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2.3 力学中三种力(能力篇)(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第二部分相互作用专题2.3.力学中三种力(能力篇)一.选择题1..(2019·洛阳六校联考)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且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名师解析】由推力F的表达式F=kt可知,力F从零逐渐增大.当力F比较小时,物体沿墙壁下滑,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F=μkt,即滑动摩擦力与时间t成正比.当滑动摩擦力F f=G 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当F f>G时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继续随时间而增大.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物体静止在墙壁上,此后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此后静摩擦力F f=G 保持不变.所以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图象B。
【参考答案】B2. (2019河北衡水质检)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
已知b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角,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也为,Ob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B. 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 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mgD. a的重力为【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子对b球没有弹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B错误;由于b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绳子拉力,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故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mg,故C正确;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根据正弦定理列式得:解得:,故D错误。
【名师点拨】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用T表示出ab两球的重力,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即绳子ab两球的拉力是相等的,根据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含解析)
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x 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 .M 与N 的密度相等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C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 【答案】AC【解析】A 、由a –x 图象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变形式为:k a g x m =-,该图象的斜率为km-,纵轴截距为重力加速度g 。
根据图象的纵轴截距可知,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又因为在某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即:,即该星球的质量2gR M G=。
又因为:343R M πρ=,联立得34g RG ρπ=。
故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故A 正确;B 、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mg kx =,即:kxm g=;结合a –x 图象可知,当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故物体P 和物体Q 的质量之比为:,故B 错误;C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 =0)时,它们的动能最大;根据22v ax =,结合a –x 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P 的最大速度满足,物体Q 的最大速度满足:2002Q v a x =,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C 正确;D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由平衡位置(a =0)可知,物体P 和Q 振动的振幅A 分别为0x 和02x ,即物体P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0x ,物体Q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0x ,则Q 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 物体最大压缩量的2倍,D 错误;故本题选AC 。
专题07 功和能-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7 功和能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图中数据可得A .物体的质量为2 kgB .h =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C .h =2 m 时,物体的动能E k =40 JD .从地面至h =4 m ,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答案】AD【解析】A .E p –h 图像知其斜率为G ,故G =80J 4m =20 N ,解得m =2 kg ,故A正确B .h =0时,E p =0,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故212mv =100 J ,解得:v =10 m/s ,故B 错误;C .h =2 m 时,E p =40 J ,E k =E 机–E p =85 J –40 J=45 J ,故C 错误;D .h =0时,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h =4 m 时,E k ′=E 机–E p =80 J –80 J=0 J ,故E k –E k ′=100 J ,故D 正确。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 在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该物体的质量为A .2 kgB .1.5 kgC .1 kgD .0.5 kg【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得,即F +mg =12 N ;下落过程,,即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 kg 、F =2 N 。
3.(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 ,从A 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 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A .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B .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C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D .物块在A【答案】BC【解析】小物块压缩弹簧最短时有F mg 弹μ>,故A 错误;全过程小物块的路程为2s ,所以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mg s μ⋅,故B 正确;小物块从弹簧压缩最短处到A点由能量守恒得:,故C正确;小物块从A点返回A点由动能定理得:,解得:v=D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20力学计算题含解析
专题20 力学计算题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 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 )所示。
t =0时刻,小物块A 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 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 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
物块A 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b )所示,图中的v 1和t 1均为未知量。
已知A 的质量为m ,初始时A 与B 的高度差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块B 的质量;(2)在图(b )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B 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A 从P 点释放,一段时间后A 刚好能与B 再次碰上。
求改变前后动摩擦因数的比值。
【答案】(1)3m (2)215mgH (3)11=9μμ'【解析】(1)根据图(b ),v 1为物块A 在碰撞前瞬间速度的大小,12v 为其碰撞后瞬间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B 的质量为m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1()2vmv m m v ''=-+①22211111()2222v mv m m v ''=-+② 联立①②式得3m m '=③(2)在图(b )所描述的运动中,设物块A 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下滑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s 1,返回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s 2,P 点的高度为h ,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有211102mgH fs mv -=-④2121()0()22vfs mgh m -+=--⑤从图(b )所给的v –t 图线可知11112s v t =⑥ 12111(1.4)22v s t t =⋅⋅-⑦ 由几何关系21s h s H=⑧ 物块A 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W fs fs =+⑨联立④⑤⑥⑦⑧⑨式可得215W mgH =⑩ (3)设倾斜轨道倾角为θ,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改变前为μ,有cos sin H hW mg μθθ+=○11 设物块B 在水平轨道上能够滑行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有2102m gs m v μ''''-=-○12设改变后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动能定理有cos 0sin hmgh mg mgs μθμθ'''-⋅-=○13 联立①③④⑤⑥⑦⑧⑩○11○12○13式可得11=9μμ'○14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一质量为m =2000 kg 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详解汇总(江苏卷、上海卷、四川卷)24页word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1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2. 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 、B 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的速度比B 的大(B)A 与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悬挂A 、B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D)悬挂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 的小3. 下列选项中的各41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41圆4. 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C)发摇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 M 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M R 发生变化,导致S 两端电压U 增大, 装置发出警报,此时(A) M R 变大,且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B) M R 变大,且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C) M R 变小,且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 (D) M R 变小,且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5. 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 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A)30%(B)50%(C)70%(D)90%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16 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6. 将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 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A)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检验电荷-q 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大(D)将检验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7. 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 、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 、N 点,两球运动的A B C D最大高度相同. 