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追寻者_谈张爱玲作品对女性意识的批判与自审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f6d1244b35eefdc8d3332d.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曹七巧的形象分析内容摘要:一个时代造就了一类人,而曹七巧的形象就是典型的被黄金枷锁束缚的这一类。
她算不上是一个母亲,黄金填满了她的心。
爱情于她只是骗钱的幌子,亲情也是带有浓厚的铜臭味,在她眼里除了金钱,其他也已荡然无存,其形象震撼了人们的内心,值得深思。
关键词:女性意识多疑奴性金钱影响一、曹七巧女性意识的多疑性格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可以看出意识的产生是由物质决定的。
因此,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受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张爱玲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也正是由于她所处的环境而造就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开始挣脱束缚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样的时代背景就为女性提供了可以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自我的历史舞台。
而张爱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们展示了曹七巧这样的女性形象。
要说曹七巧的性格多疑的塑造要从张爱玲的家庭环境说起,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大臣李鸿章之女。
父亲是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时髦的新女性[1]。
张爱玲从小就在父亲、姨太太、生母、后母的夹缝中周旋,紧张的人伦关系,纷扰的生活环境,加上亲身经历了香港陷落的炮火和上海的沦落,使她深切感受到世情淡薄和命运的不测,促成了她的敏感与多疑以及对生和死、自我世界、男人和女人的独特理解。
[2]她笔下的曹七巧就是一位敏感的女性,小说中写道,在多年后云泽找到她,当她听云泽说已经把家产败光是为了她时,她的反应是:“不知不觉有点胆寒,走得远远的,倚在炉台上,脸色慢慢的变了。
”[3] 她就是这样生性多疑,一看到云泽来就已经开始怀疑他是来骗她钱的,于是早已在心里设下防线,她对自己曾经心爱的人尚且如此,对亲人也更是那样。
哥嫂来探望她走时,她说:“不来也罢,应酬不起”,这都是她多疑性格造成的,她认为哥嫂都是来骗她的钱的,出言竟是那样的毒辣。
浅析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140e765901020206409c2e.png)
浅析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作者:刘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5期【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由于其生长在意识觉醒的年代,所以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传奇女性,在这些女性中都体现出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这也体现出了张爱玲自身的女性意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分析来阐述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作品;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张爱玲是我国近代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才情以及她的文学作品都为我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来观看社会的现象,结合她的才情创作出世人欣赏的作品,这也使得张爱玲备受文坛以及世人的关注。
在王一川等人编制的《20世纪文学大师文库》中,张爱玲也名列其中,并排在第八位,所以张爱玲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
由于张爱玲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得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不再延续冰心等作家的写作方式,而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审视着社会的礼教宗法,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女性的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概述女性意识主要指的是在女性的自主意识中,能够以女性的视角以及女性的感受为基础,打破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垄断局面。
通过超出男性视野以及男权文化的经验来对男权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审判,进而构造出一个更加完整的女性经验视野,同时利用男权的主流文化外的女性边缘文化和其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观、叙事方式以及感觉的一种意识形态[1]。
简言之,就是女性意识是将女人的意识与人性的意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其所关注的是在男权的形式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人性化、自由化和健康化的女性文化。
这种女性文化与男性的主流意识相比,也就是边缘与中心的对抗,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很容易失去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感,转而认同或者屈服于男性的文化群体中,使得女性角色在表达自我时变得朦胧,自我描述变得更加困难。
二、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充满女性意识原因(一)心理原因从张爱玲的成长环境分析可见,张爱玲父亲和母亲对她性格的影响很大,她成年后的经历给了她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张爱玲女性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2]。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8b49475284ac850ac024242.png)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的天才女作家,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叙事内容的某些看法。
标签:心理刻画;女性;压抑; “原罪意识”张爱玲是不幸的,“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1]她落后于那个属于政治的时代;张爱玲又是极其幸运的,她的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张爱玲是说不尽的,不管是其传奇的经历还是传世的精品都给了读者太多的惊叹,她用笔描绘了沪港现实生活中一幅幅凡庸、沉滞和丑陋的世俗画面,“她选择那些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普通的男男女女,用极冷静的笔调去写这些人往往司空见惯了不能一动人们恻隐之心的生活故事,来展现这些人在社会生活激流中的无助、无望和无奈”,诚如她自己所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总的来说,张爱玲还是一个顾念传统的作家,但其小说的叙事手法、化俗为雅的方式以及繁复新颖的意象,为都市小说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意的借鉴。
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的某些看法。
