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

川雪梅花是寒冷冬天最耀眼的明星。中国人一直把梅花看作是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之花”。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高洁。同时,人们把梅花那傲雪凌寒的风貌,看作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把梅花那香远古朴的风韵,看作是中华古国悠久伟大的历史文化的象征;甚至把梅花那紧簇同心的形状,看作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早在南北朝时期,梅花的观赏价值就被人们普遍重视。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南朝·宋诗人鲍照最先在诗中称赞梅花那不惧严寒的品格。他在《梅花落》写道: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人笔下的梅花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诗中通过对耐寒梅

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最先在诗中称梅花为报春信使的,是南朝·宋诗人陆凯。他在《赠范晔》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最先从审美角度咏赞梅花的,是南朝·梁诗人何逊。他在《咏早梅》中写道: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芳林苑。全诗的意思是: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下霜飘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

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诗中称赞梅花开得最早,不怕霜雪,敢抗风寒。通过对梅花这种坚贞品质的歌颂表达了诗人自己清高自负的思想。

最先借描写梅花寄托情怀的是南朝·陈诗人谢燮。他在《早梅》中写道: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人抓住一个“早”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疑”字和“畏”字,写出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隋朝宫女侯夫人最早将梅花自比。她在《春日看梅花(其二)》:中写道:

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比。诗人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到了唐代,诗人咏梅渐成风气。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之作,

他们比南朝诗人更加注意到了梅花的美学价值,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梅花的精神品质。在唐代诗人笔下,我国咏梅诗已走向了成熟。

借梅花凌寒吐芳喻自己虽处逆境仍不改节操的首推张九龄,他在《庭梅咏》中写道: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此时诗人遭谗被贬,所以诗一开篇就感叹:梅花啊,您怎能过早有芬芳之意?孤独地开花,也应自觉艰危!接下来写梅花虽弱小,却不怕寒冬,暗喻诗人虽在朝中孤弱,但在逆境艰困中仍不改节操的志向。诗人缘情体物,寄托遥深。更当贬谪之后,情怀郁悒,惓思君国。此诗写孤危的庭梅,在岁寒风雪之中,美好馨香如故,借以寄喻作者立身处世的大节。然而作者忧谗畏讥,自伤飘泊,情怀也很悲哀。

借写梅花抒身世之感的还有杜甫,他在《江梅》中写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梅花在腊月前就绽放了,一年的后半载梅花开得最多.虽知春

光好,但寄居异乡的愁苦又如何能尽?白雪、梅树原本就是一样的颜色,江上之风也仿佛自己舞起波涛。故乡难以再见面,巍峨嶙峋的巫山再也见不到了。当时杜甫正客居四川夔州,年老多病。诗歌虽以“江梅”为名,却以抒写“客愁”为主,在咏梅的诗篇中别具一格。

诗人王维视梅花为家乡的代表,他在《杂诗》中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晚唐诗人崔道融描写梅花,形神兼备,极为传神: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此诗起得高峻:“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写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得传神。寥寥数语,尽写梅花之高洁孤傲。三、四句“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更是俊逸,气象不凡。梅花的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道冬天的寒冷。“清极不知寒”,尽一“清”字,最得梅花之神韵。五、六句写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惹人怜惜。最后两句吁请北风理解梅花的心意,不要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了。表达诗人爱梅惜梅的心情。“孤标画本难”、“清极不知寒”,尽传梅花之精神,突出了严寒中的梅花清香雅致、坚韧顽强、傲然独立的品格。

同为晚唐的李商隐见到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不由得引起了身世之感: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首联奇峰突起,异彩光芒。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香气沁人,可是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显得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