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1 抵抗弯曲.docx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抵抗弯曲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都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坑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得出的结论解释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二、教学准备:支架、各种纸条、小木块、垫圈、实验记录单、课件三、教学重点: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四、教学难点:学生研讨纸的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变量和不变量。

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学具。

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先出示支架)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支架。

看看还有什么?(出示纸条),老师用这张纸条在支架上搭一座纸桥。

现在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垫圈(出示垫圈多个),老师想把这些垫圈放在纸桥的中间,你们猜猜这个纸桥能承受几个垫圈而不塌下?生:3个生:4个师:到底能承受几个?我们来试一试!放一个?纸桥有什么变化?生:弯曲了。

师:再放一个,纸桥怎样了?生:更弯曲了。

师:再放一个?师:纸桥塌了。

师:这座纸桥能承受几个垫圈呢?生:3个。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2个。

师:到底是3个还是2个?为什么?生:2个,因为放3个就塌了,所以只能承受2个垫圈。

师:这张纸桥只能承受2个垫圈,说明这座纸桥的抗弯曲能力怎样?生:差。

师:我们能不能提高纸桥的抗弯曲能力呢?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怎样提高纸桥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新授课:1、研讨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师: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各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生:长度。

生:宽度生:形状生:材质师:同学们说得真多,但今天我们只研究纸桥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其他问题以后我们再继续研究好吗?2、研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师:首先我们研究纸桥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

抵抗曲折教课目标:1.经过亲历“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研究活动,认识增添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添纸条的抗曲折能力.2.牢固并学会相关的研究技术:控制变量实验,收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解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说.3.能依据已获取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勇敢而合理的展望.教课准备:小组实验用:分别把两张卡纸、三张卡纸、四张卡纸用很少许液体胶水粘在一起,使之形成四张长、宽同样、厚度不一样的纸条,分别标上1号、2号、3号和4号,并在纸条上做上记号 . 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 同样大小的铁垫圈,放垫圈的盒子、橡皮擦、红笔、直尺、木片 .教师用:小组用的实验资料一份、各种横梁图片.教课过程:一、发言导入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己的重量就曲折了,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不曲折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曲折呢?(学生说抵抗曲折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板书课题:抵抗曲折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活动一:研究增添纸的厚度,会不会增添它的抗曲折能力.1.师:假如增添纸条的厚度,它的抵抗曲折的能力会增添吗?(会)2.师:这里有两张纸, 1 号纸比较薄, 2 号纸是由两张 1号纸粘起来的,也就是说它的厚度是 1 号纸的( 2 倍) .3.师:那这两张纸,哪张的抗曲折能力强一些呢?师:都感觉 2号纸的抗曲折能力比1号纸强吗?4.师:(稍作逗留)那2号纸比1号纸抵抗曲折的能力强多少呢?展望一下.师:还有不一样建议吗?(生缄默)都以为 2号纸厚度增添一倍,抵抗曲折的能力也跟着增添一倍吗?5.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展望准不正确呢?(实验)如何实验?(放铁垫圈)为了让实验公正、科学,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呢?(垫圈大小和重量、垫圈放的地点、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曲折程度、放垫圈的力量. )教师说明:放垫圈的地点以中间的圈为准;书的距离以纸上的线为准;曲折程度以沾到橡皮擦为准;放垫圈时不要使劲砸.6.学生实验,教师参加指导.7.交流 .8.师:实验都完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做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板书:增添纸的厚度,能提升纸的抗曲折能力活动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关系.1.假如给你们 3 号纸, 3 张纸合起来,它们会承受多少?(指几个学生说,教师说明:可以确立一个范围)2.我们还有 4 号纸,小组内先猜想一下 3 号纸和 4 号纸能放多少个,再做实验并记录,老师建议:可以先做 3 号纸,再做 4 号纸 .3.学生考据并记录 .4.交流:刚刚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一定有重要发现. (学生报告)5.刚刚,我们对3 号纸和 4 号纸的抗曲折能力都进行了展望和丈量,好多同学都感觉特别不测,怎么可以承受这么多的垫圈呢. 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对纸的厚度与它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有什么新发现?(能力不是成倍增添的)三、绘制折线图并解析1.在科学上,我们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看得懂吗?横向表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 . 你会不会画?请同学们把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2.学生绘图 .3.展现,交流 . (学生介绍折线图,有什么发现 . )4.小结:看着曲线图,你能谈谈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有什么关系?(能不可以说,纸的厚度增添 1 倍,抵抗曲折的能力也增添一倍,有没有显然的倍数关系)可不可以这样说,增添纸的厚度能明显提升纸的抵抗曲折能力 .四、联系生活1.像纸这样的薄形资料抵抗曲折的性能都较差,增添厚度能显然提升资料的抗弯曲能力,因此在建筑中宽泛采纳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赏识图片)2.(赐教室里的梁)这些横梁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是立着放的,还是横着放的,你能不可以也用今日学的知识来解说一下这又是为何呢?(立放大大提升抗曲折能力)3.用木片来体验得出的结论.五、小结、延长1.经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添资料的厚度可以显然提升资料抵抗曲折的能力,可是这类方法就需要增添资料的用量. 不增添纸的厚度,你能想出方法增添这张纸的抗曲折能力吗?。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材料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