一、人物心理刻画:压抑下挣扎的痛苦心灵费洛伊德把研究视角从外宇宙转向内宇宙,发现了比外部世界更为广阔、更为纤细的心灵场。
一个人可以以百般的勇气忍受肉体的痛苦,却很难经受住心灵的磨难,这种折磨是一种灵魂的煎熬,让人生而无味。
张爱玲的作品便以其擅长的心理刻画,将一系列在社会的、家庭的、文化的、生理的、心里的诸般枷锁的桎梏下压抑着的痛苦心灵挣扎展露无遗,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茉莉香片》是收入《传奇》中的一部作品。
作品的主人公聂传庆表面上是一个畏葸的阴沉的白痴似的孩子,后母的挑拨、父亲的刻毒、阴冷无爱的家庭把他“作践的不像人”,他性格内向孤僻,没有朋友,对生活在冰箱世界中的他来说,刘妈和言丹朱所表现出来的些许善意只能让他业已麻木的灵魂感受到更为刻骨的寒冷。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ddf4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4.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关注。
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定位也展现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实。
而女性在小说中面临的命运抉择则是张爱玲作品的一大亮点,她通过这些命运抉择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世界和自我身份认知也是张爱玲关注的重点,她描绘了女性们在复杂情感纠葛中的独特韵味和内心挣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解放的重要性,呼唤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关键词】女性意识、张爱玲、后期小说、心理剖析、角色定位、命运抉择、情感世界、自我身份认知、影响、启示、女性解放、呼唤1. 引言1.1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女作家,她的后期小说作品中,展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女性意识。
在这些小说中,张爱玲深刻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她们面对生活、爱情、家庭等各种挑战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女性心理的深入描绘,张爱玲为读者呈现了更为真实和细腻的人物形象,使得她笔下的女性角色更加鲜活和立体。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多样且丰富,她们或坚强果断,或柔弱婉约,或独立自主,或传统温柔,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这些角色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彰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
张爱玲通过她们的故事,呈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对女性境遇的深刻反思。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
女性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往往需要权衡利弊,做出艰难抉择。
张爱玲通过描绘女性在这些抉择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展现了她对女性勇敢面对生活的敬佩和赞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呈现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反思。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3bf1f9ba0d4a7302763ae7.png)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
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感悟和内审思索,在众多的女性写真中融注了自己深沉的女性意识。
女性,是张爱玲艺术的“精魂”,是理解其作品体系的“金钥匙”。
她的创作园地中主要生息着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旧家庭中的太太和新旧合壁的小姐。
(一)旧家庭中的太太这主要指闭锁在高宅中的旧式太太。
她们是老中国的女儿,时代的潮流触不动,“五四”的劲风吹不醒,她们是被时代抛在后边,也必然要被历史淘汰的一群。
张爱玲出身于“阀阅门弟”,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娶有姨太太,因而她对旧家庭中的太太的生活稔熟于心。
她笔下的太太们鲜活灵动,血肉饱满:贾母式的匡老太太(《创世纪》),顾全大局、克己持家的陈太太(《太太万岁》),忍让退缩,“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王太太(《小艾》)……如果我们把这些老中青太太串联起来,就可以获得一个对旧家庭妇女生存处境,意向欲念的完整印象。
张爱玲真实地呈现了她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艰难、苍白的生存处境。
她们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把一切都维系在男人身上,一辈子为人作嫁衣裳。
《小艾》中的王太太同席王老爷的婚姻形同虚设。
既无姿色,亦且性情寡淡无味,王老爷对她毫无兴趣,一直同姨太太一起过,到外地赴任也把她撇在家里。
王太太在席家这个大家庭里是一种“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不确定的身份。
”然而是即使如此,她还是甘心在这个家当一个没有脾气的烂好人。
与姨太太相处时反倒是她低三下四,甚至对强悍些的老妈子也要陪笑脸。
王太太坚守忍让退缩的做人之道,为的是维持住她在这个家里的正头娘子的身份和地位。
”张爱玲由这个人物回到了她所熟悉的视角,对男人中心的社会中女人处境的张看。
”(《张爱玲传》)处于同一处境的还有《太太万岁》中的陈思珍,她团团转地忙着敷衍周围的每一个人,瞒哄婆婆,好让她不为儿子操心,扯谎哄了父亲借钱助丈夫的事业,贴上私房钱安抚佣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6ce2319ba1aa8114431d935.png)
在当时的情境 中很难 自拔。当父亲最终和一个与她长 得十分相像的女学生同居后 , 她开始拼命抵制 , 要撕破 他 的新生 活 。 当一 切 都无 力改 变 时 , 她 只能逃 避 内心 的 痛苦 , 逃避 亲 手造成 的悲剧 。 张爱玲也擅长勾勒 为金 钱而扭 曲 自己的女性 形 象。 在《 倾城之恋》 中, 白流苏虽然是一个离异的女性 , 但她受过西式 的教养 , 内心里裹着一颗封建遗少 的灵
在《 金 锁记》 中, 作 者完美地 塑造 了一个 因争 取
不得任何美好 的东西 。物欲也没有丝 毫改变她对 自
己 的认 识 , 反 而 变 成 一 副 沉 重 的枷 锁 , 深 深 地 套 牢 了
自由而又无法 自主最终使 自己疯狂 的女性形象 。《 金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1 3
多数 喜欢 张爱 玲 作 品 的读 者 认 为 , “ 人 性 的主题 、 女人 的命 运 、 犯 冲 的色彩 、 苍 凉 的基 调 、 参差 的结构 、 繁 复 的意 象 ” 可 以概括 为张 爱玲 作 品的 主要特 征 。 作 者在
锁记》 中 的 曹七 巧 , 是 受 封 建 宗 法 制 度 迫 害 的女 性 典 型 。七 巧 本 来 淳朴 活 泼 , 但 因低 微 的 出身 , 出语 粗 俗 ,
这 个 充 满 普 通 生 活 欲 望 的女 子 变 得 更 加 泼 悍 了 。 她 开 始 了对 金 钱 的疯 狂 追 求 ,她 期 望 尽 可 能 多地 捞 取
、
张爱 玲 作 品 中传 统女 性 意识 的表 现
