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 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 >>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2)本题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10g的钩码较好,故A正确.故选:A(3)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50×10﹣3×9.8×0.4J=0.196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 k=Mv2=0.2×1.22J=0.144J.故答案为:(1)C;(2)A;(3)0.196,0.14415.(2016•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
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部分力学实验专题(含解析)
力学实验专题一、实验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44.0分)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______。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即可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
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3)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若F表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F1、F2的合力,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4)由于实验室器材不足,小黄做实验时,只拿到了一个示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
小黄很想做实验,于是他在实验室的角落中,找到了另一个弹簧测力计,但不知示数是否准确。
请你帮助小黄,设计一个尽可能简单、方便的实验...........,验证新找到的弹簧测力计是否准确。
你可以使用实验室中的常见器材。
请简要地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
(2)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两种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两木块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__(填“乙”或“丙”)更合理。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和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 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 >>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 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2)本题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10g的钩码较好.故A正确.故选:A(3)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50×10﹣3×9.8×0.4J=0.196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 k=Mv2=0.2×1.22J=0.144J.故答案为:(1)C;(2)A;(3)0.196.0.14415.(2016•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②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AB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③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
(word版)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文档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21?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局部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s2,s3,s4,s5,,那么小车的加速度a=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m/s.〔结果均保存两位有效数字〕2.〔2021?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假设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屡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A、天平B、秒表C、米尺.3.〔2021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 m=50g 的重 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局部:① 实验操作:,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 x ,x , ② 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 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 2 x ,x ,x cm ,x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 ,那么重锤运动的加 3 4 5 6第1页〔共8页〕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m/s 2〔计算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4.〔2021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 〔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 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F 2以及〔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 的Oc 〕.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 a .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 F 的图示 b .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 F 1、F 2的合力F ′ 〔4〕关于该实验考前须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C .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 90°.5.〔2021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 O 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 他还应该记录下 . 〔3〕图乙中的 F 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 F ′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 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第2页〔共8页〕6.〔2021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入相应的字母〕②假设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那么〔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屡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7.〔2021?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m/s 2〔计算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第3页〔共8页〕〔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 ①所示的a ﹣F 图线.那么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f= N ;小车质量M= kg .假设该小组正确 完成了步骤〔 1〕,得到的 a ﹣F 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②〞、“③〞或“④〞〕.8.〔2021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 b 〕所示,自 A 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那么打E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 /s ,小车的加速度为 m/s 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 a 和质量M 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假设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 a 和拉力F 的关系,应该保持 定 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 a ﹣F 图象,如图〔c 〕所示,那么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9.〔2021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 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 表示〕、刻度尺等,请答复以下问题:〔1〕为了完本钱实验,以下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 . A .低压直流电源 B .秒表 C .天平〔附砝码〕 D .