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氟污染综述
土壤中氟化物污染状况调查
土壤中氟化物污染状况调查摘要:氟作为地球上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中的一员,在自然界里面的分布非常广泛,大多数都以氟化物形式存在[1]。
而氟化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中缺乏氟很容易患上龋齿病,但是氟化物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对人群、牲畜及农作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长期以来,苏州市吴中区电子芯片和电路板产业大规模发展,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氢氟酸对电路板进行蚀刻和清洗,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氟化物污染。
由于长期积累效应,污染效应开始显现[2]。
为说清楚氟化物长期积累效应,对苏州市土壤的影响情况。
文中通过对苏州市工业区域部分地区和郊区的土壤氟化物的采样、制备、分析测试得出结论,说明对土壤氟化物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氟化物;土壤;监测1、实验流程1.1样品采集1.采样前准备:资料收集:选取苏州市吴中区区域内的土壤。
严格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土壤进行采集,各个监测点分别采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个样品,以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规范和代性[3]。
(2)现场调查:采样前要对现场进行勘探,将现场走访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4]。
(3)准备采样器具:铁铲、圆形状采样钻、螺旋形状采样钻、竹刀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的采样工具等。
(4)采样布点本实验采取分块随机布点法:将监测可将区域分成5块,将每块区域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随机采取一个点位样品,每个点位各采取0.5m、1.5m、3.0m三个深度样品。
(5)样品采集采样点为可选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或土壤剖面样品。
分别采取0.5m、1.5m、3.0m三层土样。
采样的顺序从下到上,首先需要采集采样剖面的底层样品,然后采集中层样品,最后采集上层样品。
1.2 样品的前处理1.2.1 样品风干将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平铺在风干盘中,摊成薄层,挑出样品中的植物、昆虫、石块等杂物,再用木棒将大块的土壤压碎,每天翻动几次,避免阳光直射,让样品自然风干[6]。
某玻璃厂搬迁遗留场地土壤氟化物污染情况调查
除机 修 1 l1tJjUi)11 域 ,陔层
衔埘 &J , I f,J 掺 , 求 采样 度 、采 样 l{1f问 及样 品编号 ,放 入 专 土壤 其 他各 个 I 域 j}}c化物浓 度 篪 蚌/1 {lll蔷 、 JI J 4c【:冷城 输 lJ、J忻 fIlf 仃 .样 IliI采集 成后 , 炼{jJ!lJ f有 效 期 从 罔 3行flI.2.Oin深度 的地块 I 壤环 境 rf1, 大 门附近 为
的 氨化 物 污 染 .其 污染 集 中于机 修 车 间北侧 及 厂 区大 门 附近 区域 ,推 测 可 能历 史存在 萤 石 等相 关 原料 运输 、使 用 、保存 不 当的 情
况 。造 成 该 区域 污 染 水 平 较 高
关键 词 :玻 璃 厂 ;场地调 查 ;土壤 污 染;氟化物
中 图 分 类 号 :X53
2()18.24科 学技 术创 新 一33一
某玻璃厂搬迁遗 留场地_士壤氟化物 污染情况调查
王 书琪 (上海 松 沅环境 修 复技 术有 限公 司 ,上海 201 lO0)
摘 要 :以某玻 璃 厂搬 迁遗 留场地 为研 究 区域 ,对地 块进 行 土壤 氟化 物 的 污染情 况 调 查 结 果表 明 :地块 内土壤 存在 大面积
3.5m 的 I 壤 样 rl…1'… Jl-4:觚 化物 的愉测 ,采川 SUI· r软 件模 拟 雠 个 7480mg/kg/l J 他 f≮域 j}j:c化 物 浓度 较低 ,¨浓 度 水平 棚 ,
除 ,脱 J ̄jylJ处 敞 拆 扑 的 水泥 砖块 、碎 石
业 筑虬 圾 , 分 I 域 裸露 I 壤 ,小发 现
仃liJJ{lI!-污 染 的痕迹
1.2 i.1..; ':l I f f1 没f¨佯 r1^采 、
土壤F污染
5、预防及处理 为了控制过量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严格控 制氟的排放量。中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规定居住区大气氟化物(换算为氟)一次最高容许浓 度为0.02毫克/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7毫克 /米。地面水氟(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 克/升。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 克/升,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 土壤氟污染只能预防和处理人为来源的,自然来源 是自然现象,难以避免。在工厂区进行立体绿化, 在厂区外建防林带,在厂周围选择种植抗氟性的农 作物。 氟中毒主要通过净化水源、改革炉灶、改善室内通 风条件、重视食品中氟的背景值等等
2、氟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和迁移
有机束 缚态 Fe/Mn 氧化物 态
我国大部 分学者把 土壤中的 氟分
残渣态 可溶态
可交换态
有的学者为了研究需要把土壤中的氟简单划分为总 氟和水溶性氟。
事实上,土壤中的氟存在形态极为复杂:吴卫红等对 浙江水稻土及早地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做 了分析和探讨,发现土壤pH值相对高的土壤,可交换 态氟含量也较高,各形态氟含量顺序是残余态>可交 换态>水溶态>有机态>无定型氧化铁态。
我国的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分为3种:第1种是饮水型氟 中毒,这是病区分布最广泛、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类 型,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与病情关系。第2种是燃煤污染 型氟中毒,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 北、广西等南方各省区。例如,浙江省常山县芳村镇 燃煤污染氟中毒调查情况。第3种是饮茶型氟中毒,其 分布病区较小,罹患人数也比较少。
由于含F废水的排放几灌溉农田,不同程度地导致土 壤F的积累。如:磷肥厂、冶金、炼钢等等。
氟的危害及控制