张爱 玲最 擅 长 以叙 事 的方式 ,展 现故 事 背后 的深 远文 化及 深刻 人性 , 挖 掘人 物 的深 层 次心 理 。 作 者创作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20895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一)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录摘要I关键词I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1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2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4 -四、结语- 5 -注释- 5 -- 6 -致谢- 6 -本篇文章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根据对张爱玲作品中男女关系的描写,在披露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及压迫的同时,对当代女性弱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视,以此来建立新的女性意识,甚至试图改变女性在旧时社会的地位。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征鲜明,形象独特,正是为了突出女性本体地位和女性本体特征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反省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张爱玲虽在欧美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但依旧自小熟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同时夹杂着新文化的大众传媒以及电影,故张爱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人大相径庭。
在张爱玲作品中,对文学承载对象的改变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当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
在其作品《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进一步确认了她的当代知识女性的意识立场。
在作品中她明确地指出向来以“斗争”这一“人生强势的一方面”的文学作品是过于“超级”的文学,同样也是过于“社会性”的文学;而张爱玲的作品则是永恒而安和的,是注重“人性”、“女性”的文学作品。
在笔者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发现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男与女的关系。
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混乱,以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视角,根据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的确认。
其中突出的意识有“自我安慰”、“自我关注”、“自恋”、“性自由”,这些意识仿佛在向着“女性自由”而无限逼近。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b6d9721aaea998fcc220eb1.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保定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文班孙阳090434125摘要我国女性文学发展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林舒华、张爱玲、萧红、丁玲、冰心、等女作家为代表。
她们以细腻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中,张爱玲的作品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她笔下的女性大多都深受传统闺秀伦理与现代开放思想的冲突和对立的煎熬。
她们有着渴望自由而不得自由的苦闷,轻视男人而又不得不依靠男人的矛盾,不断地寻找自我又不断地失去自我否定自我的迷茫,这一切在作家尖锐的描述中层层展开,笼罩着忧郁困扰和沉寂的情愫。
本文将总结整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审视正文一、女性意识二、女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体现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
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
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
1.女性不是神话张爱玲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但她却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的做法。
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
张爱玲曾在《谈女人》一文中以尖刻的话语无情地对女性神话予以嘲笑和推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这种对于传统女性神话的解构和推翻,显示了张爱玲与传统观念相抗争的积极努力。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女人而女性的。
2.对女性的自审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生存真相、自身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94fa651ed9ad51f01df2a3.png)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李掖平【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
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
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
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
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
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
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
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
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
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
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
②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49fa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4.png)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话题:性文化意识与性性意识张爱玲奴性意识女性生活中,知道张爱玲的人,也许是因为那篇《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是一个极其具有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出来。
在她的笔下,女性神话被消解,母爱也不再温情,情爱也不再圣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最后留下的都是苍凉的背影。
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中国女性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
