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生产计划四个层次和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1. 集中生产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生产基地上。

集中生产能够使生产过程更为高效,降低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此外,集中生产还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管理复杂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分散生产策略:与集中生产相对应的是分散生产策略,它是将生产过程分散到多个生产基地上。

这种策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依赖性,提高灵活性和应对能力。

此外,分散生产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市场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3. 联合生产策略:联合生产是指多个组织或生产单位共同利用资源和生产能力,通过合作实现更高效的生产结果。

这种策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分享风险和资源,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柔性生产策略:柔性生产是指组织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生产能力和流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这种策略能够使组织更具竞争力、更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总之,生产计划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组织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同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资源配置、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只有合理选择和制定生产计划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生产目标和经济效益。

生产计划是一个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的关键计划和策略。

它涉及资源的安排、生产能力的规划和管理,以及生产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在强调效率和灵活性的背景下,生产计划的制定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性。

在生产计划的制定中,有四种基本策略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

集中生产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生产基地上。

集中生产能够使生产过程更为高效,降低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通过集中生产,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此外,集中生产还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管理复杂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然而,集中生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当生产基地发生故障或意外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滞。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通常包括了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和操作层面。

在战略层面上,需要制定长期的生产计划,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目标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做出规划。

在战术层面上,需要将长期的生产计划进一步细化,使其更贴近实际操作,并进行人力资源、物料、设备等资源的详细规划。

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对生产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和监控,确保生产计划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以此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

其次,需要进行资源分析,包括技术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情况,保证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然后,可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最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各项成本情况的分析,以保证生产计划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以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市场竞争力。

一个完善的生产计划体系结构应该包括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和操作规划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配合、衔接紧密,协同作战,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有计划、有序的组织和控制。

在战略规划层面上,生产计划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匹配。

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竞争对手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然后需要对产能规划、生产技术和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期望目标为导向,制定企业长期的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与财务预算、市场营销计划等其他计划相协调统一。

战略规划不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引领作用,也是制定后续战术和操作计划的基础。

精选生产计划管理培训教材PPT77页

精选生产计划管理培训教材PPT77页
第7章 生产计划
• 7.1 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 • 7.2 综合计划策略 • 7.3 MTS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 • 7.4 MTO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 • 7.5 收入管理
1
7.1 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
• 7.1.1 企业计划的层次 • 7.1.2 生产计划的层次 • 7.1.3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计划 • 7.1.4 生产能力
东方电器开关厂在推行滚动计划后,无论在经营上还 是在生产上,始终保证有一个长期计划在作指导。因此, 全厂上下目标明确,同心协力,干净倍增,一步一个脚印, 为实现企业长期计划目标共同奋斗。短
21
短几年,就扭亏为盈。现在,该厂产品用户满意度较高, 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38%,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也很可观, 其中产品优等率达到30%,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达25%,销 售额增长率达14%,利润增长率达11%,全员劳动生产增 长率32%。
现有库存 外协能力
7
原料供应信息
库存信息
燃料与动力
需求信息
生产
计划
外部协作能力
资金信息
工艺技术信息 内部生产能力
8
生产计划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标 2、产品质量指标
– 产品品级指标:合格品率、一等品率、优质品率等; – 工作质量指标:废品率、不良品率、成品交验一次合格
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4、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量
28
•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 时间定额:加工单位产品所用的时间
29
四 生产能力的计算
•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生 产能力
– 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 业劳务的价值。
– 总产值:用货币计量的计划期内企业完成的产品和劳务 总量。

生产计划与排程

生产计划与排程

生产计划与排程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计划与排程是关键的管理活动,它们的目标是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执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生产计划与排程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一、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指确定生产数量、时间和资源的活动。

它是制定生产策略和调配生产资源的基础。

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目标。

1. 生产计划的目的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能够按时交付。

同时,还需要考虑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

2. 生产计划的内容生产计划内容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和生产资源的分配。

生产数量是根据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来确定的,生产时间是指确定产品完成的时间,生产资源的分配包括人力、设备和原材料等。

3. 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1)需求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生产数量和时间。

