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24
透视画面中视觉与透视现象的关系
人的眼睛和被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是透视变 形的条件。相对位置改变,则透视变形改变
25
形状变化 人眼观看物体时,由于观察着位置的高低、左 右等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图形就不会相同。
26
疏密变化
空间物体的表面质地或同类物体的重复, 距离越远越细密,距离越近越疏松
27
64
余角透视 示意图 长2人× 宽2人× 高0.5人
65
66
室内余角透视示范:90度视域范围,视高1人, 景深3人,室内高度2人,室内宽度4人
67
68
69
70
71
72
柱子分割
73
柱子分割
74
地面分割
75
90度视域范围内一般状态余角透视, 视高1.5人,建筑高度6人
76
90度视域范围内一般状态余角透视, 视高4人,建筑高度16-45人
重叠 人眼能通过物体的互相重叠、遮挡来判断物体 的前后关系
28
透视
为视觉现象,名称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 意为“透而视之”。透视学是人类在绘画与 建筑艺术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的产物。透视 因景物的颜色和形体两个不同属性,分为色 彩透视(空气透视)和线透视(形体透视)
29
透视示意图
30
视心、距 点、地平 线、视点、 取景框的 关系
透视学
PERSPECTIVE
1
工具
针管笔&自动笔 圆规
量角器&三角板
橡皮 2
透视的发展和应用
3
4
5
6
7
8
9
10பைடு நூலகம்
11
12
13
14
15
16
17
我们的视觉
18
人眼构造与视域范围
19
20
21
22
视觉透视变化规律
23
近大远小与消失
两个相同体积的物 体,放置位置不同, 离我们近的显得大, 远的显得小
同一物景,不同视高(c)
39
同一物景,不同视高(d)
40
表现平视中放置面的物体
41
42
43
表现叠级放置面的物体
44
45
46
47
48
49
平视中物体高度透视(2)
透视缩尺法 是以物体放置面的消线为基准, 用平行变线消失于消线上而在 平行变线间测得物体高度的方

50
51
透视缩尺法确定人物高度
77
效果图视域限定与基础绘画视域限定
一般传统写实绘画视域范围,大都在 60度视域范围内,这是为了避免出现 透视畸变。而效果图除主要部分在60 度视域范围内,其余部分可在90度视
域范围内。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斜面透视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52
原线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为原线, 映现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保持 原来状态,只有近大远小的变
化,不消失
53
平行透视 平视的景物空间中方形景物的 一组面与透视面构成平行关系
时的透视
54
55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为原线,映现在画面上 的透视方向保持原来状 态,只有近大远小的变 化,不消失
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 线为变线,映现在画面 上的透视方向发生变化, 其远端会消失于画面某 一点,相互平行的变线 则向画面上同一个点汇 聚消失
31
转位视点
32
视心、地平 线、视平线 在取景框中 的位置
33
俯视、仰视 中地平线的 位置
34
平视中物体高度透视(1) 视高测高法
是以视高作为尺度,以被画物 体放置面的消线为基准。确定
远近不同物体高度的方法
35
不同视高位置示意图
36
同一物景,不同视高(a)
37
同一物景,不同视高(b)
38
灭点:变线在画面上消
失的点叫灭点。平视透
视时,变线的灭点在视
平线上。
56
平行透视示意图
57
折角90度, 路宽2人,由 近处开始各段 路长为5人
58
室内平行透视示范:90度视域范围,视高1人, 景深3人,室内高度2人,室内宽度4人
59
60
61
62
63
余角透视
平视的景物空间中,方形景物 的两组面与透视面构成余角关 系时的透视。所谓余角是指两 角之和为90度,两角互为余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