氟的危害及控制3焦 有 杨占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 付 庆 王留好(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林业学校,洛阳471002)Fluorine H arm and Control.Jiao Y ou ,Y ang Zhanping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Henan Acade 2m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 hou 450002),Fu Qing (B asic Medicine College ,Henan Medi 2cal U niversity ,Zhengz hou 450052),Wang Liuhao (Forest ry S hool of Henan Province ,L ouyang 47100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0,19(5):67-70.Based on survey of the literatre concerned ,the F harm on plants ,soil microbes and human health ,ge 2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reas with high F water and the statas of F epidemic areas are intro 2duced.And the methods of controlling F harm and testing F in soil are also presented.K ey w ords :fluorine harm ,control method ,fluoride test ,F poisoning ,geographic distribtion.3本文在魏克循教授指导下完成,特此致谢。
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12)doi:10.11838/sfsc.1673-6257.22737 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李海霞,许学慧*,刘海云(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摘 要:土壤作为氟的环境化学体系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氟污染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因水源、动植物的富集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氟污染是目前环境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是高氟地区分布广泛的国家,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氟中毒的发病率与饮用水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现有的土壤氟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等。
目前土壤氟的研究还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氟污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氟化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
因此,对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
论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土壤氟污染的现状、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土壤氟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氟污染;毒性效应;氟中毒;修复方法氟是一种卤族气体元素,氟单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有着非常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氧化剂,能与多种元素形成稳定的氟化物。
氟也是人体14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对促进骨组织的发育、牙釉质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量的氟还有利于CaF2的沉淀,可以预防骨骼疾病,维护牙齿健康,但人体内氟含量过低则会引起龋齿,导致牙质变差,容易松动;相反氟含量过高会导致骨质疏松、骨骼变形,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地氟病,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毒害。
含氟矿物的分化、铝冶炼厂和磷肥厂的排放以及矿物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氟废气物进入环境,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在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行氟的传递,人体中氟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和饮用水,而土壤是食物和饮水中氟的重要来源[1]。
土壤环境监测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综述
土壤环境监测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综述土壤中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一些特定地质条件下的自然释放。
氟化物对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过量的氟化物会导致土壤酸化、植物生长受限、土壤微生物受损等问题,因此对土壤中氟化物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环境监测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一、氟化物的检测方法氟化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检测法和生物检测法三种类型。
具体方法如下: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氟化物检测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离子色谱法、荧光法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氟化物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氟化物进行定量分析。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使用特定的电极来检测氟化物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离子色谱法是通过离子色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
荧光法是将待测溶液与荧光试剂相互作用,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确定氟化物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可视化的优点。
2. 物理检测法物理检测法主要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光谱分析等。
X射线荧光光谱是通过激发土壤样品产生的X射线来分析土壤中的氟化物含量,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光谱分析是利用土壤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特性来检测氟化物含量,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无需样品前处理。
