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小学美术期末心得体会总结
![小学美术期末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a187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8.png)
小学美术期末心得体会总结美术是一门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学科,通过画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培养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和艺术品味。
本学期的美术课程,我收获了很多,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艺术是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态度的。
之前对于美术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画画就是涂涂抹抹”上,对于它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逐渐明白艺术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等表现形式来传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绘画课上我们学习了世界上著名的画家莫奈的作品《睡莲》,通过观察和学习,我可以感受到莫奈在画布上倾注了他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这使我明白到,绘画不仅仅是画一个图案,更是一种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方式。
这个体会让我对美术充满了更多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美术课培养了我对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美术课上,老师经常会带我们去户外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并要求我们留意每一个细节,感受周围的色彩和光影。
通过这些观察,我渐渐发现了很多我以前忽略的细节,比如花朵的纹理、树叶的形状等等。
这对于我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这也是美术课对我最大的启发之一,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观察能力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
而且,在本学期的美术课中,我还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
手工制作是美术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和细致。
我最喜欢的一次手工制作活动是制作纸质的万花筒。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需要仔细地剪裁纸张,将其卷成筒状,并且在筒子的一端加入一颗透镜。
最后,我们需要用有趣的色彩和图案来装饰筒身。
这个制作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和细致,但是当我们完成作品后,发现万花筒能够展现出美丽的图案和色彩时,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是无法言语表达的。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并且鼓励我在课余时间继续尝试更多的手工制作。
此外,美术课还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听课反思
![小学美术听课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04bf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8.png)
小学美术听课反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美术课。
每当听到要上美术课,我的心情就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美术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并且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回顾起小学的美术课程,我发现了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美术课在小学阶段过于注重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不仅仅是学习如何绘画和描绘事物的准确性,更应该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达个性的艺术。
然而,在我上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经常强调要画出准确的线条和颜色,而缺少了对想象力和独特性的培养。
这让我感觉到美术只是在追求技巧上的完美,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其次,美术课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
在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往往只注重作品的外观和技巧,而忽略了作品背后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这种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只关注于如何完美地呈现作品,而不是关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不仅局限于作品本身的外观。
此外,美术课的内容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往往只有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
虽然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但是缺少了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探索。
学校应该引入更多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艺术。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培养多元化的审美眼光。
最后,美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关怀。
美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应该是一种对社会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和反思。
在小学的美术课上,老师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本身,而忽略了与学生分享艺术知识和情感的重要性。
我认为学校应该鼓励美术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从艺术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课程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美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变评价方式以关注学生的表达和情感,丰富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审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关怀。
美术活动感想简短
![美术活动感想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1543ab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9.png)
美术活动感想简短
在美术活动中,我得以释放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这次美术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艺术,并且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绘画技巧和理念。
在活动中,我学会了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把我所见所感转化成艺术作品。
我发现,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无处不在的美。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掌握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
我也发现,从事美术创作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候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也更加享受这一过程。
而最让我感受到快乐和满足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我和同班同学们之间更加亲近了。
我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相互帮助,一起创作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这让我感受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也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在美术活动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艺术家的故事,了解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流派。
这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艺术家们的创作。
通过这次美术活动,我不仅收获了绘画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深耕绘画这片艺术的土地,用自己的创作去传递美好,去打动人心。
感谢这次美术活动带给我的一切,让我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长。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有效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43277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5.png)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有效教学策略1. 引言1.1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促进其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参与美术欣赏评述课,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上。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手法等,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和评述作品的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为将来的艺术学习和创作奠定基础。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2. 正文2.1 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有效教学策略是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和评述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成功开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2 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是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有效教学策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教学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83265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8.png)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教学案例解析【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学习领域,是美术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
