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新实用技术大全教材课程
中医实用技术指南pdf(3篇)
第1篇第一章:概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体系。
中医实用技术指南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临床医生及中医药从业者提供一套实用的技术参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2.1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物质和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和五行来概括。
阴阳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则代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相互关系。
2.2 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认为人体内部有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3 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内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
第三章:中医诊断技术3.1 四诊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体味等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病情;切诊是通过脉诊、舌诊等来判断病情。
3.2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脉象的观察来判断病情。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滑、涩等。
3.3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舌头的颜色、形态、苔质等来判断病情。
第四章:中医治疗技术4.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它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草药等。
中药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4.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4.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增强体质的目的。
4.4 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第五章:常见病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5.1 感冒感冒是常见病证,中医治疗以疏风解表为主,常用中药如银花、连翘、薄荷等;西医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3
贴敷疗法治疗疾病
n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等肺系疾病, 每年农历三伏期间使用。
n 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喘息 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 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 者加天突。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4
贴敷疗法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 讲
主要内容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疗法 穴位贴敷 耳压疗法 熏洗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常见病应用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 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 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4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春
一、概 念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
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
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
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
“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
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
编辑版ppt
30
5、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 烧灼感、疼 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疱等反应,可 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6、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的皮肤 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 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 体质者,对某种贴敷药物出 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 :就诊。 7、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进行 敷药。小 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 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 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 处理后,外用无 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重点解读
“一切……”这个自然段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好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 句和排比句,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写出了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
重点解读
2.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 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重点解读
4.春风图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 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中医技术操作PPT课件
-
74
推拿的由来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 杌”,至今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沿用按 摩这一名称。
英文:massage.
推拿名称最初见于明代,当时的《小儿 推拿秘诀》《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 书》等就把按摩改为推拿,这标志着推拿 发展的一大飞跃.
-
75
推拿发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三、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 四、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86年) 五、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六、近现代时期(公元1911年)
灸法、拔罐法、推拿法、 中药熏洗法
安徽省中医院三病区: 刘凤选
2010.6.18
-
1
中 艾灸法
医 拔罐法
护 推拿法
理 技
中药熏洗
能
-
2
灸法
-
3
灸,灼烧的意思。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 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 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 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医学入门》说:“凡病药 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
-
76
推拿疗法的名词解释
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 用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刺激患者 的体表的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加 以特定的肢体活动,从而防治疾病的一 种外治法。
-
77
推拿疗法的特点
操作方便 适应范围广 疗效显著 施术安全 容易推广 保健强身
-
78
推拿的作用基本原理
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 周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 45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
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
中医实用技术--5
直接灸
艾炷灸 艾灸法 间隔灸: 悬起灸 艾条灸 灸法 实按灸
发泡灸
非化脓灸 隔姜、蒜、盐、药饼 回旋灸 温和灸 雀啄灸 雷火针、太乙针
温针灸
温灸器灸 非艾灸法 灯火灸 天灸
胡桃壳灸
温盒(筒)灸 苇管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2.3灸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二)扶阳固脱 (三)消瘀散结 (四)防病保健
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1.4针刺原理及主治
各种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疼, 胃痛,痛经
疏通经络
氺湿,风湿性关节炎,肥胖
化痰饮
失眠,多梦等神志病 急救(人中,井穴,)
安神、醒神
补益: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祛邪:水沟,十宣,耳尖,曲泽
扶正祛邪
损美性疾病,皮肤病
活血
胃火牙疼:泻内庭
• 根据需要,在颈项、肩背部可行强刺激重拿,以达开窍、发汗之效;可行轻 重交替性、节奏性、连续性、舒适柔和的拿揉操作,以求舒筋活络之果。可根 据需要,边拿边循序移动。
4.3例:拿法
临床应用 作用部位:本法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四肢及腹 部。 功效:疏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解痉止 痛、软坚散结、开窍发汗等。 主治:临床上常与其他手法配合治疗颈椎病、落 枕、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外感头痛、腹痛、半 身不遂、骨化性肌炎、高血压、运动性疲劳等病 证。
• • • • • • •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三)调理脾胃臂单举 (四)五劳七伤向后瞧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七)攒拳怒目争气力 (八)背后七颠诸病消
4.2成人推拿手法
手 法 分 类
4.3例:拿法
操作要领
中医实用技术-月经不调
❖ 实验室检查:卵巢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主要通过 BBT测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内分泌测定等。
四、月经过多 1、临床表现 ❖ 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病程长
❖ “内寒血涩可致经水来少,治以四物汤加桃仁、 红花、丹皮、葵花。”——《医学入门》
(五)经期延长
❖ “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其经 血。”——《诸病源候论》
❖ “经事延长,淋漓不断,下之无固摄之权,虚 象显然”。——《沈氏女科辑要》
三、讨论范围
❖ (一)月经先期相当于西医学月经失调中的 月经频发。
❖ 辅助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 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可有助于明确诊 断。
【辨证论治】
一、气虚
❖ 主证:所致月经不调主要临床表现类型为月经先期、 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证见经量多、色淡、质稀。 或见月经先期而至,或见经期延长。伴见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面色晄白,四肢不温,纳呆食少,便溏。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缓。
❖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 处方举例: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炙甘草
加减:
❖ 若月经过多或正值经期,去当归,加艾叶炭、 炮姜炭、棕榈炭以固涩止血。
第十章 常见妇科病的诊疗技术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概述】
一、概念 ❖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或经量、经期超出正
常范围。临床表现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 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 少、经期延长。