生物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传感器或生物指示剂对土壤中氟化物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对氟化物的敏感性来进行检测。
常见的生物检测法包括酶法、微生物方法等。
酶法是利用氟化物对酶活性的影响来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含量,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
微生物方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氟化物的敏感性来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含量,常用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细菌等。
在实际的土壤环境监测中,选择合适的氟化物检测方法对于获取准确的监测结果至关重要。
土壤氟污染综述
土壤氟污染综述姓名:高明辉班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201230770040摘要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成分,日常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预防蛀牙,而氟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是对人体不利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氟被人们排放到大自然中。
水中氟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世界上有29个国家不同程度的遭受饮用水含氟浓度超标的困扰,尤其是我国,目前饮用高含氟水的人口超过 2.6亿,饮水除氟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对产生的危害以及土壤氟污染的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氟;土壤;污染及防治;一、土壤中氟污染概况1.1污染来源氟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为丰富,约为0.06%一0.090%,居第13位,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几乎能与其它所有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氟单质,大都以无机化合物的状态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和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中。
氟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水可以立即反应,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显出与氟化氢同样的毒性,在酸性介质中氟能形成可溶性有机物,在碱性介质中多以氟离子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矿物、岩石、土壤中都含有氟元素,矿石中氟化物的含量范围为804700 m妙g。
地下水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氟离子,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所流经的矿石、土壤情况以及温度、pH等因素。
含氟的矿石主要有:萤石(CaFZ ),氟磷灰石(CaF2}3 Ca3(P04)z)和冰晶石(Na3AlF6 ) 。
氟是以不同形态进入环境的,进入大气的氟主要以气态的四氟化硅( SiF4 ),氟化氢(HF)和含氟粉尘的形式存在,进入水体的氟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进入固体废弃物中的氟则以氟化钙(CaF2)等稳定的化合物形态存在。
由于氟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由于含氟矿石的开采、氟化盐生产、金属冶炼、铝加工、焦碳、玻璃、电子、电镀、化肥、化工、农药及火力发电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含氟废水大量得排放,导致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中的氟含量增加。
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讨(新版)
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讨(新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241氟污染土壤修复中相关问题探讨(新版)氟广泛存在于地表、水体及大气中,水和食物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土壤。
氟的工业污染来源很多,像炼铝、磷肥、磷矿石加工、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焦炭、化肥、电镀等企业都会产生氟污染。
我国土壤氟污染问题日渐严峻,对生态环境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关于土壤氟污染修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而在实际工作中,土壤氟污染修复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注意。
例如,氟污染修复相关标准对比问题、氟化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的选择问题、氟化物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分析问题以及浸出液pH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问题等。
一、氟污染修复相关标准对比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饮用水适宜的氟(以氟离子计)质量浓度为0.5~1.0mg/L。
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mg/L的水或过量吸入氟会使人骨质疏松易折,损害皮肤和呼吸系统。
所以在不同环境领域中,我国制定了关于氟标准限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此外,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氟离子质量浓度限值为4.0mg/L和1.5mg/L[2]。
在实际土壤氟污染修复中,氟化物修复目标值一般要求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中规定的氟化物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L。
土壤氟形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氟形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介绍土壤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土壤中的氟形态及其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存在形态多样,包括水溶态、有机态和矿物态等。
不同形态的氟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转化过程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土壤中氟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工业污染、农业施用化肥和农药、生活废水等都可能导致土壤中氟含量的升高。