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 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 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本钱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那么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下图的纸带,其中 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 f ,0、1两点间的距离用x 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 x 2表示,那么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m/s 2.如果f=10Hz ,x 1,22〔保存两位 x ,那么加速度的值应为a=m/s小数〕第4页〔共8页〕〔5〕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那么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 关于小车的质量 M 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10.〔2021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 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 O 为抛出点,那么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 .〔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 L=5cm ,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 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m/s ;B 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m/s ;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 〔如图丙,以 O 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 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 Y 轴的正方向, g 取10m/s 2〕.11.〔2021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的装置如图 1所示,在实验前应 .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 C .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 .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 O ,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 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 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 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 A 球水平飞出;同时 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 总是同时落地.那么这个实验 A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 ①条 B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 ②条 C .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12.〔2021?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 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 功可记作W 、2W 、3W 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v ,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功W0 W2W3W 4W5W6W﹣v/〔m?s 1〕第5页〔共8页〕〔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填答案前的字母〕. .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 .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 W ﹣v 2图象.〔3〕根据图象 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 .13.〔2021?蔡甸区校级一模〕 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 一个光电门 B ,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 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 传感器下方 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 A 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 ,如图乙所示,那么 d = mm . 〔2〕以下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为哪一项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 .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应使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 .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 M 和A 、B 间的距离L 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 ,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t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 .作出“t ﹣F 图象〞2 ﹣F 图象〞B .作出“t2﹣图象〞 C .作出“t D .作出“t=3s 图象〞14.〔2021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下图实验装置.请答复下列问题:第6页〔共8页〕〔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假设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 ,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A .10gB .20gC .30gD .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 50g 的钩码,在屡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为;打下第n 点时 小车的速度大小为.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 那么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J ,小车动能的增量为J .〔2,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15.〔2021?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拟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 .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 .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②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 、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以下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A .交流电源B .刻度尺C .天平〔含砝码〕③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 ,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分别为h 、h 、h .AB C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设重物的质量为 m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E p =,动能变化量△E k =.④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A .利用公式v=gt 计算重物速度B .利用公式v= 计算重物速度C .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阻力的影响.没有采用屡次试验去平均值的方法. ⑤根据以下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h ,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 ,描绘v 2﹣h 图象,并做如下判断:假设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那么重物下落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 16.〔2021?泉州二模〕某同学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实验装置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 〔1〕接通电源释放重物时,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操作中存在明显不当的一处是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 A 、B 、C 、D 、E 、F 为计数点,测得点A 到B 、C 、D 、E 、F 的距离分别为 h 1、h 2、h 3、h 4、h 5.假设电源的频率为 f ,那么打E 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 E =;〔v 2〕与距离〔h 〕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 〔3〕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值,并在画出速度的二次方那么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m/s 2.〔保存3 位有效数字〕第7页〔共8页〕17.〔2021?吉林校级模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m1=50g、m2=150g,取2,那么〔结果均保存两位有效数字〕①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m/s;J;由此可②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K P 以验证.第8页〔共8页〕。
