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节选)》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与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然而,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类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

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一一被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

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

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有家园。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让世界望见张凡①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验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我们须要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负载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内容载体。

②近日,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外文,但仍旧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让人心中不由得再次感慨:古诗译成英文也可以这样美。

说“再次”,是因为前段时间还被翻译家许渊冲圈粉,在他的作品中,已领会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呈现时的神与韵。

翻译家们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③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在美版“知乎”Quora 上,有不少人发帖探讨“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许多学中文的外国网友探讨共享自己宠爱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沟通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终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

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④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快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胜利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2020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网络文学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网络作家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

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载体,二者的结合意味着用最先进的媒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效应。

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

特别是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城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玄境仙踪、武侠灵异、主角穿越类小说,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辩识能力,基于时代和艺术的需要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不能宣扬诸如弱肉强食、等级差别、宿命论、种族歧视等错误观念。

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摘编自《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欧阳友权)材料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为成熟也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这与我国绵延久远的重史精神和说史传统是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是网络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厚重的“宝典”,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

除了在历史背景中创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之外,借助文学想象返回风起云涌的历史现场,通过审美化、形象化和充满网络特性的书写为民族精神画像,体悟影响历史前进的多重动力,并从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中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怀,从而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网络文学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线上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线上联考试题含解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得真是很好,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悲慨的一面。那多情的风卷起钱塘江潮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宇宙万物都是如此的。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钱塘江上,西兴浦口,有多少次的潮去潮回,有多少次的日升日落。
“不用斟酌今古,俯仰昔人非。”我们不用说今古的变更,就是宋朝党争之中,有多少人起来,又有多少人倒下去了。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现在我年岁已经老大了,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灵巧诈之心都遗忘了。
后边你看他的转折。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他说我现在难以遗忘的是,当春天在漂亮的春山之中,当空濛的晴翠的山峦烟霭的霏微之中,我在西湖跟你在一起的生活。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在这么好的西湖,这么美的风景之中,我碰见你这样一个知音能诗的好挚友,像我跟你这段遇合,是千古难求的。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浩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更。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剧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很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取优秀传统文学创作阅历,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呈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阅历、生活才智,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青出于蓝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练习及答案解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

特別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

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

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

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

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

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影响人、塑造人。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精品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精品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精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论述类文本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广安2022年高三一模)

论述类文本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广安2022年高三一模)

广安市高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

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

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

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

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

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

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

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

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

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

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

2019年现代文阅读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9年现代文阅读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现代文阅读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朱四倍(1)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文化指标。

因为缺少内涵的节日符号将失去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是徒有其表,难以对公众发挥文化血脉的维系作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涵。

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不难看出,表层化的假日文化对一个社会的认同文化来说,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2)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不过,传统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缺乏,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的忽视。

这样,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有断裂或将要断裂的可能,传统节日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有消失的可能。

(3)曾几何时,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如清明扫墓、春节祭祖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对待死亡“视死如生”之礼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

那么,在假日文化有可能传承断裂的当下,靠什么避免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表层化呢?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脉相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节日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固步自封。

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

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辈、悼念逝者,就应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

特别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

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

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

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

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角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

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

阿耐的
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分析o (3分)
17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15、(3 分)A
16、(3分)①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方面内容。

②精华主要指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科学智慧和传统美德等;糟粕主要指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落后残余的思想。

17、(6分)要点:①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②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③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
精神。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