空气阻力不计,则(A)B 的加速度比A 的大(B)B 的飞行时间比A 的长(C)B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 在最高点的大(D)B 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 在落地时的大8.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P 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 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 )向下滑动P((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D)减小电容器C 的电容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 点(图中未标出). 物块的质量为m,AB =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 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A)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a W μ21- (B)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mga W μ23- (C)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mga W μ-(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 题) 和选做题(第12 题) 两部分,共计42 分. 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必做题】10. (8 分)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P 和电压U 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U 和电流I,利用P =UI 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0 V 1.8 W ”,电源为12 V 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题10-1 图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题10-1 图)(2)现有10Ω、20 Ω和50 Ω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R1 应选⎽⎽⎽⎽⎽⎽⎽Ω的定值电阻.(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P 、2U 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题10-2 图所示. 请指出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11. (10 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 与触头瞬间分开, 第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 个小球. 当第1 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 =1. 980 m,10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 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2sm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t ∆,这导致实验误差. 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 和H2,测量n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 和T2. 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t ∆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推导说明.12. 【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A 、B 两小题评分.A. [选修3-3](12 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依次经过状态B 、C 和D 后再回到状态A. 其中,A →B 和C →D 为等温过程,B →C 和D →A 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B 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B →C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C →D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D)D →A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 (选填“A →B ”、“B →C ”、“C →D ”或“D →A ”). 若气体在A →B 过程中吸收63 kJ 的热量,在C →D 过程中放出38 kJ 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kJ.(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 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 状态时压强为A 状态时的32. 求气体在B 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123100.6-⨯=mol N A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B. [选修3-4](12 分)(题12B-1 图)(1)如题12B-1 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 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A) 1 Hz(B) 3 Hz(C) 4 Hz(D) 5 Hz(2)如题12B-2 图所示,两艘飞船A 、B 沿同一直线同向飞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v(v 接近光速c). 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L,则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 当B 向A 发出一光信号,A 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3)题12B-3 图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 ABCDE 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 ⊥BC. 光线垂直AB 射入,分别在CD 和EA 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 射出.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题12B-3 图)C. [选修3-5](12 分)(1)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也相等. (题12C-1 图)(A)速度(B)动能(C)动量(D)总能量(2)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题12C-1 图所示. 电子处在n =3 轨道上比处在n =5 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选填“近”或“远”). 当大量He+处在n =4 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条.(3)如题12C-2 图所示,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80kg 和100 kg,他们携手远离空间站,相对空间站的速度为0. 1 m/ s. A 将B 向空间站方向轻推后,A 的速度变为0. 2 m/ s,求此时B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题12C-2 图)四、计算题:本题共3 小题,共计47 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15 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 已知线圈的匝数N =100,边长ab =1. 0 m 、bc =0. 5 m,电阻r =2Ω . 磁感应强度B 在0 ~1 s 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 2 T. 在1~5 s 内从0. 2 T 均匀变化到-0. 2 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1)0. 5 s 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和感应电流的方向;(2)在1~5s 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 ;(3)在0~5s 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14. (16 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 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1) 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2)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1m =0.5kg,2m =0.1kg,0.2μ=,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取g =10 2s m .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15. (16 分)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 如题15-1 图所示的xOy 平面处于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作周期性变化的图象如题15-2 图所示. x 轴正方向为E 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B 的正方向. 在坐标原点O 有一粒子P,其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不计重力. 在2τ=t 时刻释放P,它恰能沿一定轨道做往复运动.(1)求P 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的大小0v ;(2)求0B 应满足的关系;(3)在0t (200τ〈〈t )时刻释放P,求P 速度为零时的坐标. 2019年高考真题—物理学科(上海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高考物理 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 力学实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力学实验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2题.〔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展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局部如下列图。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存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A 0.23 0.75【解析】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速度加速度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第22题.〔5分〕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如下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屡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存2位小数〕。
【答案】22.〔1〕sin cos g a g θθ- 〔2〕0.35【解析】〔1〕根据牛顿定律,得=μθθcos sin g a g - ==2m/s 1.97m/s 23.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第22题.〔5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
〔1〕假设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一卷物理部分(含有答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一卷物理部分(含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一卷物理部分(含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一卷物理部分(含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景在1。
63 eV~3。
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
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 .P 和Q 都带正电荷B .P 和Q 都带负电荷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 .1.6×102 kgB .1。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题45---应用“三大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题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三大观点”“三大观点第5讲应用应用“冲刺提分作业A1.(2019福建大联考)汽车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设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平均撞击力达到某个临界值F0时,安全气囊爆开。
某次试验中,质量m1=1 600 kg的试验车以速度v1=36 km/h正面撞击固定试验台,经时间t1=0.10 s碰撞结束,车速减为零,此次碰撞安全气囊恰好爆开。
忽略撞击过程中地面阻力的影响。
求:(1)此过程中试验车受到试验台的冲量I0的大小及F0的大小;(2)若试验车以速度v1撞击正前方另一质量m2=1 600 kg、速度v2=18 km/h同向行驶的汽车,经时间t2=0.16 s两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滑行。
