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后五道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资源的管理,是指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划,影响城市交通结构,通过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减少和调节道路交通流量,从根源上缓解交通紧张局面,是一种政策性管理。
(二)交通需求管理主要是从控制城市交通总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城市交通的宏观管理。通过制定城市交通准入制度,减少道路交通流、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制定城市交通长远规划增加城市交通能力,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城市交通需求。
(三)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来进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1)优先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交通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交通紧张、道路利用率不高、污染
严重、能源消耗大等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这些状况,有关交通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优先发展一些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少、人均污染指数小、人均能源消耗低的交通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人均污染指数、人均能源消耗最少等其他交
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发展城市交通时应考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应根据道路网络、环境控制和能源储备等实际情况,制订优先发展的实施措施。(2)限制发展策略
⏹当道路交通网络总体负荷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拥挤将会加重,因此必须对某些交
通工具实施限制或控制发展以防止交通拥挤状况进一步恶化。一般说来,应限制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如:适当控制小汽车、摩托车等出行方式的发展速度;各城市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出租车交通实施总量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限制发展策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实施前必
须对此策略可能造成的正面效益及负面效益做认真的分析和定量化评价,处理好限制发展与不发展之间的关系。
(3)禁止出行策略
⏹当某些城市的道路网络总体负荷水平接近饱和或局部区域内超饱和时,应在特定的
时间段、特定的区域内,对某些车辆实施禁止出行或通行。禁止出行策略一般为临时性的管理策略,同时由于它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实施前必须进行“事前事后”效果的定量化评价。
⏹常采用的禁止出行策略有:某些重要通道或区域的车辆单双号通行,在某些时段或
区域对某种交通工具实施禁止通行等。
⏹禁止出行策略多在重大赛会活动时采用。
4、经济杠杆策略
⏹介于管理与禁止出行策略之间的柔性较大的管理策略,通过经济杠杆来调整出行分
布或减少出行需求量。
⏹基本原则为:对鼓励的交通行为实行低收费,对限制的交通行为实行高收费。
⏹常用的措施有:收取市中心高额停车费(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量);收取某些交通
工具的附加费(减少其出行量);对某些重要通道过分拥挤时收取拥挤费(调节交通量)。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系列适应性的城市交通管理措施,它的实施总的说来会对经济和生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同的城市应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使用不同策略,尽可能给社会最小的影响。
22、公交优先发展的内容和对策
内容: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主要有三种:公共交通在经济上采取政府扶持,在法规上规定公交优先,另外限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发展。
对策:(1)城市政府可以在建设城市公交时对其给予财政支持,优化公交线网,发展快速、大容量、方便、舒适、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给予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城市公交。
(2)为使公共交通的管理和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制定相关的公共交通法规和交通规章制度,保障公共交通对交通资源的优先占用。如建设规划是对公交车予以优先,开辟专用车道,设置公交优先信号,解除某些限制使公交能够优先其他车辆通行等。
(3)不仅要对公交采取扶持政策,还要对影响公交运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予以限制和引导,如在购买私人交通工具时征收额外的税收,提高其使用的油价、停车费等,在道路上通行时进行控制,禁止其驶入某些线路。
23、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是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在法规、政策的约束下进行排污指标(排污权)的有偿转让或变更的活动。这是一项基于市场手段的环境经济政策,自1980年代初以来帮助美国在二氧化硫污染治理上取得巨大成功。
24、结合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是指为了顺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规律,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城市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涉及环境问题的社会活动予以监控调节,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
更好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建设资源环境协调有着重要意义。(1)增强环保意识。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科技水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旧方式是一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增长越快,能源、资源、环境问题越突出。
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倡导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
(3)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①国家对环保管理体制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
②改革市区双重管理体制,由市里统一领导环保工作: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带来的弊病:同一区域内执法力度不一,区政府干预部门执法活动,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分散。
③改革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方式和内容:把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考核干部的环保责任,除了绿色GDP外,还要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引用水质量变化、环保投资增减率、群众环境诉讼事件发生率等指标作为考核标准。(4)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加强监管。
①促进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听证、环保公益诉讼等
②行政许可制度中的区域限批制度。
③技术手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④经济手段中的税收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