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概述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战略和新举措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战略和新举措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战略和新举措。
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经济,我们需要拥抱国际市场和想象力。
为此,我们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国际贸易、加强投资合作、加强东盟地区合作,同时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和改革创新化。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全球经济挑战和机遇的双重背景下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和经济创新的必然选择。
第一部分:背景概述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逐渐抬头,全球经济治理难度增加,最终导致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我们认为,只有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框架中协调各种力量,汇聚全球智慧,才能应对全球问题,实现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新战略和新举措2.1 推进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创新,加强了结构性改革,强化了创新,启动了开放的新格局,华夏的经济活力提升了不少。
目前,中国正在实行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等政策,以提高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
同时,实现民营企业等多元化的发展。
2.2 促进国际贸易全球市场是一个多边,互惠和双赢的市场,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国际贸易。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增强全球贸易的活力和稳定性。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地区合作,促进国际贸易,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扩大了出口市场和贸易额。
2.3 加强投资合作投资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制胜法宝之一。
中国加强了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保护,出台了许多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并将信托、养老金管理、证券、期货、基金等业务纳入外资开放控制权限清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准入,增强了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裴长洪㊀郑㊀文内容提要: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要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价值链,并争取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有利于应对新技术革命酝酿的新形势,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发展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有利于利用新优势和发挥中西部优势,提高整体开放水平;要有利于利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扩大的新形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㊂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外投资逐渐为互利共盈提供更大动力;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石,统筹多边㊁双边和区域自贸区的建设;着眼于更高标准,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㊂关键词:开放型经济㊀体制㊀贸易规则㊀自贸区㊀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出: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㊁资源高效配置㊁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㊂什么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需要从理解和把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入手来探讨,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㊂一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一)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构建中向中高端攀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生产和贸易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㊂所谓全球价值链就是指,当商品的产品设计㊁原材料提供㊁中间品生产与组装,成品销售㊁回收等所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后,形成的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生产网络㊂在全球价值链的每个生产环节上,附加值被不断地创造㊁累加,并通过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流动㊂近年来,在通讯与运输成本下降和制度创新的带动下,各种产品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重组,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全球价值链的阶段㊂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更多的是对外国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参与与适应,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和低附加值的环节㊂据‘2013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率为59%,位列全球第11位,中国国内附加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0%,低于俄罗斯㊁印度㊁巴西㊁澳大利亚等国,在全球排名前25位的出口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㊂因此,我国开放型经济需要提高生产的分工档次或建立自己的全球价值链,在开放中争取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㊂为此,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积极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结合好东部地区资金㊁人力资本优势与内陆地区的优势,提高整体开放水平;扩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建立自己的区域和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㊂(二)在新技术革命酝酿中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酝酿之中,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技术㊁新能源技术㊁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㊁生物医药技术㊁太空与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㊂世8 ∗裴长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云山讲座教授 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pe i c h h c a s s 739@163.c o m ;郑文,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邮政编码:330013,电子邮箱:z h w e n z h h u a @163.c o m ㊂界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将有可能对全球制造业生产方式产生三大重要影响:首先,生产制造模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生产;其次,生产组织方式从工厂化转向网络化;再次,产业组织形态从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链转向中小企业的网络集聚,推动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庭抗礼的市场竞争新格局㊂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对制造业各领域的持续渗透,有利于掌控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企业实现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组,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继续处于主导地位㊂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已经开始吸引部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使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㊁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产业升级模式遇到某些阻力㊂此外,如果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生产将不再是起主要作用的企业竞争要素,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将成为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快速成型技术和网络协作体系的支持下,更多的企业将选择在终端消费市场进行本地化生产㊂这将对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中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㊂因此,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以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㊂(三)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酝酿中主动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当前,传统WT O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受阻,新一轮区域贸易自由化浪潮逐步兴起㊂尤其是2013年以来,T