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纯情地爱上自私、虚伪的振保,为他毁掉自己的家庭,但最终被佟振保所抛弃;《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毁了妹妹的幸福;《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面。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从经济上的依赖到精神上的依赖。
旧派女性没有自觉,心甘情愿地成为男性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和保护安稳生活的唯一手段和最终归属。
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物质文明,但仍然固守着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正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说的: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所以,很多女人一辈子都没有逃脱依附于男人的生活。
母爱不再博爱、圣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有过美妙的青春,但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残废的贵公子,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贪图富贵的兄嫂狠毒地葬送了,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
为了自卫和报复,她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入他们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
对儿子长白,她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才让他娶了妻,一旦添了孙子,她便将儿媳妇虐待至死,令儿子再也不敢娶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108e63d0d233d4b04e696a.png)
作为民国时期我国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女性最大的肯定。
读张爱玲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忧伤,中充满了对女性生活的无奈、对女性抗争的无力、和对女性意识萌芽的慰藉。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是一剂良药,女性可以在小说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在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慢慢培养自主的女性意识。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婚姻探索张爱玲的小说就一定要对张爱玲有一定的了解,张爱玲是我国民国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张爱玲作为民国时期的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对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张爱玲的事业蒸蒸日上,很快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女作家,但是爱情生活却并不顺利,张爱玲爱上了民国的大汉奸胡兰成,和胡兰成的爱情开始时是热烈和幸福的,但是胡兰成身上有男人卑劣,好色,无情和荒淫的本性,张爱玲的爱情却是纯粹和高尚的,张爱玲在追逐爱情幸福的道路上由于遇人不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自己的固执和胡兰成的卑劣铸就了爱情的悲剧。
张爱玲的经历和对爱情的思考都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在小说中对女性的意识进行探讨[1]。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婚姻是家庭包办的结果,这段婚姻不断承载了太多家庭的压力,白流苏也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白家的没落需要流苏通过牺牲自己的爱情来成全家庭的虚荣,用自己的婚姻为家庭赚取一定的利益,满足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奢侈生活的花销。
但是结婚的对象却是个荒淫无度的公子哥,白流苏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在夫家没有任何的地位,丈夫整日不回家,白流苏的丈夫纳了小妾,白流苏想到了离婚,但是无论是她的娘家还是夫家都是坚决不同意的,终于有一天,白流苏的丈夫因为荒淫的生活去世,白流苏和丈夫离婚,住在娘家,因为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范柳原,二人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彼此,白流苏为了爱情突破家庭的层层阻碍,为了爱情几次跑到香港和范柳原相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流苏终于历尽坎坷和范柳原结了婚。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d35a0f52ea551810a687cb.png)
!" 世纪 #" 年代,在个性解放运动趋于低
潮、 女性文学落入低谷之时, 女性意识出现了 新的转折: 它具有了女性自我批判意识, 这是
作者简介: 贺燕蓉 ($’(# 年 ) ) , 女,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父权指一种家庭—— —社会的、 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 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 或通过仪 ! 式、 传统、 法律、 语言、 习俗、 礼仪、 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 同时把女性处处置于男 性 的 统 辖 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 。引自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北京: $’’#*$)&*
# " !
万方数据
文化对母性的异化, !从字里行间凸显出张爱 玲的女性主义思想锋芒。 一、 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输,而乔琪却只要她做情妇。由想念书到想嫁 人,由想找一个理想伴侣到抓住乔琪这个可能 的机会, 由想结婚到情愿只做情人, 又由情人到 发现乔琪的不忠之后仍然嫁给他,畸形的爱情 毁了她。为了得到爱,她不惜将自身卖于“交 际” 、 自贱成 “造钱” 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 丈夫。 连她自己都说, “我跟妓女有什么分别呢? 她们是不得已, 我是自愿的。” 她自愿放弃了做 人的尊严,将自己的独立拱手让给并不爱她的 男人。 更可怕的是, 她清醒地看着自己走上了那 条将一生悲欢强系于男人身上的悲哀之路。#%$ 在张爱玲笔下,缘于对男性依附的女性悲 剧比比皆是: 《红玫瑰和白玫瑰》 中的娇蕊, 纯情 地爱上自私、 虚伪的振保, 而毁掉自己的家庭; 《半生缘》 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 依附的目的, 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毁了妹妹的幸福; 《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 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 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 面。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 物, 虽然身处五四时期, 却缺乏女性之为 “人” 的 独立意识, 掩盖不住深层意识中的依附心态, 或 者成为父权制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了实际意义 上的父权制帮凶。张爱玲对女性这种奴性意识 的展示, 揭示出女性自身发展的阻碍因素。 张爱 玲的贡献—— —正是对女性传统奴性意识的摧毁 和破坏, 体现了作者女性本体意识的真正觉醒。 “母亲” 神圣纯洁的面纱 %"揭开 “母亲” , 这是一个在女性所有角色中最具 社会兼容功能的亲缘符号。 在封建社会, 母亲角 色作为女性本质, 被排斥于 “父子血统” 主体历
