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摘要]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表现为主流意识教育弱化、道德教育虚化、主体社会化面临问题三方面,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元价值观激荡、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强化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的三条对策: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运用大学精神育人和完善制度育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

1.主流意识教育弱化。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格局也由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演变为现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变得尤为活跃,利益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多元化的趋势在我国思想领域已成为主要趋势和特点。实践决定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还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长远地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主流意识势必会受到冲击,面对困惑和迷茫的他们亟须教育的引导。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拜金主义严重吞噬着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动摇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奋斗目标除了赚钱之外,再无其他。笔者针对此种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上海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39份,回收率93.5%,有效率为100%。其中关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回答情况统计如下,50%的学生认为人生理想就是拥有财富,29.2%的学生希望能够自由自在,11.5%的学生将万人景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只有9.2%的学生认为学富五车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理想信念在金钱、物质面前受到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也变得脆弱不堪,而此时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信仰、积极健康的大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尤为重要,但是目前这种功能正在弱化。

2.道德教育虚化。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型,他们现在接受的思想一旦在大脑中生根发芽,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抓住时机,先入为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大学校园这一方面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首先,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重建适应当下生产状况的道德体系的任务,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该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但是新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在这一混乱的状态下,西方社会各种价值观迅速进入我国思想领域,享乐

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严重威胁着我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应试教育的模式限制了道德教育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一个学生道德修养再高,如果学习成绩不过关还是不会被认为是好学生。而且目前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正确地回答出试卷上的思想政治试题。这样得到的修养评价显然只能让学生流于死记硬背的形式,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思想教育来说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再者,家庭教育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学生道德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导致学生个人主义膨胀,集体主义严重缺失,学生不合群、不为他人着想的习性制约着道德教育的提升。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道德教育需要加强。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的内化功能。

3.主体社会化面临问题。这里的主体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的社会化是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教育者在校园内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就是教育者的言行。因而,如果教育者社会化程度较高,对社会了解较深,深知社会对人才的道德要求,在育人过程中便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或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然而,我们的校园文化中现存的状况则是教育者的社会化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大学教育者,他们“学贯中西”,受外国思想影响较大,不幸的是这种影响非但没有促使他们更加理性地比较中西不同,取长补短,而是自暴自弃,对政治制度妄加指责。这些思想对成长阶段的学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教育者们没有很好地了解社会的形势,对主流意识把握不深,他们“社会化”的滞后,造成了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也受到影响,最终形成主体社会化滞后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足的原因

1.多元价值观激荡。首先,随着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浪潮不断推进,大量西方思想不断融入我国社会,这使得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面临着多种价值选择。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人们交流思想、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肆无忌惮地传播、发酵。再次,在大学校园里,由于近几年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外学者访问交流的增加,致使一些教师以介绍西方社会意识为荣,学生也以了解西方社会为时尚,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抵触情绪,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2.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文化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就是感染,通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强大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投入其中。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吸引力还不够强大,不能将某种理念或思想注入学生的思想当中。究其原因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不足,既存在方式方法的不足,也存在教育部门重视的不足。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创新大学制度等深层次领域重视不够,导致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

3.教育理念存在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都是以政府主导、专门拨款为主要形式。这导致学校长期缺乏合理的竞争秩序,没有生存压力,这也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没有达到完美的契合。对于教育,校方也没有经营思维,只有管理思维,这导致了育人目标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弊端。

三、强化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的对策

1.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便是内化功能。内化就是将外在的东西变为个体的内在。校园文化可以将社会中的思想道德意识、理想、信念等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固有的东西,这些思想价值观念在学生内心一旦形成就一时难以改变,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外在的规范和思想通过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动力需求。人类社会中存在各种行为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起着调节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但是这一功能的实现不仅仅是外在环境要求成员付之行动、严格遵守,而且还要表现为个体自己发自内心地认可这些规范之后而自觉地履行这些规范和义务。因此,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如果说外在环境对人的要求是“他律”的话,那么个体对规则的自觉遵守就是“自律”,这种由他律变为自律的过程也是内化的过程。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和修养的提高就是这样一个内化的过程。高校通过高尚、完善、正确的校园文化实现育人功能的核心就是将某种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这些理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动力,以便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但是从近年来的学生思想状况来看,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正确思想并没有内化为学生的个体意识。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目标不符,甚至背道而驰,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正在递减,这种功能的式微势必造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消退。品牌本是一个商业概念,它是企业尽心尽力经营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后,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信任关系。企业一旦拥有自己的品牌效应也就证明自己在某方面有着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长处。校园文化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以这种品牌效应吸引人、塑造人、培养人。校园文化一旦具备品牌效应就具有了鲜明的特色,特色越明显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就越强大、育人功能就越强大,因此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具体的措施可以参照企业品牌经营战略,通过宣传和一系列品牌战略培植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2.运用大学精神育人。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精神资源,这种精神资源能够激发师生积极向上,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而大学精神对于学生有着极为有效的教育功能,能够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够为学生设计做人的标准和规范。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本质上来讲,它包含学校的发展理念、学术倾向和管理风格,而这些因素又都是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因此加强和优化这些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的育人功能。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精神也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被广泛认同了的行为准则,通过强化大学精神的这些行为准则默契能够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完善制度育人。大学精神通过制度得以深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以制度育人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总体要求,制度应当是对理念和精神的贯彻,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制定育人目标,并将这种目标具体细化在各种制度中。二是制度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制度培养出的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