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
长江中下游—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长江中下游—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成因闫峻【期刊名称】《华东地质》【年(卷),期】2022(43)4【摘要】中国中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大别造山带广泛发生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火山岩均集中在中间阶段,时代分别为135~127 Ma和133~125 Ma。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个中生代火山盆地发育高钾钙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和中基性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岩。
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富集Sr-Nd-Hf同位素,具有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指示地幔源区地壳组分的加入。
其中,中基性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大洋板片析出的含水熔体交代,晚阶段的超碱质火山岩起源于类似交代介质交代的软流圈地幔,指示岩浆源区的加深。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包括高钾钙碱性系列和超钾质系列,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高度富集Sr-Nd-Hf同位素,具有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
其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起源于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交代介质为印支期深俯冲的华南陆壳析出熔体,而晚阶段的超钾质火山岩起源更深,是深俯冲的华南陆壳在高压下,多硅白云母分解产生熔体交代的地幔源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幔源火山岩记录了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的直接物质贡献,而大别造山带地幔源区记录了印支期俯冲陆壳的信息。
两个构造单元火山岩早、晚阶段均表现出岩浆源区的加深,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了古太平洋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及俯冲板片的回卷(约130 Ma),而大别造山带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卷的动力学机制下,发生造山带的垮塌和岩石圈的拆沉。
【总页数】16页(P375-390)【作者】闫峻【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相关文献】1.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2.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3.东秦岭-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部早古生代变质火山岩系特征及其形成环境4.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5.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燕山构造亚阶段花岗岩及其岩浆作用研究新进展_张盼盼
收稿日期:2018-01-08作者简介:张盼盼(1993—),男,浙江东阳人,硕士在读,地质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
摘要:华南早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大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强度和广度上都胜于其他时期的花岗岩作用,它不仅与华南多期多阶段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引起区域内钨等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
前人对华南地区早燕山期花岗岩及其地质演化特征研究由来已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南早燕山期花岗岩为研究对象,总结华南早燕山构造亚阶段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早燕山期各侵入阶段花岗岩的耦合关系及其岩浆演化特点与成因类型,以得出华南早燕山构造亚阶段花岗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该区花岗岩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研究新进展;早燕山期花岗岩;华南中图分类号:P58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8)02-0009-05ZHANG Panpan 1,ZHENG Yulin 2,GUO Jing 1(1.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Southern China early Yanshan period grani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uthern China great granite province,itseffect is better than granite in the strength and breadth of the other period,it not only with the Southern China multi-stage of crustal movement and tectonic plates are closely related,but also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regional tungste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n large scale.The predecessor to the Southern China region in the early Yanshan period granite and its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long-standing,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in Southern China early Yanshan period gran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petrology,geochemistry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China Yanshan tectonic stage summary of early sub granite,and its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mat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early the Yanshan period granite intrusion stage,research progress to come to Southern China as early as the Yanshan tectonic sub stage granite,for the future study of granite in this area to provide the feasibleadvice.new progress in research;early Yanshan granites;south China华南燕山构造亚阶段花岗岩及其岩浆作用研究新进展张盼盼1,郑瑜林2,郭靖1(1.东华理工大学,南昌33001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华南大地构造位置属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其范围主要包括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及两者之间的加里东褶皱带,以及毗邻海域在内的整个中国南方大陆(图1),且地块与相应基地是统一的。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的报告,800字本文将介绍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论述进行简要的总结。