I S 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㊁T P 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㊁T T I 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均在加速推进㊂不同贸易体系下的谈判内容更加侧重于贸易与投资并重㊁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相关联㊂发达国家加大力度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㊂更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在框架㊁内容㊁要义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规定,使我国面临新一轮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挑战㊂例如,大多数T I S A谈判参与方在金融㊁证券㊁法律服务等领域已没有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限制㊂而我国这些领域的政策仍停留在传统的WT 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银行㊁证券㊁保险㊁电信等行业在上一轮加入WT O谈判时仍保留有许多限制外资准入的措施,缺乏参与T I S A谈判的基本条件㊂T P P㊁T T I P谈判更是由于国际政治等原因,将中国排除在外㊂为改变当前的不利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着眼于更高标准,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发展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㊂(四)在我国要素禀赋条件变化中培育新优势并发挥整体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区域,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土地稀缺㊁能源短缺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维持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现实基础逐步被侵蚀,其优势逐渐转化为资金充裕㊁人力资本积累;而中西部地区随着这些年西部大开发㊁中部崛起的推进,基础设施和软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加之劳动力成本低廉,逐渐形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㊂因此,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中,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发挥东部地区资金㊁人力资本新优势,又要妥善利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契机,在产业配置和重大项目安排上向中西部重要城市和地区倾斜,在未来人口密集区的长江中游地区㊁黄河中下游地区㊁成渝地区等区域,选择若干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进行重点建设,建设成若干国家级行业中心,就能形成符合产业发展规律㊁相互支持㊁相互协调的区域经济结构,为我国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提高我国整体开放水平创造条件㊂(五)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旧的风险尚未根除,新的不确定因素又在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㊂联合国贸发会议‘2014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14年,除美国经济增长恢复较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达到2.5%外,其他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复苏之路仍然漫长;西欧国家虽然走出衰退阴影,但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仅为1.5%;日本经济预计也为1.5%㊂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低迷不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表现更佳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可能上升到5.1%和5.4%㊂中国预计将在未来数年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印度经济增速预计升至5.3%;巴西㊁俄罗斯分别升至3%和2.9%㊂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备后发优势,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南南合作日益紧密,加之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这就为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㊂因此,改善现有体制机制,以推动中国与新兴市场和9‘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将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重要任务㊂表1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累计统计(亿美元)分类1979-2012年2012年项目与金额项目数(个)比重(%)合同外资金额比重(%)项目数(个)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总计73846410026591.62100277171001239.85100第一产业211272.86562.692.128653.1220.091.62第二产业50341868.1716208.4260.951163041.96557.4944.96第三产业21391928.979820.5136.931522254.92662.2753.42采矿业19240.26142.880.54870.316.130.49制造业48574565.7815207.4457.191111440.152142.02电力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80.43376.471.422140.7721.181.71建筑业125411.7481.631.812150.789.170.74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96571.31696.132.624131.4931.912.57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2911.39405.41.529933.5826.992.18批发和零售业638688.651112.914.19725926.1984.256.8住宿和餐饮业66060.89184.810.695131.858.430.68金融业6630.09780.372.931610.5898.837.97房地产业508466.894056.2615.254661.68268.8221.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04425.481398.045.26351812.6983.826.76科学研究㊁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33951.81494.141.8613574.924.581.98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040.16148.870.561510.548.640.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22601.66340.861.282120.7618.841.52教育17050.2332.910.12150.050.040卫生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310.1867.580.25110.040.780.06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16400.22101.880.381520.550.350.51资料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12“㊂二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一:促进服务业开放潜力的释放㊀㊀(一)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不足,拥有巨大开放潜力1.从外资流入角度来看,服务业开放程度不足㊂1979年至2012年的34年间,我国第二产业㊁服务业(第三产业,下同)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合同外资金额)流入量累计分别为16208.42亿美元㊁9820.51亿美元,占全部F D I流入量累计额的比重分别为60.95%与36.93%,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绝大部分投向了第二产业㊂在服务业内部,外资主要进入了房地产业㊁租赁㊁商务服务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业吸收的外资占吸收外资总额的15.25%,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26%)㊁批发和零售业(4.19%)㊁金融业(2.93%)㊁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2.62%)(见表1)㊂尽管近年来,外资流向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比如2012年服务业吸收F D I的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35个百分点,但这些外资也主要是流入了少数服务行业;其中,仅房地产一个行业就吸收了当年外资进入额的21.68%;科学研究㊁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卫生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对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的服务性行业,吸收外资程度却很低㊂这反映出,阻碍我国多数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普遍存在,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空间㊂2.从服务贸易角度来看,服务业开放水平不够㊂按照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已积极履行了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承诺㊂截止到012012年,在按WT O 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10个,新开放的分部门,涉及银行㊁保险㊁电信㊁会计㊁分销㊁教育等重要服务部门,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㊂但是,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很不够㊂在跨境交付㊁境外消费㊁商业存在㊁自然人流动这四种服务贸易模式中,我国在商业存在与自然人流动这两个领域的开放尤其不足,在跨境交付㊁境外消费方面还低于较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俄罗斯(见表2)㊂表2㊀WT O 成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的比较(部门比例%)贸易模式模式1跨境交付模式2境外消费模式3商业存在模式4自然人流动承诺范围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市场准入俄罗斯6430675196257142935中国222157523452524605545发达641125861223960101000发展441046702282075558114转型5211377911102761120991国民待遇俄罗斯6333469265178122962中国45154550453020505545发达705259532097317821发展523456613328639453421转型7032793340881251481数据来源:WT O 网站,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数据整理,2011年㊂㊀㊀(二)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原则与重点1.