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合集下载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功原因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功原因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功原因分析海尔跨国经营的成功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成功,也是海尔人十几年来不断追求卓越的成果。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分析海尔的跨国经营成功原因吧!分析海尔的跨国经营成功原因正文:1995年5月22日,海尔集团总部东迁海尔工业园,完成了海尔发展史上的重大战略转移,掀开了海尔的二次创业,挑战国际市场的崭新一页,也是海尔走向国际市场跨国经营的开始。

通过17年的努力,海尔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向世界500强迈进。

十几年的海尔成功投资及跨国经营的成功的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营管理体系制胜海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并且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管理模式的发展。

海尔的管理从无序到有序、有序到形成体系、由体系到高度、由高度到延伸,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环环相扣,步步相接。

从管理上在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使海尔不断走向辉煌。

我认为海尔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采用自己独创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人制宜,灵活掌握。

例如:海尔独创的OEC管理模式,PDCA管理法以及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而开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来迅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是追求全员自主管理。

海尔对自主管理的认识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只有尊重员工,相信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将员工真正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培养员工的公司主人翁意识,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991年冰箱二厂总装前排班长梁军采用的“25分钟班长制”是海尔的一项伟大的实验,也是海尔追求自主管理的成果,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基础管理,独创OEC管理模式海尔的基础管理非常严格,它的监督管理体系覆盖了所有员工。

张瑞敏说:海尔在管理上的成功就是“抓反复,反复抓”狠抓基础管理,同时他也提出另一个要求就是“抓重点,抓提高”。

为此他根据海尔和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OEC管理,概括起来就是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简述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来分析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经验

简述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来分析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经验

1.从海尔国家化经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海尔成功经验。

1、什么使海尔公司从一个曾经负债147万元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目前科研、生产、贸易和金融一体的有70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大型国际化家电企业集团。

其中是先进的技术,是优质的服务?还是良好的经营战略,海尔集团正是抓住了机遇腾飞的关键十年,依靠其良好的经营战略、准确的市场定位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先进的技术,一举成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经营的中国特大型企业集团。

2、目标,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海尔集团将企业的发展思路放在整个世界的发展空间布局来考虑,在产品结构、科技含量、资本运营、人才培训上做出楔而不舍的努力。

海尔的产品结构线宽而深,许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全面开花”对一个企业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如经营不好,有些企业还会因此招来灭顶之灾。

而海尔却在做到“全面开花”之后在市场上“全面结果”,海尔的成功就在于其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管理模式;确立了市场定位、深化产品结构。

3、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在海外商场的布局日趋合理。

海尔海尔准确的市场定位,深化的产品结构也为海尔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4、海尔公司国际化经营成功最重要的是海尔公司一直执行“本土化”战略目标,这是我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欠缺的地方。

我们将海尔具体“本土化”战略目标具体分析。

首先研究开发本土化。

如今,市场主导型的研发策略以成为主流。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能大量吸纳当地的科技人才,包括现在服务于本土企业的各级技术人才。

这样不仅能降低跨国企业的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接着产品制造本土化。

从海尔公司相继在国外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设立生产工厂,体现出在经营中十分注重产品制造的本土化,讲求技术创新、服务与信誉的整合效率,使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市场快速裂变与发展。

海尔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战略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海尔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 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宜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 矶、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一888一76HAIER,这是海尔在 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 务已覆盖全美。企业要创名牌,还必须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而且要超前满 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既解决了国际 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开发无氟冰箱的同时实现了节 能50%的目标,不但发明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成果,还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果。冰箱达 到了A级能耗标准,的果消费者凡购买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克得到政府补贴。
己的品牌。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 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 国外销售)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 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 争能力。1996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初,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 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 化”的海外海尔产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生产中心在南卡 州,销售中心在纽约。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百老汇 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 举标志着海尔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阶段。张 瑞敏把海尔的这一思路概括位“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行动本土化的目的在于加快品牌影响力的渗透过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集团战略
网络化战略
全球化品牌战略
名牌战略
国际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 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电市场 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的领导者张瑞敏,并没有 因此而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 相比较起来,个头还很小,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 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 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在当前经济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已经没有国内国际市场之分,都是 国际市场,对手也不再只是国内同行业,而是国际同行 业。如果你不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去,哪里有你的地位 ?哪里有你的品牌?企业没有边界,如果不走出国门, 就不可能进入网络经济时代。
国际化战略制定内容
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提高企业的系统竞争力 加快建立有竞争力和高效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 向海外市场扩展,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战略的实施
• 先易后难。TCL国际化起步 於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从彩 电这个产业开始的. 这一年 ,TCL彩电正式进入越南市场 . 经过几年的开发,目前TCL 彩电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已 经达到12%以上,超过众多日 本品牌而占据第二的位置。 越南市场的成功,让TCL尝到 了国际化的甜头,也是一个极 大的鼓舞。
国际化战略动因
• 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前,TCL的出口基本上是贴 牌生产(OEM)性质的,但东南亚金融风暴 对集团公司的出口影响非常大。1998年的出口 是负增长,1999年大概在这个基础上持平。正 如李东生所说,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制于海外市 场的变化,TCL在国外基本上没有国际经营能 力,基本上都是代工的角色,在外部环境发生 变化时,TCL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次经历 之后,TCL下定决心要推进国际业务的经营。