张爱玲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认识
![张爱玲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eec07507844769eae009ed1a.png)
谈谈你对张爱玲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认识
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为了生存她们做出了努力和挣扎.最终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
张爱玲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一中国女性骨子里依然深深浸润的奴性意识。
在她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先是经济上的依赖,后有精神的依赖。
正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说的:“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少有强烈的反抗行为,但她毕竟表现了女性觉醒与抗争的意识。
在历史短篇小说《霸王别姬》中,张爱玲把自己清醒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复活在古美人虞姬身上。
让这位古代美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虞姬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比较喜欢的收梢”,在项王突围之前拔刀自刎。
通过对这决绝惨烈的“姬别霸王”的描写.张爱玲表达了对女性自我迷失的忧虑与反抗,
她希望女性能重新唤起和发扬自主意识,真正获取女性独立的生存价值和婚姻幸福。
张爱玲似乎更懂得女人,懂得女人过去的沉重负荷,懂得女人处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屈抑与苦楚。
张爱玲既批判了她们的沉沦。
又宽忍她们日常生活欲望的合理性;既意识到她们悲哀的一面.又肯定了现世生存的复杂性。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0c7ea73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任性率真的女作家,她执着地关注世俗的生活状态,尤其关注女性命运。
她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各具个性、命运悲凉的女性形象,挖掘出了她们蕴藏的觉醒意识,揭示了她们的女性意识在“洋场社会”的浸渍、“男权体制”的淫威、金钱“枷锁”的束缚中泯灭,希望女性能以独立的姿态自在地生存。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20 世纪40年代初,她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女才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文学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的关注。
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评价,“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1]而在王一川等人编写的《20 世纪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中,张爱玲名列第八,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
为此毫不夸张的说,张爱玲是自“五四”以来最为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
她脱离了五四时期丁玲、冰心等女作家的写作套路,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和剖析宗法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众生相及她们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体现了一位女作家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
同时,她摆脱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那种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
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自出机杼,创造出自我独特的语言表达。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作家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也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它更强调一种否定精神,这种否定精神包括了作家对男性权威的否定,也包括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它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次“借助古老的记忆”重新解读她的作品时,我们的灵魂仍会被深深地震撼着,仍受到强烈的撞击,我们无法不惊叹于她的才华、她那颗“冷酷”的心、她留下的那些深远的启迪。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e14bf2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6.png)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经常以女性的视野去展现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以女性心理来审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
张爱玲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描绘女性群体自身悲惨命运的过程中,也将其内心的苦痛挣扎展现于读者面前。
而本文就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出发,对其创作中所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与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文学创作内心世界苦痛挣扎引言在中国20世纪的文坛中,张爱玲以只有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女性的身份,凭借着小说集《传奇》与散文集《流言》一跃成为了国内文坛中的巅峰人物。
曾经中国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称赞了小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张爱玲的创作实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诸多海内外研究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多数持推崇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张爱玲自身作品的魅力属性,使得这个女性作家再次进入到读者群体中,可以说在逐渐“经典化”趋势的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张爱玲是一个真正值得被时间与读者考验的作家之一。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中多数是以女性视野来剖女性群体内心深处的苦痛,以及甘愿从属于父权制度的心态与行为,并且也在作品中对母爱的自私性、窥探性有着深刻的抨击,进而揭示出封建传统思想对母性的异化作用。