(2)生产能力评估: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和原材料等。

(3)资源调配:根据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资源调配,确保生产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4)生产计划编制:将资源调配结果整理成生产计划,并进行审核和批准。

二、生产排程生产排程是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任务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表。

它是将生产计划细化为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具体要求,以便生产部门能够有序地执行。

1. 生产排程的目的生产排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程,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中的等待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2. 生产排程的方法生产排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先进先出法、最短加工时间法、最早完工时间法等。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排程方法。

3. 生产排程的实施生产排程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产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计划的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生产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三、生产计划与排程的关系生产计划和排程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密切关联。

简述生产计划的层次和指标体系。

简述生产计划的层次和指标体系。

简述生产计划的层次和指标体系。

生产计划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它对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产计划的层次和指标体系是制定生产计划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生产计划的层次通常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

战略层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制定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定位、产品布局、生产能力规划等内容。

战略层生产计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层生产计划通常由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并以年或更长的时间为周期。

战术层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中期经营策略制定的,包括生产任务分配、生产线配置、生产资源协调等内容。

战术层生产计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短期内实现经营目标和市场需求。

战术层生产计划通常由中层管理人员制定,并以季度或半年为周期。

操作层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日常生产运作需求制定的,包括生产订单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原材料采购等内容。

操作层生产计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按时交付产品,保持生产运作的正常进行。

操作层生产计划通常由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并以天或周为周期。

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是衡量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和效果的一组指标。

通常包括生产数量指标、生产效率指标、生产质量指标等。

生产数量指标主要衡量生产计划完成的产品数量,包括产量、产值等。

生产效率指标主要衡量生产计划执行的效率,包括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生产质量指标主要衡量生产计划执行的质量水平,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不良率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计划特点和目标,制定其他适用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生产计划的层次和指标体系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战略层生产计划的目标和指标为战术层生产计划提供方向和依据,战术层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战略层生产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反馈。

战术层生产计划的目标和指标为操作层生产计划提供方向和依据,操作层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战术层生产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反馈。

通过合理制定和衔接层次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生产目标的最大化。

生产计划协调内容及措施

生产计划协调内容及措施

生产计划协调内容及措施1.生产资源协调:确保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原材料等资源充足。

可以通过合理的人员调配、设备利用率提高、库存管理等方式来协调资源。

2.产能协调:根据需求预测和订单情况,调整生产产能。

可以通过加班、增加生产线或者外包等方式来调整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3.交付时间协调:根据订单要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确保按时交付。

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等方式来协调交付时间。

4.供应链协调: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满足。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来协调供应链。

5.人力资源协调:根据生产计划的需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时,并确保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培训计划和绩效管理等方式来协调人力资源。

6.质量协调: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合格率。

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措施等方式来协调质量。

7.环境协调:在生产计划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协调环境。

为了有效进行生产计划协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协调小组:由各个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生产计划协调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就生产计划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和决策。

2.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系统,实现订单信息、库存信息、生产进度等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查询。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3.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生产计划和解决问题。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实现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4.提前预测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提前进行预测和调整生产计划。

及时调整生产资源、产能和交付时间,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

5.实施绩效评估: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大全一、生产计划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定义:生产计划系统是一个包括需求计划、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能力计划、设备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作用: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其他资源,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期限地完成订货合同,满足市场需求,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企业中的各种计划一般可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三个层次。

生产计划也与其他计划一样,具有以下三个层次。

1、长期生产计划长期生产计划属于战略计划范围。

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施的建造等。

2、中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属战术性计划。

在我国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计划。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正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

对于流程型企业,由于生产连续进行,中期计划的作用非常关键;而对于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定义随产品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故短期作业计划的作用是重点。

3、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短期生产作业计划,或称生产作业计划。

它的任务主要是直接依据用户的订单,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确保按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第二节年生产计划年生产计划是对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

一、年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1、品种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

确定品种指标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问题。

2、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量指标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3、质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量,如一等品率、废品率等。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及其制定方法引言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生产计划体系结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法。

本文将探讨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以及相应的制定方法。

1. 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是指生产计划的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体系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和组成部分:1.1 顶层计划顶层计划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体现,它涵盖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几年内的主要目标。