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一)更好地满足全球消费者得用户者为王。

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赢得用户,就必须考虑调整产品和营销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要求。

但如何满足呢?海尔采取的缝隙营销、服务营销等策略做得很好,比如要取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就通过创新,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符合节能,环保、款式方面的美方需求,寻找别的品牌还未满足的市场需求,通过为消费者着想,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海尔品牌,越来越长久地使用海尔产品。

1.缝隙营销缝隙战略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中,永远存在市场缝隙,谁挤占了这个缝隙,谁就可能获得成功的营销机会。

海尔在国外市场上面临着像GE、西门子、松下、三星等有悠久历史的国际强势品牌的巨大挑战,它们知名度高,但是缺少创新。

海尔进行缝隙营销,就可以避开锋芒,在夹缝中生存,通过优良的设计、产品功能的改进以及广泛的优质服务占领市场。

目前,海尔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以创新和差异化取胜的缝隙产品。

2。

服务营销没有完美的服务体系和手段,就无法吸引消费者。

要吸引并留住客户就必须在卖出产品的前后过程中竭心尽力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因此,服务是投入最大,需要厂家功力最深的一种营销策略,需要长期的准备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海尔十分重视服务环节,把售后服务看成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维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领域,认为服务不仅仅包括维修、安装,答疑等,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

(二)超越国内外竞争者在国内,海尔无疑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排头兵;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尔也基本能靠优质的产品和先入为主之势赢得客户。

而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市场上,海尔海尔面对的是来自GE、惠而浦、松下等家电巨头的横眉冷对,甚至排挤,海尔压力颇大,困难重重。

因为害怕。

就不出去了吗?张瑞敏说:。

不出去的后果更可拍。

”并且,海尔到了发达国家之后,仍然坚持打自己的牌子,有策略地让一个产品先进人,后面的产品再跟进,以迎合沃尔玛,西尔斯等大连锁渠道进货特点的方式,逐渐开拓险象环生的国外市场。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显著增加。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增强竞争力、进行国际经营是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从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动向看,海外投资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本土化策略,是我国企业寻求发展与扩大竞争优势的一大重要趋势。

海尔集团就是在家电行业中,本土化策略实行得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本土化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某国市场后,努力融入东道国的经济体系,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实体的发展战略。

本土化的过程表现为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要素融入和根植于当地文化的过程。

1998年到2005年是海尔集团推行国际化战略阶段,此阶段特征为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进入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品牌差异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下面以美国市场为例,对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90年代初,海尔冰箱依靠缝隙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很快占到小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

作为一个陌生的冰箱品牌,海尔首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尤其是消费者市场。

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品牌高于一切。

并且美国消费者易受广告的影响,对产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高,要求产品外观和包装精美、设计新颖独特。

为了更好地打开美国市场,海尔集团建立了“三位一体本土化”运作模式,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在家电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

在全球范围内,海尔已成为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其成功的跨国经营战略是其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尔坚持创新和研发投入。

该公司的创新和研发能力非常强大,他们的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推出。

这种创新和研发投入有助于使海尔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

海尔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并且不断扩大其产业范围,以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

第二,海尔的全球化营销策略是其成功的关键。

海尔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的策略制定。

他们不仅在中国市场投入大量资金,还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增加了宣传和品牌营销的广告投入。

此外,海尔还通过促销活动、线上和线下销售来提高销售额,实现了跨国营销的成功。

第三,海尔注重全球合作伙伴的建立。

海尔与世界各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实现跨国市场渗透的重要目标。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通过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达成的。