试通过计算分析这种情况下试验车的安全气囊是否会爆开。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v1=36 km/h=10 m/s,取速度v1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I0=0-m1v1得I0=1.6×104 N·s由冲量定义有I0=F0t1得F0=1.6×105 N(2)设试验车和汽车碰撞后获得共同速度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对试验车,由动量定理有-Ft2=m1v-m1v1得F=2.5×104 N可见F<F0,故试验车的安全气囊不会爆开2.(2019湖南衡阳模拟)如图甲所示,在高h=0.8 m的水平平台上放置一质量为m'=0.9 kg的小木块(视为质点),距平台右边缘d=2 m。
一质量为m=0.1 kg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小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然后一起向右运动,在平台上运动的v2-x关系如图乙所示,最后小木块从平台边缘滑出并落在距平台右侧水平距离为s=1.6 m的地面上。
g取10 m/s2,求:(1)小木块滑出平台时的速度; (2)子弹射入小木块前的速度;(3)子弹射入小木块前至小木块滑出平台时,系统所产生的内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动量与能量 第1讲 动量和能量观念在力学中的应用练习(含解析)
动量和能量观念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甲所示,质量m=6 kg的空木箱静止在水平面上,某同学用水平恒力F推着木箱向前运动,1 s 后撤掉推力,木箱运动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5B.推力F的大小为20 NC.在0~3 s内,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为900 JD.在0.5 s时,推力F的瞬时功率为450 W解析撤去推力后,木箱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图线知,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错误! m/s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错误!=μg,解得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故A错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错误! m/s2=1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解得F=μmg+ma1=0。
5×60 N+6×10 N=90 N,故B错误;0~3 s内,木箱的位移x=错误!×3×10 m=15 m,则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W f=μmgx=0。
5×60×15 J=450 J,故C错误;0。
5 s时木箱的速度v=a1t1=10×0。
5 m/s=5 m/s,则推力F的瞬时功率P=Fv=90×5 W=450 W,故D正确.答案D2.(2019·湖南株洲二模)如图,长为l的轻杆两端固定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甲和乙(小球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它们直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后由于受到微小扰动,系统从图示位置开始倾倒。
当小球甲刚要落地时,其速度大小为()A.错误!B.错误!C.错误!D.0解析甲、乙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由于甲球落地时,水平方向速度v=0,故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错误!mv错误!=mgl,解得v甲=2gl,故A正确.答案A3。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力学 含答案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以图象为依托,考查对直线运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样题1】 (2015·广东卷)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 【答案】B【解析】在s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图线斜率较大,即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在0.6时时再返回至同一位置,显然两者运动的路程不等,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大4 km ,故选项D 错误.【样题2】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BD【解析】根据v–t图象,可以判断在t=1 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故AC错误;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的距离(105)1m7.5m2x+⨯∆==,故B正确;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也就是从第1 s末到第3 s末两车运动的位移(1030)2m40m2x+⨯'∆==,故D正确.【样题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加速度大小为1 m/s2B.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为2 mC.2 s末的速度是4 m/sD.物体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答案】BC【解析】根据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得出关系式为:x=t2,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2,知物体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2 m/s2,且加速度恒定不变,故A错误;根据∆x=aT2=2×1 m=2考向2 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样题4】(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22 m/s 3 B .24 m/s 3 C .28 m/s 9 D .216m/s 9【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16m/s=4m/s 4v =;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516m/s 8m/s 2v ==,则物体加速度5234m/s 3v v a t -==,选B. 【样题5】 (2014·海南卷)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答案】5 m/s 210 m【解析】根据题意,在第1 s 和第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运动员在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则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即第1.5 s 末的瞬时速度为 1.57.5m/s 7.5 m/s 1v ==则运动员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21110 m 2x at == 考向3 结合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样题6】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B 、C 、D 点,最后到达底端E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B :vC :vD :v EB .物体通过各段时,速度增加量v B –v A =vC –v B =vD –v C =vE –v DC .物体由A 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B :t C :tD :tE D .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v =v B 【答案】ACD【解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2=2ax 可得v ∝A 正确;由于物体经过各段的时间不等,则速度增加量不等,B 错误;由212x at =可得t ∝C 正确;因t B :t E =1:2,即t AB =t BE ,v B 为AE 段中间时刻的速度,故v =v B ,D 正确.考向4 追及、相遇问题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样题7】 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1赛车前方200 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 2的加速度追赶.试求:(1)赛车出发3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追上之前与安全车最远相距是多少米?(3)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撞)【答案】(1)6 m/s (2)20 s 225 m (3)20 s【解析】(1)赛车在3s 末的速度为:23m /s 6m /s v at ==⨯= (2)赛车追上安全车时有:2012v t s at += 代入数据解得:20s t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0105s s 2a v t '===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为:201==105m 200m 1225m=225m 22x v t s at '∆'+-⨯+-⨯⨯所以赛车停止后安全车与赛车再次相遇,所用时间为:max 020010==s=20s t v x专题二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利用牵连体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样题1】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外力F 向右上方拉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 .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 .物块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连接a 和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 .物块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D【解析】物块b 始终保持静止,物块a 也始终保持静止,滑轮两侧绳子的夹角不变,连接物块a 和b 的绳的张力等于物块a 的重力,所以连接物块a 和b 的绳的张力保持不变,绳OO '的张力也不变,AC 错误;正确.考向2 以图象为依托考查对动力学中的图象的识别和理解【样题2】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a ),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 )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答案】ACD【解析】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度0v 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末速度0,那么平均速度即02v ,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012vs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滑行过程01sin cos v g g t θμθ=+,考向3 结合牵连体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样题3】 (2014·四川卷)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AB C D【答案】BC【解析】P 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如表所示,其中f =μm P g ,G =m Q g ,a 1=P Q f G m m ++,a 2=||P Qf G m m -+.括号内表示传送带足够长时P 的运动状态.综上,选BC.考向4 多过程、多质点模型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样题4】(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答案】(1)1 m/s (2)1.9 m【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A和a 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1=μ1m A g,f2=μ1m B g,f3=μ2(m A+m B+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 A a A,f2=m B a B,f2–f1–f3=ma1可得a A=a B=5 m/s2,a1=2.5 m/s2设在t1时刻,B与木板共速,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 B t1=a1t1解得t1=0.4 s,v1=1 m/s设从B与木板共速到A和B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2,A和B相遇且共速时,速度大小为v2由运动学公式有v2=v1–a2t2=–v1+a A t2解得t2=0.3 s,v2=0.5 m/s在t 2时间内,B 及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1221()0.225 m 2v v t x +== 全过程A 相对地面的位移0212()()0.875 m 2A v v t t x -++==- 则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x =x B +x 1+|x A |=1.9 m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专题三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单独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样题1】 (2011·上海卷)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船的速率为A .sin v αB .sin v αC .cos v αD .cos v α【答案】CD考向2 单独考查拋体运动的规律及分析方法【样题2】 (2015·上海卷)如图,战机在斜坡上方进行投弹演练.战机水平匀速飞行,每隔相等时间释放一颗炸弹,第一颗落在a 点,第二颗落在b 点.斜坡上c 、d 两点与a 、b 共线,且ab=bc=cd ,不计空气阻力.