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f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援助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1997年泰铢的大幅贬值和股市的大跌,进而引发了席卷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实现其宗旨中的促进外汇稳定的目的,对遭受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各国提出的资金援助申请,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进行贷款。

1997 年8 月5日,泰国内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援助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后与泰国达成协议,答应提供172亿美元的贷款。双方于同年的11 月和第二年的2 月份分别达成进一步的协议。1998 年5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泰国进行了第四次谈判。1997 年7 月14 日,受泰国金融危机向外蔓延的影响,印尼盾面对内忧外患而大幅度贬值。同年9 月,印尼政府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1997 年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印尼政府提供400 亿美元的贷款,第一批30 亿美元在协议达成后的同年11 月到位。1998 年1 月达成第二个协议,该年的4 月份达成第三个协议。1997 年底,韩国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后,同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紧急金融支援的要求,并经协调与1997 年12 月3 日签订意向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二天召开了紧急会议,通过对韩国的210 亿美元的短期性债权援助计划,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日本等共同宣布了总额为570 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性质,其提供贷款不是无条件的,他要求受援国必须接受imf所制定的政策建议和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即受援国使用基金贷款必须实行得到基金认可的经济调节计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受危机影响国家贷款时,其条件限制内容主要包括紧缩国内信贷、削减公共部门支出、控制外债规模、实行货币贬值和提高利率等内容,目的是通过财政和货币双紧的政策,尽快恢复贷款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基金贷款的及时偿还和资金的循环利用。这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在贷款协议及其经济政策备忘录中得到反映:在1997 年11 月25 日泰国提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文件中显示,在财政政策方面,“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更疲软的经济和更严重的汇率贬值,已经破坏了财政政策的环境”;“然而,我们仍然有决心在1997 - 1998 年度保持公共部门盈余相当于国内总产值1 %的财政目标”;“我们通过追加的措施强化了财政计划,以保证实现财政目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将继续追求在这个部门(非金融公营企业) 内保持财务平衡的做法”;“工资政策将继续保持在最大程度上限制泰铢贬值对价格影响的目标”。在货币政策方面“, 在我们浮动的汇率政策框架内,货币政策应该在稳定外汇市场状况和抑制汇率下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上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必要,我们会使短期利率高于这一范围, (一旦外汇市场稳定下来,计划中对隔夜再购买利率的设想范围是:从1997 年11 月到1998年3 月为15 % - 20 %) 以稳定外汇市场;当外汇市场的不稳定需要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也将继续以这种方法使利率保持弹性”;“严格地实施金融部门的调整(极力迅速地推动58 家暂停营业的金融公司的重组工作) ”;“外国资本在金融部门进行投资自由化,政府已宣布了这种投资在10 年内的充分自由化”;另外,泰国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证将私有化作为计划的中期目标之一、使国内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等等措施。

那么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下接受的援助效果如何?从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实施的经济政策效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1997 年金融危机后,有关国家的经济改革进程事实上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从这两阶段对比中可以窥其一二。

1997 —1998 年的改革,基本上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推行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强调经济市场化和结构改革,重视金融机构治理,对企业进行债务清理。此外,还改革了盯住汇率和刚性的劳动市场。这种改革被称为货币主义的改革方案。到了1999 年,由于紧缩政策导致大量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威胁,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负增长。随后,遭受危机的东南亚国家又改为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使2000 年出现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这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经济政策的不同作用。很多专家认为东南亚各国经济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需要27年,而恢复到曾速最快的1994的水平至少需要7至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 年9 月发表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承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能掌握受援国金融状况的情况下,不恰当地要求他们实行过分的财政紧缩和金融改革,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加剧。”在1999 年1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同样承认: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基金组织在泰国、印尼和韩国推行经济调整规划没有达到制止私人资本外流这一首要目的。相反,三国的资本外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加剧了经济危机。同时该报告还承认由于基金组织的调整规划对有关国家经济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规划没有起到恢复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imf的援助是不成功的至少是存在失误的。

造成其援助失败的原因有二,第一是imf制定的双紧缩政策,保证了收回款项的安全,却将受援国拉入更严重的经济衰退的泥潭。Imf作为危机贷款人,其首要目的是在银行和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时向其注入资金以避免市场的大范围崩溃。而imf本质上只是一个信用联盟,其资金来源主要由成员国出资交纳的份额、特别提款权、借款、捐款和经营收入这五部分构成,他不能创造无限的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给受援国的政策显然是为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让受援国维持清偿能力,不使它破产,从而不使国际债权债务链断裂,避免国际金融体系遭受重创。至于受援国的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并非是首要考虑的,因此这类资金援助的最大收益者实际是危机国的债权者,而不是受危机冲击国本身。Imf制定的措施是基于如下几点:把经济稳定至于经济发展之上;把受援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侧重地归于国内的过度需求;要求受援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经济紧缩。根据Y=C+I+G+(E-M),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过度需求,所以经常项目存在大量赤字,E-M<0,要是总需求和总支出恢复平衡,就要减少国内总需求,即C+I+G要减少。。如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缩政策条件下,会很快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但可能会加速危机国家的经济衰退。实际上,各成员国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凭借过去的经验要求成员国实行“理想”的经济政策,未必一定会做到对症下药。

第二,被迫开放的市场和自由化政策不利于危急中的发展中国家

1997 年12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韩国的贷款条件中,加入对发达国家成员国有利的市场开放政策。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有在世界贸易组织中还没能实现的自由化承诺。具体表现在要求韩国政府取消与贸易有关的补贴,消除进口许可证制度以及废除进口多元化计划等。显然,这些条件有的是韩国不愿接受的,有的是将来逐步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趁“援助”之际,逼迫韩国当即进行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显然有趁火打劫的味道。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韩国允许外国投资者建立银行分行和经纪行;放松对外国投资最高股权比例的限制;允许外国投资者无限制地购买国内市场的股权;无限制地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公司债券市场以及取消公司对外举债的限制等等。其中有些措施甚至具体到数量和时间。如针对放宽对外国投资股权最高限额从26 %提高到50 % ,到1998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