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原则㊂根据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处阶段,进一步开放的重点部门应该符合两个条件:(1)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先开放㊂生产性服务行业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在产业链中处于制造业的上下游;其发展可以通过强化资本㊁劳动和技术等要素的积累,使得资源在不同的产业间进行重新配置,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改善整体经济和贸易结构㊂(2)体现开放倒逼改革的行业先开放㊂引入外资机构能让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内服务业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竞争机制的引入对于推动相关行业深化改革也将起到正面作用㊂2.服务业开放的重点行业㊂(1)通讯服务业㊂入世后,外资电信运营商的进入并没有对我国电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我国电信服务贸易仍然不稳定,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高㊂通讯服务业开放有助于通讯技术在其他关联行业的扩散,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应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㊂(2)海运服务业㊂海运服务业是发达国家普遍有限制开放的行业部门,而我国对海运业的开放力度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大的㊂目前,关于海运服务开放的焦点在于捎带运输,我国禁止国外海运公司在国内港口进行捎带运输的操作㊂就捎带运输本身而言,它的灵活性使航线网络得以优化,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提高了港口利用的效率㊂在这一点上,美国和欧盟各港口之间自由运输集装箱的业务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㊂因此,捎带运输业务是我国海运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重点㊂(3)航空运输服务业㊂航空运输服务本身是发达国家重点限制或者禁止开放的行业,但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二级服务行业是可以进一步开放的部门㊂我国目前在民航业计算机订座系统领域依然存在大量的机制性进入壁垒,2012年颁布的‘外国航空运输企业在中国境内指定的销售代理直接进入和使用外国计算机订座系统许可管理暂行规定“试图打破市场垄断,但相关政策依然难以落地㊂在不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条件下,航空外围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引入适度竞争,提高民用航空服务质量,是我国航空运输服务业下一步开放的重点㊂(4)教育服务业㊂在中外合作模式之外探索直接办分校模式,将是对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在农㊁林㊁矿㊁理工科等教育领域应大胆开放,引进境外办学资源,推动我国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的程度㊂(5)医疗服务业㊂大胆引11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进境外医疗投资和医疗资源㊁医疗人才,对外资医疗服务机构放开医疗服务价格,资质好的医疗机构应给予医保覆盖的待遇㊂通过外资医疗机构的竞争,促进国内医药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㊂三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二:促进 外在型经济 成长㊀㊀(一)资本净输出时代即将到来,对外投资渐成主角当前,我国的对外经济结构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外投资将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提供更大的驱动力㊂从趋势上看,不论是中国的外贸还是吸引外资,都已经进入中低增速区间,无法再现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而对外投资则方兴未艾㊂我国吸收外资额和对外投资额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18:1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2:1,继而上升至2013年的1.3:1㊂2010至2013年,中国F D I流入量分别为1088.21亿美元㊁1160.11亿美元㊁1117.16亿美元㊁1175.86亿美元,流出量分别为688.1亿美元㊁746.5亿美元㊁878亿美元㊁901.7亿美元㊂这表明,近四年的F D I流入量一直徘徊于1110亿美元的水平,而流出量则增长了31%(见表3)㊂从2013年的数值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比实际使用外资少了274.16亿美元,资本流出追上流入的水平已成为基本趋势㊂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的对外投资很可能于2015年或者2016年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实业资本净流出的时代㊂事实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往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㊁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㊂因此,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特征将从以往偏重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为主,转变为进出口贸易并重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㊁以对外投资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生产网络为主要内容的 外在型经济 新格局,使开放经济在质和量上出现新飞跃㊂表3㊀中国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亿美元)年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海外并购流量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当年新设项目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856.2993,07319.56 19908.30.644.557,27334.87 1995202.49177.6837,011375.21 20009.164.7277.6822,347407.15 2005122.6152.79572.0644,019724.06 2010688.12973172.1274061088.21 2011746.52724247.81277121160.11 20128782765319.4249251117.16 2013901.71175.86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㊁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㊂㊀㊀(二)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增强投资主体权利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复杂,落后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践要求,这一状况亟待改变㊂现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以核准制为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来核准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凡属规定情形的企业境外投资均须报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核准;二是由国家和省级发改委对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类项目的核准,称为项目核准㊂这一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着审批过程中环节多㊁材料复杂㊁程序繁琐状况,使一些项目丧失最佳时机,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与积极性㊂因此,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㊂(1)扩大备案制的适用范围㊂事实上,国家发改委2004年‘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已对特定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备案制㊂依据该办法,中央管理企业可以自主决策其投资的中方限额以下的资源开发类和其他类境外投资项目,并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境外投资自由化㊂但是,现行备案制仅为国家发改委在境外投资项目核准中采用,且适用的范围较为狭窄,即仅适用于为数不多的中央管理企业㊂今后应尽力使不同类型的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备案制不应仅局限于中央管理企业,而且也不该仅适用于境外投资项目,而是应该统一适用于所有的境外投资㊂(2)建立核准制的 负面清单 管理模式㊂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 管理迈进,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社会主体依法自行决定㊂目前境外投资核准条件有两种方式,商务部采用否定列举的方式规定核准条件,这类似于 负面清单 