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课堂达标 新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2. 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 分类与整理的实际应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杂乱无章的书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书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知识讲解:(1)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解释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整理是将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有序的排列。
(2)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如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使用标签、盒子等工具进行整理。
(3)分类与整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整理书包、书桌、房间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例题,如将一组水果进行分类,或将一组衣物进行整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类和整理,并解释分类和整理的依据。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基本概念:分类、整理方法与技巧:按形状、颜色、大小等分类,使用标签、盒子等工具实际应用:整理书包、书桌、房间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将家里的小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拍下照片。
答案:根据家里小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标准进行分类,并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整理。
2. 题目:设计一个分类与整理的实例,并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选择一个实例,如整理书桌,按照书桌上的物品的类别、大小等标准进行分类,并使用盒子、标签等工具进行整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导语本单元共包括两个知识点:按给定标准进行分类统计、自选标准进行自主分类。
本单元的两个例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1.按给定标准进行分类统计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给出既定标准,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2.自选标准进行自主分类,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例2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例1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是以后学习统计的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
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思想;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通过具体操作知道分类的方法,能用表格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初步认识用简单的统计表进行分类整理,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例1和例2在进行教学时注重采用自主学习法,统计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两个例题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7、28页内容。
内容简析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数学的目的。
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统计表的简洁明了。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在本次《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
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时,能够很快地理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分类标准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扰。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引导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1.教学重点
(1)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举例:能够将水果图片按照形状(圆形、长形等)进行分类,或按照颜色(红色、黄色等)进行分类。
(2)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举例: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将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展示。
(3)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会用图表来展示分类结果,提高数据整理与描述的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观点,共同完成任务,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组的过程。整理则是将分类好的事物进行有序排列和展示。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物品,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学习用品按照种类和大小进行分类整理,以及这样做的优点。
举例: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学习用品按照种类、用途进行分类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类和整理的任务,能够通过图表来表示分类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分类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水果、动物、衣物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分类的例子,如将水果分为苹果、香蕉和橙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
3.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分类卡片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类操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4. 教学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a. 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水果、动物、衣物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c. 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分类的例子,如将水果分为苹果、香蕉和橙子等。
d.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e. 给学生发放分类卡片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类操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f.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如利用树状图或者表格来表示分类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分类的定义和作用。
2. 分类的依据,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记: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一年级下册实用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学校年级一年级上课时间
科目数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课时—总课时2----2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2、
3、展(师巡视发现问
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
点)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5、练(以固学案出示,
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
标)
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
结)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人数:8 4 6 6
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3 分类与整理单元集体备课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案新人教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
(2)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分类与更更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
教学难点: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突破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实验研究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二、教学互动(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1)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3)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2)解决第一个问题。
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2)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
(出示统计表)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二)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标准,培养学生灵活的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分类卡片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分类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家庭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每组发放一份分类卡片和实物。
引导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等。
每组完成分类后,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组的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分类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二)1. 分类的意义2. 分类的标准3. 灵活分类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或家庭环境,找出可以分类的物品,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尝试举例说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球、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彩球,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 讲解例题: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任务。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类与整理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类的定义、分类的方法和分类后的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类和观察,得出不同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这是因为分类与整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
情境导入
春天到了,公园里来踏青的人真多啊!
探究新知
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我按大人和孩子分。 我按男、女分。
按大人、孩子分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数 8
6
按男、女分
还可以怎样分呢?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位置 左 右
按左右分
1.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的表格, 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 同,但总数相同。
做一做
(表中数据需要老师根据实际填写)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把分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性别
男
女
人数
(分法不唯一)
巩固练习
给下面物品分类。
2+3
4+5
11-6
13-8
12-7
13-4
按衣服类型分
上衣 裙子
件数
3
3
按算式种类分
按计算结果分
结果是5 结果是9
件数
4
2
课堂小结
人数 7 7
将分类的结果用 表格的形式呈现 出来,这就是简 单的统计表。
观察这几个统计表, 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同样是 这些人,分类 结果却不同?
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多样。
8+6=14 7+7=14 7+7=14
分类结果多 样,但是总 人数都是相
同的。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二课时 课件.pptx
人教版 一年级下
导入新知
春天到了,小朋友们都来到了野外玩, 你们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类吗?
导入新知
我们是这么分类的,同学 们呢?
踢球的小朋友:( 3 ) 跳绳的小朋友:( 3 ) 放风筝的小朋友:( 2 )
男生:( 8 ) 女生:( 1 )
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统计的 数据看起来更加的清楚和明白吗?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18分2秒上午11时18分11:18:0220.6.20
谢谢观看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6.2020.6.2011:18:0211:18:02June 20, 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上午11时18分2秒11:18:0220.6.20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6月上午11时18分20.6.2011:18June 20,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1时18分2秒11:18:0220 June 202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3单元第2课时的分类与整理。
具体内容包括: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学会按某种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初步形成分类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按某种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按某种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2.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意义,初步形成分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讲解例题: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按某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因。
3.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尝试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1.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发现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 按某种特征对图片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因。
3. 尝试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写下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并能够理解分类的意义。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分类的特征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二 探究新知
总人数
8+4=12(人)
6+6=12(人)
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但 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人数都是相同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人数 6
6
二 探优究翼文新化知
还可以怎样分呢? 还可以按背了包和没背包分。
二 探优究翼文新化知
按是否背包分
背了包 没背包
人数 3
9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二 探优究翼文新化知
将分类的结果用上面表格的形式呈现出 来,这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四 课堂小结
1.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一定的 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的表格,就是简单的统 计表。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但 总数相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 元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精品PPT (共13页)
三 对应练习 (表中数据需要老师根
据实际填写)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男
女
人数
1.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2份打包)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 (2份打包)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比较和描述不同分类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比较和描述不同分类的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比较和描述不同分类的结果。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分类和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物品等。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分类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特点。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整理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 示例讲解:用教学卡片或实物物品进行示例讲解,让学生观察并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带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较和描述不同分类的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和整理结果,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不同分类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按照颜色按照形状按照大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画笔将自己分类和整理的结果画出来,并写上分类的标准。
答案:如:我将玩具分成了按颜色和按形状两类,玩具的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等,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请学生思考如何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举例说明。
答案:如:我将书桌上的文具按照种类分成了笔类、橡皮类、尺子类等,方便我找到需要的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