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电影院”集体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电影院”集体备课教案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
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生2:20×26=520。假如20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520人,520大于500,所以够。
生3:21×25=525。因为20排,每排25个座位,就能坐500人,再加上一排25人是525人,525大于500,所以够。
(2)师:通过交流,我们又学到了许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3、.算一算
5、思考:观察上述算式,想一想,不计算能直接得到16×25与600÷4的结果吗?
6、开百宝箱。(出示课件)
四、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内容?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五、作业布置
《一课三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主备人
参与者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一》3课时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一》3课时教案设计

《练习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b5E2RGbCAP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p1EanqFDPw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生1:变换算式。

生2: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生3: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生1:四舍五入。

生2: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生1: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生2: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DXDiTa9E3d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师出示题卡,学生算课本33页1题。

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课本33页6、7题。

先用估算方法:课本34页10题。

用计算方法:课本35页12题。

师: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2、先数填空:课本33页2题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

交流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1 找规律 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1 找规律 教案

找规律。

(教材第30~31页)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规律。

难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1.谈话。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换种口味,学习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同学们将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乘法的计算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口算练习。

9×6=8×11=12×3=5×13 =24×2=17×3=40×4=61×5 =以上面的一个算式为例,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9×6 = 54,9和6在乘法算式中叫乘数,“×”是乘号,54是积)谈话导入:在乘法中,乘数与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1.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1。

师:这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和同伴交流。

生1:5×1表示1个5就是5;5×10表示10个5,就是50;50×10也是这样的意思,就是10个50,是500。

生2:3×2就是2个3是6;3×20就是20个3是60;30×20是20个30,就是600。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说得都很有条理,很清晰。

2.观察探究。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师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生1:我发现下面的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乘数里面多几个0,积的后面就会多几个0。

生2:我发现乘数的末尾多一个零,积就会相应的多一个0。

师:也就是说,当乘数扩大10倍,积也会扩大10倍?生:当乘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会相应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影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影院》教案

《电影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大家可能没去过电影院。

可是,老师小时候,没有电视看,就经常上电影院看电影。

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21×26=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1、26×20=52026×1=26520+26=5462、26×21=26×3×7=78×7=5463、竖式计算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

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21×26=546(个)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让学生计算24×28(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电影院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电影院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电影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1)教学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2)教学难点: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前两天我们分别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那么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么?1.口算(抢答)20×3=17×20=21×40=50×30=36×20= 17×30=2.计算24×21=(1)口算方法(指生答)(2)竖式方法(练习本上做,一生板演)3.提问:在竖式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电影院情境图)。

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师:那我们在进电影院之前要做什么啊?(买票)那这是一个售票处,根据这个售票处,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出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时候,前后左右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得出的信息,相互交流一下,现在开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那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第一个问题:指生说,根据这些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估一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1. 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2. 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2023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2023秋)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非领导者。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其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使用加法,而不是乘法。这说明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和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乘法》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题目)让同学们找一找,填一填。

2、同学们,刚才你们做这两道题,是不是觉得挺快就解决了问题?这里面有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二、探索规律1、(出示“算一算”的三组计算题)(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2)(四人小组)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特别是“50×10”、“30×20”、“12×40”、“120×40”要让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

(4)(四人小组)讨论探索每组中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5)(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6)思考:如果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计算150×30的话,算法有几个步骤?使学生明确有两个步骤:先计算15×3=45,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三、尝试练习1、书P27“试一试”第1、2题。

2、教师巡堂进行个别化教学,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或全班勘误订正,抽查个别学生是怎样计算的,是否正确地掌握了计算程序。

四、巩固强化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五、实践应用书P28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讲评时,可让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复习一下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六、思维训练看谁写得多。

()×()=800()×()=1260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找规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11×12+36 30×23+86 70×90-150800-22×21 (37+13)×26 12×31-12三、综合运算1、看谁写得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电影院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电影院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电影院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所给票价和人数求出影片的总票价。

2.能够根据所给票价和总票价求出影片的观看人数。

3.能够审视影片票价的涨幅对观众人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根据所给票价和人数求出影片的总票价的能力。

2.学生掌握根据所给票价和总票价求出影片的观看人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涨幅对观众人数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海报或者图片作为教学材料。

2.教师准备电影院价格表作为教学材料。

3.每位学生需要准备笔、纸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海报或者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电影院”。