专题1.25 测量动摩擦因数(能力篇)(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物理实验)第一部分物理力学实验专题1.25 测量动摩擦因数(能力篇)1.(6分)(2020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1所示,是测定小物块与水平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一种方案,将带有曲面部分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水平部分合适位置安装光电门,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将带有挡光片的小物块从曲面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光电门记录挡光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小物块停止的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x,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图2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2)若用图象法计算动摩擦因数,应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填x t-、1tx-或21tx-);(3)在(2)的情况下,得到图象斜率为k,则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图1 图2【参考答案】(1)0.425cm(2分);(2)(2分);(3)(2分)【名师解析】(1)图示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为4.25mm;(2)小物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由运动规律得,故应作出图像;(3)由,,该直线的斜率为k,故动摩擦因素的表达式为。
2.(2020全国I卷高考模拟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将木块从倾角为θ的木板上由静止释放,与位移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描绘出了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中的曲线②所示。
图中木块的位置从x1到x2、从x2到x3的运动时间均为T。
(1)根据图乙可得,木块经过位置x 2时的速度v 2=________,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
(2)现测得T =0.1 s ,x 1=4 cm ,x 2=9 cm ,x 3=16 cm ,θ=37°,可求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力学实验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新题一、选择题1.(09·广东理科基础·17)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解析: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 正确;与l的截据表示原长则a的原长比b的短,A错。
2.(09·广东理科基础·1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高50Hz),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
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M?xN?(M?N)at,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
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vB?2xAC,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
2t3.(09·全国卷Ⅰ·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关系曲线。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中物理⼒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中物理⼒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1)图22⑴为甲、⼄两同学⽤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
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数为mm ,⼄同学测得的⽰数为mm 。
(2)⽤测量的物理量表⽰动量守恒应满⾜的关系式: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P E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板倾斜构成固定斜⾯,斜⾯B 处装有图b 所⽰的光电门.(1)如图c 所⽰,⽤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释放后沿斜⾯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字母d 、t 表⽰);(3)测得A 、B 两处的⾼度差为H 、⽔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当地的重⼒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明同学利⽤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属⼩球在⼀定⾼度h 由静⽌释放,⼩球正下⽅固定⼀台红外线计时01234012345455045可动刻度固定刻度固定刻度器,能⾃动记录⼩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 ,改变⼩球下落⾼度h ,进⾏多次重复实验.此⽅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便快捷. (1)⽤螺旋测微器测⼩球的直径如图⼄所⽰,则⼩球的直径d =________mm ; (2)为直观判断⼩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个图象________;A.h -t 图象B.h -1t 图象C.h -t 2图象D.h -1t 2图象(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明发现⼩球动能增加量12m v 2总是稍⼩于重⼒势能减少量mgh ,你认为增加释放⾼度h 后,两者的差值会________(填“增⼤”“缩⼩”或“不变”).4.某同学⽤如图甲所⽰的装置测滑块与长⽊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板⽔平固定在桌⾯上,⽊板左端固定挡板上连接⼀轻质弹簧,长⽊板上A 、B 两点安装有光电门,滑块放在长⽊板上,靠近轻质弹簧.(1)⽤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的宽度,读数如图⼄所⽰,则挡光⽚的宽度d =________ mm. (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压缩弹簧,将弹簧压缩到适当的程度松⼿,滑块在弹簧弹⼒的作⽤下向右滑去,滑块离开弹簧后分别通过A 、B 两点的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上挡光⽚通过A 、B 两点光电门的时间Δt 1和Δt 2,则滑块通过A 点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B 点的速度为________(⽤物理量的字母表⽰).(3)通过改变滑块压缩弹簧的程度⼤⼩进⾏多次实验,测出多组滑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v A和v B,作出v2A-v2B图象,若图象与v2A轴的交点为a,重⼒加速度为g,要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________,若此需要测出的物理量⽤x表⽰,则滑块与长⽊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题中给出的字母表⽰).5.⼩明⽤如图所⽰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含答案与解析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高考物理力学实验)组卷老师:莫老师一.实验题(共50小题)1.如图1所示的(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现用该装置完成测定木块运动加速度a(1)下例实验照片中是否有实验错误、不合理或不必要之处?若存在问题,请指明问题所在.(2)如图2所示为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认为最能反映木块匀变速运动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助于减小实验的误差A.选用输出电压稳定性更佳的稳恒电源B.选用输出电压变化周期更稳定的交流电源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长木板平行D.实验中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远小于木块的质量ME.实验前先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如图丙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 和E,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对应的测量x C值和计算速度v C值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3)实验小组通过绘制△v2﹣s图线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图乙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2﹣s图线.(4)实验小组绘制的△v2﹣s图线的斜率k=(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下列做法中对于提高实验结果精度有利的是A.选用尽可能光滑的木板B.选用质量尽量小一些的砝码桶C.开始时让小车尽可能接近打点计时器D.细绳保持与木板平行②图乙为该小组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已知数据可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若实验中采用的交流电频率低于50Hz,则计算结果与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不变”).