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 网络增值服务 阅读材料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目录
• 细胞基本功能与生理概述 • 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生理 • 血液成分与循环系统生理 •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过程 • 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01 细胞基本功能与 生理概述
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具有流动性,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 界线。
胃腺
分泌胃液,包括盐酸、 胃蛋白酶等,促进蛋白
质消化。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 化酶,分解糖、脂肪和
蛋白质。
肝脏和胆囊
肝脏分泌胆汁,储存于 胆囊,促进脂肪消化和
吸收。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机制
糖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方式进入血液。
脂肪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通过乳化、水解和被动扩散方式进入血 液和淋巴。
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率。
影响因素
包括体表面积、年龄、性别、内分泌、体温和营养状况等。
临床应用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对于评估甲状腺功能、诊断甲状腺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体温恒定机制及调节方式
体温恒定机制
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调节方式
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皮肤血流 量、汗腺分泌等;体液调节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
临床应用
对体温的监测和调节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高热病人的降温处理、低温病人的保暖 措施等。
发热原因和处理方法
发热原因
发热是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炎 症、肿瘤等。
(完整版)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
(完整版)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系王国卿第一章生理知识绪论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3 兴奋性4 刺激5 反应6 阈值7 兴奋8 抑制9 负反馈 10 正反馈二.填空题:1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和————。
2 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和————。
3 反馈包括—反馈和—反馈,用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反馈主要是——反馈。
4 反应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和——————。
5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叫————,大于该刺激的刺激叫————,小于该刺激的刺激叫————。
6 描述兴奋性的指标是——,它与兴奋性呈——比。
7 常见的内环境组成有——、——、——、——和——,其中以——最为重要。
8 ——————————————————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实例。
9 刺激与反应的相同之处是————。
而不同之处,前者是————,后者是————。
10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过程:——————和——————。
1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和————,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
三.单选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神经活动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反射活动 .动作电位2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恒定 .降压反射 .呼吸节律的维持.体温恒定的维持 .排尿反射5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血液凝固 .排便反射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H释放增加.排尿反射 .分娩反射6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与环境关系 .人体细胞功能 .人体功能调节.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人体功能活动规律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应 .适应 .正反馈 .负反馈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动作电位 .阈电位 .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强度阈值.除极速度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反馈调节 .前馈调节10 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四.回答题:1. 试述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几种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2.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2 易化扩散3 泵转运4 静息电位5 动作电位6 阈电位7 局部兴奋8 绝对不应期9 “全或无”现象10 兴奋-收缩耦联 11 等张收缩 12 等长收缩 13 完全强直收缩14 极化状态 15 去极化(除极) 16 复极化 17 超极化 18 超射二.填空题: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和————。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章末整合
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原因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特点:①单向性。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3)作用效果: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和抑制。
3.二者的比较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研究思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区别(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①甲状腺激素能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动物性行为的控制。
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在神经纤维上:(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典例1】如图为一个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已知ab=bd,则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解析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生理学章节自测(全)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A.人体细胞部的变化规律 B.人体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C.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阈电位 D.阈值3.机体的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代水平稳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4.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A.反馈 B.前馈 C.正反馈 D.负反馈5.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6.一定围,心肌纤维的初长度越长其收缩力越大,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7.下列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减压反射 B.排尿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糖浓度调节8.机体环境的实质是指:A.细胞外液 B.细胞液 C.组织液 D.血浆9.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 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10.刺激强度越小,即阈值降低,则表示组织的兴奋性 A.不变B.越高C.越低D.消失11.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A.新代 B.兴奋性 C.生物节律 D.生殖12. 刺激是指:A.外环境的变化 B.环境的变化 C.生物体感受到的环境变化D.引起机体抑制的环境变化E.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13.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分娩B.排尿反射C.减压反射D.小肠运动E.血液凝固14. 能比较迅速反映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E.细胞液1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为零B.高于正常 C.低于正常D.无限大E.正常16. 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期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成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17.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组织液B 血浆C淋巴D 脑脊液E房水18.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远距分泌E旁分泌19.肾小球率在肾动脉压于一定围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E激素远距分泌二、多项选择题1.可兴奋组织通常指:A.神经 B.肌肉 C.软骨 D.腺体 E.以上都是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迅速 B.作用局限 C.持续时间较长 D.反应准确 E.以上都是3. 体液调节的特点有:A.作用时间持久 B.定位准确 C.作用围大 D.效应缓慢 E.调节幅度小4. 关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维持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B.稳态是体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C.正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D.稳态的调定点是有节律性波动的E.以上都是5.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 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 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 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 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6. 维持环境稳态的系统主要是: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C.运动系统D.循环系统E.排泄系统7.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新代B兴奋性C生殖D适应性E反馈8.下列现象中存在正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过程B排便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时钠离子流三、填空题1.机体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形式包括和。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蛙的神经肌肉接 点处