管理,国家发改委则采用21肯定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核准条件㊂从效果看,采用否定列举的效果明显优于肯定列举,因为采用肯定列举,非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质审查不可,并且将能获得核准的境外投资限定在了较小范围内;而采用否定列举,只要不违反公共利益的境外投资要求就能获得核准,这就扩大了企业境外自由投资权利的范围,限制了政府规制境外投资活动的范围,并使核准制变得更为简便㊁更具效率㊂四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三:适应多种形式贸易投资自由化㊀㊀(一)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出发点㊁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是在适应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起步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基本适应了多边贸易规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多样化,各种区域贸易自由化谈判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为新的潮流㊂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也必须适应形势的新发展,要使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㊂当然,在如今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的热潮中,也要注意防止否定或轻视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倾向㊂我们要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㊁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方向㊂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㊂WT O规则实质上是在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教训之上,制定出的一整套国际贸易规则,对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㊁贸易的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㊂WT O的透明度㊁非歧视性㊁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三原则与对成员的审议㊁争端解决㊁通过贸易谈判来制定新规则三大功能仍然具有生命力;尽管要达成协议仍面临许多困难,但现在的日内瓦多边谈判正努力争取在贸易便利㊁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以及有关发展中成员农业安全与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等方面有所收获;所以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㊂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对立面,反而是其基本动力和有益补充㊂当前区域主义的确对多边体制造成了一定挑战,但这种挑战恰恰是由于区域主义发展程度还不够;当区域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主动增加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诉求,近年来不少区域贸易争端最终通过WT O的规则和机制加以解决就是明证㊂由于各个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不同,同一种产品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关税不同,不同的安全标准与检验检疫标准势必要加大各国外贸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我们还须看到,尽管,区域㊁次区域合作和自贸区谈判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但各个区域一体化谈判过程也面临很多的难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协议㊂因此,结论是明确的,区域主义再怎么发展,也仍然不可能彻底摆脱多边体制㊂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方向㊂相对于区域主义,多边贸易体制并不能及时㊁高效㊁全面地满足成员方的需求,有些方面特别是那些敏感㊁涉及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较大的领域,如竞争政策㊁政府采购和政策与立法协调等在多边范围内很难在短时间有所作为,区域主义则容易在这些领域先行取得成果㊂区域主义作为介于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 地区多边贸易体系 ,不仅为开辟和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培养专业化人才㊁积累经验和提供 试验场地 ,而且有助于自由经贸政策思想在成员间的传播,成为加强成员内政治利益集团与工商产业同多边贸易谈判沟通联络的纽带㊂因此,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统筹多边㊁双边和区域自贸区的建设;以更加开放㊁包容和进取的姿态,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进程,同时为实现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做出努力,为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做出新贡献㊂(二)加速区域自贸区谈判,升级现有区域自贸区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规模还极为有限,需大力发展㊂展望未来,应以中国 冰岛和中国 瑞士的自贸协定为基础,以中德为突破口,建立中国 欧盟自由贸易区;以中国 智利㊁中国 秘鲁和中国 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为基础,以中国 巴西为突破口建立中国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以最终建立包括中国 非洲自由贸易区㊁中国 俄罗斯自由贸易区在内的以中国㊁俄罗斯㊁德国㊁巴西为主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㊂但就现实性而言,近期应力争在2014年内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中澳自贸区谈判实现突破,并致力于构建大中华自贸区㊂在我国已建成的12个自由贸易区中,东盟的人口㊁地域与经济规模均最大,且地处我国周边㊂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现有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升级发展也将为其他已建成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示31‘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中国经济新发展阅读笔记
《中国经济新发展》阅读笔记1. 内容概览新态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增强,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包括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化机遇等。
这些机遇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新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包括经济转型的压力、环境资源的约束、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等。
这些挑战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动力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人才红利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人才红利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转型路径: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绿色发展、推动开放合作等。
通过这些路径,中国经济将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新发展所呈现出的态势与背景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经济速度的变换,更涵盖了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切换、对外开放策略调整等多方面的内涵。
在此背景下,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发展,不仅需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把握,还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政策导向、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大势的联动效应。
本章将对本书探讨的中国经济新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从世界经济格局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开放型经济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开放型经济战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介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和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实施新时代的开放型经济战略,以应对挑战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二、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内涵新时代的中国开放型经济战略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深化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将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2.扩大开放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这包括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在特定领域的股权比例限制,并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同时,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3.推动创新中国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等措施,中国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
4.推进区域一体化中国将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这将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互利共赢的发展。
三、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影响新时代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国将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推动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将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2.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中国将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张燕生I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
未来三十年,我国将确立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模式走向开放型大国模式。