2. 认知新知识1.每位学生观察电影院价格表,记录各场次的票价。

2.请学生在纸上记录电影院某场次的票价以及买票人数,计算总票价。

3.请学生在纸上计算电影院某场次的总票价,再通过这个票价计算出观影人数。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以模拟不同的票价涨幅,记录买票人数及总票价,然后再计算出观影人数。

2.让不同小组展示出他们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整合出一个结果表格。

4. 知识拓展通过复盘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票价涨幅对观众人数的影响规律,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复盘本课所学知识点,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影院票价、买票人数、总票价以及观影人数的关系,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还加深了对票价对观众人数的影响的认知。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购票,也更好地理解商家涨价的原因,进而更客观地做出判断。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 》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 》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队列表演(一)。

(教材第32~33页)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结合实际,灵活思考,多种方法解题。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队列表演”。

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大家仔细看。

(教师播放课件)生1:他们的队列很整齐。

生2:我注意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就是队形在变化,但是总人数不变。

师:生2观察到了要点,真棒!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队列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师板书课题)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画怎样的图形来表示。

生:我认为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

如果画人物图太费时了,没有必要。

师:你真聪明!那你知道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吗?圈一圈,算一算。

生:我知道队伍有12行,每行14人。

师:那怎么列式呢?生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12。

生2:我同意,我是根据每行人数×行数=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来列式的。

师:你们说得不错。

那我们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学生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

生1:横着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人数都有6行,每行都有14人。

则每部分的人数是14×6=84(人),两部分的总人数是84×2=168(人)。

14×12=14×6×2=168生2:横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人数有10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10=140(人);第二部分的人数有2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2=28(人)。

所以,两部分的总人数是140+28=168(人)。

14×10=14014×2=28140+28=168生3:把点子图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有10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10×10=100(人);第二部分有10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10×4=40(人);第三部分有2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2×10=20(人);第四部分有2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2×4=8(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口算,这为过渡到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奠定基础。




1.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2.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1.结合具体情景,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2.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和不进位的)的笔算方法,难点是乘积的定位,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能主动总结、归纳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课时
安排
5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找规律练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找规律练习课∣北师大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学习内容1.两位数的连加运算2.两位数的连减运算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注意进位借位的方法。

四、学习难点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在计算中遵循正确的顺序。

五、学习方法1.独立思考法:通过思考发现规律和方法。

2.合作学习法:与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六、学习过程1.两位数的连加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连加运算,如:25 + 32 + 18 = ?首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三个单独的加法问题,即:25 + 32 = 5757 + 18 = ?这样我们就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连加的问题,这样就更容易解决了。

接下来进行计算:57 + 18 = 75所以答案为:75。

2.两位数的连减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连减运算,如:64 - 27 - 12 = ?首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两个单独的减法问题,即:64 - 27 = ?37 - 12 = ?这样我们就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连减的问题,这样就更容易解决了。

接下来进行计算:64 - 27 = 3737 - 12 = 25所以答案为:25。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45 + 28 - 17 = ?根据运算的优先级,我们应该先进行加法运算,即:45 + 28 = ?接下来进行计算:45 + 28 = 73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加法问题,接下来解决减法问题,即:73 - 17 = ?接下来进行计算:73 - 17 = 56所以答案为:56。

七、练习题1.28 + 37 + 19 = ?2.65 + 28 - 13 = ?3.92 - 17 - 20 = ?4.82 + 15 - 27 = ?5.47 - 19 + 26 =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进位借位问题。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乘法1 找规律教学目的:1. 学问目的:能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改变规律。

2. 实力目的:能比拟娴熟进展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洁事情。

3. 情感目的: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进展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学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 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殊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提醒课题1. 教师确定刚刚学生的答复。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提醒新课题。

师: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乘法学问。

板书课题:乘法三、讲授新课1. 教学“找规律”。

(1)沟通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答复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究。

如今运用已有的学问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答复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沟通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视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觉了什么?学生探讨,沟通。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 尝试练习。

(1)依据大家发觉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答复算式结果,教师巡察,辅导个别学生,理解驾驭状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要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