高氟土壤给土壤质量、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究土壤中氟的形态特征对于理解土壤环境中氟的行为规律,以及采取合理的控制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土壤中氟的形态及其转化过程,并探讨影响土壤氟形态的因素。
最后,本文将总结目前土壤氟形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展望其在土壤保护和环境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对土壤氟形态的深入了解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长文的组织和框架的介绍。
在该部分中,可以提及长文的主要章节和每个章节的内容概要,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1.2 文章结构】长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土壤氟形态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提供整篇长文的框架和各个章节的概要。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它将详细探讨土壤中的氟形态以及影响土壤氟形态的因素。
在2.1节,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中的氟形态,包括无机氟和有机氟的形式和分布情况。
在2.2节,我们将综述影响土壤氟形态的因素,包括土壤pH值、土壤质地、人为活动等,以及这些因素对土壤氟形态的影响机制。
第三部分是结论,其中包括对土壤氟形态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对其意义和应用进行展望。
土壤全氟化合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全氟化合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土壤全氟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
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其来源包括工业生产、消费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渠道。
这些化合物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难以降解,易在土壤中积累,并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对土壤全氟化合物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环境和健康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土壤全氟化合物进行深入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同时也可以提到文章的主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示例: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对土壤全氟化合物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土壤全氟化合物进行概述,介绍其在环境和健康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同时也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包括土壤全氟化合物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研究和应对土壤全氟化合物带来的挑战,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整篇文章将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土壤全氟化合物的问题,并对其环境和健康影响产生更深的认识。
文章1.3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中存在的全氟化合物,包括其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全氟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化合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为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全氟化合物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及展望未来在全氟化合物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土壤全氟化合物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正文2.1 土壤全氟化合物的来源土壤全氟化合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废弃物处理、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大气沉降等。
某铝厂周围土壤氟污染现状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_王兴峰
轻 度 污染, 这主 要是由于 现有 3万 t电 解铝工 程所
64
甘肃冶金
第 30卷
表 4 各采样点氟污染指数 ( P i)
采样点
1#
2#
3#
4#
5#
6#
7#
8#
9#
0 ~ 20 cm
1. 36
1. 31
1. 39
1. 36
1. 39
1. 32
1. 34
1. 43
1. 17
20 ~ 40 cm
1. 27
加强电解铝企业环境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体 系并进行认证,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设置电解烟气在 线监测装置, 确保电解烟 气治理设施、设备正常运
行, 实施可持续发展。 5. 2 氟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
氟的环境存在量、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效应, 决定 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土壤水溶性氟含量是 土壤 - 水 - 植物、动 物 ( 食 物链 ) 氟环境风险 的枢 纽, 也是控制和治理氟污染的重要因素。对土水系 统中环境氟的治理, 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氟的活性, 从而减轻 氟的危害 [ 3] 。对于 受污染的土壤 一般可
3 土壤氟污染现状调查
土壤中氟的形态 一般可分为: 水溶态、可交换 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束缚态和残余固定态等 [ 1] , 通常把土壤中的氟区分为全氟和水溶态氟, 水溶态 氟指用去离子水浸提出的氟, 水溶态氟以无机态为 主, 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有较高的有效性, 易 被作物根 系吸收并参与食物链 中氟的积累 [ 2] 。土 壤中的氟含量受母质、气候、地形及人为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本研究, 对土壤氟污染现状调查选用全氟 和水溶态氟两个指标,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采样监测 法。 3. 1 采样布点、方法及采样时间
