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农药概述

(一)农药: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通常也把改善农药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生物农药:防治农林牧业有害生物的活的生物体。

(三)生物源农药:指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

(四)农药的作用机制表现为:药物小分子和靶标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五)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六)生物农药的分类:

1.按来源来分

微生物源农药: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原生动物杀虫剂、病原线虫杀虫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茎叶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根部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花朵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的果实提取的植物源农药。

动物源农药: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节肢动物毒素和天敌昆虫。

2.按防治对象来分

微生物源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

植物源农药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鼠剂、植物源除草剂和具有农药作用的转基因植物。

(七)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除草剂

(八)动物源农药包括: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激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避蚊胺、避蚊醇)、节肢动物毒素、天敌昆虫

(九)生物农药的特点:

1.生物农药活性高、用量少、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使用后对人、畜比较安全。

2.防治范围相对较小。因而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3.对环境污染较轻,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

4.对靶标生物作用缓慢

5.可以导致害虫致病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十)生物农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等条件不具备。

2.生物农药稳定性差

3.以化学农药来冒充生物农药

4.防治效果缓慢

5.使用技能未掌握

6.种田成本难降低

7.产品价格无优势

8.效益提高不明显

(十一)生物农药发展策略

1.尽快建立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生物农药检测中心,承担生物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进行经常性的抽检。

2.加快生物农药产品标准的制定,对已经形成规模的、影响较大的产品的检测方法进

行研究,建立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对企业标准进行严格审查,以利于生物农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严格登记审查制度。要求企业对申报产品的组成成份如实申报,杜绝以混配制剂冒充单剂、以非生物制剂冒充生物制剂冒充生物农药产品的现象。

(十二)发展生物农药的措施

1.科研上:增加投入

2.产业上:提高认识,规模发展

3.应用上:政策引导,规模发展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

(一)细菌杀虫剂:是利用对某些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杀虫细菌所含有的活性成分或菌体本身制成的用于防治和杀死目标昆虫的杀虫制剂。

(二)球形芽抱杆菌杀虫机理:通过害虫的取食过程进行感染,蚊子的幼虫在取食8~12h后,即可发生死亡。幼虫吞入球形芽孢杆菌后,菌体在肠道中被消化,其细胞壁破裂,菌体内的毒素释放出来,从而杀死蚊虫的幼虫。球形芽孢杆菌在害虫死后,还可以在虫尸中重新增殖,增加芽孢的数目。

(三)昆虫病毒: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并只能在昆虫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四)昆虫病毒的主要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五)影响病毒防治害虫效果的环境因素:温度、光线、pH和土壤

(六)昆虫病毒研究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利用有效外源基因在NPV基因组中表达

(2)消除NPV基因组中某些不利基因

(3)利用多价病毒杀虫剂的效应

(七)昆虫病原线虫制剂作用特点:

①主动搜寻并迅速灭杀寄主昆虫。

②寄主范围广泛,对土栖性、水栖性和钻蛀性害虫特别有效。

③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安全无毒。

④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数月。

⑤可与大部分农药(杀线虫剂除外)和其他生物制剂混用。

⑥使用方便,可浇灌也可喷雾。

(八)微生物杀菌剂: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们加工而成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害的生物活性制剂。

(九)农用抗生素:主要指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它能有选择性地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它种微生物。

(十)微生物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杀菌剂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包括脂肽类、肽类、磷脂类、类噬菌体颗粒、细菌素、蛋白类抗菌物质等,这些物质不仅可抑制病原菌对现有的抗生素的抗性问题,而且抑制病原菌能量的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

(十一)真菌杀菌剂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酸性、碱性农药混用,更不能与杀菌农药混用。

②应在发病初期施药,并做到喷药均匀、周到。

③如喷药后8h遇降雨冲刷,应在晴天后补喷。

④药剂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和光线照射。超过保质期的药剂不能再用。

(十二)农用抗生素种类:春雷霉素、灭瘟素、灭粉霉素、土霉素、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多氧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武夷菌素、农抗120

(十三)活体微生物除草剂:以病原微生物活的繁殖体直接作为除草剂

(十四)微生物源除草剂: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毒性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杂草防治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除草剂。

(十五)真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真菌除草剂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植物致命性病害的作用,如炭瘟病、萎蔫病、枯萎病及叶斑病等。真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是以孢子和菌丝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组织产生毒素,使杂草发病并逐步蔓延,影响杂草植株正常的生理状况,导致杂草死亡,从而控制杂草的种群数量。

(十六)微生物源除草剂作用机理: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有使植物感病、产生病斑或枯萎的活性物质成分,而这种活性物质成分侵入寄主植物,使其感病,破坏其细胞结构。

(十七)微生物农药的安全使用原则:

1.科学选择农药品种

2.科学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剂型

3.科学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

4.科学地利用气候条件

5.科学混配生物药剂

6.科学掌握使用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源农药

(一)植物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特异性植物杀虫剂、触杀性植物杀虫剂、胃毒性植物杀虫剂。

(二)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1.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消化系统,破坏害虫口器化学感受器,可致使昆虫拒食;或胃毒麻痹作用,致使害虫拒食,最终导致消化系统破坏,虫体死亡。

2.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呼吸系统,植物活性物质能破坏害虫的呼吸,导致虫体窒息而死。

3.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其有效成分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神经的正常功能。

4.植物源农药能与害虫离子通道载体蛋白结合,阻止或剌激离子转运。

除上述几种作用外,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引诱、熏杀及驱避等的生物活性。

(三)植物杀菌剂作用机理:利用有些植物里含有的某些抗菌物质或诱导产生的植物防卫素,杀死或有效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发育。

第四章动物源农药

(一)动物源农药按性能可分为:动物毒素、昆虫信息素、天敌昆虫

(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杀螟丹、杀虫双、

(三)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主要有:大量诱捕法、交配干扰法和其他生物农药组合使用技术。

(四)动物源农药的使用原则:

1.科学使用农药:动物源农药配合其他绿色植保技术,如蓝色诱板或黄色诱板,效果更佳,可实现较长期防治。但动物源农药不得与化学农药混用,与生物农药的配合使用需了解其适配性。

2.选用对路农药:根据其性能特点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动物源农药,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虫”除。

3.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根据病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发生环境等情况确定适宜的施药方法。

4.掌握合理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释放数量应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害虫数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释放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的长短及上次释放后的防治效果来确定。

第五章生物农药的规范管理

(一)EPA通常将农药分为:传统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二)EPA通常将生物农药分为三大类,即: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及转基因植物农药。

(三)EPA对微生物农药的定义是:以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及藻类) 本身作为活性成分的。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是通过基因改造而获得的。

(四)微生物农药产品鉴定需要提交:活性成分和惰性成分的鉴定资料。

(五)活性成分的鉴定资料:除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品系、血清类型外,还应包括微生物的来源、特征、性质及生物活性。如果微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的,还需说明改造的方法,可能的话,还应说明插入或剪切的基因片段、调控部位及序列、获得或失去显性特征修饰区域的遗传稳定性等。

(六)EPA:美国环境保护局

(七)生物农药活性成分登记资料要求:

1.生物体的鉴定

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3.微生物的进一步资料

4.分析方法

5.毒理学、致病性和传染性试验

6.施药后产品、食物和饲料中的残留

7.环境中的归宿与行为

8.生态毒理学研究

(八)生物农药产品登记的资料要求

1.植物保护产品的特性

2.产品的技术特征

3.应用资料

4.制剂的进一步资料

5.分析方法

6.田间试验

7.毒性和/或致病性和传染性试验

8.被处理产品、食物和饲料中的残留

9.环境中的归宿和行为

10.生态毒理学试验

11.对9、10的总结和评估

12.进一步资料

(九)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条件:

①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而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

②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

(十)生物化学农药包括: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酶(十一)转基因生物:是指具有防治《农药管理条例》第二条所述有害生物以及耐除草剂等的,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的农业生物。

第七章生物肥料概述

(一)广义的生物肥料: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对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活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这种生物体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

(二)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按照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料(如抗生菌肥料)、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自生或联合共生类)、解磷菌类肥料、硅酸盐菌类肥料;按其制品内所含分为单一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或复混)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又有菌、菌复合,也有菌和各种添加剂复合的。

(三)生物肥料的功能分类:

①具有固氮能力的生物肥料。

②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肥料。

③分解难溶矿物的生物肥料。

④抗病、刺激作物生长的生物肥料。

(四)生物肥料的主要特点:

①无污染、无公害。

②配方科学、养分齐全。

③活化土壤、增加肥效。

④低成本、高产出。

⑤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有害积累。

⑥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土壤供肥环境。

⑦抑制土传病害。

⑧促进作物早熟。

(五)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增进土壤肥力

2.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3.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

4.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品质

(六)发展生物肥料的重要意义:

1.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2.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有效地利用了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

4.减少了环境污染

5.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七)发展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

①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发展过快过多。

②生物肥料种类很多,但多数还是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有的甚至还在用酵母菌,缺乏新型高效产品。菌株目标效能不稳定,配方不尽合理、抗逆性差。

③市场监督管理缺乏必要的条件,少数企业在宣传上夸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当经营手段,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民造成损失,降低了生物肥料的声誉。

④对生物肥料的正确宣传和引导还不够,其好处和效果还没有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生物肥料在全国肥料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

⑤生物肥料试验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带来试验结果的不真实。检测标准不科学,带来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不真实。

