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全球性、循 特点 _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环性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途径
食物链(网)的各营养级 整个生物圈 _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DDT浓度/
0.1 0.7
6.3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浓度越高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 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 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分解 作用
A1 A
A2
不变蓝 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_
B1
变蓝
B
B2
不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3.实验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叶分解中的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分解程度。 (2)在本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 提示 实验组的土壤经高温(60 ℃恒温箱中处理1 h)处理,以消灭土壤中 的微生物;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本课题为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题之一,二轮复习不再是对已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和高三一轮复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此时要通过整合,进一步提升和内化,追求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为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寻求新的复习视角,给旧知识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此,笔者将考纲中与信息传递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主线加以串联,便于学生将散在的知识系统化。
1教材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高中生物必修 1 的“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修 2 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必修 3 的“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原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学生可以通过对例题的解析构建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教师在本课题的内容教学上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2能力目标培养对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例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
并构建生物学模型。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各层次内部和之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离不开信息传递,借助信息传递生命系统各层次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3教学过程设问:请说出与之有关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构成。
设计意图:复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后面逐层分析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信息传递拟好提纲3.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情景展示:教师先展示一幅蛋鸡养殖场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思考:养殖户如果想提高产蛋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养殖厂的工作人员在介绍养殖经验时说:在蛋鸡养殖过程中若想提高产蛋率可通过在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的做法以达到目的。
生命科学导论5-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导
神经冲动沿着轴突, 基本上都是按照引起 邻段发生动作电位方式向远端传播,到了突触 的地方,如何跨越两层细胞膜之间的空隙,传 向后一个细胞?
哈工大 生命科学导论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
间隙 传导 逆向
电突触 2 nm 电位 可以
与受体结合
离子通道
间接打开离子通道
若
突 神触 经后 递细 质胞 与是 受神 体经 结细 合胞 可
改
变
电
位
神经递质
肌肉细胞
收缩
心肌细胞 分泌细胞
舒张 分泌
若
突 同触 一后 神细 经胞 递是 质肌 可细 引胞 起或 不腺 同细 反胞 应
迄今已发现的神经递质已有二十几种,大多数 是一些有机小分子。还发现一些小肽类物质,作用 于神经细胞,调节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的感受性, 称为神经调节物。
钠钾泵
造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存在Na+,K+—ATP 泵 , 这 是 一 个 具 有 ATP 水 解 酶 活 性 的 蛋 白 质 , 每 水 解 一 个 ATP 分子,可将3个Na+泵向膜外,同时将2 个K+ 泵向膜内。
哈工大 生命科学导论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2)动作电位
➢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 大量正离子(主要是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 两侧电位从-70 mV , 一下子跳到+35mV,这就是 动作电位。
大脑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当今任何最先 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2、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Ⅰ、神经元
高中生物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 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相互联系成为 ...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相互联系成为一体,而各个层次内部和之间功能协调的实现依赖物质和能量代谢也依赖信息传递。
借助信息传递生命系统的稳态才能维持。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内的信息传递,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例如:在细胞的各各组分之间如DNA和蛋白质之间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它所涉及到得知识就是基因的表达过程:DNA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能通过转录过程传递给mRNA,然后通过翻译过程再传递给蛋白质。
再如细胞的各组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更加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心法则”它体现了细胞的各种物质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的联系。
还有DNA的复制也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
因为大多细胞膜上存在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其他有关细胞识别的位点,所以细胞膜的这一功能涉及到教材的内容较多。
例如体液(激素)调节、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过程中。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现总结如下(1)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靶细胞还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则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2)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各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3)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或各种组织细胞,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等。
(4)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5)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肌细胞、各种组织细胞等,激素是胰岛素等。
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_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_小专题复习
图 4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示意
(2) 通过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其他细 胞的代谢和功能。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称为信息物质,细胞间信息物质是由细胞分泌的调节 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高中教材涉及的 信息物质见表 2。
表 2 高中教材中涉及的信息物质示意
种类 信息物质
特点
受体
功能
神经 递质
1.2 典例解析 图 3 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小专题的概念图 1 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例) 1.1 知识整合
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途径见图 2。
转录
翻译
DNA
mRNA
蛋白质
图 2 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途径
转录、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可以总结为下表:
泛,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 吴恭谦. 三种毛茛科植物提取物 及 原 白 头 翁 素 的 活 性 研 究 [J].安 徽 农 际 学 报 ,1989,(1):357~360. [2] 俞 大 绂.植 物 病 理 学 和 真 菌 学 技 术 汇 编 ,卷 一 [M].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959:45~50. [3] 俞 大 绂.植 物 病 理 学 和 真 菌 学 技 术 汇 编 ,卷 二 [M].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977:25~28. [4] 方中 达.植 病 研 究 方 法 [M].北 京 :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1996: 12~18. [5] 江建云,植物性农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1996,20 (6):43~46. [6] 吴文 君 ,天 然 不 产 物 杀 中 剂— ——原 理 、方 法 、实 践 [M].西 安 :陕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1998:52~54. [7] 吴文君,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西安:陕西科学 技 术 出 版 社 ,1987:62~67.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三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点】: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习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课前自主学习一、信息和信息流1.信息:通常将可以传播的、、、与等称作信息。
2.信息流:生态系统中的之间,以及它们都有信息的与,能够形成,即信息流。
二、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通过传递的信息实例:、、、和等来源:可以是,也可以是。
2.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
实例:有机酸、生物碱、等。
3.行为信息概念: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各种,能够向或传递某种。
实例: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舞蹈等。
4.信息传递模式生物可以通过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之间。
5.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源: 。
信道:。
信息受体:。
三、信息传递作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以维持生态系统的与 ________。
四、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蓄产品的产量,例:模拟动物信息;延长光照时间。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其中防治利用到了信息传递。
五、易错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的鸣叫报警为物理信息( )(6)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 )(7)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从信息传递的途径判断。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血 液
激素
信 号
细 信号分子
淋巴 因子
递质
胞
细胞间通道
靶细胞
性 促激进素生的殖作器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 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B促细进胞B的细效胞应增是殖什分么化?