顶层计划通常由企业的高层管理层制定,并包括整体业务规划、市场开拓计划等内容。

1.2 中层计划中层计划是根据顶层计划制定的详细计划,它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具体规划,包括生产、采购、库存等。

中层计划由企业的中层管理层负责制定,并根据顶层计划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具体调整和优化。

1.3 底层计划底层计划是对中层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它将中层计划中的任务和资源分配到具体的生产工序和生产线上。

底层计划要求对生产工艺、工序流程、设备资源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实施有效。

2. 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2.1 基于需求预测的制定方法需求预测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需求趋势,并根据预测结果来制定生产计划。

需求预测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反馈等来实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企业可以进行产能规划、生产调度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2.2 MRP制定方法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是一种常用的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

MRP方法通过对产品组成结构的分析和材料需求的计算,来制定生产计划。

MRP方法通常使用计划表、需求调整和物料清单等工具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跟踪。

生产计划流程图

生产计划流程图

生产计划流程图引言概述:生产计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数量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资源和生产活动的计划。

生产计划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方式,用来描述生产计划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计划流程图的五个部分。

一、需求分析1.1 客户需求分析客户需求是生产计划的基础,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了解客户的产品要求、数量要求、交货时间等信息,以便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1.2 市场需求分析除了客户需求,还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了解市场的竞争态势、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趋势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满足市场需求。

1.3 内部资源评估在进行生产计划之前,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评估。

这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人力资源等情况,以便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生产计划2.1 确定生产目标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生产目标。

这包括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和交货时间等要求,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2 制定生产计划表根据生产目标,制定生产计划表。

生产计划表应包括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时间的安排、生产资源的调配等内容,以便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生产计划。

2.3 优化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后,需要进行优化。

这包括调整生产顺序、优化生产流程、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生产执行3.1 生产准备在生产执行之前,需要进行生产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具等,以确保生产能够按计划进行。

3.2 生产监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生产监控。

这包括对生产进度、生产质量、生产成本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及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3 生产记录和分析在生产执行结束后,需要进行生产记录和分析。

这包括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以及对生产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完整版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完整版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完整版制定生产计划会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是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所面临的环境。

所谓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库存、现有劳动力、目前的生产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可用原材料、竞争对手等。

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变化有三种,即需求超过企业生产能力,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相匹配,需求低于企业生产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尽量使市场需求与企业的生产保持一致,或者使企业的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对于受外部因素影响的需求变化,企业可以通过营销和生产的协调,在需求低的时候通过促销来刺激需求,在需求高的时候相应减少促销活动;另一方面,随着需求的波动,调整产品的品种,比如冬天的防滑链,夏天的雨伞,适应季节性需求。

当然,这些外部因素企业多数是无法掌控的的,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也要注意对内部因素进行控制,要把内部因素作为企业调整生产的变量。

根据内部因素可控性的差异,生产能力一般不变,而库存资金经常变化。

因此,为了平衡劳动力水平、库存和订货,生产计划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人数确保稳定的劳动力水平。

变化的劳动时间可以使产量与订单量相匹配,保持工人稳定,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2.如果企业雇佣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比较容易,那么当订单发生变化时,企业可以随时雇佣和解雇工人。

但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的工作效率会降低,因为他们会担心订单完成后会被工厂解雇。

3.均衡生产战略。

通过采用积压订单、减少销售或浮动库存的方式来消除剩余产品或缺货,可以保持劳动力水平和产量的稳定。

在这种策略下,员工可以有稳定的工作时间,但这种策略会增加库存成本,库存的产品也不一定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分包战略,可以不列入企业的生产计划。

管理者将部分产品转包给其他外协厂商生产,外协的数量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关。

但如果分包关系不稳定,会对企业的稳定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

生产计划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生产计划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生产计划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一、生产计划的概述生产计划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企业实现顺畅生产、高效运营的关键之一。

生产计划通常是具体的工作指令,包括了产品生产流程、生产时间、人员配备、物料需求、设备使用等内容,全面规划了不同阶段的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时间、资源和人力,从而确保企业在时间和资金上尽量做到最优化。

