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哲学、文化、道德、艺术、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一、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与文化习俗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比如,传统家庭观念受到了挑战,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观念也开始被怀疑。
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普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管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冲击,但现代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播,古代经典、武术、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
另外,现代化也为若干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茶道、文房四宝、字画等传统文化产业在现代化背景下得以发扬光大。
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融合。
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交织,人们的观念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禅宗思想与现代人所提倡的心灵修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禅修,并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传统文化还可以借鉴现代科技,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传承下去。
比如,学习古琴的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学琴,这使传统文化更加具有现代感、时尚感。
四、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现代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自由、开放的思潮,也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艺术、哲学、文学等方面正在重新崛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比如,现在,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已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出版物等文化产品。
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式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在近几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1. 坚守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
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中国人民奠定了精神支柱。
中国式现代化尊重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价值观,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2. 平衡现代化与民族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平衡现代化的进程与民族特色的保护。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保持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关注。
中国人民继承传统文化,保留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式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手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价值观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
3. 汲取国际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汲取国际经验,学习他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将其融入到本国的现代化过程中。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以及社会制度。
同时,中国也注重保留自身特色,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发展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 教育与价值观念中国式现代化注重教育体系的发展,尊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学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2. 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创新科技的应用和产业的升级。
在科技领域,中国注重自主创新,并吸收并借鉴他国的成果,将其应用到本土产业中。
3. 建筑与城市规划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联结
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联结
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联结,是指在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之时,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传统文化,将两者相辩证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繁荣发展。
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始,实行市场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和竞争性机制,积极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型产业,致力于建设现代都市、现代农村,推进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有利于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社会和谐和公正。
而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
它以渊博的内涵,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充满着传承灵性的国粹,被称为中国无价之宝,永恒的精神原点,必须依靠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联结,是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复兴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方面,应凝聚传统文化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使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不被现代化发展影响;另一方面,应坚持传统文
化的传承弘扬,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现代化发展,努力实
现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
仅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更好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而现代化则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是一种全面的现代社会发展趋势。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首先,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这些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念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这些价值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
此外,中国传统医学中积累了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其次,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谐”、“稳定”等观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理念指导。
例如,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提倡“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这种思想也被应用于现代国家的治理中。
此外,传统文化中还涵盖了丰富的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然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可能已经过时或者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曾经是普遍存在的,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这种观念已经开始逐渐淡化。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效率”、“速度”等价值观念也成为了重要指导原则,而在一些传统文化中则强调“慢节奏”、“静心养神”等观念,这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和变革,不断开拓新的文化领域和形式,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诸多方面,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诗词歌赋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关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1. 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这些美德不仅是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美德,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道德风尚的人才。
2. 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这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公民素质,从而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更多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1. 文化多元性加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这种情况下,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背景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据的地位。
2. 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例如,婚姻观念、家庭观念、职业观念等方面的改变,都会对传统文化所强调的道德规范产生影响。
3. 传承方式面临困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化,但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
年轻一代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这对于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大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例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已经被采取。
下面将列举10个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例的具体措施。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将诗词、经典作品等融入语文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2.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代化: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
例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文物。
3.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升传统工艺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利用数控机床生产传统木雕工艺品,保持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4. 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通过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提取有效成分,开发出新的中药制剂。
5. 传统音乐的现代化: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传统音乐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例如,将古琴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6. 传统戏剧的现代化:通过改编经典剧目,加入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手法,使传统戏剧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例如,将京剧与现代舞台灯光、舞蹈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7. 传统节日的现代化:通过增加新的庆祝活动和内容,使传统节日更具现代氛围和吸引力。
例如,在传统的中秋节中加入现代的灯光秀和音乐表演,丰富了节日的庆祝形式。
8. 传统美食的现代化:通过改良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和配料,使传统美食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例如,将传统的糖醋鱼制作成方便速食的罐装产品,方便了现代人的食用。
9. 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体育运动的元素,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和娱乐性。
例如,将传统的太极拳与现代健身操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健身形式。