土壤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
4.Ma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re ( MTM ) ꎬ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 Örebro Universityꎬ Örebro SE ̄70182ꎬ
Sweden
2.Shanghai Institute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Securityꎬ Shanghai 200092ꎬ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ꎬ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ꎬ Tongji Universityꎬ
第2期
46 9
陈诗艳等:土壤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
PFASs in soil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chain ̄length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PFASsꎬ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1.Key Laboratory of Yangtz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 Ministry of Education) ꎬ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ꎬ Tongji
Universityꎬ Shanghai 200092ꎬ China
第 34 卷 第 2 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陈雷,戴玙芽,陈晓婷,等.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8):1611-1622.CHEN L,DAI Y Y,CHEN X T,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ollution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soil[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1,40(8):1611-1622.开放科学OSID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陈雷1,戴玙芽1,陈晓婷1,周顺怡1,林洁颖1,刘韵1,林庆祺1,3*,晁元卿1,2,汤叶涛1,2,仇荣亮1,2,3,王诗忠1,2*(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2.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ollution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in soilCHEN Lei 1,DAI Yuya 1,CHEN Xiaoting 1,ZHOU Shunyi 1,LIN Jieying 1,LIU Yun 1,LIN Qingqi 1,3*,CHAO Yuanqing 1,2,TANG Yetao 1,2,QIU Rongliang 1,2,3,WANG Shizhong 1,2*(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2.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3.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are a clas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that have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soil,water,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 degradation,long-distance migration,and biological accumulation.In this paper,the pollution status,adsorption,and migration behavior of PFASs in soil,and toxic effect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PFASs in the food chain wer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The deficiency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PFASs in soil-crop systems were also detailed.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fate of PFASs.Keywords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adsorption mechanism;migration;crop uptake;toxic effects收稿日期:2021-01-29录用日期:2021-05-08作者简介:陈雷(1991—),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土壤-作物中有机污染相关研究。
土壤全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土壤中全氟烃酸(PFAAs)的污染程度,了解PFAAs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通过实验,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对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全氟烃酸(PFAAs)是一类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受到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农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土壤样品中的PFAAs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土壤样品:采集自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土壤。
2. 固相萃取小柱:C18小柱,用于PFAAs的富集。
3. 溶剂:甲醇、乙腈、水等。
仪器:1. 天平:用于称量样品和试剂。
2.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
3. 串联质谱仪:用于PFAAs的检测。
4. 真空泵:用于样品的浓缩。
5. 振荡器:用于样品的混合。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的要求,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采集后,立即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并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2. 样品前处理:-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