将 产引生起兴突奋触或后者膜受发到生抑什制么变化?
靶此细种胞信裂息解交死流亡方式请举例?
血液
激 素 淋巴
因子 信
号
细
信号 分子
递 质
细胞间通道
靶细胞
细胞原有的生理 活动发生改变
1、这些信息分子都靠体液运输 传递吗?
不是 2、某一细胞能够对所有的信号一 一作出应答吗?取决于什么?
不能,取决于有无相关的受体。
3、受体一定位于细胞膜上吗?
不一定
4、这些信号分子作用后的去向?
灭活 5、植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也都能用左图表示吗?
资料:研究发现到了春天 ,雄性黄莺体内雄性激素 分泌增多,雄性激素与受 体结合后,不仅能促进雄 性求偶行为的发生,还能 促进某种蛋白质合成,使 肌纤维更发达。
细胞内信息的传递
细胞
细胞核
DNA
RNA
进入细胞核
催化 合成 酶
性激素、某些递质等 非蛋白类信号分子
包括
蛋白质 包括
胰岛素、淋巴因子 包括 等蛋白质类信号分
专题复习
生命系统中的信号 分子与信息传递
活动一:请找出这幅美景中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并简述其对生 物的作用?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活动一:请找出这幅美景中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并简述其对生物 的作用?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PPT幻灯片
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使该细胞不能合成与激素B 结合的受体
【例题4】下图为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一般认为这 类激素作用在靶细胞的膜上,并与特定受体结合,激素和受体 结合物能激活膜内的某种酶,该酶与Mg2+一起促进细胞质中的 ATP转化为cAMP。cAMP影响细胞内某些酶及功能蛋白质的活动, 例如激活或抑制细胞内某些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分 泌等。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若该过程表示的 是垂体细胞产生促甲 状腺激素的过程,则 图中激素A可能为 促甲__状_腺_激__素_释__放_激_素__或_甲__状_腺。激素
【例题4】下图为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一般认为这 类激素作用在靶细胞的膜上,并与特定受体结合,激素和受体 结合物能激活膜内的某种酶,该酶与Mg2+一起促进细胞质中的 ATP转化为cAMP。cAMP影响细胞内某些酶及功能蛋白质的活动, 例如激活或抑制细胞内某些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分 泌等。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人体为例,请说出与之有关的生命 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构成。
细胞
组织、器官、 个体 系统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例题1】右图为某真核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以①的一条链为模板 合成②过程在遗传学上叫 做__转__录__。②通过__核_孔__ 进入细胞质后,与[ ④] __核__糖__体_结合进一步翻译 成蛋白质。
【例题5】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 间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是图①和图② B.图②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比图①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C.图①中细胞甲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细胞乙 D.图①和图②中特定的信息均依靠细胞乙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生物复习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目录
•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概述 • 生命系统中信息流的种类 • 信息在生命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 信息流对生命系统的影响 • 信息流在生物定义
01
信息流是指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中 的传递和变换,是生命系统中各 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纽带。
神经信息流
1
神经信息流是指神经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包 括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和神经递质的信 息传递。
2
神经信息流是生物体感知、学习和行为的基础, 通过神经信息流,生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并形成记忆。
3
神经信息流具有快速、准确和可塑性的特点,使 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行为信息流
01
行为信息流是指生物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环境产生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在种群中传递的过程。
02
行为信息流包括求偶行为、领地行为、攻击行为等,这些行为
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繁殖成功率、种群分布和进化方向。
行为信息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是生物种群中交流和
03
合作的基础。
物理信息流
物理信息流是指生物体通过物理 方式(如声波、电磁波、化学物 质等)向外界传递信息的过程。
物理信息流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物理相互作用的 过程,对于理解生物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物理信息流的研究方法包括物理学、生理学和生态物 理学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全面了解 生物的物理感知机制和环境适应性,进一步揭示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进化
信息流在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中起着 重要作用,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信息流的基本特征
方向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第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延伸应用(1)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解决途径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主要的物质循环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项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范围全球(生物圈)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联系①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第5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必修3·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称作信息。
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传递形式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作用。
比如,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吓的意思。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光敏色素可以感受物理信息”并不是说光敏色素是物理信息,它仍然属于化学信息,因为光敏色素是指具有光射时吸收光谱能发生可逆变化性质的一种蛋白色素(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除菌类外,所有植物均存在,能感受环境的光射条件从而调节生物体的各种功能。
2、化学信息(1)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就是化学信息。
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
(2)传递形式:信息素广义上: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外激素(包括性引诱剂)、尿液、粪便,经外分泌或挥发作用散发出来,被其他生物所接受而传递。
上:昆虫由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借空气或水传播,对同种的另一个体或异性个体引起较大生理反。
由于这类化学物质起着在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故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
如“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能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此外,还有结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和追踪信息素。
比如蚂蚁分泌出的尾迹素可以告诉其它的蚂蚁一些信息;蜜蜂可以释放出示踪信息素召唤同伴攻击敌人。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2生命系统的信息观
一、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例:蛋白质分选是蛋白质依靠自身信号序列,从起始合成部位定向转运到功能发挥部位
的过程。下图示为人体某种线粒体蛋白的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结构A是蛋白质通道,结构B是受体 B.信号序列发挥定向功能与翻译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C.参与③过程的酶是肽酶 D.信号序列和受体是蛋白质分选的物质基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
