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掰、扛"等12个生字,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扔、摘”等词语,学会书写“瓜"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做出小猴子的动作,还原下山故事。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词语卡片、情境图、小猴子图片。
【教学过程】1.复习词语温故知新开火车检查词语朗读;通过动作表演,巩固动词(掰、摘、扛、扔、捧、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小猴子图片引入,引发学生读好故事的兴趣;借助画面,将课后语文要素渗透于课文感知中,以此丰富学生识字渠道,随文识字、画面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扎实落实识字方法,增强识字兴趣和效果。
】2.感情朗读学习方法(1).初读课文,理清下山顺序。
尝试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先......接着......然后.....最后......【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关联词,帮助孩子准确流利的讲述故事内容,能够激发孩子整体感知课文的乐趣。
引导学生借助图式讲故事,深化阅读效果。
】(2).重点指导第1自然段(以第1自然段为范例)①生读第1自然段,想象玉米又大又多的样子,感受小猴子下山的高兴。
师板贴小猴子的动作,学生认真看。
②做一做“掰”的动作。
(多找几个学生做一做)(3).在读好第一自然段的同时,由扶到放,引导孩子读好第2自然段①指导学生板贴小猴子的动作,并说一说,小猴子去到哪,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②说一说:“摘"过什么?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教案是教师根据文档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再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复眼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蜒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一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花大姐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独角仙吃晚饭的时候,鸣—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p』。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蚂蚱河北人把尖头绿蚂炸叫作挂大扁儿。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 篇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爱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时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老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老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留意:每个小伴侣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洁板书。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看。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C、我会说:看图说词角逐:图上的内容真丰富,认真观看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美丽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看:你又看出了些什么?小猴子开头很愉快而兴奋的样子,最终垂头丧气的。
今日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肯定很好。
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终仍旧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好玩的故事,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比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问一问:依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留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读一读:又大又多、特别、掰、扛板书演一演:表演读。
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其次自然段: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同方商议选学哪段。
根据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
快速导读两段。
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争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终却是空着手回家呢?练习用板书说话:拓展: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四、表演朗读。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非常空着一片又大又圆白兔真可爱小兔儿(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关于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关于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文档)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文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受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当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当一心一意。
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伴侣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日,我们学一个更好玩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终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观察了什么?小猴子观察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兴奋。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部编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部编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一篇名为《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
二、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经历。
小猴子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XXX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XXX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一无所获。
在课文研究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即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包括“猴、结”等字,结合说结构、做动作,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掰、扛、扔”等字。
通过编口诀会写“往”字。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教学重点: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难点:通过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节课要研究的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认识猴字的偏旁叫什么,以及带有反犬旁的字。
接着,老师请同学们跟着她读出小猴子的名字,并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集中识字。
老师让一名学生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宝宝,其他同学跟读,然后互相检查纠正。
最后,老师让同学们一起玩开小火车游戏,摘掉生字宝宝的小帽子,读出每个字的正确发音。
3.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通过插图、图文对照、以讲一讲、演一演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在此过程中,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引导同学们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明确做事情要有目标,始终如一。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career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小猴子下山》。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朗读。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通过小猴子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培养学生专注、专一的品质。
3. 学会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例如:有一天,小猴子下山去玩,它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物,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猴子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写生字,掌握字词的正确运用。
4. 句子解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美丽、果实、专心、捉迷藏、扔、空手而归3. 句子解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a. 小猴子下山都看到了什么?b. 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2. 答案:(1)略(2)a. 小猴子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丰硕的果实等。
b. 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没有专心捉迷藏,空手而归。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1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第1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途。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必须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受懊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日的教训为根底,用踊跃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教学打算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示留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沟通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挚友。