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四五”战略布局的表述中,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 昭示着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对于中华民族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公报提及“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国需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不动摇,而实体经济的核心必然以“制造强国”作为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 强国”会涉及到超大规模市场量和质的要 求,其核心就是“质量强国”。
国,成为“制造强国”会涉及到 超大规模市场量和质的要求,其核心就是“质量强国”。
一方 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 讲究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的高质量。
另一 个方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讲求供给需求、投入产 出、分配、流通、消费、国民 经济循环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发展理念的角度来看,“制造强国”的根本目的 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超 级全球化驱动世界经济进入黄金增长的快车道,世界人均G D P增速亦进入历史上最快的 时期。
在国际工序分工的时代,一个产品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完成,还可以做到及时供货、零库存。
在那个阶段,我 国以参与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依靠扩大出口、招商引资,发 展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和 工业经济。
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4 7 ( 2 O 1 3 ) 1 2 — 0 O 2 1 — 0 5
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 势 ,必须推动对 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引进来和走 出 去更好 结合 ,促进 国际 国内要素有序 自由流动 、资源 高效配置 、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 国际 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以开放促改革。 ”这是在后危机
业 为主体 的 中国投 资正在 面 临越 来越 多 的非经 济风 险 。总体来看 ,改革开放 3 0 多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所 处 的外部环境 ,即全球经济持续增 长和发展 的上行态 势 ,伴 随着危机的爆发而发生了重大改变 。 其次 ,国际经贸规则向高标准 、边境 内推进 。新 世纪 以来 ,经济全球化 的深入发展 要求全球 贸易和投 资规则再上新 台阶,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 的多哈 回合 止 步不前 ,使得全球经 贸规则 的发展更多地借力 于区 域 贸易安排 ,即所谓 F T A。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面对 全 球格 局 的动荡 与调 整 ,顺 应全球 化发 展 的客观需 要 ,欧美发达 国家加速 了区域 自贸区战略的推进 。以 自贸区为平台 ,构建高标准 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以 此谋求掌控后危 机时期全球经 贸发展 的新格局。2 0 0 9
2 0 0 8 年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 ,全球经济
、
经 济 全 球 化 浪 潮 与 中 国 开 放 型 经 济
的成 就
上世纪 8 0 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掀起 了新一轮全球
结束 了上世纪 8 0 年代以来的持续增长与繁荣 ,进入危
机后痛苦波折 的结构调整 阶段 。全球经济 的合作与竞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
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么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
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
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
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19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
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
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发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
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
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标志着19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20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20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
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积极的开放政策,政府抓住机遇,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努力。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经济体制的和开放,不断深化其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重视和加强对外开放,并尽最大努力促进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
中国致力于保持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在国际多边经济体制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另外,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完善了国内市场的结构,大力发展批发、零售和服务业,以及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加速市场化和结构调整,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率。
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维护外资投资,积极推进资本市场,以独立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改善了海外投资环境。
新发展理念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发展理念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新发展理念的起源和背景,引发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实施的背景和目标。
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进行编写: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发展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新发展理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中国总书记在2017年的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创建一个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重要革新,旨在解决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竞争压力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因此,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正在实施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注重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倡导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致力于实现发展成果真正的共享。
新发展理念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新的发展路径。
因此,本文将从新发展理念的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其内涵和意义,解读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展望。
让我们一同探索新发展理念的定义与实现,为中国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结构部分: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新发展理念的定义的讨论:1. 引言1.1 概述:首先简要介绍新发展理念的背景和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对本文的结构进行说明,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各国之间自由流 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商品和生产要素在 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历史过程。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国际投资的自由化
生产日益全球化 —— 产业的全球价值链
个人计算机的全球价值链
美国
日本 韩国 台湾 新加坡 东盟国家和中国
“中国制造”的高速增长
——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基地
25000
20000
15000
亿 美 元
10000
5000
0
出口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桌面操作系统、微信息处理机(CPU)及其 他软件产品 记忆芯片、存储器、软盘驱动和激光打印机
记忆芯片、存储器、监视器和平面显示器
主机、键盘、鼠标和监视器
硬盘驱动器、半导体、声卡
加工组装和封装测试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业中的升级换代
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生产和出口 → 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 → 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 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OEM和ODM) → 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
