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试题
《当代中国经济》简答题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答: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体制类型,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类型,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这主要包括:(1)从市场经济的决策结构看,它是以分散决策为基础的。
(2)从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来看,具有横向传递为主的信息结构。
它通过价格体系传递信息,指导决策,引导资源流动。
(3)从市场经济的动力结构看,市场经济具有双重动力结构。
(4)从利益结构看,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尽管存在利益上的差异和目标函数上的差异,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相互制衡。
(5)从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看,市场经济中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是同生产要素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何在?答: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
而苏东激进式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
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3简述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出现了不同产权交融的混合所有制形式。
第三,各种所有制内部经营模式多样化。
第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4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然而,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一些不同之处,这就是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的特点。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同时保持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的导向。
这种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效率和公平,使得中国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保持着相对较低的社会不平等程度。
其实,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和调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从而维护经济的稳定。
另一方面,国家还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源配置和发展优势产业,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干预不仅仅是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公平,还有更多的考虑。
例如,国家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国家还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和福利,通过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和减贫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国家来提供一定的保护和规范。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员转岗的问题,需要国家来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来引导和调整经济发展,通过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来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通过社会政策和福利保障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中国逐渐向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中国经济的改革措施
1 供给侧结构改革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 杠杆等措施,优化经济结 构。
2 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 平。
3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 合作,加强国际交流。
中国经济的国际合作
区域合作 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自由贸易区
金砖国家合作 双边贸易协议
中国经济的前景展望
持续增长
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 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领先
中国将加强创新能力,引领科 技和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现代化基础设施
中国加快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信和 能源网络的覆盖和效率。
数字经济
中国日益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电子商务、智能 科技和数字化创新。
可持续发展
中国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 利用效率。
创新科技
中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1
消费升级
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2
投资扩张
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
3
国际贸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的挑战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 环境污染:需要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 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预防金融风险。 • 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
《当代中国经济》PPT课 件
欢迎来到《当代中国经济》PPT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经济的 现状、发展趋势、驱动力以及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状况和展望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状况和展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历程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闭关自守向对外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状况和展望。
一、社会经济的状况1.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14.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新技术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2.贸易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不断增加。
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62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
中国成为了各国的制造中心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3.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加速。
据统计,全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了60.6%。
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4.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商等领域的创新力已经被全球所认可。
此外,中国还在人工智能、5G等前沿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
5.实力增强在国际关系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非洲等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南海、朝核等问题的解决。
二、社会经济的展望展望未来,中国社会经济面临机遇和挑战。
1.机遇机遇主要来自内部因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需求的多样化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未来有望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和服务,支撑中国经济的升级。
2.挑战挑战来自外部压力。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贸易摩擦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困难。
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等问题,需要积极应对。
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正计划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标题: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通过对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旨在帮助我们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学习,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分析经济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心得体会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抉择。
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历了艰苦的过程。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课程中,我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优势以及如何完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看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和潜力。
4.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
这些战略和政策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5.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担当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和贡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这让我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担当感到自豪。