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如图1,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求:(1)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D=m/s,打点计时器在打B、C、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图2中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v﹣t图象,并从中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5.图甲所示为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图乙为实验中选取的一段纸带,其中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①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和;A.打点前需要平衡摩擦B.若是电火花计时器,应该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D.该宴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刻度尺②计数点2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m/s,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甲同学用图①所示装置测量重物的质量M.初始时吊盘上放有5个槽码,吊盘与每个槽码的质量均为m0(M>m0)在吊盘下固定纸带,让其穿过打点计时器.先调整重物的高度,使其从适当的位置开始下落,打出纸带,测得其下落的加速度.再从左侧吊盘依次取下一个槽码放到右侧重物上,让重物每次都从适当的高度开始下落,测出加速度.描绘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与加在其上的槽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计算出重物的质量M.请完成下面填空:(1)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②,则纸带的(填“左端”或“右端”)与吊盘相连.若已知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且s1=1.60cm,s2=2.09cm,s3=2.60cm,s4=3.12cm,s5=3.60cm,s6=4.08cm,则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2)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与加在其上的槽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可能是图③中的(填字母代号)(3)若算出a一n图线的斜率为k,则计算重物质量的表达式为M=(用k、m0、g等表示)(4)乙同学说直接让重物拉着左边5个槽码下落,测出加速度,一次就可算出M的值了,乙同学的说法(填“对”,“错”),与乙相比,甲同学做法的优点是.7.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固定在木板上靠近物块处,光电门B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b)所示,d=cm;(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位置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运动至B所用的时间t,再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则表示滑块在A至B段的的大小;(3)保持光电门A的位置不动,逐步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 位置弹开,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值,并用米尺测量A、B之间相应的距离s.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填“偶然”或“系统”);(4)若用﹣t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c)所示,该图线在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速度的大小;用作图法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8.一组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的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光电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卡尺的刻度如图(乙),则小球的直径为cm.(2)某次实验中小球的上边缘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表示为,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3)严格来说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此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试验时通过电磁铁控制小铁球从A处自由下落,小铁球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并遮挡两个光电门B、C,B、C光电门测得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1、t2,用刻度尺测量出B、C光电门的高差h.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新式游标卡尺(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39mm等分成20份)测得小铁球直径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mm;(2)重力加速度g与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的关系为:g=.(3)写出一条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10.利用图1所示的装罝可测出滑块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中的位罝可移动,当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运动到光电门乙所需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罝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当时重力加速度g取9.8m/s2)(m/s)请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滑块沿斜面下滑时做匀加涑运动,则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炔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中已经上画出﹣t图线:(3)由所画出﹣t的图线可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4)为了进一步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填写选项前的字母序号)A.滑块的质量mB.光电门甲、乙之间的高度差h或水平距离xC.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甲的时间t1D.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乙的时间t2.11.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光电门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可使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的小球释放器和网兜组成.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和计时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距离h.(1)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测得小球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2)根据实验数据作了如图2所示﹣t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为k,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a,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2.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计算可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①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后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E.选取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加速度大小.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②如图2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离起始点O较远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距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以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I)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小车的运动是.14.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打下的一段纸带,打点时电源频率是50Hz,经测量A、B、C三点分别到O点的长度是10.20cm、14.71cm、19.21cm,其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那么质点上OC段平均速度是m/s;打B点时的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重力加速度,同时研究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他认为如果实验中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相对误差(×100%)不超过5%,即可认为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请你帮他完成以下问题.