制定生产计划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明确任务目标。

生产计划的制定是根据企业需求和客户的需求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总量、产出计划、产品类别、生产时间等内容,从而明确企业生产目标。

2. 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好生产计划可以使生产过程更有组织性,有效规避错误,确保生产顺畅,提高企业生产率。

3. 降低成本。

通过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充分考虑物料配备、设备使用和员工安排等,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二、生产计划的常见问题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生产计划在实践中都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常见的三个问题:1. 生产计划的不连贯和不完整生产计划可能包含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步骤,如果规划不足、计划漏洞,那么整个计划将不完整或不连贯,无法顺利实施。

这种情况会导致生产延误,并最终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此时需要要加强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评估,规避掉整个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

2. 生产计划的时间和资源不合理分配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和资源。

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比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会导致生产过程中有太多的零散时间,影响效率,从而无法及时完成任务。

资源分配不当也会导致浪费或短缺,进而影响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因此,对时间和资源的分配要合理考虑和调整。

3. 生产计划的执行与监控不充分即使制定了合理的生产计划,如果企业无法充分执行和监控,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企业缺乏监控机制,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导致生产计划延迟或失败。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

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计划。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策略。

本文将介绍生产计划的四种基本策略。

1. JIT(Just-In-Time)策略JIT策略是一种在订单即将交付时才开始生产的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 minimize inventory(最小化库存)。

具体实施时,企业将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紧密结合,尽量避免库存积压。

只有在收到订单后,企业才开始安排生产。

这样可以减少库存占用的资金和设施,并降低库存过期和损坏的风险。

然而,JIT策略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旦供应链出现延迟或者其他问题,可能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订单,从而对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施JIT策略时,企业需要具备高度的供应链和生产管理能力。

2. 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策略MPS策略是一种基于预测市场需求的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

具体实施时,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数据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交付日期等。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安排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MPS策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前准备和组织生产,以应对市场需求的高峰期。

然而,MPS策略也面临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低于预测,可能导致过剩产能和资源浪费。

因此,在实施MPS策略时,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生产模型,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3.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策略MRP策略是一种以物料需求为基础的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实际物料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具体实施时,企业通过对物料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计划,确定所需物料的数量和交付时间。

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以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MRP策略需要准确的物料需求信息,因此对于供应链和库存管理要求较高。

此外,MRP策略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物料采购能力和供应商管理能力。

6-第四章-2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mrp

6-第四章-2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mrp
第四章 企业生产管理
第三节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层次 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作业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 生产控制
1
一、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层次
1、生产计划内容: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的品种、质 量、产量、产值、进度
2、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销售计划
3、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生产的种类、规格、型号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生产的品级、合格率、报废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的生产数量 产值指标 — 产品生产所对应的货币价值
因此,可用线性规划法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
6
线性规划法年度计划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n
Z c j x j max
j 1


n
aij x j

bi (i
1,2,...,m)
j1
xj 0
( j 1,2,...,n)
Xj 产品j产量,Cj 产品j的单件利润,aij:生产单件产品
F F0K
r 节拍 N 计划期产品产量 K 时间利用系数
F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F0 制度工作时间
13
2)在制品定额 概念:处于生产过程中所有尚未完工的毛坯、零件、
部件和产品的总称,它对应于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下,为保证有节奏的均衡生产所必需的在制品数量。
计算公式:
在制品定额
生产周期 生产间隔期
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显著减少; 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加快 产品转换时间缩短,产品转换费用降低; 设备利用率得到提高
MRP的不足
它是开环的,计划的制定未考虑企业生产 能力。计划的执行情况没有信息反馈,对计 划的执行情况缺乏控制。
31
21
成批生产方式的在制品定额的计算方法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生产计划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运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生产计划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运营,确保所有操作、设备、资源和材料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时间进行管理和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生产计划管理流程的总体结构。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分为四个不同的步骤:(1)产计划制定; (2)产计划控制; (3)产计划评估; (4)产计划调整。

每一步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操作规程,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步骤的内容。

首先,在进行生产计划制定之前,企业需要制定一个产品需求计划,以确定需要准备的产品、原料和设备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生产计划,它将指定必须完成此项任务的特定步骤及其顺序,以及必要的安排,以满足预期的产品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