如何处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如何处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现代社会中,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处理和融合现代化,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1. 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已不太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现代社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2. 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冲击。
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被现代思潮所取代,一些文化传承的方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这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而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3. 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尽管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儒家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对于塑造社会道德的影响依然存在。
因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不会被忽视。
4. 如何处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要真实了解传统文化内在的价值和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持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2) 因地制宜,适度创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所结合3)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掘和培养人才,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5. 对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关系的展望我们希望未来,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能得到更加深入、更加成熟的融合,从而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扬光大。
这不仅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助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
总结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岸然重要的话题,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传承现代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将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多元与创新。
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推动下,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定能获得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联系
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悠久辉煌,古老丰厚。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性交相辉映。
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具体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必须与之同向并行、相辅相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滋养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有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现实,强调个人应通过自身求实、务实的积极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经世致用”一词,他们把天下、邦国、生民之事都作为“当世之务”的具体内容。
“经世致用”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维特点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实、务实,经世致用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传承和践行。
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答: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
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
现代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对待传统文化采取国粹主义的态度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都是偏颇的。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扶贫济困、具有重民本、崇正义的价值追求,为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根基;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既追求丰衣足食,又追求人格尊严,道德境界高尚,为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根据;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观念信念,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撑;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贤能治国、以民为本,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文化沃土;强调兼善天下、见贤思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厚滋养;强调亲仁善邻、大同世界等理念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厚重的支撑。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政者正也、为政以德、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居安思危,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提供了丰厚支撑;强调民为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为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提供了丰厚支撑;强调革故鼎新、改革变法,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证据。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契合,中华优秀治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和丰富实践,成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根基和文化沃土。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民族特色的结晶,而现代化则是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冲突与矛盾,也有融合与共生,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经典著作、哲学思想和艺术表达,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倡导中庸之道、仁爱之心和和谐共处。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涵盖了丰富的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和饮食等方面,展示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二、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现代化的加速进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现代化为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但也带来了商业化、功利主义和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改变。
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不同层次的复兴,但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已经大打折扣,许多年轻人甚至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
此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然而,传统文化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传承和融合。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倡导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学校普遍增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此外,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例如传统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传统建筑和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推广。
四、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提高生态意识。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
中国文化总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中国文化总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文化总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国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进行探讨。
一、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拥有独特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传统的文化符号如龙、凤、狮子等被融入当代艺术,以传统的形式表达现代的意义。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古代的建筑风格和元素得到了发扬光大,同时又运用了现代的工艺和材料。
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传统价值与现代观念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然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依然深植于中国文化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努力寻求传统价值与现代观念的平衡。
例如,尊重长辈和孝道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延续,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仍然被人们所重视。
同时,在婚姻观念中,父母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视为重要参考,但结婚自由和婚姻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
三、传统艺术的变革和创新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传统艺术通过结合现代元素和技术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
曾经受众有限的传统戏曲和京剧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也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舞蹈、音乐和绘画等,实现了创新和革新。
四、传统节日的现代化呈现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
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元素。
例如,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已被大型烟火表演所取代,电子红包取代了传统的压岁钱。
这些变化使得传统节日的庆祝更加丰富多样。
五、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一、引言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它旨在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繁荣和创新的国家。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人开始担心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二者的平衡发展。
二、现代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化建设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现代化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使得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感下降,传统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其次,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传统农村文化的疏远,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受到冲击。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文化传承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凝聚力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历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此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仍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产生新的创意和发展方向。