二、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培训课件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13
❖ 选用器具
玻璃火罐:5号罐4个、4号罐4个、3号罐2 个;火把一支; 95% 医用酒精;盛洒精容器 一个;酒精灯或打火机一个;乳液介质一瓶; 注射器和碘汀(皮肤起泡时用);湿毛巾一块。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4、每次选取2-4穴(相当每穴注入1.5-3毫升)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21
❖ 注射间隔和疗程
3-4天注射一次,4-5次为一疗程,疗 程完后中断10天,据病情需要再注第二疗程。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22
❖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应注意严格消毒。 2、首次接受治疗者,应尽量采用卧位,以 免发生晕针。
3、关节囊、大血管周围及胸腹腔内,不宜 注射。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8
之二:平衡火罐疗法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9
❖ 取位原则:(绝大部分治疗在背部)
1、取中为主:躯体为主,四肢为辅
2、胸,腹,盆腔的器官的治疗,以背,腰,骶为 主;前病以取后背为主(脊神经后根-华佗夹脊穴, 膀胱经)
3、据疾病的发病阶段取位: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 取健侧;反之,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取患侧。
4、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及神经 痛、膀胱炎、月经不调,可循经选穴或按以痛为腧、脊髓神 经分布、敏感点几种取穴原则综合取穴。
5、上肢部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疾病,于颈椎 部选穴选点;下肢部的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于腰骶 部选穴或敏感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点)方法结合应用。
传统治疗方法新技术
11
❖ 补泻原则:
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2、顺经络为补,逆经络或垂直为泻 3、清还为补,重疾为泻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针灸艾灸PPT课件
4、简便取穴法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 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 “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 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 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 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 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 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 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 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 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的作用
扶正祛邪
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 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孔合
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泉
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 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 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 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 所有的疾病。 瘢痕灸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 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走(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
小肠
经 表 腑 经 经
阴经
里
阳
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奇 经 八 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灸拔罐刮痧课件
❖ 4. 顽固性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 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刮痧板的形状
❖ 椭圆形(呈椭圆形或月 圆形,边缘光滑)、方 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 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 线形,呈方形)、缺口 形(边缘设置有缺口)、 三角形(呈三角形)、 梳形(呈梳子状)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艾灸适应范围
❖ 1. 关节性疾病: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 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 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 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 2.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 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 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注意事项
❖ 施灸时,要注意灸火温度和病人耐受情况,不可过量。 ❖ 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 对于昏迷、局部知觉愚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防止过分灼伤,
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 水泡的处理:如水泡不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
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 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维护,也可在数日内 痊愈。 ❖ 均应忌酒、鱼腥等食物。 ❖ 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
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 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 3.环境: 温暖适宜
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
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 2.操作:艾条灸
注意事项
1.时间:下午、晚上 2.患者体位:仰卧位 3.环境:不宜太热
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少商
少商 (手太阴肺经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
耳尖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
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
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
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 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 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 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2024/8/7
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中医技术操作PPT课件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 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 单,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 况,并签名。
8、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 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七、注意事项: 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2、拔罐时应采取
(4) 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 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 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 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5) 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 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 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 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 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 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 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液备用。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
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 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 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松开止 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 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 出,放于弯盘中
1. 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 1-3天贴治一次。
2.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 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 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 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 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 敷脐疗法 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 泡之品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培训课件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10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
蚀、松动的针具。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11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 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14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12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
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 精棉球脱碘。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13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
23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连续地上下提插;
2024版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中医学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阐述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 验,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核心 思想。
藏象学说
介绍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 互关系,强调脏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 的重要性。