三、总结通过学习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果和挑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将有助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导论(P1~P4)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P1~P2)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P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P4)第二篇利益主体(P4~P11)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4~P7)第五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7~P8)第六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8~P9)第七章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P9~P11)第三篇市场环境(P11~P15)第八章现代市场体系(P11~P12)第九章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P12~P14)第十章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P14~P15)第四篇增长与发展(P15~P2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P15~P17)第十二章推进经济现代化(P17~P18)第十三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9)第十四章经济国际化(P19~P20)第十五章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P20~P21)第十六章繁荣农村经济(P21~P23)第五篇分配与消费(P23~P27)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P23~P24)第十八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24~P25)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P25~P26)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P26~27)第六篇宏观调控(P27~P30)第二十一章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P27~P28)第二十二章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P28~P29)第二十三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P29~P30)第七篇前景(P30~P32)第二十四章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P30~P3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一、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的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从国内看: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经济条件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矿山、铁路、航运、制造、轻工、供电、供水、邮政、金融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形式的产业,初步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物质条件。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 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 易便利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和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旨在促进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推 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对外 开放,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发 展机遇和合作平台。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一系列 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国际市场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三分之 一的人口。
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华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 战和机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产业的代表
阿里巴巴概况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 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 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 台之一,涵盖了B2B、 B2C、C2C等多种电商模 式。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社 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时对经济增长的 潜在影响加大。
机遇
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养老服务、医疗 健康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消费结构升 级,同时可以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和 人力资本积累。
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与机遇
《当代中国经济》大学笔记
《当代中国经济》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1.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发展(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列强的侵略导致国内市场萎缩,传统手工业和农业受到严重破坏。
(2)辛亥革命(1911年)结束了封建帝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1)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纪元。
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
(2)1950年代,我国实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战略,进行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集体化。
- 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
- 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化。
(3)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
- 1978年,安徽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发农村经济的巨大变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19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3)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开启对外开放新局面。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8年)(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调控。
- 国家通过计划指令统一配置资源,企业缺乏自主权。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读后感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读后感最近我读了___先生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深感启发。
___是中国经济界的泰斗,对中国经济变革有着深入的研究。
中国是东半球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创始国,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非常曲折的。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___首先对中国进行经济变革的背景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必然性。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和进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繁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这本书也正是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经济领域的重大环境变化为引子贯穿始终。
首先,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经济变革的背景。
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中国一直参照苏联模式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但是,本书认真分析了苏联在战后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不足,证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变革其实是没有模子的,各国都在摸索的事实。
然后,通过苏联变革的失败而引申出其成员国争相变革的事实。
这就是说,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的匈牙利只有正视环境的变化,才会为经济理论提供依据。
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环境对中国经济变革的启迪和促进。
经济变革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思想认识至关重要。
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力落后是一个事实,但改革的成败需要历史的检验。
因此,敢不敢变革是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___及时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这与马克思主义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我们需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思路,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思维路线。
这样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即解放束缚的生产力。
我们需要摆脱束缚自己头脑和手脚的做法,才能提高生产力。
因此,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私人占有一部分生产要素,鼓励中小经营个体的灵活性。
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具体实施变革。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有关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欢迎阅读。
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中国经济与环境平衡的路径》【摘要】中国的经济腾飞是伴随着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失衡,而调整失衡需扭转居民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并在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关键词】环境;经济;平衡路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腾飞。
凭借GDP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中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经济腾飞的同时,环境也以更快的速度恶化。
工业的粗放增长造成空气和水质的污染,落后的农业特别是不合理地使用肥料也造成极为严重的土地污染。
淮河水质恶化、生物灭绝、极端天气、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凸显。
人们创造了新的文明,却也在破坏存在了数千年的人与自然的秩序。
目前所存在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地也不存在单一的解决途径,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注定只能是雾里看花。
对于经济利益和环境友好追求的失衡必须得到扭转,而扭转是对居民的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进行的扭转。
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同时又都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才能扭转这种平衡关系。
一、国际合作地球因为动物的迁徙和大气、洋流的循环等途径,是一个整体。
南美的热带雨林不仅是多种生物的家园,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的温室气体的消化;北极冰山的融化不仅影响北欧和俄罗斯,它关乎每一个沿海城市的未来。
所以环保需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除了共享的地球环境作为外部压力之外,国家间对于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效率不同也造就了国际合作的内生需求。
如清洁发展机制,它是指一个发达国家通过用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与一个发展中国家合作实施其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其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