大别造山带历史上的演化可以用地层学的手段进行大致分析,在大别造山带演化史中,根据地层学和构造学特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大裂谷期(Paleoeogene)、逆冲期(Neogene)和抬升期(Quaternary)。
在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大裂谷期,也就是花岗岩活动期,期间出露大量花岗岩,其成分可分为老花岗岩系(Paleoeogene Granites)、新花岗岩系(Neogene Granites)和现代花岗岩系(Quaternary Granite)。
老花岗岩系主要分布在新汪(Neo-Wang)、碛桂(Qinggui)和新洪(Neo-Hong)地区,其特征是具有A系(A-type )特征,如高钾、低钙;其产地特征是具有节理、断层和构造背景,可以认为是在构造背景下发生节理成岩作用的产物。
新花岗岩系则主要分布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其特征是具有I系(I-type)特征,如中钙、低钾、低镁、低钆等;其产地特征是具有节理和断层,可以认为是受构造背景影响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最后,现代花岗岩系则主要分布在大别造山带的西部,其特征是具有S系(S-type)特征,如高钙、低镁、低钾、低钆等;其产地特征是存在着大量的断层和大型的构造背景,因而可以断定是受伴随构造活动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综上所述,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多方面的地质特征表明,大别造山带正处于构造背景下的节理式成岩作用和岩浆活动的演化过程之中,而生代花岗岩类成分就是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成分,其时空分布可以作为验证造山带演化的有力依据。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
首先,概述了大别造山带演化的过程;其次,分析了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最后,总结了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之间的关联性。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属性的岩浆事件制约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属性的岩浆事件制约惠博;董云鹏;孙圣思;孙娇鹏;张菲菲;何登峰;黎乙希【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2(96)9【摘要】黄陵地区新元古代侵入杂岩可为研究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关键信息。
依据岩石组合及分布特征,可将黄陵杂岩划分为黄陵庙岩套、三斗坪岩套、大老岭岩套和晓峰岩套四个单元。
本文以黄陵杂岩的围岩崆岭杂岩中花岗片麻岩、黄陵庙黑云母花岗岩和三斗坪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结果表明,崆岭杂岩花岗片麻岩原岩年龄为1978±13 Ma,且记录了2.5 Ga的构造-热事件。
黄陵庙黑云母花岗岩和三斗坪闪长岩分别形成于815±9 Ma和813±6 Ma,与黄陵庙岩套和三斗坪岩套的侵位时限基本一致。
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资料,认为黄陵杂岩主要形成于863~794 Ma,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通过综述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认为黄陵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提出扬子板块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长期的俯冲-增生造山过程。
【总页数】17页(P3034-3050)【作者】惠博;董云鹏;孙圣思;孙娇鹏;张菲菲;何登峰;黎乙希【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2.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矿物成分和铂族元素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和构造环境的制约3.扬子板块西南部古元古代岩浆及变质事件——兼论扬子板块对Nuna超大陆事件的响应4.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典型中酸性岩浆事件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5.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新元古代大陆弧岩浆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2005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4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5)02-0099-09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Ξ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陆建军(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摘 要 文章在总结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发生了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且都在燕山期。
其中,第一次发生在燕山早期的180~170Ma,以赣东北和湘东南的Cu、Pb-Zn、(Au)矿化为代表。
第二次发生在燕山中期的第二阶段(约150~139Ma),主要是南岭及相邻地区以W、Sn、Nb-Ta等有色-稀有金属矿化为主的成矿作用。
第三次是发生在燕山晚期125~98Ma的以南岭地区Sn、U矿化和东南沿海地带的Au-Cu-Pb-Zn-Ag矿化为代表的成矿作用。
华南地区中生代这3次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是该地区岩石圈发展演化的产物,它们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壳-幔相互作用、深部热和流体的参与有着成因上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地质学;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岩石圈演化;华南;综述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东部中生代的大规模成矿作用或成矿大爆发(毛景文等,1999;华仁民等,1999)已引起了普遍重视,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蓬勃开展。
中生代在地球历史中虽然仅占较短时间,但毕竟也长达1.6亿年。
在这段时间里,并非自始至终都发生着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那么,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发生的呢?笔者在近年来研究以南岭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过程中,总结了大量前人的资料,提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发生了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1 燕山早期的Cu、Pb-Zn、(Au)大规模成矿作用1.1 印支期华南地区未发生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华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运动主要是从印支造山运动开始的。
(258±6)~(243±5)Ma发生了以Sibumasu地块与印支板块-华南板块的碰撞增生为代表的印支构造运动,并在245Ma左右造成东特提斯洋的关闭(Carter et al.,2001)。