同桌轮番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途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挚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2.练说量词。
学生答复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终望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望见了什么,最终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爱的一段谨慎读,思索以下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②它望见了什么?③它是怎样做的`?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望见,特别开心,就。
(2)小组内沟通,喜爱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21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有。
教学重点
1、本节课认识“猴”和“掰”等8个表示动作的字,会写1——2个字。
2、积累又()又()的词语。
3、理解“掰、扛”等8个动词的意思。
4、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
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1、认识“猴”和“掰”等8个表示动作的字,会写1——2个字。
2、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小猴子下山》。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课后练习。
其中,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途中,三心二意,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小猴子的行为,明白做事要专一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句子解析。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专一做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你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时,你会怎么做?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放弃原来的事情去追求新的目标呢?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3)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通过挂图、生字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4. 句子解析(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2)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
5. 课后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无所获3. 课文主要内容:小猴子下山,三心二意,一无所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做事要专一”的短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本课学过的生字词造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17《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出一些词各说一句话。
2.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1.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出一些词各说一句话。
2.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出示谜语,学生猜,揭晓答案。
2.出示填空题,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到前边来完成填空题。
3.学生齐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生配合,教师贴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
二、感知内容,学习重点动词。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首先来到了玉米地里。
请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讨论:它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圈出词语“又大又多”,这个词语表示玉米同时具备两个特点:“大”、“多”,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出示三张图片,看到这些事物,你能用哪些“又__又__”的词语来形容它们呢?4.指名回答问题。
5.再次回到文中,圈出“掰"和“扛”两个动词,这两个都是表示小小猴子手部动作的词。
让学生模仿着小猴子的样子做一做这两个6.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掰"的意思,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扛”的意思,并指名用这两个字分别各说一句话。
7.出示例句,学生读一读。
8.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4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猴子接下来到了桃树下,它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用“____"在文中划出来。
指名回答问题。
圈出“扔”和“摘"两个动词,学生学着小猴子的样子做一做这两个动作,教师随机讲解这两个动词的意思。
17 小猴子下山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 小猴子下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语的意思,创设具体语境,认识“猴,结,满”3个字,会写“空”这个字,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图文对照,运用讲一讲、演一演等方式,读懂故事内容,借助“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样)”的语言模型,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整合信息推断出小猴子最后只好空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运用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掰、扛、扔、摘、捧、抱”等词语,并能运用这几个词说话。
【教学过程】一、巧用插图识记生字活动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可爱的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猴子”)你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2-3名学生,看着图片和字打招呼,读好轻声。
)“猴”是我们新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猴”呢?(预设:加一加,扩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活动二:识记生字1.想听这个故事吗?竖起耳朵,认真听。
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随机出示二类字。
你猜,最后结果怎么样了呢?(预设:小兔子跑走、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2.巩固识字小猴子一路走,一路忙,最后却是两手空空回家去,可是,这一路它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生字宝宝。
(1)出示带拼音的二类字,指名领读,每人一组。
(2)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每人一个,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老师奖励你们跟着小猴子学动作。
①师生互动读:掰,掰,掰什么?掰掰掰玉米。
通过刚刚的动作,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系?(和手有关,动作拓展其他和手有关的词语。
)②出示图片,小兔子干什么?小猴子在干什么?追、蹦、跳和脚有关。
3.小猴子下山,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这一路上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得字多读几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意。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练习。
学情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
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积累过的词语对简单的段式进行仿说仿写练习。
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训练、词语运用、仿说仿写做为读文基础上的重点目标。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一)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是——(小猴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这只小猴子身上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二)教师板写课题,学生书空,提示易错字。
猴:反犬旁,很多表示动物的字都是反犬旁,最后一笔是“捺”;
子:三笔写成;
山: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三)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二、认读字词,读通长句
(一)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读后反馈,适当评价。
2.学习文中表示动作的生字。
(1)带拼音读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扛、捧、扔、抱、蹦、追)
请你们组开火车读一读。
(2)去掉拼音读字。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大家读一读)
(3)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出缺少哪个生字。
考察孩子对字的掌握和记忆。
(依次出示五个生字,让孩子通过观察、回忆,找出少了哪个字)
(4)通过分组,了解生字意思。
他们想分成两组和我们做游戏,你能帮它们分组吗?说说你的分组理由。
教师提示:足字旁和走之旁都可以表示脚的动作。
男生读手的动作,女生读脚的动作。
(5)做看动作猜字的游戏,进一步巩固生字的掌握。
请同学做动作,大家猜字举卡片。
(指名孩子做动作,大家举起手中对应的生字卡片)
(二)读准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1. 教师出示两句话: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结和空是红字,有拼音)请你根据拼音读准红色的字。
教师提示:这两个字是多音字,“结”字在表示植物上长出果实的时候,读一声。
谁能用结组词吗?(结桃子,结草莓,结苹果……)
(结得又大又多变红)跟老师一起读词。
读准第二个词。
(空着手变红)
2.读通长句子。
这两个句子比较长,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读通顺。
自己试试吧!