第三颗炸弹将落在A .bc 之间B .c 点C .cd 之间D .d 点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假设第二颗炸弹的轨迹经过a 、b ,第三颗炸弹的轨迹经过P 、Q ;a 、A 、B 、P 、C 在同一水平线上,由题意可知,设aA =AP =x 0,ab =bc =L ,斜面的倾角为θ,三颗炸弹到达a 所在水平面的坚直速度为v y ,水平速度为v 0,对第二颗炸弹:水平方向:1001cos t v x L x =-=θ,坚直方向:211121gt t v y y +=,对第三颗炸弹:水平方向:20022cos 2t v x L x =-=θ,坚直方向:222221gt t v y y +=,解得:t 2=2t 1;y 2>2y 1;所以Q 点在c 点的下方,也就是第三颗炸弹将落在bc 之间,故A 正确,BCD 错误.考向3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样题3】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ω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答案】AC【解析】小木块a 、b 都随水平转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发生相对滑动前,a 、b 的角速度相等,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 =mR ω2,由于b 的转动半径较大,所以发生相对滑动前b 所受静摩擦力较大,B错误;随考向4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样题4】 (2013·重庆卷)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 的对称轴OO ′重合.转台以一定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落入陶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物块随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 点的连线与OO ′之间的夹角θ为6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ω=ω0,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ω0;(2)ω=(1±k )ω0,且0<k ≤1,求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答案】(1(2)当ω=(1+k)ω0时,摩擦力大小为)(22kmg+、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下;当ω=(1–k)ω0、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上【解析】(1)当摩擦力为零,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mg tanθ=mR sin θ·ω02,解得ω=(2)当ω=(1+k)ω0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够提供向心力,摩擦力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60°+N sin 60°=mR sin 60°·ω2,f sin 60°+mg=N cos 60°联立两式解得22()kf mg+=当ω=(1–k)ω0时,摩擦力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 sin 60°–f cos 60°=mR sin 60°·ω2,mg=N cos 60°+f sin 60°联立两式解得f=考向5 圆周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样题5】(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 2v gD.速度v【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F 为夹子与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但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夹子与物块间的静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故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Mg ,A 错误;小环碰到钉子时,物块做圆周运动,2T v F Mg M l-=,绳中的张力大于物块的重力Mg ,当绳中的张力大于2F 时,物块将从夹子中滑出,即22v F Mg M l-=,此时速度v =B 错误;D 正确;物块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2v h g =,所以C 错误.考向6 传动与转动问题【样题6】 如图所示,轮O 1、O 3固定在同一转轴上,轮O 1、O 2用皮带连接且不打滑.在O 1、O 2、O 3三个轮的边缘各取一个点A 、B 、C ,已知三个轮的半径之比为123::2:1:1r r r =,当转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B 、C 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2:1 B .A 、B 、C 三点的周期之比为1:2:1 C .A 、B 、C 三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1D .A 、B 、C 三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4:1 【答案】ACD【解析】A 、B 两点靠传送带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A 、C 共轴转动,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 r ω=,则13::2:1A C v v r r ==,所以A 、B 、C 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2:1A B C v v v =,A 正确;专题四 机械能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结合斜面模型考查功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样题1】 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 1、F 2先后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拉至顶端,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第一次力F 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 2沿水平方向.则两个过程比较A .接触面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同 B.物体的机械能增加量相同 C .F 1做的功与F 2做的功相同 D .F 1做功的功率比F 2做功的功率小 【答案】BD【解析】两个过程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同,故摩擦力大小不同,则产生的热量不相同,故A 错误;物体末速度相同,又由于处于相同的高度,所以两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相同,故B 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大,故1F 做功的功率比2F 做功的功率小,故D 正确.考向2 机车启动考查功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样题2】 如图是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前进距离s ,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 ,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 ,那么A .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PtB .这段时间内小车先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C D 【答案】AC【解析】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 ,所以W 电=Pt ,所以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Pt ,故A 正确.小车电动机的功率恒定,速度不断变大,根据功率与速度关系公式P =F 0v 可知,牵引力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PF ma v-=故小车的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错误;对小车启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2102W FS mv -=-电C 正确,D 错误.考向3 单体运动考查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样题3】 (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 与位移x 的关系图线是A B C D【答案】C【解析】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k k0(sin cos )E E mgx θμθ-=-+,当E k =0时考向4 多体运动考查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样题4】 (2015·广东卷)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 =0.5 m ,物块A 以v 0=6 m/s 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 ,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 处静止的物块B 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 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0.1 m ,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 、B 的质量均为m =1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A 、B 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1)求A 滑过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 (2)若碰后AB 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3)求碰后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答案】(1)v =4 m/s F =22 N (2)k =45 v n =n 2.09- m/s (其中n =1、2、3、···、44) 【解析】(1)物块A 从开始运动到运动至Q 点的过程中,受重力和轨道的弹力作用,但弹力始终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2mgR =221mv –2021mv解得:v =gR v 420-=4 m/s在Q 点,不妨假设轨道对物块A 的弹力F 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 +F =R v m 2解得:F =Rv m 2–mg =22 N ,为正值,说明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 0,设碰后A 、B 瞬间一起运动的速度为v 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2mv 0′ 解得:v 0′=2v =3 m/s 设物块A 与物块B 整体在粗糙段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 ,根据动能定理有:–2μmgs =0–20)2(21v m ' 解得:s =gμv 220'=4.5 m所以物块A 与物块B 整体在粗糙段上滑行的总路程为每段粗糙直轨道长度的Ls =45倍,即k =45 (3)物块A 与物块B 整体在每段粗糙直轨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a =mmgμ22-=–μg =–1 m/s 2由题意可知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时,先前已经滑过n 个粗糙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有:2naL =2n v –2v ' 解得:v n =naL v 220+'=n 2.09- m/s (其中n =1、2、3、···、44) 考向5 连接体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样题5】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通过轻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连接,B 的正下方有一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且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 .开始时,A 固定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状态,B 到弹簧上端的高度为H .现在由静止释放A ,已知A 上滑过程中细线不收缩的条件是34mgH k≤,g 为重力加速度,忽略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B 到弹簧上端的高度34mg H k =时,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2258m g kB .当B 到弹簧上端的高度34mg H k =时,A 上滑的最大位移为94mgkC .当B 到弹簧上端的高度mg H k =时,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221916m g kD .