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代词副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词
一、代词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代词是具有称代和指示作用的一个特殊词类。又叫“指代词”。它数量少,用法复杂,可替代多种词类,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大体分为体词性代词和谓词性代词。前者和名词、数量词功能接近;后者和动词、形容词、副词功能接近。现在一般按意义和作用把代词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和部分指示代词、部分疑问代词,具有体词功能,是体词性代词;部分指示代词、部分疑问代词,具有谓词功能,是谓词性代词。代词不仅代词,也可代词组、句子或语段,并有好多活用情况。
古代汉语代词同现代汉语代词比较,差异很大。学习古代汉语代词,一要知道有哪些类,每类包括哪些词;二要知道他们是体词性还是谓词性,在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三要知道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词,如何对译。
二、代词分类
(一)人称代词: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和反身自称之分
1.第一人称:吾、余、予、我、朕、台(yi2)昂(ang2)
(1)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左·子产论尹何为邑》(2)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先秦一般人都可用“朕”,秦始皇起“朕”成为帝王自己的专称)
(3)曰“余病矣。”(《左·鞌之战》)
2.第二人称:汝、女(ru3)尔、若、而、乃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齐桓公伐楚》)
(2)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国语·勾践灭吴》)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宣十五年》)
(4)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陈涉起义》)
(5)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哉?(《史·平原君列传》)
(6)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3.第三人称:之、其、厥、彼
(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僖三十二年》)(其:师之;它的)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庄十年》)
(3)射其元王,中厥目。(《左·成十六年》)
(4)彼竭我盈,故克之。(《左·庄十年》)
秦汉以前,“其”只用作定语;“之”只用作宾语。魏晋以后,“其”也偶作主语、宾语或兼语;如:“其若见问,当作依违答之”(《宋书·刘劭传》)“修德使其来,羁縻故不绝”。(杜甫《留花门》)(“之”不作主语,古汉语语意上该用第三人称的地方,就只好:一是重复所称代的人名,如:“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左·襄十五年》)二是省略主语,如“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丈人]行矣。”(《论语·子路从而后》)
4.反身代词:自、己、身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年》)(自:自己,作主语。注意:要与作状语的副词“自”区别比较:“汤自把斧钺以伐昆吾。”)(《史·殷本纪》)意义上,代词:自己;副词:亲自。句子成分,代词作主语,副词作状语。)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身:自己,我,作主语。注意:要与作状语的副词“身”区别,“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战国策·楚策》)意义上,代词:自己;副词:亲自。句中成分,代作主语,副作状语。)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没有单复数之分,是表单数还是复数,由
上下文语境决定。如:“吾与汝(儿孙们)毕力平险。”(《列子·汤问》)“若(你们:三老、官属、豪长者)皆罢去归矣”。(《史·西门豹治邺》)一、二人称后可加“侪”、“曹”、“属”、“辈”,表示“一般人”,大体相当现汉的“们”,但“们”是词缀,“侪”“曹”等是词,意义实在。二是,表敬称的“子、吾子、君、公、先生、足下、左右、执事、陛下、殿下、阁下”、谦称的“愚、小人、臣、仆、妾、走、孤、寡人、不谷”,都有称代作用,但不是代词,而是名词。
(二)指示代词:有近指、远指、旁指、无定指、逐指、特殊指代之分
1.近指:此、是、斯、兹、之、尔、然(相当于现汉:这、这个、这样)
(1)是吾师也。(《左·襄三十一年》)(是:这。做主语)
(2)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之:这。做定语)
2.远指:夫、彼、其(相当于现汉:,那、那个、那样)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夫:那)
(2)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其:那只,那种)
3.旁指:他、它、佗(相当于现汉:别的,其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4.无定指:或(现:有人,有的)莫(现:没有人,没有的)
(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陈涉起义》)
(2)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墨子·公输》)
5.特殊指代:者、所
“者”、“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指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有的语法书认为他们是“助词”
A.动、形词(或动、形词组)+ 者=名词性词组: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背东西的人;行者:走路的人)
(2)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大者:官大的人;小者:官小的人)(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最先攻破秦朝进入咸阳的人)
(4)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后汉书·光武纪》)(天下能为兵法者:天下能研究撰写兵法的人)
B.数词或时间词+者表示一定的范围或种类:
(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三者:三种)
(2)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五蠹》)(古者:古时候)
C.所 + 动(动词词组)= 名词性词组: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庄十年》)(所安:安身的东西)
(2)民无所依。(《左·晏婴论季世》)(所依:依靠的人)
D.“所”字结构与“者”字结构,在表意上的区别:
所闻:听到的事——表行为的对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陶潜《桃花源记》)
闻者:听到事的人——表行为的主动者:“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E.“所”字结构可以有如下变格,而语意基本相同:
(1)所 + 动:所食(吃的东西)
(2)所 + 动 + 者:所食者(吃的那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