通过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观察美术作品,体会作品呈现出的美感,认识并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能更好地提高小学阶段的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欣赏.评述”单元四步欣赏法小学美术书画版的欣赏单元中只有一节课,无法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于是我将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七册)欣赏评述单元《中国民族遗产》和四年级下学期的(第八册)欣赏评述单元《世界文明的奇迹》合并在一起形成重组单元。
在这样的两节先后有内容联系和知识关联的课进行重组,不仅可以避免因学期跨度大导致学生忘记了欣赏方法和观察重点的问题。
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有效地组成知识结构,对新旧知识迁移,形成系列的组合。
让学生体会作品呈现出的美感,认识并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能更好地提高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一、单元规划本单元的单元类型、模块和主题根据单元规划分类欣赏属于美术门类。
属于欣赏的内容和方法主题,我学习了此主题的概述部分,知道小学中高年段欣赏内容定义为:侧重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建筑和雕塑作品。
结合教材内容,确立单元主旨:用美术语言表达建筑和雕塑造型特点的能力二、教材教法分析(一)单元定位1、梳理教材内容《中国民族遗产》——描述古代建筑的造型、材质、装饰,分析建筑风格、象征意义和功能。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世界文明的奇迹》——描述不同建筑的外形特点。
分析世界文明奇迹建筑风格及其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交流自己欣赏国外建筑的感受。
2、单元定位本单元从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对建筑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能力。
认识并理解建筑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提高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3、人文内涵和审美导向人文内涵:(1)理解并学会欣赏世界建筑和雕塑的多样性。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d580e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e.png)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课程的“欣赏·评述”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以开发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享受美学的魅力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一、观察细节法观察细节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欣赏一个艺术作品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元素和细节,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材、构图、笔法、文字风格等元素,让学生体验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和风采。
二、感性推理法感性推理法是通过情感直觉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领悟、评价艺术作品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欣赏油画作品《绿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感和感受,从中获取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构建共同的审美价值观。
三、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比两件或更多的艺术作品,以此来比较和评价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欣赏艺术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对比两幅水墨画时,引导学生发现两幅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画面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并邀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比评价两幅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效果。
四、亲身体验法亲身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体验艺术创作过程和审美感受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本身的艺术语言,从中尝试艺术表达的魅力。
五、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法是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欣赏一幅油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并互相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学生欣赏评述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f0262c23186bceb19e8bbd9.png)
地、 积极地 、 执着地去做 。 四、 新 思维 的培 养 创新思维可 以简单 地理 解 为思维 的独 特性 和 新颖性 , 是一种思考问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思 维 形 式 。可 以 说 , 创 新 是 一
■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是时代发展 的动力 。国务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决 定 》 突 出强 调 , 在 小 学 美 术
才能让孩子们对 绘画 艺术 产生 兴趣 。只有 孩子 明 白了 , 才 能增 加他 们 的 鉴 赏 能力 与 认 知 水 平 。我 们 要 从 小 培 养 孩 子
段, 通 过 欣 赏 可 以陶 冶 学 生 高 尚 的 道 德 情 操 ,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审美 观 念 和 健 康 的 审 美 情 趣 , 激 发 学 生 对 美 术 欣 赏 的兴 趣 , 充分调动学生对欣赏评述 的积极性 , 从 而 培 养 他 们 具 有 正 确 的审 美 观 念 和 感 受 美 、 理解 美 、 鉴 赏美 、 创 造 美 的 能力 , 促进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 本 文 对 欣 赏 评 述 能 力 的 培 养 进
小 学 阶段 是 小 学 生 长 知 识 、 长身 体 的、 长智 慧 的时 期 ,
他 们 面临 着 生 理 和 心 理 的 急 剧 变 化 , 很 容 易 产 生 心 理 上 的
不 适 应 。老 师 不 能 抹 杀 孩 子 好 玩 的 天 性 , 要 给 孩 子 们 留有 定 的空 间 , 不 能管 得 太 严 , 又 不 能 不 管 。要 培 养 他 们 的 自 信 心 和 自豪 感 。小 学 生 容 易 动 感 情 , 也 重感情 , 浑 身 上 下 充
小学美术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听课评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33595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4.png)
小学美术听课评课心得体会一、背景介绍本次听课是在某小学美术课堂上进行的,课程内容为绘画技巧的研究。
听课期间,我观察了教学过程,了解了学生的研究情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二、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这堂美术课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通过幻灯片展示了一些绘画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采取示范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跟随进行实际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给予了及时的指导,还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三、学生参与度和研究效果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分享作品的方式,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尝试着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在课堂结束时,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研究经验,并对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四、教学反思和改进建议尽管这堂美术课的教学方式和组织都很好,但在反思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在示范演示时应提供更多详细的步骤说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跟随。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多做自我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互助来提高美术技巧。
五、总结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体会到了美术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能力。
1、简要说一下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列举该领域学
![1、简要说一下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列举该领域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69a4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6.png)
1、简要说一下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列举该领域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文稿。
《我喜欢的鸟》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及如何表现鸟的动态及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鸟儿鸣叫声。
)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鸟儿的叫声真美。
)(通过听声音,对鸟儿有初步的感知)2.老师也觉得鸟的叫声真的很动听,你们想不想看到发出这么美妙声音的鸟呢?让我们到百鸟园去看看吧,把你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好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知鸟类的形态特征。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案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1d7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9.png)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欣赏: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掌握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作品评述: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概念。美术欣赏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体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它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美术作品。这幅作品展示了美术欣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学会从形式、色彩、构图等角度去观察和解读作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方法似乎很有效,学生们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都显得非常积极。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重让学生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概念,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不同作品,帮助大家理解其独特之处。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幅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2.实践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践。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学生的思考。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时显得有些拘谨。我需要继续探索更多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让他们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教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领悟