(指名2个同学读,大家齐读一遍)
活动3【讲授】三、细读课文,词句训练
(一)看图,用句式说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小猴子下山到过什么地方?做了哪些事?
2.指名汇报。
(出示句式“小猴子来到( ),( )。
”)教师教师指导孩子看图用句式说话,用上合适的量词。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小猴子又来到什么地方了呢?(出示图片)再请三个不同的孩子说一说。
教师适度评价。
3.同桌看图练习按句式说话。
(二)结合动词进行字词训练
1.小猴子摘了玉米、桃子、西瓜可高兴了,他分别是怎么带走的呢?
请孩子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动词填空。
(出示选词填空)
捧抱扛
()桃子()西瓜()玉米
指名同学回答。
(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
3.感受动词的准确性。
我换一换,说捧西瓜,抱桃子行吗?
教师总结:大的东西要抱,小的东西要捧。
那玉米说扛,我说扛桃子行吗?
教师总结:长的东西才能扛。
4.给不同的物品,配上合适的动词。
(出示图片:苹果,草莓,南瓜,甘蔗)
(孩子们给这些图片配上合适的动词)
教师适度评价。
(三)学习把事物的可爱说具体
1.小猴子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追小兔,但最后怎么样呢?
(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齐读)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
2.(教师出示2、3、4段的第二句)
课文中的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请你自己小声读一读。
3.从第一句入手,感受课文是怎样把桃子的可爱写具体的。
(出示第一句: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小猴子为什么把玉米扔了呢?
桃子的个头(很大)颜色(很红),课文说它(又大又红)(又大又红变红色)
闻一闻,桃子(很香),尝一尝,桃子(很甜),我们可以说桃子(又香又甜)
(满树变红)满树的桃子说明桃子(很多),
你们看,桃子又大又红又多,多可爱啊,谁能读出它们的可爱?
4.(出示3.4段的第二句话)指名读。
大家边听边想:哪个词让我们感觉到西瓜和小兔子可爱。
(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教师引读)他看见满地的西瓜——。
他看见一只小兔子——。
4.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可爱,却让我们感受到可爱。
(出示三句话,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红色。
)
桃子是可爱的,因为桃子(又大又红);西瓜是可爱的,因为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是可爱的,因为小兔子(蹦蹦跳跳)。
5.分组读2、3、4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明白道理
1.从这三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小猴子扔了三次东西,(板书扔)他一会儿想要这个,一会儿想要那个,你能用一个词说明小猴子的这种做法吗?
(三心二意)教师板书“三心二意”
2.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猴子,落个空手而归的下场。
你能劝劝他吗?
我想,这只小猴子一定会接受大家的建议,今后在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活动4【练习】四、拓展延伸,仿写
(一)仿写
1.指导孩子发现2-4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2.指导孩子根据提示或发挥想象写段落。
注意用上提示孩子用上积累过的量词、表示可爱的词和动词。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他看见( ),( ) 。
”
(二)反馈评价
结合孩子的仿写进行适当点评。
活动5【作业】五、课外延伸
给家长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和家长一起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注意用上积累过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