- 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过筛,去除石块、植物残体等杂质。
- 使用固相萃取法对土壤样品中的PFAAs进行富集。
- 将富集后的样品用甲醇/水溶液洗脱,并浓缩至近干。
3. 样品分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浓缩后的样品进行检测。
- 对比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PFAAs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中PFAAs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土壤中PFAAs的污染程度存在差异。
其中,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农田土壤中PFA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5.04和17.12 ng/g。
含氟废水文献综述
含氟废水文献综述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同时也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
对于自然界中的植物而言,氟的过多吸收会造成危害,当土壤中氟含量过多时,氟会抑制植物的新陈代谢,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1]而人体中氟含量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体获取氟元素的途径一般都是通过食物和饮用水。
日常饮用水中氟的含量一般为0.4mg/L-0.6mg/L,而国家对于饮用水中氟浓度标准为1mg/L以下。
人体缺氟时会导致蛀牙问题,而长期饮用氟浓度高于1mg/L的水易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浓度高于3mg/L以上的水会引起氟骨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甚至会诱发肿瘤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2]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含氟废水在各工业领域都有出现,其中排放含氟废水的主要行业有光伏行业、冶金、金属加工、玻璃、电子、电镀、农药、含氟矿石开采等行业。
国家对于工业含氟废水的排放浓度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1996) 一级标准为10mg/L以下。
[3]现阶段处理含氟废水的工艺主要有沉淀法和吸附法,还有一些处理方法如离子交换法、电渗析、冷冻法、超滤除氟法、反渗透技术、电凝聚法等。
沉淀法分为化学混凝沉淀法和絮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利用氟离子与离子结合产生CaF2沉淀,这种沉淀物很难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可待其沉淀后通过固液分离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F-。
[4-5]化学沉淀法的改进方法是在其中加入一些钙盐和磷酸盐,生成含氟化合物,相比之前产生的CaF2,产生的含氟化合物更加难与水反应。
而混凝沉淀法是将铝盐,铁盐和石灰加入含氟废水中,铝离子和铁离子与氟离子络合以及铝盐水解产物的配位体交换,物理吸附,卷扫左永出去水中的F-。
[6-9]至于絮凝沉淀法加入的絮凝剂,一般是PAC和PAM,当然其中的作用不仅是絮凝,还有物理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络合沉淀作用。
[10]吸附法是采用活性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斜发沸石等吸附剂,这些吸附剂被充填在填充柱中,利用动态吸附,去除水中氟离子。
土壤环境监测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综述
土壤环境监测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综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化工品的广泛应用,氟化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氟化物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和毒性的无机化合物,它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对土壤环境中氟化物的监测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土壤环境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土壤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氟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离子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氟化岩石的风化和岩石矿物的溶解。
氟化物还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化肥、农药、焚烧煤炭和矿石等过程中的产物。
氟化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氟化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2. 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对植物的根系和叶片产生毒害作用,阻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氟化物易溶于水,如果土壤中的氟化物超标,就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准确监测土壤中氟化物的含量,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法、色谱法、光度法、吸附-解吸法和电导度法等。
1.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通过特制的电极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的含量,其原理是电极与被测样品中的氟离子发生特异性反应,测定电极电位的变化来计算氟化物的浓度。
比色法是指通过染料与氟化物反应产生显色物质,根据显色物质的光吸收特性来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的含量。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指将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用适当的方法转化为氟化物盐,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氟化物盐的含量。
荧光光谱法是指将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转化为荧光物质,然后利用荧光光谱仪对其荧光光谱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氟污染综述姓名:高明辉班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201230770040摘要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成分,日常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预防蛀牙,而氟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是对人体不利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氟被人们排放到大自然中。