当B 到弹簧上端的高度mg H k =时,A 上滑的最大位移为218mg k【答案】BD【解析】当细线将要开始收缩时,A 、B 的加速度相等,细线上拉力为零,设弹簧弹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mg sin 30°=F –mg ,B 下落到最低点时,F 最大,由于34mgH k=时,线恰好不收缩,则B 到最低点时细线上拉力为零,解得32mg F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32mgx k ∆=,A 上滑的最大位移3944mg mg x x k k=+∆=,从释放A 至B 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有(1sin30)0mgx W -︒+=,根据功能关系,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系统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即22p 98m g E W k=-=,A 错误,B 正确;当mg H k =,弹簧被压缩Δx 时,细线上拉力为零,之后B 继续下降,但B 减速下降的加速度大小大于A 减速上滑的加速度大小,细线将收缩,从释放A 到弹簧被压缩Δx 过程,由动能定理有22()(1sin 30)2mg mv mg x W k +∆-︒+=,可得弹簧被压缩Δx 时A 、B 的速度v =可考向6 结合弹簧模型考查守恒定律的应用【样题6】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 的底端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 点,AC =7R ,A 、B 、C 、D 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 的小物块P 自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 点(未画出),随后P 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 点,AF =4R ,已知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1=4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取34sin 37cos 3755︒=︒=,)(1)求P 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 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 的质量,将P 推至E 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 点.G 点在C 点左下方,与C 点水平相距72R 、竖直相距R ,求P 运动到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 的质量.【答案】(1)B v =(2)p 125E mgR =(3)D v =113m m = 【解析】(1)根据题意知,B 、C 之间的距离l 为l =7R –2R ① 设P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由动能定理得21sin cos 2B mgl mgl mv θμθ-=②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B v =(2)设BE =x .P 到达E 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P 由B 点运动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2p B 1sin cos 02mgx mgx E mv θμθ--=-④ E 、F 之间的距离l 1为l 1=4R –2R +x ⑤P 到达E 点后反弹,从E 点运动到F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 p –mgl 1sin θ–μmgl 1cos θ=0⑥联立③④⑤⑥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 =R ⑦p 125E mgR =⑧ (3)设改变后P 的质量为m 1.D 点与G 点的水平距离x 1和竖直距离y 1分别为175sin 26x R R θ=-⑨ 155cos 66y R R R θ=++⑩式中,已应用了过C 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θ的事实. 设P 在D 点的速度为v D ,由D 点运动到G 点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公式有2112y gt =⑪ x 1=v D t ⑫联立⑨⑩⑪⑫式得D v =设P 在C 点速度的大小为v C .在P 由C 运动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1111155(cos )2266C D m v m v m g R R θ=++⑭ P 由E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同理,由动能定理有2p 1111(5)sin m g(5)cos 2C E m g x R x R m v θμθ-+-+=⑮ 联立⑦⑧⑬⑭⑮式得113m m =⑯ 专题五 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结合生活现象考查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样题1】 (2015·重庆卷)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 mg +B mgC mgD mg - 【答案】A考向2 考查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样题2】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将质量为1.00 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kg m/s ⋅B .5.7×102kg m/s ⋅C .6.0×102kg m/s ⋅D .6.3×102kg m/s ⋅【答案】A【解析】设火箭的质量(不含燃气)为m 1,燃气的质量为m 2,根据动量守恒,m 1v 1=m 2v 2,解得火箭的动量为:p =m 1v 1=m 2v 2=30 kg m/s ⋅,所以A 正确,BCD 错误.考向3 通过典型模型考查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样题3】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答案】2)m M ≥【解析】设A 运动的初速度为vA 向右运动与C 发生碰撞,根据弹性碰撞可得12mv mv Mv =+22212111222mv mv Mv =+ 可得1m M v v m M -=+22mv v m M=+ 要使得A 与B 发生碰撞,需要满足10v <,即m M <A 反向向左运动与B 发生碰撞过程,弹性碰撞134mv mv Mv =+222134111222mv mv Mv =+ 整理可得31m Mv v m M -=+412m v v m M =+由于m M <,所以A 还会向右运动,根据要求不发生第二次碰撞,需要满足32v v < 即2212()m M m m M v v v v m M m M m M--=>=+++整理可得224m Mm M +>解方程可得2)m M ≥【样题4】 (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物块A 和B 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初始时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 悬于空中.先将B 竖直向上再举高h =1.8 m (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 、B 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 =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求:(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 (2)A 的最大速度v 的大小; (3)初始时B 离地面的高度H .【答案】(1)0.6s t = (2)2m/s v = (3)0.6m H = 【解析】(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21gt h =解得:0.6s t =(3)细绳绷直后,A 、B 一起运动,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 、B 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gH m gH m v m m A B B A =++2)(21解得,初始时B 离地面的高度0.6m H =【样题5】 (2016·海南卷)如图,物块A 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初始时静止;从发射器(图中未画出)射出的物块B 沿水平方向与A 相撞,碰撞后两者粘连在一起运动;碰撞前B 的速度的大小v 及碰撞后A 和B 一起上升的高度h 均可由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测得.某同学以h 为纵坐标,v 2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直线拟合,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 =1.92 ×10-3 s 2/m.已知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0.400 kg 和m B =0.100 kg ,重力加速度大小g =9.80 m/s 2.(1)若碰撞时间极短且忽略空气阻力,求h –v 2直线斜率的理论值k 0;(2)求k 值的相对误差δ(δ=00k k k -×100%,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1)2.04×10–3 s 2/m (2)6%【解析】(1)设物块A 和B 碰撞后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m A +m B )v' ① 在碰后A 和B 共同上升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2A B A B m m v m m gh '+=+②【样题6】 (2012·广东卷)图(a )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 、B 质量均为m ,水平面上PQ 段长为l ,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 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 紧靠滑杆(A 、B 间距大于2r ).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 )所示.A 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1)求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0v ,及A 与B 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2)如果AB 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 从P 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 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 1与ω的关系式.。
【高考】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专题07 功和能物理(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专题07 功和能物理(解析版)专题07 功和能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图中数据可得A .物体的质量为2 kgB .h =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C .h =2 m 时,物体的动能E k =40 JD .从地面至h =4 m ,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答案】AD【解析】A .E p –h 图像知其斜率为G ,故G =80J 4m=20 N ,解得m =2 kg ,故A 正确B .h =0时,E p =0,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故212mv =100 J ,解得:v =10 m/s ,故B 错误;C .h =2 m 时,E p =40 J ,E k =E 机–E p =85 J –40 J=45 J ,故C 错误;D .h =0时,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h =4 m 时,E k ′=E 机–E p =80 J –80 J=0 J ,故E k –E k ′=100 J ,故D 正确。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 在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该物体的质量为A .2 kgB .1.5 kgC .1 kgD .0.5 kg【答案】C【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 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 kg 、F =2 N 。
高考物理专题23“滑块_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练习含解析
专题23 “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1.“滑块—木板”模型问题中,靠摩擦力带动的那个物体的加速度有最大值:a m =F fmm.假设两物体同时由静止运动,若整体加速度小于该值,则二者相对静止,二者间是静摩擦力;若整体加速度大于该值,则二者相对滑动,二者间为滑动摩擦力.2.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若反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1.(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一轮复习验收)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图1答案 A解析 当F 比较小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Fm 1+m 2=kt m 1+m 2,a ∝t ;当F 比较大时,木块相对于木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1=μm 2gm 1,μ、m 1、m 2一定,则a 1一定,a 2=F -μm 2g m 2=k m 2t -μg ,a 2是t 的线性函数,t 增大,a 2增大.由于km 1+m 2<km 2,则木块相对于木板运动后,a 2-t 图线的斜率大于两者相对静止时图线的斜率.综上所述,A 正确.2.(2020·安徽六安市质量检测)如图2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厚度不计)质量为m 1=1 kg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质量为m 2=2 kg 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与木板、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4,以v 0=4 m/s 的水平速度从左端滑上木板,经过t =0.6 s 滑离木板,g 取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木板的长度为1.68 mB .小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1.6 m/sC .小物块离开木板后,木板的加速度为2 m/s 2,方向水平向右 D .小物块离开木板后,木板与小物块将发生碰撞 答案 D解析 由于μ2m 2g >μ1(m 1+m 2)g ,得物块在木板上以a 1=μ2g =4 m/s 2减速滑行时木板以a 2=μ2m 2g -μ1m 1+m 2g m 1=2 m/s 2向右加速运动,在0.6 s 时,物块的速度v 1=v 0-a 1t =1.6m/s ,木板的速度v 2=a 2t =1.2 m/s ,B 错误.0.6 s 内物块位移为x 1=v 0+v 12t =1.68 m ,木板位移x 2=0+v 22t =0.36 m ,相对位移为Δx =x 1-x 2=1.32 m ,即木板长度为1.32 m ,A 错.