作品中各处都能够凸显出张爱玲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强烈且深刻的女权观念。
一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产生女性意识的原因1社会因素由于张爱玲通常是在上海家中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而这个城市的特殊社会环境让张爱玲文学创作内容中凸显出过多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不惜世界浮华,却拥有着冷静理智的分能力,这一时期的上海社会中也逐渐对女性群体有着开明的态度,因此为其文学创作构建出轻松、明朗的环境氛围。
2家庭因素通过资料记载,张爱玲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张爱玲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f9fc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4.png)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描绘被广泛关注。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张爱玲代表性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她们所呈现的女性意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角色的独特见解和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论述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二是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一、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她的代表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各异,生活经历丰富。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塑造了两位形象鲜明的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是个性独立、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她不愿顺从传统的女性角色,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玫瑰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内心挣扎的女性,她的一生被家庭和社会压迫所困扰,最终选择了走上自杀这一极端的行为。
在《小团圆》中,作者描绘了另外一组女性形象。
小团圆是一个家庭内的女性,她嫁入豪门却始终不被接纳,被贬为家族的“女儿妇”。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男权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后代,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被社会和家庭关系所束缚,无法摆脱传统人生模式的限制。
三、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张爱玲在作品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和塑造,呈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她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传统家庭中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深刻洞察了女性在摆脱束缚和追求真正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代表了张爱玲心目中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浅论张爱玲电影剧作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张爱玲电影剧作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330971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4.png)
内容摘要:张爱玲电影剧作仍以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其女性形象与小说中的相比,更多一些正面的与温情的底色,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期待;剧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大多为女性,不论其结局是悲还是喜,作者都在她们身上投注了鲜明而丰富的女性意识,这在当时的文坛也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张爱玲电影剧作女性意识浅论张爱玲电影剧作中的女性意识拜玉兰新世纪以来,对张爱玲其人及其小说与散文创作的研究愈加深刻而全面,而对其电影剧作却鲜有论及。
除了电影艺术的特殊性和电影剧本易散佚的原因之外,可能张爱玲电影剧作题材及风格的驳杂也导致了研究者对其的不重视。
事实上,在电影剧作中,张爱玲难得温情而宽容地塑造了现实生活和作者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并投注了自己鲜明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对自我解放的认识和追求。
它包括鲜明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我意识及严肃的平等意识等内涵。
在女性文学作品中,更能真实集中地凸现女性现实情状,展示女性命运,反映作者的女性意识。
“五四”以来,现代女性写作不断发展,参与了对女性自我的再现与创造,修正男性创作主体对女性形象的无意误读和有意的歪曲,其女性意识逐渐崭露头角。
至20世纪40年代,女性写作在战争的硝烟中寻求罅隙,其所渗透的女性意识相较于初期出现了新的变化。
如果说二三十年代女性意识主要体现为反封建和追求婚姻自由,那么,抗战时期“女性利用民族战争这一特殊时空,使女性就业、女性参政、摆脱家庭束缚等女性解放运动所追求的目标合法化,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从某种层面上说,民族解放战争推动了中国的女性解放进程”。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女性意识更为深入,女性主体意识更为强烈。
此期涌现的女性作家不少,痛切感受着男权社会女性话语权被剥夺之痛的张爱玲、丁玲、苏青等女作家,深切体察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其作品更多地涉及女性婚恋、家庭、生育等关涉女性人生的命题。
尤其是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更注重女性心理内部,省视女性自身,揭示女性几千年来的奴性意识痼疾,对女性的批判是相当有深度的。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e5bd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2.png)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
