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怎样描述力-福建省连江县凤城中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2节《探索之路》ppt课件(29张)
牛顿的简介
他奠定了经典物理 学基础。发现了日 月星辰的运转与苹 果下落有某些相似 之处,建立了牛顿 运动三大定律等。
对与我们大家来说应该努力的攀登 物理高峰。在攀登时要注意应学习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 大家要学会外呢,学会猜,学会做, 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出现在世 界不同地 方的石头 阵神秘莫 测。有研 究认为其 功能之一 是古人用 于观察天 象的。
物理学中的进步之 阶。。。。。。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
天
文
学
家
的
介
绍
哥 白 尼 的 简 介
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 二月十九日在波兰北部 的桑城出生。是现代天 文学的创始者,他致力 于研究太阳、行星、和 月亮对恒星的相对运动: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 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 奖的人,而且是仅有 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 一
居里夫人的发现
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 亨利· 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共同分 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 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 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 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 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 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 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学 的发展。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在 自 然 界 当 中
……
甲骨文
甲 骨 文 图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夹:含杠 杆的原理
劈:包含着 压强的物理 知识
越:蕴涵了物 体的运动的知 识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案_6
首先解释沸腾:日常生活中常说把冷水烧“开”了,水“开”了在物理学中则叫沸腾。通常为使水沸腾,需要加热,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用冷水使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
演示实验:将保温瓶中的热水倒入烧瓶,使水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将烧瓶置于预热的电炉上加热,让学生看到水在沸腾时有大量汽泡产生。迅速将烧瓶加塞后倒置于铁架台上。在用冷水浇烧瓶前要让学生观察瓶中的水是平静的。浇冷水时,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
②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③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④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如: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十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等。
物理学科集体备课电子稿
课题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备课人
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才能休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
实验二:巧用鸡蛋做实验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学生自己解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两人一组
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
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
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雕刻玉版”是距今5000年的史前仪具。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
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
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 科学探究实例分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导学案、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尺子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扔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地”,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思考。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分析与论证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5. 评估环节:让学生评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交流与合作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设计的物理实验:探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2节 探索之路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2节探索之路课件(新版)沪科版
2.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经典力学方面做出了卓越 贡献,对力的概念给出了较为定性、科学的定义,指出: 力是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科学巨著更是汇集了他一生 的主要成果,他是( D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人们可以用石头阵来观测天象 B.甲骨文,声音与敲击有关 C.太阳光使地表水蒸发 D.古人认为地球是圆的,上方有穹顶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公元前 300 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 “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下落得快!”以后 2000 多年,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
16 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 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在比萨斜塔 上进行了公开的实验.他登上斜塔,一只手拿一个 10 磅(1 磅约等于 0.4536 千克)的铁球,另一手拿一个 1 磅的铁球, 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随后他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 下,“啪”的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 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4. 在近代物理研究中,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 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建立了新的物理学 分支的是( D )
A.万有引力定律 B.阿基米德原理 C.开普勒天体运动规律 D.量子力学
5. 请将下列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___(_3_)(_2_)_(1_)_(_4_)(_5_)_(6_)____.(选填序号)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托勒密的地心说. (3)古人的天圆地方说. (4)伽利略制成望远镜. (5)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6)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
1.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学先驱哥白尼的成就的是 (B )
初二物理第二节教案 探索之路 《怎样描述力》
1、如图所示是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C)
2、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均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B.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
C.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D.船的吃水深度将不变
3、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下面开始实验。
将实验所得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mg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重力公式:G=mg
【师】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案_11
(三)连通器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解释导入环节的三个问
题。
(1)核潜艇为什么发生形变?
(2)三峡大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3)深海潜水为什么穿特制的潜水服?
12.出示连通器,让学生观察连通器的特点,认识
什么是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窗口叫做
连通器。
15.演示:在连通器内装水,观察水不流动时水面
的情况,总结:连通器里装的相同的液体,当液
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
同的。
16.问题:生活中有很多连通器,同学们能不能举
出一些例子?(茶壶、船闸、下水道)
分析解答。
观察、思考、
思考、聆听
应用液
体压强
公式解
题、解
释有关
现象。
学习连
通器。
课堂
小结师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总结、思考。
让知识
形成一
个完整
体系。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2怎样描述力 教案设计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描述力这一节能深化对力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本节学习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
本节内容是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例中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
然后,从量度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
最后,介绍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力的三要素;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②知道力的单位;③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日常经验、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②通过学画力的示意图,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信息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②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力既“熟悉”又“陌生”。
力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教学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逐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边动手边思考,运用控制变量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第二环节——新课内容(一)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案_4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来源:学科网ZXXK]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
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来源:Z#xx#]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
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八级物理全册第1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2节探索之路教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探索之路 课件
课堂练习 1.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A.甲:人们可以用来观测天象
B.乙:甲骨文,声音与碰击有关
C.丙:太阳光使地表水蒸发
D.丁:古人认为地球是圆的,上方有穹顶
2.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杰出贡献。下面是物理学
史上的几个事件:①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奠定了经
托勒密(约90年-168年)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长期 进行天文观测。他创建的“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球形的,静止居 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是环绕地球白尼的“日心说”: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 行星都环绕太阳旋转,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典物理学的基础;②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人到了
更为广阔的星空;③墨子用小孔成像实验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并给予了
正确的解释;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更深层次
的联系。以上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3.“我不知道世界会怎样看待我,然而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
耍的男孩,....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这是下
列哪位科学家对自己成绩谦逊的说法( A )
A.牛顿
B.伽利略
C.欧姆
D.焦耳
谢谢观看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夹:含杠杆的原理
劈:包含着压强的物理知识
越:蕴涵了物体的运动的知识
煮:蕴涵了水从液态变化到气态的物理知识
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以及周围事物的视 察,假想着宇宙的模样。有古人认为地 球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远行,其 上方扣着穹顶。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新沪科)
教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描述力的作用相互性。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力的作用相互性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
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相互性实验,如碰撞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力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力的作用相互性的问题。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力是使物体改变形状或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2. 题目:选择题A. 拉伸弹簧B. 推动小车C. 压缩空气D. 弯曲铁丝3. 题目:简答题(1)请简述力的概念。
(2)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3)请简述力的作用相互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章§1-2-探索之路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章§12探索之路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科学探究实例: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钩码、摩擦力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探究为什么物体从高处落下时会摔破,引出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进行课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物理实验题目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7. 板书设计:板书重点内容,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等。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设计实验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答案:1. 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包括物体的质量、形状、空气阻力等。
2. 实验步骤:准备不同质量、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并记录下落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江凤城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
集备组:教师:任教班级:年班章节或单元来自地球的力共2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重力是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
学情分析
课题来自地球的力第 1 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
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
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