教材仅仅安排了“算一算”三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会有所感悟:比如纵向看这三组算式,它先出示5×1(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再出示5×10(一位数乘整十数——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最后出示50×10(整十数乘整十数——新知),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横向看,先出示50×10(表示50×1个十=50个十=500),再出示30×20(表示30×2个十=60个十=600),最后出示120×40(表示120×4个十=480个十=4800),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编者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这三组算式,不仅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变化规律;还发现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巩固算法,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 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 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数乘两位数,是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表1:《乘法》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乘》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性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乘法相关问题的能力;2.能结合实际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意识以及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通过与他人交流算法和算理的活动,初步养成善于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乘法》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三、单元三课教学规划表4:《乘与除》单元三课教学规划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知识应用整合课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2.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积累数学探究的经验。

【学习重点】了解“乘法”这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形成本单元的乘法竖式计算结构性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引入,把握新旧过渡①结合课件演示,回忆学习乘法是从意义、计算、应用几个方面学习,并回忆乘法已有学习基础。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练习三。

(教材第38~39页)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1.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练习。

(板书:练习三)2.口算下面各题。

(投影出示)200×8=17×100=12×400=16×200=42×20= 50×60= 14×200= 15×50=1.复习旧知。

师:大家还记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吗?谁能告诉大家。

生1: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非常好,有谁能说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吗?生2:把一个乘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去乘另一个两位数,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生3:也可以用列表法或数的组成计算。

师:大家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法则吗?谁能告诉大家。

生4: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生5: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生6: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大家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吗?谁能告诉大家。

生7: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生8:把其中的一个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师:大家都记得啊!下面我们就来用它们解决问题吧。

2.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8~39页“练习三”的第1、2、3、7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定。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包括找规律、整理书、电影院和练习一四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把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

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说明估算的过程。

因此明白得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成为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运算,探究发觉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把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

在发觉规律之前,运算12×40,120×40关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化成熟悉的形式:12×40=12×5×8=?120×40=60×2×40=60×80=?从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

第一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的下吗?”再探究精确运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把握它。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明白得每一层运算的含义。

第三课“电影院”,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三单元乘法第2节队列表演(一)【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二、教学重点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点子图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在运动会上同学们要进行队列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点击出示左图,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点击出示点子图(右图)(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1.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圈一圈,算一算。

观察主题图,独立探究。

提问: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请你试着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让学生先独立列出算式,并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是14×12或12×14。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在主情境图的点子图上圈一圈,根据圈的过程写算式。

教科书中呈现了几种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1)把12拆成6×2的形式进行口算,这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也可以把12看成是6和6相加)(2)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这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这是基本的口算方法,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

(3)把14和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形式,进行口算。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圈法和拆分方法,只要学生能够说明其合理性,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交流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圈点子图的过程与算式对应说明,利用图形的直观进一步理解计算的道理。

2.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结合点子图说一说。

观察教科书里的点子图、算式和表格,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组织集体交流:提问:表格中的数据是怎样得到的?表格中的数据与点子图及算式有什么联系?3.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进行计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乘法教学内容:P24.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讲授新课1、教学“找规律”。

(出示课件)(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4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5题。

教学内容:P26.住新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4、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二、讲授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和小红同学一起“整理书”,并在“整理书”的过程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1)探索估算。

(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要求: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列出算是:14×12 或12×141)观察算式的特征。

的出观察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求知内容。

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

3)分组讨论。

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

但这个问题不能靠估算来解决,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体会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2)探讨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10=140,14×2=24,140+24=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第三种方法:笔算,14×12=1681 4×1 22 81 4 01 6 8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29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四、巩固练习1、课内作业。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学生直接口算,在课内完成,可提问学生回答。

第2题,先估算,再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

第3题,式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

五、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28.电影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 或 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 6× 2 1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 4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1、课内作业。

(课本第29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

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30.练习(一)练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2、计算。

(1)32×23 26×42要求: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 2 4 5 2 4 6×1 3 ×3 1 ×2 2要求: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1、出示计算题:54×36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文第30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解决步骤:(1)先独立计算第(1)小题中的8个计算题。

(2)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一组前面乘法算式的积与相对应的后面除法算式的商刚好相等。

学生2: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被除数都是整百数。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12×25=300 1200÷4=30016×25=400 1600÷4=400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31.练习(二)练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 20×20 30×50 12×30 40×7(2) 15×30 25×40 16×50 80×15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要求:5)先由学生独立完成;6)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7)选取部分学生板演;8)提问算式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