第二步是生产计划控制。

在此阶段,企业要确保运行流程正常进行,同时监督实施计划中所述的相关操作,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计划中所述的要求。

同时,对于计划中所述的各项操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他们都能符合计划的要求。

第三步是生产计划评估。

在实施完计划后,企业需要对计划中所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计划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是否存在任何问题需要解决。

另外,评估时也要对生产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计划提供参考。

最后,进行生产计划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生产经验总结,可以确定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以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计划管理流程的全面介绍。

通过正确地实施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运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是在综合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运作计划 ,是把综合计划具体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其目的是 是把综合计划具体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出产数量和出产时间。 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出产数量和出产时间。
1. 主生产计划的信息来源
(2) 正常生产能力和最大生产能力 正常生产能力: 正常生产能力: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经济效益最佳时的 生产能力(最优能力 。 生产能力 最优能力)。 最优能力 最大生产生产能力: 最大生产生产能力:在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或为赶工满足 紧急交货期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紧急交货期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2.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 2.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
(1) 产品品种指标 (2) 产量指标 (3) 质量指标 a.产品的质量要求 产品的质量要求 b. 产品生产的工作质量 (4) 产值指标 (5) 产品出产期 将生产计划量按时间进度,分配到各时间段上, 将生产计划量按时间进度,分配到各时间段上,合理利 用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各种资源。 用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各种资源。
3.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以产出量为计量单位 (2) 以原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3) 以投入量为计量单位
4. 生产能力的柔性
企业具有迅速提高或降低生产水平, 企业具有迅速提高或降低生产水平,或者迅速地从一种 品种(服务)转移到另一种产品(服务)的能力。 品种(服务)转移到另一种产品(服务)的能力。 反映在 两方面:品种的柔性、 两方面:品种的柔性、数量的柔性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特点
分类 特点 计划的形式 计划期 长期计划 (战略层次) 长期资源计划 3年---5年 中期计划 (管理层) 生产计划大纲 1---1.5年 短期计划 (作业层) 物料需求计划等 ﹤6个月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相互关系以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相互关系为标题,本文将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生产计划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总体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是企业制定的长期生产计划,通常涵盖一年以上的时间范围。

它基于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目标和资源情况等因素,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生产目标和发展方向。

总体生产计划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二、年度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是总体生产计划的具体落实,通常涵盖一年的时间范围。

在总体生产计划的指导下,企业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确定每个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时间等具体细节。

年度生产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供给、技术能力等因素,确保生产能够按时完成,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三、月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是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分解,通常涵盖一个月的时间范围。

在年度生产计划的指导下,企业制定月度生产计划,进一步细化每个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时间等细节。

月度生产计划需要具体考虑生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设备的可用性、人员的安排等,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周度生产计划周度生产计划是月度生产计划的更详细分解,通常涵盖一周的时间范围。

在月度生产计划的指导下,企业制定周度生产计划,进一步明确每个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时间等具体安排。

周度生产计划需要更具体地考虑生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设备的可用性、人员的安排以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等,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日常生产计划日常生产计划是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指导,通常涵盖每天的生产安排。

在周度生产计划的指导下,企业制定日常生产计划,明确每个产品的具体生产数量、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时间等细节。

日常生产计划需要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人员的工作安排以及质量控制等,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执行。

以上是生产计划的层次,各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总体生产计划为后续的年度生产计划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确保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同时合理利用资源。

生产计划完成措施

生产计划完成措施

生产计划完成措施引言生产计划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销售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企业在执行生产计划时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产计划完成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生产计划完成措施1.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详细的生产计划是确保计划能够顺利执行的基础。

生产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目标:明确生产目标,包括生产数量、交货时间等。

- 生产流程:详细描述生产流程,标明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 人力资源安排: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并制定合理的人员安排。

- 物料采购计划:准确估计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

2. 运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生产计划管理软件是企业管理生产计划的重要工具。

通过生产计划管理软件,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调整计划安排,提高生产效率。

选择合适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其有效使用。

3. 预防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设备故障、缺乏人力资源、物料短缺等。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对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预防设备故障。