这些合作不仅有助于海尔扩大其全球市场的份额,还有助于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升级等方面的服务。

第四,海尔注重本地化制造和服务。

海尔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适应不同的生产和销售模式。

他们不断优化本地化制造和售后服务,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总之,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不断强化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通过创新、全球化营销、全球合作伙伴的建立和本地化制造和服务等手段,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和发展。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比较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比较

内容摘要
在研究的限制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了大型家电企业,对中小型 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尚不完善。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中小型家电企业展开, 探究其国际化战略的特点和需求。
内容摘要
总之,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需 充分考虑自身优劣势及市场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同时,政府、行 业协会等应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 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与启示
总之,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来 制定。通过对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不同策略和取得的成果。这将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发 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内容摘要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基于对海尔、松下及三星国际化经营战 略的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必然趋 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市场风险、技术壁垒、品 牌形象等。本次演示以海尔、松下、三星为例,探讨中国家电企业如何在国际化 经营中取得成功。
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海尔是中国家电企业的佼佼者,其国际化经营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国际化:海尔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例如, 海尔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端家电市场。
三、三星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多元化经营:三星通过多元化经营,拓展了海外市场。例如,三星通过收 购一家美国酒店公司进入了酒店业。
三、三星的际化经营战略
3、技术研发:三星注重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三星推 出了智能家居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尔品牌国际化之路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过硬的质量管理制度,打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旗号。

海尔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深入人心,为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品牌竞争优势,在国内树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

第二阶段即海尔多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在重视品牌专业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延伸品牌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利用品牌优势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战略先后兼并多家企业,同时提供差异化服务使海尔在施行跨行业跨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与扩张规模方面体现了海尔品牌规模的核心竞争力,为海尔品牌进入国际国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

第三阶段是品牌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张瑞敏把他“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管理理念传到了世界市场,通过获取并不断整合全球资源增强海尔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对海尔品牌“三融一创”的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认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市场、产品、营销国际化的海尔正在为其产品和服务打上世界品牌标签,这个标签凝聚着海尔品牌民族企业的创新精神、服务理念,也诠释着中国现代企业的大国风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全球品牌竞争时代,海尔集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世界名牌。

在信息化时代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一直坚持以最快速度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和以品牌创新精神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正是有着“国门之内无品牌”的国际化理念,海尔才能走向世界级品牌。

然而海尔集团从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利润总额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从海尔风光无限的辉煌成就和备受称道的经营战略中思考海尔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牌泛化正是有着“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创名牌”的公众品牌信念,海尔在家电行业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声誉,成为中国家电品牌大鳄。

青岛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的风险控制分析

青岛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的风险控制分析

青岛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的风险控制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日益增多。

在这些跨国并购中,涉及到了许多风险和机遇。

其中,海尔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其跨国并购与战略重组分析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为例,分析其风险控制情况。

一、市场风险通用家电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公司,其产品线覆盖了许多领域,如厨房、洗衣、空调等,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然而,尽管通用家电业务良好,但在未来市场的变化、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业绩可能有所下滑,这将直接影响到海尔并购之后的投资回报。

针对这一风险,海尔应该继续加强对通用家电市场的深入研究,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从而制定出合适的市场开发和销售策略。

此外,海尔还需要注重掌握通用家电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便加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文化风险海尔跨足通用家电市场,涉及到了跨国文化融合的问题。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价值观、法律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将可能对跨国并购过程中的合作和协调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海尔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沟通。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建立合作关系和互信关系。

此外,海尔在跨国并购和战略重组中还需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合规性,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风险通用家电拥有先进的家电技术和研发实力,但这也意味着在技术领域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海尔必须不断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

在面对技术风险时,海尔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储备。

它可以通过开展与通用家电的技术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来对抗市场和技术变化带来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由于跨国并购通常需大量现金,海尔跨国并购通用家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股权收购,这可能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风险。

此外,通用家电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也可能对海尔产生重要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国际化进程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管理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跨国经营中的财务管理策略、挑战及其应对措施,以及这些策略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随后,本文将详细分析海尔集团的国际财务管理实践,包括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

特别地,本文将重点探讨海尔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如何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规则和风险。

本文还将评估海尔集团财务管理对其财务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海尔集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表现,本文试图揭示其财务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潜在改进空间。