A.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B.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糖尿病等疾病 D.只能借助于囊泡将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给高尔基体
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有: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 粒体、叶绿体
细胞核(主要)、线 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分布在细胞 质基质、线粒体、叶 绿体
信息来源
DNA
DNA
mRNA
产物
DNA
mRNA
蛋白质
信息传递方向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遗传性 状
一、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内分泌
糖皮质
神经
不能正 常释放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思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什么之间?
个体
个体
种群
种群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构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概念图
双向
生物与环境之间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调节中的激素 免疫调节中的抗原信号等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个体生命系统
例:体液调节中的激素
例6.下列有关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某些激素可以起催化作用
个体内部信息流
B.激素即是信息分子,也是有机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A.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 转换 C.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 性神经递质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 上是双向传导的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个体生命系统 个体内部信息流 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细胞生命系统
细胞内部信息流
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胰岛素)
参与的细胞器有哪些? 参与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直接参与的具膜细胞器有哪些?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简要说明思路。
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记录被标记的氨基酸出 现的时间和结构顺序。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膜 囊泡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例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
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
缺失,则该蛋白
A.无法继续合成 C.可以被加工成熟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例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信息流,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 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1)①过程发生在 期,催 化过程②的酶是 RNA 。 聚合 酶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 的密码子分别是AUG、 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 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 甲硫氨酸 带的氨基酸是 。 (3)a、b为mRNA的两端, 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方向是 a→b 。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各种组织细胞 主要是肝细胞 肝细胞、肌细胞、 各种组织细胞 各种组织细胞 生殖器官、有第二 性征的器官和细胞
例7.(双选)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 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 ①、②和③代表过程。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协助扩散后与受体结合
例:免疫调节中的信息流
例9.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 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用它们进行皮 肤移植,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会 填“会”或“不 (1)将A1的皮肤移植到A2上,皮肤________( 蛋白质 相 会”)脱落,因为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表达的________ 同,A2将移植来的皮肤当成“自己”的皮肤。
例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信息流,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 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一个mRNA上连接 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 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 的意义是 。 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5)在原核细胞中分离 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 结合在一起,这说明:
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 同时同地点进行的
(2)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 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免疫,主要是由______细胞引起 的。 (3)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 的速度将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A2的皮肤移植到先天无胸腺的小鼠上将不会出现 排斥反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免疫调节中的信息流
例9.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 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用它们进行皮 肤移植,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A1的皮肤移植到A2上,皮肤________(填“会”或“不 会”)脱落,因为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表达的________相 同,A2将移植来的皮肤当成“自己”的皮肤。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细胞生命系统 细胞内部信息流
例:DNA→RNA→蛋白质
细胞生物及DNA病毒的中心法则:
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
HIV病毒 某些致癌的RNA病毒
RNA复制病毒的中心法则:
烟草花叶病毒 SARS病毒等
中心法则及其补充: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例1.(2013·浙江生物卷)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个体生命系统 个体内部信息流
细胞膜上受体的成分是 糖蛋白 ,成分的作用为 识别、润滑 ; 受体的作用为识别并与相应激素结合 ;激素与受体结合体 现了细胞膜的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功能。
内分泌细胞
下丘脑细胞
激素
抗利尿激素
靶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垂体细胞 胰岛A细胞
胰岛B细胞 甲状腺 性腺
垂体细胞 促× × ×激素释放激素 相关腺体细胞 促× × ×激素 生长激素 胰高血糖素
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
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个体生命系统
例:免疫调节中的信息流
个体内部信息流
例8. 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 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生命系统的信息流
细胞生命系统
例:神经元上的局部电流
细胞内部信息流
例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从左到右 B.甲区与乙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甲到乙 C.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D.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例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 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