(1)该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纸带,他选取了纸带上清晰连续的8个实际的点来进行数据分析,这8个点分别标记为A、B、C、D、E、F、G、H,各点与A点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则G点速度的表达式为.(2)该同学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算出B、C、D、E、F的速度,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v2﹣x图,由图可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g=m/s2.(3)如果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为g0=9.80m/s2,通过计算相对误差可知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填写“守恒”或“不守恒”).16.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圆盘加速转动时,角速度的增加量△ω与对应之间△t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β(即β=).我们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游标卡尺、纸带、复写纸来完成下述实验:(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①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当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②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匀加速转动;③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Ⅰ.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半径如图乙所示,圆盘的半径r为cm;Ⅱ.若打点周期为T,圆盘半径为r,x1,x2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初、末两点),则圆盘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Ⅲ.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大小为rad/s2;Ⅳ.如果实验测出的角加速度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1条).17.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有答案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点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2。
3.掌握使用速度—时间图像求加速度的方法。
4.掌握使用逐差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图2.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电源。
(2)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f=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化,对应打点时间间隔也会发生变化。
3.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点方法是一样的,时间间隔均为0.1 s。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若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x为一恒量,即Δx=aT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若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5.由纸带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n=x n+x n+12T来计算。
6.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x4-x1 3T2,a2=x5-x23T2,a3=x6-x33T2,然后取平均值,即a=a1+a2+a33=x4+x5+x6-(x1+x2+x3)9T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在数据处理时可以对纸带重新分段,把6段距离分为“前三”和“后三”,“后三”减“前三”也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时间间隔为3T。
(2)图像法利用v n=x n+x n+12T求出打各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v-t图像,用v-t图像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学实验(有答案)
高中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
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
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
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等。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用画图法求出合力F。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1.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Y SL,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A.N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如图(a)和图(b)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3)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作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D11.98(11.96~12.00均正确) 3.999(3.998~4.000均正确)319.1 3.0×106 Pa橡皮筋受力发生的形变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遵循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的规律【详解】(1)[1]根据表达式Sk YL=得kLYS=已知k的单位是N/m,L的单位m,S的单位是m2,所以Y的单位是N/m2,也就是Pa,故D项正确。
(2)[2][3]刻度尺从零开始,橡皮筋的尾部接近12.00,则读数估读为11.98 cm;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3.5 mm,转动部分读数为49.9,故读数为3.5 mm+49.9×0.01 mm=3.999 mm。
(3)[4]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像求出劲度系数为k=15.00.047N/m=319.1 N/m[5]根据Sk YL=可得62319.10.1198Pa 3.010Pa0.0039993.14()2kLYS⨯===⨯⨯(4)[6]当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即不再遵循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的规律,故图线发生弯曲。
高考复习(物理)专项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和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和练习题(含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 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 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功W 0 W 2W 3W 4W 5W 6Wv/(m•s﹣1)0 1.00 1.41 1.73 2.00 2.24 2.45(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及讲解####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 纸带- 重锤- 米尺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连接电源。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重锤。
3. 释放重锤,让纸带上打满点。
4. 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根据公式 \( s = \frac{1}{2}gt^2 \),其中 \( s \) 为下落距离,\( g \) 为重力加速度,\( t \) 为时间。
由于打点计时器的周期\( T \) 是已知的,可以通过 \( t = \frac{s}{\frac{1}{2}gT^2} \) 来计算 \( g \)。
注意事项:- 确保纸带平整,避免弯曲影响测量结果。
- 释放重锤时,确保其自由下落,不受外力干扰。
#### 实验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实验目的:1. 观察弹簧的形变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2. 验证胡克定律 \( F = -kx \)。
实验器材:- 弹簧- 测力计- 刻度尺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一端,另一端挂上测力计。
2. 逐渐增加测力计上的重量,记录刻度尺上的形变 \( x \) 和测力计的读数 \( F \)。
3. 绘制 \( F \) - \( x \) 图像,分析数据。
数据处理:通过图像斜率 \( k \) 来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若图像为直线,说明\( F \) 与 \( x \) 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注意事项:- 避免弹簧超出弹性限度,以免损坏。
- 确保每次测量时,弹簧的初始状态一致。