阴阳五行学说
解释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 何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防 治。
脏腑经络学说
命名规则
中药命名多根据其形态、颜色、气味、功效或产地等特征,如人参、黄连、麻 黄等。
常用中草药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寒、热、温、 凉)和五味(酸、苦、甘、辛、 咸),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四气 五味,决定了其独特的功效和适
用症状。
归经与升降浮沉
中药归经表示药物对某脏腑经络 的选择性作用,升降浮沉则反映 药物作用趋向性,有助于指导临
脏腑的分类与功能
详细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生理功能,解释经络在人体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阐述脏腑与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如何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
病因病机理论
01
02
03
病因的概念与分类
介绍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等不同类型的病因。
其他非药物治疗技术简介
1 2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人体穴位,从 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的一种治疗 方法。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的 一种治疗方法。
食疗 食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利用食物 的药性来调节机体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目的。
中医最新实用技术大全
大肠养生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调整,可采用中医按摩手 法如推腹来调理大肠功能。
膀胱养生
及时排尿,避免憋尿,可采用热水袋热敷等方法 缓解膀胱紧张。
三焦养生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可采用中医导引术如六 字诀来调理三焦功能。
CHAPTER 05
中医临床应用
常见病治疗
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引起, 治疗感冒的实用技术包括针灸、 拔罐、刮痧等,以疏风散寒、解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 汤剂、针灸、食疗等,以养阴润燥、活血化瘀。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调理冠心病的方法包括中药 汤剂、针灸、推拿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亚健康管理
失眠
失眠是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之一 ,中医管理失眠的方法包括中药 汤剂、针灸、推拿等,以养心安 神、调和气血。
望诊辅助设备
总结词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望诊 的准确性和效率,减轻医生的
工作负担。
高清望诊镜
利用高清摄像头和高倍放大镜 ,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 的舌质、舌苔等细节。
自动望诊仪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 ,自动分析患者的面色、眼色 等特征,为医生提供参考信息 。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
将望诊结果进行数字化记录和 整理,方便医生进行回顾和分
望诊
利用高清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患者 的面色、舌质、舌苔等进行数字化分析, 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问诊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患者信息的快速录入借助语音识别和数据分析技术,对患者的 声音、气息进行自动分析,帮助医生判断 病情。
脉象分析系统
总结词
2024版年度中医技术培训ppt全新
经络系统
经络是连接脏腑、体表和全身各部 位的通道,负责传输气血、调节机 响, 共同构成人体复杂的生理系统。
6
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病因
中医将疾病的原因归纳为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方 面。
辨证施治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辨别疾病的证候类型,根据辨证结果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经 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
2024/2/2
现状概述
中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 泛认可和应用,成为重要 的医疗保健资源。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 医将与现代医学更加紧密 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 出更大贡献。
4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概念
阴阳是中医哲学的基础, 代表事物的两个对立面,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024/2/2
中医药将更加注重科研创新
未来中医药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研创新,加强中药药理、制剂、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中 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THANK YOU
2024/2/2
33
针灸治疗原则与配穴方法
03
介绍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如补虚泻实、清热温寒等,以及配
穴方法,如远近配穴、俞募配穴等。
19
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
01
02
03
04
头部穴位
如百会、太阳、风池等,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2024/2/2
胸背部穴位
如膻中、肺俞、心俞等,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等病症。
腰腹部穴位
中药制剂研究 改进传统中药制剂工艺,提高药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里配合
表
手阳明 经
手少阳 经
手太阳 经
足阳明 经
足少阳 经
足太阳 经
里
手太阴 经
中医实用技术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官 窍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 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 定循行路线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络脉
别络(大络)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连属部分 外连 十二皮部
3.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 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指 第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手厥阴 经
手少阴 经
足太阴 经
足厥阴 经
足少阴 经
4.走向与交接规律
走向规律
《灵枢·逆顺肥瘦》 说:“手之三阴,从 脏走手;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
交接规律
1.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 经在四肢部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 头面部相接 3.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 体表标志法 ➢ 骨度分寸法 ➢ 手指比量法 ➢ 简便取穴法
1.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如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2.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 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 定位的方法。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 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5.流注次序
三、奇经八脉
概念
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 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是经 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 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 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 位。俗称“穴位” 。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4、肩髃
定位:肩部三角肌 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峰前下 方凹陷中。
主治:①肩臂痛 上肢不遂 ②瘰疬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胆木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 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3.背俞穴、募穴 含义
俞穴、募穴主要用于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 的组织器官病变。俞穴多用于脏病;募穴多用 于腑病。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②咽喉肿痛 ③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0.8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原穴)
定位:手背第一、二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 桡侧中点处。
1、合谷 (原穴)
主治:①头痛 眩晕 面瘫 面肿 齿痛 牙关紧闭 目赤肿痛 鼻渊 鼻衄 咽喉肿痛 耳聋 耳鸣 ②热病 多汗 无汗 ③妇科病:闭经 滞产 ④上肢痿痹 手指挛痛 ⑤腹痛 便秘
内属 ——五脏六腑
二、十二经脉
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下肢——足
内侧——足三阴经 外侧——足三阳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4.简便取穴法
手太阴肺经
1.中府(肺的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
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①咳嗽 气喘
②胸痛 胸部胀满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
0.5~0.8寸,不宜向内 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 胸。
2.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前线
下 肢
中线 后线
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注: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在前,足太阴经在中;内踝上八寸以上, 足太阴经在前,足厥阴经在中。
头面部
前面
侧面 后面
部位 面额部 面颊部 耳颞部
头顶、枕项部
经脉分布 手足阳明经 手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二、腧穴的分类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五、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 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1.五输穴
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 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 合五个穴位。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孕妇慎用。
3、曲池(合穴)
定位:肘横纹外侧 端,屈肘,当尺 泽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
3、曲池(合穴) 主治:①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面瘫 ②皮肤病:荨麻疹 全身瘙痒 湿
疹等 ③热病 高血压 ④上肢不遂 肘臂疼痛无力 ⑤腹痛 腹泻
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1.名称和含义
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 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 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2.分布规律
部
经脉分布
位
内侧(阴经)
外侧(阳经)
上 肢
前线 中线
后线
手太阴经 手厥阴经 手少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