革。 阻滞中国在东亚推进区域合作的步伐,压制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
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恶化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环境,大国崛起的态势受到有效遏制,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者:蒲昱含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7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开放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开放型经济,使其进入到更加深层面的发展中,因此国家对于开放型经济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布置,逐步完善了具有新内涵特征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加快建设开放的世界经济,同时继续推进高标准的相关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在新的时代中,有着新的要求,与之前的发展不同,在如今的时代中,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布置和完善,在世界上引导和全方位的部署开放型经济建设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的两个主要的任务和要求。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它们,以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和补充。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一、逐步健全: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回顾(一)新形势: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中国传统的增长势头已经减弱。
高层次的知识和更加系统的管理方式等等因素占据了国际产业链的顶端,国际的分工更加的详细,向着产品内部的进行深层次的发展。
而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与之竞争的优势却十分不足,如简单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因素,降低了它们对产品价值的贡献。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限,中国的商业环境仍需改善。
城乡市场壁垒、区域行政区划等问题依然存在。
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尚未消除。
税收、融资和物流成本仍然很高。
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趋于高标准,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TPP、TTIP 等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投资贸易协定暂时搁置,但它们倡导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如“竞争中立”、“国有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客观上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大势所趋。
从长远来看,更高的标准和更广泛的投资和贸易规则将逐渐成为主流。
如果处理不当,他们将在规则重建中被边缘化。
[2](二)新成效:我国开放型经济发生体制性变革开放发展的新概念已经确立。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作者简介:张幼文,1951年生,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开放战略新开放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内发展是这样,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也是这样。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探索这一新阶段的内容、特点与要求是当前开放战略探索的核心。
一、开放型经济阶段性推进的必然性一国经济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
发展的这种阶段性是由不同阶段的目标差异决定的。
发展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要求发展的阶段性推进,而发展的阶段性推进本身又是前一发展目标成功实现,后一发展目标开始确立的标志。
1、对外经济关系理论中的阶段思想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都是根据一国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定条件提出的,因而在其本质内容上就包含着一国开放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思想:贸易与投资旨在基于现实条件实现特定意义上的发展,当经历一个时期发展目标成功实现,那么一国经济也就出现了新的条件,发展的新模式也就需要依据新的理论形成。
无论是外贸外资理论,还是经济发展理论,其中都包含着显著的阶段论思想。
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贸易战略的阶段论分析或其思想实质。
经典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在比较优势既定条件下贸易的必然性。
这一理论的历史使命是关于自由贸易有利性的论证,因此它不需要回答比较优势变化的问题。
但是这一理论结构本身也包含着不可否定的相反结论:当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发生变化后,那么由这种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贸易结构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推进了经典比较优势论,具有贸易结构阶段论的性质。
要素禀赋理论与此相似。
既然贸易结构是由一国禀赋结构决定的,那么一旦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贸易结构也就相应会发生变化,该国的发展也就从一个阶段进入新的阶段。
要素禀赋理论假定要素不流动,但是现实世界即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条件,国家的要素结构发生变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也就显现。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阶段中,我们需要倡导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夸姣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实现新发展阶段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指在新发展阶段下,我们要树立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具体来说:1. 绿色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2. 创新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哺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协调发展:要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4. 开放发展:要积极参预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5. 共享发展: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指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这个格局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1. 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不同地区的发展协调,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同。
2. 城乡融合发展:要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产业创新发展: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创造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哺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摘要: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在过去五年内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国家通过系统的部署实现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逐步构建。
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开放型经济,可满足领域更广、水平更高以及层次更深的需求。
不断健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时代内涵特征的直观表现有积极意义。
在全新的时代趋势与背景之下,相关改革仍然要将高标准作为主要原则,进而满足开放新格局全面性的需求,这对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全球范围内面对的主要问题,这也作为一个可行方案推动各国经济利益进一步融合。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推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需要再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发挥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引言: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过去五年间不断建立健全,是由党的19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需要在全新的发展背景是下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
利用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实现对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其层次。
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顺利建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重要作用。
我国在实际构建开发型经济新体制以及开放型世界经济时,是顺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潮流的一种直观体现。
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需要在不断探究与深化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与价值。