水中氟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世界上有29个国家不同程度的遭受饮用水含氟浓度超标的困扰,尤其是我国,目前饮用高含氟水的人口超过 2.6亿,饮水除氟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对产生的危害以及土壤氟污染的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氟;土壤;污染及防治;一、土壤中氟污染概况1.1污染来源氟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为丰富,约为0.06%一0.090%,居第13位,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几乎能与其它所有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氟单质,大都以无机化合物的状态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和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中。
氟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水可以立即反应,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显出与氟化氢同样的毒性,在酸性介质中氟能形成可溶性有机物,在碱性介质中多以氟离子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矿物、岩石、土壤中都含有氟元素,矿石中氟化物的含量范围为804700 m妙g。
地下水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氟离子,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所流经的矿石、土壤情况以及温度、pH等因素。
含氟的矿石主要有:萤石(CaFZ ),氟磷灰石(CaF2}3 Ca3(P04)z)和冰晶石(Na3AlF6 ) 。
氟是以不同形态进入环境的,进入大气的氟主要以气态的四氟化硅( SiF4 ),氟化氢(HF)和含氟粉尘的形式存在,进入水体的氟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进入固体废弃物中的氟则以氟化钙(CaF2)等稳定的化合物形态存在。
由于氟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由于含氟矿石的开采、氟化盐生产、金属冶炼、铝加工、焦碳、玻璃、电子、电镀、化肥、化工、农药及火力发电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含氟废水大量得排放,导致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中的氟含量增加。
1.2土壤对氟的吸附土壤的吸附作用主要有俩种:(1)交换吸附吸附质离子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聚集到土壤表面,同时土壤释放等当量层间可交换性阳离子,完成吸附过程,吸附结合力为离子键。
对有机离子吸附质,大分子比小分子更易被吸附,因为有机大离子与蒙脱石作用时不仅阳离子交换起作用,范德华力也起相当大作用,离子越大,范德华力越大,被吸附也越多。
(2)物理吸附由于水中的吸附质与土壤吸附剂间的分子引力作用,水中待处理污染物被吸附。
物理吸附在低温下就能进行,但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所以吸附选择性不强。
土壤吸附氟的机理是比较复杂的,有研究者认为是在带正电荷的胶体补偿层中,氟与一OH离子进行交换。
同样也与土壤粘土矿物晶格中的一OH发生交换。
F主要是通过与层状硅酸盐、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土壤腐殖质上的经基(一OH)交换而被吸附的。
这样在高pH的环境中(即盐碱地中),土壤中难溶的氟化物CaFz在OH一作用下即游离出氟离子,使土壤中氟的活性增加,易被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氟与吸收铝的数量呈高度正相关。
因为F一A1络合物是氟进人植物并发生运转的主要形态。
土壤对氟吸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组成,也受土壤的pH和离子本性的制约。
土壤成分的变化既影响吸附量,也影响土壤对离子的选择性。
如腐殖质对钙离子有强烈的选择性,而水合氧化物则对两价重金属离子偏好。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土壤的CEC,降低对磷酸的固定,而有机质对钙离子的偏好则为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提供可能。
改变土壤的pH可改变土壤中可变电荷的数量或符号,并影响专性吸附量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在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状况的联合作用下,水合氧化物可增加活化或老化的程度,从而影响土壤的吸附性。
合理的轮作和耕作,包括增施有机肥料以及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吸附性所包含的许多过程的变化,从而改善土壤化学环境。
由于土壤有机质中若干低分子脂肪酸、草酸以至腐殖酸等常因其性质和浓度的不同,影响土壤对氟的吸附量,从而对作物生长或其促进作用或其抑制作用。
土壤的氟吸附量随着加人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壤类型有差异。
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氟吸附量远大于紫红色砂页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同为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其氟吸附量红壤>赤红壤>黄棕壤>砖红壤;同一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含较多粘粒和DCB浸提铁、铝的层次,氟吸附量较大。
1.3影响因素风向、降水等级对土壤氟污染的强度、程度有显著影响.下风向比上风向土壤污染严重,降水量大而季节性明显的地区土壤氟污染较轻。
二、氟污染造成的危害2.1对人体的危害人体氟的总量为0.74 ~4.76 g,平均2.57 g。
正常成人的血液含氟量总是保持一定浓度,血液的含氟增高,是诊断地方性氟病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肾脏是氟的主要排泄器官。
体内75%的氟由尿排出,13一19%由粪便排出,7一10%由汗排出,只有微量的氟通过毛发、指甲和乳腺排出。
人的尿氟含量主要与饮水中氟含量有密切关系,尿氟的排泄情况,在诊断地方性氟病上有很大的意义,如果尿氟增高,也是一项重要的特异性指标。
氟对人体的生理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明了。
一般认为,氟是参与人体正常代谢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钙化,对于神经兴奋的传导和参与代谢的酶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
氟被吸收后,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在组织和牙齿中取代轻基磷灰石的轻基,使之转化为氟磷灰石,在牙齿的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使硬度增高,能够抵抗酸性腐蚀、掏嗜酸菌的活性,并抵抗某些酶类对牙齿的不利影响。