花岗石的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花岗石的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运动期次多,岩浆活动频繁,广泛形成于各个地质时代,发育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岩浆岩系列和深变质岩类,为中国的花岗石矿床提供了广阔的找矿前景。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已探明和已开发的花岗石矿床总体上可以分为岩浆型花岗石矿床和变质型花岗石矿床两大类。
其时空分布各有不同。
(一) 矿床的时空分布1.岩浆型花岗石矿床由高温岩浆侵入地壳的不同部位,经冷凝结晶而成,与围岩呈突变侵入关系,具有较典型高温熔融体冷凝而形成的结构特点。
此类矿床包括一系列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类,全国各大地质构造单元均有分布,以褶皱带为主;形成时代可分为前寒武、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期,其中燕山期和海西期花岗石矿床分布最为广泛。
(1) 酸性、中酸性岩浆岩中的花岗石矿床中国酸性、中酸性岩浆岩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分布十分广泛。
大多形成于海西期到燕山期。
海西期:分布于西北和东北北部,如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大兴安岭等褶皱系,多为大的花岗岩岩基。
印支期:主要分布在巴颜喀拉、甘孜、秦岭等褶皱系。
燕山期:遍及全国各地,特别集中在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等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常呈大的岩基。
酸性、中酸性岩浆岩类一般为浅成—中深成侵入相,岩体呈岩基、岩株、岩瘤产出,规模较大。
岩石多为浅色,浅灰、灰白、浅肉红色等,全晶质结构,在工艺上多属普通花岗石品种。
代表性矿床有福建寿宁花岗岩矿区等。
(2) 基性、超基性岩类花岗石矿床中国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包括辉长岩类和橄榄岩类,多沿深大断裂带产出,形成时代不一。
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呈脉状、岩瘤或岩株产出。
岩石色泽灰绿、灰黑、黑色,全晶质结构,在工艺上多属黑色花岗石系列,其中色调深、花纹典雅、质地新鲜、结构均匀、物理性能优良者属名优品种。
代表性产地有北京密云前寒武纪角闪二辉岩、福建松溪燕山期辉石闪长岩和福建邵武喜马拉雅期辉长岩等矿床。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关系探讨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关系探讨李洪奎;陈莉;韩廷宝;耿科;禚传源;梁太涛【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年(卷),期】2016(006)001【摘要】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其形成演化大致经历了强烈碰撞、俯冲和折返三个阶段,在三叠纪晚期完成最终拚合。
作为中国东部巨型断裂构造系统的郯庐断裂带,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和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的动力学背景,发生大规模左行平移并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错开,左行平移的最大距离在300 km左右,同时将郯庐左行剪切走滑断裂发育历史划分为五个发育阶段,重现了从特提斯体制向太平洋体制的复杂历史转化过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特征。
【总页数】11页(P44-54)【作者】李洪奎;陈莉;韩廷宝;耿科;禚传源;梁太涛【作者单位】[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兖州;;[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基于40Ar/39Ar构造年代学的约束[J], 武昱东;侯泉林2.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 [J], 侯泉林;武昱东;吴福元;翟明国;郭敬辉;李忠3.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 [J], 丁汝鑫;周祖翼4.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 [J], 邱检生;胡建;李真;刘亮5.西大别西北部浒湾变质带榴辉岩的年龄和性质及其对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多期演化的制约 [J], 吴元保;高山;刘小驰;杨赛红;邱华宁;杨启军;刘勇胜;袁洪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问题-徐夕生
高 校 地 质 学 报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8 年 9 月,第 14 卷,第 3 期,283-294页September 2008,Vol. 14, No.3, p. 283-294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问题收稿日期:2008-06-16;修回日期:2008-07-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313和40221301)资助作者简介:徐夕生,教授,岩石学专业;E -mail: xsxu@摘要: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具幕式多期次产出的特点,成因类型和形成过程错综复杂。
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是有鲜明特色的。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逐步认识了华南花岗岩-火山岩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架,初步认识到其多样性受控于不同的地壳基底物质成分、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等因素。
但由于华南地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少具体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空间和构造背景,甚至基础地质理论问题有待解析。
华南深部地质及围绕华南的构造边界条件对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的制约是目前的研究薄弱环节。
本文提出了与中-新生代地质有关的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1)三条低Nd模式年龄带及A型花岗岩;(2)四条火山岩带及壳幔相互作用;(3)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示踪;(4)花岗岩构造地质。
关键词:花岗岩;火山岩;壳幔相互作用;锆石Hf同位素;花岗岩构造;华南中图分类号:P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93(2008)-03-0283-12徐夕生(南京大学 成岩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Several Problems Worthy to be Noticed in the Research of Granitesand Volcanic Rocks in SE ChinaXU Xi -s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ther regions worldwide, the granites and volcanic rocks in southeast China show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episodical occurrences, complex genetic types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close affinity with metallogeny.