#### 实验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动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 滑块- 光电门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安装光电门计时器。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A.停表、天平、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停表、天平C.天平、刻度尺、光电计时器D.停表、刻度尺、光电计时器2.以下是粤教版物理课本必修一中的四幅有关实验的插图,请问哪一个实验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A. B.C. D.3.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测量时间的是()A.B.C.D.4.如图(甲)所示,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
在图(乙)中,用于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F 1、F 2、F 3三力共同作用,静止于O 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 。
撤去F 1、F 2,改用一个力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 点,如图(丙)所示。
图(乙)和图(丙)中圆环要拉到O 点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A .使两次拉橡皮条时小圆环的拉力大小相同B .使两次拉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方向相同C .使两次拉橡皮条时小圆环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1x 、2x 、3x 、4x 、5x 、6x 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的长度,下列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A .34x x T+ B .342x x T+ C .23454x x x x T +++D .162x x T+ 6.为研究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某同学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物块,物块通过细线连接固定在试验台上的力传感器,如图力(a )。
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b )。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整理(非常详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s,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 5t/ss/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仪器(见实验原理图).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让其自然下垂,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3.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4.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量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1、x2、x3、x4、x5.钩码个数长度伸长量x钩码质量m弹力F0l0=1l1=2l2=3l3=五、数据处理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六、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有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画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光滑的曲线.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 ,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 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以F 1和F 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 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 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的图示.3.比较F 与F ′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 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 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七、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 1、F 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 的误差ΔF 也越大.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见实验原理图)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作出a -F 图象和a -1m图象,确定其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四、实验步骤 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 ′和小车的质量m . 2.安装:按照如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1)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号码. (2)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 ′,重复步骤(1). (3)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 (4)描点作图,作a -F 的图象.(5)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重复步骤(1)和(3),作a -1m图象.五、数据处理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时,计算各次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的合力)及对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2.填入表(二)中.3.4.以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 与F 成正比.5.以a 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过原点,就能判定a 与m 成反比.六、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打点的纸带匀速运动.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 ≫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需采用国际单位. 七、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 ′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偶然误差: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探究动能定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四、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五、数据处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 ,则v =x T(其中T 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 -v 和W -v 2图象(“W ”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 ∝v 2.六、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 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七、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八、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v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两根. 四、实验步骤1.安装置:按实验原理图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次~5次实验.3.选纸带:(1)用mgh =12m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2)用12mv 2B -12mv 2A =mg Δh 验证时,只要A 、B 之间的点迹清晰即可选用.,五、验证方案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gh n 和12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n=12v 2n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2.算出12v 2B -12v 2A 的值.3.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AB =12v 2B -12v 2A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绘出12v 2-h 图线,若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六、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v 2n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七、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率v 、v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 =m 1v 1+m 2v 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 1v ′1+m 2v ′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二.实验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 1、m 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 运动,小车B 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 =ΔxΔt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如图所示.(6)连接ON ,测量线段OP 、OM 、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 1OP =m 1OM +m 2ON ,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练习(含答案)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含答案)(时间:45分钟)1.(重庆理综,6(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