当人体缺氟时,易发生龋齿,这在儿童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在氟污染地区主要是氟过剩。
由氟过剩所导致的疾病统称为氟病。
轻度的氟病首先反映在牙齿上,重度的氟病除患有严重的“斑釉齿”外主要是骨质病变、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等症状,又称“氟骨症”。
氟骨症主要是由于氟化物大量地在骨骼中沉积,影响骨质的正常发育生成,促进韧带钙化和骨质硬化(或疏松),进而导致肢体变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临床表现为腰腿和大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弯腰驼背、四肢畸形、瘫痪。
2.2对土壤的影响(1)氟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存在差异,与土壤类型、土壤酶种类和加入氟浓度等有羌氟对潮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产生影响,加入氟超过600 mg /kg,氟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氟对黄棕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但在潮土中,氟超过400 mg /kg时,对潮土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明显抑。
氟对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在黄棕壤和潮土中表现是一致的,加入氟600 mg /kg,中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不氏氟对黄棕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潮土小,在潮土中,加入氟达到600 mg /kg时,氟对潮土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黄棕壤中加入氟达到1 000 mg /kg时才会抑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服酶活性对氟最为敏感,在黄棕壤中,加入氟超过200 mg /kg,氟的作用便表现出来,土壤服酶活性明显降低在潮土中,氟对服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稍弱,加入氟400 mg /kg,氟才对土壤服酶活性产生明显抑制。
(2)加入氟可以明显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加入氟量低于200 mg /kg时,黄棕壤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变化不明显,加入氟量超过200 mg /kg时,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土壤孔隙度明显降低氟对潮土容重以及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比黄棕壤要小一些,加入氟400 mg /kg,土壤容重与对照表现出明显差晃两种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均是随着加入氟的增加而变化,加入氟1 000 mg /kg,与对照相比,黄棕壤和潮土容重分别增加了26. 9%和27. 7%,土壤孔隙度分别减少了23. 9%和22.0%。
加入氟超过600 mg /kg时,土壤表层就会变得坚硬板结,形成板状物,土壤通透性变差。
2.3对植物的危害土壤氟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是慢性积累的生理障碍过程,植物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成熟期籽粒产量降低,氟进入植物体后,通过导管向叶缘和叶尖转移,进入叶的氟与组织内的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氟化钙沉积,当这些物质达到一定量时,干扰植物酶的作用,阻碍代谢,破坏叶绿体和原生质,引起质壁分离和细胞萎缩。
植物对氟的过多吸收,制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抑制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马来酸脱氢酶活性。
实验表明,土壤中氟量增大会影响土壤中铝的溶解性,还会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
氟污染土壤增加导致氟和铝对植物的双重危害。
由此可见,氟对植物生长是有一定影响。
从总体上看,人体氟中毒的机理与动物氟中毒的机理是一致的,都是因为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干扰了钙盐的有效吸收,使钙的代谢过程遭到破坏。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医学临床观察记录,对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人体内氟的代谢过程进行简要叙述。
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急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溃病和坏死;另一方面是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牙跟炎,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骨骼变化等。
氟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氟与钙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结合,一旦结合又极稳定难以分解,因此在代谢过程中,氟与钙一致,相互依存。
(2)血氟的四分之三在血清中,呈离子状态参与反应。
氟与血中游离的钙结合,以一定形式贮存于骨、牙和肌腿等组织中。
氟还可置换骨盐(轻磷灰石)中的OH一或HCO于等,形成更稳定的氟磷灰石[Cas (P04 )ZCaF2},同时由于氟对成骨和破骨过程都有影响,在骨的重建过程中不断扩大交换范围。
因此造成大量的氟和钙存贮于骨中,形成骨密度增高和骨重增大。
(3)氟置换骨中轻基的过程,决定于细胞外液骨盐内的氟浓度,如果持续摄入氟,细胞外液中氟离子浓度增加,这个交换过程就进行,氟骨病症状加重。
反之,如果脱离氟接触,细胞外液中氟离子浓度降低,骨盐中的氟离子就有可能释放出来,使氟骨症减轻。
但由于氟磷灰石十分稳定,事实上氟离子释出十分缓慢,因而有长期脱离氟接触而氟骨症并无明显减轻的病例。
通过氟的代谢过程可看出,氟及其化合物进入机体后迅速与钙离子结合为氟化钙或氟磷灰石,沉积于骨质中,引起“氟骨症”和“氟斑牙”,这也是最早被认识的骨骼相氟中毒的表现。
三、土壤氟污染的治理氟的环境存在量、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效应,决定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土壤水溶性氟含量是土壤一水一植物、动物(食物链)氟环境风险的枢纽,也是控制和治理氟污染的重要因素。
对土水系统中环境氟的治理,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氟的活性,从而减轻氟的危害。
对于受污染的土壤一般可考虑从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调整种植结构或用途)、施用化学改良剂、客土或深埋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