因此,针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展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内在逻辑(一)提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历史与时代背景1、开放型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完整的交易链条需要从生产开始,一直到市场结束,其中还会涉及到分工与交换,生产在这一链条中占据起点位置。
对于世界市场来说,生产力是一个核心推动力。
生产力的快速提升需要在国家以及行业降低贸易的过程中实现,与外国直接投资涉及到的国际壁垒之间同样存在密切联系,也就是说生产力在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过程中呈现出大力发展的趋势,进而发挥自身价值与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1]。
成本上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成本上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挑战■文/南通市外经贸局郑兴铎近几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看,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质上得益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低价格的静态比较优势。
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以政策优惠为主导和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出口驱动型、加工对象低端型的显著特征。
而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建立在静态比较优势和上述特征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今天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成本不断上升则是最值得关注的。
一、成本上升的表现(一)劳动力价格上升。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近年来呈现增速加快的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表明,2004年到2006年,农民工的人均月工资额增幅分别为2.8%、6.5%、11.5%,增速逐年加快。
在工资增长的同时,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机制也正逐步趋于规范,这也成为影响劳动力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土地价格上升。
国家新的土地调控政策实施后,征地补偿安置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2倍,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2倍,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提高40%至60%,国家统一制订颁布了各地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标准,对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的出让办法,这些都导致了土地价格的大幅上升。
(三)燃料、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根据科学发展和宏观经济平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价格正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
2003年~2005年,全国燃料、动力、原材料等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107.5、109.7、115.0,价格增幅不断提速。
许多重要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呈上涨趋势。
(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4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直接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五)关税及其他税收政策调整。
近两年来,国家开始加大运用关税及其他税收政策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力度。
2006年11月1日以来,国家已数次对资源性等出口商品开征或加征出口关税。
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开放型经济迈新步伐
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迈新步伐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稳步,体现出开放型经济迈向新的步伐。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本文将从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国际合作的拓展三个方面,探讨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2023年,中国持续调整贸易政策,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
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并不断扩大试验区范围,给予试验区更大的政策自主权。
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多边和区域贸易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推动形成全面、均衡、普惠的区域贸易格局。
二、贸易结构的优化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
中国加大了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不仅在传统领域如旅游、咨询、金融等继续拓展,还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如互联网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占比。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了对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国际合作的拓展2023年,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各国间的经贸往来。
一方面,中国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贸易规模和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还不断推动多边贸易合作,坚决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迈向新的步伐。
中国通过调整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结构以及拓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综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下,通过创新和努力,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篇论文将概述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十八大以来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一、经济结构优化在十八大之前,中国的经济是以低成本的制造业为主导,这种经济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了优势。
为了适应新形势,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这种结构的升级和调整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二、深化改革开放在十八大以来的四年里,中国深化改革,加强开放合作,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十八大以来,中国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链,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科技研究的主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
四、加快城镇化中国目前正处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城镇化进程之一。
五、加强政策协调和治理十八大以来,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加强了政策的协调和治理能力。
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和治理,中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
六、推动新发展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和未来导向的发展理念。
该理念旨在形成包容性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实现路径。
七、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中国正以巨大的潜力推动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发展
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发展引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
从经济、科技、教育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发展。
一、经济增长1.1 高速增长: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年均GDP增长率超过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2 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升,消费结构逐渐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1.3 对外开放: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加入多个自由贸易区,为全球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二、科技创新2.1 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率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2.2 5G技术:中国在5G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率先地位,为数字经济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3 太空探索:中国积极推进太空探索,成功实施了多个载人航天任务和月球探测项目,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雄心。
三、教育改革3.1 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材,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3.2 职业教育改革:中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材,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材的需求。