但学生对材料的弯曲性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只是在生活中见过一些材料在受到力时的弯曲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还缺乏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让学生亲身感受材料的弯曲性能。

2.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材料弯曲性能的理解。

3.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硬度的材料,如塑料、铁片、木条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钳子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在受到力时会发生弯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8)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8)

小学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二)、学情分析:在三年级时,学生做过纸条承受拉伸力和弯曲力的实验。

他们印象一定很深刻:纸条可以承受很大的拉伸力,却承受不起一点点弯曲力。

本课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来的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他们的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积累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

因此,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就是不到渠成的事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辅助课件,4本相同厚度的书,尺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垫圈若干个,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纸粘贴而成>),实验记录表,直尺,4本相同厚度的科学书等。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学生先观察教室天花的横梁和走廊边的柱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建筑,它们都有柱子和横梁。

1、播放课件:同学们,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懂得利用科学原理来建造房屋和桥梁。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和修桥梁,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视频和图片,看看这些房子和桥梁,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欣赏)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抽学生生回答,教师点拨。

得出: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如果横梁超过了承受能力会怎么样?学生回答:会弯曲甚至断裂。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的弯曲和抗弯曲能力。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物体的弯曲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弯曲产生的原因,以及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2.抗弯曲能力的概念3.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4.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但对于弯曲现象和抗弯曲能力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弯曲现象和抗弯曲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掌握抗弯曲能力的概念,了解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以及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2.抗弯曲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弯曲现象,分析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抗弯曲能力的规律。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弯曲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铁丝、塑料尺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弯曲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教学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弯曲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不同因素对弹簧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2)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2)
导出课题:抵抗弯曲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猜测一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厚度,形状,宽度,材料等,你们想知道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吗?要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要进行实验。在做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之间的关系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来代替横梁。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教师、学生
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意见
一、认识柱们知道吗?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建房子和造桥梁了,你们知道房屋和桥梁在结构和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书到26页观察书上的三幅图并回答我的问题。
依靠直立的材料叫做柱子
横放的材料叫做横梁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当放生倒塌时,横梁和柱子哪一部分更容易弯曲与断裂。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倒塌,那么如何来增加横梁的抵抗外界的压力呢?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请同学们把头抬起来,看看咱们教室的横梁是横放还是竖放?理由?
板书设计
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因素:
厚度,宽度,形状,材料
增加横梁的宽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增加厚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课堂教学反思摘要(收获、困惑):
年月日
实验的不变量是:
2.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中………………………………做好实验并得出结论,抽1到3组汇报实验记录并得出实验结论。
三、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宽度的实验,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流程,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厚度的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变量:
不变量:
在做厚度的实验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难点:让学生理解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夹子、桌子等。