引自《分子神经生物 学》,陈宜张主编
(Nature Rev Mol Cell Biol,2001,2:98106)
(Annu. Rev. Cell Dev. Biol. 2000. 16:19–49)
Figure 1 Synaptic vesicle life cycle. The synaptic vesicle life cycle begins with the synthesis of vesicleassociated proteins in the cell body (step 1), followed by targeting to synaptic terminals (step 2). At the terminal, the vesicle undergoes a maturation process involving membrane fusion and endocytosis before neurotransmitter is actively transported across the membrane (step 3). A reserve pool of vesicles is tethered to the cytoskeleton (step 4).Mobilization (step 5) from the cytoskeleton is followed by vesicle docking (step 6), which consists of the approach of the vesicle toward the active zone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form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linking the two membranes. Exocytosis requires an ATP-dependent priming reaction (step 7) as a prerequisite for Ca2+triggered membrane fusion (step 8). Following release of the neurotransmitter, vesicle membrane and protein constituents are recycled via endocytosis, mediated at least in part by clathrin coats (step 9).Recycled vesicles shed their coats, then can directly reuptake neurotransmitter (10a) or first pass
生理学1~3章总结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新城代谢:机体或生命物质与环境之间不断第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城代谢。
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的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兴奋: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
抑制: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
3.兴奋性: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又称刺激阈或阈强度。
两者关系: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
4.阈刺激:刺激的强度等于阈值的。
阈上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
5.体液:人体内含大量水分的,体内的水分和其中的溶质。
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体液。
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的体液。
(又分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等。
)6.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稳态: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
7.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
它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精确,作用时间短。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指体液因子(激素、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过程。
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广泛,持久。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用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8.自身调节:指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9.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
其生理意义是促进人体尽快完成某项生理活动。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发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生理学┃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生理学┃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生理学· 呼吸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呼吸节律虽起源于脑,但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和样式等都受到来自呼吸器官自身以及血液循环等其他器官系统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反射性调节。
下面讨论几种重要的呼吸反射。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反射性活动,称为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
这里的化学因素是指动脉血液、组织液或脑脊液中的O2、CO2和H+。
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O2、CO2和H+的水平,而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中这些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和机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是指其适宜刺激为O2、CO2和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化学感受器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 chemoreceptor)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1930年,比利时生理学家Heymans首次证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在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中的作用,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沿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颈动脉体)和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主动脉体)传入延髓孤束核,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后者见第四章)。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虽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而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
颈动脉体的解剖位置便于研究,因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颈动脉体。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 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生理学》第三章
《生理学》第三章在生理学这门奇妙的学科中,第三章通常会聚焦于某些关键的生理过程和系统。
让我们先从细胞的层面说起。
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对于整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部有着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其中细胞膜就像是一个严格的守卫,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只允许特定的分子和离子通过,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而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三磷酸腺苷(ATP)。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高效的生产线,不断地为细胞的各种活动提供动力。
再来看细胞之间的通讯。
细胞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信号分子进行交流和协调。
这种通讯方式可以是直接的,通过细胞间的连接结构,比如缝隙连接,让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快速传递;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释放化学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作用于远处的细胞,从而实现对整个身体的调节。
说到调节,就不得不提到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快速传递,实现对身体各个部分的精确控制。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
而内分泌系统则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理功能。
激素在血液中循环,到达靶细胞后,与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血液循环系统也是第三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泵,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则像是运输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防御,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呼吸生理方面,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扩散,实现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的调节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到神经调节、化学感受器等。