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diversities of granites and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revealed. The diversities of the granites are due to different source rocks of crustal basement,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crust -mantle interactions. Because of the speciality and complication, the source rocks for the granites, tectonic settings of magmatism and related basic goelogical problem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 weaknes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granites and volcanics in SE China includes their genetic constraints affected by deeper geology and tectonic geodynamics around. The suggested research subjects related with Mesozoic-Cenozoic geology in SE China in this paper include: (1) A -type granites in three lower Nd model age belts; (2) distribution of four volcanic belts and crust -mantle interactions; (3) whole -rock Nd isotopes and zircon Hf isotope tracing; (4) granite structure.Key words: granite; volcanic rocks; crust -mantle interaction; zircon Hf isotopes; granite structure; SE China1 引言近十余年来,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为花岗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分析数据为解析花岗岩成因演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对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及其与W-Sn-Cu-U等多金属矿产的密切关系、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方面的认知更为深刻(周新民,2003),并愈来愈多地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同行参与华南花高 校 地 质 学 报14卷3期284岗岩-火山岩及其成矿的研究。
[精品]岩浆岩分期
岩浆岩分期中国岩浆活动频繁,自早至晚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10个岩浆活动期,延续时限大于2 500 Ma(表3-1)。
表3-1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简表各期尚可分出早、中、晚或早、晚亚期。
华南地区,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可细分出3个或2个阶段。
形成方式有侵入、喷溢、喷发、喷发-沉积等。
侵入岩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1 037 432 km2,单个岩体的规模及形态不一,多期或同期岩浆多次侵入或喷发叠加所成的复式岩体甚多。
岩浆活动强度、岩体产状、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
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到碱性岩均有。
每一类型尚有多种岩石和岩石组合(岩石分类、命名按国际地科联1989年推荐的QAPF分类及其命名方案)。
不同的岩浆期、岩浆成因、产状、岩性组合、岩石类型往往形成特定的矿产。
超基性岩出露面积约3 921 km 2,大多数是构成蛇绿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卡拉麦里、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区,甘—青的祁连山、青海祁曼塔格山、阿尼玛卿山,陕西勉县—略阳地区。
西藏地区主要见于两带:北带(班公错—改则—班戈—那曲—丁青沿澜沧江进入云南),南带(由师泉河、象泉河沿喜马拉雅山北坡向东至仲巴,又自藏东洞嘎向北东至墨脱向南东至中—印边境),云南哀牢山西侧以及澜沧江一带。
此外,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黑龙江新林和完达山,皖东南—赣东北以及台湾省东部也有超基性岩出露。
基性岩出露总面积约14 590 km 2,除了在基性—超基性岩带产出者以外,较为集中分布的有山西中条山、五台山,陕南秦岭,鄂北和鄂西北部出露的早、中元古代辉长辉绿岩墙群,川中、川南、滇北、黔西北、桂西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冀北、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白音图嘎的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侏罗纪—白垩纪基性火山岩,黑龙江五大莲池、牡丹江镜泊湖、吉林敦化—通化—长白—临江北东向分布的新近纪玄武岩,以及台湾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图3-1)。
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
文献标识 码 :A
F
文章 编 号 : 10 —4 3( 0 0)4 0 1 — 3 0 6 7 9 2 1 0 — 4 3 1
C
}
也
a
质 U
Co pa io fPr t l h As e bl g so e a o p cRo ksi m rs n o o oi s m a e fM t m r hi c t n t eDa i - u u Or g n a d t eLa eM e o o cM a ma i c s ca in h b e S l o e n h t s z i g tcRo k As o i t s o
带变质岩原岩组合 与闽浙沿 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所表现 出的高度相似性 ,无疑指示扬子板块北 东缘 在新元古时期应处于
g 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伸 展引张背景 。
a
关键词 :岩浆 岩组合 ;构造背景 ;大别— NNz  ̄ ;闽浙沿海 ;新 元古代 ;晚中生代 h
高 中图分类号 :P 8 ;P 4 58 52 校
m syu dr i b rnt n i e oe O , n io coi s c u s o so yr wti te T epooi s fh ot n el n yga icg e ss( r %)a dm n r lgt cra d r aes i n h m. h rtlh e l a i s v 8 e eo p l h t ot
ga icg ese n co i sc re p n cdca db scin o sr c s r s e t ey a db t fte aeo o r trz i rnt n is sa d e lgt or s o dt a ii n a i g e u o k , e p ci l, n oho m r f i e o v h Ne poeo oc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收稿日期: 2014-01-09; 改回日期: 2014-03-08 项目资助: 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编号: 1212011220369)、“南岭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编号:1212011120989)、“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号: 1212010633903)、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课题(编号: SinoProbe 0301)、“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编号: SinoProbe 0303)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 K1305)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陈毓川(1934−), 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研究。
通信作者: 王登红(1967−),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床地质等的研究。
