是何种境遇都勤勉、踏实、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妻子忠贞、对女儿负责。
这样的人,无论生在何种年代,哪个国家,都注定是最正直、最值得尊敬的、也是最不会做出低劣不耻之事的人。
相反,倒是那些连最基本的人伦亲情都搞不明白,只会扯上日美就唧唧歪歪还自以为爱国的十三,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越是这种人在关键时刻越会出卖他人。
2016年观含泪活着有感【篇二】该怎么开始呢,翻出了硬盘里保存了好久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这部纪录片。
当初本来是想给去日留学的女朋友打气用的,但自己却一遍遍的看了好多次。
尤其是关于韩松的那个故事,做为一个置身事外者自己的心绪竟也随着他的起落而变化,当看着消瘦的他终于考上心仪的学校脸上绽出笑容时,我也兴奋地喊出了一声“呀达”,为之叫好也由衷的满足。
身上包围着阵阵暖流,我想我应该为这些辛苦拼搏的人们写些什么哪怕是只言片语。
当无意中看到《含泪活着》这部留日生活的封山之作时,毫不犹豫的找来看后,眼眶中已控制不住的湿润起来。
这是老丁的生活,当周围看惯了爱情输给距离的种种后,我在想时间距离到底有多可怕,十三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似乎在和他一样经受着考验,当我在向友人抱怨工作太乏味、生活太平淡,似乎这周和上周、上上周无甚差别时,有的人却在用执着教会我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和成熟。
2021年含泪活着观后感
2021年含泪活着观后感2021年含泪活着观后感1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太多责任。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
”这是11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含泪活着》片首的一句话,在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工15年的动人故事。
在大学第一节语文课上,我看了这部“比阿凡达更有吸引力”的纪录片。
张丽玲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老丁1996年只身来到日本,怀揣梦想,家人的思念,期望。
一切在梦中总是那么美好,现实却无比残酷。
老丁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可是到日本后他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由名知青变为日本最底层的工人,每天各种工作,住在破旧,低矮,仅仅10平的房子里。
生活艰辛而残酷,家人是他唯一的寄托,女儿的学费是他工作的目标。
他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回家后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
然而,他日夜思念的家人,却是15年难以相见。
15年暗无天日的生活,老丁只见到了亲人人两次,不足100个小时;15年暗无天日的生活,老丁吃的永远是最便宜的,把收入全给了家人;15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充满辛酸,老丁依然含泪活着。
生活的.苦涩,老丁懂得,却无人诉说。
15年,太多太多生命难以承受的辛酸苦涩,老丁一一度过。
在残酷的现实前,老丁选择坚持,选择了含泪活着。
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终于踏上回国的。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祝董军班级:G11针推学号:201103005033 影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之《小留学生》
记录片导演:张丽玲演员:丁尚彪····
看了《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中的小留学生张素,再次让我感动与震撼,对于这种富有意义的影片我更是详见恨晚。
《小留学生》中张素9岁,北京人,由于父亲在日本留学工作,便和母亲一起去日本和父亲一生活起。
刚到日本上学时,尽管开始一点日语不懂,但还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勤奋逐渐跟上同学,但最可贵的是,她和那里的同学,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融入爱国元素,通过语言巧妙回答中日问题。
片中有人问张素到日本会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她回答说:“我要用学习好来报复他”。
多好的孩子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之后的影片也就是在日本2年的小学生活中她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这是什么概念啊?其他孩子是在母语下学习的,而张素是在外语的情况下学习的,却取得了第一,张素真正做到了为国争光。
在张素入学的第一个月后,校长向全校介绍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孩子。
张素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要求上台演讲。
那一句“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和平的,我们要一起唱和平的歌。
”一个三年级的中国孩子,当我感叹于她的沉着与丰厚的历史知识时,也想起了无数中国人心中对日本的鸿沟。
影片几乎彻底颠覆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
影片中的日本人对我们中国留学生张素一家人的尊重让我们无法想象。
其中的几个镜头充分表现在这点。
第一镜头,张素第一天上学,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亲自出来迎接他们。
同时给张素在全校举行迎新仪式。
第二个镜头,学校专门为张素聘请了一位翻译老师来帮助张素学习日语。
第三个镜头,有一位日学生和张素一起上学。
从刚开始两个人一路上无法沟通到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这个镜头充分体现了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对国际友人的尊敬。
影片用张素体现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
影片中小留学生张素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性格,就体现了这一点。
张素面对新环境,新面孔,积极主动的涌入其中,而不是选着逃避。
他自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第一。
这对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是难得。
这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的自信和勇敢,更代表中华民族的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影片使用大量特写镜头有效的挖掘人物内心的想法,该段视频用了许多近景拍摄和特写突显张素的性格,第一个镜头,在回家的车上,给了张素许多特写镜头来表现张素精神面貌。
特别是在讲述对日本生活的想法时。
把镜头拉到张素的脸上。
表现那种充满希望,自信的表现。
日本的教育让我深深折服。
看了这个片子很感动啊,我看到了中国的教育真的很难过,学生才了老师的摇钱树,老师是家长的拥护者,真的现在的孩子在这样的老师的教育下也成了全是钱味的,没有人味的孩子,不懂事就是这样的来了。
在片中,我们看到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中村直子老师,她让离张素家较近的同学陪张素一起上学;还特地为张素请汉语翻译来辅导她学习日语,不但这样还让张素在全学校同学面前讲话,谈理想、谈和平、谈人生。
日本的很多方面其实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比如片中张素第一堂课大家唱的那首歌,小学生们唱的那首歌旋律就挺优美的,更重要的是歌词很美体现了他们放飞梦想的愿望。
这是一部纪录片,一部业余人士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仅凭一腔热血而拍摄的。
而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却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各种镜头让我们对日本有更好的认知,同时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