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公开课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__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__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__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__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
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三、研读理解课文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__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
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观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潮》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盐、屹"等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 个字。
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言之美。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3. 精读课文,感悟奇观(1)学习潮来前的景象①指名读课文第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的意思。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⑴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潮教案(优秀8篇)
观潮教案(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
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
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接着讲岸上的景象。
“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
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 6 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 6 篇) ,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想想自己读课文时,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展开交流。
4.阅读教材习题中的刘禹锡《浪淘沙 (其七) 》一诗,读懂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呈现钱塘江大潮,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结合教材“资料袋”的相关知识讲解,明白钱塘潮大潮形成的原因。
3.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体会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是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从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读懂刘禹锡的《浪淘沙 (其七) 》,理解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2 课时第一课时(课件出示展现钱塘潮大潮的视频资料) 钱塘八月潮水壮,八方宾客翘首望。
古往今来,奇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令无数游客和文人倾倒。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公开课教学设计观潮】公开课教学设计观潮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预设一:潮来前。
(课件出示)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去雾中若隐若现。
①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在你的想象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②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塔、亭、台和山,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朗读。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6篇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观潮》优秀教学设计6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5篇)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5篇)语文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交流与沟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目标①[教学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观潮》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课前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体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
板书《观潮》二、观潮激思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三、自读自悟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二、分组研究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观潮》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课文中对潮来时场面的描写生动。
形象,具体,语言优美精练,感情真实饱满,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写作方法,因此教学本篇课文,应重视学生对课文中精美语言的积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一、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为了帮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去。
二、引读探究,学习新知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读为主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老师给予帮助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掌握作者观察与写作的方法,达到读为学服务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情导读:⑴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实地录像,从多种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⑴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看潮来时情景产生的情感融入朗读三。
四自然段中,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然后读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有兴趣。
⑴ 学生自由练习后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齐读,教师范读等,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⑴ 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读书过程中,当学生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是课文中的精华所在,不易读好,学生读后如果没有读出情感,教师就表示也很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读,征求同学的意见。
这样老师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融洽了师生感情,体现了师生互动。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2分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核心问题: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
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5篇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5篇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5篇语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语文的学习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关注语言技术和语言工具的应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潮来时,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教学方法】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非常熟悉。
你有没有见过海水涨潮?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海潮是什么情形?刚才同学所说的海潮气势雄伟,令人赞叹。
知道吗?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可是要比其他地方的海潮更宏伟,更壮观。
想不想去欣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观潮。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对于钱塘江大潮,你都有哪些了解?要想成为知识丰富的小博士,头脑里不仅要装进课本知识,还要让课外知识走进来。
二、新授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起来读?主动权交给你了。
找几个人和你合作,给他们分分工。
对读的同学有没有要求?对听的同学?老师给大家提个共同的要求:想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同学喜欢潮来时,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
那我们就先来学这一部分。
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现在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先说: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然后读!⑴ 午后一点。
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模拟。
与响雷的区别。
)⑵ 过了一会儿,。
人群又沸腾起来。
(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
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喊呀,叫呀甚至跳起来,这种场面用一个词就是-沸腾,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在这一段里。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2023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观潮》2023教案篇1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一)、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认识什么是涨潮)二、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制作一个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
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
《观潮》优秀教案12篇
《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
“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
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
“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
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厘清动态景物介绍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章描写钱塘潮变化的具体角度,体会文章描写的表达效果,积累优美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言语品读的过程中,感受钱江潮的气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角色扮演,激趣导入。
1.各位小游客们,欢迎乘坐“美丽景象”号旅游车,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要去观赏一个被称为天下奇观的美丽景象,宋代大文学家苏
轼是这么称赞它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肯定有小游客猜到
我们的终点站是哪里了吧。
(盐官镇)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一定要来盐官
镇呢?(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2.那么,小游客们跟随着我一起登上海塘大堤,观潮去吧!
二、自读课文,抓拍场景。
1.今天来观潮的人可真不少,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会怎么说?(人
山人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水泄不通)
2.我们来得早,很幸运地占据了观潮的最佳位置,现在潮还没有来,大
家拿出相机对着喜欢的场景拍拍照片,一会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最喜
欢的场景。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场景描写,并简单
写写你对这个场景的感受)
3.(出示图片)这里面有你们抓拍的场景吗?请同学们用文字来描述一
下你拍摄的照片吧!(生分享,相机理解横卧,横卧的钱塘江仿佛一条
沉睡的巨龙)
4.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背后是一句句优美的文字,一句句优美的文字
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们齐读这些美妙的画面,感受这
画面之美,文字之美。
(齐读)
三、品词赏句,欣赏动景。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江面还是一片平静,观潮的人们开始急躁
起来,有人开始小声嘀咕:(请学生表演)
2.就在这时,你们听——谁来描述一下你听到的声音(闷雷滚动)你们
观察到江面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风平浪静)
3.听到这个声音人群不仅没有安静下来,反而变得——人声鼎沸;因为
——潮来了!
4.期待已久的钱塘江大潮终于来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请大
家带着这样的心情尽情地欣赏这天下难得一见的奇观吧!精彩的场景
一定要抓拍下来哦!(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让
潮来时的画面动起来的。
)
5.同学们,刚才我们抓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这么多照片中你最喜欢的
是哪一幅呢?你能把理由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a.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2)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为什么又沸腾了?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1)横贯与横卧对比,感受动与静。
c.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1)欣赏这一张照片,这浪潮还像什么?
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张照片又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个画面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6.小游客们,你们抓拍的照片真是张张精彩!回忆一下大潮都经历了哪
些变化?用一些关键词语概括一下。
(板书)
7.钱塘江大潮可谓是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在描述这类的场景时我
们可以运用一些表示时间的短语进行衔接,使描述更加顺畅,有序。
你们刚才都说到了哪些时间短语?找出来读一读。
8.有一位小游客叫多多,他早上睡懒觉来晚了,正好错过了观潮的最好
时机,你们能帮帮他呢?(激趣有感情朗读)
9.大家成功地给多多描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一方面是因为你
们讲的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好。
我们来看看语言好在哪里吧。
四、拓展阅读,感受写法。
1.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背后是一句句优美的文字,一句句优美的文字
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
2.著名文学家巴金曾写下一篇同样精彩的《海上日出》,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