(八)生物肥料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条件、配方、工艺、设备,提高职工素质。

②根据市场需求,提倡创新,研究多种类型的高效产品。

③建立良好的市场管理秩序。

④宣传生物肥料与化肥的区别,特别是生物肥料的好处。

第八章微生物肥料

(一)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二)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能:

①增加土壤肥力。

②微生物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剌激植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改善营养利用状况。

③产生某些拮抗性物质,抑制甚至杀死植物病原菌。

④通过在植物根际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与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物质,在空间上限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挤压、抑制作用,从而减轻病害。

(三)微生物肥料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料、真菌类肥料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四)根瘤菌肥料的作用机理:施用后,其中的根瘤菌可以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在其根上形成根瘤,生活在根瘤里的根瘤菌类菌体利用豆科植物宿主提供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分子转化成氨,进而转化成谷氨酸类植物能吸收利用的优质氮素,满足豆科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

(五)磷细菌肥料的作用机理:

①产生各类有机酸和无机酸,降低环境中pH值使难溶性磷酸盐降解为有效磷;或认为有机酸可螯合闭蓄态Fe-P、Al-P、Ca-P,使之释放有机磷。

②产生胞外磷酸酶,催化磷酸酯或磷酸酐等有机磷水解为有效磷。

③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CO2,能降低它周围的pH值,从而引起磷酸盐的溶解。

(六)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

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七)常见复合微生物肥料种类:

①微生物-微量元素复合生物肥料

②联合固氮菌复合生物肥料

③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钾细菌复合生物肥料

(八)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

①全营养型不仅给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外,还能为作物提供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活性菌。

②肥效具有缓释的功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③疏松土壤,溶磷解钾,培肥地力

④微生物菌在肥料中处于休眠状态,进入土壤萌发繁殖后,分泌大量的几丁质酶、胞外酶和抗生素等物质,可以有效裂解有害真菌的孢子壁、线虫卵壁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有效地控制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起到防病防虫和抗重茬的功效。

⑤生根壮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品质,增产增收。

⑥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降解,不仅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营养物质,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同时还可以减少土壤中一些病原菌的生存空间。

(九)抗生素菌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抗生作用的放线菌肥。

(十)秸秆腐熟剂:是能加速各种农作物秸秆分解、腐熟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十一)微生物肥料施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目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功能发挥,有利于目的微生物与农作物亲和,有利于目的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相适应。

(十二)磷细菌肥料按生产剂型不同分为:液体磷细菌肥料、固体磷细菌肥料和颗粒状磷细菌肥料。

(十三)菌种保藏方法:

①斜面低温保藏法

②液体石蜡封存保藏法

③固体曲保藏法

④沙土管保藏法

⑤冷冻干燥法

⑥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第九章生物有机肥

(一)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二)生物有机肥的特点:

1.养分全面,配方科学

2.活化土壤,增加肥效

3.培肥地力

4.无污染、无公害,使用安全

5.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有害积累

6.抑制土传病害

(三)生物有机肥既可作基肥,又可以拌种,还可作追肥。

(四)生物有机肥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①选用质量合格的生物肥料有机肥。

②生物有机肥储存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亦不能让雨水浸淋。

③施用时尽量减少肥料中微生物的死亡。

④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⑤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不同的生物有机肥料。

⑥避免开袋后长期不用。

⑦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

⑧避免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

(五)有机物料发酵腐熟的方法:

(1)平地堆置发酵法(2)发酵槽发酵法(3)塔式发酵箱发酵法

(六)生物复合肥的造粒方法主要有:团粒法、喷浆法和挤压法。

第十章海藻肥

(一)海藻肥:以海藻为原料,通过生物酶、酸碱降解等生化工艺分离浓缩得到的天然海藻提取物或与其他营养物质科学地进行复配,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肥料。

(二)海藻肥的特点:

1.海藻肥比传统肥料营养全面,作物施用后生长均衡,增产效果显著,且极少出现缺素症

2.海藻肥中含有大量抗病因子及特殊成分,作物施用后抗逆抗病性显著增强,与农药混合叶面喷施可提高农药效果

3.海藻肥中含有大量的高活性成分,植物易吸收,作物施用后长势旺盛,可明显提高产量及作物的品质

4.海藻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缓释因子,肥效长,可改善土壤微生态、活士促根及抗重茬

5.海藻肥天然、安全无公害

(三)海藻肥在安全施用时的注意事项有:

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海藻肥一般为中性,可与其他大多数农药混合施,混用时增强农药的附着力和渗透力,提高药效,但不宜与强碱性农药了混用;②宜于晴天露水干后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喷施,施药后4h内遇雨应补施;③使用的间隔时间不要少于7d,太短不利于发挥其肥效;④禁止使用金属容器,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直射光。

第十一章生物肥料的规范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