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广东汕头市4月第二次模拟)如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如下:(1)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________并记录为F。
(2)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水平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甲),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________。
(3)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F1、F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
(4)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________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
3.(长春质量监测)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出两光电门间距离L②平衡摩擦力即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沿长木板向下运动,且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③取下细绳和沙桶,测量沙子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并记录④把小车置于靠近滑轮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先后通过光电门甲和乙时显示的时间,并计算出小车到达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和运动的加速度⑤重新挂上细绳和沙桶,改变沙桶中沙子的质量,重复②~④的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宽度d=________ cm。
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精品拼搏 高中物理必抓力学实验基础(答案)一、六个基本实验I :3.尽量使各点分布在所画出的直线上,可允许少数点分布于直线两侧,明显偏离直线的点可舍去. II :1. 校准零点 2. 相同 3. 过大;过小 4. 保持不变III :2. 平行 3. 靠近打点计时器 4. 打点稳定;立即关闭电源IV :1. ① 不要 :②无需 2.远大于V :1. 匀速运动 2. 相对均匀 3. 同一 ;静止VI :1.竖直;竖直 2. 接通电源;松开纸带 3. 体积较小;质量较大 4. 小于 5. 不能;不能二、 (1)DCBA (2)0.1 (3) (4)三、【详解】(1)9 mm +12×0.05 mm =0.960 cm 。
(2) 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B 时的瞬时速度v A =d Δt A ,v B =d Δt B ,A 、B 间位移为s ,由2as =v 2B -v 2A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 2。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 T ,对物块、重物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则mg -F T =ma ,F T -μMg =Ma ,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属于实验方法粗略,这样会引起系统误差。
答案:(1)0.96 (2)12s ⎣⎢⎡⎦⎥⎤⎝ ⎛⎭⎪⎫d Δt B 2-⎝ ⎛⎭⎪⎫d Δt A 2 (3)mg -(M +m )a Mg (4)系统误差 四、【详解】1.本次实验是在竖直面内做的实验,所以需要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秤调零,故选择B 。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很小的,所以不能用力拉,C 错误。
为了检验两个弹簧秤是否相同,要将两只弹簧秤水平互钩对拉,然后进行读数比较,故选择D 。
2.本实验中,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性是通过悬挂同一水杯来体现的。
只要O 点静止,无论停留在何处,即实现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
故C 步骤多余。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力学实验全解精讲精练含解析
专题8.2 力学实验汇编(精讲精练)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例1、刻度尺的读数;图1【答案】6.51cm(6.51cm、6.52cm都对)【解析】刻度尺的读数说明①刻度尺的读数是需要估读的,估读的原则是要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也就是分度值的后一位。
②在本题中所示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是毫米(mm),所以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mm)的后一位;③图1中下面条带的长度应读为:6.51cm,或65.1mm,读数中的“5”是毫米(mm)“1”是估读的,也就是最小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的读数形式一定是x.xx(cm)或x.x( mm)。
例2、刻度尺的读数图2【答案】6.25cm【解析】图2中A、B 两点的距离式中的“5”是估读的。
例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3【答案】6.730mm【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说明:①螺旋测微器是需要估读,螺旋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所以当估读到下一位时需要估读到千分位;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S=X+N×0.01;S 为最终读数,X为主尺的读数,N 为螺旋尺的读数(需估读)图3的读数为:6.5+20.3×0.01=6.703mm式中20.3的“3”是估读的;③螺旋测微器的最终读数形式为x.xxx(mm).例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4【答案】4.700mm【解析】图4的读数为:4.5+20.0×0.01=4.700mm例5、游标卡尺的读数说明图5【答案】22.40mm【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说明:①游标卡尺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但要满足与最小分度值的精确度一致性原则;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不同,读数形式则不同。
②游标卡尺的读数形式为:S=X+N.f , S为最终读数,X 为游标尺“0”刻线对应的主尺的读数;N为游标尺上除“0”刻线外第多少个与主尺上某一细线对齐的细线,f为分度值(0.1、0.05、0.02)分度值的划分要看游标尺上小格子的数目;游标尺上有50个小格子的为50分度,50分度最小分度值为游标尺上有20个小格子的为20分度,20分度最小分度值为游标尺上有10个小格子的为10分度,10分度最小分度值为③、 5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X(mm)2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X(mm)1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mm),准确记住各刻度尺最终的读数形式,是估读问题的最终法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
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P E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01234012345455045可动刻度固定刻度固定刻度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 ,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________mm ;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A.h -t 图象B.h -1t 图象C.h -t 2图象D.h -1t 2图象(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小明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12m v 2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你认为增加释放高度h 后,两者的差值会________(填“增大”“缩小”或“不变”).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水平固定在 桌面上,木板左端固定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长木板上A 、B 两点安装有光电门,滑块放在长木板上,靠近轻质弹簧.(1)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d =________ mm. (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片,用手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压缩弹簧,将弹簧压缩到适当的程度松手,滑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滑去,滑块离开弹簧后分别通过A 、B 两点的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上挡光片通过A 、B 两点光电门的时间Δt 1和Δt 2,则滑块通过A 点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B 点的速度为________(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3)通过改变滑块压缩弹簧的程度大小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滑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v A和v B,作出v2A-v2B图象,若图象与v2A轴的交点为a,重力加速度为g,要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________,若此需要测出的物理量用x表示,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为装有挡光片的钩码,总质量为M,挡光片的挡光宽度为b,轻绳一端与A相连,另一端路过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m (m<M)的重物B相连。