![小学教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领悟](https://img.taocdn.com/s3/m/7c1b04cb0722192e4536f6fc.png)
小学美术赏识评论领域的意会小孩是爱美的,并且对美的事物感觉很早,跟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盼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趋加强,特别是进入小学此后,关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加激烈。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适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纳多种形式实行美术赏识教课。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关于培育学生的喜好、赏识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孩的美术赏识心理及赏识习惯小学美术赏识教课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指引和小孩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密切有关,我们不如从小孩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素来剖析掌握小孩的赏识习惯和赏识特色。
1.激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小孩的赏识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亮明丽的颜色经常等使他们宽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假如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眼前,小孩将对彩色图片反应激烈一些。
2.小孩在赏识过程中,常常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略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余。
比如一年级小孩在观看绘画作品《漂亮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明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于忘掉了手帕的存在,变为了看花。
中、高年级同样有近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赏识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小孩在赏识过程中,往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赏识作品,无心识属性强,受情绪管制的任意性大。
他们对作品的感觉老是激动片晌、大略领悟便称心如意,未能认真思索,对作品的感觉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增加。
4.小孩在赏识过程中,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应他们熟习的生活和心里世界的小孩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多数能够接受,并经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比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瞧见的就是整齐、光明的柏油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光明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觉不出绘画作品中乡村低矮的房屋、稀少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漂亮。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1ac6f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7.png)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特分享给大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我通过设置观察练习和写生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绘。
例如,我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察一些自然环境中的景物,让他们注意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特点,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认知。
二、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材料供学生选择和运用。
在创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发散思维,突破常规束缚。
例如,在进行画面构图时,我会鼓励学生不拘一格,鼓励他们尝试与众不同的构图方式,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三、开展美术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自信心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作品,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具。
例如,在教学色彩运用时,我会使用色彩轮和色彩示意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
在教学绘画技巧时,我会提供一些绘画步骤和技巧的示范,教学生们如何进行绘画。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关注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
![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2c8e8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1.png)
提高整体艺术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必要基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一化教育形式。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转移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独立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也是提高其学习领域宽度的重要指向。
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让每一名同学能多方向、多角度地欣赏美术作品存在的艺术价值,并感受自然美和作品美等视觉艺术感受。
一、小学美术低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教育引导性不足,缺乏领域教学不可否认,美术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来说,动手能力较强。
但是,美术教师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美术教师有专业的绘画功底,在授课时更加注重专业方向培养以及绘画技法的教学。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忽略学生“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培养,也有教师会为了赶学习进度,轻视该领域的重要性。
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美术教师在学习语言引导上,相对于语文、英语等专业教师是有所欠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中心小学 廖珍香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摘 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认知,《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课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的教育探究方向。
每一个学科存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意义,美术学科亦是如此。
现如今,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再是为了绘画而绘画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作品赏析的评述能力。
通过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更加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就学生“赏析·评述”的培养,从意识、讲解和生活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评述” 教学探究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教师对美术领域的教育引导是不会主动深入了解并发表自身看法的。
在这时,教学引导的重要性被体现得尤为突出。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9131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6.png)
试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1. 引言1.1 概述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重要性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通过“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和艺术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对艺术作品的个性化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和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有趣、深入的艺术学习体验。
1.2 介绍本文主要内容本文将针对小学美术中“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我们将概述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重要性,说明在美术教育中,欣赏和评述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激发创作激情。
而评述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和批判思维。
接着,本文将介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探讨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介绍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比较分析法、故事阐释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风格,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我们将讨论“欣赏·评述”部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总结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方法,展望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欣赏和评述能力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明确“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目标明确“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客观、深入、全面的评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欣赏课的思考