Email: wangdenghong@卷(Volume)38, 期(Number)2, 总(SUM)141页(Pages)219~229, 2014, 5(May, 2014)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陈毓川, 王登红, 徐志刚, 黄 凡(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摘 要: 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 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
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 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 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 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 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 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
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花岗岩类
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花岗岩类王超;赵展;焦若鸿;王绪诚;许长海【摘要】大别造山带存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花岗岩类在成分上与准铝质岩一致,其锆石U-Pb与全岩Rb-Sr年龄为174~161Ma.这些岩体主要属于造山带中下地壳深部熔融、侵入之产物,具有晚造山挤压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出露面积与剥露深度的区域变化,主要与后期强烈的热窿伸展差异改造作用有关.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的挤压环境,还控制合肥盆地前陆挤压阶段(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以及南北两侧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西太平洋汇聚特性的急剧变化(侏罗纪末),是促成大别山造山根突发性拆沉事件以及区域伸展机制取代晚造山期挤压作用的根本原因,推测这种晚造山期挤压环境大致结束于~160Ma,即造山根突发性拆沉作用发生之时.【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8页(P8-15)【关键词】花岗岩类;晚造山期挤压;热隆伸展;大别造山带【作者】王超;赵展;焦若鸿;王绪诚;许长海【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郑州工业贸易学校,郑州,450007;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大规模高压/超高压(UHP/HP)岩石的出露,使得大别造山带成为研究碰撞过程与折返动力学的热点地区之一。
扬子板块斜向俯冲、碰撞华北板块,其俯冲深度沿造山带延展方向自西(20~30 km)向东(125 ~ 200 km)急剧增加[1],这一特征成为理解HP/UHP碰撞折返(T2-J2)以及热窿伸展(J3-K1)区域差异性的关键。
大别造山带HP/UHP峰变质作用形成于245~225 Ma,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是在195~225 Ma,HP/UHP单元于206~178 Ma剥露通过300°C等温面,并在170Ma±剥露至200°C深度附近[1~3]。
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
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陈汉宗;孙珍;周蒂【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03(022)002【摘要】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南中生代地层时代、岩性、岩相对比关系,重点综述了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华南中生代岩相时空变化总体上可分为3个区:东区(闽西南-粤东-粤北-粤中)、中区(粤西-桂东)、西区(滇西-滇东南).中区在早三叠世以后完全隆升成陆,仅局部有山间盆地碎屑沉积.海相地层集中于东西两区,但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海侵时间在东区为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西区为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海侵方向在东区来自东南,西区则为中特提斯滇缅海的一部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粤东海盆发育厚达5 000m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可能向南延伸到台西南盆地和南沙群岛东部,但它与南海西部围区的同时代海盆并不直接相通.【总页数】9页(P74-82)【作者】陈汉宗;孙珍;周蒂【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相关文献】1.华南沿海地区中生代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制约:琼粤闽浙镁铁质岩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研究 [J], 马晓雄;董传万;唐立梅;吕青;顾虹艳2.华南中生代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及其岩浆源区特征[J], 李晓峰;胡瑞忠;华仁民;马东升;武丽艳;齐有强;彭建堂3.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 [J], 丁汝鑫;周祖翼4.从定量岩相古地理学谈华南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J], 冯增昭5.华南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和迁移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 [J], 刘凯;厉子龙;徐维光;叶海敏;赵希林;胡逸州;周静;毛建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洪大卫;王涛;童英;王晓霞【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3(010)003【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华北地台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点,许多花岗岩和火山岩还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已积累的大量Sr、Nd同位素资料,从整个华北地台岩石圈的角度论证了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集的性质、富集地幔发生的时代及其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指出本区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形成是在Pangea超大陆裂解时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被拆沉的太古宙古老地壳重循环进入地幔改变了地幔成分所致,说明超大陆裂解、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和富集地幔形成之间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超大陆裂解伴随着大陆地壳生长和消亡(重循环)的大体平衡.结合全球地震层析资料,进一步探讨了由俯冲大洋残片转化的下地壳同古老克拉通地壳物质在花岗岩源区中的重要意义.【总页数】26页(P231-256)【作者】洪大卫;王涛;童英;王晓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长安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相关文献】1.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 [J], 钱青;钟孙霖;李通艺;温大任2.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 [J], 丁汝鑫;周祖翼3.桐柏山-大别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J], 颜代蓉;汪国虎;谭超;万能;叶琴4.俯冲大陆熔融: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J], 赵子福;郑永飞;黄洁5.西大别西北部浒湾变质带榴辉岩的年龄和性质及其对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多期演化的制约 [J], 吴元保;高山;刘小驰;杨赛红;邱华宁;杨启军;刘勇胜;袁洪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周建波;程日辉;刘鹏举;刘建辉【期刊名称】《地球科学进展》【年(卷),期】2004(19)5【摘要】中国大别—苏鲁造山带为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带,该带北缘和内部产有原岩时代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的浅变质岩。
