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翻译赏析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古文翻译方山子传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记游松风亭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晚游六桥待月记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礼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主题思想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B. 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C. 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D. 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不二法门断章取意荡然无存一义孤行B. 娇揉造作相得益章衣衫褴褛郑重其事C. 置之不理前仆后继墨守成规持之以恒D. 自曝自弃面面斯觑茅塞顿开如雷贯耳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启发)B. 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审问)C.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D. 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富庶)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5. 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集萃
【甲】大道之行也【乙】《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超过物资供应的限度,物资供应不是无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女有归.(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3.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①避免天下混乱;②确定名分;③平衡人的欲望;④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C
)(3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 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答案:B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群书治要》原文-白话及解读(下)
《群书治要》原文-白话及解读(下)《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第四章为政一、务本160.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庹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庹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卷十孔子家语)【白话】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纲领: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行工匠,抚慰远方人民,孜定各地诸侯。
修正己身,则可树立品德,不为外在名冺所动摇;尊重贤人,如此小人自然远离,君王就不受奸臣迷惑而做出错误决策;亲爱亲族,则叔伯、兄弟之间受到恩泽,自然不会有怨言嫌隙;礼敬大臣,如此和合共识、以礼相待,朝政就不会迷乱颠倒;体恤众臣,众臣必深怀感恩而尽心报效;爱民如子,则百姓受到鼓舞而互相劝善;招徕各行工匠,国家才会富裕充足;抚慰远方人民,则四方之人受到恩惠,自然归顺依附;孜定各地诸侯,则天下人民敬畏诚服。
」哀公问:「如何做到这样呢?」孔子说:「内心严肃诚敬,外表齐整端庄,不合礼义的事绝对不干,这是修正己身之法;摒弃谗言,远离女色,轻财物而重道德,这是尊重贤人之法;根据才能授以爵位,增加俸禄,理解其好恶,这是加厚亲族间和睦之法;授予高官、委以重夫,这是礼敬大臣之法;忠诚信实者,给予优厚俸禄,这是劝勉贤士之法;农闲时节才役使人力,并减收赋税,这是爱民如子之法;经常查考工作,并依考绩发给酬劳,这是招徕各行工匠之法;款待来往的各方族群,奖励善行而怜悯弱势,这是抚慰远方人民之法;按时维持外交礼节,进贡虽薄而答礼丰厚,这是孜抚诸侯之法。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9——13题 10分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①,提拔隐逸以进贤良②,屏黜奸谗③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自表后主》)【注释】:①存仁心于寰宇:寰宇,天下,宇内。
寰,通“环”。
宇,空间。
②提拔隐逸:隐逸,隐居不仕的贤人。
③屏黜奸谗,以厚风俗:屏黜,罢免。
屏,除去,赶走。
黜,贬斥。
奸谗,坏人。
厚风俗,使风俗敦厚。
9.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何期/病在膏肓B.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C. 屏黜/奸谗以厚风俗D.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悉仰于官②兴师北伐11.说说“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的意思。
(2分)12. 请简要概括短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13. 短文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2分)参考答案:9、C;10、①悉:全、都。
②师:兵(军队)。
11、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13、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不一定用文中话回答,意思对即可)附:参考译文俯伏思念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
哪里想到我却病入膏肓,生命将要在早晚间完结。
俯念陛下能够静心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这就是尽了孝道继承先帝的遗志,施仁爱之心于天下百姓,提拔选用那隐居不仕的贤人,来扩大增加贤良的人材,罢免赶走那些邪恶的小人,使得风俗敦厚。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文【精品文档】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文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译文】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制定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广开门路吸纳众议,布施公道。
忠义的#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文言文专题检测(一)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检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
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嘉竟坐之。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解析:选D“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B两项;“年四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应在“年”前断开,排除C项。
历代人士评诸葛亮
历代人士评诸葛亮陈寿: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②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③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④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⑤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⑥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2019中考语文河南《说明检测》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中考河南省语文《说明与检测》下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专项复习检测(一)《战国策》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二)徐霞客《游大理日记》节选(对比阅读:《三峡》)原文: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映③,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译文: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
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
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
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三)《重修盘门双忠祠记》(对比阅读;《岳阳楼记》)原文:余观建炎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
李渔《水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渔《水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梅(清)李渔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
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题,使后来居上!首出者不得为圣人,则辟苹昧致文明者,谁之力欤?虽然,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但以樱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为荔枝号屈矣。
姑仍旧贯,以免抵牾。
种梅之法,亦备群书,无庸置吻,但言领略之法而已。
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
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尽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
观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炭,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
此一法也。
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
此屏不止观梅,是花皆然,可备终岁之用。
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
花间竖一旗帜,不论何花,概以总名曰缩地花。
此一法也。
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远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无俟人为蜂蝶矣。
然而爱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开之时,人之好恶不齐,天之功过亦不等,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者亦风也;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过者亦雪也。
其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养花,又堪曝背,是诚天之循吏也。
使止有日而无风雪,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然而为之天者,则甚难矣。
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
吾又谓别有一花,当为腊梅之异姓兄弟,玫瑰是也。
气味相孚,皆造浓艳之极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
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
(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妻梅:宋代钱塘高士林逋隐居西湖,不娶无子,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②驴背浩然:骑在驴背上赏花的孟浩然。
各古文翻译
各古文翻译白居易《养竹记》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观刈麦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于是,他就拿着图到处游说求见州官,州官也认为是好事,便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
1、《三国志》: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2、《袁子》: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3、吕温《诸葛武侯庙记》:
大勋未集,天夺其魄。
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
长为雷雨。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一、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诸葛亮》)二、翻译: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道。
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from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来自学优网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文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出自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
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他讲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
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缘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点评古诗词鉴赏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然而他连年用兵,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专长的缘故吧!三、点评: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差差还行好很好很好收藏到文集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古诗文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古诗文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答题(15分)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1)抚百姓,示仪轨(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贬。
1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3分)11.积累链接: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______ ,______。
(2分)参考答案:6.(1)抚:安抚,抚慰(2)有好处(3)亲:亲人(4)爱:爱戴,拥戴7.C 8.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翻译赏析
文言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翻译】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制定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广开门路吸纳众议,布施公道。
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
小的善行也会受到奖赏,小的错误也会被惩罚。
各种事情都很明白,什么东西都遵循他的规律,实事求是,厌恶虚假的事务。
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刑法虽然严厉但是没有人埋怨,因为他公正的看待事务并且处理的很公开。
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但是他连年发动战争,缺无法成就功业,所以说随机应变这些将军的才能,并不是他擅长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