物块离开木板后,木板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4=μ2g =2 m/s 2,方向向左,C 错.在地面上物块会滑行x 4=v 122a 4=v 122μ2g =0.32 m ,木板会滑行x 3=v 222a 3=v 222μ1g=0.36 m ,所以两者会相碰,D 正确.3.(多选)(2020·江苏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一模)如图3所示,质量为m 1的木块和质量为m 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始终静止.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3A .μ1一定小于μ2B .μ1可能大于μ2C .改变F 的大小,F >μ2(m 1+m 2)g 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D .改F 作用于长木板,F >(μ1+μ2)(m 1+m 2)g 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 答案 BD解析 对木块,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 -μ1m 1g =m 1a ;对长木板,由于保持静止,有:μ1m 1g -F f =0,F f <μ2(m 1+m 2)g ,m 1、m 2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μ1、μ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A 错误,B 正确.改变F 的大小,只要木块在木板上滑动,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不变,长木板仍然保持静止,故C 错误.若将F 作用于长木板,当木块与木板恰好开始相对滑动时,对木块,μ1m 1g =m 1a ,解得a =μ1g ,对整体分析,有F -μ2(m 1+m 2)g =(m 1+m 2)a ,解得F =(μ1+μ2)(m 1+m 2)g ,所以当F >(μ1+μ2)(m 1+m 2)g 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故D 正确.4.(多选)(2019·全国卷Ⅲ·20)如图4(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图4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 AB解析 由题图(c)可知木板在0~2 s 内处于静止状态,再结合题图(b)中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在0~2 s 内逐渐增大,可知物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可以判断木板受到的水平外力F 也逐渐增大,选项C 错误;由题图(c)可知木板在2~4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1=0.4-04-2 m/s 2=0.2 m/s 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a 1,在4~5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2=0.4-0.25-4 m/s 2=0.2 m/s 2,F f =ma 2,另外由于物块静止不动,同时结合题图(b)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0.2 N ,解得m =1 kg 、F =0.4 N ,选项A 、B 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选项D 错误.5.(多选)(2020·山东邹城一中测试)如图5甲所示,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放置在长木板B 上,A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长木板B 的质量M =4 kg ,A 与B 及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用水平外力F 作用在长木板B 上,外力F 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t =0时刻,A 的加速度为零B .t =5 s 时刻,B 的加速度为3.5 m/s 2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 的加速度始终不变D .如果长木板B 足够长,最终A 、B 将共速 答案 BC解析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知,A 、B 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A =μmg =1 N ,B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B =μ(M +m )g =5 N ,A 、B 间发生相对滑动后,A 的加速度将保持不变,其大小为:a A =F f Am=1 m/s 2.若A 、B 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外力为F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μ(M +m )g =(M +m )a A ,得F 1=10 N ,所以t =0时刻A 的加速度a A =1 m/s 2,故A 项错误,C 项正确;在t =5 s 时,F =20 N ,对长木板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A -F f B =Ma B ,得a B =3.5 m/s 2,故B 项正确;只要F 始终作用在长木板B 上,B 的加速度始终大于A 的加速度,无论长木板B 多长,A 、B 都不会共速,故D 项错误.6.(多选)如图6甲所示,质量为2m 的足够长的木板B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A 放在木板B 的右端且A 与B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木板B 施加一水平变力F ,F 随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前3 s 内,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 .t =4 s 时,A 的加速度大小为13μgC .t =5 s 时,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5μmgD .第6 s 以后,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答案 BD解析 A 相对B 刚要滑动时,A 的加速度为a A =μg ,B 的加速度a B =F -4μmg2m,且a A =a B ,解得F =6μmg ,由图乙可知,第6 s 以后,F >6μmg ,A 相对B 滑动,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故D 正确;A 和B 一起滑动时,a AB =F -3μmg 3m ≥0,解得F ≥3μmg ,所以在前3 s 内,A 、B 静止不动,A 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A 错误;当t =4 s 时,A 和B 一起滑动,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AB =F -3μmg 3m =4μmg -3μmg 3m =13μg ,故B 正确;当t =5 s 时,A 和B 一起滑动,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f =ma AB =m ·5μmg -3μmg 3m =23μmg ,故C 错误.7.(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 和木板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水平敲击A ,A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A ,在B 上滑动距离L 后停下.接着水平敲击B ,B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B ,A 、B 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前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相对静止后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a 1=3a 2B .v A =2μgLC .v B =22μgLD .从左边缘再次对齐到A 、B 停止运动的过程中,A 和B 之间没有摩擦力 答案 ABC解析 分析可知,敲击A 时,B 始终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加速度的大小a A =μg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2a A L =v A 2,解得v A =2μgL ,选项B 正确;设A 、B 的质量均为m ,敲击B 时,在A 、B 相对滑动的过程中,B 所受合外力大小为3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μmg =ma 1,解得a 1=3μg ,当A 、B 相对静止后,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μmg =2ma 2,解得a 2=μg ,故a 1=3a 2,选项A 正确;经过时间t ,A 、B 达到共同速度v ,位移分别为x A 、x B ,A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 2,则v =a 2t ,v =v B -a 1t ,x A =12a 2t 2,x B =v B t -12a 1t 2且x B -x A =L ,解得v B =22μgL ,选项C 正确;对齐后,A 、B 整体以加速度大小a 2=μg 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对A 分析有F f =ma 2=μmg ,故A 、B 之间有摩擦力且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选项D 错误. 8.(多选)(2020·云南大理、丽江等校第二次统考)如图8(a),质量m 1=0.2 kg 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 2=0.1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小车上,t =0时刻小物块以速度v 0=11 m/s 向右滑动,同时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恒定的外力F ,图(b)显示物块与小车第1 s 内运动的v -t 图象.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小物块与平板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B .恒力F =0.5 NC .小物块与小车间的相对位移x 相对=6.5 mD .小物块向右滑动的最大位移是x max =7.7 m 答案 ABD解析 由题图(b)知,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Δv 1Δt =2-01 m/s 2=2 m/s 2a 2=Δv 2Δt =2-111m/s 2=-9 m/s 2对小车:μm 2g =m 1a 1,对小物块:-(F +μm 2g )=m 2a 2, 解得μ=0.4,F =0.5 N ,故A 、B 正确;根据题图(b)可知,在t =1 s 时小车和小物块的速度相同,两者不再发生相对运动,相对位移等于图中三角形的面积,x 相对=112 m =5.5 m ,C 错误;在0~1 s 内小物块向右滑动的位移x 1=2+112m =6.5 m当小车与小物块的速度相等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3=Fm 1+m 2=53m/s 2, 当速度减小到0时,整体向右发生的位移为x 2=222×53m =1.2 m所以小物块向右滑动的最大位移是x max =x 1+x 2=7.7 m ,故D 正确.9.(多选)(2020·山东济南市期末)如图9所示,倾角为37°的足够长斜面,上面有一质量为2 kg 、长8 m 的长木板Q ,木板上下表面与斜面平行.木板Q 最上端放置一质量为1 kg 的小滑块P .P 、Q 间光滑,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3.若P 、Q 同时从静止释放,以下关于P 、Q两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 )图9A .P 、Q 两个物体加速度分别为6 m/s 2、4 m/s 2B .P 、Q 两个物体加速度分别为6 m/s 2、2 m/s 2C .P 滑块在Q 上运动时间为1 sD .P 滑块在Q 上运动时间为2 s 答案 BD解析 对P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P g sin 37°=m P a P解得:a P =g sin 37°=6 m/s 2对Q 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Q 的支持力、摩擦力和P 对Q 的压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Q g sin 37°-μ(m P +m Q )g cos 37°=m Q a Q ,解得:a Q =2 m/s 2,故A 错误,B 正确;设P 在Q 上面滑动的时间为t ,因a P =6 m/s 2>a Q =2 m/s 2,故P 比Q 运动更快,根据位移关系有:L =12(a P -a Q )t 2,代入数据解得t =2 s ,故C 错误,D正确.10.(2020·广东广州市一模)如图10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F =8 N 的水平拉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 0=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 m/s 2.求:图10(1)放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答案 (1)2 m/s 20.5 m/s 2 (2)1 s (3)2.1 m解析 (1)对小车和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的加速度:a m =μg =2 m/s 2小车的加速度:a M =F -μmg M=0.5 m/s 2(2)由:a m t =v 0+a M t 得:t =1 s ,所以速度相同时用的时间为1 s. (3)在开始1 s 内小物块的位移:x 1=12a m t 2=1 m最大速度:v =a m t =2 m/s在接下来的0.5 s 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FM +m=0.8 m/s 2这0.5 s 内的位移:x 2=vt ′+12at ′2=1.1 m所以通过的总位移x =x 1+x 2=2.1 m.11.如图1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间紧密接触,每个木板质量M =0.6 kg ,长度l =0.5 m .现有一质量m =0.4 kg 的小木块,以初速度v 0=2 m/s 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图11(1)小木块滑上第二个木板的瞬间的速度大小; (2)小木块最终滑动的位移(保留3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 m/s (2)0.670 m解析 (1)木板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为F f1=μ1mg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 f2=μ2(2M +m )g 因为F f2>F f1,所以木块运动时,木板静止不动设木块在左边第一个木板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μ1mg =ma 1 小木块滑上第二个木板的瞬间的速度为v ,则v 2-v 02=-2a 1l代入数据解得:v =1 m/s(2)木块滑上第二个木板后,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μ1mg -μ2(M +m )g =Ma 2设木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v 1时,用时为t ,则有: 对木块:v 1=v -a 1t 对木板有:v 1=a 2t解得:v 1=0.1 m/s ,t =0.3 s此时木块运动的位移x 1=v +v 12t =0.165 m木板的位移x 1′=v 122a 2=0.015 m木块在木板上滑动的长度为x 1-x 1′<l达到共速后,木块和木板一起继续运动,设木块、木板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3,位移为x 2,μ2(M +m )g =(M +m )a 3 v 12=2a 3x 2解得x 2=0.005 m小木块滑动的总位移x =l +x 1+x 2=0.670 m.。