这些浅变质岩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前寒武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大陆架沉积物,形成过程于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作用密切相关,与大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刮削形成的加积楔具有类似的动力学过程。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与折返过程,而且确定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位置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带的北部和苏鲁造山带的五莲—蓬莱群的北侧。
【总页数】7页(P736-742)【关键词】加积楔;大陆板块;浅变质岩;高压变质岩;大别-苏鲁造山带【作者】周建波;程日辉;刘鹏举;刘建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2.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3.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 [J], 邱检生;胡建;李真;刘亮4.俯冲大陆熔融: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J], 赵子福;郑永飞;黄洁5.大别造山带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信息——来自大理岩铅同位素的证据 [J], 刘富;周汉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中国东部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的大地构造交界带.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性,并根据1918~2005年间苏鲁-大别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1000余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系统研究了应力场的区域特征以及华北、华南地壳应力场构造分区,探讨了其动力学来源以及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大陆华北、华南地块地壳现代应力场和构造运动可以归结为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对运动,以及大陆板内区域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华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同时,受到从贝加尔湖经过大华北直到琉球海沟的广阔地域里存在着的统一的、方位为170°的引张应力场的控制.华北地区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均反映出震源应力场为ENE向挤压应力和NNW向张应力的共同作用.郯庐断裂带等华北地区的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带,表现为右旋走滑的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来自台湾纵谷的北西西向挤压应力控制了华南块体直至南北地震带南段东部地域的地壳应力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将中国东部大陆划分成华北、华南两部分的现代地壳应力场分界线,其西部大致与秦岭带相同,然而在大别及其以东地区则逐渐偏离大地构造带,到北纬30°后向东南偏转,在温州附近的北纬27°左右转为向东延伸,最终穿过东海直至琉球海沟.
作者:徐纪人赵志新 XU Jiren ZHAO Zhixi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 刊名:地质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80(12) 分类号:P5 关键词:苏鲁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震源机制解地壳应力场构造运动。
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对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的约束
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对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的约束郭锋;范蔚茗;王岳军;李超文;李晓勇;张宏福【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5(021)004【摘要】来自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石表现出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高度富集的放射成因Sr(ISr=0.7065~0.7090)和低放射成因Nd(εNd(t)=-19~-10)的同位素组成;同时它们显示出一定程度的Nb/Ta和Zr/Hf 内部分馏特征,反映其地幔源区曾受到了相对富金红石和CO2的熔体交代作用.我们倾向认为深俯冲陆壳在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熔体与地幔反应是形成大别-苏鲁地区造山带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重要机制.【总页数】6页(P1265-1270)【作者】郭锋;范蔚茗;王岳军;李超文;李晓勇;张宏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5【相关文献】1.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J], 薛怀民;马芳;宋永勤2.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和镁铁质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的TIMS和SIMS法定年结果比较 [J], 侯振辉;李曙光3.长江中下游地区蝌蚪山晚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岩石圈地幔性质与演化的制约 [J], 闫峻;陈江峰;谢智;杨刚;喻钢;钱卉4.大别造山带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榴辉岩有关问题的讨论 [J], 匡少平;凌文黎;张本仁5.大别造山带白鸭山A型花岗岩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熊富浩;马昌前;陈玲;刘彬;王连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徐惠芬;杨天南;刘福来;J.G.Liou【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1(75)3【摘要】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带南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选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 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宙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新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原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期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对花岗片麻岩也有影响.其中新元古代和印支期则是花岗片麻岩乃至大别造山带中两个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时期.