《当代中国经济》听课笔记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一般特征的预测✓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三)社会主义是进入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过渡时期的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国有经济,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物质条件。
✓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公有制和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上是可以兼容的。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发展等科学理论已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
✓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局限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保持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一)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断✓马克斯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列宁:社会主义将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
(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解放前的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演变(一)“一五”期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二)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经济建设要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道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若干矛盾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改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八大决议(三)党的指导思想“左”的错误✓1958-1960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1961年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大跃进”时期左的错误的纠正✓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对经济秩序和国民经济的极大破坏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任何社会形态都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进入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两层含义:一是已经进入,二是不发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基础✓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认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往我国在所有制关系问题上的总结✓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认,一定范围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十二大报告,论述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1987年十三大报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93年十四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概括✓1997年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这一概念(二)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国情: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200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向。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书笔记如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所言“《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方法分析了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全面科学的当代中国经济图画。
本书涉及的面很广、时间很长;虽然立足于国内的经济改革领域,但是为我们理解这整个过程做了很好的基础准备——描述了“计划经济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一章,总论中从计划经济入手,国内外情况对比,接着有了中国改革战略的确立、演变等。
在第二编的部门专论中涉及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等领域;最后进行总结,分总分的结构,明确而全面。
本书是第三次修订,时隔5年多,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大新事物,也消失了一些旧现象,而修订版也吸收了新材料与新认识。
其中的一个重要增补就是对“双轨制”的重视,将更多的笔墨用于分析“双轨制”及其经济和社会—政治影响。
改革需要靠着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作为支持和催促,也需要相应配套的基础作为保障。
政策的制定和颁行,体现出统治者的意志,掌权者的“意图”通过政策的贯彻来实现。
但纵观整个经济改革的历程,虽然随着形势变化,政策也更迭不断,但是有着一条不变的主线,即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制度的变革。
吴敬琏教授是中国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化改革的“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可见于书中他对其他国家计划经济及改革的论述。
在对苏联东欧的改革历程进行小结的时候,他认为“任何真正的改革都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自由的企业制度和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经济改革作为制度改革类型之一,势必会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改革的每一步,无论是进,抑或是退,都是改革中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反复不断博弈之后的产物;有争斗、有协调、有妥协。
因此,改革的争议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和游戏.我们小组对于国有企业的改制很感兴趣。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产物,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注定发展国有企业,它们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和重大影响力。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转型,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经济学理论和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当代中国经济的课程,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课程让我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到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重点讲解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使我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程让我了解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各种内外部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与此中国也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市场潜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还让我了解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
在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时,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经济发展的战略。
课程中,老师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理念、政策导向和重点领域,为我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期望。
参加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还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也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知识和思考将成为我未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将指导我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希望未来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步发展,为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第二篇示例: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心得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并掌握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中国经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论当代中国经济系部:土木工程系专业:工程造价1105班姓名:赵云博学号:2011021110日期:2012年5月6日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国防实力、国际地位都在不断地提升!面对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相应的对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其领域的不断扩大, 中国的经济实力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市场逐步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3 年中国经济结束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速度在7%~~8%之间徘徊,内需不足,物价下降,失业率持续上升状态,GDP 增长速度达到9.3%.政府虽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但仍未改变中国经济旺盛的增长势头, 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高速增长周期.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一方面由于中国逐步融入全球这个大市场, 中国政府的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实施了多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特别是在对所有制的调整问题上的政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并存.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 中国政府也正是基于这而走向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中国自身的特点,在世界市场中努力地争取与合作,发展自己.特别是进入20 世纪以来,中国正以一个强有力的姿态向世界证明,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觉醒.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含着诸多的不利因素.总体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畸形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过热:一,由于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增长超过GDP 的增长速度,反映出投资率已经在高位上进一步提高,这是过热的典型症状.二,能源供应紧张,这表明基础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排在世界前列,而人均却很少.特别是煤,石油,水资源等方面.能源的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产业已高消耗为主,这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不符的.基础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三,局部地区和局部产业存在过热现象.由于重化工导致的经济增长特点所决定,这一轮经济增长首先表现为对基础产业的需求恢复较快, 价格的调整使得这些基础产业盈利好转,城市化的加快对房地产需求上升较快.基础产业都是资源和能源大户,它们的过快发展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形成了局部过热. , 从总体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还是好的饿,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明天依旧光明.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GDP 增长速度会有降低,并且逐步趋于平稳.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与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自己.据国际清算银行第79 届年会年度报告称,“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全球许多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仍未好转,走出危机的路依然很窄。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模式。