他的做法是:先用力拉住B,保持A、B静止,测出A的挡光片上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然后由静止释放B,A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光电门可测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算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将其视为A下落h(h>>b)时的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1)在A从静止开始下落h的过程中,验证以A、B、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题目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由于光电门所测的平均速度与物体A下落h时的瞬时速度间存在一个差值Δv,因而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系统增加的动能(选填“大于”或“小于”);(3)为减小上述Δv对结果的影响,小明同学想到了以下一些做法,其中可行的是A.保持A下落的初始位置不变,测出多组t,算出多个平均速度然后取平均值B.减小挡光片上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C.增大挡光片的挡光宽度bD.适当减小挡光片的挡光宽度b(4)若采用本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某实验小组利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A.挂上钩码,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B.打开速度传感器,取下轻绳和钩码,保持A中调节好的长木板倾角不变,让小车从长木板顶端静止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速度传感器1和速度传感器2时的速度大小v1和v2;C.重新挂上细绳和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A到B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述方案做实验,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2)若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A.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B.长木板的倾角θC.两传感器间的距离lD.小车的质量M(3)根据实验所测的物理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光电数字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实验主要操作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②测量小车释放处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x;③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数字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④改变x,测出不同x所对应的挡光时间t。
(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时的结果如图,则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__mm;(2)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a =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3)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x 、t 数据,可绘制图象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如果图象的纵坐标为x ,横坐标为21t,实验中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d 、k 表示)。
8.为了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圆弧形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A 为桌子右边缘,O 点为A 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第一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且其末端与桌子右边缘A 对齐,滑块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地面的P 点,如图甲所示;第二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左侧,测出其末端与桌子边缘A 的距离为L ,滑块仍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地面的Q 点,如图乙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1)实验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填写选项前面的字母) 。
A .滑槽顶端距桌面的高度hB .桌面距地面的高度HC .O 点到P 点的距离d 1D .O 点到Q 点的距离d 2E .滑动的质量m(2)根据已知量和测量的量,可以得出动摩擦因数的μ表达式为μ= 。
(3)如果该同学在进行第二次实验时,滑块没有滑出桌面,测得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 ,则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 。
9.为验证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某同学利用DIS 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8甲所示,图中A 为电磁铁,B 为光电门,有一直径为d 、质量为m 的金属小球通过AA电磁铁从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单位是毫秒.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且小球直径d远小于A、B间的距离H.(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 m.(2)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1t2-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该图线斜率的理论值k=_____ (ms)-2·m-1.(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ΔE 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答出一条原因即可).1. ⑴.3.505(3.503~3.507均可)(1分),3.485(3.483~3.487均可)(1分);.(2分) (2分)2 (1)0.52(2)dt(3)gH-μgL=d22t2答案(1)17.806(17.804~17.808均可)(2)D(3)增大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17.5 mm+30.6×0.01 mm=17.806 mm(2)减小的重力势能若全部转化为动能,则有mgh=12m v2,小球通过计时器时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看做瞬时速度,故v=dt ,联立可得h=12g(dt)2,故作h-1t2图象,D正确.(3)由于实验中存在空气阻力,所以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12m v 2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若增加释放高度h ,则阻力做功增大,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增加,所以两者的差值会增大.答案 (1)2.60 (2)d Δt 1 d Δt 2 (3)AB 间的距离 a2gx解析 (1)主尺读数为2 mm ,游标尺读数为12,由图知该游标尺为二十分度的卡尺,精度为0.05 mm ,故测量结果为:d =2 mm +12×0.05 mm =2.60 mm. (2)根据公式v =x t 可知:A 点的速度为v A =d Δt 1,B 点的速度为v 2=dΔt 2.(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 2A -v 2B =2μgx 可知,v 2A=v 2B +2μgx ,因此还需要测量AB 间的距离. 由题意知2μgx =a ,解得μ=a2gx.23.(1)2))((21)(tbm M gh m M +=-(3分);(2)大于(2分);(3)D (2分);(4)小于答案 (1)否 (2)ACD (3)mgl =12M v22-12M v 21解析 (1)小车在重力、斜面弹力、摩擦力、细线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挂上钩码后小车的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3)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则有: mgl =12M v 22-12M v 21,所以要测量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 、两传感器间的距离l 和小车的质量M .(1)2.55 (2分) (2)222d a xt =(2分) (3)22d k(2分) 【命题立意】以测量加速度为实验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解析】(1)略(2)tdv =,x v a 22=得222d a xt =(3)由222at d x = 可知,斜率a d k 22= ,所以k d a 22=22.(1) BCD (2)(3)答案 (1)4.700×10-3 (2)0.89 (3)受到空气阻力或者H 测量值偏大(任意答出一条原因即可)HLd d 42221-HSd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