【总页数】8页(P371-378)【作者】徐惠芬;杨天南;刘福来;J.G.Liou【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and Enviromerntal Sciences,Stanford University,Staford,CA 94305,US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相关文献】1.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北缘五莲断裂外侧浅变质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成因研究 [J], 张光辉;薛怀民;聂振龙;刘福来;谢悦波;许志琴;陈宗宇;程旭学;申建梅;王金哲2.高度演化的黄山A型花岗岩: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约束? [J], 薛怀民;汪应庚;马芳;汪诚;王德恩;左延龙3.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非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准确识别:来自锆石微区矿物包体及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J], 刘福来;许志琴;宋彪4.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非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判别标志--来自锆石中矿物包裹体的证据 [J], 刘福来;许志琴;杨经绥;张泽明;S. MARUYAMA;J. G. LIOU;I. KATAYAMA;S. MASAGO5.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二云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戚学祥;齐金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孙若昧【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0(043)003【摘要】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1 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总页数】9页(P377-385)【作者】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孙若昧【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 [J], 李源;许志琴;裴先治;张健;赵佳楠;张岚;武勇2.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J], 徐纪人;赵志新3.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对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的约束 [J], 郭锋;范蔚茗;王岳军;李超文;李晓勇;张宏福4.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J], 林伟;王清晨;石永红5.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 [J], 徐纪人;杨文采;赵志新;程振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王丹;王泽利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6(0)21
【摘要】文章通过手标本鉴定及其镜下描述,对山东省日照市梭罗树辉橄岩、(云母)蛇纹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岩石经历了板块的折返过程,橄榄石最少经历了两个期次,第一期次橄榄石是原生的地幔残留物质,粒径较大;第二期次橄榄石是第一期次橄榄石在折返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以及外力的影响,发生破碎、矿物重结晶,形成颗粒较小的橄榄石,板块抬升又发生了退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析出铁质矿物,同时由于流体的参与而形成云母。
【总页数】1页(P178-178)
【作者】王丹;王泽利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苏鲁威海地区超基性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超高压变质时代
2.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3.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4.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三维P
波速度结构特征5.苏鲁地体胡家林和梭罗树三叠纪变质超基性岩U-Pb、Lu-Hf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1期2011年1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 cien ce Frontiers (Ch 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8No.1Jan.2011收稿日期:2010 11 30;修回日期:2010 12 08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32110 31814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251027501000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50536)作者简介:丁汝鑫(1978 ),男,博士,海洋地质学专业,从事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研究。
E mail:ding rux@大别 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丁汝鑫1,2, 周祖翼3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2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Ding Rux in 1,2, Zhou Zuyi 31 De par tme nt of Ear th S cience s,Su n Yat S en Univ ersity ,G uangz hou 510275,China2 G uang dong P r ov ince K ey L ab of G eological Pr oce ss and M iner al Re sour ce Inv e stigation ,G uang zh ou 510275,Ch ina3 S tate K ey L abor atory of M ar ine Ge ology ,S hangh ai 200092,ChinaDing Ruxin,Zhou Zuyi.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ate Mesozoic Dabie Sulu orogenic belt and South C hina in terms of their granite spatial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stress fields.