![欣赏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c53e98dd88d0d233d46a3f.png)
美术“欣赏一评述”领域的思考临沂四小徐宝芹大家都是知道,历来的美术学习观点是,美术课堂需要画点什么,动手做点什么,如果只是看看画没动手,似乎没上好美术课;课改后出现了谬论,既如果美术教师没动手,就脱离了美术本位。
有的人甚至还说:“只讨论不动手的课,其他老师也能上。
”有的老师可能感到上这种课型底气不足。
说真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小学美术教师觉得上美术“欣赏.评述”课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欣赏.评述”课不好教这也是个现实存在,如果我们只是只是按照教学主题单独使用讲授法的话,小学生会感到枯燥。
讲授法固然重要,但是也可能讲出一些美术学科概念上的错误;可是“欣赏.评述”学习专题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1.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自由阐述“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既有欣赏,又有评述,二者是一个整体,既然欣赏难教,那么我们能不能就从评述开始呢?知觉唤起之后才能说,比如在理解马蒂斯的艺术风格时,可让学生多欣赏其作品,能真有所感悟时,再把想法表达出的。
2描述性的写出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写作成为小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相当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这是需要时间表进行专门学习的表现能力,写作看似与画画。
动手制作有距离。
大家会一致认为这不是美术学科的表现技能,但是这个学习领域,能够描述性的写出来,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能力。
和大家分享几种欣赏的方法:(1)、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形式语言,领悟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美术语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从传记的角度——从了解作者的生平状况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
探讨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作品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就是借助此作品,来介绍某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
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b3bd55f01dc281e53af06a.png)
中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教学策略
1.欣赏·评述要体现美术课程的基本特征
2.了解欣赏·评述课程的“美术语言”与知识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欣赏• 评述”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多种方式(如口语、文字、表情、动作、描绘、塑造和制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3、正确认识“情境教学”
凡是能让学生改变情绪、改变心境、改变观念的营造的学习环境都是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培养情感的氛围都是文化情境。
4、深入理解教材意图,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材,包括两个方面:教材和教学对象。
一是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制定出教学策略。
二是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欣赏深度、广度,欣赏内容、欣赏方法。
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8ca1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3.png)
□ 赵欣 许姣姣一、问题的提出学科思政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已经较为成熟,但在美术学科之中仍显薄弱。
在广大教育水平中等甚至偏上地区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欣赏评述领域中,美术教师虽有较强的思政教育意识,但囿于对美术学科重技法轻文化的固有认识,忽视了应在传授知识时强化价值引领这一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在一定程度隔离了美术教学资源与思政之间的联系;教师惯于对思政素材进行生搬硬套、重趣轻味、脱离学生,难以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致使思政教育与美术教学始终不能有效贴合并产生教育合力;美术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指导,对思政素材的使用探究处于自行摸索阶段,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力不从心。
显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欣赏评述领域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有效地加工思政元素,使之为美术课堂服务,并提升学生的价值认知,是美术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融汇了艺术表达、价值审美等富有极强情感体验特征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资源,尤其是对文化背景、技艺技法等相较于其他三大领域更为深入的探索,其间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最为丰富,与思政元素的天然联系也更为密切,此领域正是小学美术教学探索加工思政元素的方法的最佳所在。
二、问题的分析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有形无质、学生学习效果有待提升的情况较为普遍,其问题在于思政教育涉及价值观的形成,而非知识型教学,教学素材选用的必要性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及思政教育的特点密不可分。
基于此,美术学科融入思政教育旨在触动心弦,由情生感,由感生悟,在正反例对比、教师引领、群体反应、艺术表达和行为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形成较为稳固的正向价值观,注重情感体验是思政教育融于美术课堂的关键所在。
能够找准有情感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有效加工,使之适用于美术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实际,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能够较好地服务于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至关重要。
三、 策略的提出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思政元素主要蕴藏在教材资源、红色文化、课堂生成、本土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等之中,有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别。
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dc70a6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文体艺术230课程教育研究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张 舸(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5)一、美术欣赏教学中追求宽松的自主性在以往美术欣赏评述课中,教师一讲到底,这样欣赏课就变成了“看图”课。
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应是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到提升,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潜能。
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
教师也应转变观念,由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美术文化的引路人[2],使教师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能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新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评述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表达的真情实感,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形成。
教学策略如下:1.开展学生课前实践活动,布置前置性学习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教学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准备的欣赏,拉进学生与欣赏课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出示欣赏作品,留给学生适当的读画时间,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感觉)展开研究讨论。
3.用思考题的形式启发学生观察作品,可从造型、色彩、线条等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思考、表述交流。
4.必要时,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欣赏、评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四季的色彩》一课中,“《早春之路》作品,虽然是春景,但画面中大面积表现的蓝色调给你怎样的感受?同时对比画家作品《桦树林》,也是表现季节的风景色彩,但两幅作品中画面不同的色彩表现方法,你更钟爱哪一幅。
此提示首先让学生有意观察作品色调的运用手法上的不同,再让学生自主选择,评述作品。
其内在蕴藏着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教材上的作品我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一定要说清自己的理由。
充分表达,有自己的喜好,要大家相互尊重彼此的欣赏角度,求同存异。
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
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
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
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
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
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
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
如第六册的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
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
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
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
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
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包强生
2014年12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