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讲义(6)共5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讲义(6)
例16 某商厦火灾事故
甲市某商厦1991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

商厦共6楼,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200 ㎡,建筑面积7 900m,高204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

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

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

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

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

200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l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

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

21时35分甲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

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非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

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公安哨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

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

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

单项选择题
1.手提式灭火器宣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柜,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B)。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2.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甩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B)。

A.15min
B.20min
C.25 min
D .30min
多项选择题
1.(ABCE)是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2.(ACDE)是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

A.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

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B.低楼层发生火灾后,上层的人应往下跑,以便及时得到救援
C.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D.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E.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逃生失败
3.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描述正确的有(ABDE)。

A.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

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0.50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C.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

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2.00m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疏散指示标志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0~1.50 m之间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 m
案例17 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事故防范措施
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

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

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

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l.公司地址。

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10 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 000 ㎡,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 ㎡,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

A
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1.如果让你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

参考答案
(1)机械伤害。

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

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

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

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

(5)火灾。

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

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

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

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喷漆车间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

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请列举主要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下列(AC)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
A.火药爆炸
B.瓦斯、煤尘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尘爆炸
案例18 某钢铁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某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冷轧产品、热镀锌产品等。

主要生产过程是用吊车从热轧原料库内把要轧制的钢卷依次吊放到轧机的入口步进梁上。

在此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卷宽度和外径测量、拆除捆带;之后,将钢卷送至开卷机,钢卷在开卷机上开卷后,经双切剪切掉带钢头部不合格的部分,再由夹送辊送到闪光焊机处,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

焊接后的带钢,通过入口进入酸洗槽前的拉伸矫直机,经拉伸矫直机破鳞并改善带钢板形后,进入酸洗槽除去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后的带钢经过漂洗槽漂洗后送入热风干燥器烘干。

经过酸洗、漂洗、烘干后的带钢通过出口送到切边剪。

在切边剪处,根据上下工序的生产要求,带钢可以切边或不切边。

经过切边剪后的带钢通过冷连轧机轧前活套进入冷连轧机。

用于生产冷轧产品的钢卷,按照预定的热处理制度在罩式退火炉中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

退火后的钢卷完全冷却后(≤40℃),用汽车运送到成品库,包装入库。

用于生产热镀锌产品的钢卷,由吊车吊运到连续热镀锌机组的钢卷鞍座上。

钢卷在鞍座上人工拆除捆带,由开卷机开卷,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

焊接后能带钢,经碱洗、碱刷洗、漂洗并烘干处理后进入退火炉段。

在退火炉段,带钢经预热、加热、均热、冷却和均衡等工艺处理后进入锌锅镀锌。

镀锌后的带钢,经过光整、拉矫等处理后进行分卷,卷好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卸卷,在鞍座上完成称重、打捆,由钢卷车送到熟镀锌成品库,经人工包装后入库存放。

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冷轧车间布置了用于生产的动力设施及各种设备,包括煤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力线路、桥式起重机8台和各种辅助设施等。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高温物质。

(6)热镀锌: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
等。

(7)动力设施: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 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