总体而言,本文不仅为理解海尔集团这一典型案例的财务管理提供深入见解,也为其他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本文期望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理论框架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筹措、投资决策、利润分配、风险管理以及财务控制等多个方面。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最大化企业的财务效益,并有效管理各类财务风险。

资本筹措理论:主要关注跨国公司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筹集到所需的资金。

这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混合融资等多种方式。

投资决策理论: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决策,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投资规模的确定、投资时机的把握等。

这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以及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开拓一个空荡的市场,主要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经受更多的考验。

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采取一路纵队开拓国际市场4.网上销售—零距离销售—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

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

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

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

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

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1. 简介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多年来,海尔一直致力于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并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2. 国际市场进入策略海尔采用了多种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包括直接出口、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

通过直接出口,海尔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建立了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

此外,海尔还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市场。

同时,海尔还通过并购方式,收购了一些国外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

3. 市场定位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定位。

海尔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海尔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被定位为高品质、高性能和可靠性强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可靠性的需求。

4. 品牌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注重品牌建设,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尔通过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和品牌推广等方式,加强了品牌形象的传播。

海尔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5. 技术创新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技术创新,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海尔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海尔还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6. 适应当地文化和法规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法规。

海尔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考虑到当地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需求,以提供更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

此外,海尔也严格遵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安全。

7. 国际市场表现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海尔的产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成为了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8. 面临的挑战海尔进入国际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及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及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及发展战略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

据中国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

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并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更加稳重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制定行业及其他的标准397项。

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

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一、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1、国际市场环境(1)国内家电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家电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国外企业的进入与国内家电巨头“走出去”是同时进行的。

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家电企业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

如西门子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再对中国投资10亿欧元,其中包括投资1亿欧元建设位于北京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到目前为止,三星在中国共建立了1个投资公司,26个生产企业,4个销售企业,2个研发机构和1个售后服务中心。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长案例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长案例分析

海尔的跨国之路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开展成为开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一、海尔集团1、海尔的产品及品牌海尔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96 大门类15100 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产品主要分类为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电家居家居集成智能家居软件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数字家庭及生物制药医疗设备。

海尔旗下有三个品牌,分别是--海尔,海尔集团家电主品牌,品牌定位为“绿色理念〞;统帅,是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出的针对倡导个性、时尚、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消费群体;卡萨帝是海尔集团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品牌定位为“创艺家电、风格生活〞。

2、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开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开展。

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开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3、海尔的人才管理模式海尔集团提出了著名的“斜坡球理论〞:斜坡上的球体好比一个员工个体,球周围代表员工开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开展规模和商场竞争程度。

在这个理论根底上了,海尔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把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干得好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可随时转为合格工人或试用人员。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

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

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

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

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作为决策者来说,张瑞敏将企业发展进行战略转变是经过深累熟虑的,事实证明这一转变也是正确的。

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是海尔集团的出口创汇却比1997年增长了36%。

同时,在国内企业因出口受阻而纷纷寻求新的海外发展出路时,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则早己向纵深发展了。

它在美国的三位一体(即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张瑞敏及其部属的超前意识,为海尔舰队的今后航向指明了新的坐标。

3.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方针与实施手段
(1)“先难后易”原则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模式,通常是先向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或投资,最后在将发展目标逐步转向发达国家。

海尔集团一反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执世界经济发展之牛耳的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以易如反掌之势进入并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

例如,海尔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国市场,而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市场是最难进人的。

如今海尔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将海外投资的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发展难度极大的市场。

但是,海尔人认为,这里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根据主客观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在这里的成功,比较起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失败(尽管目前尚未发生),无疑,前者则是至关全局的。

而且,在美国的经验具有提纲挚领的重要意义。

因此,进入和开发发达国家家电市场,是企业海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它对于海尔集团始终把握世界家电生产的发展潮流,对于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对于实现“海尔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海尔”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事业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2)“高起点”原则
在张瑞敏看来,海尔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同世界50O强相比,海尔集团远非国际化大公司,但是,起步晚,不一定起点就低。

海尔集团要在各个方面都要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去做。

这就是他的“高起点”原则。

例如,他要求所有事业部(指生产的各个部门)都必须有产品出口,因为,他认为,国际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检验本部门各方面工作是否有问题的试金石。

通过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迫使企业改进管理。

(3)“三个三分之一”原则
所谓“三个三分之一”原则,是指三个三分之一的全球化战略,即在国内销售1/3,在海外市场销售1/3,在境外建厂就地销售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