-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执行生产计划。

- 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物料和零部件。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及时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在生产计划会议中,及时向各部门通报生产计划,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 建立跨部门协作小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使用沟通工具,如企业内部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方便及时沟通和交流。

5. 追踪和监控生产进度追踪和监控生产进度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

通过追踪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生产计划四个层次和解决方案
如何让ERP排出来的生产计划切实可用、让ERP生产计划模块不再成为ERP系统的瓶颈,这是很多实施顾问都想攻克的一个难题。

那为什么这个生产计划就会这么难呢,这有多个因素的原因。

要搞清楚这个生产计划的始末,就一定要对现在企业生产计划的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企业的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不同,其状况也不同。

大致的来说,现在企业的生产计划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无穷能力计划。

无穷能力计划,指的就是在考虑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时候,不考虑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只管物料需求。

这是大部分企业现在所采用的计划方法。

这个方法的优点,就是操作简便、容易上手。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会增加企业的存货成本。

因为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所以采购进来的很多材料,可能需要在企业中存一段时间才能用得着。

要知道,这存放在企业里都是钱。

放在企业中不仅会占有企业的资金,而且,对于企业的库存压力也不小,企业还要承担风险。

如销售订单或者生产计划变更导致材料变为呆滞料的风险。

2、无法确定产品能否如期交货。

因为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所以,这个所谓的生产计划就会不断的进行变更。

当一张生产订单因为产能的限制无法按时完成时,那其它的生产订单也不得不往后挪。

所以,从无穷能力计划上看不出产品能否及时交货。

因为由于订单延期的不确定性,所以,最后,生产部门不得不像消防员一样,到处的去救火。

3、无穷能力计划,不但会增加企业的存货成本,而且会增加因为生产计划变更而造成的意外损失。

企业若调整生产计划,则意味着还要调整人员安排,有时候,可能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还要调整生产线,那对企业的损失就大了。

解决方案:
无穷能力计划,在ERP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一般来说,系统中的物料需求计划,就是根据无穷能力计划模型来考虑企业的物料需求的。

也就是说,只要具备物料需求计划模型的ERP系统,就能够实现无穷能力计划。

不过,即使利用ERP系统计算出来的无穷能力计划,也不可避免的有以上几个问题。

因为其在生成计划时,也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所以,以上这些因为没有考虑企业实际产能问题所产生的问题,即使采用了ERP系统的物料需求计划后,也还是存在的。

二、顺推法。

顺推法指的是生产计划按照生产订单的前后一一进行排。

顺推法它考虑了企业的实际产能,所以,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因为无限产能造成的问题。

如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计划来安排采购计划及到料计划,从而减少企业库存的压力;因为考虑了实际产能,所以,基本上不会因为产能的问题而调整生产计划;同时,产品的交货期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这个计划仍然不是完美的,有缺陷。

1、若遇到紧急插单,就会无所适从。

在企业中,根据客户重要性不同、产品的利润不同或者交货期的不同,紧急插单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接单生产为主的企业。

而顺推法的话,对于插单的敏感度不高。

也就是说,利用顺推法把生产计划排好后,若遇到紧急订单的话,再重新排生产计划,那工作量会很大。

一般企业的做法是,可能进行突击加班等手段,来解决这紧急订单的问题。

2、顺推法的工作量比较大。

因为顺推法测算生产计划时,往往不能一次成功。

有时候要在不同客户之间进行均衡、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交货需求,就需要不停的调整。

而每
调整一次生产计划,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利用顺推法进行生产计划排产的话,则灵活性会差很多。

解决方案:
在ERP中,顺推法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而且,还有多种实现方式。

1、利用标准产能模型。

利用标准产能模型,可以方便实现顺推法的排产计划。

企业在上线初期,要一一把企业的各条生产线、各个车间的产能数据输入到系统中去,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企业的标准产能。

然后,用户把生产数量输入到系统中去,系统就可以根据标准产能推算出生产订单的预计开工日期。

2、排程模块。

若想利用排程模块解决复杂的生产计划问题,可能有些问题。

但是,若想根据顺推法的思路,解决企业的生产计划,那排程模块还是可以胜任的,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最大的关键,就是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如产品工时、工艺信息的相关数据。