因此,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平衡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平衡,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育与宣传: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2. 保护与传承: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3. 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激励,鼓励人们发掘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今重振国学如何与党的执政理念相统一,并为之服务?重振国学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少有以下四点意义一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的意义巨大。
三、对提升国内的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四、可以增加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加强国际影响,丰富世界文化。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汉代汉武帝筑“汉武仙台”。
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祭文。
康熙大帝亲笔用满文写了祭陵祝文。
孙中山先生亲撰激情洋溢的祭文一篇,留下了“中国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到处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派代表祭奠共同的祖先。
“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世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1963---1979年之间没有官方祭祀,80年恢复。
2005年祭陵仪式首次采用国家祭祀规格,以青铜礼器为祭器,采用天子等级的仪仗和祭祀乐舞。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普世伦理宣言”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晚清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主要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文化的冲突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相比较,现代社会这种网络型结构基于商品经济的要求,它必须在不同的地区、行业和领域里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现代社会结构是网络式全方位的。
而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为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流,而是为了强化统治阶级的职能。
现代文化具有网络型组织结构,与传统的纵向奴隶型组织结构文化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结构文化方面发生冲突。
2、形式文化的冲突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和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例如用高档手机、去高档餐厅等等。
而中华传统的美德是以艰苦朴素为美德,提倡节俭。
东西坏了要修理,而不是换新的。
这种传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于现代社会。
在器物和消费观念上面,二者的形式文化发生了冲突。
3、观念文化的冲突观念文化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外在的现象、态度和行为方面。
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两个目标——经济目标和道德目标。
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观念是坚持集体主义方向,而不是通过尔虞我诈等方式,这种观念以与现代观念产生强烈的冲突。
二、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分析1、从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从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来说,由于受历史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
从不同过程的特殊性来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传承,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2、从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生产结构、形式文化和观念文化,首先两者属于不同结构,其次,消费观念等均不同,另外其态度和行为也有极大的差异。
传统文化确实有些地方不符合现代社会,但并不代表传统文化一无是处。
在社会历史的沿袭中,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这些传统节日让国人铭记了历史,也铭记了古人。
还有一些传统的服饰等等。
作为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1】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首先深入理解什么是我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我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模式。
它既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某些特点,又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精髓。
在我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自觉、文学艺术、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构成了我国文化的核心,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在我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等理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5】然而,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下,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能面临着淡化与消失的压力,如孝道、宗族情感等。
而在现代价值观的冲击下,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可能变得过时和不适用。
【6】如何处理好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当代我国面临的重要议题。
传统文化不应该成为现代化的累赘,而是应该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让其与时代相结合,引领社会的发展。
【7】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
在我国大地上,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探索出一条我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文章的总结和回顾性部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例子
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例子
以下是几个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的例子:
1. 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许多厨师和食品企业采取了现代化的手段来推广传统菜品,例如利用互联网传播菜谱和烹饪技巧,开设网上订餐平台,以及利用高科技设备提升烹饪效率和品质。
2. 传统戏曲艺术:中国戏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但在现代社会面临着挑战。
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许多戏曲团体和表演者开始探索创新的表演形式,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和音响效果,设计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剧目,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3. 传统手工艺品: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衰落的趋势,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许多机构和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独特且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例如,将传统刺绣技术应用于现代时装设计,或者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复杂的传统雕刻品。
4. 传统医学: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为了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许多中医机构和研究者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验证和解释中医理论,并将中医知识应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同时,还积极推广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这些例子表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来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得到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和融合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和对抗的一面。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注重人的修养、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这种文化传统培养了中国人的勤劳、坚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社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儒家强调勤劳致富、诚实守信,这与现代化要求的创新创业、市场竞争和法治社会的建设相契合,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撑和社会信用基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指引的作用。
中国在进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传承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根和灵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孝道、信仰等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寄托和人生的指引,增强了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同和自信。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现代化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稳定,而现代化所要求的则是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权利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观念的崛起使得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和传统受到了冲击。
例如,传统的家长制度、尊老爱幼观念等在现代家庭中逐渐被摒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这些冲突可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是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关系。
社会现代化需要现代的组织管理、科学技术、法治社会等现代化要素,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可以为现代化提供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约束的补充。
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概述“我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指的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特点和路径。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就此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度分析。
二、我国式现代化的特点1. 迅速崛起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2. 在经济发展中强调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3. 公共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4. 民生领域的改善与健康发展5. 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理念2.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我国社会的深刻影响3. 传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4. 尊重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礼教的重要性5. 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千年传承四、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和共融的关系。
在我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式现代化以“创新”为核心,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国式现代化侧重于“和谐”,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保持稳定与和睦。
我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有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式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摒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反,它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自主、自立、自强”。
