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事。
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
那么,地球要“流浪”,为什么非得经过木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
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
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都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
1977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
经过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里外的遥远距离。
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
比如我们要去月球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并没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
故事中讲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应给地球加速;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程度。
江苏扬州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苏扬州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4.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15.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三)(10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
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
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
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
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到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
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们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
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
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
《流浪地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0 分)流浪地球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15.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2023年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训练题一(附参考答案)
2023年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训练题一(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久前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
《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同期上映的《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②“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
”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
”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备感无力。
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不尽如人意。
大手笔制作的《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③《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④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⑤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文章:《流浪地球》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流浪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人类面临地球毁灭危机时,勇敢抗击外星入侵者的壮丽场景。
B. 文章通过刘启和韩子昂的对话,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危机面前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担当。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地球发动机”、“流浪者”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D. 文章以未来科技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面对困境时的团结协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抗击外星入侵者”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外星入侵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章:《红楼梦》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B.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柔弱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D.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奢华和腐朽。
答案:C解析:选项C中,“通灵宝玉”并非象征着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而是象征着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三、文学常识【小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充满了神话色彩。
C.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选项D中,“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表述不准确,虽然《水浒传》中有农民起义的元素,但并非其主要内容。
四、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_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题).pdf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2分)《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4.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15.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题)
答案:
14、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15.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16.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17.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
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
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
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2分)《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4.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15.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实用类文本科幻影片《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不出意料地占领了春节档票房和话题榜首。
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最知名的代表,刘慈欣始终探索着汉语表达宇宙、时空、技术的可能性,尝试用科幻抒发当代中国人的豪迈和悲悯。
在评论人飞氘看来,刘慈欣的文字体现着卡尔维诺所谓的“轻与重”之间的巨大张力,他的轻来自宇宙的空灵,他的重则来自对中国的贫穷和落后的深刻体验,无论《乡村教师》还是《中国太阳》,人类情感都在冰冷宇宙中得以释放温度,卑小的个体与壮阔的时空实现了联结。
而最能体现刘慈欣对“重量”感受的,莫过于《流浪地球》。
这个关于“逃逸”的故事以不断“叠印”沉重感为乐事,命运在逃出死亡之前必先付出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刘慈欣还在他的科幻世界中完成了对近现代中国核心命题在星际尺度上的再表达,即对生存的焦虑、对进化的执着和对科学的崇拜。
《流浪地球》中,人类正是依靠残损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对灾难的抗争,为自身文明赢取新的生机。
(摘编自“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洞见》)材料二: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横认为:“看到了外太空,看到了灾难之后的地球,我看到了我没有办法想象的地球行星发动机,看到了未来这种驾驶的技术,这一切在普通观众的心里面他自然会判断说这个里面是有诚意的。
创作者用尽心思,让我看到一些来自未来的景观。
”为了真实显示这些前所未有的场景,节目组做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制作了10000多件道具,还制作了10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
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发动机等等,这些前所未有的东西,细节都非常精致,乃至空间站里每一块显示屏上的动画,都是真实设置的。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流浪地球》的工业制作标准,包括影片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跟好莱坞大型科幻电影非常接近了。
《流浪地球》的科幻热还带动了科学热。
在中国科技馆,《流浪地球》已经被收藏为首部科幻影片,现在,每周在这里,都会举行解密《流浪地球》里面科学知识的大讲堂。
2021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篇含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文本一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段旅程中。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
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 -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实用类文本科幻文学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共 12 分)《流浪地球》里的科学今年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凭借气势磅礴的特效场面与动人的父子情,深受观众喜爱,票房已突破 45 亿。
今天,我们就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来聊一聊。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太阳诞生于约 50 亿年前的一次星云坍缩,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紧跟其后。
太阳提供的能量来自于其中心氢气的聚核反应,如同大量氢弹在太阳内部不断爆炸,按照现有的数据.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100 亿年,所以,太阳还可以再燃烧 50 亿年左右。