只要这些数据准确了,那这个也就可以轻松实现了。

三、计划模拟。

第二种方法虽然比第一种方法先进,考虑了企业的产能。

以上这两种排产的方法,使企业现在用的最多的。

但是,因为其存在比较多的缺陷,所以,企业用起来,总觉得顾头顾不了脚,用其来不称心。

就拿插单问题来说,就够他们头疼了。

我现在在实施项目的时候,一般建议用户用计划模拟的方法,来排产。

因为前面两种方法太简单,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若用第四种方法,排程模块进行排程的话,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太高,企业可能无法适用。

而用计划模拟的方法,可能更加适合企业。

计划模拟简单的来说,就是企业标准产能与实际产能负荷进行对比,若实际产能负荷超过标准产能的话,那就调整生产计划或者安排人员加班增加企业标准产能又或者委外加工生产。

当然这个对比,若用手工来做的话,那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了。

所以,要依靠ERP系统的帮助,来实现这个需求。

解决方案:
1、企业先把大致的生产计划作出来后,输入到ERP系统中。

ERP系统会根据产能模块模型,分析出这个生产计划的实际产能负荷。

前期是,用户整理好了工艺等相关信息。

然后,再跟系统中的标准产能进行对比。

ERP系统一般提供了图形的方式进行对比,用户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按照现在的生产计划统计出来的实际产能负荷有没有超过标准产能。

2、若通过系统的对比,用户发现系统统计的实际产呢超过了标准产能,那用户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相关处理。

否则的话,会因为企业无法提供如此高的产能,从而使得这个生产计划没有可执行性。

企业一般要么增加临时工或者安排员工加班来自己企业的产能,或者把某些生产订单委托给第三方生产,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按时完成生产计划。

3、当用户采取了相关措施后,在系统中进行相关的调整。

然后,再运行一下企业生产计划实际产能负荷,看看经过调整后,实际产能负荷有没有超过标准产能了。

如超过了,则要再次进行调整。

直到企业实际产能负荷在标准产能负荷线之下,这个过程才结束。

4、若企业临时需要插单,那也只要把信的生产项目输入ERP系统中,然后运行产能负荷分析,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实际产能负荷满足标准产能就可以了。

因为这些分析过程都是通过ERP系统来实现的。

凭借计算机的高运算能力,计划模拟虽然运算量比较大,但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仍然可以非常快的完成运算,得出比较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准确度。

四、高级排程。

在ERP系统出现前,就有专门的排程工具,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排程问题。

但是由于其
维护负责,所以,在生产企业中,也很难推广出来。

利用高级排程工具,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顺排、到排,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其实,高级排程工具的原理,跟第三种方法是类似的,只是,第三种方法用的是手工,而第四种方法,是自动的。

但是,因为企业管理的复杂性,所以,若想要全自动解决企业生产计划问题,那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说实话,我也实施过近十个ERP项目,但是,排程模块应用的好的,基本上没有。

客户要么是对排程管理望而却步,不采用排程模块;要么就是排程模块利用的效果不好,利用系统分析出来的生产计划可行性不高,与实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我记得在排程模块我实施的最成功的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因为其生产的是大型机械,生产周期比较长,所以,实施的效果还比较好。

系统计算出来的生产计划,基本可行,不用做多大的修改,就可以直接采用了。

但是,其他客户的排程模块,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排程模块使用的效果都不是很好。

还是,利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半手工的排产,效果要好的多。

生产计划一直被当作是ERP项目的瓶颈,不可逾越的关口,不仅ERP厂商要找原因,企业自己也更要找原因。

因为,单纯从技术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难就难在企业无法百分之一百的按照ERP系统排程模块的要求来做。

无论是从基本数据的准备上、还是企业对于计划的执行力度上,都是如此。

所以,这导致很多客户,最后排程模块计算出来的生产计划,都只能当作参考,而无法马上拿来采用。

所以,我觉得,用户若觉得自己的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完善的程度,那还不如先放弃排程模块,先按照第三种方法计划模拟的手段,来实现生产计划的制定,来得比较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