3.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因为受到力而弯曲?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并提问:这些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会一样吗?让学生预测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组实验材料和工具。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的弯曲程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2.1抵抗弯曲》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以及了解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弯曲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对于弯曲的原理和抵抗弯曲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难点:理解弯曲的原理,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铁丝、弯曲器、观察记录表。

2.准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河流、弯曲的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弯曲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弯曲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在弯曲器作用下的弯曲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弯曲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抵抗弯曲的方法,如改变形状、增加强度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加深对弯曲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弯曲的自行车架、弯曲的桥梁等。

引导学生思考弯曲现象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弯曲的概念和抵抗弯曲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梁的弯曲原理,研究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梁的弯曲原理。

2.掌握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梁的弯曲原理。

2.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梁(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加载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梁的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梁的弯曲原理,以及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梁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等条件,观察和记录梁的弯曲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弯曲力的梁,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制作出这种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梁的弯曲现象的观察报告。

梁的弯曲原理;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2.1.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认识房屋、桥梁的结构中有柱子和横梁,了解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2)增加横梁的宽度或厚度,可以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能识别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2)记录并分析数据,能得出合理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类在形状与结构应用方面的创造与智慧,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别是贯穿在本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基本能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5min)1、童年的梦想: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在沙滩上玩“堆城堡”的游戏。

我们都有一个童年的梦想,那就是建造一座自己喜爱的城堡。

2、走近古代世界的七大建筑奇迹:千百年来,人类的建筑致力于美的超越、艺术的物化,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让我们走近古代世界的七大建筑奇迹,感受其规模、美丽或建造方式的独特与神奇。

(1)埃及金字塔;(2)宙斯神殿;(3)亚历山大港灯塔;(4)古巴比伦空中花园;(5)阿尔特密斯神殿;;(6)摩索拉斯陵墓;(7)罗德斯岛太阳神巨像。

4、了解世界著名的建筑景观:(1)泰姬宫;(2)罗马竞技场;(3)比萨斜塔;(4)巴黎埃菲尔铁塔;(5)悉尼歌剧院;(6)迪拜帆船酒店;(7)万里长城;(8)鸟巢。

5、让我们为成为未来的建筑师而努力吧!活动2【讲授】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0min)(一)认识柱子和横梁1、观察:观察下面的图片,想一想: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小结: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着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教材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探究科学问题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以及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的片状物体,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胶带等。

3.课件:关于材料抵抗弯曲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铁丝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可以弯曲,而有些材料不能?让学生提出假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表现,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弯曲不同材料的片状物体,观察和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实验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师将教材稍作了调整,第一部分为学生的预先操作、目的是要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是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桥面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是个小游戏,一张纸和张纸的抗弯曲能力比较。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增加桥面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游戏感受厚度变化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器材一份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钩码,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泡沫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泡沫条),实验记录表,木块,一次性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直接导入、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出示桥梁倒塌图片。

师:桥面断裂,车毁人亡。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桥面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问题。

师:怎么做呢?(拿出两木块,代表桥墩;手拿泡沫条,代表桥面,用放钩码数量测量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个桥面抗弯曲能力,你们会做吗?二、预先操作、实验指导、学生预先操作、教师抓拍学生操作不当的镜头,用于指导学生对比实验总结: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只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其他的条件都不变。