三年高考2019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9 力学计算题(含解析)
专题19 力学计算题【2018高考真题】1.如图所示,钉子A、B相距5l,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物块,另一端绕过A固定于B.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细线上C点,B、C间的线长为3l.用手竖直向下拉住小球,使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此时B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松手后,小球运动到与A、B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向下运动.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53°=0.8,cos53°=0.6.求:(1)小球受到手的拉力大小F;(2)物块和小球的质量之比M:m;(3)小球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物块M所受的拉力大小T.【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1)53F Mg mg=-(2)65Mm=(3)85mMgTm M=+()(4885511T mg T Mg==或)(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回到起始点.设此时AC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重物受到的拉力为T 牛顿运动定律Mg–T=Ma小球受AC的拉力T′=T牛顿运动定律T′–mg cos53°=ma解得85mMgTm M=+()(4885511T mg T Mg==或)点睛:本题考查力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解答第(1)时,要先受力分析,建立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直角坐标系,再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列式求解;解答第(2)时,根据初、末状态的特点和运动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要注意利用几何关系求出小球上升的高度与物块下降的高度;解答第(3)时,要注意运动过程分析,弄清小球加速度和物块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因小球下落过程做的是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刚好为零,所以小球沿AC方向的加速度(切向加速度)与物块竖直向下加速度大小相等。
2.如图所示,悬挂于竖直弹簧下端的小球质量为m,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下.经过时间t,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变为向上.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该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解析】取向上为正方向,动量定理mv–(–mv)=I且解得3.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
2019-2020学年度最新版本高考二轮物理复习专题-弹簧问题(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版本高考二轮物理复习专题-弹簧问题(附答案)(附参考答案)高考动向弹簧问题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借助于弹簧问题,还能将整个力学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起来,因此弹簧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历年全国以及各地的高考命题中以弹簧为情景的选择题、计算题等经常出现,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能量守恒问题、功能关系问题等知识点的理解,考察了对于一些重要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弹簧弹力的特点:弹簧弹力的大小可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在弹性限度内),即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与原长相比的伸长量或缩短量,不是弹簧的实际长度)。
高中研究的弹簧都是轻弹簧(不计弹簧自身的质量,也不会有动能和加速度)。
不论弹簧处于何种运动状态(静止、匀速或变速),轻弹簧两端所受的弹力一定等大反向。
弹簧的弹力属于接触力,弹簧两端必须都与其它物体接触才可能有弹力。
如果弹簧的一端和其它物体脱离接触,或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突然被剪断,那么弹簧两端的弹力都将立即变为零。
在弹簧两端都保持与其它物体接触的条件下,弹簧弹力的大小F=kx与形变量x成正比。
由于形变量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这种情况下,弹力的大小不会突然改变,即弹簧弹力大小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点与绳不同,高中物理研究中,是不考虑绳的形变的,因此绳两端所受弹力的改变可以是瞬时的。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例.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1g/k1B.m2g/k2C.m1g/k2D.m2g/k2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1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1 + m2)g/k2,而m l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2g/k2,因而m2移动△x=(m1 + m2)·g/k2 -m2g/k2=m l g/k2.参考答案:C此题若求m l移动的距离又当如何求解?二、与分离问题相关的弹簧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被弹簧弹出,这两个物体在什么位置恰好分开?这属于临界问题。
高考物理力学综合实验题汇编 2019高考真题(共8题,有答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综合实验题练习(共8题,有答案)高考物理力学综合实验题汇编2019高考真题(共8题,有答案)1.某同学利用图(a)的装置测量轻弹簧的劲度系数。
图中,光滑的细杆和直尺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一轻弹簧穿在细杆上,其左端固定,右端与细绳连接;细绳跨过光滑定m=)。
弹簧右端连滑轮,其下端可以悬挂砝码(实验中,每个砝码的质量均为50.0g有一竖直指针,其位置可在直尺上读出。
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绳下端挂上一个硅码,调整滑轮,使弹簧与滑轮间的细线水平且弹簧与细杆没有接触;②系统静止后,记录砝码的个数及指针的位置;③逐次增加砝码个数,并重复步骤②(保持弹簧在弹性限度内):④用n表示砝码的个数,l表示相应的指针位置,将获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在图(b)中补齐数据点并做出图像__________。
-图线的斜率α表示,(2)弹簧的劲度系数k可用砝码质量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及l n9.80m/s,则本实验中k=________N/m(结果保表达式为k=________。
若g取2留3位有效数字)。
2.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A.电磁打点计时器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选填“A”或“B”).(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v A =______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 点的距离为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 =212A Mv 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 算出.多次测量,若W 与ΔE k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3.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 滑下后从Q 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 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A .斜槽轨道光滑B .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 .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 .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坐标系.a .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 点,钢球的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 轴时_____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 轴与重锤线平行.b .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 、B 、C 三点,AB 和BC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 ,测得AB 和BC 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 1和y 2,则12y y ______13(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A .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 .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 .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________.A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 .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5.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6.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7.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使用下列实验器材.(1)A 、 1.2m 的细线 B 、 2m 的弹性绳 C 、 带孔的小铁球 D 、 带孔的软木球 E 、光电门传感器应选用哪种绳________,应选用哪种球________,光电门的摆放位置为________(选填“最高点”或“最低点”)(2)右图为光电门传感器电流强度I 与t 的图像,则周期为(________)A 、 1tB 、21t t -C 、 31t t -D 、41t t -(3)甲同学用秒表做该实验,但所得周期比该实验得到的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8.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1)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____A .弹簧秤B .重锤线C .打点计时器(2)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的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____A .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B .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C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D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3)若用频闪摄影方法来验证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记录下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在测得x 1,x 2,x 3,x 4后,需要验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频闪周期为T ,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是____A .1x TB .2x 2TC .3x 3TD .4x 4T6 参考答案1.(1); (2)mg k a=; 109N/m 2.B 乙 0.31(0.30~0.33) 远大于3.BD 球心 需要 大于 0v =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4.A 0.233 0.755.A 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9.76.sin cos g a g θθ- 0.35 7.A C 最低点 C 开始计时时,秒表太早按下,测量时间偏长,周期偏大8.B ACD 4332211x x x x x x x -=-=-= D。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1.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的直径PQ沿竖直方向,其半径R的大小可以连续调节,轨道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其位置N始终与圆心O等高。