六、总结与回顾我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课题。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我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它包括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学艺术、文化传统等方面。
作为历史的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承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并已在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它在群体文化、开发智力、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过程的连续,不同的领域和层次需要不同的方法。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很多经典著作,还有传统礼俗、音乐舞蹈、戏曲艺术、中国民俗、传统医药等。
在现代化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更加突出。
一方面,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取内省和个性化的体验,让人们回归自然并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存在可以纠正一些现代化社会问题,如道德异常,环境污染,人口失衡等等。
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与方法1. 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左传》、《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代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从故事入手。
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名人的传奇故事,或传统文化与历史事件的有趣对话,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社会,并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 教育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传统文化可以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普及。
国学教育在一些区域也已开始兴起,包括国学培训机构、参加诵读经典等等,以此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并了解传统文化。
此外,各大学校也应该扩大开放、构建国学课程,激发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当代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3.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取得了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很多成果。
例如,中国古老的国画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并进行创新,如国画王先生的绘画艺术便集现代和传统之大成。
传统音乐在现代化社会中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其不仅坚持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形式,同时也在新的表演方式和新媒介的传播方式方面保持创新。
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皮影戏、布袋戏等)也在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
中国的现代化和文化传统的融合
中国的现代化和文化传统的融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发展经济,引进先进技术,还需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
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文化传统的融合,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歌赋等,这些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记载,也是我们国家根基的精神基础。
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我们就无法找到生存的意义。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契机,它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人文传承,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迎接挑战和改变。
但我们也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传统文化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文化。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同时,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广传统文化,让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其次,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08 —20 09 学年第二学期)课号:053H03ATS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摘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冲突也是非常明显的。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重性也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儒家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四个显著的特征: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2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840年,中国在西方船竖炮利之下被迫打开国门,清朝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振兴图强,向外国学习,建立枪械厂、购置军舰、建立船坞,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
其中李鸿章是代表人物。
最后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标志,最终洋务运动失败了,就其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体制不能容忍现代化因素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尽管它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制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毕竟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随后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纳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判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在其特定自然社会环境,尤其是特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文明长存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农业文明,这在当时全世界是最先进的。
我们不能要求前人,在唐宋之际,就创造出适应2l世纪中国现代化需求的“先进文化”,关键是当代中国人,在文化发展上有何新的建树。
哲学解释学有一个观点,传统文化创造者有一个“初始的视界”,它是由当时的历史情景所赋予的,而我们则处于“现在的视界”中去解读,伽达默尔主张应该把这两种不同的视界溶合起来,从而既超越“初始的视界”,又超越“现在的视界”,达到—个更高、更优越的视界——“历史的视界”,显然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历史也会尊重它,理解本身是一种创造。
我们要做的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二是,历史是过程的集合体,大国兴衰、世界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推动国家发展,文化与经济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恩格斯讲过,落后民族也可以在思想文化领域演奏第一提琴。
世界史表明,任何一种文化无论多么优秀都不可能保证让民族几千年长盛。
1840年后中国人从文化自信陡跌到文化自卑,于是就有了一个潜意识,文化是万能的,被人打败了,文化肯定不行。
把账统统算到了传统文化上,算到了老祖宗头上。
学理上说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讲绝对点,1840年,中国是被一帮“鸦片贩子”打败的。
费孝通曾经说过,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不论那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范畴、理想和标准。
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们建立团结和睦多民族国家的基石。
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无不缘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追求“人格完善”的人文精神素质,强调“和合中庸”的和谐社会关系,重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在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孙子兵法》等典籍中体现的中国兵家辩证法思想,也为世界所关注,《孙子兵法》被国外许多大学作为教材。
西方发达国家是借全球自然资源供给相对富裕的时期,借用资本扩张,霸权文化发展起来的。
其间为掠夺资源打了两次世界大战,然而今天,全球资源、环境、生态、人口问题十分严峻,那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关系,国际交换关系,和国际财富分配关系还能继续下去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今天凸显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本小册子,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与池田大作(Ikeda Daisaku,1928~ )对话录,展望21世纪的亚洲,讲到东亚崛起,作为文化基础,有“根”有“底气”的就是中华文化。
1988年,法国巴黎,诺贝尔奖得主齐聚一堂。
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过程中也几次遇到灭顶之灾,但凭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性,都能绝处逢生,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开成了一种不断寻求与命运决战的征服者意志和民族的英雄人格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民族精神的视角,中华传统文化有两种基本功能;是一种精神纽带,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同时,又有一种道德教化的功能,这是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深藏在一个民族的血液中,内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它不会直接产生GDP,但离开了它民族就失去了凝聚力,千万不能“塞其源而欲其流远,伐其根而求其木盛”。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根”,是天大的事,是永恒的事,如印第安文化被迫“欧洲化”的过程,就是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日趋消灭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西方“强势文化”挟经济、政治之力,席卷全球,亨廷顿讲“文明冲突”,把儒家文化列为世界三大文化之一。
我们却在自暴自弃,自乱阵脚。
以色列人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受了那么大的磨难,长期颠沛流离,有民族,无国家,但文化之根在仍然可以复国。
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很快攻占伊拉克全境,但至今仍站不稳,是阿拉伯文化容不了美国占领。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深刻启示。
尤其是当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使我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况,摆正在世界上的位置,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述一切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而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意义的。
4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既有促进作用,同时又有不利因素。
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
使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1] 李存山。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 J ]. 哲学研究,1994, (9): 3~8.[2] 夏振坤,唐龙。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J ]. 中华文化论坛,2005, (2): 100~105.[3] 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法律出版社.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s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theme is Confucian culture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veloping and continuing Chinese nation. It is irreplaceable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even in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But we must also realize that The Conflict between some asp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is very obvious. How to cognize the dua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important increasingly.Keywor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izations, Confuc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