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11,18(1):009 014Abstract:T he in s itu remelting theor y of g ranite opens a new perspectiv e for the study o f the tectonic cause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 al distributio n o f the Late M esozoic (L ate Jurassic Early Cretaceous)g ranite in South China.By co mpar ison,we found that ther e is a high deg ree of similarity and consistency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 ral dist ributio n o f gr anite and the st ress field in the L ate M esozoic betw een the Dabie Sulu o ro genic belt and its nor th vicinit y (especially the Sulu o rog enic belt and its no rth v icinity )and So uth China.T hat is,the gr anite distributio n is mainly along t he N E directio n,tur ns fr om old to new fr om N W to SE,and is under the contro l of the same str ess field caused by the high speed subduct ion o f the paleo Pacif ic plate tow ards the Eura sia co nt inent.O n the basis o f t his theor y,w e may conclude that the L ate M eso zo ic (Lat e Jur assic Ear ly Creta ceo us)gr anite o f the Dabie Sulu or og enic belt and its nor th v icinity and the L ate M esozoic (L ate Jurassic Early Cretaceous)g ranite of So uth China were v ery likely fo rmed by the same ev ent,that is,the subductio n of the pa leo P acific plate tow ards the Eurasia continent.T he linkage effects betw een the plates caused by the subduc tion of the paleo Pacific plate led to the friction betw een the So uth China plat e and the N ort h China plate,and as a result,t he t emperatur e of the cr ust increased and the g ranite mag ma lay er f ormed.With the change of subductio n speed,the posit ion o f the g ranite remelting interface mo ved and thus br ought abo ut the tendency that the L ate M esozoic g r anit e became new er fr om N W to SE (at least the Sulu or og enic belt seems to be like this).Key words:Dabie Sulu o ro genic belt;So uth China;in situ remelting theor y摘 要:花岗岩原地重熔学说为解释华南晚中生代(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大地构造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别 苏鲁造山带及其以北附近区域(尤其是苏鲁造山带及其以北附近区域)与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应力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即花岗岩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从北西到南东方向由老变新;而且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高速俯冲的应力场控制。
因此基于该学说可以推出两者极有可能由同种原因形成,即由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作用造成。
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引发的板块联动效应导致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产生摩擦,进而使地壳温度升高,形成花岗岩浆层。
随着板块俯冲速率的变化,花岗岩重熔界面位置也发生迁移,致使晚中生代花岗岩呈现自北西向南东变新的趋势(至少苏鲁造山带应该如此)。
关键词:大别 苏鲁造山带;华南;原地重熔学说中图分类号:P 588 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2321(2011)01 000906图1 大别(a) 苏鲁(b)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 Pb 年龄Fig 1 Zircon U Pb age in the L ate M esozoic granite at Dabie (a) S ulu (b)or ogenic belt图a 中样品1~3、4~5、6~7、8~9、10~11、12、13、14分别源于文献[2]、[3]、[4]、[5]、[4]、[6]、[7]、[8];图b 中样品1~4、5、6~8、9~10、11、12~14、15、16、17~20分别源于文献[9]、[10]、[9]、[11]、[12]、[13]、[14]、[15]、[16]。
花岗岩研究对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别 苏鲁造山带出露大量晚中生代(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花岗岩,其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出露于苏鲁造山带东部,早白垩世花岗岩则大面积出露于大别 苏鲁造山带[1]。
近年来对大别 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已作大量的定年工作[2 16],但对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还存在较大争议[1,17 24],其中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是否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本文试将花岗岩原地重熔学说应用于大别 苏鲁造山带,主要通过其与华南晚中生代(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的对比,来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
1 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相似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花岗岩形成时间主要在距今124~143M a(图1),均值在130M a 左右,而在合肥盆地北缘的蚌埠隆起出露的荆山花岗岩结晶年龄为晚侏罗世(160 2 1 3)~(165 5 1 5)Ma [25 26]。
苏鲁造山带花岗岩形成时间主要位于(108 2)~(160 3)M a(图1),其中包括出露的一部分晚侏罗世花岗岩,同时在胶莱盆地北缘的胶北隆起则出露更多的晚侏罗世花岗岩,年龄在(152 10)~(160 3)M a[27];以上这些年龄均为锆石U Pb 定年方法所测。
从它们的地理分布上看,都是晚侏罗世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北部,早白垩世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部,尤其是苏鲁造山带花岗岩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从北西到南东方向,由老变新(图2)。
这与华南花岗岩的分布非常类似。
华南东部中生代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以晚侏罗世(K Ar 年龄数据频数峰值158M a 左右)和早白垩世(K Ar 年龄数据频数峰值138M a 左右)为最多,其中最大峰值出现在早白垩世,相应花岗岩的出露面积最大,该期造成的地层角度不整合区面积也最大[28 29]。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从北西到南东方向(向洋方向)花岗岩时代呈愈来愈新的分布趋势[30 31]。
大别 苏鲁造山带及其以北附近区域与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都以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主,且都以早白垩世花岗岩为最多,同时都呈现北东向展布,图2 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底图改自文献[1])Fig 2 Distribution of the Late M es ozoic granite at S ulu orogenic b elt 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从北西到南东方向由老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