质量M = 1 kg、长度L = 3 m 的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车上表面与P点等高,小车右端与P点的距离s = 2 m。
一质量m = 2kg的小滑块以v0 = 6 m/s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小车,当小车与墙壁碰撞后小车立即停止运动。
在R取不同值时,压力传感器读数F与1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滑块与小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滑块到达 P 点时的速度v1;(2)图乙中a和b的值;(3)在1R>3.125m-1的情况下,小滑块落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左端的最小距离x min。
2.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 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10 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 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3)如果开始将物块放在长木板右端时两物体均静止,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28 N,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均与上面一样,并已知长木板的长度为10.5 m,要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时间的范围.(答案可以用根号表示)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质量m=1kg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4N作用下,由斜面底端从静止开始运动,2s后撤去F,前2s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取g=10m/s2,sin37°=0.6,cos37°=0.8)(1)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去力F后1.8s时间内小物体的位移.4.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60°、长为L1=2m 的倾斜轨道AB,通过微小圆弧与长为L2=m的水平轨道BC相连,然后在C处设计一个竖直完整的光滑圆轨道,出口为水平轨道上D处,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小球从距A点高为h=0.9 m的水平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弹出,到A点时小球的速度方向恰沿A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球与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g取10 m/s2.(1)求小球初速度v0的大小;(2)求小球滑过C点时的速率v C;(3)要使小球刚好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圆轨道的半径为多大?5.同学设计出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置于水平弹射器内,压缩弹簧并锁定,此时小球恰好在弹射口,弹射口与水平面AB相切于A点,AB为粗糙水平面,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弹射器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BC为一段光滑圆弧轨道.(O′为圆心,半径 ,与O′B之间夹角为,以C为原点,在C的右侧空间建立竖直平面内的坐标xOy,在该平面内有一水平放置开口向左且直径稍大于小球的接收器D, ,(1)某次实验中该同学使弹射口距离B处处固定,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刚好到达C处,求弹射器释放的弹性势能;(2)把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将弹射器水平向右移动至离B处L2=0.8m处固定弹射器并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将从C处射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处坐标;(3)每次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水平移动弹射器固定于不同位置释放小球,要求小球从C处飞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位置坐标y与x的函数关系式.6.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
2019年高考物理各章节考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年高考物理各章节考题及答案第一单元:物体受力分析一、力的概念1、力:力是。
力不能。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2、力的效果:使受力物体的或发生变化,或。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检验力的存在与否,上述两种效果可以独立产生,也可以同时产生。
3、力是矢量,在三要素:。
要完整的表述一个力既要说明它的大小,又要说明它的方向。
为形象、直观的表述一个力,我们一般用来表示力的,这各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用不同的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力;二是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图示要求严格,而力的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做出标度。
4、力的分类:在力学中按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可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6、力的测量用。
二、重力1、产生:是由于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 .重力的大小可用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者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3、重力的方向:。
4、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 5 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测定其重心的位置。
因为重心为一等效概念,所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之内。
如圆环的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三、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一是二是。
3、弹力的方向:一是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2019高考物理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专题1-7)
2019高考物理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专题1-7)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1.(2019全国 Ⅰ 卷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答案】C【解析】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
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1:1::2:2....,可知212t t ==+2134t t <<,选C 。
【方法技巧】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对于竖直上抛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以速度为零的时刻逆向分析,使用逆向思维法求解某些物理量,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专题二 相互作用1.(2019全国Ⅱ卷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
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取10m/s 2。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kg B.kgC .200 kgD.【答案】A【解析】物块在固定斜面上做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力平衡,所受合力为零。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力示意图如图则 T =f +mg sin θ, N =mg cosθ,又f =μN ,带入数据解得:m =150kg ,A 选项符合题意。
2.(2019全国 Ⅲ 卷16)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
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1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2为 m/s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若用来计算物○3a a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
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其中,得T
s s v n n n 21++=s T 1.05015=⨯=
=,=,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因为,,所以可判断物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56v v >67v v <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
其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因为公式
5v 6v 7v 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T
s s v n n n 21++=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cm 00.2s =∆间的距离应该为,但图中,01.1300.201.11s 5667=+=∆+=s s 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加速度
cm 00.2s =∆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所以。
s m aT v v /20.11.000.200.156=⨯+=+=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求平均值,所cm s 00.260.460.63=-=∆cm s s s s 00.2)(3
1321=∆+∆+∆=∆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得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
ma =mg μg a μ=(此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a f mg =+μf m
f 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
因为所以的测量值偏大。
a a >'g a =μ
【答案】(1)①6和7,②,,③2.00,偏大
s m /00.1s m /16.1【点评】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纸带数据处理及测摩擦因数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难度:难。
处理打点计时器纸带的题目很多,但设问: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的题目在高考中第一次出现,考生很可能根据纸带表面数据,认为7和8之间的距离开始小于6和7之间的距离而错填7和8,只有计算了6和7之间的理论距离(如果一直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大于实际距离之后才能正确判断。
此题物理情景依旧,但设问是创新的。
【扩展】求在6和7之间什么时刻开始做减速运动?
【解法1公式法】设在6之后时刻开始做减速运动,有t 67226)1.0(2
1-)1.0(21s t a t v at t v m =--++其中at
v v m +=6将,,代入解得s m v /20.16=2/00.2s m a =m s 1228.067=s
t 04.0=【解法2图像法】6到7之间的图像如下:
t v -
根据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有
1228.0)1.0(2
16.122.1=-⋅++⋅+t v t v m m 其中,解得。
t v m ⨯+=22.1s t 04.0=从1到11的速度图象如下:
【题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 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
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 A) 当 F < 2 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 B) 当 F = 52μmg 时, A 的加速度为13
μg ( C) 当 F > 3 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2μg
【解析】AB 之间的摩擦力,B 与地之间的摩擦力,所以mg f μ21=mg f μ232=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D 正确,此时。
所g m f f a Bm μ2121=-=
mg ma F μ233==以当时,AB 一起相对地面运动,所以A 错误。
即mg F μ2
3<Bm ma f F 21+>F
时,AB 有相对运动,C 正确。
当时,AB 一起相对地面运动,mg μ3>mg F μ2
5=
A 的加速度,
B 正确。
g m f F a A μ3122=-=
【答案】BCD 【点评】本题要先判断AB 一起相对地面运动和A 、B 有相对运动的条件,所以要先做D ,后做A 、B 、C 。
【扩展】画出A 、B 的加速度随力F 变化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