生理学各章温习题(有答案)
生理学IV——第一章绪论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剂方式是A.体液性调剂B.自身调剂C.正反馈调剂D.负反馈调剂E.前馈【答案】D2.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维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必然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必然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必然范围内波动【答案】C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D.反映E.阈值【答案】E 4.神经调剂的大体方式是A.反射B.反映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剂E.负反馈调剂【答案】A5.以下生理进程中,属于负反馈调剂的是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临盆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答案】B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点是产生A.收缩反映B.分泌C.神经冲动D.电位转变E.离子运动【答案】D7.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答案】C8.以下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看到酸梅时引发唾液分泌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发胃腺分泌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严寒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酷热环境下出汗【答案】A9.神经调剂中的操纵部份是A.感受器B.受体C.神经中枢D.靶组织或靶器官E.效应器【答案】A一、问答题1.人体性能活动的调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答:人体的性能活动的要紧调剂方式有神经调剂、体液调剂和自身调剂三种。
其中神经调剂是人体最要紧的调剂方式,它是通过各类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神经调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准等特点。
体液调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输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剂。
体液因素主若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
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要紧在局部起作用。
生理学(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7. 阈强度8.内环境9.体液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和_______。
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9.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10.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 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 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的应答反应,称为反射.2.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是调节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调节其功能活动,称为体液调节4.反馈: 在整体,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往往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
(完整版)生理学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推荐文档
26.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K+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27.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 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 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 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
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
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两者是衡量细胞兴奋
性最常用的指标,阈刺激和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24.阈电位是指:
A.造成细胞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细胞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细胞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细胞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γ-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生理学》第三章
包括心肌收缩力、心率、前负荷和后负荷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力
心肌纤维的收缩能力是决定泵血功能的重要因素 。
心率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快可增强心输出量,但过快或 过慢均不利于泵血。
前负荷
指心室舒张末期充盈的血液量,与静脉回心血量 有关。
后负荷
指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与大动脉血压有关。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因子 抗凝血系统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凝固系统被 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将血细 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凝块,以止 血。
血液凝固过程中涉及多种凝血因 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凝血酶, 最终促使纤维蛋白形成。
04
循环系统生理
Chapter
心脏泵血功能及影响因素
心脏泵血功能
指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全身各组 织器官的过程。
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进行运输,二氧化碳主要与血浆中的碳酸氢盐结合进行运输。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引起呼 吸运动。同时,呼吸中枢还接受来自外周和中枢的化 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
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度等化学因素对呼吸 运动具有调节作用。当血液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 分压升高时,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 快;当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可刺激中枢化学感 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外,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可通过影响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 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内侧的异三 聚体G蛋白,进而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器,产生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 反应。
生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血液一、体液和体液的分布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内环境)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二、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i n t e r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1.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2.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二)稳态(h o m e o s t a s i s)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含义: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微小波动中相对恒定。
3.稳态的实现:神经体液机制调节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50~60%血细胞40~50%水91%血浆蛋白电解质气体其他有机物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一、血浆的理化特性(一)酸碱度(p H值)1.正常值:p H为7.35~7.45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 a H C O 3/H 2C O 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 a 2H P O 4/N a H 2P O 4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三)血浆渗透压★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分类: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 a C 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 m o l/L或770K P a)小(1.3m m o l/L或3.3K P 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 B 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二节血细胞一、红细胞:数量最多,正常值n 功能(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作用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如:贫血男:4-5.5*1012/L 女:3.5-5*1012/Ln红细胞生理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