三、提出问题,明确研究内容、提问:你觉得桥面的抗弯曲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生:猜测(教师板书)宽度、厚度、长度、跨度......师: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宽度和厚度(出示问题:你觉得研究宽度或厚度时,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分别什么?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前面三题)完成后稍作交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教室里横梁立放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搭建横梁,激发起对建筑学的一定兴趣。
重点
1.利用现有材料,思考并实践如何搭建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横梁。
2.通过观察在同重量作用下的各款横梁,分析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在这些因素中找出更容易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一个因素。
难点
师:请仔细观察我们头顶的横梁是怎么放置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师:我们可以称其为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是《抵抗弯曲》。
观看动画。
生(预测):立柱和横梁。
生(预测):竖着放。
生(预测):为了增加横梁的承重量。
上课开始,播放动画,让学生初步认识立柱和横梁,为后面搭建横梁做好铺垫。
动手搭建横梁
提出问题:在同样重量下,哪些小组的横梁弯曲得比较厉害?哪些小组的横梁基本上没有弯曲?
师:可见基本不弯曲的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强,弯曲得不厉害的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弱。
观察横梁并回答哪些小组的横梁弯曲得厉害、哪些小组的横梁基本没有弯曲。
通过观察,学生知道基本不弯曲的叫做抵抗弯曲能力强。
再次观察搭建的横梁,分析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抵抗弯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横梁和立柱,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厚度更容易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有材料,观察在同重量作用下的各款横梁,分析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在这些因素中找出更容易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一个因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2)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2)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得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
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小垫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横梁”和“柱子”
(1)出示桥梁和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
(2)指出图片中的“横梁”和“柱子”在哪。

(3)小结: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

2、引出新课
想象横梁断裂倒塌的情况,引出本课的主题:研究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猜测
1、提问:你觉得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往横梁自身因素引导)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

3、指出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是不同的,其他因素都相同)
2、明确实验方法后,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同时打开书本)
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柱子;
B、不同宽度的纸梁——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纸梁)
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

(出示小垫圈)
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纸梁宽度不同。

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
学生回答: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5、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的纸梁)
学生回答:成倍增加纸梁的宽度。

6、你如何知道纸梁能抵抗多大的弯曲?(加垫圈到什么程度为止?)
1
学生回答: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它的抗弯曲能力。

(三)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提问:实验方法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吗?
学生回答:不同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四)学生探究实验
1、阅读作业本上的两个表格,明确实验目标
提问:你从作业本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需要预测和实测。

小结:在实验前需要对实验进行预测,然后再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2、温馨小提示:
纸梁垫起的高度为两本科学书叠放的高度
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适中(不要太近或太远)
垫圈一个一个轻轻摆放在纸梁的中间位置
小组内互相合作,轻声交流,争做小小科学家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4、汇报交流
纸梁的宽度一倍宽两倍宽四倍宽
抵抗弯曲能力预测实测
结论:
纸梁的厚度一倍厚两倍厚四倍厚
抵抗弯曲能力预测实测
结论:
5、分别归纳小结:
①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②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问:对比两组不同实验的实验数据,你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厚度增大纸梁抗弯曲能力更加明显。


三、课后拓展
思考:横梁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为什么?
试一试:用尺子证明你的想法!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因素抵抗弯曲能力
宽度增加增强
厚度增加大大增强
2
材料
形状

【作业设计】作业本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听了几位教师的意见,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块内容,板书的字还需要多练习。

上课语言表达能力上还需要注意和加强,课堂内评价性的语句太少,没有给学生一个激励,同时也需要肢体语言的结合应用。

说话的内容太多,有些话其实不需要一再重复,说一遍学生也就能够明白,不需要反复强调。

提问时言语还不够明白、准确,要让学生知道你在问什么,这样他们也才能准确地回答。

一堂课上学生活动的内容以后要注意增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活动,今天的课上活动前没有交代完所有事情,导致最后实验器材的整理上就出现了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回避了学生的一些问题,这样也不好,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捕捉,就算没有按你预先设想的回答那也要对他的回答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

备课时的学生预设还要加强,多请教老教师,请教学生在这堂课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在备课当中就充分做好准备。

以后还需要多听课,多和老教师交流,学习更多内容。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