3.3 基础教育普及:中国致力于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4.1 高速铁路网络: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4.2 城市化进程: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了大量现代化城市和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3 信息通信网络: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5.1 可再生能源: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为减少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阶段中,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并得到推广。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相关内容。
一、新发展阶段:1.1 经济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注重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资源配置。
1.2 创新驱动:新发展阶段强调创新驱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3 绿色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中国经济转向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新发展理念:2.1 人民至上: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福祉和需求,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2 创新驱动:新发展理念倡导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3 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新发展格局:3.1 内外联动: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国内和国际经济的联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3.2 区域协调:新发展格局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3.3 开放合作:新发展格局倡导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四、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关系:4.1 互相促进: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4.2 统一目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都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统一目标。
4.3 适应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
结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人民至上、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内外联动、区域协调和开放合作为格局,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的增长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小结
没有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崛起 和赶超。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就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的 竞争。中国的成功,在于通过对外开放,有效地整合了 全球资源。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还是配置既有资源的效率的 竞争。中国的未来,在于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 展。
中国海外投资的地区分布 截止2013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 路漫漫其悠远
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贸环境显著改变 经济低迷带来全球市场条件变化:总量收缩,
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经贸规则改变,加剧
战略空间博弈
路漫漫其悠远
国际经贸规则的改变与战略空间的博弈
数据来源:中国投资指南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制造”的高速增长
制造基地
——成为全球加工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收益
启动了中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推动了中国国内的体制改革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 国际投资协定BIT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TPP and TTIP
路漫漫其悠远
TPP与TTIP对中国的影响
贸易转移效应与新贸易壁垒让中国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失去新的经贸规则的参与制定权,再一次成为规则的被动接
受者。 进一步拉大中国与国际经贸规则和体制的差距,延缓国内体
制改革。 阻滞中国在东亚推进区域合作的步伐,压制中国在东亚经济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 展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1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回顾: 路径与成就
金融危机开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 目标与方向
路漫漫其悠远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回顾 :
路径与成就
网络。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
放新格局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贸环境显著改变 经济低迷带来全球市场条件变化:
总量收缩,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经贸规则
改变,加剧战略空间博弈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货物贸易产业竞争力走势(1995-201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贸环境显著改变 经济低迷带来全球市场条件变化:
总量收缩,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经贸规则
改变,加剧战略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路漫漫其悠远
生产日益全球化 —— 产业的全球价值链
路漫漫其悠远
个人计算机的全球价值链
美国
日本 韩国 台湾 新加坡 东盟国家和中国
路漫漫其悠远
桌面操作系统、微信息处理机(CPU)及其 他软件产品 记忆芯片、存储器、软盘驱动和激光打印机
记忆芯片、存储器、监视器和平面显示器
主机、键盘、鼠标和监视器
硬盘驱动器、半导体、声卡
路漫漫其▪ 悠远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的增长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日本对华贸易顺差的增长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国(地区) 2014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国别(地区)
中国台湾省 韩国
澳大利亚 瑞士 德国 南非
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阿曼 巴西 日本 伊拉克
马来西亚 土库曼斯坦
智利
金额(亿美元)
1057.4 898.1 586.0 374.0 323.3 288.9 279.4 251.2 217.3 167.9 135.5 130.2 93.0 85.6 80.2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 经济水平。
路漫漫其悠远
二、金融危机开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机遇与挑战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贸环境显著改变 经济低迷带来全球市场条件变化:总量收缩,
结构调整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出口的地区结构
201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路漫漫其悠远
加工组装和封装测试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业中的升级换代
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生产和出口 → 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 → 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 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OEM和ODM) → 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捷径
路漫漫其悠远
引进外商投资的增长
——融入全球产业链,承接全球制 造业转移
合作中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恶化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环境,大国崛起的态势受到有效 遏制,甚至面临边缘化风险。
路漫漫其悠远
担忧与迟疑
货物贸易自由化:关税减让、农产品、汽车、化工 服务贸易自由化:取消股权、经营范围限制;电子商务、
视听产品、数据跨境传输、金融、电信 投资自由化:产业安全、政策透明度、投资争端解决 劳工标准:自由结社、集体谈判 竞争中立:国有企业 环境标准 知识产权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国际比较
路漫漫其悠远
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 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
——经济全球化
路漫漫其悠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各国之间自由流 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商品和生产要素在 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历史过程。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国际投资的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