1、小说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特,她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描绘生活琐碎中的细 节,用极具张力的文字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和隐 喻,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白玫瑰”象征着女性的两种命运,使读者在 解读作品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2、语言运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坚信我们能够找到 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她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她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情节,展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 现实。这种悲剧意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女性的生活 与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天这个日益重视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社会,我们 应该更加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 光彩。
尽管如此,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她以 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地位和命 运的与思考。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和女性 的生活与情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 坚强和勇敢。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 我们还应该并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不论性别、年龄或背景。
五、张爱玲的意义和影响
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她的后期小说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复杂性。因此,她的作品一直被文学界所推崇,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e68b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e.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后期小说在女性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文章将首先概述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然后分析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自我意识、社会地位表现、情感世界以及命运。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张爱玲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并对其进行总结。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读者能深入了解张爱玲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体会到这些作品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当代社会有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后期小说、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自我意识、女性社会地位、女性情感世界、女性命运、社会影响、现实意义、总结。
1. 引言1.1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概述张爱玲是一位著名的华裔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心态为主题,而在她的后期小说中,尤其凸显了女性意识的深刻和多样性。
张爱玲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揭示了女性在各种环境下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
在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中,有些是冷静理智的职业女性,有些是感情丰富、执着追求的恋人,还有些是困境中挣扎的贫困妇女,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张爱玲通过描写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平等权利方面所遭遇到的困难。
在情感世界方面,张爱玲的小说中不乏对爱情、婚姻、友谊等女性情感的深刻探讨,呈现出女性对情感的敏感和独特理解。
在命运方面,张爱玲通过女性人物的命运走向,反映了女性在各种境遇下所受到的不公和难题。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爱玲后期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 正文2.1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她笔下的女性角色个性鲜明、多样且独立。
在《色戒》中,王佳芝这一角色被塑造成为一个聪明、狡猾、有心计的女性,在爱情和复仇之间展现出坚毅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转载]女性的本体自省张爱玲性不懈寻求
![[转载]女性的本体自省张爱玲性不懈寻求](https://img.taocdn.com/s3/m/b22a198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e.png)
[转载]⼥性的本体⾃省张爱玲性不懈寻求所以作为新时代⼥性都很努⼒,选择单⾝,单⾝,单⾝!!后来出现了闺蜜之间的恋情!!原⽂地址:⼥性的本体⾃省张爱玲性不懈寻求作者:太原⼼理咨询师成向东张爱玲创作中对⼈性不懈寻求的⼀个重要⽅⾯,是她⾃觉地站在⼥性⽴场上,以⼥性的视⾓,清醒地“张看”⽗权制度下⼥性在经济和精神上丧失独⽴性后的⽣存处境和历史命运。
在展露和批判63以男性中⼼社会加诸⼥性⾝上的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待遇的同时,也对⼥性⾃⾝的弱点进⾏冷静的审视和深刻的反省,同时她还以⾃觉的实践⽅式⼒图展现⼥性之所以成为⼥性的本体特征。
这种对⼥性本体的关注和探索,是张爱玲⾃我意识中的⼀个重要⽅⾯。
⼼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个⼈的早熟早慧与⾃我意识的较早觉醒是⼀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张爱玲早熟早慧的⼀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她的⾃我意识觉醒较早,在她很⼩的时候便很突兀地显现了出来,⽽这种⾃我意识的突兀显现反过来⼜促进她才智的更快发展。
在张爱玲的⾃我意识中,她对⾃⼰性别⾓⾊的认同或说认识———她的⼥性意识———是最为根本性的。
这种⼥性意识,构成了张爱玲的⾃我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基础。
她的⾃我意识的其他⽅⾯,都与她这种突显的⼥性意识密切相关。
在散⽂《私语》中有这样⼀段话,记叙她三四岁时的⼀件事情;因受男尊⼥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领张爱玲的保姆“何⼲”,在领弟弟张⼦静的保姆“张⼲”⾯前,⾃觉⼼虚,凡事让着张⼲。
⽽张⼲虽然裹着⼩脚,却伶俐要强,处处占先,张爱玲不能忍受她的重男轻⼥的论调,常常和她争起来,但总被张⼲压吓,辩不过她。
这件事,使张爱玲很早就意识到男⼥平等的问题,并郑重地下决⼼:“我要锐意图强,务必胜过我弟弟。
”这⾥,⼩张爱玲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同是⼥性的两个保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表现了⼥性⾃⾝在⽗权制度下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某些弱点,这些弱点反过来不⾃觉地维护着⽗权制度压迫⼥性的实质。