不过人类学家曾经估算过,因为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人类在地球上还可以存在的时间大约是 200 万年。
而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更为悲观,因为人类使用能源的没有效率,预言几百年后就需要考虑离开地球。
人类是否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转动,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这个停止转动是否可以实现。
地球的转动能量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搜索的,是2.24*1029 焦耳,这个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一颗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100 万吨TNT 等量,或者相当于4.2*1015 焦耳,而历史上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 5000 万吨 TNT 当量,或者就是 2.1*1017 焦耳。
地球的转动能量大约相当于 1 万亿个“大伊万”氢弹同时爆炸。
不过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能够熟练掌握了。
重核聚变能力的话,产生能量的能力将极大提高。
按照电影所说,每个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能够产生 150 万吨的推力。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推论,这样一台发动机如果能够在赤道上持续不断的发产生反推力,那么也需要 21857天(大约 60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一旦地球停止转动,将会发生什么?最直接的一个效应就是,没有了转动,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路都会被海洋所淹没,这一点在电影当中有所提及。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三)(10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
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
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
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
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到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
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们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
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
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
2020中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流浪地球》练习及答案
(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_阅读附答案(2019江苏扬州中考试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阅读附答案(2019江苏扬州中考试题)《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闹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一想,到底甚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缘由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发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发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映发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构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维持不乱的形态。
但跟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愈来愈少,氦愈来愈多,核心密度愈来愈大,因而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映,这类反映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而太阳自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为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或许不会被吞噬,但必定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定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而,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咱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甚么作用?2分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进程。
请梳理这一进程,完成填空。
4分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 ②_____一太阳烤焦地球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应用了哪些说明法子?有甚么表达作用?2 分4.联络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80-100字,4分【答案】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恒星的说明。
语文中考试卷流浪地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流浪地球》中的主要人物?A. 刘启B. 李一一C. 马希D. 火星2. 《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生存,决定将地球驶离太阳系,这一行动被称为:A. 太阳危机B. 地球流浪C. 太空移民D. 太阳移民3. 在《流浪地球》中,以下哪个不是推动地球流浪的动力源?A. 地球引擎B. 太阳核聚变C. 地球磁场D. 地球引力4. 《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是:A. 太空辐射B. 地球生态破坏C. 地球引擎故障D. 太阳风暴5. 以下哪个不是《流浪地球》中的科学设备?A. 地球引擎B. 太阳帆C. 地球磁场发生器D. 地球通讯卫星6.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做出以下哪个牺牲?A. 全球停电B. 全球停水C. 全球停火D. 全球停止科技发展7. 《流浪地球》中,以下哪个国家在地球流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中国B. 美国C. 俄罗斯D. 日本8.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发现了一个外星文明,这个文明被称为:A. 外星智慧B. 外星遗迹C. 外星来客D. 外星帝国9. 以下哪个不是《流浪地球》中的地球流浪原因?A. 太阳毁灭B. 地球生态恶化C. 地球人口过多D. 地球资源枯竭10. 《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为了应对太空环境,进行了以下哪个重大改革?A. 太空农业B. 太空工业C. 太空居住D. 太空交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将地球驶离太阳系的故事。
2.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的动力源是______,它可以让地球以______的速度前进。
3. 《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是______。
4.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过程中,人类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做出以下哪个牺牲:______。
语文中考试卷流浪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关于电影《流浪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B. 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生存将地球驶离太阳系的故事C.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是刘启和他的父亲刘培强D.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21世纪末2. 下列词语中,与“流浪地球”主题无关的是()A. 生存与毁灭B. 爱国主义C. 科技发展D. 美食3. 以下关于电影《流浪地球》中科技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引擎是利用核聚变技术驱动的B. 人类通过建造空间站来居住C. 电影中出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D. 地球引擎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地球像一艘巨轮,在宇宙的海洋中航行。
”B. “刘培强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C. “流浪地球计划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D. “刘启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
”5. 以下关于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物性格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刘启勇敢、聪明,具有强烈的责任感B. 刘培强沉稳、冷静,是团队的领导者C. 王磊热血、冲动,但缺乏主见D. 马卡洛夫严谨、负责,但有时过于严厉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6. 简述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引擎的作用。
7. 分析电影《流浪地球》中刘启和刘培强父子关系的演变。
8. 请结合电影《流浪地球》的内容,谈谈你对“生存与毁灭”这一主题的理解。
三、作文(50分)9.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引擎是拯救地球的关键。
它利用核聚变技术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地球能够在宇宙中安全地航行。
材料二:地球引擎的研发和运行过程中,无数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们为了人类的生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要求:(1)结合材料,以“勇担责任,共筑未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作文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达对科学家们的敬佩之情。
(3)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议论文等。
---评分标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0 分)
流浪地球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
15.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
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16.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4分)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烤焦地球。
17.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3分)
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
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理的火花。
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
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