近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未来市场经济将怎么发展呢?本文将从现状、趋势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基本上处于成熟阶段,已拥有了完整的市场机制和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
首先,中国的市场主体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竞争的阶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压力也不断加大,促进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活力十分旺盛。
其次,在市场监管方面,中国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市场监管体系也不断完善。
不论是从市场准入、管理者的责任到监管手段和效果,监管的核心也已由从前的规定层面转向立法和制度建设层面。
这一切让中国的市场活动逐渐健康发展,市场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巨大的市场优势让国内外企业趋之若鹜。
再次,在外商投资方面,中国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准入的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方式。
外商投资准入及管理方式是新时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改革后中国自主或经审批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易与国际相衔接,可更好承接国际投资,防止过多的市场限制,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市场经济的未来,将逐步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首先,需要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市场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基础,除了市场准入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之外,公平竞争制度也十分重要。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制基础尚不完善,市场监管的质量和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案例仍频出不穷。
其次,城市中心的集中化、环境和机会的分配不均等问题,正式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城市中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财富、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当代经济
2、没有外部效应时,国有制扩展需要谨慎。
3、强外部效应时,应采用国有制
四、国家控制的增量、存量的资源范围的大小,或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与经济发同的
2、与非国有资本实力或进入障碍有关:国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国家进入非国有不容易进入的
二、我们与俄罗斯改革的区别
1、我们是对增量资源进行调整。而俄罗斯是对存量资源直接进行私有化调整。
2、存量资源的配置上,理论上也是像增量资源那样进行配置。
3、在现有所有所有制形式下面,都有其适用范围,在其适用范围中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弱点。所有制的问题,就是涉及到谁控制这些增量资源,谁是资源的主人。
3、资本主义前三十年国有化原因:
私人资本进入障碍。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上私人资本不愿进入
第三次科技革命,私人企业无法进入,比如载人航天飞行。
解决失业问题,政府使部分企业放弃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改为就业最大化目标,为达到此目的,政府改变企业性质。
4、后三十年进行私有化的原因
基础设施建立完成了,但私人部门经营有效率。
4、国有非国有具有绝对优越性,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只有在适用范围内,才有其比较优势。
5、国家所有制的好处:外在的经济效应,可以应对市场失灵。京九线都是经过欠发达区域,带有扶贫效应。有货流不足和客流不足的缺陷,但有两个好处新的纵观南北的产业带的行程, 第二讲
一、国有制的好处:外在的经济效应(以京九铁路为例)
1、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受益的部门不会交给产生外部效应的部门
2、发展或增长极:增长极效应
二、国有制的局限性:经济激励约束制度有问题
1、激励约束制度有问题导致活力不足
2、效果体现在:它产生的效益和他的收入脱节。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重大问题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阶段。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协调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的效率。
但同时,市场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一、投资的结构和效率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国目前的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投资过度的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迅速,但是也伴随着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企业为了增加生产效率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
同时,为了保证经济增长,政府也放松了对于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控制,导致了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浪费严重。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投资的管理和监督,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投资的转型升级,倡导智能化、绿色化和低碳化的投资方式,符合当代环保理念。
二、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个人收入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由于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比值已经达到2.6:1,一部分高收入的人群占据了更大比例的财富,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则无法得到改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调整税收政策、扩大社会保障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等中小经济体的发展,使得更多人可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并实现创业和自主就业。
三、金融领域的风险问题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
但是,金融行业也存在着很多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中国的金融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资本市场存在非理性波动、股票价格不合理等问题,银行体系的贷款存在风险,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美国“柯立芝繁荣”与当代中国经济
美国“柯立芝繁荣”与当代中国经济美国柯立芝繁荣与当代中国经济若将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阶段相比较,美国的柯立芝繁荣与之最为相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哈定以回归常态为竞选口号,于1921年当选美国总统。
但不幸的是,他于1923年在战后萧条中病逝。
柯立芝是当时的副总统,理所当然地接任总统一职,并于1924年成功连任。
柯立芝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相信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柯立芝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总统,从他接任总统的1923年开始,美国经济就开始出现了持续高涨,并且一直延续到1929年10月,长达104个月,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这次持续高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19年的742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1031亿美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315美元增加到1671美元。
柯立芝曾自豪地宣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1929年,美国生产了资本主义世界48.5%的工业产品,对外投资达17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50亿美元),并成为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家。
这样一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头等大国地位就确定无疑了。
美国这一时期的发展,正值柯立芝总统任期(1923年1929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中国经济经历了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三十年是计划经济时期,也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因而多有波折。
第二个三十年是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更是经济高速发展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第10位,而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381元,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xx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xxxx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2001年首次超过10万亿元大关,到2006年更超过20万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经济》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中国经济的体制结构和当代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第一部分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学习重点
第三部分作业题
第二单元当代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与企业改革
第一部分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学习重点
第三部分作业题
第三单元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国民储蓄投资
第一部分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学习重点
第三部分作业题
第四单元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与金融结构和宏观经济中的财政与财政赤字第一部分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