但毫⽆疑问,她从成⼈世界对男⼥有别的态度中,认同了⾃⾝的性别⾓⾊,产⽣了初步的⼥性意识,并认识到:在社会地位上,现实环境已经既定地使⼥性地位处于男性地位之下,因此,在以男性为中⼼的社会中,⼥性从某种⾓度来说,是⽣⽽“不幸”、“命中注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通过 《传奇》 描绘了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 通的女性。她们为了生存各自做出了努力和挣扎, 却仍然摆 脱不了悲剧的命运。透过这些女性的爱恨情仇与勾心斗角, 张爱玲要呈现的是一直淹没于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冷酷与苍 凉的内心。 一、 《传奇》 ——女性悲剧言说 (一) 人性弱点演绎的悲剧 张爱玲通过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对现实的错觉 而导致的悲剧。这源于盲目、 自私、 贪婪的人性弱点。 《金锁 记》 中的曹七巧是人性弱点发展极致的典型。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 出于对金钱和地位的渴 望, 嫁给了大户人家天生有软骨病的二少爷, 她明知道这桩婚 姻是个陷阱, 是个带着黄金枷锁的监牢, 她也愿意往里跳, 因 为她喜欢金钱, 羡慕太太的地位, 她在嫁到姜家之后便失去了 对青春温情的回忆, 她将爱情转移到小叔子姜季泽身上, 季泽 拒绝了她, 她的婚姻悲剧发展到人生悲剧。 《连环套》 中的霓喜, 在她那看似顽强生命力的背后, 是对 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可奈何。 她把寻找丈夫作为她全部人生要 义, 只要有了那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便苟活于世上最终落 得个孤孤零零, 苦度光阴。她从 14 岁到 30 多岁被一群男人 先后抛弃, 内心 “里面仿佛有点什么东西, 就这样破碎了” 。 最 初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太太, 结果却是随波逐流。霓 喜的悲剧在于她从未深刻思考过自己的命运, 她从没有打算 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对自己的现实没有清醒的认识。张爱玲 对于女性的这种在男性世界中的可悲无意识地位既表同情也 有认可, 但更多的是恶狠狠地鞭她的 《传奇》 小说中对女性心里痼疾揭示最深, 笔力最集中的是女性的 “依赖性” 。 在她的笔下无论新派还是 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附心里。 旧派女性没有女性 自觉意识, 心甘情愿成为男性世界中的附庸, 婚姻是她们寻找 依靠的唯一手段, 也是最终的归宿。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 的物质文明, 谈西式恋爱, 参加跳舞一类的社交活动, 但仍甘 为男性世界中永远的奴隶。自我人格的丧失, 永远挣不脱以 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倾城之恋》 的女主人公白流苏是一位出身于旧式大家族 又深受新文化濡染的“新旧合璧”式的女性。她不甘深闺寂 寞, 有着对封建伦理纲常藐视和叛逆的因素。白流苏和丈夫 离婚后搬回娘家居住, 不久那位离婚的丈夫病死, 她三哥劝她 堂堂正正地去披麻戴孝, 但遭到白流苏的坚决反对, 她认为 “不能拿法律闹着玩” 。白流苏的离婚显然是对 “出嫁从夫” 、 “从一而终” 的古老婚姻观的彻底否定, 并敢于用法律来抵抗 旧道德铸成的几千年不成文的规定, 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作为女性挣脱 “妇者服也” 这条监牢的传统枷锁, 朝着做 一个 “自我” 的人的道路上走去的置关重要的一步。 (三) 自主意识的虐杀演绎的悲剧 张爱玲为现代文学史贡献了一批丧失自主意识的女性群 像。一类是逆来顺受、 不思反抗的女人。如 《金锁记》 中的姜
长安, 明明知道母亲已经疯狂已经不再是正真意义上的母亲, 她却只会暗自垂泪, 任凭母亲打破她的婚姻梦想。 《连环套》 中的霓喜宁愿忍受大她许多的男人的毒打也不愿回到 “少吃 缺穿的娘家。 第二类, 自卑自怜, 被动软弱的女人, 如 《封锁》 中的吴翠 远。她是 《传奇》 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位, 她有知识女性的 自尊, 而同时又自卑自怜。她发现 “知识” 于婚姻毫无用处。 她因自尊而压抑自己的情感, 想要超越自尊却又矜持拘谨, 被 动软弱无法主动追寻自己想要的爱, 她内心对于 “爱” 与 “被 爱” 的渴望使她和在电车上相遇的吕宗桢渐生情愫, 但是理想 终于被现实撞破了头, 等于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第三类是沉默呻吟, 逃避屈从的女人。以 《茉莉香片》 中 的冯碧落为代表, 冯碧落在婚前与言子夜相互倾心, 却受家庭 阻挠, 为了自己家族的名声和言子夜的前程, 她嫁给了自己不 喜爱的人, 郁郁寡欢, 早早离开了人世。张爱玲将她形容为 “绣在屏风上的鸟” , “年深月久了, 羽毛暗了、 霉了, 给虫蛀了, 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 在这些作品中, 张爱玲把探寻女性不幸的目光内转到自 身, 从女性本体出发, 揭示出那个时代中集体无意识的种种表 象, 展露女性深层意识里顽固而持久的 “原罪意识” , 从女性自 身的性格悲剧, 从人性堕落的角度挖掘女性不幸的根源。 二、 《传奇》 ——女性无奈的挣扎 复归于真实面目的 《传奇》 女性, 成为了道地的中国人, 有 时候简直道地的可怕 (夏志清 《论张爱玲》 ) 。 《传奇》 中的都市 女性缺乏的是健全而积极的人格特质, 无法构建新生活, 是因 为她们身上的桎梏, 这桎梏有社会因素, 但积习而成的心里弱 点却是悲剧的内因。 三、 永远地追寻者——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 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进行自审, 于致力于揭示 “国民性” 弱 点的鲁迅先生有着传承关系, 张爱玲延承了鲁迅先生对 “国民 性弱点” 尤其是女性自身弱点的批判传统。鲁迅笔下的人物 可以用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来形容, 而爱玲对自己小说中的 人物却也是爱之深, 恨之切。 《传奇》 中的女性形象尽管其教 养、 背景和生活经历都个有所异, 但她们的灵魂却都深深浸泽 者女奴意识。 于是有人言 “鲁迅之后有她, 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 。 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 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 女性若没有 对其奴性心里依赖性, 自卑感等心里痼疾的自觉反叛, 任何社 会的解放也不能达到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女性人格的独 立, 不仅需要经济的独立、 社会的解放, 更需要对千百年来形 成的女性意识的重建。自信、 自尊、 自立、 自强应该是女性意 识的新内涵, 也是女性生存价值的所在。
艺 术 殿 堂
永远的追寻者
——谈张爱玲作品对女性意识的批判与自审
◎李 倩
(安徽新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80)
摘 要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其作品中, 不仅关注女性悲苦命运, 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 处, 以女性视角去观察、 体验和判断。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严厉的批判与自省, 并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女性只有自 尊、 自爱、 自省、 反叛传统坚守自我人格, 才能成为自由自在的女性优美的存在。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张爱玲 自审
参考文献: [1] 倪丽珊. 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视域及审视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陈涛.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中州大学学报,2006. [3]姜欣.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云南社会科学.
154
2009 年第
6期
安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